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1、教学内容:美术一年级第二册第十四课。
2、教材分析:现代化的建筑日新月异地映入孩子们的眼帘,富有民族和传统特色的本土建筑感染着他们,而神奇、梦幻的童话以超现实的形式为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敞开了自由遐想的空间,所以本课要求他们在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建筑物感知、回忆的基础上,神奇化、艺术化地创造出新建筑群,从生活中来发现而又超越生活的表现。
3、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课程评价的主要依据,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学大纲》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认识各种基本型,会用大小不同的这些形状概括、组织成建筑。
(2)、引起学生关注身边的建筑,感受他们的美以及与生活的关系。
(3)、拓展思维,培养想象创造空间的能力。
4、重难点
我认为最能体现课题目标的部分就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部分,抓住重点就能在设计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及顺序,而一般重点部分往往就是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1)、感受城堡的外型美感,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创作。
(2)、贴近生活对城堡进行创新。
5、教具:
作品 、各式各样的卡纸图形 、彩色笔等。
二、说学情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在美术教学上,学生的思路更广,思维更活跃,而且欢迎更新颖,更有趣味的美术活动形式,他们敢动手、爱提问、好奇心强,乐于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有强烈的表现欲望。
三、说教法:
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认识规律,我采用以下的方法:
(1)、情境创设法:利用直观形象的录像画面,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提问法:在本课教学中,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启发学生思考,因为没有问题,没有思考就得不到思维的发展,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3)、发现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个“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自己的头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4)、启发式谈话法:分析城堡的组成形状,以及生活中任何东西都能变成城堡。从而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大胆想象,解放学生的手,使他们放手制作,解放他们的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
四、说学法:
“学”是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将采用以下的主要学法:
(1)、交流合作讨论法:教师提示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仔细思考讨论合作,然后随意交流、发言,这样的学法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在民主、自由、开放的气氛中纵横驰骋,把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2)、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在本课的制作与绘画练习中,我运用了课件中的学生作品及范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自主学习;
合作比赛、展示互评;
课后拓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观察、自然的引入教学内容。播放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白雪公主》,自然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城堡的美,诱发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产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城堡的美感。
(二)、讲授新课,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欣赏、观察、了解。
①、播放课件:一些漂亮的城堡图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见过真正的城堡,通过观看欣赏动画片中的城堡,对城堡的形状有所了解。
设计意图: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鲜明的表象,让学生对城堡的形状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②、观察阿拉丁住的城堡:
让学生从上往下观察,发现城堡是由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三角形、圆形、拱形、长方形等组成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直观对照、比较。掌握城堡是由各种基本形组成的这一概念。此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
(2)引导学生了解城堡的组成方法。
①、由几何形体组成的拼图游戏:
教师出示一些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大同的几何形体。
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摆出一座城堡,师指导,解决城堡的前后、大小、色彩的变化。
设计意图:在学生摆城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及时进行解决,为学生更好的完成作业做好准备。
③、出示课件:由生活中的物品联想出的城堡,如:圣诞树城堡、蜗牛城堡、铅笔城堡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生活中的物品通过联想变成城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体会到美术学习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到生活中美术与生活紧密的联系。
②用课件出示作品,开阔学生的创作新城堡的思路。
由线条画出的城堡:直线、曲线、折线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城堡的绘画方法。让学生了解表现城堡的方法不是单一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用多种方法来进行表现。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研究、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3)、欣赏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欣赏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了解城堡的不同表现形式,并进行想象创造设计从而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4)、各小组设计自己心目中的城堡。(师适时指导)
设计意图: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动手制作,加强他们的表现力以及小组的合作能力,师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辅导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快乐。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活动,把活动深入开展下去。
(三)、交流、展示互评
1、展示、观赏作品
2、自述(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谈谈自己对作品的想法)
3、互评(彼此交流学习,培养学生欣赏评述能力。)
设计意图:此目的是让学生在自评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向他人展示并描自己的作品,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发言,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随时赞赏其富有个性的表达和创作。通过这样的交谈方式,学生便学会了如何欣赏作品、如何发现作品的问题及如何评价作品。
(四)、课后拓展。
让生回去找一些不同的材料来表现城堡,让生再一次体验美术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并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之情。巩固新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
师说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是经久不衰的散文名篇《师说》的教学分析及其设计。高中语文的新课标强调学生应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据此,我从语文课程和学生的特点出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案.
