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集锦

时间:2023-06-11 09:43:07 文/刘莉莉 文学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集锦

  一、2003年呼和浩特市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语段,完成24—27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不以物喜:介词,因为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只,不过

  2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 B )(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念无/与为乐者 D.相与步/于中庭

  2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7.[甲]段中抒发作者政治抱负的一句是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乙]段末三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2分)

  二、2003年广东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4.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分)

  译文: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5.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④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

  )。(3分)

  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旷达(答“豁达”也给2分;答 “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等给1分;答“闲适”、“热爱自然”不给分)的心境。(2分)

  三、2006年河北省邯郸市(课改区)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选文的作者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1分)

  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分)

  盖/竹 柏 影 也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②相与步于中庭

  步: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译文:(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

  ②作者的心境: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

  四、2006年山西省(实验区)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题。(10分)

  [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把洒 问青天(端起洒杯)

  (2)念无与为乐者(考虑 或:想着)

  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1分)

  A.不知/天上宫阙 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

  (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答: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译文: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2分)

  答: 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

  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五、2007年浙江省湖州市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19题。8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分参考答案: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高兴地 )

  念无与为乐者 ( 想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形容水的澄澈 )

  18.翻译句子。3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19.“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答: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六、2007年浙江衢州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于是,就 )

  (2)怀民亦未寝. ( 睡觉 )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只 )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答: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

  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

  答: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

  七、2007年山东省枣庄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拭《记承天寺夜游》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A.月色人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D )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八、2007年山东省淄博市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月色入户。户: 门

  ②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美妙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译文:这种心得乐趣只能于山中隐逸的僧侣闲游的人共享又怎么能和俗世中人一起谈论。

  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答: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

  现月光的明亮;后者则是单纯用直接描写来表现“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月光的别样趣味。

  九、2007年德州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23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月色入户.

  户:门

  ②怀民亦未寝.

  寝:睡觉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②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12. 本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本文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闲、人生

  的感慨。

  十、2007年荆州市

  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9-12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 (消散(或“消歇”“散去”))

  ②月色入户. ( 门 )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院子(或“庭院”) )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只是(或“只”) )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B )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

  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②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2.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描写,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议论。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

  轼是受到贬谪的“闲”人,

  《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仙”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十一、2007年山东省枣庄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拭《记承天寺夜游》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A.月色人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D)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C )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十二、2008年湘西自治州

  比较阅读苏轼的两篇作品,完成9 一12 题。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l) 左牵黄,右攀苍(黄狗)

  (2)念 无与为乐者( 想 )

  10.下列句中的“/”广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 2 分)

  A.千骑 / 卷平冈 B、酒酣胸胆尚 / 开张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1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 分)

  (l)请写出《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苏轼渴望重新得到皇帝重用的句子。(l 分)

  答: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1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 2 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境界开阔,表达爱国热情;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到了“月”,甲篇“会挽雕弓如满月”,表现了诗人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乙篇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天狼”指天狼星;乙中的“闲人”指悠闲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游记,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十三.2009年山东泰安市

  【甲】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两人耳。

  7.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陶后鲜有闻

  鲜:少

  ②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

  ③亭亭净植

  植:竖立

  ④相与步于庭中

  步:走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文: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

  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9.甲文运用了托物言志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4分)

  十四.上海市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本文作者是北宋(朝代)的苏轼(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 中庭。

  答: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到院子里漫步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十五、(2011真题)临沂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做6-9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

  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⑴月色入户。 户:窗户

  ⑵盖竹柏影也。 盖:原来

  ⑶止.午、未、申三时。 止:仅仅,只是

  ⑷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工:美妙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翻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⑵安可为俗士道哉?翻译: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

  8.【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          ⑴写月语句:

  【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乙】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⑵描写方法:

  【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

  【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

  9.【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

  答:【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

  【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相关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改写作文400字2023-06-11 17:23:33

记承天寺夜游反思总结2023-06-15 02:20:26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对照翻译2023-06-14 14:41:45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记承天寺夜游2023-06-12 16:18:19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2023-06-09 14:52:09

记承天寺夜游的优质教案2023-06-11 03:56:22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6-17 14:25:36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6-05 01:46:10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6-19 05: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