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原文及赏析【热门】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古诗简介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此词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上片写春光骀荡,屋内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勒寒食节的初春景色与民间习俗,情韵全出。全词都是景语,仔细体味又都是情语,没有雕饰斧凿痕迹,隽秀自然,清新淡雅,充分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翻译/译文
寒食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荡漾着明媚的春光。玉炉中名香将尽,残烟依旧飘出醉人的清香。午睡醒来,头戴的花钿落在枕边床上。
海燕还未归来,邻家儿女们抢先玩起了斗草游戏。江边的梅子已落,绵绵的柳絮随风荡漾。零星的雨点打湿了院子里的秋千,更增添了黄昏的清凉。
注释
⑴浣溪沙:词牌名。
⑵淡荡:舒缓荡漾之意。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介之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之推抱树焚死。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⑶玉炉:香炉之美称。沉水:沉水香,一种名贵的香料。
⑷梦回:从梦中醒来。山枕:两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花钿:用金片镶嵌成花形的首饰。
⑸海燕:燕子的一种,冬天到南方过冬,春天回北方筑巢,又名越燕。斗草:一种竞采百草、比赛优胜的游戏,参加者多为青年妇女与儿童。一名斗百草。
⑹江梅:梅的一种优良品种,非专指生于江边或水边之梅。柳绵:即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故称。
⑺秋千:相传春秋时齐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在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玩者在板上或坐或站,两手握绳,使前后摆动。技高胆大者可腾空而起,并可双人并戏。一说秋千起于汉武帝时,武帝愿千秋万寿,宫中因作千秋之戏,后倒读为秋千。参见《事物纪原》卷八。
赏析/鉴赏
此词通过寒食时节景物形象探寻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从而表达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写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叙,头两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见所感。“淡荡”犹荡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满。寒食节当夏历三月初,正是春光极盛之时。熏炉中燃点着沉水香,轻烟袅绕,暗写闺室的幽静温馨。这两句先写出春光的宜人,春闺的美好。第三句写闺中之人,词中没有去写她的容貌、言语、动作,只从花钿写她睡醒时的姿态。“山枕”谓枕形如山。“梦回山枕隐花钿”是少女自己察觉到的,不是别人看出来的。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她和衣而卧,不觉沉沉入睡,一觉醒来,才觉察自己凝妆睡去,自己也觉诧异。熏香已残,说明入睡时间已久,见出她睡得那样沉酣香甜。她梦回犹倚山枕,出神地望着室外的荡漾春光,室内的沉香烟袅,一种潜藏的春思隐约如见。这几句不事修饰,淡淡道来,却别有一番情致。
下片写少女的心曲。“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古人以为燕子产于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飞来,故称海燕。“斗草”是用花草赌赛胜负的一种游戏。时节已到寒食,为什么不见燕子飞来呢?女伴们斗草嬉戏,情怀是多么欢畅。江梅花期已过了,杨柳又正飞花。这里写的是少女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种种景致说明春事已经过半,当此时少女的春闺寂寞、情怀缭乱,含有作者的惜春心情。这两句对仗工整,既有动态,更有细微的心理活动,极尽工巧之妙。
“黄昏疏雨湿秋千”,写的是另一种境界。秋千本是少女喜欢的游戏,尤其是当寒食时节更是无此不欢。这一句写的是黄昏时忽然飘起细雨,把秋千洒湿了,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的外现,同上两句所写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写照。此句写春愁却不用“春愁”二句,只言雨中秋千,却道出愁绪万缕。
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态和内心世界写得活灵活现,有“无我之境”的妙趣。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2
浣溪沙梦中作中州乐府
[元] 王礀
林樾人家急暮砧。夕阳人影入江深。倚阑疏快北风襟。雨自北山明处黑,云从白鸟去边阴。几多秋思乱乡心。
作品赏析
【注释】:
写思乡的词,古往来今真不知有多少!然而金人王礀的这首《浣溪沙》不但没有模仿的痕迹,而且明显地表现了自己的独到之处。李白的思乡是在静夜,所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杜甫的思乡是在深秋,所谓“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王礀的思乡却不在夜晚,也不值深秋,而是梦中,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这种典型环境的选择,不能不说别具一番特色。
这首词记的是梦中所见,词中没有过寻的铺阵和渲染,用近于白描的手法,着眼于梦中的景物,写来亲切感人。全篇初看似乎全为写景,仔细玩味,又觉实则句句关情,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词人深挚细腻的思乡情怀。
从词的内容上看,起首二句首先为我们指摹了一幅 动着淡淡乡悉的水墨画 :暮霭苍茫中,几幛农家村舍掩映在片片浓郁苍翠的树阴下,袅袅的炊烟此时也渐渐地升起来了 ,清澈的江水绕着小村缓缓地流过,江边传来村妇阵阵急切的捣衣声;夕阳的余晖愁洒向江面,点点的波光中,帆船渐行渐远,只有三五隐约晃动的人影迈向归家的小路,他们大概就是暮归的渔人吧 ?这是一幅多么悠闲恬静的乡村暮色图呀!
