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唐代诗人王维研究:王维与“禅”

时间:2023-06-05 18:43:38 文/李盛 文学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唐代诗人王维研究:王维与“禅”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1、诗佛王维

  以禅入诗,为唐诗注入特有禅趣的王维(七○一至七六一,一作六九八至七五九),出生时,他的母亲梦见维摩诘进入室中,故取字号"摩诘"。开元九年(七二一),举中进士。张九龄为宰相时,擢升他为右拾遗,不久转任监察御史;一直到他辞官退朝之前,官拜至尚书右丞,当时的人尊称他为"王右丞"。归隐后,时常与高僧共游,又和处士裴迪等日谈经典,兴趣浓厚,不觉疲乏。曾经皈依荷泽神会禅师,从之参禅。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兼通音乐。当时有被推崇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而王维则被称为"诗佛",三人在盛唐诗坛上多有建树,可说是居三足鼎立的重要地位。

  王维早年就信仰佛教,曾"十年座下,俯伏受教"于道光法师。他一生习禅,与南、北二系的禅师均有交往,先受北宗神秀一系禅学思想的薰陶,又受南宗荷泽一系禅学思想的影响。他的母亲崔氏曾"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大照禅师就是神秀的高足普寂。王维并写有《为舜闍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谒璇上人并序》、《过福禅师兰若》等,大通就是神秀的諡号,璇上人就是瓦官寺的道璇,出于神秀门下,福禅师就是受神秀亲传,与普寂同门的义福或惠福,可见王维与北宗禅师有密切的接触交往。

  王维与南宗的关系更为深厚,他除了皈依慧能大师的弟子神会外,还受神会之托,撰著《能禅师碑》,这是最早撰述南宗创始人思想的文献资料。他经常向神会请教佛法,他的许多诗作更常常"遥契南宗",说明王维深受慧能、神会禅学思想的影响。另外,王维在《送衡岳瑗公南归诗序》中写到"滇阳有曹溪学者,为我谢之",曹溪是慧能的传法处,曹溪学者是指南宗禅师,由此可知,他与南宗禅师交往的频繁密切。

  王维非常推崇佛教史上的维摩诘居士,尤其《维摩诘经》的"净名杜口,文殊绝名"的"不二法门",对禅宗影响很大。所以王维推崇禅宗与推崇维摩诘居士是一致的。

  此外,王维对于净土宗的信仰,也倾心归向,他在《西方净土变尽赞并序》中说:"愿以西方为导首,往生极乐性自在。"王维常去听法的香积寺,就是净土宗寺院。他还与传扬密宗的温古和尚交往颇深。这一切都说明了王维对于佛教十分崇信,而且涉猎很广。

  在安史之乱时,王维被安禄山拘留在洛阳,并被迫担任官职,待动乱平息,朝廷以附贼之罪要将他下狱,后来肃宗怜惜他的诗才,只贬了他的官职,让他任"太子中允",再经多年的升迁,才任职尚书右丞。但是经过这一次的动乱,王维自觉倍受屈辱,又看到朝廷纲纪紊乱,不思振作,使他更想落尽繁华,回归田园。当时他一再表示要奉佛报恩,苦行斋戒,避开纷扰人世。于是他在京师每天供养十数名僧侣,以玄谈为乐。三十岁丧妻后,就不再续弦,独自生活三十年。平日茹素,不着彩衣,居室当中,只有茶铛、药臼、经案、绳床,此外一无所有,完全过着禅僧一般的生活。每当退朝后,在净室焚香坐禅诵经,别无余念。又营建辋川别墅,与友人裴迪谈禅赋诗,悠游度日,以至终老。

  王维不仅对佛学有深厚素养,还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修行者,他把自己的生活体验与禅宗思想相互印证后,而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他主张"自性内照",强调以内心的自我解脱来克服现世的苦难,因为自性本自清净,一切苦难的感受不过是自寻烦恼罢了,要做到明心见性,就要能忍。这是他对禅宗哲学的一种深刻领会。

  王维是一位优秀诗人,他不仅写过一些阐扬佛理的诗文,还把宗教思想与宗教感情化为诗思,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格。他所作的诗文,风格淡远,意境幽绝,王维的诗篇主要是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居生活和佛教禅理。

  王维的禅诗简析

  2、 王维的佛禅诗,是融禅入诗,诗以简炼的笔调,勾画出一幅令人流连忘返的景色,将禅的空灵情趣融进了他的山水诗,使诗达到禅所具有的那种情逸的意境。现在笔者根据前人研究王维诗文的成果,以及自己对王维佛禅诗从艺术审美及佛教禅理进行探索后的一些体会,就《鹿柴》、《辛夷坞》、《竹里馆》、《鸟鸣涧》、《山居秋瞑》、《木兰柴》、《终南别业》、《过香积寺》等八首诗,从禅文化审美艺术的角度加以浅析和阐述。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人写这首《鹿柴》时,已是晚年,对佛教已有进一步体会,因此,在诗文的笔墨之外,寓有

  禅宗的行持重视"返照"(回光返照)的功夫,"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句,其所用的画面也使人联想到禅宗的教义。而诗中所体现的清静虚空的心境,更是禅宗所提倡的。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是一首著名的田园诗,出自《辋川集》第十八首。"辛夷"即木笔树,辛夷坞,因坞中有辛夷花故名。这首诗是诗人王维因花悟道,物我两忘的禅诗。诗文意理浅近单纯,其内容叙述:在辛夷坞这个幽深的山谷里,辛夷花自开自落,自然平常。

  辛夷花在诗人的笔下,是他内在精神的外射,是一棵人格的理想之花,然而它又是一棵与众不同的花。诗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是一幅生机勃勃,花朵烂熳的景象,第二部分是另一幅"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情况,辛夷花又在纷纷凋零,这是何等的洒脱。

  诗文在叙述这个绝无人迹的地方,辛夷花正默默地开放,又默默地凋零。既没有人对它们赞美,也不需要人们对它们的凋零一洒同情之泪。它们得之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没有追求,没有哀乐,听不到心灵的一丝震颤,几乎连时空的界线都已泯灭了,这样的一种静谧空灵,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在这个境界中,天与人、物与我、情与景、观照者与观照的对象,完全浑然一体,达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境界。

  《辛夷坞》的诗境意趣之美,可以从诗中体会,然而意境之外的禅趣则更浓。花开花落的自然现象,引不起诗人的任何哀乐,他既不执着于空,又不执着于有,这正是禅的"任运自在"的体现。我们从"纷纷"两字中,可以看出此生彼死,亦生亦死,不生不死(灭)的"禅"境界。这在诗人的心中悠然生起的,然而在他的眼里,乃至整个人生宇宙,不正是像辛夷花一样,在刹那刹那的生灭之中的,所谓因果相续,无始无终,自由自在地演化着。"不生不减,如来异名。"(《楞严经》),王维因花悟道,似乎从辛夷花的花开花落中,亲切地看到了佛性真如的永恒存在的。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相关文章

王维的山中送别诗意2023-06-09 09:26:39

王维恭懿太子挽歌五首其一古诗原文2023-06-04 15:37:16

山中送别王维2023-06-17 12:42:13

王维观别者·青青杨柳陌翻译赏析2023-06-15 00:33:29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诗及解释2023-06-18 13:17:16

王维恭懿太子挽歌五首其四唐诗赏析2023-06-19 06:33:1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6-17 14:25:36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6-05 01:46:10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6-19 05:25:5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