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数学教案教学后记文案1
1.教材(教学内容)
本课时主要研究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是描述周期性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本课时的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承前是因为可以用函数的定义来抽象和规范三角函数的定义,同时也可以类比研究函数的模式和方法来研究三角函数;启后是指定义了三角函数之后,就可以进一步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图象特征,并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问题中的作用,从而更深入地领会数学在其它领域中的重要应用.
2.设计理念
本堂课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整堂课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梳理已有的知识结构,展开合理的联想,提出整堂课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圆周运动等具周期性规律运动可以建立函数模型来刻画吗?从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和钻研教材,引发认知冲突,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改造或重构已有的认知结构,并运用类比方法,形成“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这一新的概念,最后通过例题与练习,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内化为学生新的认识结构,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形成并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学会运用这一定义,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数学建模思想、类比思想和化归思想在数学新概念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教材,学会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理性之美.
4.重点难点
重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难点:任意角三角函数这一概念的理解(函数模型的建立)、类比与化归思想的渗透.
5.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函数的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任意角和弧度制的相关概念、以直角三角形为载体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先将学生的以直角三角形为载体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改造为以象限角为载体的锐角三角函数,并形成以角的终边与单位园的交点的坐标来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再拓展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从而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6.教法分析
“问题解决”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和驱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活动,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质疑和讨论,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最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课堂上老师的主导作用,也能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
7.学法分析
本课时先通过“阅读”学习法,引导学生改造已有的认知结构,再通过类比学习法引导学生形成“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最后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学习法,来研究三角函数一些基本性质和符号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新的认识结构,达成教学目标.
8.教学设计(过程)
一、引入
问题1:我们已经学过了任意角和弧度制,你对“角”这一概念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问题2:研究“任意角”这一概念时,我们引进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对平面直角坐标系,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问题3:当角clip_image002的终边在绕顶点O转动时,终边上的一个点P(x,y)必定随着终边绕顶点O作圆周运动,在这圆周运动中,有哪些数量?圆周运动的这些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一个函数模型来刻画吗?
二、原有认知结构的改造和重构
问题4:当角clip_image002[1]是锐角时,clip_image004,线段OP的长度clip_image006这几个量之间有何关系?
学生回答,分析结论,指出这种关系就是我们在初中学习过的锐角三角函数
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
问题5:锐角三角函数是我们高中意义上的函数吗?如何利用函数的定义来理解它?
学生讨论并回答
三、新概念的形成
问题6:如果我们将角度推广到任意角,我们能得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吗?
学生回答,并阅读教材,得到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思考:
问题7: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符合我们高中所学的函数定义吗?
展示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指出它是如何刻划圆周运动的
并类比函数的研究方法,得出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四、概念的运用
1.基础练习
①口算clip_image008的值.
②分别求clip_image010的值
小结:ⅰ)画终边,求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算比值
ⅱ)诱导公式(一)
③若clip_image012,试写出角clip_image002[2]的值。
④若clip_image015,不求值,试判断clip_image017的符号
⑤若clip_image019,则clip_image021为第象限的角.
例1.已知角clip_image002[3]的终边过点clip_image024,求clip_image026之值
若P点的坐标变为clip_image028,求clip_image030的值
小结:任意角三角函数的等价定义(终边定义法)
例2.一物体A从点clip_image032出发,在单位圆上沿逆时针方向作匀速圆周运动,若经过的弧长为clip_image034,试用clip_image034[1]表示物体A所在位置的坐标。若该物体作圆周运动的圆的半径变为clip_image006[1],如何用clip_image034[2]来表示物体A所在位置的坐标?
小结:可以采用三角函数模型来刻画圆周运动
五、拓展探究
问题8:当角clip_image002[4]的终边绕顶点O作圆周运动时,角clip_image002[5]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clip_image039的坐标clip_image041clip_image043与角clip_image002[6]之间还可以建立其它函数模型吗?
思考: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后,我们可以把圆周运动用数来刻画,这是将“形”转化成为“数”;角clip_image002[7]正弦值是一个数,你能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单位圆,用“形”来表示这个“数”吗?角clip_image002[8]余弦值、正切值呢?
六、课堂小结
问题9:请你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七、课后作业
教材P21第6、7、8题
最新高一数学教案教学后记文案2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教材共分两课时进行,这是第一课时,该课时主要学习函数的单调性的的概念,依据函数图象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应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单调性是高中数学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是研究和讨论初等函数有关性质的基础。掌握本节内容不仅为今后的函数学习打下理论基础,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和判断某些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明确单调性是一个局部概念.
教学难点:领会函数单调性的实质与应用,明确单调性是一个局部的概念。
教学关键: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结构出发,讲清楚概念的形成过程.