一、教材和学情
(一)关于教材:本课出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自读篇目。本单元所选的文言文都是古代的议论性散文。本课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的力作,是唐宋散文中的名篇,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通过这篇自读课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唐宋散文的风貌,更能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欣赏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文言文自读能力。
(二)关于学情: 虽然经过初中和高一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待突破。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针对以上情况,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二、教学目标
(一)根据新课标倡导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的要求和高一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知识还在积累阶段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一定量的诵读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2.通过自学,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实词有“师”“传”“从”“道”、虚词有“之”“其”“而”“乎”“所以”等。能够区别古今异义词语以及一词多义现象,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3.提高文言文的朗读能力,培养文言文的记诵能力。掌握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遵循情境导入—朗读吟诵—质疑—文本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从师的意义和能者为师的道理,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在当今这个社会,学生更应该养成尊师重道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标要求,我确定本文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1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语文课标指出,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领悟其丰富的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
2鉴赏分析本文的说理方式和方法
难点: 本文是议论散文,文中的对比论证方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值得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借鉴,因此,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本文的既定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教法和学法上作出简单阐述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教法的选择是要看对象的,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基础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
①点拨法
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此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主要点拨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样准确理解一词多义的几种方法,通过比较,温故知新,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②归纳法
指导学生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这样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例如《师说》第一课时讲解重要实、虚词,我主要运用归纳法,归纳“传”“师”“道”等实词义项及“之”“其”“所以”等虚词用法。
(二)学法
①诵读法
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诵读法成功的关键是要读出声音的各种形态,如节奏、语调、语气等,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古人”的心声,才能触摸到言语主体的情味。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老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察语气,逐步读出“情味”来,揣摩文意。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②圈点法
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清代学者唐彪曾说:“凡书文有圈点,则读者易于领会,而句读无讹。”因此,我将从两方面指导:一是指导使用圈点勾画符号,二是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适当作一些批注。
③质疑法
这是打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解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解读课文,学会向学生向老师质疑。特别是课文字词的疏通翻译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④练习法
这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关键在一个“精”字。“练”不求“多”,应求“精”,要用最得当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说教学程序
(一)总体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立了整体教学思路,通过诵读把握全文;通过质疑师生互动;通过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通过课堂练习巩固知识,强化记忆.
在这个思路指导下,《师说》一文教学安排为三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诵读以及理清思路掌握一些难懂实词虚词和句子
第二课时主要进一步了解文章结构层次,体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第二课时则主要学习文中的正反对比论证方法以及体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导入及解题 (5分钟)
我将以展示图片的方式导入,以这种直观的方式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者,学生齐读注释1,补充作者相关事迹以及文学常识.
2.整体把握 (12分钟)
(1)教师配乐示范朗诵
(2)难读异读字读音点拨指正
(3)学生自由朗读
(4)全班齐读
(5)理清全文思路 (板书)
3.分析理解文章第一二自然段,交流评议(21分钟)
(1) 教师范读
(2) 理解并归纳涉及的古今异义词语以及词语活用.
例如, 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所以 古:用来??的 凭借 今:因果关系连词吾师道也
师,名词用作动词即“学习”
吾从而师之 师,名词用作意动词即“以??为师”
4总结 (5分钟)
总说老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出择师的原则,推出“无贵无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
5.布置作业 (2分钟)
抄写文中重要字词和句子
(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通过抽查背诵及检查翻译来复习上节课所学。(8分钟)
2、用第一课时一样的方法对第三四自然段进行学习(12分钟)
(1)找一名学生示范朗读,并讲解对本段的字词积累,疏通文意。
(2)由学生补充积累到的字词并质疑,教师点拔,师生互动。
(3)师生归纳重点词语、句式。
3、体会语言:整散结合 顶真手法 (13分钟)
(1)整句散句结合
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
(2)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拓展延伸 (9分钟)
【问题设计】虽然文章说,这篇文章是写给那个叫李蟠的学生的,可是读到这里我们还会只是这样看吗?他还是写给谁看的呢?
