辛弃疾全文注释
辛弃疾全文注释1
[宋]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注释】
①作期同上。此“漫兴三首”之三。上片平叙故实,以李广和李蔡作比,影射比附,借古喻今之意甚明。下片自赋,一代英才志士,却归耕山林,锄草浇园,令人浩叹不已。结韵语出《孟子》,而反其意用之,不惟愤懑之气溢于辞表,且是对朝廷用人政策的讽嘲。
②“千古”两句:言汉将李广英勇善战,功勋卓著。据《史记·李将军列传》,广与匈奴战,敌众我寡,重伤被俘。匈奴人置广于绳网上,行于两马之间。广佯死,突然跃起夺得胡儿骏马,南驰以整残部。李将军:即李广,参见前《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③“李蔡”两句:言李广虽功勋卓著,却终无封侯之赏。而李蔡人品不过下中,名声去李广甚远,却得以封侯赐邑,位至三公。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
④芸草:锄草。芸:同“耘”。陈根:老根。笕(jiǎn剪)竹添新瓦:剖开竹子,使成瓦状,以作引水之具。笕:引水的长竹管。此作动词用。
⑤“万一”两句:如朝廷诏令举荐“力田”,则非我莫属。朝家:朝廷。力田:选拔人才的科目。汉代设“力田”(努力耕作)、“孝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两科。中选者受赏,并免除徭役。舍我其谁也:除了我,还能是谁呢?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赏析】
这首词被邓广铭收集在《稼轩词编年笺注》(编于光宗绍熙五年至宁宗嘉泰二年之间),这时辛弃疾正处于人生的低潮时期:因遭小人算计诬陷而被罢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官职,赋闲在江西铅山县期思渡附近的瓢泉别墅。这首《卜算子》就是他这时写成的。题曰“漫兴”,是罢官归田园居后的自我解嘲之作,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则胸中有郁积,腹中有学养,一触即发,一发便妙,不可以寻常率笔目之。此词通篇都是在发政治牢骚抒发自己在政治舞台上的失意,但上下两阕的表现形式互不相同。
上阕用典,全从《史记·李将军列传》化出,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西汉名将李广四十余年中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英名远播,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小令篇制有限,不可能悉数罗列这位英雄的传奇故事,因此词人只剪取了史传中最精彩的一个片断: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广军败被擒。匈奴人见广伤病,遂于两马间设绳网,使广卧网中。行十余里,广佯死,窥见其傍有一胡儿(匈奴少年)骑的是快马,乃腾跃而上,推堕胡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归汉。匈奴数百骑追之,广引弓射杀追骑若干,终于脱险。斯人于败军之际尚且神勇如此,当其大捷之时,英武又该如何?司马迁将此事写入史传,可谓善传英雄之神。作者从浩潮以史料中选取这一片断,是见其匠心独运。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史记》叙李广事,曾以其堂弟李蔡作为反衬。词人即不假外求,一并拈来。蔡起初与广俱事汉文帝。景帝时,蔡积功劳官至二千石(郡守)。武帝时,官至代国相。元朔五年(前124)为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右贤王,有功封乐安侯。元狩二年为丞相。他人材平庸,属于下等里的中等,名声远在广之下,但却封列侯,位至三公。词人这里特别强调李蔡的“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一“却”字尤值得品味,上文略去了的重要内容——李广为人在上上,却终生不得封侯,全由此反跌出来,笔墨十分节省。
