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随笔
弟子规随笔1
自己有幸出生于70年代中后期,既没有经历大炼钢铁的无奈,也没有生活在在崇尚白卷英雄张铁生的时代,更没有淹没在上山下乡的洪流中,带着这份庆幸,懵懵懂懂的我走进了80年代。80年代末华夏九州虽没有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但是全国已经一扫万马齐喑的沉闷形势,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遍了全国,教育的普及,言论的自由,为出生于七十年代中后期的人创设了良好的成长环境。虽然还不是很懂知识能改变命运的真正内涵,但是看到自己比父辈能接受教育提高素养而由衷的高兴,所以十年寒窗,虽没有头悬梁、锥刺孤,但也算是苦读用功,门门功课在班级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学业结束了,带着青年人的憧憬兴冲冲地迈上了工作岗位,虽没有变革社会造福人类的宏伟抱负,但是创建一翻事业的豪情还是激荡着胸怀。可参加工作后,才发现,自己好像是一个教育半成品,上学时的数学除了学会解算式还是解算式,语文好像除了学会写生字、造句子,出口成章、下笔入神的能力基本未形成,面对公众讲话除了结巴就是脸红,偶尔有一点点人生感悟或工作感想,想倾倒在纸上和朋友共享,可是却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郁闷久了,分析原因,发现上学时每天只是为考试而学习,为分数而用功。十年寒窗回想起来,很是悲哀,敝人孤陋寡闻,无远大志向,不祈望成为尖端人才,不祈望出口成章,仅仅希望通过教育能学会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可以清楚地用口或笔表达出来,和别人共享,实际结果确是:十年寒窗苦读,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已将老师、家长和学生的眼光全都聚焦于“分数”二字,“宝剑锋从磨砺出”成了泡影。
步入工作岗位,忙碌工作,料理生活,已没有太多的心思投入学习,所以想说说不好,想写写不出的状态一直伴随吾身。
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婚姻殿堂后,结婚生子,本以为孩子这一代,时代不同了,教育的目标、要求和课程内容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有所变化,可是翻翻孩子的课本,发现孩子的教育内容基本雷同于上个时代,教育要求也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化沉淀积累,无数的经典流传至今,《礼记》记录着中国人的伦理;《诗经》、《楚辞》闪耀着中国文学智慧的火花;《春秋》、《史记》记录着中国的历史发展。还有四书五经、《老子》、《左传》等等,无不在彰显着中国人的知识财富。数千年来,中国人的伦理道德和做学问,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酝酿了无数的圣贤精华,滋养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培养造就了无数历史名家。
但是近代,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后,西学随之涌入了中国,面对国力强大的外国,中国人自叹不如,愧疚之极,于是拼命地学习引进西学。其实西学有西学的优点,国学有国学的长处,但是有些人不这样认为,不仅拼命贬低国学,甚至对国学持全盘否定态度,虽然这期间也有张之洞为保护中华文化而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胡适也发出了“整理国故,在造文明”的呼声,但是个体的声音终被时代所淹没,国学的被曲解、轻视,造成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一次大断裂。现如今,身为中国人不了解孔子的学说、没读过老子的著作、只会零星地背诵几首唐诗宋词,对于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不知为何物,思想、情操、信仰、志向、气节,这些本应该深深扎根于国民心中的东西正在悄然飘逝,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悲哀,中国的悲哀、改革者的悲哀。
事实证明,一个民族的强大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提升,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壮大,一个强大的民族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民族文化,否则就像无根的浮萍,经不起大风大浪的冲击。
终于盼到孩子上学了,希望通过教育来开启孩子懵懵无知的心智,在孩子头脑中播下智慧的种子,但是雷同于八十年代的教育一如既往地继续培养着象我这样的半成品,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仅仅只接触了30多篇文章,况且大部分只要求熟读,不要求背诵,无法记忆成为自己的语言进行储存。所以现在的孩子写作时基本上雷同于父母,面对作文不是发愁就是恐惧,而作为家长,我在指导孩子作文时,除了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加以引导外,有时简直可以称之为束手无策,我本身就是这种教育的半成品,对于文字,我没有丰厚的积累;对于语感,我没有超强的感悟;对于文学,我几乎可以说是一知半解。面对这些,不仅家长无奈,教师们也是无语,因为家长和教师谁都无法改变应试教育制度。
0至13岁是人生记忆的黄金阶段,这时期如果不背诵经典,没有贮备名家名篇,长大了在文学素养方面想厚积而勃发只能是痴心妄想。孩子的头脑就象一张白纸,最初的涂抹会奠定人生基础。虽然孩子小时候对前人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不是很理解,有时甚至觉得很晦涩,但是长大后到了一定阶段,早期储存的这些知识必定会酝酿发酵,必定会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孩子将来是成长为有学问、有品德的智慧型人才,还是知识贫乏的文化侏儒,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给予孩子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所以弘扬中国文化,开设国学经典很有必要。
