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中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五眼界定凡圣,分别智慧和觉悟的深度,这种现象的成因,来自「道」的修养工夫;也就是说,眼的见能,并非分离异体,而是修养工夫的内涵,而发生次第阶位现象,展露流程的差别性;正所谓修养好,见地不凡,启其新,革旧创见,便是净根胜义,理谛如如的道理。
肉眼--众生的血肉之躯,依业所具之眼;但所见有限,总不离烦恼与所知的障碍。
天眼--依业之善者,福者,是欲界众生从观想而得;不止限于天道,若人道众生,能修观得定,即可成就。
慧眼--依众生根本之智,照见理法谛义;入于正道,如理如实,是为修养所得者。
法眼--依修养后得,明辨差别事相,贯通因缘法则;于起心动念之时,不舍因果律法。
佛眼--般若圆融,菩提透脱,动静一如,理事无碍,是为殊胜大自在之境界也!
五眼中,菩萨但具其四,佛陀则五眼具足;说五眼之差别相,古德有如是颂句。谓:
天眼通非碍 肉眼碍非通
法眼能观俗 慧眼了真空
佛眼如千日 照异体还同
约五眼而说法义,兹分别概述之:
肉眼者,根尘触感之器,是直接反应,依业而起分别;基于每一个体所拥有的业力不同,因此,根尘接触之后,所发生的反应各异;无论如何,仅限于自我的分别意识而已。
天眼者,逾越常人之能,是修养知识而形成;在道的里程上,属于「定照」工夫的续效,亦即所谓「见地非凡」之作;例如修行善业福德的人,皆能成就天眼之功。
慧眼者,于如理如实的知见下,照见事理的谛义;也就是澄心而寂静,远愚顽而慧现;即二乘行人于相无相的观照工夫,不及佛陀无碍的慧眼。
法眼者,乃权实分别方便之眼,颇知世俗,凡一切众生因果造作之理事,以至佛法入住行修等运作之能;也就是菩萨行者,接引众生,能依法随顺的智慧之作。
佛眼者,观无不届,照无不及,是为圆融通达之眼;五眼之前四,菩萨并具,佛陀则五眼圆具;华严经中,谓佛眼光照无碍,普被群命的大智慧者。天台则说:
慧眼,为空谛之一切智。
法眼,为假谛之道种智。
佛眼,为中谛之一切种智。
六祖惠能大师说五眼,谓:
肉眼,众生眼,业感而已。
天眼,能见色身中有法身。
慧眼,见一切众生各具般若性。
法眼,见性明彻,能所永除;一切佛法,本自具足。
佛眼,见般若波罗蜜,能生三世诸法。
不过,迷悟之界不全在眼,心明眼明,心悟眼悟;所谓五眼分别,在于境遇机缘,心识差相,观之照之,一眼尽摄。因此,除却迷心,寂然观行,修养般若,透彻真如;慈悲喜舍;菩萨心胸,法我清净,平等一如;自然眼识提升,于业于道,一念分明,则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决定圆成。
拓展阅读:《金刚经》的精髓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金刚经》的精髓这一观念,在我心中已定论了很长一段时间了。自从有了这一认知以后,一想起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想起《金刚经》,反之也同样。很长一段时间来,一上座心底就起“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话头,就连有时上街,心中也不时要生起“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念头,久久不放。为什么我对《金刚经》有如此提要,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视为其精髓?我是这样体会的。
从经的形式上看,《金刚经》全长不达万字,然佛在经中直接说到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地方不下20处。如此并不显长的一篇经文,佛为什么屡屡说及这些言语呢?是随意的重复吗?显然不是,必定有其深刻的含义。这使得我不得不着重这几句经文,并着力去思索。
从经的内容上看,细读《金刚经》,面对一千二百五十大比丘,佛反复强调我相,人生,众生相,寿者相,再细晶经文,全经的理论基本都是在阐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教理。譬如:“不住于相”、“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如来不应此具足诸相见”,“不生法相”等等。尽管种种表述不尽相同,但其实质都是在教诲弟子不要住相。而一切相中,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根本相。
从经的立意上看。读过《金刚经》的人都知道,佛在经中鲜明地指出,这部经是“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佛告诉须菩提,“当知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禅宗六祖也曾说过,《金刚经》“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佛在经中以最简明最直接的方式告诉弟子,佛与一切众生的差别,菩萨与非菩萨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真乃一语道破天机。只可怜众生迷妄于相,难以置信。