【点拨】这个问题可以从韩愈《师说》一文当时的现实意义及长远影响来谈,学生可以展开思维,拓展想象空间
5、作业布置 (3分钟)
让学生课外搜集名人从师的故事,当做作文素材
(四)第三课时设计
1、复习上课所学,检查作业完成情况(5分钟)
2、教师设问:(17分钟)
通过教师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正反对比论证以及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1)课文的第二段是用对比手法来写的。说说这一段用了几组正反对比的事实论据,这样对比有怎样的论证作用。
——在对比中得出结论:师道之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从批判反面
现象中阐明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2)试谈论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哪些进步意义,在今天仍有什么借鉴作用。作者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试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作者概括而全面地提出教师的职责。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作用。第三段阐述师道、师生关系,以能者为师,也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比较容易接受,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也很多。
3、交流评议(9分钟)
提出一个思考题让学生讨论,问题是前面学过的《劝学》和今天学习的《师说》都是和学习有关的论说文,说明古人很注重学习的问题。那么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学者”与“师”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大家讨论一下。设这个问题,一是让学生将所学道理运用到实际的思考中,二是促进师生间相互学习以及良好师生关系的发展。
4、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4分钟)
总结: 文章以“古之学者必有师”为中心论点,批评了当时不重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以娴熟的艺术技巧,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有力地揭示出士大夫阶层的愚顽与可笑。 作业布置在精,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得到运用。因此,本课作业布置如下: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写一篇小论文
师说说课稿 篇3
拔萝卜——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加与减(一)》中的内容。
本课时的内容是在整十数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先提供了小兔子拔萝卜的情境,从中引出问题:“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教材中提供了四种计算方法(并非让学生全部掌握,学生还可以有别的方法)。在学了加法计算之后,让学生试着计算:“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了多少个萝卜?”以促使学生从加法计算迁移到减法计算上去。这是新教材与旧教材的最大不同。
学生分析
学生已有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知识作为基础,有一小部分学生在上学前已对竖式有简单的了解。对于看图编故事和从图中提出问题,前面的学习中已有过练习。这些都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
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中,力图体现出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想办法解决,并能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自己探索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从加法计算方法迁移得出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幅画,谁能用一个好听的故事把它讲给大家听?
生:森林里住着小兔一家人。有一天,兔哥哥出去玩,忽然看见一片萝卜地,这儿全是它喜欢吃的萝卜。它赶紧跑回家叫来妹妹,一起拔萝卜。兔哥哥一下拔了36个萝卜,兔妹妹拔了23个萝卜。
(师生掌声起,该生很高兴,甜甜地笑了。)
【在这个环节中,力图创设一种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讨论。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A:我知道了兔哥哥拔得多,兔妹妹拔得少。
师: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A:为什么兔哥哥拔得多,兔妹妹拔得少?
师: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B:因为兔哥哥大,兔妹妹小。
生C:因为兔哥哥长得壮,比兔妹妹力气大。
师:(对生A)他们的回答,你满意吗?
生A笑着点点头。
生D:为什么兔哥哥不把自己的萝卜分给妹妹一些呢?
生E:兔哥哥长得高,吃得多;兔妹妹小,吃得少。两个人的萝卜刚够自己吃。
生F:它们两个是一家人,拿回家后一起吃。
生G:我想知道,兔哥哥和兔妹妹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生H:兔哥哥比兔妹妹多拔了多少个?
生I:兔妹妹比兔哥哥少拔了多少个?
(教师将生G、生H、生I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在这一环节,让学生看懂图中的意思,再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同时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更乐于自己解决。】
三、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提出了好多问题,有的咱们已经解决了,这儿还有三个问题(指黑板),咱们来解决“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的问题。怎样列算式呢?
拔萝卜 教师说课,标签: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
生:36+23=?(有的学生已报出结果。)
师:算出结果的同学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同学自己想办法计算36+23的结果,可以用小棒、算盘、练习本等。
(学生动手探究,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引导、帮助。)
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A: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我在左边摆3捆零6根,就是36,在右边摆2捆零3根,就是23。然后数一数,一共5捆零9根,就知道36+23=59。
生B:我是拨计数器算的。我先在十位上拨了3个珠子,在个位拨6个珠子是36,再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一看是59。
生C:我是用口算得出的,6+3=9,30+20=50,50+9=59。
生D:我也是用口算得出的,36+3=39,39+20=59。
生E:我也是用口算得出的,36+20=56,56+3=59。
生F:我是用竖式计算的(边列竖式边说),先写一个加数36,再写第二个加数23,并把加号写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写好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再计算:30+20=50,6+3=9,答案也是59。
师:很好。在列竖式时一定要注意,两个加数中个位的两个数上下要对齐,十位上的两个数也要对齐。然后再计算:个位上6+3=9,把9也写在个位上,和上面对齐,十位上3个10加2个10是5个10,5写在十位上,和上面对齐。
师:以上四种方法:摆小棒、拨计数器、口算、列竖式,你认为哪种最简单?
生A:我认为列竖式简单。
生B:我认为口算简单。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自己探索计算36+23的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算法多样化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又注意了算法的优化,使学生从比较中选择更简便的方法。学生还根据自己的实际灵活处理,在口算与竖式中任选一种。】
四、探究类推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两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四个人共同去解决。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并讨论解决问题。
小组长汇报:
组A:我们解决第一个问题,兔哥哥比兔妹妹多拔了多少个萝卜,我们的算式是36-23=13。
师:你们是怎样计算36-23的?
