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有位著名的文学家叫炯尼夏智,大概是13世纪的人,他说佛经中的恒河沙有两种解释方法,一是恒河岸边的沙子,一是泛指大海边的沙子。不管怎么说,以遍满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作布施,功德是无法想象的。不要说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纵然以低劣的财物进行布施,也有很大功德。《宝鬘论》中说:“施乞微劣物,后世获百倍。”给乞丐一点微不足道的财物,后世也能获得百倍的功德。所以,只要相信佛语的人,都知道财布施的功德不可思议。
但与持诵《金刚经》的法布施相比,财布施的功德就不值一提了,佛经中处处都讲了这个道理。因为法布施涉及的是智慧度,它是遣除众生无明黑暗的根本因,而财布施只能让众生得到暂时的满足,即生中吃得饱、穿得暖,无法断掉生生世世的无明。然而,现在的世间人非常颠倒,对财布施相当重视,对法布施却不屑一顾。
世亲论师把持诵《金刚经》的功德归纳为四方面:一、获得广大福德;二、能行难做之事(将三千大千世界遍满七宝作布施,凡夫根本办不到,而念一遍《金刚经》,凡夫能够做得到,且福德超胜于彼。);三、诸天恭敬;四、等同佛身。后两个功德明天再讲,先宣说前两个功德。
持诵《金刚经》有广大福德,这是不可思议的缘起力所致。什么缘起力呢?因为这是佛陀的教言,若能依教奉行,做小小的善事也会得到极大的利益。《地藏经》中云:“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滴,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佛陀种性经》中也说:“于导师佛陀,虽做微小事,转种种善趣,后获菩提果。”念《金刚经》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但所得的功德无法衡量,大家应对此坚信不疑,这确实是佛的金刚语。
唐朝有个人生平念诵《金刚经》,后来得了麻风病,无人敢去照顾,家人不得不把他送到寂静的山里,任其自生自灭。他在那里坐以待毙,看着身体一块一块糜烂,内心特别痛苦。有一天,森林里来只老虎,他特别害怕,忽然想起《金刚经》中的四句偈,便闭起眼睛一直念。老虎走到他跟前,用舌头舔他的伤口,他更加害怕,颤抖不已。过了一会儿,老虎走了,他睁眼一看,伤口完全痊愈了。还有,明朝有个人叫广彻,他持诵《金刚经》而获得了王位。因此,《金刚经》的功德不可小觑,即使只念四句偈,也能遣除无量痛苦、获得无量福德。佛陀的金刚语无有欺惑,它并不是一种传说,我们若能一心持诵,最终必可获得菩提果位。
受持、念诵、撰写《金刚经》有什么功德呢?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稀有之法。”
佛告诉须菩提:“无论是谁,若能随时随地宣讲这部经,就算只有四句偈,此处也是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的供养境,他们会像对佛塔寺庙一样恭敬。何况有人全部读诵受持《金刚经》,功德之大就更不用说了。须菩提,此人能成就最无上的稀有之法。”
此处的字面意思比较简单,稍有智慧的人都会懂,但若没有对内容进一步分析,不太精通经论的人经常会生一些怀疑:“为什么有《金刚经》的地方,就如同有佛住世?”“念诵之人为何同佛塔寺庙一样值得恭敬?”因此,依靠佛经论典的教证分析很有必要,倘若真正明白了这一点,这就是闻思《金刚经》的收获。
这里,佛陀给须菩提讲了此经的殊胜功德。什么样的功德呢?按照鸠摩罗什的本意和汉地许多法师的解释,无论何时何地,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凡是宣说这部经典,乃至四句偈以上,其所在之处是一切天龙夜叉供养的对境,犹如佛塔。
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一个人宣讲《金刚经》,他所在的地方是供养境,或者他这个人是供养境,众生应视之为佛塔般恭敬。
此处的“随说是经”,意思只能理解为宣讲,而无法包括念诵,给人的感觉是,念诵《金刚经》的人好像没有这种功德。但在藏文当中,就有“念诵”这个字眼,即无论是自己念诵,还是为别人宣说,只要是四句偈以上,该处已成了真正的佛塔寺庙,诸天人理应恭敬。所以,我觉得藏文的意思比较广一点。
