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长歌行》和《浣溪沙》反差比较阅读

时间:2023-06-15 01:53:34 文/李盛 文学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长歌行》和《浣溪沙》反差比较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附录的汉乐府《长歌行》和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浣溪沙》,其表达的思想内容不同,作者写作背景不同,描写景物不同,诗歌的体裁形式也不同,可进行反差阅读。

  一、思想观点的反差比较

  汉乐府《长歌行》为: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首诗主要的思想观点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为青少年时应珍惜时间,否则等到老了,则时间就像向东流去的百川河水一样,永远向东到海,不能向西返回,其“悲伤”也于事无补。

  而苏轼的词《浣溪沙》为: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词的思想观点为:人生到了老年还可以像少年一样充满活力,就像门前的流水,不一定向东流一样,它也可以向西返回,并不是“老大徒伤悲”。

  二、写作背景的反差比较

  《汉乐府・长歌行》是宋朝郭茂倩编的《汉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中的一首,其作者不详。从《汉乐府》可知是汉朝的诗作。汉朝,有许多仁人志士,在青少年时代,就树立大志,争取通过奋发,使以后“有为”。诗歌的作者要表达的正是这种人的心志,也就是青年人的心志。这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千古名句,可以传世成为“绝唱”,正是因为他道出了人间哲理:人的一生,最宝贵的时间是青少年时代,它不可能永葆,必须珍惜,在此时认真学习训练,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日后会“伤悲”。

  苏轼写《浣溪沙》年纪稍大(大约40岁),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时写的。此时,苏轼虽然已到中老年时期,但他认为,人老志不应老,精神不应老,并不是“日落西山”,而是“夕阳红艳”,还可以“大器晚成”。人的年龄、精力像寺庙门前的溪水那样可以向西流,而不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也就是可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语)。

  由上面分析可知,由于写作时的境况不同,则出现思想观点不同。总之,站在青少年的角度,《长歌行》的思想具有鼓励青年认真学习之用;站在中老年角度,《浣溪沙》具有反颓唐作用。两首诗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对人的奋发,都有激励作用。

  三、写作景物不同的比较

  《长歌行》和《浣溪沙》都是托物言志的佳作,两首诗歌都写了“物”。但由于表达思想观点不同,两作者选取的“物”不同。

  《长歌行》选取的物是“园中葵”和“百川”,作者从“葵”吸着甘露等待阳光照耀,春天的阳光让其欣欣向荣,却害怕秋季到来花叶枯黄的心态(这是拟人手法),引出与其类似的“百川”之景。“百川”流向大海之后,不能返回,它必然充满遗憾心理。接着作者言明自己感悟的哲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种由物到人,由物到“理”的写法堪称上乘。因为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之陋,显示出文学的“形”“理”合一之美,语言委婉之美。

  《浣溪沙》选取的物是“溪水”、“水中的兰芽”、“沙路”、“暮雨”等。“山下兰芽短浸溪”意为兰芽虽浸在溪里不能伸出水面,但毕竟它充满生机,终有一日将“出头”。暗喻作者当时自请外任,“以屈求伸”的境况。

  “沙路”和“沙门”都带有“佛门”的意思,暗喻作者现在虽像那些不能问政事的'佛家子弟,但自己在暮色中,却听到了宣布夏天到来的“布谷鸟”声音。其中的“暮”和正文的“白发”都寓意作者已到中老年,“子规啼”喻指作者对仕途还充满信心。

  在写完这些景物后,作者用设问句“谁道人生无再少?”过渡,很自然地道出了他感悟的哲理:溪水尚可向西流,那么我的中老年更不能“唱黄鸡”(悲叹时光流逝),应该还有更大的作为。

  四、两首诗歌的体裁形式比较

  古代诗歌都是“歌”,即都是用来歌唱或用来吟诵的文学作品,它包括诗、词、曲。

  《长歌行》是古诗,因而它的形式必须是每句字数相等,而且必须讲究偶句押韵,其中押韵的字(韵脚)为“焜”、”晖”、“衰”、“归”、“悲”。

  大多数古诗都讲究“联”的形式,即两句为一联,《长歌行》也是如此。

  因而《长歌行》具有句式整齐美,又有平仄读音的交替美。

  《浣溪沙》是词。词又称为长短句。本词虽每句字数相等,但它是三句构成一小层次,相当于诗的一联。此词前三句写景,后三句议论抒情,前后两层构成一个整体。

  “浣溪沙”是词牌,它要求除第四句外,必须每句有押韵的字(韵脚)。本词押韵的字为“溪”、“泥”、“啼”、“西”、“鸡”。

  《浣溪沙》因韵脚较多,则有“珠联璧合”之美。

  总之,两首诗歌由于作者所处的境况不同,所感悟的道理也不同,作者借用的景物不同,诗与词的形式也不同。但都呈现出诗歌“言情”、“言理”之委婉美,都能激励人奋发向上,这可能是其传世不衰的原因所在。

相关文章

摊破浣溪沙李璟2023-06-06 13:17:17

北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译文及赏析2023-06-05 06:06:30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练习题及赏析2023-06-11 22:20:37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翻译及赏析2023-06-17 11:47:44

浣溪沙·芳草年年记胜游赏析2023-06-18 12:48:14

浣溪沙苏轼阅读答案2023-06-12 10:00:0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6-17 14:25:36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6-05 01:46:10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6-19 05: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