4.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正处于以感性思维为主的年龄阶段,而且思维逐步地从感性思维过渡到理性思维,并由此向逻辑思维发展,但学生思维不成熟、不严密、意志力薄弱,故而整个教学环节总是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从学生的认知结构来看,他们只能根据函数的图象观察出“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增大”等变化趋势,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函数图象的直观性,发挥好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由于学生在概念的掌握上缺少系统性、严谨性,在教学中注意加强.
二、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的方法;了解函数单调区间的概念,并能根据函数图象说出函数的单调区间。
2.能力目标:通过证明函数的单调性的学习,使学生体验和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归纳推理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领会数学的归纳转化的思想方法,增加学生的知识联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分析、探索等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以此激发求知欲望。领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通过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用运动变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方法去分析和处理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函数的单调性的学习,掌握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通过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题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重展开探索过程,充分利用好函数图象的直观性、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本节课采用问答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中只起着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中自觉的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并且加入激励性的语言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2.学习方法
自我探索、自我思考总结、归纳,自我感悟,合作交流,成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四、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包括:问题情景,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引入,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例题分析与巩固练习,回顾总结和课外作业六个板块。这里分别就其过程和设计意图作一一分析。
(一)问题情景: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设计了多个生活背景问题,并就图表和图象所提供的信息,提出一系列问题和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习函数的单调性做好铺垫。(祥见课件)
新课程理念认为:情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本节课所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让学生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关注生活。
(二)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引入
1.几何画板动画演示,请学生认真观察,并回答问题:通过学生已学过的函数y=2x+4,的图象的动态形式形象出x、y间的变化关系,使学生对函数单调性有感性认识。,进行比较,分析其变化趋势。并探讨、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观察下列函数图象,从左向右看图象的变化趋势?
问题2:你能明确说出“图象呈上升趋势”的意思吗?
通过学生的交流、探讨、总结,得到单调性的“通俗定义”:
从在某一区间内当x的值增大时,函数值y也增大,到图象在该区间内呈上升趋势再到如何用x与f(x)来描述上升的图象?
通过问题逐步向抽象的定义靠拢,将图形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几何画板的灵活使用,数形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图形语言到数学符号语言的翻译变得轻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知识引入新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归纳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化,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通过学生已学过的一次y=2x+4,的图象的动态形式形象地反映出x、y间的变化关系,使学生对函数单调性有感性认识。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入手,探讨单调性的概念,符合“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要求。从图形、直观认识入手,研究单调性的概念,其本身就是研究、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三)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
在前面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归纳:如何使用数学语言来准确描述函数的单调性?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给出增函数的概念,同时要求学生讨论概念中的关键词和注意点。
定义中的“当x1x2时,都有f(x1)
注意:(1)函数的单调性也叫函数的增减性;
(2)注意区间上所取两点x1,x2的任意性;
(3)函数的单调性是对某个区间而言的,它是一个局部概念。
让学生自已尝试写出减函数概念,由两名学生板演。提出单调区间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给出函数单调性的严格定义,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概念,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其实也叫做函数的增减性,它是对某个区间而言的,它是一个局部概念,同时明确判定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单调性的一般步骤。这样处理,同时也是让学生感悟、体验学习数学感念的方法,提高其个性品质。
(四)例题分析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判别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图象法和定义法。
2.例2.证明函数在区间(-∞,+∞)上是减函数。
在本题的解决过程中,要求学生对照定义进行分析,明确本题要解决什么?定义要求是什么?怎样去思考?通过自己的解决,总结证明单调性问题的一般方法。
变式一:函数f(x)=-3x+b在R上是减函数吗?为什么?
变式二:函数f(x)=kx+b(k<0)在R上是减函数吗?你能用几种方法来判断。
变式三:函数f(x)=kx+b(k<0)在R上是减函数吗?你能用几种方法来判断。
错误:实质上并没有证明,而是使用了所要证明的结论
例题设计意图: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判别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图象法和定义法。例1是教材中例题,它的解决强化学生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题的意识,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是依托具体问题,对单调区间这一概念的再认识;要了解函数在某一区间上是否具有单调性,从图上进行观察是一种常用而又粗略的方法。严格地说,它需要根据单调函数的定义进行证明。例2是教材练习题改编,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使用定义证明的一般步骤:任取—作差(变形)—定号—下结论,通过例2的解决是学生初步掌握运用概念进行简单论证的基本方法,强化证题的规范性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例3是教材例2抽象出的数学问题。目的是进一步强化解题的规范性,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一些常见的变形方法。
(五)巩固与探究
1.教材p36练习2,3
2.探究:二次函数的单调性有什么规律?