四句只推出李广、李蔡两个人物形象,无须辞费,“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卜居》)的慨叹已然溢出言表了。按词人年轻时投身于耿京所领导的北方抗金义军,在耿京遇害、义军瓦解的危难之际,他亲率数十骑突入驻扎着五万金兵的大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渡淮南归,献俘行在,其勇武本不在李广之下;南归后又献《十论》、《九议》,屡陈北伐中原的方针大计,表现出管仲、乐毅、诸葛武侯之才,其韬略又非李广元所能及。然而,“古来材大难为用”(杜甫《古柏行》),如此文武双全的将相之具,竟备受猜忌,屡遭贬谪,时被投闲置散。这怎不令人伤心落泪!因此,词中的李广,实际上是词人的自我写照;为李广鸣不平只是表面文章,真正的矛头是冲着那人妖不分的南宋统治集团来的。
下阕写实,就目前的田园生活抒发感慨,满肚子苦水都托之于诙谐,寓庄于谐。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二句对仗,工整清新。上下文皆散句,于此安排一双俪句,其精彩如宝带在腰。“芸”,通“耘”。“笕”,本为屋檐上承接雨水的竹管,此处用作动词,谓截断竹管,剖作屋瓦。既根除园中杂草,又修葺乡间住宅,词人似乎准备长期在此经营农庄,做“粮食生产专业户”了。于是乃逗出结尾二句:“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朝家”,一作“朝廷”。“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两汉时行推荐制,凡努力耕作、成绩显著者,可由地方官推举担任“力田”之职。二句言:有朝一日恢复汉代官制,选举“力田”,看来是非我莫属了!话说得极风趣,不愧幽默大师,然而明眼人一看即知,这是含着泪的微笑,其骨子里正不知有多少辛酸苦辣。“舍我”句本出《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虽大言不惭,却充满着高度的政治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说得何等壮观!到得词人手中,一经抽换前提,自负也就变成了自嘲。尽管词人曾说过“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见《宋史·辛弃疾传》)的话,并不以稼穑为耻,但他平生之志,毕竟还在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旌旗万夫,挥师北伐,平定中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呵!岂仅仅满足于做一“农业劳动模范”呢?读到这最后两句,我们真不禁要替词人发出“骥垂两耳兮服盐车”(汉贾谊《吊屈原赋》)的叹息了。
南宋腐朽不堪,始困于金,终亡于元,非时无英雄能挽狂澜于既倒,实皆埋没蒿莱之中,不能尽骋其长才。千载下每思及此,辄令人扼腕。惟一切封建王朝,概莫能外,盛衰异时,程度不同而已。观辛弃疾此词,其认识价值就在这一方面。
本篇的写作特色是,上阕使事,就技法而言为曲笔,但从语意上来看则是正面文章;下阕直寻,就技法而言为正笔,但从语意上来看却是在正话反说。一为“曲中直”,一为“直中曲”,对映成趣,相得益彰。
又上阕“李蔡为人在下中”、下阕“舍我其谁也”,皆整用古文成句(前句,《史记》原文为“蔡为人在下中”,词人仅增一原文承前省略了的“李”字),一出于史,一出于经,都恰到好处,后句与“万一朝家举力田”这样的荒诞语相搭配,尤其显得戏谑而妙不可言。格律派词人视“经、史中生硬字面”为词中大忌(见沈义父《乐府指迷·清真词所以冠绝》),殊不知艺术中自有辩证法在,化腐朽为神奇,只要用得其所,经、史中文句不但可以入词,甚至可以作到全词即因此生辉。本篇就是一个雄辩的例证。
此前词人隐居江西上饶带湖之时,也曾作过一篇与此内容大致相同的《八声甘州·夜读〈李广传〉》。该词为长调,末云:“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风格颇见苍劲悲凉。本篇则为小令,心境之悲慨不殊,却呈现出旷达乃至玩世不恭的外观。这充分说明,艺术大匠在构思和创作同题材作品时,不仅非常忌讳炒古人的冷饭,并且不屑重复自己,无怪乎在他们的'笔下总是充满着五光十色,新鲜活泼。
辛弃疾全文注释2
[宋]辛弃疾