提倡国学并不是返古保守、禁锢思想,也不是追复封建道学,更不是简单的恢复节日、复原古装,朱熹曾经说过:“国学者,圣贤之学也,仲尼孟轲之学也,尧舜文武周公之学也。”提倡国学是将中华几千年来沉淀积累的精髓发扬光大,让学生感悟经典,与思想家对话。
国学内容博大,不仅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等诸多方面,而且对做事为人道德准则方面的培养也是非常系统的,其中《弟子规》就是规范人们言语行动、养成良好品德的一本最佳论典。现今的社会物欲横流,多元化的价值观主导着人们的言行,高傲、自私、散漫……许多孩子的言行急需规范,尤其是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博爱感恩等这些优良传统更需要发扬光大,《弟子规》具体列举出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孝敬父母、友爱兄妹,亲近有仁德的人,这些是《弟子规》着力强调的,“事虽小,勿擅为,物虽小,勿私藏”教育孩子要严谨、诚信,而这些也是我们大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也必须要具备的良好品质。做事情不要慌乱、匆忙,下定决心,排除艰难,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只要认真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其实就在眼前,“勿畏难、勿轻略”,《弟子规》用简单的几句话就说明了以上深刻的道理,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阅读《弟子规》,我深切感受到其间提倡的孝道、诚信、仁爱。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德,一个大节有污的人,即使才华横溢,也是受世人鄙视和唾弃的,就如文化汉奸胡兰成,文字灵气婉妙,就连旷世才女张爱玲都被其深深折服,但是胡兰成有气韵而无气度,有灵气而无灵魂,他用中国文化浸润的灵气谱写了对中国人民的背叛,被永远钉在了中国历史的耻辱柱上。所以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是照耀人生的阳光,记得有人曾经说过:“人生若播下行为便收获习惯,若播下习惯便收获人格,若播下人格便收获命运。”让孩子学习《弟子规》必将会洗去心灵和行为上粘存的尘埃,收获良好的行为习惯。
清朝诗人龚自珍面对清朝无奈的社会现状,曾仰天长叹,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声。是呀,没有人才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人才就没有历史的前进,可是当天公“不拘一格”降下足一世之用的人才时,如果没有恰当的教育方式,人才可能就会变成庸才,甚至蠢才。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学生家长,基于以上浅显的认识,我主张大力提倡国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用具有*的教育培养出既有造福社会的思想、又有推动历史能力的各种人才。
弟子规随笔2
读了《弟子规》一书,使我获益良多。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担任着多种角色:妻子、子女、母亲、教师等等。如何在这种物欲横流的今天找到我们前进方向?我想,这本书给我们的启示很大。
一、孝敬之道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可到底怎么做到孝呢?就如弟子规中所说“入则孝”,就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到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我们在孝敬好父母的同时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因为这样,我们的父母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孝”的另一个方面,我认为还要照顾好自己,时刻关怀自己,不要让父母担心我们的生活。关心家人,关注自己!我认为这就是孝的根本体现。
二、教育之道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家长,我们担负着教育子女、教育学生的重任。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不可能重来一次。首先做人父母者,就要为孩子的生活起居、家庭教育等等负责,让孩子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因此,我们做父母的不仅仅要教给他知识,也应该教给他生活的道理、做人的修养。当然,这要求我们自己就应该有一份积极的人生态度。另外,作为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外,更重要是深入挖掘教材,对学生应更多一些情感抚育、人文教育,继而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让他们从我们身上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因此,不论是教师、家长哪种身份,我们既要教会孩子懂得“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过犹待,百步余”的礼节,又要让学生拥有“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良好心态。
读了《弟子规》一书,使我明白许多人生道理,也使我对幸福的诠释迸发出无限的感想!
