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教案2021范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运用特征进行正确的判断;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并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概括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具学具:
投影片、纸黑板、数字卡、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检:
1.前面找们已经学习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谁来分别说一说?
2.你能说出几个能被3整除的数吗?(板书其中两个45、234)
3.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质疑引入
刚才同学们口算验证了234能被3整除,老师根据这个数可以写出许多个能被3整除的数(板书243、324、342、423、432、2043、…)。你们想知道老师有什么窍门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2.引导观察
(1)9能被3整除吗? 3|9
9的2倍能被3整除吗? 板书 3|(9×2)
9的3倍能被3整除吗? 3|(9×3)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贴纸黑板 (9的倍数都能被3整除)①
(2)9与18的和能被3整除吗? 3|(9+18)
18与27的和能被3整除吗? 板书 3|(18+27)
36与90的和能被3整除吗? 3|(36+90)
由此,你又想到了什么?贴纸黑板
(每个加数能被3整除,它们的和也能被3整除)②
(3)下面研究整十、整百数与9的关系。
由此,你推想到了什么?
(几十=几个9+几) (几百=几十几个9+几)③
(4)小结: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已经知道:
(9的倍数都能被3整除) ①
(每个加数能被3整除,它们的和也能被3整除) ②
(几十=几个9+几) (几百=几十几个9+几) ③
3.下面我们就利用以上三条结论来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P26[例4]
(1)45=40+5=9×4+4+5
说明什么?板书:3|45
(2)234=200+30+4=9×22+9×3+2+3+4
说明什么?板书:3|234
(3)小组合作对78和492进行如上分析,并认真观察、讨论,概括出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4)汇报交流:
出示:(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4.验证结论:请你随便说一个数,用上面结论进行验证。
5.看书: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26页和27页的内容,请你看书并默记结论。
6.释疑:现在你是否也能像老师一样根据一个能被3整除的数而说出一串能被3整除的数来?
三、练习:
1.基本练习
下面各数能否被3整除?为什么?
89 111 132 157 480
2.发散练习
在下面每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它能被3整除,各有几种填法?
32□4 8□14 635□ 74□05
3.能力练习
判断下面的多位数能否被3整除,并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
12345678987654321
4.综合练习
5.接龙游戏:
每小组派一个人,每个人轮流说出一个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后一个人所说的三位数必须以前一个人所说的三位数的个位数字为首位数字,而且不能把前一个人所说的数倒过来说,否则判负,若重复别人说过的数也判负。
四、全课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五、板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教案2021范文2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引出倒数的意义,并能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2.学习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理解倒数的意义及“互为”的含义。
2.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兴趣,引出概念
1.投影。哪个同学和老师比赛?谁说得快?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说得这么快吗?这两个因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这节课老师就要把这中间的奥秘告诉你们,相信你们得知后比老师说得还快。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倒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2.同学认真观察每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板书:乘积是1 两个数
3.你还能很快说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你为什么说得这么快,有什么窍门吗?
生:两个数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就可以了。
师:说得好,因此我们把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把板书补充完整)
4.举例说明,什么叫互为倒数?
师:3是倒数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你们说得对,谁能说出几组倒数?
同桌互相说,每人说两组。(指名说)
问:怎样判断他们说得是否正确?
生:看这组数的乘积是否是1。如果乘积是1,这两个数是互为倒数;如果乘积不等于1,这两个数不是互为倒数。
5.思考:1的倒数是几?为什么?0有倒数吗?为什么?
板书: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二)求一个数的倒数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倒数的意义,也能正确地判断出两个数是不是互为倒数。那么怎样找出一个数的倒数呢?
1.出示前面的投影,找特点。
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把观察到的结果同前后同学交流一下。
问: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是分子、分母交换了位置。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根据这一规律,你们试着做一做下面的题。
学生说老师板书:
3.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前后、左右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谁来给同学们汇报一下?(2~3名)
板书:求一个数( )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问:老师为什么要空出一些地方?
生:0除外。
问:为什么要加上0除外?(板书:0除外。)
问:你们现在知道一上课时,老师为什么说得那么快了吗?奥秘在哪儿?你们已经知道了方法。如果给你一个数,你能很快写出它的倒数吗?比一比看。
4.课堂练习。
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35的倒数是怎么想的?
问:2的倒数是几? 10的倒数呢?怎样又对又快地写出一个自然数的倒数呢?
5.写出1.5的倒数,怎样做?
(三)课堂总结
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倒数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还有什么问题?
下面我们一起做几道题,检验一个我们这节课的知识是否真正掌握了。
(四)巩固练习
1.投影。
问:怎么填得这么快,你是根据什么填的?
问:①谁能回答?
②你根据什么填的?
③为什么根据倒数的意义填?
看下一组题:
问:怎么填?根据什么?与(2)有什么不同?