我饮不须劝,正怕酒尊空。别离亦复何恨,此别恨匆匆。头上貂蝉贵客,花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
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余发种种如是,此事付渠侬。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
原序:
淳熙下酉,自江陵移帅隆兴,到官之三月被召,司马监、赵卿、王漕饯别②。司马赋《水调歌头》,席间次韵③。时王公明枢密薨,坐客终夕为兴门户之叹,故前章及之④。
【注释】
①词作于淳熙五年(1178)春,时稼轩三十九岁,在江西隆兴安抚使任上。据词序,稼轩去年冬由江陵知府改调隆兴(今江西南昌市)知府兼江西安抚使。仅三月,又诏命入京。友人饯别,席间有作《水调歌头》者,稼轩次韵作此词。词由频繁的调任和朝内门户之争而发。上片就饯宴切入,点出离别。随即一转,贵人黄土,人生如梦,大可一笑出门,坦然处之。下片借古讽今,抨击世俗,自明节操。“但觉”以下,实牢骚不平语。既难挽狂澜,不如归隐林泉。通篇貌似旷达,实则语含讥讽,悲愤无限。
②司马监:司马倬字汉章,任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带监察性质),故称“监”或“太监”。赵卿:未详何人。王漕:王希吕字仲衡,时任江西转运副使(主管漕运),故称“漕”或“漕司”。
③次韵:即步韵,按原唱韵脚和诗或词。
④王公明:即王炎,曾任枢密使。薨(hōng烘):古时称诸侯之死曰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之死,也可称“薨”。门户之叹:叹同僚之间,各立门户,相互攻讦。王炎生前与同僚多有不协,受人排挤,故众人有门户之叹。前章:指本词的上片。
⑤“我饮”两句:写词人在饯宴上纵情豪饮。
⑥“别离”两句:恨相聚太短,匆匆而别。即词序所称,在隆兴任上仅三月(旧制一般以三年为一任)。
⑦“头上”三句:言官高爵显者也难免归于黄土,谁能称雄一世?按:指王炎而言,是对词序“门户之争”的一种否定。貂(diāo刁)蝉:即貂蝉冠。据《宋史·舆服志》,装饰极为华丽,惟三公大臣于国祀或大朝会时方冠戴。麒麟高冢:立着石麒麟的高大坟墓。杜甫《曲江》诗:“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麒麟:传说中的一种仁兽。高冢(zhǒng肿):指贵人之墓。竟谁雄:究竟谁能称雄。
⑧“一笑”两句:一笑赴任,正值暮春季节。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⑨“孙刘辈”三句:言此去宁可不作三公,决不媚事权贵。孙刘:三国时魏国的中书监刘放和中书令孙资。《三国志·辛毗传》称孙、刘当政,惟辛不从。他说:“吾之立身,自有本末,就与刘、孙不平,不过令吾不作三公而已,何危害之有焉。”辛词据此。公:即指三公。东汉时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后世以此为高官的代称。
⑩“余发”两句:我已衰老,此事且凭他们。种种:头发短少稀疏貌。《左传·昭公三年》载,卢蒲嫳请求归隐,对齐侯说:“余发如此种种,余奚能为。”陆游《长歌行》:“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此事:指相互排挤倾轧的门户之争。渠侬:他们,指当代的“孙刘辈”。
⑾“但觉”三句:自谓平生漂泊,于醉吟风月外,竟百事无成。苏轼《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诗:“我除搜句百无功。”辛词据此。
⑿“毫发”两句:一切来自帝力,我惟乞归山水。毫发皆帝力:《汉书·张耳陈馀传》载:张耳之子张敖嗣立,高祖刘邦过赵,对赵王不敬,赵相贯高欲杀高祖。张敖说不可,谓赵所以能复国,“秋毫皆帝力也”。鉴湖:一名镜湖。在今浙江绍兴县南。唐诗人贺知章晚年奉诏归隐于此。苏轼《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那知老病浑无用,欲向君王乞镜湖。
辛弃疾全文注释3
[宋]辛弃疾
老病那堪岁月侵。霎时光景值千金。一生不负溪山债,百药难治书史淫。
随巧拙,任浮沈。人无同处面如心。不妨旧事从头记,要写行藏入笑林。
【注释】
