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公开课说课稿
《题西林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 学语文第七册第二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分享了《题西林壁》说课稿,欢迎阅读!
一、 说教材。
古诗《题西林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一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这一组课文选择的文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题西林壁》是诗人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从中揭示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他的哲理用原文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也就是俗语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题西林壁》是这组课文的第一课,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有两首古诗,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二学段目标、教材给出的对阅读教学内容的要求、综合学生的实际、单元编排和教材分析,确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为:
1、能借助注释,图片理解诗意。
2、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本课教学难点是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即俗语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苏轼的资料,预习课文。
四、说学生。
《题西林壁》说课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和能力,但他们大多还是觉得古诗文学习起来有些艰涩难懂,对诗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程度上,不能很好地体会到古诗独有的意境和韵味。本首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如何让学生学懂、学深,让古诗课堂充满趣味,还能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这都是本堂课面临的挑战。
五、说教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核心目标即培养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丰富积累,培养语感以及本教材对阅读教学内容的`要求。所以我将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即按范读,默读,诵读,演读,美读的方法,以读代讲。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时,我将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庐山不同角度的美,让学生在感受,想象中提出疑问,为什么作者已经从横侧远近高低的角度看到庐山的美景了还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提出质疑后,采用小组讨论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悟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真正做到把读书和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感,在读中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培养,用指导学生读得方法,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的重点难点。
六、说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听诗音乐版的<题西林壁>,猜出歌曲的名称,即这节课要交的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老师趁机板书题西林壁,【宋】,苏轼
【游戏导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用有趣的方法点燃他们的好奇和探新之心,打开他们的求知欲望的大门】 这个环节预计用1分钟
(二)知作者,解诗题
过渡:这是一首古诗,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步骤呢?
师通过提问和出示课件的方式,提醒同学们在学习古诗词,要注意课文的注释和图片,以帮助学生以后的自学,达成教学目标中的使学生应用课文注释和图片初步理解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巩固学习方法,让他们掌握学习古诗的步骤,有利于学生的自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这个环节,也是为了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老师的教学步骤
这个环节预计用2分钟
(三)抓字眼,明大意
这个环节预计用9分钟,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解决教学的重点
过渡句:学习古诗第二步是什么?
其一是能用普通话正确的、流利读诗
老师在背景音乐的播放中范读,课件中出示学生听得要求即要把难读的字做个标记。范读后,老师提问,学生指出,老师教学生难读字的正确读音。
(预设学生会提出:岭ling 峰feng 缘yuan 庐lu ) 全班同学默读,抽读,师进行指导朗读时应具有的层次感、节奏感。{出示课件,对诗的朗读指导}抽读,全班齐读,同桌对比读,达到了正确、流利的教学目的。
【设计意图】:因为朗读是学习古诗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有滋有味、兴致盎然的读一首诗,学生自然就能够渐渐地解诗意、悟诗情。这是第一遍读诗,我只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和节奏就行。 其二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渡:同学们都能够正确流利的读出古诗了,但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有感情的朗读。
通过解决难读字,理解文章大意后,欣赏庐山横侧远近高低的图片,(出示课件)读出庐山的神秘,奇特,多变,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身临其境的感受庐山的美,在背景音乐的播放中,学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演读全诗。 【设计意图】:古诗的语言很精练,以这样的练习形式,并配以相关画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在此过程中让学们明白了庐山确实是每一处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在此过程中,理解诗的前两句意思)
(四)多诵读,悟诗情这个环节预计用7分钟
这个环节预计用7分钟教学的重点,即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本诗的哲理 过渡句:那同学们知道庐山的真面目了吗(生摇头)诗人也不知道,于是,诗人写下了。。(学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抽查诵读,齐诵读,学生质疑,提出,作者已经从横侧远近高低的角度观赏了庐山,为什么还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通过小组讨论,老师巡视提醒的方法,学生得出答案。通过盲人摸象的图片展示,加深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也就是俗语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再让学生举个生活中的事例,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当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还高涨时,我以具有相通性的趣味故事点拨、启发,使他们的探究很自然地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样,对这首诗中蕴含的哲理也就能比较容易的理解。
5、诵读巩固,总结全文
过渡:这个哲理也就是这首诗广为流传的原因,让我们齐来诵读这首诗。
总结:题西林壁,这首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静态的描写,还告诉我们要客观,全面的看问题,课后,同学们背诵本诗,下节课检查。
附录:《题西林壁》课后练习
一:解释下列词
题:__西林:____ 只缘:_____不识:____ 横看:__
二: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 ”。除了《题西林壁》他还写了 。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
2.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3、《题西林壁》前两句写 ,后两句写 ,这首诗借写庐山的自然景象,还告诉我们 。
4、《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
( )—— ( ), ( )—— ( ), ( )—— ( )。
三、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相关文章
题西林壁的翻译2023-06-16 11:11:14
古诗题西林壁诗意2023-06-08 21:54:04
题西林壁课后习题及答案2023-06-09 12:05:44
题西林壁赏析及庐山介绍2023-06-12 05:27:06
题西林壁的诗意及原文赏析2023-06-10 13:38:47
题西林壁诗意赏读2023-06-18 21:31:10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6-17 14:25:36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6-05 01:46:10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6-19 05: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