师:所以做题时要认真审题,看清符号,千万不能出审题错误。
2.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课本24页第2题做在书上,用线连接,投影订正。)
3.判断下面各题。对的举“√”,错的举“×”,并说明理由。
投影出示:
(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2)2.5和0.4互为倒数。 (√)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2.5和0.4乘积是1,所以是对的。
(3)因为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
问:错在哪里?
问:错在何处?
问:这道题错在哪了?
生: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道题是3个数的乘积是1,所以错了。
4.游戏。
每个组第一个同学手里有一块小黑板,上面都有6个数字。每人写一个数的倒数,写完后传给你后面的同学。如果后面同学发现前面的题做错了,你可以改,再做下一题再向后传。最后一名同学做完后迅速把小黑板拿到前面来。哪一组又对又快做完,哪一组就是优胜。
评比表扬优胜,找出谁给前面的同学改了错。
(五)作业
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教案2021范文3
教材分析:
“合理存款”是在教学完百分数的意义与纳税、折扣、利率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活动课。
活动构成:
1、明确问题。主要围绕“妈妈要存款一万元,供儿子六年后上大学用,怎样存款收益?”这一问题展开,该问题共蕴含着三个关键的信息:本金、可存款年限及资金用途。
2、收集信息。主要包括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教育储蓄存款可存的期限以及相应的利率,国债的购买及其利息的计算等。课前,学生可以通过去银行咨询以及查阅相关规定的方式获得信息。
3、设计方案。就是从收集到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相关实用信息,设计出具体的、不同的储蓄存款方案。
4、选择方案。即从上述各种可行性方案中选取收益的,化方案合理存款,并计算出到期时的总收入。教材这样编排,旨在让学生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相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会与人合作、交流的同时,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巩固对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
2、学习综合运用储蓄存款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并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活动重、难点:
使学生能自主探索合理存款的收益问题的方法。
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一台计算器。
一、旧知铺垫,引入活动
1、复习:杨晨用8000元一年期存款的利息买了一台复读机,这台复读机的价格是多少?
8000×2.25%×1×(1—20%)=160元
问:算式中,本金和利息各是多少元?2.25%、20%各表示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渠道或方式了解到的?
2、引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还可以让本钱增值。存款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形式的存款,获得的收益也会不一样。现在有一个问题:妈妈准备给小灵存1万元,供六年后上大学用,同学们计算分析一下,应该选择哪种存款方式收益?为什么?
二、合作学习,探究方案
1、小组合作探究
2、汇报交流
预设:
生1:选择存款期限长的,这样利息会高一些。
生2:定期存款要考虑利息税。
生3:国债和教育储蓄免征利息税,都可以考虑。
生4:国债的利率比教育储蓄的利率相对低一些,可以优先考虑教育储蓄。
师:课本第111页有两个表格,请同学们再次发挥小组成员各自的聪明才智,按照你们的思路设计存款方案,看看哪些方案的存款利息较高。
3、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4、每组交流一种方案,说说这种方案为什么取得的利息高而且合理。
师:(根据汇报)看来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合理获得利息的存款方式。根据大家的汇报,老师把各小组化的方案整理了一下,我们一起来看看。
问:对比后,你有哪些想法?如何存款算是合理的?定期存款方案为什么不考虑了?
学生各抒己见。
师:通过探讨,我们知道了存款有许多方式。在生活中,只要我们仔细研究,认真发现,就能获取的方案,让存款合理的获利。
三、活学活用,解决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所设计的方案是六年后才取这笔钱的。现在,老师这里也有1万元钱,这1万元四年内不使用,四年后可能会随时取出。请同学们为老师设计一个存款方案,使方案获益。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2、学生汇报,学生评述。
四、活动结束,畅谈收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2、你还有哪些需要?
教学反思:
本活动分为课前、课时两部分。课前涉及调查与收集信息活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网络、电话以及银行咨询等多种渠道获得了人民币储蓄、教育储蓄以及国债的利率和相关规定,为课时讨论方案、设计方案、和选择方案做好了准备。课时,教师重点结合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活动中存款的本金、可存期限以及这笔存款的用途,促使学生整理信息时更有针对性,并为设计教育储蓄存款方案提供合理的理由。
活动中,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共同设计方案,教师启发学生通过讨论逐步认识到,由于教育储蓄和国债都免征利息税,所以相对同期的定期存款,他们的收益相对较高。但由于国债和教育储蓄对存期和提取具有一定的限制,所以为了实现本笔存款收益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先后设计出了四种方案,并通过小组汇报形式交流互动,具体算出到期的收入。反馈结果后,教师还让学生充分讨论:如果自己有钱,想怎样投资,在说明理由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投资意识。
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教案2021范文4
教学内容:
课本P10~11例6、例7和试一试、练一练以及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立体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打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生活中的物体有大有小,看,你能比较这这两个物体的大小吗?(出示一个苹果和一个大枣)你是怎样比较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有关物体的大小的知识——体积和容积(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认识体积
1.出示两个有同样多水的相同玻璃杯,让学生看清两个杯子里水面同样高。
(1)先在一个杯子里放入一个大枣,让学生说明水面有什么变化。
提问: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大枣占有了水中一块地方)
指出:大枣占有一块地方,我们就说大枣占有一定的空间。
因为大枣占有空间,把水往上挤,所以水面上升了。
(2)在另一个杯子放入荔枝。
(3)提问:现在水面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再比一比,哪个杯子里水面上升得高?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水面会上升得高一些?