①不寐:未眠,或欲眠不成。词写不寐之思。上片自我抒怀明志。“一生不负溪山债”,生动明快,涉笔成趣,是天生好言语。下片由己及人,念及庸人世态。结韵语带诙谐嘲谑,却又笔锋犀利,入木三分。
②“老病”两句:言人到老病之时,尤觉光景之珍贵。霎时光景值千金:极言时间之珍贵。光景:景同“影”,本指日月之光辉,后即指时光、光阴。苏轼《春宵》诗:“春宵一刻值千金。”
③“一生”两句:谓一生惟好二事:游山玩水,读书研史。不负溪山债:不欠山水的债,意谓遍游名山胜水。书史淫:嗜书入迷。《晋书·皇甫谧传》:“谧耽玩典籍,忘寝与食,人谓之书淫。”
④“随巧拙”三句:言俗人随机应变,逐波沉浮,心地难测。面如心:《左传·襄公十三年》记子产的话:“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⑤“不妨”两句:如为他们写生平行状,大可归入《笑林》一类。行藏:本意为出仕和退隐,后亦泛指生平行事。《笑林》:专写笑话的书。后汉、唐、宋三代都有《笑林》,现仅存后汉邯郸淳所撰《笑林》三卷中的一卷。
辛弃疾全文注释4
[宋]辛弃疾
绿杨堤,青草渡。花片水流去。百舌声中,唤起海棠睡。断肠几点愁红,蹄痕犹在,多应怨、夜来风雨。
别情苦。马蹄踏遍长亭,归期又成误。帘卷青楼,回首在何处。画梁燕子双双,能言能语,不解说、相思一句。
【注释】
①本词恰似上篇《祝英台近》的姐妹篇。一代青楼女子立言,思客外游子;一代客外游子立言,念青楼旧侣。两词构思也极相仿,由此推知,前词必无寄托。上片写流水落花春去。起笔人在堤岸渡口,暗寓思归之意,以下伤春情怀皆由“断肠”、“愁红”、“啼痕”、“应怨”等字面透出。下片明写思归怀人,意分三层:归期又误;青楼不见;怨及双燕。此词与上篇并读,正是“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江淹《别赋》)两地相思之意。
②百舌:鸟名,即反舌鸟,因其鸣声反复如百舌之鸟,故有此称。该鸟立春后鸣啭,夏至后无声。海棠睡:为“睡海棠”的倒文,言其夜睡晨开。
③“断肠”三句:言夜来风雨摧花,飞红万点,如啼血泣泪。
④“别情”三句:谓客游四方,屡误归期。
⑤“帘卷”两句:意即回首青楼何处?青楼:妓女所居。
⑥“画梁”三句:谓双燕歌喉婉转,却不解传语相思。
辛弃疾全文注释5
[宋]辛弃疾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注释:
【1】贺新郎:后人创调,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
【2】邑:指铅山县。辛弃疾在江西铅山期思渡建有别墅,带湖居所失火后举家迁之。
【3】仆:自称。
【4】停云:停云堂,在瓢泉别墅。
【5】甚矣吾衰矣:源于《论语·述而》之句“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这是孔丘慨叹自己“道不行”的话(梦见周公,欲行其道)。作者借此感叹自己的壮志难酬。
【6】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这两句出典于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7】问何物、能令公喜:源于《世说新语·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大司马桓温)喜”等典故。还有什么东西能让我感到快乐。
【8】妩媚:潇洒多姿。
【9】搔首东窗:借指陶潜《停云》诗就,自得之意。
【10】江左:原指江苏南部一带,此指南朝之东晋。
【11】浊醪(láo):浊酒。
【12】云飞风起:化用刘邦《大风歌》之句“大风起兮云飞扬”。
【13】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引《南史·张融传》的典故:“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见我”。
【14】知我者,二三子:引《论语》的典故:“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作品赏析:
正如此词自注所述,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词,乃是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而作,抒写了作者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