久未归去的家乡现在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倚阑疏快北风襟 ”,在这静静的暮色图中 ,此刻正有一人,倚着栏干,凝神伫立,默默无语,任凭北风吹起了他的衣襟却浑然不觉。此刻他在想什么?是否被这眼前的图画引起了一缕淡淡乡愁?异乡的游子啊,此刻只能梦回故乡!
如果说上片描绘的是一幅静穆的画面,那么下片则由静至动,进一步描摹倏忽万变的梦境 。“雨自远山明处里,云随白鸟去边阴”意思是夕阳西下,忽然山雨骤来,顿时刚刚还被夕阳的余晖所照亮的天际变得一片黑暗,鸟儿纷纷入巢,云儿也被黑暗所渐渐淹没,人们也已回到了温暖的家,一时间,天地间只剩下仍旧凭栏远眺的游子,独自面对忽至的风雨,思念远方的家乡和亲人。至此,虽仍是写景,但却句句是情,处处寓含着旅人的乡愁别绪与孤单寂寞。此时当真是“几多秋思乱乡心”了!较之李白的’举杯浇愁愁更愁”更别具一番隐忍婉曲的愁滋味,读来不禁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便充盈着全篇的乡愁,更添一层惘怅。这最末一句,即是总领全篇的主线,又使感情的积蓄达到了高潮,揭示了全篇的主旨。实乃点睛之笔。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词采用了白描的手法,明白如画,于平淡中见真情,似芳谷幽兰,淡雅而有韵味。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3
浣溪沙
作者: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潇潇 一作:萧萧)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苏轼注音:
shān xià lán yá duǎn jìn xī ,sōng jiān shā lù jìng wú ní ,xiāo xiāo mù yǔ zǐ guī tí 。
shuí dào rén shēng wú zài shǎo ?mén qián liú shuǐ shàng néng xī !xiū jiāng bái fā chàng huáng jī 。
浣溪沙苏轼翻译: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浣溪沙苏轼字词解释:
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布谷鸟。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浣溪沙苏轼赏析: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这一派画意的光景,涤去官场的恶浊,没有市朝的尘嚣。它优美,洁净,潇洒……充满诗的情趣,春的生机。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诱发诗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环境启迪,灵感生发。于是词人在下阕进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白居易当年在《醉歌》中唱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杜甫也曾化用乐天诗,吟过“试呼自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之句。此处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与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黄鸡并白发”,用意相同。应该说,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浣溪沙简介: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苏轼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辛弃疾的《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
个人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4
原文: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⑺。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字词解释:
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⑷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翻译: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阅读答案:
试题:
