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教案
1 .文本全解。
(1) 作者与写作背景简介。
白居易 (772 — 846) ,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土、醉吟先生,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原籍太原 ( 今属山西 ) ,祖上迁居下邦 ( 今陕西渭南 ) 。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县 ( 今河南新郑县 ) 。贞元十六年 (800) 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后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元和十年 (815) ,因上书请求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为执政者所恶,贬江州司马。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官终刑部尚书。晚年闲居洛阳,因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白衣鸠仗,世称白香山。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受杜甫《兵车行》等“即事名篇”的启发,创为新乐府。一生留下近 3000 篇诗作,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早年自编诗集,把自己的诗作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讽喻诗多为早年所作,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广泛而深刻地反映并批判现实。感伤诗以《长恨歌》、 《琵琶行》为代表,至今脍炙人口。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易明畅,相传老妪能解论者或以“浅俗”贬其诗。其诗质量不高者为数不少,但其佳作亦大量存在。
该诗写于元和十一年秋,白居易贬官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认为这是“国辱”,首先上书请求捕贼。当时他的官职是赞善大夫,权贵们便指责他不应越职奏事,又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名教。白居易于是被贬江州司马。其实他得罪的真正原因,是他写的那些针砭时政的政治讽喻诗,早已引起权贵们的嫉恨。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这次打击给白居易的心灵留下很深的创伤,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使他很快体验到了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的炎凉。诗人那压抑已久的感情便像开了闸的河水,一起倾泻而出。
(2) 基本解读。
此诗是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长恨歌》同为白居易诗作中最为人称道的名篇。唐宜宗李忱在为诗人所作悼诗中云“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 { 琵琶》篇”,即拈出这两篇歌行来描述白诗的脍炙人口。
诗前有序云: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谈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两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决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诗中所咏,即是他和琵琶女邂逅相遇、相知,琵琶女为之演奏的经过。因两人各自的身世遭遇相近,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于是诗人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为这位被损害、被侮辱的弱女子落泪,也为自己的不公平遭遇而难过、愤懑。
全诗可分为四大段。
第一段从开头至“犹抱琵琶半遮面”止,写江头送客而遇琵琶女。
开头两句极为精炼地概括了地点、人物、事件、时间以及环境气氛。接下来几句,由秋夜送客,临别把盏引出“举杯欲饮无管弦”,又进而引出琵琶声。经过一重重铺垫,女主人公才“千呼万唤”地出场,而出场的亮相,却又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对女主人公的出场,诗人笔力贯注于气氛的烘托和场面的铺排,于女主人公的外貌不著一字,却已将她凄凉落寞的神情曲曲传出。精心结撰而不露痕迹,语不惊人而出人意表,最见白居易“用常得奇”的功力。
第二段从“转轴拨弦三两声”至“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邀请琵琶女弹奏的经过及其所奏琵琶之精妙绝伦。
这一段为全诗的精彩部分,诗人在这一段中以变化灵动的笔墨和绘声绘色的比喻,重点描写了商妇所弹奏的琵琶乐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乎生不得志。”写琵琶声和缓低沉,娓娓道来。
