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派一代词宗-秦观
秦观(1049年~1100年),早年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北宋扬州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苏门四学士”之一,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
秦少游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少游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秦观生于江西九江。这年他的祖父赴官南康,携带全家通往。父亲秦元化,母亲戚氏随同至九江生下秦观。在这个大家庭中,按伯叔家兄弟的长幼次序,秦观排行第七,后来人们称他为“秦七”。四年之后,祖父任官期满,不久全家搬回故乡高邮。六岁时,父亲送他到乡校私塾读书。不久,他的父亲从汴京游太学归来,十分称赞太学里的人才济济,特别钦佩海陵人王观的“高才力学”。幼小的秦七听说后心中非常羡慕,希望父亲多讲一点太学里的有趣故事。婉约派一代词宗——秦观
有一次,秦七和弟弟围绕在父亲膝前说:”你下次赴京游太学,带我们兄弟两去好吗?”父亲连声回答说:“好,好。”这时脑际想起太学里王观还有一个弟弟叫王迪,虽不是同胞手足,但确是亲近的从弟。这对兄弟在太学里的才学出众,于是就讲了他们兄弟两在太学刻苦攻读、聪明好学的故事。秦七听了,晃着脑袋对父亲说:“爸爸,我长大了当王观,弟弟就做王迪,你说好不好?”父亲看着这两个活泼、聪明的孩子,高兴的大声说:“好的,好的。你们长大了一定会像王观兄弟那样有出息的。说着,他稍加思索后有对秦七说:”你说的号,我想把你们的名字改一下,你就取名为观,叫秦观,你弟弟就叫秦迪。希望你们向王观兄弟学习。从此以后,人们就把秦七叫秦观了。在秦观幼小的心灵中,羡慕名家,以王观作楷模成为他读书向上的一股动力。秦观开始刻苦攻读《论语》《孟子》等古书,十岁以后文章写得很通顺,深受塾师的喜爱,父亲更加欢喜,视作秦家的一匹千里驹。乡亲们都说秦观是一位神童,将来会金榜题名,替秦家光宗耀祖的。
仁宗嘉佑八年,父亲病故,家庭生活受到一点影响,但十五岁的秦观还是安心读书,以不辜负父亲的重望。四年以后,十九岁的秦观已长大成人。这年,高邮人徐成甫在潭州任宁乡主簿bu。他爱好读书作文,家中藏书甚富,生有五男三女,长女叫徐文美。他对女儿说:“女子出嫁,一定要嫁给读书人。因此,秦观就成了他择婿的理想人选。在双方家长的同意下,秦观娶徐成甫fu的长女徐文美为妻。秦观与徐文美结婚后,过了一段甜蜜的新婚生活。他从小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婚后也是这样,不仅读儒家经典著作,还喜欢阅读兵书,研究兵法,对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尤其对守卫边陲的将士,他们的动人事迹,深深的打动了他的心灵,对他们产生了由衷的敬意。少年秦观性格豪隽,他读兵法不是为了消遣时日,而是有志于国,希望将来能收复国土,为过捐躯。所以说他“少年慷慨论事,尝有系苔二虎,回幽夏墟之志“。熙宁元年(1068年),他21岁,因目睹人民遭受水灾的惨状,创作了《浮山堰赋》。秦观到二十四岁读兵家书时,写下一篇《郭子仪单骑见虏贼》的文章,热情歌颂郭子仪智勇双全,单骑赴虏营的英豪气概,使强虏折服,俯首称臣,显示出唐王朝的威严,也反映了青少年时期秦观报国志气与心态。