(1)这首词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这样写有何表达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2)“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1)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与“旧”的对比,下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构成“来”与“去”对比。表达作用: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两者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2)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创作背景:无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赏析: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 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 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个人资料: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5
《浣溪沙·其二》
贺铸
不信芳春厌老人,
老人几度送余春,
惜春行乐莫辞频。
巧笑艳歌皆我意,
恼花颠酒拼君嗔,
物情惟有醉中真。
赏析:
此词为惜春行乐之作。上片写惜春。以“不信芳春厌老人”总领全词,明讲不信芳美春色厌弃我这老人,实寓我这老人依然热爱芳美春色,人老心不老也!下片写行乐。“巧笑艳歌”,似乎使其回忆起青春时代的风流艳韵,大有人老心痴情亦颠之慨。“恼花”表达了词人爱花过切而恼其匆匆弃我而去的情感。正因其“恼”,方形之于“颠”,拼命在春花未谢之际尽兴观花饮酒,以致酒醉狂颠,到了物我浑然,花亦我,我即花的境地。最后点明作者“颠酒”任诞的原因:唯有酒醉浑然忘我,才能体会到真趣,显示出真情,获得一种超尘离俗的人生乐趣。全词直抒胸臆,类似酒中狂语,颇有豪旷自适的情怀。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6
浣溪沙·庚申除夜原文: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谁家刻烛待春风。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风流端合倚天公。 ①庚申除夜:即康熙十九年(1680)除夜。②收取二句:柘枝,即柘枝舞。此舞唐代由西域传入内地,初为独舞,后演化为双人舞,宋时发展为多人舞。范文澜、蔡美彪《中国通史》谓:“柘枝舞女着窄袖薄罗衫。”此二句谓把寒冷除夜里浓郁的闲情收起,那优关的柘枝舞是多么令人追忆怀恋的啊。③谁家句:谓当年自家于此除夜曾刻烛静待新春的到来。谁家,哪一家,此处指自家。刻烛,在蜡烛上刻度数,点燃时以计时间。④竹叶二句:意谓竹叶青酒喝尽了,人人头饰采燕,个个兴高采烈,灯烛熄了,那灯蕊仿佛是一条条颤动的金虫。竹叶,指竹叶酒。采燕,旧俗于立春时剪彩绸为燕子形,饰于头上。九枝灯,一干九枝的烛灯。灺(xiè),熄灭。⑤风流句:端合,应该、应当。倚天公,依靠老天爷。此谓风流应是自然天成,非人力能所为的。
浣溪沙·庚申除夜赏析
此篇描绘了除夜的贵族之家守岁的情景,同时也隐约地表达了深隐的怀恋之情意。情寓于景,清空而灵动。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7
浣溪沙·端午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翻译:
①碧纨(wàn):绿色薄绸。②芳兰:芳香的兰花,这里指妇女。③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杜牧《阿房宫赋》:“弃脂水也”。④这句指妇女们在发髻上挂着祛邪驱鬼、保佑平安的符录。⑤再少:重又年轻。(该词没有“再少”句)
赏析: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本名“端五”。《太平御览》卷31引《风土记》:“仲夏端午、端、初也”。亦名“端午”、“重五”、“重午”。民间有端午吃粽子、赛龙舟、吊屈原等风俗。
本篇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8
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
宋代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译文
风压着柳絮贴着水面纷飞,雨后初晴燕子在池沼边衔泥筑巢。沈郎身弱多病不能承受衣物之重。
在沙上没有收到鸿雁传来的书信,竹林间时时听到鹧鸪悲啼。我的深情怕是只有那落花知晓了。