“低眉信手续续弹”以下四句,写演奏者不断变换指法,既见其指法熟练,技艺不凡,又使琵琶声慢慢舒展,节奏逐步加快。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写琵琶声犹如急风快雨,时而重浊繁密,时而轻清幽细;时而又像珠落玉盘,重浊轻清,错落清脆。作者以新颖精妙的比喻,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为人们熟知的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使读者对音乐的内容、声情得到形象的感受和理解。
“间关莺语花底滑”至“此时无声胜有声”六句,写琵琶曲由急促变为婉转流利,继而变得冷涩,终而慢慢停歇。虽则此时乐曲已经暂停,但仍然余味无穷,无胜于有。
正当听众都沉浸在先前的乐曲之中,还未回过神来,忽然奇兵突出,琵琶声又如“银瓶破”、“水浆进”、 “铁骑突”、 “刀枪鸣”般爆发,激越奔放,气势雄健,陡然一扬,复戛然而止。在场听众无不为之陶醉,为之感染,座中久久无言。
在这短短二十四句中,断续相连,波澜叠起。诗人在这一节中妙喻连珠,调动了听觉、视觉、触觉等各方面形象,将起伏回荡的琵琶乐曲描绘得有声有色,精彩纷呈。通过这一节对琵琶乐曲的描写,诗人写出了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妙,同时也展现了她历经沧桑、起伏回荡的心曲。
第三段自“沉吟放拨插弦中”至“梦啼妆泪红阑干”,写商人妇自述其身世。
诗人通过商妇的自述,以从容不迫的语言,为她的半生坎坷谱写了一曲曲缠绵悱恻的悲歌。 “虾蟆陵”位于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歌伎舞伎集中居住的游乐场所。 “缠头”是指艺妓献艺后,观众为表示赞赏而赠送的绫帛之类。 “钿头云篦”指镶有珠宝、镂有云纹用作头饰的梳篦。以上都描写琵琶女嫁作商人妇之前,因色艺俱绝所过的欢乐豪华生活。自“弟走从军阿姨死”以下,笔调一转,叙述她的沉沦冷落。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两句,可谓她弹奏琵琶时所流露的跌宕起伏、缠绵悱恻的心情的注脚。
第四段从“我闻琵琶已叹息”至结尾,写诗人听了琵琶曲以及琵琶女的自述后所引起的感慨。
这里诗人丝毫不提贬出京城以前的生活,也不涉及被贬后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而集中笔墨描述了“浔阳地僻无音乐”给他所带来的苦恼,这是诗人善于剪裁之处。写琵琶女时详于昔,写自己时则略之,以彼形此,这是行文互见之法。写自己被贬之后,集中于由欣赏琵琶曲而引起的“无音乐”之苦而略于其他,以此形彼,更是照应主旨、细密凝练之处。结尾六句,由诗人与琵琶女的对话,重新转入弹奏琵琶及听者的感受,最终归结为“江州司马青衫湿”。 “青衫”是唐代最低文官的服装, “江州司马”则突出了诗人被贬后的身份,这正是一篇之主旨所在。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当时诗人已 44 岁,年龄老大而位卑言轻,更遭贬谪而投闲置散,使他顿生美人迟暮、天涯沦落之感。这首长篇叙事诗所主要抒发的,正是诗人的这一深沉的感慨。还有一点,琵琶女和诗人,他们的社会地位并不相同,两人的遭遇也各有不同的具体情况,属于不同的社会问题。但诗人还是把她引为同调,引为知己。说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样深挚的话来,这说明诗人对被侮辱的女性抱有同情与尊重的态度。'一个封建官僚能够这样是难能可贵的。
(3) 精华鉴赏。
① 叙事和抒情的结合,是本诗的显著特点。本诗是一篇长篇叙事诗,在叙事的过程中,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对琵琶女深挚而隽永的同情。诗人很善于刻画对方的心理活动,而在刻画对方心理的时候流露出自己的情感。例如邀请琵琶女相见的几句: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把一个女子的迟疑、腼腆,既难忍独守空船的寂寞,又不便在夜间与陌生人相会的矛盾心情,十分细致地刻画出来了。又如“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这些叙述都使人感到诗人对这女子是很理解、很体贴、很同情•的。诗人穿插的景物描写也很好地起到了渲染感情的作用。借“枫叶荻花秋瑟瑟”抒写惜别之情,借“绕船月明江水寒”抒写琵琶女的孤单与寂寞,借“黄芦苦竹绕宅生”抒写谪居卧病的凄苦与无聊,都是诗中画龙点睛之笔。
②叙事富于详略虚实的变化,脉络分明,曲折生动。诗从秋夜送客写起,由“举杯欲饮无管弦”引出琵琶声和琵琶女,这些过程都写得比较简单。第二段音乐描写,一共用了二十二句,写得很详尽,把曲调的变化、弹奏的技巧、曲中的感情,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再下面又是简单的交代和过渡,只用四句诗说明音乐的效果和琵琶女放拔插弦、整顿衣裳的动作,便转到琵琶女叙述自己的身世。这一段又是二十二句,写得比较详细,特别是她在长安的欢乐生活,连细节都写出来了。接着是诗人的自述,贬谪以前在长安的生活一字不提,着重写谪居浔阳一年来的寂寞。在这一段话里,反复三次诉说没有悦耳的音乐,至于其他种种的细节则一概从略了。在诗人这番话的感动下,琵琶女作了第二次演奏。关于这次演奏诗人改用略写、虚写,只用“凄凄不似向前声”这样一句话便交代了过去,随即结束全诗。
③对音乐的描写尤有独到之处。音乐形象是难以捕捉的',如何借助语言把它变成读者易于感受
的具体形象呢 ? 这是描写音乐时常常遇到的一个困难。但这个困难在白居易笔下似乎并不存在,他写得那样灵活,那样自如,使人读着他的诗仿佛亲耳听到了音乐一般。他是怎样取得这样好的效果呢——
O 比喻,用一连串比喻反复形容。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这些诗句都是用生活中具体的声音作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各种不同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用珠玉相击的声音模拟琵琶这种乐器的音响效果,真是再恰切不过了。人们常以珠圆玉润形容歌声的婉转, “大珠小珠落玉盘”中的珠玉,也给人以圆润之感,使人联想到乐曲的和谐。