指出:因为荔枝大一些,所以这个杯子里水面上升得高一些,说明这一石块所占的空间大。
提问 :谁来说一说,哪一个水果所占的空间大,哪一个水果所占的空间小?
2.出示大小不同三种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如果把它们放在同样的杯中,在倒满水,哪个杯里所占的空间大?
让学生说出,大的水果所占的空间大,小的水果所占的空间小。
指出: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还有大有小。也就是说,大的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所占的空间小。
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3.说能说说生活中两种物体体积的小。(说完整的话)
认识容积
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纸盒,比较一下哪个体积大一些。(例7)
(1)学生比较并说明理由。
指出:书盒能容纳书的体积就是书盒的容积。也就是说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2)举例说说生活中的两种容器的容积。
三、巩固提升
1.完成练一练
第1题可以让学生直接判断,然后教师可以操作演示,在让学生说说溢出的水的体积分别相当于哪个物体的体积。
2、第2题可以让学生先判断,然后再根据容积的含义进行解释。
3.完成练习五第1题
让学生说明三维饼干的体积为什么相等。使学生明确:因为它们都是有同样大小的8盒饼干堆成的,所以它们所占的空间大小也就一样。
4.完成练习五第2题
5.让学生明白杯子装的多说明容积大,杯子装的少的说明容积小。
6.第3题可让学生按要求操作,让后同桌交流摆的是否正确。
7.第4题可以让学生分别说说体积和容积分别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再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
8.第5题中的三个图形分别表示相应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这是它们的不同点。而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立方厘米是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这两个概念都与1厘米有关。这是三个图形的内在联系。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的收获大吗?你觉得学好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吗?
五、布置作业
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教案2021范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页例7、“练一练”,第39页练习六第16~21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找乘积是1的两个数”和“找一个数的倒数”的过程,认识和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认识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特点的过程中,发展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学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朋友”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能说说教室里哪些同学是你的朋友吗?
指名回答。
谈话:在将近六年级学习生活中,很多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朋友”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一些关系,比如两个数的乘积是1,就可以说是这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哪些数之间有这种关系呢?怎样找这样的两个数呢?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二、学习新知。
1、理解倒数的意义。
(1)出示例7,学生独立完成。
(2)引出概念。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如 和 互为倒数。可以说 是 的倒数, 是 的倒数。
引导:请大家仔细观察,刚才我们找出的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交流后明确:这些算式里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
指出:像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学生举例来说。进行及时的评议。
(4)追问: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要说“互为倒数?”
小结:倒数不是指一个具体的数,而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当两个数乘积是1时,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2、归纳方法
(1)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你能分别找出 和 的倒数吗?
提问:观察上面互为倒数的各组数,它们的分子和分母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小组讨论:引导观察倒数和原数的关系,想一想一个数的倒数与原数相比,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名回答:找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追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1呢?
指出: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的积都不会是1,所以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1。
除0以外,在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六第17题。
学生分别说出每个数的倒数,并选择几个数说说是怎样想的。
2、做练习六第18题
学生独立宛成,再集体交流,选择两题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3、做练习六第19题
练习之前明确要求:观察每组的3个数有什么共同点,写出的倒数又有什么共同点,带着问题边写边观察。
全班交流结果,板书每组里各数的倒数。
提问:你发现每组数和它们倒数的特点了吗?把你的发现和大家交流。
提出:从这四组数可以看出: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几分之一的倒数是几,几的倒数是几分之一。
4、做思考题。
启发:联系倒数的意义想一想,要使三个分数乘积是1,[板书:( )×( )×( )=1]必段符合什么条件?
引导:通过交汉我们知道,三个分数乘积是1,其中两个分数的乘积和第三个分数互为倒数,你能在这七个分数里分别找出这样的3个分数吗?试着找找看。
学生先尝试练习,再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五、作业
补充习题。
板书计划:
倒数的认识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相关文章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文案2023-06-04 10:04:11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表格教案范文2023-06-12 03:47:09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模板2023-06-12 23:07:16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23-06-13 21:30:17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模板2023-06-12 10:51:32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最新范文2023-06-19 06:45:05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小学数学上册二年级教案最新例文2023-06-09 21:16:26
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模板2023-06-04 01:07:32
最新一年级数学跷跷板教案模板2023-06-06 16: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