组A:我们用口算,6-3=3,30-20=10,10+3=13。
组B:我们列竖式(边写边说),先写第一个数36,再写第二个数23,6-3=3,3-2=1。
师:是3-2=1吗?
生:是3个10减2个10等于1个10。
组3: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算式也是36-23=13。也用口算,30-20=10,6-3=3,10+3=13。
【在学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很容易由加法类推到减法,由此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同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再一次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五、总结。
师:在这节课中,你们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
生A:我认为自己表现得很好。
师:哪一点表现得很好?
生A:老师提的问题我认真思考,还积极发言了,而且我讲的故事很好。
生B:我认为自己表现得还可以,我也积极发言了。
拔萝卜 教师说课,标签: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
生C:我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好,我把36+23算错了。
师:同学们也可以评价一下别人。
学生踊跃发言,都很注意发现其他学生的长处。
师:在这节课中,有好多同学都表现得好,他们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而且把小组活动组织得很好。大部分同学也都能好好地去学习,个别同学没积极思考,老师希望你下一节课有所进步。
【本环节教师将自己评、他人评,评自己、评别人和教师评、学生评结合起来,让学生对自己整节课的表现有一个回顾和反思。】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比较满意的是:
1.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好。
本节课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不再只是听,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动起来,一节课完全顺其自然地进行,学生并没有刻意调整自己注意力的举动,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识,思考了问题。整节课都围绕学生来进行,学生是课堂的中心,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2.本节课打破了学科界线,关注了学生的发展。
现在的学科理念是:学科本身并不是核心内容,它们只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介。本节课中学生看图编故事、从图中提问、对于问题的回答、交流自己的计算过程、课后对表现的评价,全是关注学生的发展,这已不能简单地将它仅仅划入数学学科的范畴。
3.本节课让学生自己经历、体验知识、结论形成的过程,自己去探索方法,并从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由此可以看出本节课并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同样也关注过程和方法、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师说说课稿 篇4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个单元的诗歌可以说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汉魏晋五言诗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在第一课时的时候给学生梳理《汉魏晋诗三首》(即《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的思路及基础知识,这节课打算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升到能力的培养上,把曹操的《短歌行》作为一个突破点,上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 根据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这节课应达到两个教学目标: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与迁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于:注重古体诗对学生的文化熏陶。让学生在查找资料、进行综合、展示表达中学体验古体诗的情感魅力和艺术趣味;让学生在迁移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中了解个性独特的诗人曹操。
教师指导学生找到资料后要尽量多分析,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资料,然后围绕主题进行综合,在上课的时候按照什么思路来展示自己的收获。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教法: 通过学生扩展探究、展示表达、迁移阅读和交流提高的活动环节,培养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提高他们创造性的审美和探究学习的综合素养。
依据:在学第二单元的时候,已经试过了自己查找资料介绍名人,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这次可以增加难度,要求学生更多的是自己的分析。
目的:学习诗歌采用活动课的形式,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选择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
教学程序:
(1)课前探究准备阶段 (分好学习小组,6或7人/组,共8组)
在古典诗歌单元的教学结束以后,布置以下的探究活动作业:
①自选或编辑一段乐曲,进行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
②查找资料,制作PPT、Flash等形式的电脑课件,介绍诗人曹操和他的诗歌作品。
查找关于“曹操”的故事,课下相互交流。
(以上作业要求学生在一星期内独立完成,也可另外自选形式)
此环节设计目的:通过探究活动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发挥同学们的个性优势,扩展课外知识能力的同时,形成独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内展示表达和比较阅读阶段
步骤一:教师在音乐声中导入