为什么会有如此功德呢?一、《金刚经》诠释的是般若空性,它是一切诸佛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出生处。二、释迦牟尼佛在《耳饰经》中说:“末法五百世,我现文字相,观想彼为吾,尔时当恭敬。”末法时代佛陀以文字的形象应世,既然如此,《金刚经》肯定是释迦牟尼佛,如果对其恭敬,必定会获得加持。三、持诵《金刚经》的人与佛身无别,《大乘密严经》中说:“谁能持诵或携带此经,五无间罪也能净除,此人实乃真正之佛塔。”四、持诵般若经的人,是佛所派来的使者,在做如来的事业,如《妙法莲华经》云:“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因此,噶当派的一位尊者曾说:“一个人的.家里若有般若经、佛塔、佛像,这就成了真正的佛堂。”
有《金刚经》之处,诸天护法也会竭力护持。唐朝末年有个人,见一处非常广阔清净,遂以欢喜心在地上抄写《金刚经》。年深日久,字迹已消失不现,但天人日夜守护该地,每当下雨雪冰雹,其他地方皆被淋湿,唯有此地是干干的一片,乡民经常到这里避雨。后来一位得道的和尚入定观察,得知曾有人在此写过《金刚经》,故有天人保护不为雨淋,若无知践踏经文有极大过失,于是劝乡民不可到此躲雨。
不仅书写《金刚经》的功德很大,将其带在身上也有不可思议的感应。唐朝有个人常把《金刚经》装在口袋里,魔众准备危害他时,往往是无计可施。有一次怨敌向他射箭,虽然射中了心间,却并未穿入受伤。
当然,这些功德光是口头上讲,有些人不一定相信,只有通过各种教证来说明,才会知道《金刚经》跟佛陀没有任何差别。而且,大家念诵经文时,肯定都会忆念佛陀,一旦忆念的话,佛陀就会住于你面前,《三摩地王经》云:“何人忆念能仁尊,本师恒时住彼前。”
〖受持读诵〗:这是鸠摩罗什翻译的。唐玄奘的译本与藏文比较相合,即“受持(汉地有些讲义把“受”和“持”分开讲,受是完全领悟,持是经常忆念。)、读诵、究竟通利(究竟通利:圆满精通了《金刚经》的所有道理。),及广为他宣说、开示、如理作意”,而义净只提到了“读诵”。
唐玄奘的译本与藏文较全面。若有人讽诵、受持、书写《金刚经》四句偈,功德自是无法言说,但如果能通达整个经义并如理作意,功德就更不待言了。之所以这样说,憨山大师在《金刚决疑》中道出了原由:“以此四偈,即法身全体故,如佛住世,与弟子宣说无二故也。”
鉴于此,古来汉地大德对《金刚经》特别重视,尤其是大颠禅师,一生中曾抄写1500遍《金刚经》,30遍《法华经》。要是叫我写的话,不要说1500遍,就是150遍也有点困难。因此,人的精进心确实有天壤之别。
受持四句偈有这么大的功德,精通完整的《金刚经》,定能成就最无上之法——获得如来果位,正如火中生莲一样稀有难得。而且,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实则为佛陀所在之处,一方面是末法时佛现文字相,另一方面《般若经》中云:“般若所在之处,十方诸佛常在其中。故欲供养佛,当供养般若,般若与佛无二无别。”所以天人会时时予以保护,不会受到邪魔外道的侵扰。即使有魔众危害你,只要诚心诚意地念诵《金刚经》,彼等必定不敢近前作害。
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因为《金刚经》是一切诸佛的秘诀,哪里有此经典,哪里就如同有佛住世,有尊重佛弟子的高僧大德驻锡。”
藏文中译为“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即为有上师”。意思是说,般若所在之处,佛陀在那里,所有为众生指路的善知识也在那里,此乃佛的真正道场。
按照汉文的解释方法:般若所在之处,佛即在那里,尊重佛弟子的高僧大德也在那里。或者说,般若所在之处,佛陀在那里,诸天非人也会尊重佛的弟子。
附:《金刚经》释题与经义开讲部分节录
《金刚经》又名《般若三百颂》,此经在汉地影响极广,自鸠摩罗什法师翻译出来后,修行人依靠它明心见性的公案不胜枚举,普通人依靠它消灾免难的感应也比比皆是。不仅如此,在藏传佛教中,它的地位也举足轻重,根本不同于其他般若法门。很多地方有这样一种传统:人死之后,若能在七七四十九天内,为亡人念满100遍《金刚经》和1000遍《解脱经》,此人便可得到解脱。而且,在一些长寿祈福的仪式上,人们也经常念诵此经。有关此经的缮写,拉萨大昭寺及内蒙古的古代文库中,收藏了大量用黄金、白银抄写的版本。
《金刚经》的讲义,藏地以前没有,印度只有一本,而在汉地,学习报告、注疏等各种讲义数不胜数,这一点,凡对《金刚经》有兴趣的人,应该是非常清楚的。
由于没有藏文讲义可作参考,所以这一次的传讲,我只有凭借自己的能力,依靠对藏文经文的理解给大家讲述。同时,希望你们好好参考汉地的相关讲义,通过两个月左右的学习,真正明白《金刚经》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经典。
以前有种现象:某人学藏传佛教回来,就开始诽谤《金刚经》,说这部经如何如何不好。这种情况非常可怕。所以这次我传讲,一方面是让你们知道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圆融一味,根本没有任何抵触;另一方面,也为你们日后弘法提供一个很好的条件。《金刚经》的功德不可思议,大家若有机会讲法,应当尽力弘扬《金刚经》,这对汉地众生将有很大的利益!