注释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双调,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
轻云:本指轻薄飘浮的白云。这里比喻柳絮。贴水:紧挨近水面。
乍晴:雨后初晴。乍:初,刚。池馆:池沼馆阁。这里主要指池沼。燕争泥:燕子趁着天晴衔泥筑巢。
沈郎:即沈约,字休文,南朝梁诗人。他在《与徐勉书》中说:“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意思是说因多病而腰围消瘦。后遂以“沈腰”作多病的代称。不胜衣:形容消瘦无力,连衣服的重量都难以承受。胜,承受。
沙上:指沙渚、沙滩之上。鸿雁信:古人有鸿雁传书的说法。《汉书·苏武传》: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流于北海。昭帝即位,匈奴与汉和亲,汉请求匈奴归还苏武。匈奴诈言苏武已死。后汉派使者说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沼泽中。匈奴单于大惊,致歉汉使。
鹧鸪啼:鹧鸪鸟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所以在外的游子听到鹧鸪的叫声会感到凑凉。鹧鸪,禽名,善啼。
创作背景
这首《浣溪沙》约作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春。东坡迎春景而春情动,思念妻子,作此词以怀念之。一说此词是李璟的作品,见《李璟李煜词补遗》。因明代所刊《类编草堂诗余》署为李璟所作,故《补遗》误收。应据元刻本定为东坡词。
赏析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作者用轻快的笔触三涂两抹,就把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描绘出来。他既没有用浓重的色彩,也没有用艳丽的词藻,而只是轻描淡写地勾勒出几样景物,感染力很强,呈现了一股清新的春之气息。在一个多云转晴的春日里,作者徜徉于池馆内外,但见和风吹拂大地,薄云(柳絮)贴水迅飞,轻阴搁雨,天气初晴,那衔泥的新燕,正软语呢喃。按理说,面对着这春意盎然的良辰佳景,作者也应该心情振奋、逸兴遄飞了,但紧接着一句却是“沈郎多病不胜衣”。作者竟自比多病的沈约,腰围带减,瘦损不堪,值兹阳和气清之际,更加弱不禁风了。首句连用三个动词“压”、“贴”、“飞”,构成连动句式,振动起整个画面。次句把时、空交互在一起写:季节是春天(由燕争泥可推知),天气是初晴,地点在池馆内外。这两句色彩明快。第三句点出作者自己,由于情感外射,整幅画面顿时从明快变为阴郁;这一喜、一忧、一扬、一抑,产生了跌宕的审美效果,更增加了词的动态美。诗意到此出现了巨大转折,为过渡到下片做好了准备。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鸿雁传书,用《汉书·苏武传》中典故,诗词里常用这个典故。鸿雁不捎个信来,而鹧鸪啼声,更是时时勾起词人对故旧的思念。“沙上”“竹间”,既分别为鸿雁和鹧鸪栖息之地,也极可能即作者举目所见之景。作者谪居黄州期间所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的情境,与此词类似。
“此情惟有落花知!”落花本无知;但由于作者的移情作用,竟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这样融情入景,使得情景交融,其中含蕴的“韵外之致”(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就耐人寻味了。唐代皎然《诗式》说:“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这句则至少包含了三重意思:一、“惟有”二字,说明除落花之外,作者的心情都不明了;二、落花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是由于作者与落花的命运相似;三、落花无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无可劝慰。
全词仅上片开头两句写景,第三句抒情,用的是先实后虚的手法。下片则虚实结合,情中见景。在苏轼笔下,不仅“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而且于情语中也往往见景物。这是一种很高妙的手法。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9
原文:
浣溪沙·露白蟾明又到秋
五代:顾敻
露白蟾明又到秋,佳期幽会两悠悠,梦牵情役几时休?
记得泥人微敛黛,无言斜倚小书楼,暗思前事不胜愁!
注释:
露白蟾(chán)明又到秋,佳期幽会两悠悠,梦牵情役几时休?
蟾:月亮。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代月。佳期句:佳期已逝,幽会难逢,二者均茫然无望。悠悠:漫长,这里指欲相见而遥遥无期。
记得泥人微敛(liǎn)黛(dài),无言斜倚小书楼,暗思前事不胜愁!