弟子规随笔3
在高考的第一天,我看到一则新闻,是说一个参加高考的男孩在高考前一天还在打游戏,妈妈特别担心,就说了他几句,结果男孩生气,离家出走,高考没有参加,妈妈在考场外边哭边自责。
我们看到这个新闻都很气愤,觉得这男孩太不懂事了,不听话。但是其实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很少做到听父母的话,可能没有他那么明显罢了,至少我是这样的。
据说每隔三年就有一个代沟,那我们和父母之间至少有七八个代沟,沟通起来是有些问题的。尤其是我有个弟弟,平时在家里,就总是我们两个一起对付我妈妈。《弟子规》讲“父母教,须敬听”,在去年假期,我渐渐发现妈妈的脾气特别暴躁,有点点不对的地方就发火,永远处在“常有理”的状态,可能那是一些更年期的症状吧。但也就是在那个假期,我开始静静地听她说话,不故意顶嘴,或者反抗。之前的我,作为一个大学生,骨子里是自带着些骄傲的,有时候对父母的教导的那种无视,甚至蔑视,是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从去年,我发现,父母的话,你仔细去思考,或者用你日后的.经历就检验,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他们年纪不小,有了很多的阅历,经验等等。我想说的是,父母的话,首先要好好听、细细想,很多道理是很有用的。如果是不对的,也要做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他们作为父母,其实是需要有长辈的尊严的,可能很多时候他们说的不对,自己也知道,但是需要作为晚辈的我们给一个台阶,以委婉的方式指出来。
最后,我觉得我们应该想想,我们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肯听父母的话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真的触犯到自己真正的爱好或者准则,那我们据理力争是有价值的,但是我觉得有很多时候是为了叛逆。比如说,你谈了个男朋友,父母不同意,可能最初并没有爱到“非他不可”的地步,但就是要抗争,说是为了爱情,我觉得那就是因为叛逆。有个真实的例子:我一个好朋友,最初是想要考研的,后来学了一段时间,不想坚持,开始犹豫,父母知道这件事了就劝,说的越多她越开始退缩。后来有一天我问她决定没决定呢?到底考不考。她说,不但要考,还得考个好的。最近我知道她爸爸生病了,算是比较严重的那种吧。我就想说,千万不要到了最后,发现能听听他们的话时为时已经晚了。
弟子规随笔4
《弟子规》总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圣人告诉我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姐妹,帮助关心每一个人,爱护天地万物,仁慈宽恕,必定一生和谐幸福,要想得到这些幸福和美好,首先要从孝道开始。
人生最大的苦恼就是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人生所有幸福的感觉,在于找到真实的自我,人生最难的是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只有找对位置,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来到德美集团,是一次正确的选择。在德美,我们一切从零做起,这里有一个很好的环境,能够让我们快速成长。
有一个村庄,住着四十几户人家,这四十几户人家出了一百零九个后代,其中有一百零八个大学毕业,素质很好,而第一百零九个也考上了大学,他们的下一代,也全部都有大学毕业的水平。这说明环境很重要,就像孔夫子所说的“首孝弟”,当一个人孝弟做到了,一个有孝心的人,他会推己及人,会影响吸引别人跟他学习,从而做到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带动整个环境下同事之间的和睦友好,营造一个人人都学习,人人都改变的好氛围。而德美,带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环境和氛围。
“次谨信”,其中“谨”是谨言慎行,告诉我们要生活有规律,不能乱七八糟。“信”是会意,代表言行。孔夫子说“凡出言,信为先”,一个人没有信用,就很难在社会立足。而德美,拥有完整的规章制度,个性化的管理方式,打卡、晨练、晨会、工作汇报、工作总结、汇报演出等等一系列的完整条例,让每一个员工从早晨开始就拥有系统的生活工作规律,良好的工作习惯;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在德美这个大家庭里,畅所欲言,无拘无束,与人相交以诚信为本,宽厚待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谨言慎行又热情真诚的个体,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团结协作的好团队。
“泛爱众,而亲仁”。“泛爱众”要求我们广泛的爱众人,“而亲仁”要求我们亲近仁德之人。在德美,所有的员工每天都可以拥有一个愉悦的心情,用轻松的心态去工作,因为德美人团结友爱,德美情真诚可贵,所有的人都珍惜这一份感情。所有的人都愿意亲近仁德之人,所有人都渴望做的更好,付出更多,服务更多,与更多的人亲近,所有的人都愿意付出,愿意改变,这个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