在汉地,不管是学禅宗、华严宗还是净土宗,每个宗派都对这部经典非常重视。我们五明佛学院的四众弟子,若回去给人讲《上师心滴》,别人可能不一定接受,但是开讲《金刚经》的话,也许人人都十分欢喜。再加上许多人每天的课诵就是《金刚经》,若能了知其中涵义,这是相当有意义的。
这次讲解《金刚经》,有人建议以大圆满的方式讲,有人说以大手印的方式讲,但就我而言,一方面相续中没有这么高的智慧,另一方面,我想讲解《金刚经》的关键是让大家明白它的真正涵义,若连显宗的说法都不懂,一下子就想高攀大圆满,可能有点不太现实。
汉地很多法师和居士都讲过《金刚经》,以前我也看过一些,觉得有个别讲义不太圆满,一些理论和实修方面的内容,似乎没有真正提及。所以这次学习《金刚经》,我们先要把显宗的说法弄清楚,《金刚经》诠释的是中观应成派的观点,有了这个基础,大圆满、大手印的境界也就很容易得到了。
释题: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在藏文和部分梵文译本中,本经的全名是《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唐朝的玄奘大师和义净法师都是这样翻译的。
〖金刚〗:以比喻的方式,将般若空性喻为金刚。为什么用金刚为喻呢?《摧魔仪轨》中说,金刚有不摧、不坏、不变等七种特征;佛教的公案中也说,帝释天持的金刚有能力摧毁一座大山,但任何东西也无法毁坏它;《大智度论》四十五卷中云:“一切结使烦恼所不能动,譬如金刚山不为风所倾摇……诸虫来啮,无所亏损,是名金刚心。”故而,金刚有个不共的特点:能坏一切,而不为一切所坏。般若空性也是如此,它能摧毁各种各样的邪见执著,却不为任何一种邪见所毁,从这个角度来讲,二者具有相同之处。
你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认为:“汉地法师讲得不好,只有我们上师讲得最好。”要知道,汉地很多人一生致力于研究《金刚经》,他们对这部经的造诣非常深,且在一些讲义当中,确实有不可思议的意传加持。而我以前没有讲过,没有学过,也没有深入研究过,若认为其他法师都讲得不好,这种想法有很大的过失!所以,大家在闻法时心态一定要摆正,切忌轻毁其他的高僧大德!
〖般若波罗蜜〗:梵语为“巴(读音ra,拼音)玛达”,意思是智慧到彼岸,或者智慧度。
在藏文的《金刚经》之前,本来还有“顶礼一切佛菩萨!”这是遵循藏王赤热巴巾的钦定,可了知《金刚经》属于三藏中的经藏。
以上是题目的简单介绍。
汉地的《金刚经》有几种译本:最早的是姚秦鸠摩罗什翻译的,后来北魏菩提流支、南朝真谛法师、隋朝达摩笈多、唐朝玄奘法师和义净法师也译过此经。
其中,义净法师的译本与藏文对照最为接近。鸠摩罗什的在某些地方有一定出入,究其原因,我认为可能有两个因素:一是当时印度佛教非常兴盛,梵文的版本不同所致;另一个是因为鸠摩罗什翻译时译经场面十分庞大,约有四百多人,鸠摩罗什一边口译,旁边的人一边记录,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纰漏。但不管怎么样,鸠摩罗什的译本是大成就者以谛实语加持过的,受持读诵的功德不可思议,古往今来无数人依此译本开悟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至于藏文版的《金刚经》,只有一种译本。我以前对照过拉萨、青海等处的版本,发现与《甘珠尔》般若部中收藏的一模一样。
正式宣讲经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如是我闻:一时〗:这是结集者所加之文字,意思是说“我在当时听到这样一个金刚语”。听到了什么呢?就是下面所讲的《金刚经》。
释迦牟尼佛在涅槃之前,曾开许阿难等弟子结集三藏,为使后人生起信心,经首可加“如是我闻,一时”,经尾可加“天龙人非人等欢喜信受,作礼而去”等赞叹,中间可加“世尊问”、“文殊答”等连接文。大家都知道,佛经分为三种:佛陀亲口宣说的、佛陀加持宣说的、佛陀开许宣说的。“如是我闻”虽然不是佛陀亲口宣说的,但属于佛陀开许宣说的部分。
佛的教法共有三次结集:第一次是佛涅槃后第二年;第二次是涅槃后一百一十年;第三次有两种说法,一是涅槃后一百八十年,一是涅槃后三百年。经过这三次结集,三藏全部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了。
至于三藏的结集者,一般都认为,多闻第一的阿难结集经藏,持戒第一的优婆离结集律藏,头陀第一的大迦叶结集论藏。由于《金刚经》属于经藏,故“如是我闻”中的“我”是指阿难尊者。有人认为是大迦叶,但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太可靠。
相关文章
金刚经·一相无相译文及赏析2023-06-10 05:05:45
金刚经的威力2023-06-07 23:21:45
金刚经全文解释白话2023-06-15 05:49:54
金刚经之义2023-06-10 02:31:27
金刚经是哪个教派的著作2023-06-11 02:51:20
金刚经讲的大概意思2023-06-14 12:30:38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6-17 14:25:36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6-05 01:46:10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6-19 05: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