泥:怜爱、留恋,作动词用。敛黛:皱眉。
赏析:
这首词也是写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上片写又是一个秋天到来了,但幽会的事又茫然无期,梦中想,心中念,这样相思的日子何时才完?下片是回忆女子的可爱形象:分别时她百般挽留,黛眉微皱,无言斜倚小楼。最后一句,写他想到往事的忧愁心。
顾敻八首《浣溪沙》,是写男女相互思念的词作。汤显祖评道:“此公管调,动必数章。虽中间铺叙成文,不如人之字雕句琢,而了无穷措大酸气。即使瑜瑕不掩,自是大家。”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0
【原文】
摊破浣溪沙
纳兰性德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摊破浣溪沙
一霎灯前醉不醒,恨如春一梦畏天明。淡月淡云窗外雨,一声声。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
摊破浣溪沙
林下荒台道韞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似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翻译】
风中的柳絮残飞刀水面化作浮萍,
河泥中的莲花虽然刚劲果断,但是它的茎却依然会丝丝萦绕不断;
别离时拈一花一瓣赠与对方,记念以前的事情.
人们常说人多情了他的感情就不会很深,
现在真的后悔以前的多情;
回到以前伤心离别的地方,泪水禁不住悄悄流下来.
【赏析】
忘了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对方忘了你。
“你既无心我便休。”据说有个人看到这句诗,顿时大彻大悟,从此出家做了和尚。
有情也罢,无情也罢,佛说红尘中人出家叫大彻大悟,其实如今只怕众生会说出家人还俗叫大彻大悟。
我说,欲|望就像海水,只会越喝越渴。
什么叫做大彻大悟,观点不同,无法勉强。究竟哪个算是大彻大悟,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只愿天下人人快乐。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1
原文:
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怜他飘泊奈他飞。
澹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天涯心事少人知。
译文
在高高的专门送别的章台旁缭乱飞舞,在重重的帘幕前的春天阳光中翻腾,可怜啊,它这样无境止地飘泊,但又有怎样的办法不让它飞扬。
在淡淡的日光中慢慢飘摇洒落于花丛阴影下,又被温熙的和风吹拂到华美的高楼的西边,如那在天涯飘泊流离的旅人一样,它的心事少有人知道。
注释
①百尺章台:典出韩翔的爱情故事,详情参见韩掬《章台柳》及妻柳氏《杨柳枝》(本书第十二辑)的注释。“章台”,原系汉长安的街道名,多设歌楼妓馆,遍植杨柳,唐宋诗词中却成了秦楼楚馆的代名词,吟咏中常用之。
②重重帘幕:喻指陈柳婚姻中的重重障碍。“春晖”,指春光。
③“怜他”句:眼看杨花(喻柳如是)随风飘零,却又无可奈何。
④“淡日”句:意为杨花之飘零,使天空迷蒙失色,似乎黯淡的太阳是在花影中滚动。
⑤ 玉楼:华丽的楼房;亦指仙人居处。东方朔《十洲记·昆仑》:“其一角有积金为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玉楼十二所。”
⑥天涯心事:相隔天涯,彼此间的情意。
赏析:
作者:佚名
陈子龙与柳如是有段哀婉的情缘,时在公元1635年(明崇祯八年)间。由于子龙之妻张氏的不容和其它种种原因,两人只得分手。于此前后,凡关涉杨柳之吟咏,大致是陈子龙抒露此段情爱之作。这阕小令即借咏物以写情,是对分手之初的内心复杂难言之苦涩的自我咀嚼。难言每与无以名之的“莫名”共生,人到陷入此类心境时远较长歌当哭更为不堪。
词人在此小词中表述了相思、阻隔、无望之哀,更浓重的是对“他”的怜爱怜惜。倘若没有一种心音相通的理解的露水姻缘,分手不会有太难磨灭的痛苦。既是红粉知己,又是两情投合,却无力永成连理;更何况明知所爱者际遇哀苦,飘泊不能自主。难以预料亦不堪想象此去将会落得怎样的命运安排时,其心底之失落和歉疚感交杂摩荡,最无法言语以传。“怜他”句的动人处,正在于从“理还乱”的情思里抽理出最凝重的一层,传述了难以尽传的心灵悸动。
