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解说:缘触有受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
请大家复打我所说的!以摄身心,专心上课!
题目:《心经》解说
讲次:第十二讲
日期:2008年04月05日
主讲:释慧祥
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祈愿“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回向:佛弟子(自己名)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回向之福,发愿令佛弟子(自己名),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三称
“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三称
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三称
称念并回向毕者,请放掌!
众佛友!
在第十一讲,我们说明到“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其中十二因缘中的“缘触有受”。。
现在我们接着说明。
《长阿含经》载,佛问:“阿难!缘名色有触。此为何义?若使一切众生无有名色者。宁有心触不?”
答曰:“无也!”
佛陀又问:“若使一切众生无形色、相貌者。宁有身触不?”
答曰:“无也!”
(佛陀又问:)“阿难!若无名色。宁有触不?”
答曰:“无也!”
(佛陀总结说:)“阿难!我以是缘,知触由名色。缘名色有触。我所说者,义在于此。”
众佛友!由上面所贴的经文,可以得知:“触”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心触。二、身触。
又在十一讲中,我们是依佛陀另一种分类,而分为六触。
当知,六触,二触,都是满含着所有的触。
这个道理,就像,将人类,不论是分为二类,三类,或四类。也都是含着所有的人类。
二触与六触的关系是:
一、心触:就是指意触。
二、身触:就是指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
当知:
以分两类来说:
一、身触:当身体与境界为缘,起了认识作用之后,这时,我们的注意力放在所认识到的境界上,名为“身触”。
二、心触:当意根与法尘为缘,起了认识作用之后,这时,我们的注意力放在所认识到的境界上,名为“心触”。
例如:
您现在眼睛与电脑上的文字为缘,起了认识作用,这时,您的注意力放在文字上,这时,名为“眼触”,属于“身触”之一。
又如:当您看过了的文字,浮现在脑海中为缘,起了认识作用,这时,您的注意力放在您脑海所浮现的影像上,这时,名为“意触”,属于“心触”之一。
这个“心触”与“身触”等“触”的境界,是因为什么而来的呢?
当知:“缘名色有触。”
如何得知“触”是由于“名色”而来的呢?
我们先来定义一下什么叫“名色”?
名色,梵语 nama-rupa。从梵语的文字表面来说明:也就是“名字与物质”。
为什么说“由于名字与物质,才能产生触(注意放在该名色)呢?”
众佛友,请大家试观察:
如果有人跟您说:“请您注意!”
这时,因为对方没有说明,是要注意什么,因此,您根本不知要将注意力放在哪儿?!
就算您放眼将身周边的一切事物全都注意看过一遍,您也不会将注意力放在所指定的事物上的。
为什么呢?因为对方没有“指名”。
众佛友!
因为对方没有指名,所以您就不会知道对方要您注意什么。这时,您的注意力,是属于不定(浮动)的状态。所以有认识作用在运作,但是“触”未确定。
当这个人,指名说:请您注意电脑,这时,您的认识作用,扫过周围的事物后,自然能起“触”的作用。将注意力放在电脑上。
众佛友!我们再深入观照:
如果有人,问:“请您注意飞碟。”
这时,虽然有指名叫“飞碟”的事物。但是当您的放眼去认识周围的事物时,也找不出哪一个事物是叫“飞碟”的。这时,您虽然有起认识作用,也无法起“触”的作用。因为您的注意力无着落点。
因此,可知,单单只有“名”是不够起“触”的作用的。还得有“名色”具足,才能起“触”的作用。
因此,当知,您想要起“心触”。则您要先对心的种种现象的名字了解,并这个心的现象必需浮现于心中,这时,您才能起心触。
所以佛陀才会问阿难说:“若使一切众生无有名色者。宁有心触不?”阿难回答:“无也!”
其中的现象及道理,希望大家深入观照。
又众佛友!
如果我们能起“触”的作用,一定是要在“对该境界的名字有认识(名)”,以及“该境界必需是已经现起了(色)”,如此才能对该境界起注意而产生“将注意力放在该境界上(触)”。
众佛友!