O 写弹者与听者的感情交流。如“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 “别有幽愁暗恨生”、 “满座重闻皆掩泣”等等,都让人感到那琵琶声中有琵琶女的形象,也有听者的共鸣。像这样声情结合,以情绘声,显然比单纯客观地描写声音,效果要好得多。
O 不但写有声,而且写无声。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是以无声衬托有声,用乐曲休止时的余韵来强调乐曲的效果。特别是“此处无声胜有声”一句,传导出乐曲休止、间歇时,那种余音袅袅、令人浮想联翩的艺术审美感受,揭示了“有无相生”审美规律,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2 .习题解说。
(1) 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理解诗人此时此刻的心境,加深对作品的领会和晶赏。
参考答案:诗人与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在以下几个方面是相同的:①两人同由京城流落江州,都有天涯沦落之感;②两人都曾有过欢乐富足的生活,如今生活境遇一落千丈。③两人同居穷乡僻壤,举目无亲,知音难觅,倍感凄凉寂寞;④两人前程未卜,对未采都怀着深深的忧虑。由于这几方面的相同,尽管诗人与琵琶女之间的地位相距甚远,诗人仍然把对方引为同道,由此可体会得到作者贬谪江州,牢骚困顿,郁郁寡欢的心情,也反映出诗人对被损害、被侮辱女性的同情。正所谓“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 ( 《唐宋诗醇 ))
(2) 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理解作品形象塑造及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参考答案:作者善于把握住具有代表性的细节来刻画琵琶女的形象。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写出了她在生人面前迟疑、腼腆的情态及其欲出不出的矛盾心理;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写她弹完一曲而要自述身世时,将语未语、矜持严肃且略有顾虑的神情;令人心酸的凄怆自述,以及她弹奏琵琶的专注和技艺的高超,等等,多方面地揭示了这位饱经风霜、内心伤痛、满怀忧思的风尘女子形象,刻画得非常深刻生动。
(3) 第三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本课中摹写音乐形象的段落,是诗歌的最精彩部分,题目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体会这部分的精妙之处,同时也培养加强学生的想像力。
参考答案:参考“精华鉴赏”第③段。
(4) 第四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本诗是一首叙事诗,其中的写景之句看似“闲笔”,其实在渲染场面、气氛,表情达意等方面都很有作用。本题旨在让学生重视这类文字,理解作者的意图和多种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诗中写景的诗句主要有几处。①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写秋风中的枫叶、芦苇,渲染秋天的冷落萧条,为全诗奠定了一种伤感凄凉的基调;②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江水无声,秋月无言,以无声衬托有声,充分写出了听众被琵琶曲征服后,为之陶醉、静默回味的场面,且与上述秋景特色相呼应。③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是琵琶女自述际遇,身旁无物,唯有明月、江水绕船,孤单冷寂之意,不言自明。④ “住在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 ? 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写江州的生活环境,住宅杂草丛生,禽兽哀鸣,更苦的是没有朋友知音。诗人的失意寂寞,孤苦无聊,也通过这些景色描写来反映,其遭际与琵琶女何乃相似 ! 以上几处写景,看似不经意,但都寄寓了作者的情思,对场面气氛的渲染和情感的抒发,都不可缺少。
3 .相关资料。
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殆与元气相侔。至长篇大韵,•动数百千言,而顺适惬当,句句如一,无争张牵强之态,此岂捻断吟须、悲鸣口吻者之疥能至哉 ? 而世以浅易轻之,盖不足与言矣。
相关文章
平凡的世界演讲稿(集合10篇)2023-06-04 17:47:05
平凡的世界读书随笔8篇2023-06-08 09:48:05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2023-06-02 02:08:35
琵琶行心得体会2023-06-12 00:53:50
琵琶行+白居易+故事2023-06-12 17:22:24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精选7篇)2023-06-16 13:14:57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6-17 14:25:36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6-05 01:46:10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6-19 05: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