下片的重心是特定的心知和默契。“滚残花影”、“吹送玉楼”都是飘泊无主的她可能的前路和必然的归宿,但可以肯定,她不会坠落于混溷,她能自爱、自立、自强的。“澹日”两句的意象选择是严格的,字面明写,句外有暗示。“残”和“送”均系被动,身难由己,然而绝无自暴可能。这种判断来之于对“心事”从另一角度言,其实不是单方面的,乃是他俩情缘中结撰起来的,他人不知“我”能知。咏物而写人,固不大易,写人而传神魂、写心灵,又得句句不黏不脱于“物”,自更难乎其为。王士祯早年学词遍和过“湘真”之作,体验甚细,在《倚声初集》和《花草蒙拾》中对陈子龙词赞叹无已,他用“不著色相,咏物神境”八字评此词,是得“意”之言。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2
原文:
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
漫因睡起又登楼。
伴我萧萧惟代马,笑人寂寂有牵牛。
劳人只合一生休。
译文
已经习惯了天涯路远的奔波,没必要再添加无谓的要愁。天又冷了,眺又衰了,又是一年秋天来临。不要因为满心的愁绪醒来而又去登楼远眺。
一生劳碌,陪伴我的只有代地的老马。就连天上一年才能相聚一次的牛郎也在笑话我的形单影只。要劳之人只求走完自己的一生才能好好休息。
注释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此词为平韵四十二字体。
浪愁:空愁,无谓地要愁。宋杨万里《无题》:“渠侬狡狯何须教,说与旁人莫浪愁。”
漫:副词,休、莫、不要。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萧萧:形容马嘶鸣声。代马:北方所产之马。代,古代郡地,后泛指北方边塞地区。曹植《朔风诗》: “仰彼朔风,用怀魏都。愿骋代马,倏忽北徂。”刘良注:“代马,胡马也。”
寂寂:形容寂静。牵牛:天牵牛星,俗称牛郎星。此谓天上的牛郎尚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而作者却难以与妻子团聚,故而这人间的“寂寂”连牛郎也为之发笑。
劳人:要伤之人,这里为自指。《诗经·小雅·巷伯》: “骄人好好,劳人眺眺。苍天苍天,视彼骄人,矜此劳人。”高诱《淮南子》注: “‘劳,要也。’‘劳人’天要人也。”
赏析:
此词当作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后的一个七夕,其时纳兰性德身处牧场,有感于分离而作此词。康熙十九年(1680年)前后,纳兰性德由司传宣改经营内厩马匹,常至昌平、延庆、怀柔、古北口等地督牧。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3
宋代:苏轼
缥缈红妆照浅溪。薄云疏雨不成泥。送君何处古台西。
废沼夜来秋水满,茂林深处晚莺啼。行人肠断草凄迷。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浣溪沙
宋代:张炎
半面妆凝镜里春。同心带舞掌中身。因沾弱水褪精神。
冷艳喜寻梅共笑,枯香羞与佩同纫。湘皋犹有未归人。
南歌子
宋代:程垓
荷盖倾新绿,榴巾蹙旧红。水亭烟榭晚凉中。又是一钩新月、静方栊。
丝藕清如雪,橱纱薄似空。好维今夜与谁同。唤取玉人来共、一帘风。
隔浦莲
宋代:杨无咎
墙头低荫翠幄。格磔鸣乌鹊。好梦惊回处,余酲推枕犹觉。新晴人意乐。云容薄。丽日明池阁。卷帘D440。
披衣散策,闲庭吟绕红药。残英几许,尚可一供春酌。天气今宵怕又恶。凭托。东风且慢吹落。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4
古诗带拼音版
huàn xī shā
浣溪沙
yī xiàng nián guāng yǒu xiàn shēn , děng xián lí bié yì xiāo hún 。jiǔ yán gē xí mò cí pín 。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mǎn mù shān hé kōng niàn yuǎn , luò huā fēng yǔ gēng shāng chūn 。bù rú lián qǔ yǎn qián rén 。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古诗翻译
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东流,一去不返,深感悲伤。于是,频繁的聚会,借酒消愁,对酒当歌,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不如在酒宴上,好好爱怜眼前的人。