从学佛的根本目的看。学佛人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佛理的掌握,正确认识世界,正确认识生命,从而创造一个完全自由觉悟的新人。佛在悟道之际就有“原来众生实平等无异,皆有佛性,能人佛不可思议解脱之境。如今却被愚痴妄想所盖,不见自性真心。”用佛悟道时的感叹来对照读《金刚经》,不难发现佛所指的“众生愚痴妄想”,实质上就是一个“相”字。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住一切诸相,即名众生。佛与众生仅一“相”之隔。推倒这堵“相”墙,化掉这堵“相”障,佛与众生一体相通。如何做得到这一点?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处着力。这是一切学佛人的根本着力点。
其实,我们久读《金刚经》,心中就有这样一个感知: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恰如一条束缚众生的锁链。正因为有这条无形锁链的牵制,使得众生只得在六道中迁流不止,运转不息。要解脱六道的桎梏,唯一的出路也就是根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想,无论学佛人读的什么经,修的什么法门,行的什么方便,破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是必须的。在诸相之中,我相为首,为根。我相一除,其余诸相全无。我相一生,诸相自然应缘而起。故此,佛在《金刚经》中花大气力专讲我相之弊。如,“发愿度众生人无余涅槃,不能有我相。布施不能有我相等等。为什么有的人读诵《金刚经》,一念能生净信,何以故?也是无我相。即便已经修得佛果者,也不能有我相,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都不可有我相。除此之外,佛还以自身为教,说自己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时,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时如何无我相,正因为如来无我相,燃灯佛才予以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如来还教授道,但凡有我,如“我当灭度无量众生”,“我当庄严佛土”,“我有所说法”等等,都“是不名菩萨”。为什么呢?如来一语道破:“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这就是凡夫的`迷障,被一个虚幻的“我”所迷、所困、所牵。于此,众生就只好在六道圈中打转,这正是一切众生的可悲可悯之处。
认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金刚经》的精髓,我以为对一个学佛人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对居家学佛者,益处更为明显,她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深解《金刚经》。《金刚经》的基本句式结构是,说是A,即非A,故名是A。如:“如来说三千大干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等。这种句式最为准确地表述了宇宙世界本体与本体之诸现象之间的关系。但世人读懂这句式的并不多,就连当代伟人毛泽东也曾问过赵朴初这个问题,原因在哪里呢?我以为关键在要知道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一旦放下我相,再去读经,那必定有新的体悟,对经义才可能深解。一个未学佛的人,必然见A是A,一个学佛人,知道一些佛理,得知见A非A,只有放下我相,体悟佛法的实相者,才透悟见A非A,故名是A。
二是有利于修行。学佛的目的在于了解宇宙世界包括生命现象的真相,由此做一个明明白白的觉者。学佛是需要修行的,修行是需要花时间的。但居家学佛入学习、工作、生活的负担较重,特别是处在当前市场经济初步兴起时期,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都十分紧张,要挤出一些专门时间来修行,必然有一定困难。但我以为只要时时处处牢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可以处在一个大的修行之中,就可以无论处在什么环境之中,都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时代,从而随缘生活,正确处理自身所处的一切际遇,就能行往坐卧皆在学佛修行之中,别有一番天地。
相关文章
金刚经经验谈2023-06-11 20:20:16
金刚经的眼睛2023-06-11 10:55:29
阅读金刚经随笔2023-06-02 12:01:15
金刚经的空慧2023-06-17 16:59:08
佛教金刚经全文阅读2023-06-16 00:53:42
金刚经带拼音全文2023-06-02 04:25:20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6-17 14:25:36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6-05 01:46:10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6-19 05: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