词的上片叙述词人面对青山产生的种种思绪,感慨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落寞之情展露无遗。上片一开头以“思亲友”起意,在年近六十,又谪居多年,故交零落的情况下,叹“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此处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英雄迟暮的无奈,又凸显他可以饮酒避害,与陶潜神交的快意。“怅”字写出了词人难觅知音的孤独与迷惘,充分体现了词作沉郁的意境。与此对应,“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用以强调“零落”二字,同样表现了词人知交渐少的境遇和落落无为的半生坎坷。第三、四句连用典故,豪情在忧愤中显现。无可奈何任白发空垂,词人的悲愤理所当然,可他仍能将“人间万事”付之于“一笑”,这份豪情却是无人能及!第四句词人以设问开头,又与典故中喜权欲的桓温相比,引出词人寄情山水的情志。“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是全篇警策。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人与青山互观互赏,互猜互解。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词人借此告诫自已要像青山那样忘乎情感,才会跟青山一样宁静祥和、妩媚动人、超然洒脱、充满青春的活力。以下“情与貌,略相似。”两句,情,指词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作者在这里将自己的情与青山相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宁愿落寞,决不与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志。
词的下片作者又连用典故,借饮酒抒怀,抒发清心淡泊的高尚节操和超凡脱俗的狂放个性。“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便是词人对陶渊明《停云》的化用,用以想像陶渊明当年诗成时的风味,感叹已是无人如陶渊明一般知酒。这里又提陶渊明,意在以陶自况。“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两句,表面似申斥当年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之中那些沉酣于酒的名士,实际是讽刺南宋已无陶渊明式的饮酒高士,而只有一些追求名利的官僚政客。在这种污浊环境下,陶渊明知音难觅,词人亦是如此。国势衰微,词人想起刘邦,“云飞风起”轻松的一笔,却也写出了无比豁达的心胸和爱国之情。由这一句起诗的意境大为开阔,诗人的心境也完成了由悲慨转为沉静,再转为高蹈的灵魂历险,从此,再不受凡俗的羁绊和诱惑。以下“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两句,借张融典故,以他之“狂”,显示了词人难觅知音而心中愤慨不平,道尽了词人特立独行的超逸豪放,点名了词人胸中的慷慨激越。只有襟怀磊落的人才能写出这样坦荡不羁的句子,这并非小看古人,只为抒发自己的情怀于万一。结句“二三子”与词首呼应,再次表明自己知心朋友稀少。这“二三子”为谁没有人进行专门的考证,有人认为是当时人陈亮。但不妨将古人陶渊明、屈原乃至于孔子等,都算在内。他们都能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词人“思亲友”思的就是这“二三子”。
这首词几乎句句用典,却能熟练化用典故和前人词句,浑然天成,有千锤百炼之功。全词在典故的层叠中抒发了词人无人能及的豪放情怀。
辛弃疾全文注释6
[宋]辛弃疾
林下萧然一秃翁,斜阳扶杖对西风。
功名此去心如水,富贵由来色是空。
便好洗心依佛祖,不妨强笑伴儿童。
客来闲说那堪听,且喜新来耳渐聋。
注释:
秃翁:秃发之翁,即老翁,诗人自谓。
“功名”句:心如止水,淡于功名。
色是空:佛教谓有形之万物为色,而万物为因缘所生,本非实物,故称“色即是空”,简称“色空”。此谓富贵本亦是空。故下文有“洗心依佛”之语。