“有余力,则学文”说的是当我们把这些立身处事的行为,这些德行都扎实的学好,还有空余的时间,就可以多看些好的文章。在德美,每一期的商讯,德美之歌......每一次的晚会节目,所有的人都参与创作,参与表演,从投稿到刊登,从创作到表演,每一个环节都参与其中,从实践中学习,从实践中认识自己,改变自己,锻炼自己。军训、培训每一次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德美的员工都会在工作之余看书学习,积极参与创作,德美员工用实际行动展示着德美人的如火热情,这就是德美人。
《弟子规》,德美人彻底的学习着它的一举一动,践行着它的一言一行,在德美,《弟子规》更好的发光发热,这就是德美人自己的《弟子规》。
弟子规随笔5
《三字经》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着我。这不止是因为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因为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使人读起来倍感琅琅上口。《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它既朗朗上口,又蕴含着许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当我读到这一段时很是感触:“任己见,昧理真”。就是说,不肯读书的人就容易依靠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往往会把事情搞砸。由此,我想到自己的一件事:有一次,我跟父亲讨论一件事,由于我们认识程度不同,往往会吵起来。所以,我老是以自己的意见为准,而忽视了真理。而读了这本《弟子规》中的这句话后,我感觉我太任性了、太愚昧了。自己没理,还强辩。所以,我也要提醒同学们,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时,一定要按实际情况下定论。
读着读着,我感觉“心眼口,信皆要。”这句话之中也有许多教我们读书的方法,应该怎样读好书。读书时,一定要心到、眼到、口到。如果看着书本,心却不在本子上,那么就白读了。有一次,我背课文,就是默背,觉得背得好慢,一点效率也没有,而把课文一遍一遍念出来,把精神集中在课本上,几遍之后,就很容易背出来了。不信你们试试。《弟子规》真的很有用,对我也很有帮助,教会了我读书的方法和道理。
在做人方面,《弟子规》也写到很多,人首先要有孝顺长辈的心,要有一颗友爱的心,只有一个人的品德争了,才能做好人,学习的根本就是:人的品德修养。“敏而学,慎于行”要力行,又要学文,这样了,才能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所谓品德,就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许一个人很会学习,但处人方面,不一定会很好。一个人的素质是很重要得。
所以,《弟子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希望所有的朋友都向着知识的海洋奔去,游向那知识的海洋,共同进步!
弟子规随笔6
《弟子规》里面有许多道理。这些道理,会读会念,没有用处,最重要的是会做。
做子女应该孝顺父母,我们只有一个爸爸、妈妈,从我们出生时到现在,他们都在很辛苦地把我们养大,并且希望我们成才。平时爸爸妈妈对我们严格,其实是爸爸妈妈对我们的一种爱。
如果我们任性而为,容易出错,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心里面要记住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处处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孝顺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
除了孝顺父母,做人还要诚实守信。开口说话,一定要做得到。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至于花言妙语,更不能使用。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要你自己去细细品味。
相关文章
弟子规读书笔记(精选十五篇)2023-06-19 09:41:25
学生弟子规读书笔记2023-06-03 23:07:50
弟子规学习计划三篇2023-06-05 11:54:48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十五篇)2023-06-13 04:44:17
弟子规教案三篇2023-06-13 12:31:05
弟子规读书心得(十五篇)2023-06-11 11:52:35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6-17 14:25:36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6-05 01:46:10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6-19 05: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