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 其三》教学设计及随堂检测(含答案)
引导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四句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它就是陶渊明的名作《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其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
2、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3、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朗读法、联想法、点拨法、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
在上这节课前,我想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1、如果摆在你们面前有两条路:
A 做官,名利双收 B 做农民,平平淡淡。
二、走进作者:
陶渊明
三、解题
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
2、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来解读诗歌)
讨论、明确:
( 1)、从何而归?
( 2)、为何而归?
( 3)、归向何处?
( 4)、归去如何?
四、放配乐朗读录音,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1、明确:官场
2、明确:官场腐败黑暗、尔虞我诈,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3、明确:田园
他的田园生活是什么样子呢?
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4、明确:“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写出了那份勤劳与执著。
五、重点解读:
1、划分节奏: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①归园田居:回到田园家乡。《归园田居》共五首,这是第三首②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
③带月:顶着月亮。荷锄:扛着锄头。
④道狭:道窄。
⑤沾:沾湿。
⑥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
豆田里长满了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扛着锄头回家。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六、提问:你种过地吗?你了解农村吗?请你谈谈你对农民的认识?
七、写作特色:
1、 选材的独特性:农村生活;
2、 平淡的`语言,真挚的情感;
3、 诗话的农村生活。
八、拓展讨论:
身处农村的你如何才能常常保持与田园的约会,喜欢农村生活,并能从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九、课程小结:
“春无鸟声,夏无蝉声,秋无虫声,冬无雪声,因为四季都有马达轰鸣。”在农村走向城镇化的今天,在人们都不遗余力冲向城市的时代,在坚固的钢筋混凝土面前,在高度发达的科技文明面前,这句话深深道出了都市人的无奈。 “麦场、鸣蝉、草帽、锄头、耕牛、小路……”多么让人留恋的场面呀,常常哼唱《乡间的小路》,常常吟咏《归园田居》,也许它会洗去烦躁、郁闷,让我们的心灵保持一种宁静与旷达。
十、讨论
陶渊明的归隐,是否可行?在当今时代是否可以提倡?
课后检测
1.这首诗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意思。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流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简析本诗的语言特点。
6.陶渊明曾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中说:“但愿常如此,躬耕非所叹。”本诗中“ , ”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7.下面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描绘出劳动中淳朴真率的生活情态。语言自然而平易近人,不加雕饰,是诗人乐于归田隐居、弃绝尘世的精神境界之流露。
B.“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C.五六句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D.“种豆南山下”与“采菊东篱下”有着同样的韵律,同样的韵味。采菊是十分认真的,而种豆则是漫不经心的。
8.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9.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二、
(1)卒章显志的诗句是:
(2)写诗人早出晚归、欣慰自足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3)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表示辛勤劳作,热爱劳动的诗句:
(4)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
(5)“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什么?
(6)“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
(7)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8)“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三、
1、赏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并答题。
2、.这首诗可分 ,三层意思。
3.“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
4.这首诗流露了对 的感情。
5.“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简析本诗的语言特点。
7、 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8、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锄草)锄了多长时间?
9、前四句为第一层,
10、第五句中“道”是指什么说的?
11、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
【参考答案】
一、
1.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2. 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3.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4.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
5.语言“自然、通俗”。
6.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7.D
8.“愿”在诗中指的是诗人向往田园生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9.“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 没有丝毫修饰,运用口语,平和亲切;“道狭草木长”“带月荷锄归”随口而出,平淡朴素,清新自然,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
二、
(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5)说明了作者辞官归田,虽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可见其本意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适。
(6)表达了诗人宁可归隐田园,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第二问示例:归隐遁世是他消极逃避现实的表现或当时社会现实黑暗,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
(7)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8)答: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三、
1、① 点明了作者耕种的地点的一句是:种豆南山下② 点明了作者耕种的时间的一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③ 表现作者晚归情趣的一句是:夕露沾我衣。表现作者归隐耕作目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2、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_
3.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4. 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5.答: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
6.语言“自然、通俗”。
7.“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而平静的美好结局。
8.(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干一整天。)
9、写劳动情形。
10、(诗人的归途,紧承上句中的“归”字。)即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为了引出夕露沾衣一句,表明诗人在草木中穿行,致使衣为夕露所湿。)
11、(借夕露沾衣作烘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
相关文章
归园田居其二2023-06-11 07:00:36
归园田居后三首鉴赏2023-06-03 07:26:08
高一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学反思2023-06-19 02:38:54
陶渊明归园田居前3首赏析2023-06-18 02:31:41
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的教学设计2023-06-11 03:55:23
归园田居·其三表达诗人什么思想感情2023-06-11 22:17:17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6-17 14:25:36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6-05 01:46:10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6-19 05: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