洗心:洗却一切尘心。
客:当指俗客。闲说:当指说尘世功名富贵事,故云“那堪听”。稼轩《夜游宫》(“几个相知可喜”):“有个尖新底,说底话、非名即利。说得口干罪过你。且不罪;俺略起,去洗耳。
辛弃疾全文注释7
[宋]辛弃疾
柳暗清波路。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千里潇湘葡萄涨,人解扁舟欲去。又樯燕、留人相语。艇子飞来生尘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波似箭,催鸣橹。
黄陵祠下山无数。听湘娥、泠泠曲罢,为谁情苦。行到东吴春已暮,正江阔、潮平稳渡。望金雀、觚棱翔舞。前度刘郎今重到,问玄都、千树花存否。愁为倩,么弦诉。
注释:
作品赏析:
【注释】
①作于淳熙七年(1180)暮春,稼轩已在湖南安抚使任上。按:去年秋,稼轩又由湖南转运副使改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兼湖南安抚使。词送友人舟赴临安。上片描叙送别场景。雨过水涨,正宜舟行。虽燕语人歌,眷恋无限,但波催征棹,人终离去。下片设想友人一路舟行情景,实神驰千里之笔。结韵一笔折回,抒发离愁。
②凌波路:指江边堤路,语出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③潇湘:潇水、湘水,在湖南零陵合流后,也称潇湘。葡萄:形容水色碧绿。此句化用杜甫《发潭州》诗意:“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樯:船上桅杆。
④“艇子”两句:歌女飞舟来到,唱我新词为之送行。生尘步:形容女子娇美轻盈的步态,见注②所引《洛神赋》语。番:通“翻”,依旧谱,写新词。欧阳修《玉楼春》词:“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唾花寒:不详,疑即作者新词中语。
⑤“波似箭”两句:谓江流疾速,催舟早发。
⑥“黄陵”三句:设想友人此去舟泊黄陵,倾听湘妃奏瑟。黄陵祠:即二妃祠。传说帝舜南巡,娥皇、女英二妃从征,溺于湘江。民尊为湘水之神,立祠于江边黄陵山上(《水经注·湘水》)。山在湖南湘潭县北四十五里处。湘娥曲罢:屈原《远游》:“使湘灵鼓瑟兮。”
⑦“行到”三句:谓船近临安,远远可以望见京都殿阁。金雀觚(gū姑)棱:饰有金凤的殿角飞檐。班固《西都赋》:“设璧门之凤阙,上觚棱而栖金爵。”《文选》注云:“觚棱,阙角也。角上栖金爵(雀),金爵,凤也。”
⑧“前度”两句:用刘禹锡桃花诗意,见前《新荷叶》(“人已归来”)注④。指友人重返京都,兼有问讯京都故人之意。
⑨“愁为”两句:满腹离愁,惟凭弦丝倾诉。倩(qiàn欠):请。幺弦:琵琶的第四根弦,因最细,称幺弦。
辛弃疾全文注释8
[宋]辛弃疾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子胥冤愤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注释:
①作于淳熙三年(1176)。是年秋,稼轩由江西提点刑狱改官京西路转运判官,赴任途中,他过临安述职,正值钱塘观潮,作此词上叶衡。观潮:看潮水。临安秋天的钱塘江潮向为天下奇观。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叶丞相:叶衡,见前《一剪梅》(“独立苍茫醉不归”)注①。按,叶衡于淳熙元年十一月入相,次年九月,即被劾罢相。这里沿用前职,以示对叶的敬重。同时,古之惯例如此。上片写观潮,重在描绘。写江潮汹涌,比喻新巧,想象奇妙,绘声绘色,蔚为壮观。赋吴儿弄潮,既惊心动魄,又美不胜收,以江潮排空之气势,衬吴儿弄潮之壮威。下片写潮去有感,重在抒情议论。潮生潮落,寓宦海沉浮。属镂怨愤,为叶衡罢相鸣不平。范蠡泛舟,是对叶衡罢归金华的劝尉。
②“望飞来”两句:写江潮远来疾至的宏伟气势。上句重在形态,下句重在声响。飞来半空鸥鹭:形容江潮白浪由远处铺地盖天而来。须臾(yú于):片刻之间。动地鼙(pì皮)鼓:形容江潮疾至,如战鼓齐擂,声撼大地。潘阆《酒泉子》:“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鼙鼓:古代军中进击时所用的战鼓。