(几何画板演示,学生探究)本问题作为机动题。时间不允许时,就为课后思考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象,对函数是否具有某种性质作出一种猜想,然后通过推理的办法,证明这种猜想的正确性,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数学方法。
通过课堂练习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进一步熟悉证明或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和步骤,达到巩固,消化新知的目的。同时强化解题步骤,形成并提高解题能力。对练习的思考,让学生学会反思、学会总结。
(六)回顾总结
通过师生互动,回顾本节课的概念、方法。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函数单调性的知识,同学们要切记:单调性是对某个区间而言的,同时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要掌握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步骤,正确进行判断和证明。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并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体会数学的和谐美。
(七)课外作业
1.教材p43习题1.3A组1(单调区间),2(证明单调性);
2.判断并证明函数在上的单调性。
3.数学日记:谈谈你本节课中的收获或者困惑,整理你认为本节课中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1、2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增、减函数的概念,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和解题规范化的训练,并且以此作为学生对本结内容各项目标落实的评价。新课标要求: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作业3这种新型的作业形式是其很好的体现。
(七)板书设计(见ppt)
五、评价分析
有效的概念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基础上,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意了:第一.教要按照学的法子来教;第二在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和新概念间寻找“最近发展区”;第三.强化了重探究、重交流、重过程的课改理念。让学生经历“创设情境——探究概念——注重反思——拓展应用——归纳总结”的活动过程,体验了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成为积极主动的建构者。
本节课围绕教学重点,针对教学目标,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托,展现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问题探索研究状态之中,激情引趣,并注重数学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是顺应新课改要求的,是研究性教学的一次有益尝试。
最新高一数学教案教学后记文案3
【教学目标与解析】
1、教学目标
(1)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区间的概念;
2、目标解析
(1)理解函数的概念就是指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区间的概念就是指能够体会用区间表示数集的意义和作用;
【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函数的概念及符号的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函数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学生来说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况函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况能力,其中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把抽象转化为具体。
【教学过程】
问题1: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s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845m,且炮弹距离地面的高度h(单位:m)随时间t(单位:s)变化的规律是:h=130t-5t2.
1.1这里的变量t的变化范围是什么?变量h的变化范围是什么?试用集合表示?
1.2高度变量h与时间变量t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为函数?若是,其自变量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问题,让学生正确理解让学生体会用解析式或图象刻画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从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在t的变化范围内任给一个t,按照给定的对应关系,都有的一个高度h与之对应。
问题2:分析教科书中的实例(2),引导学生看图并启发:在t的变化t按照给定的图象,都有的一个臭氧层空洞面积S与之相对应。
问题3:要求学生仿照实例(1)、(2),描述实例(3)中恩格尔系数和时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理解得到函数的定义,培养学生的归纳、概况的能力。
问题4:上述三个实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都是函数,那么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分析,函数还可以怎样定义?
4.1在一个函数中,自变量x和函数值y的变化范围都是集合,这两个集合分别叫什么名称?
4.2在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A→B中,集合A是函数的定义域,集合B是函数的值域吗?怎样理解f(x)=1,x∈R?
4.3一个函数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如果给定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那么函数的值域确定吗?两个函数相等的条件是什么?
最新高一数学教案教学后记文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1)能根据定义判断形如什么样的函数是,了解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合理性,明确的定义域。
(2)能在基本性质的指导下,用列表描点法画出的图象,能从数形两方面认识的性质。
(3)能利用的性质比较某些幂形数的大小,会利用的图象画出形如的图象。
2。通过对的概念图象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通过对的研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数学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它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作为常见函数,它既是函数概念及性质的第一次应用,也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应重点研究。
(2)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掌握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是对底数在和时,函数值变化情况的区分。
(3)是学生完全陌生的一类函数,对于这样的函数应怎样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是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从的研究过程中得到相应的结论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了解系统研究一类函数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让学生去体会研究的方法,以便能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
教法建议
(1)关于的定义按照课本上说法它是一种形式定义即解析式的特征必须是的样子,不能有一点差异,诸如,等都不是。