例如:您们有听我说明过“八识”的人,就知道,当我说:“心中的多媒体影音屏”之时,您如果能起“触”的作用,是因为:
一、您过去听我说明过,所以“名”具足。
二、此“心中的多媒体影音屏”您曾认识过。所以知道我的用词,是指向什么现象。
如此,“名色”具足,这时,您就可以对心中的多媒体影音屏”起触的作用。
但是,如果您们之中,有人不曾听我说明过。
或者有人已经忘记了,而不知道或不确定,我所说的词是指向什么现象。这时,您就不能对“心中的多媒体影音屏”起“触”的作用。甚至,也许还会注意到别的对象去了。
因此,综合以上的说明,大家应知道:
“缘名色有触”的'现象及道理。
现在再进一步:
为什么有“名色”呢?
如佛所说:“缘识,有名色”。
众佛友!
会造成我们有再一次“老死”缘因,是因为又再一次去“投生”。
会造成我们再一次去“投生”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又造作了“有生因、生习、生本、生缘”。
会造成我们再一次“有投生的生因、生习、生本、生缘”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又造作了“欲取此生因生习生本生缘.见取认为应有此生因生习生本生缘.戒取而不应没有此生因生习生本生缘.我取认为我本来就应有此生因生习生本生缘。”
又会造成我们再一次造作“欲取、见取、戒取、我取此生因、生习、生本、生缘”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又再造作“对五欲境界产生了喜爱,或对存在的境界产生了喜爱,或对不存在的境界产生了喜受。”
又会造成我们再一次造作“对五欲境界产生了喜爱,或对存在的境界产生了喜爱,或对不存在的境界产生了喜受。”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又再次造作了“对这五欲境界、存在的境界、不存在的境界,于乐受来时起贪心,于苦受来时起嗔心,于不苦不乐受来时起愚痴心。”
又之所以会造成我们再一次造作“对这五欲境界、存在的境界、不存在的境界,于乐受来时起贪心,于苦受来时起嗔心,于不苦不乐受来时起愚痴心。”的原因,是因为“当我们注意力放在该境界时,没有完全周圆而无漏的如实知之。”
又之所以会造成我们再一次造作“当我们注意力放在该境界时,没有完全周圆而无漏的如实知之。”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对“该境界的名字,与境界的存在,没有如实了知。往往名字与境界兜不在一起,或将名字与境界兜错了而起妄念!”
又之所以会造成“对该境界的名字,与境界的存在,没有如实了知。往往名字与境界兜不在一起,或将名字与境界兜错了而起妄念!”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对该境界的认识不真(不如实)”。
又我们之所以会再一次“对该境界的认识不真”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将“对该境界不知道的部份去弄清楚(无明)”。
众佛友!
如果我们能“对该境界不知道的部份去弄清楚(明)”,则我们就不会再一次的“对该境界的认识不真(妄识)”。
如果能不再对该境界认识不真,就不会再一次对该境界的名字与境界弄混了。
如果能不会对该境界的名字与境界弄混了,则我们注意力就不会乱放或放错地方。
如果能注意力不会乱放或放错地方,则就不会对该境界的觉受起贪嗔痴心。
如果能对该境界的觉受(不)起贪嗔痴心,则就不会对该五欲境界或存在境界或不存在境界起贪爱。
如果我们对该境界不起贪爱,则就不会再一次摄取该境界。
如果我们能不再摄取该境界,则我们就不会再有令该境界生起的生因、生习、生本、生缘。
如果我们不会再有令该境界生起的生因、生习、生本、生缘,则我们就不会再一次的投生到该境界去。
如果我们不会再投生到该境界去,则就不会再一次于该境界中老病死忧悲苦恼等种种事情的发生。
众佛友!
为什么我们会对该境界的“名字(名)”与“境界(色)”混淆不清呢?
那就是我们自己对该境界本身就认识不清。
所以才说:“缘识有名色”。
众佛友!
