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翻译: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
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信步归去风雨,天晴,我无谓。
赏析1: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赏析2: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不可绕过之人,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词的发展史上具有尤为重要的地位。苏轼开了豪放词一派,使得原本只用来吟唱呢喃软语的小儿女之词陡然一变,转而为急管繁弦,崩天裂云之声。由此,宋词才能成其为真正的“宋”词,若少了豪放派的映衬,婉约词定也会减色不少。
《定风波》为苏词名作,历来被人评为闲适从容。与《浪淘沙》的壮阔不同,它表现的是作者遇变不惊,笑对苍茫的风神。其实,即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般豪语,仍旧以“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为了局,可见所谓的豪放不过是知自身的不可为,毋宁说,是一种无奈的旷达。
全词记述了作者一行人在沙湖道上突遭雨袭之事。上片以“莫听”二字起,有突兀之感,而“穿林打叶声”勾画出风雨的声势。急风挟雨而来,对此作者却说:何妨吟啸且徐行,“何妨”表现了词人的淡定,“竹杖芒鞋”透露出隐逸之思,“谁怕”一话反问,加上“莫听”“何妨”的映称显得气度从容,由此勾勒出一幅披蓑烟雨行吟图。试想于沙湖道上现身的词人,持竹杖,履芒鞋,于风雨中吟啸而来,表现出一种闲庭信步的潇洒,这是怎样美好的景况啊!然而,作者所要表现的仅是这种洒脱吗?且看下句:一蓑烟雨任平生。若仅是冶游俊赏,又何须如此感慨呢。遥想苏公当年,19岁中进士,正是春风得意,青云之志有待施展,却遇到一连串的挫折,竟致一生困顿。乌台诗案,党锢之祸,政治上的腥风血雨都已经受,又何惧眼前这一阵急雨呢?读到此处,眼前浮起了一幅深浅分明的景象:一个竹杖芒鞋的老人踽踽独行于风雨飘摇的人生路上,身前身后皆茫茫无所见,正所谓“来往烟波非定居,生涯蓑笠外无余”是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料峭二字点出时令,三月七日,正是乍暖还寒之时,然二月春风已可裁出翠柳条条,时至三月,早应是一派春光。而作者却似一无所见,仅以“微冷”二字寄寓所感,弥漫着一种萧索意味,这是否暗示了作者的落寞心境?急雨既过,斜阳展颜,对淋雨者来说,这应是很值得欣喜的`,而作者回望了适才烟雨凄迷的经行之处,却吐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断句来。若非深察人世无常,是难以做到如此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我以为,仅以“旷达”二字标榜此词,便完全忽视了作者的精神内涵。
苏轼在另一首词中说到: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深波静索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词中透露了作者欲归隐山林的愿望,这也是《定风波》最好的注解。此词写于宴会上,写毕苏公挂冠乘舟而去。当地县令以为苏公真要“江海寄余生”,急忙驾船追去,待到追上,发现苏公已是鼾声大作,哪里有一点要隐逸山林的样子。苏公是真正的智者,他深知这“世事”是如何无论也逃不出去的。即便做了和尚还是要穿衣吃饭,还是要为世所累,所以,他不象陶渊明那样躲起来,他以俗世为山林,故而,苏公才是真正的隐者。
想苏轼也有“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的绮靡浓艳,有“小轩窗,正梳妆”的缱绻缠绵,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情愿,最终却以“也无风雨也无晴”为终了。也正如林清玄说的,在烟中腾云过了,在雨中行走过了,生命的事情一经过了,却是枉然。然而苏轼的一生并不“枉然”,千百年来,苏轼的诗词文章乃到他笑对苍茫的人生态度,对后世文人有着莫大的影响,而苏轼更以其多姿的艺术形象和深刻的人文精神永远占据着中国文学史辉煌的一页。
相关文章
苏轼 苏辙 兄弟2023-06-15 11:24:57
苏轼的成就介绍2023-06-11 10:02:37
苏轼东栏梨花诗词赏析2023-06-13 14:16:01
苏轼经典诗词六篇2023-06-06 05:01:22
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 苏轼2023-06-11 04:12:29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苏轼2023-06-15 21:55:5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6-17 14:25:36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6-05 01:46:10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6-19 05: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