③“截江”两句:写江潮大至时的奇景壮观。截江:横截江面。组练:“组甲披练”的简称,分别指军士所服的两种衣甲。《左传·襄公三年》:“使邓寥率组甲三百,率练三千以侵吴。”苏轼曾用以形容钱塘怒潮:“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催试官考较戏作》)此以一队队身穿白色衣甲的精壮军士,喻层层巨潮相逐而至。驱山:驱赶着白色的浪山波峰。鏖(ǎo熬)战:激战、酣战。貔(pì皮)虎:喻勇猛之士。貔:似熊的一种猛兽。句意谓江潮汹涌翻滚,如勇士激战未休。
④“朝又暮”三句:吴儿不怕风险浪恶,弄潮犹如平地闲步。朝又暮:指朝朝暮暮与水为戏。悄:也作“诮”,直也,浑也。吴儿:江浙一带弄潮的青少年。
⑤“看红旆”三句:吴儿挥旗踏浪,如鱼跃水面。据南宋末年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入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潘阆咏钱塘词也说:“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见上)红旆(pèi配):红旗。蹙(cù促):踢,踩。
⑥“凭谁问”三句:谓怒潮汹涌,岂是人力所能遏制。长鲸吞吐:喻潮水浩大,如由长鲸口中喷发而出,威力无比。儿戏千弩:千弩射潮,如同儿戏。据《宋史·河渠志》载,吴越王钱镠筑江堤,为阻潮水冲击,命数百士卒用强弓射潮。在词人看来,荒谬绝伦,如同儿戏。弩(nǔ努):弩弓,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⑦“滔天”两句:言连天的怒潮力倦难支,缓缓东归。白马素车:白色的马车,喻江潮。枚乘《七发》形容曲江波涛说:“其少进也,浩浩迆迆(yíyí一片洁白貌),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又:传说伍子胥死后,“时见子胥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因立庙以祠焉”。(《太平广记》)
⑧“堪恨处”三句:谓伍子胥忠而见谗,遗恨千古。属镂怨愤:《史记·吴太伯世家》载:春秋吴越交战时,吴王夫差不纳相国元老伍子胥的忠告,接受越王勾践的假降,便赐属镂剑命伍子胥自刎,死后又弃尸江中。未几,越果灭吴。又,传说伍子胥冤魂不散,年年驱水作潮。后人因尊为“潮神”,设庙祭之。按:词人显然为伍子胥鸣不平,否定“功名自误”之说。
⑨“谩教得”三句:谓范蠡汲取伍子胥的教训,助越灭吴后,即隐身自退。谩教得:空教得。陶朱:即陶朱公。范蠡为越国大夫,曾施美人计献西施于吴王夫差。助越灭吴后,他自意“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越王)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乐。”于是装其珠宝,浮海而去,最后定居于陶(今山东定陶县),经商致富,自称陶朱公。(《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西子:即西施。范蠡曾以其献吴。成功之后,传说范携西施泛舟五湖。五湖:江苏省太湖的别名。舸(gě葛):大船。弄烟雨:欣赏云水迷的湖上景色。
相关文章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06-09 17:44:42
鹧鸪天辛弃疾阅读训练2023-06-14 19:02:37
辛弃疾永遇乐赏析2023-06-08 18:25:00
鹧鸪天读渊明诗辛弃疾2023-06-15 22:30:46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古诗赏析2023-06-02 18:47:54
西江月·辛弃疾阅读答案解析2023-06-04 16:25:08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6-17 14:25:36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6-05 01:46:10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6-19 05: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