青年时期的秦观已崭露才华,诗文、书法都得到当时名人的赏识。但他并不感到自满,还想得到跟多良师益友的'指导。在高邮,秦观最敬佩的是孙觉,来往密切,受益甚多,给他的影响较大。熙宁七年,已经回到家乡的秦观听说当代文宗苏轼将从杭州通判移守密州,要路过扬州。他早就仰慕苏轼的大名,只恨自己无缘拜见,觉得这是一次极好的机会。秦观想请孙觉为他引荐,但转念一想,孙觉此时不再扬州,又无人可代。这是秦观感到苦恼,怎么办呢?秦观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估计苏轼到达扬州后,必定回到欧阳修所修建的平山堂去游览,因为苏轼是欧阳修的门生,于是他就模仿苏轼的笔调写了几首诗,又仿照苏轼的书法特点,预先题写在平山堂寺院的壁上,以引起苏轼的注目。苏轼到达扬州后,果然前往平山堂。他漫步在寺院内随意观望,忽然看到寺壁上的几首诗,仔细辨认,很像自己的笔迹,不禁大吃一惊。一时困惑不已。后来苏轼去拜见友人孙觉,在闲聊中说出此事。孙觉听了,只是微笑不语。他大概心中有数,起身到内室取出了秦观所作诗词数百首,对苏轼说:“此为友人所作,请先生赐教。”苏轼展读这些诗词,被作者的艺术才华深深的吸引住了,十分赞赏。这是他若有所悟的想起了那次留诗在壁上的必定是这位年轻人。读了这些作品后,苏轼感叹一声说:“向书壁者,必此郎也。”孙觉知道苏轼已经识破,于是就把秦观早已仰慕的谈话与心态,如是祥告。苏轼听后,心中大悦。婉约派一代词宗——秦观
熙宁十年,苏轼自密州移知徐州。这年秦观二十九岁,恰逢第二年秋试,他打算赴京应考。元丰元年,秦观在赴京途中特地去徐州拜访苏轼。秦观与苏轼在彭城相会,格外兴奋,而苏轼对这位后起之秀,不但热情款待,而且十分关心爱护,规劝他读书”应举”以养亲。这次相会畅叙增进了两人之间的友谊,对秦观以后的成长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临别时苏轼以诗相赠,秦观也作诗告别,表达自己对苏轼的敬佩与感激之情。他知道苏轼字子曕,所以诗题为《别子曕》,诗中说:“人生异趣各有求,系风捕影只怀忧。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秦观离别徐州回到故乡。一年前,即熙宁十年七月中旬,徐州发生大水灾,为了保护全城百姓的生命财产,苏轼亲自督促筑堤治水,经过军民日夜抢险救灾,水势终于退去,百姓得到了安宁。由于苏轼率领军民大力抗洪救灾有功,受到朝廷的奖励。治水成功后,苏轼就在徐州城东门筑座大楼,因水受制于土,而土色黄,所以命名为“黄楼”。次年,黄楼建成,苏轼写信请秦观作《黄楼赋》。《宋史》说秦观“见苏轼于徐,为赋《黄楼》”。其实作赋时秦观在高邮,元丰元年冬,遣人送徐州呈苏轼,苏轼称赞他“有屈、宋才”。秦观从徐州回乡后,忙于准备功课。尽管他的才华出众,可是并不致力于科举文字,结果科场失利,名落孙山。应举的失败并未使他心灰意冷,很快就排除苦恼而发奋图强。他退居高邮家中,闭门谢客,一心攻读,并写了《掩关铭》以表示自己的决心与信心。秦观整日在家以读文史书籍自娱,不过,因父亲早逝,母亲年迈多病,家道中落,生活比较困难。苏轼获悉后立即写信给他,热情关怀,但秦观委婉谢绝了苏轼的资助,只是把近来的思想烦恼、命运不济的悲苦,一一告诉了苏轼,以求得指点。苏轼读后对秦观提出的质疑,详细作答,并寄赠他一些书籍,使秦观感激不尽。
元丰二年春天,秦观准备去会稽探望祖父和正在会稽通判任上的叔父,恰巧这时苏轼从徐州调往潮州。秦观到会稽不久后,一起意料不到的官场风波发生了。因苏轼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坐“乌台诗案”,被弹劾逮捕。秦观听到这个消息,大为惊骇,一时忧心如焚,急急忙忙渡过钱塘江赶到潮州来探问实情。当时苏轼的一些亲友因怕受株连而不敢往来,有的甚至把苏轼的信件和诗文都烧掉了。秦观不仅前来探问情由,愿助一臂之力,而且后来还写书托苏轼的胞弟苏辙转达,以表示慰问,充分体现出他不愧是苏轼的“患难之交”。
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路经江宁时,向王安石力荐秦观的才学,后又致书曰:“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王安石也赞许秦观的诗歌“清新似鲍、谢”。在两位文坛前辈的鼓励、称许下,秦观决心再度赴京应试,并于1085年登第,结束了举子的生涯。考取进士后,秦观初任定海主簿,转蔡州教授。元祐七年,苏轼自扬州召还,进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秦观迁国史院编修,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时供职史馆,人称“苏门四学士”。京城任职的数年里,秦观得与师友时相过从。婉约派一代词宗——秦观