当知:识与智。其实是同一个作用。只是其中有一点点差别。
一、识,又名“妄识”。当认识不周全,有漏洞。则名为“妄识”。
二、智:又名“真识”,又名“如实智”,又名“妙观察”,当认识周全,无有漏洞。则名为“智”。
众佛友!
认识时,能周全无漏与否,是取决于分类时,周全与否。
众佛友!
例如:
当有人说:“请您将人类分为二类。”
这时,如果有人将人类,分为“死人,与女人”两类。这就叫不周全,有漏。为什么呢?那男人属于哪一类呢?死人吗?可见他的分类不周全。不能含全部的人类。
这时,如果有人将人类分为“男人、女人”两类。这就叫“周全,无漏”。为什么呢?因为这分这两类,可以含全部的人类。并这两类没有混淆不清的现象。也就是“名、色”没有混淆不清的现象。
又如果有人将人类分为“死人,活人”两类。这也是属于周全无漏的分类。为什么呢?因为分这两类,也可以含全部的人类,也没有混淆不清的现象。
又如果有人说:“请您将人类分为三类。”
这时,如果有人将人类分为“男人、女人、阴阳人”这时,也是属于周全而无漏的分类方式,不会造成混淆。
又如果有人将人类分为“死人、活人、植物人”三类,这时,也是属于周全而无漏的分类法。
但是,众佛友!
很多人,在分类时,并不能周全无漏的分类,或分类以后不能如实了知分类只是“名字”而已。应“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
众佛友!
不是说,分类以后,就表示,该事物或该境界,就一定有该类现象。
当知,分类学,是一种独立的学问。是要分类周全,定义清楚而令各类不混淆。这时,才来观察实际的事物是可以归于哪一类。
上次我有说明过,佛教的分类学,名为“总相及别相观”。
《别译杂阿含经》载,佛说:“总相及别相,分别解了知,一切悉知见,是故名为佛。”
众佛友!
先学周全而无漏的分类,才能进一步周全而无漏的归类。
又众佛友!
能周全而无漏的归类,才能周全而无漏的发展向所要的那一类,避开不想要发展的那一类。
又众佛友!
真的做到,能安全有效无后患的展现所要的那一类,并能安全有效无后患的去除不想要的那一类,就叫解脱自在。
简言之就是:
《首楞严经》载,佛说:“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这也就是我之前举过看牙医时令痛变轻及转痛为无的例子,
众佛友!
一切属于因缘所生的境界,
就可以透过停止造作该境界的因缘而令该境界不再展现。
当我们真能做到停止该境界的主因时,慢慢的就不会再去感应该境界的助缘。
当该境界的主因及助缘都停止下来了,则该境界也就真正消灭而永远不会再现起了。
这就是解脱生死轮回之道。
这也就是大慈大悲的大导师释迦牟尼佛所教的道理。
众佛友!
所以,请您们要先学分类周全无漏,于实际运用时要归类周全而无漏。于发展时更要正确朝向该类而令身口意业如实朝向该境界而无漏。
众佛友!现在回来说明“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句经文。
众佛友!
当我们观照时,是周全而无漏,则认识就会周全而无漏。
当我们养成观照时,都是周全而无漏时,就叫“明”。
这时,我们就再也没有无明所造成的苦了(无无明)。
这时,我们就再也不需要为了令无明消尽而努力的苦了(无无明尽)。
甚至乃至,再也没有老死的苦了(无老死)。
也再也没有为了令老死消尽的苦了(无老死尽)。
众佛友!
相关文章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释2023-06-18 23:41:43
心经与金刚经2023-06-12 17:05:13
读心学心经清静经等心得范文2023-06-07 02:47:15
圣空法师心经讲解开示2023-06-05 16:31:29
2月20日一定要念心经回遮仪轨!2023-06-06 11:12:17
体悟心经的深义2023-06-14 05:45:3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6-17 14:25:36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6-05 01:46:10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6-19 05: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