(2)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理解与认识也是认识的重要内容。如果有可能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对底数,指数都有什么限制要求,教师再给予补充或用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因为对这个条件的认识不仅关系到对的认识及性质的分类讨论,还关系到后面学习对数函数中底数的认识,所以一定要真正了解它的由来。
关于图象的绘制,虽然是用列表描点法,但在具体教学中应避免描点前的盲目列表计算,也应避免盲目的连点成线,要把表列在关键之处,要把点连在恰当之处,所以应在列表描点前先把函数的性质作一些简单的讨论,取得对要画图象的存在范围,大致特征,变化趋势的大概认识后,以此为指导再列表计算,描点得图象。
最新高一数学教案教学后记文案5
一、教学目的
1、理清本诗的抒情结构。
2、学习典型的细节描写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刻画赞美劳动妇女的崇高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保姆大堰河形象的意义及体现劳动妇女的品质。
2、难点:叙事的典型细节和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词语补释:
典押:典当,抵押。
凌侮:欺凌侮辱。凌:侵犯,欺压。侮:欺负,轻慢。
忸怩不安:不好意思,不大方的样子。
一、背诵《水调歌头》
二、介绍作者(请学生看注解①):
艾青:我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1910年生于浙江省金牛县畈田蒋村。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农家里抚养。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中长大”的。
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12日,艾青和其他12名美术青年遭到逮捕,国民党-以“-政府”的罪名判处艾青有期徒刑6年。艾青在监狱里写了许多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写于诗人在监狱的日子里。当他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赞美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他的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礼赞》《古罗马的大斗技场》。
二、解题:
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的抒情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以幼年生活为背景,集中地描述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他对保姆大堰河真挚怀念的情怀和热情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艾青的保姆没有名字,因她娘家在浙江省金华县大叶荷村,所以大家都叫她大叶荷。
全诗13段,按作者思想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胳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诗节):怀念与痛悼。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撐覕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
第一节:大堰河是卑微得连自己姓名都没有的穷苦劳动妇女。没有姓名没有人生自由并列悲苦低微,靠出卖乳汁和汗水谋生!第二节:点明大堰河和撐覕的养育与被养育的关系。回环往复强调摮粤舜笱吆拥哪潭?ご罅说拇笱吆拥亩?訑,倾注了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
第三节: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
荒凉的坟墓
冷落的故居
5联想、想象──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思念哀悼之情
典押的田地
长青苔的石椅
引出第二段对大堰河悲苦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4─8诗节):眷恋与感激。
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眷恋与感激。
第四节:抒写大堰河的勤劳与善良。
用八个排比句即八个细节,铺叙大堰河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写出关心、照料、温暖、爱抚乳儿,充分体现了她的勤劳和善良。
第五节:撐覕离开大堰河。
用问句,间接表现她对乳儿离开的依依不舍和对乳儿内心的疼爱。
第六节:撐覕回到自己生活优裕的家中时,像陌生的新客一样忸怩不安。极力铺写地主家庭富裕豪华生活对比,反衬大堰河家庭的贫穷。进一步抒发对大堰河一家深挚的爱、深沉的留恋。
第七节:大堰河到“我”家来帮佣。
六个排比: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承担着繁重的劳动。含着笑,不停地劳动表现了大堰河勤劳、纯朴、宽厚、善良。首尾反复,大堰河用她的一切,先是乳汁,后是双手,为“我”和我的一家所作的牺牲,表现她的伟大。第八节:进一步描写大堰河对乳儿真挚的爱。
典型细节:1.年节切冬米的糖;2.贴乳儿的画;3.逢人夸乳儿;4.梦里盼乳儿幸福。真切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感情,反映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第二课时
第三部分(9─11诗节):同情与控诉。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
第九节:大堰河死时一家人的悲痛。!丈夫为她流泪,儿子为她哭得很悲伤,表现她勤劳无私。死时呼乳儿名字,表现她广阔的胸襟。乳儿不在她旁侧,表现作者的哀悼与歉疚。
第十节:大堰河的殡葬。五个排比,是对大堰河一生的概括和真实写照,也是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公正的控诉。
第十一节:大堰河死后她一家的悲惨遭遇。写她死后一家的遭遇,揭示旧中国农民的悲剧命运,诅咒和控诉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最后一句反复强调摯笱吆铀?恢?赖臄,深化全诗悲剧气氛,激发读者对大堰河命运的深深同情。
第四部分(12─13诗节):讴歌与赞美。
第十二节: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抒发诗人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用八个排比句直抒胸臆。结尾三个诗句,使“保姆大堰荷”含义更广泛,她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扩大意境,深化主题,表现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十三节: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用呼告手法,直接抒发对大堰河的崇高敬意和深深爱戴之情。这一部分,是全诗感情发展的-,由回忆、叙述转为直接讴歌、赞美后,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充分思索的余地。
小结:
反复、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排比:内容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氛酣畅。
反复:加强感情和音节的旋律,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诗歌的抒情效果。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
作文:
《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大堰河》
要求:把握大堰河纯朴、善良、勤劳的品格,通过大堰河形象的表达的主题,可改动人称、顺序
相关文章
最新二年级上册数学9的乘法口诀教案2023-06-11 06:12:25
二年级数学竖式与试商教案例文2023-06-03 18:58:26
最新二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范文2023-06-03 05:03:31
二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范文2023-06-08 23:55:52
二年级上册数学量一量比一比的教案最新模板2023-06-14 09:49:17
四年级数学老师教案最新例文2023-06-15 11:51:08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小学数学上册二年级教案最新例文2023-06-09 21:16:26
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模板2023-06-04 01:07:32
最新一年级数学跷跷板教案模板2023-06-06 16: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