哲宗元祐年间,操持朝政的多为旧党人士,但其内部派别斗争却异常激烈。蜀党领袖苏轼及其“苏门四学士”,均能够出以公心,根据民生疾苦和国家利益,针对新、旧两党的主张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秦观先后向朝廷进策论30篇,对当时的内忧外患提出了各种具体的改革方略,对王安石变法作了中肯的论析,认为新法是救国济民的良策,只是执法者矫枉过正,以致产生了一些流弊。他也不同意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认为那也是因噎废食之举。这些观点在党同伐异的激烈政治形势下,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而且由于秦观与苏轼关系密切,他更无法逃脱派别门户之间的中伤和攻讦。
绍圣元年(1094年),新党人士章棹、蔡京上台,苏轼、秦观等人一同遭贬。此后,秦观又先后被移送到横州、雷州编管,不断地遭受削职、除名。元符二年(1099年)岁暮,他身处雷州,自做《挽词》。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驾崩,徽宗即位,向太后临朝。政坛局势变动,迁臣多被召回。秦观也复命宣德郎,放还横州。至滕州,已经去世。
秦观的词名胜过诗名。他的词属于婉约一类,写得最好的是寄慨身世和歌唱爱情两类。秦观在感伤词作的艺术表现方面,展示出独特的审美境界。在技法结构方面,秦观受到柳永的影响,创作了大量慢词。但是他能把令词中含蓄缜密的韵味带进慢词长调,从而弥补了柳永以赋法填词所造成的发露有余,浅白单调的不足,显得跌宕有致,包蕴深层。再次,在字法运用方面,秦观词作具有含蓄隐丽的特征,取象设词追求意象的精致幽美,绘景物,多为飞燕、寒鸦、垂杨、芳草、斜阳、残月、远村、烟渚等;摹建筑器物,则是驿亭、孤馆、画屏、银烛之类。他以柔婉的笔触,对词中的字句多加推敲和修饰,用精美凝练的辞藻,传写出凄迷朦胧的意境。
秦观诗文亦为北宋一大家。明胡应麟于《诗薮杂编》卷五言:“秦少游当时自以诗文重,今被乐府家推做渠帅,世遂寡称。”从宋刻本看,《淮海集》前后集共四十九卷,其中只有三卷是词,其余赋一卷、诗十四卷、挽词一卷《以上为韵文》,而以文为最多,共三十卷。秦观诗感情深厚,意境悠远,风格独特,在两宋诗坛自成一家。散文以政论、哲理散文、游记、小品文最为出色。其策论文笔犀利,说理透彻,引古征今,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秦观在某些特定环境情势,即“淮海秦郎天下士,一生怀抱百忧中”,如忆旧、迁谪时制作的这第三种类型的诗,已使原来侑饮娱兴、按拍协歌的传统价值归属摒退于很次等,甚或无相关连的幕后位置。而另外却命其担荷起诗歌在古典诗教理论里的代言情志功用,遂成为自我主体心态意绪的特定物化形式,以之满足他叹喟命运悲剧、宣泄人生愁烦的现实精神需要。 元好问评秦观诗作为”女郎诗“,后世也多存误解,然秦观现存诗歌共400余首,其中真正有“女郎诗”味的,也不过占作品总数的四分之一。
相关文章
秦观鹊桥仙2023-06-11 04:29:34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2023-06-15 19:53:51
行香子秦观歌曲2023-06-10 12:17:20
秦观的优美诗词大全2023-06-17 14:26:28
草书鹊桥仙宋秦观2023-06-19 04:33:53
春日秦观古诗阅读答案2023-06-13 11:23:13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6-17 14:25:36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6-05 01:46:10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6-19 05: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