古诗赏析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是北宋词人晏殊所作。这是一首伤别之作,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及时行乐的思想,反映出词人的无奈与洒脱。全词在章法结构上下关合:下片“满目”句照应上片次句,因离别而念远;“落花”句照应上片首句,因慨叹人生短暂而伤春。结句借用《会真记》中的诗句,即转即收。全词一改词人的闲雅之风,取景阔大,笔力雄厚,深沉而温婉,别具一格。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5
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朝代:宋代
作者:张孝祥
同是瀛洲册府仙。只今聊结社中莲。胡笳按拍酒如川。
唤起封姨清晚景,更将荔子荐新圆。从今三夜看婵娟。
鉴赏
首句故事源自唐太宗设文学馆。唐太宗为网罗人才,设置文学馆,任命杜如晦、房玄龄等十八名文官为学士,轮流宿于馆中,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典籍。又命阎立本画像,褚亮 作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时人慕之,谓“登瀛洲”。诗文中常用“登瀛洲”或“瀛洲”比喻士人获得殊荣,如入仙境。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之一,另二仙山名蓬莱、方丈。“册”,册封,特指皇帝的诏书。该词起句便见不俗,将此日参加中秋宴会的十八人比作仙境之人。张孝祥《鹧鸪天·送陈倅正字摄峡州》亦有句:“人物流册府仙。”
“结社”,组织团体。“结社多高客,登坛尽小诗。”(唐·许浑《送太昱禅师》诗)次句巧妙地将“结社”二字拆开,一作“聊结”,一作“社中莲”,由此又将今朝宴会比之于晋慧远集高僧名儒结白莲社于庐山东林寺。庐山白莲社数百人中,其间誉望尤着,为当世推重者,号社中十八贤。晁补之于《白莲社图记》亦有记载。
第三句作为上片结语,是说当筵演奏琴曲《胡笳十八拍》助兴,坐上十八客酒兴更高。“胡笳”,国古代北方民族一种管乐器,传说由汉张骞从西域传入,汉魏鼓吹乐中常用之。蔡琰归汉后,悲叹自己命运多舛,写下《胡笳十八拍》流传于今。“按拍”,击节,打拍子。今宵按拍赏音,不禁抚今思夕,感慨万端,自是豪饮痛醉一场。
换头用“封姨”对应时节,切合“十八”。“封姨”,古时神话传说中的风神,亦称“封姨”、“十八姨”、“封十八姨”。(唐·谷神子《博异志·崔玄微》)诗文中常作为风的代称。由于中秋季节犹有余热,词人便在此时召唤风神送来凉爽,清涤晚暑,以助酒兴。
接下一句说酒后更有品尝,以切“十八”,并扣题中秋。上品新荔名“十八娘”,宋·曾巩《荔枝录》:“十八娘荔枝,色深红而细长,闽王王氏有女第十八,好食此,因而得名。”苏辙《干荔支》曰:“红消白瘦香犹在,想见当年十八娘。”中秋不能不赏月,赏月当有瓜果供奉,该词故有“荔子荐新圆”句。“新圆”,指中秋圆月。
荔子自然圆,中秋月更圆,新朋老友中秋团圆更是大快人心,于是全词最后一句即景生情作结,说今宵赏月尚可再延长三夜至十八。“婵娟”,。这是词人的美好愿望,亦可见词人填词用事的高强本领。
相关文章
浣溪沙·端午原文赏析三篇2023-06-15 02:05:56
减字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原文及赏析2篇2023-06-09 08:06:10
浣溪沙·草偃云低渐合围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06-09 21:23:51
减字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原文赏析三篇2023-06-12 17:33:14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通用十五篇)2023-06-05 06:43:00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原文及赏析2023-06-09 21:56:08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6-17 14:25:36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6-05 01:46:10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6-19 05: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