①导语设计:在《沁园春.雪》说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诗中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都是在中国历史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但是历史上还有一个人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与他们相提并论,这个人就是魏武帝曹操。 ②歌声渐稀,教师点明主题:这是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需要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和参与。(这节展示课的目的和意义) ③由两位学生主持展开
步骤二:课内展示(分两部分展示,基本上由学生组织完成)
第一部分:
①学生展示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抽查一到两个组) ②教师简单归纳小结,并播放《短歌行》的名人朗诵,让学生从中找出差距。
第二部分:
①按照自己的理解介绍曹操和他的诗歌作品。(抽查一到两个组)
②教师归纳小结,对同学们的探究活动过程和作品做启发性的点评。
步骤三:比较阅读
①节选《三国演义》中能表现曹操鲜明个性的章节(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点评。老师不作统一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②播放简短的有关曹操的影视片,加深学生对这个人物的印象。
③教师总结,并提出思考题作为作业:曹操的文才在历史上素有争议,人们对他是褒贬不一的,你对他又有什么看法,查找相关的资料后写成一篇评论的文章。
三步骤设计的目的:通过课堂互动的形式,提供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在学生展示、点评的分析和表达过程中,培养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张扬个性化的语文学习。
课后交流提高阶段
课后交流以针对作品和个人评出以下奖项的活动形式展开:
最具个性创意奖 、最具配乐完美奖 、 最具诗人气质奖 、最具演讲口才奖
此环节设计目的:为了使课后交流学习提高不流于口头形式,让没能出来展示作品的同学也有机会参与交流学习和提高,他们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观看,争取更多的选票。教师也可以根据他们评选出来的结果了解到自己的教学效果。
师说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芭蕾基训在舞蹈练习者必不可少的一课,它在舞蹈表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练习芭蕾基训,可以加强舞蹈特长生的身体柔韧性和体能,塑造肌肉力量和腰背的平衡。芭蕾基训以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为特点,经过“开、绷、直、立”的严格要求,逐渐让学生形成挺拔、均匀、完美的体态,在意念与感觉的延伸中,使气质得到培养。对完成舞蹈作品,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是每一个学习舞蹈的学生的必修课程。
二、学生分析
对于我们学校的舞蹈特长生来讲,她们其中很多人并没有收到过专业的舞蹈训练,简单的舞蹈也许可以完成,但是更加专业和稍高难度的舞蹈却只能让她们望而兴叹。芭蕾基训因为它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是每一个学习舞蹈的人必须要掌握的一门学科。因为它可以训练舞者们的身体肌肉及素质能力,以及一些细节,例如脚背、外开、膝盖、延伸感等训练。所以,我们的学生想要成为好的舞者,或为了自己理想的舞蹈梦想,都要认真、踏实的学习芭蕾基训这一门课程。
三、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完整的芭蕾集训课,它分为把上、把下、手位、旋转和跳跃练习。因此教师在教授每一个动作组合时,要做到亲自示范、讲解细致。在教授时,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讲清楚练习的重点和要
点,避免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拉伤韧带或受伤。还要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记忆和练习动作组合,错误的方法会让训练适得其反。
四、教学方法
在舞蹈界有这样一个说法:一个舞蹈如果音乐选的好,那它就成功了一半!在课堂上也是如此,每个舞蹈组合我都选用了旋律优美,适合这个组合动作节奏的音乐。用旋律优美动听的音乐是激发起学生学习古典舞身韵组合第一步。组合动作学习我采用的是口传身授,教师规范的动作示范,和细致和动作讲解,学生才能够由初步的模仿发展到自我表现力的延伸。
五、教学过程
1、基本功软、开度训练:基本功练习是舞蹈所有课程的基础。所以在进行芭蕾基训之前,必须让学生有基本功热身运动,主要让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充分的活动,既为后面的芭蕾基训练习打下基础,又可以减少训练受伤的可能性。
2、学习组合:组合学习是本节课的核心,教师教授的过程是将动作分解开来,直至每个动作学生都完全掌握后,再合音乐练习。组合分为把上、把下、跳跃三大部分。把上共有10个组合,分别是:1、Battement tendu ;2、Plie;3、Battement tendu;4、Battement tendu jete;5、Battement tendu jete;6、Rond de jambe par terre;
7、Battement fondu;8、Battement Frappe;9、Adagio;10、Grond battement jete。把下分为动作组合和跳跃组合,共13个组合:1、Port de bras;2、Tendu (五位)+ jete;3、Pirouette 斜线转;4、
Adagio;5、Grand battement jete + 单一 A la seconde;小跳组合6、Saut;7、Assemble;8、Jete中跳组合9、 Echappe;10、Sissonne fondu + failli assemble;11、Grand jete;12、Jete passe;13、Saute + Port de bras。
3、分组练习:在集体学会组合以后,把学生分为二组进行练习。一是可以让教师的注意范围缩小,更精确的看到每个学生所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二是可以让学生们互相观摩学习,自我完善。
4、背向练习:长期对着镜子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性,而且眼睛盯着镜子看也容易造成动作不到位、不规范的缺点。所以在课堂中设置这一环节,让学生脱离镜子,真正做到无干扰、投入用心的完成每个组合。
5、行礼下课、布置作业:总结这堂课每个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规范学生的课堂习惯,培养她们的舞蹈修养,提高她们学习舞蹈自信心。作业布置以督促她们课后进行自我练习,自我提高。
师说说课稿 篇6
《老人与海鸥》是安排在“人与动物和谐篇章”的第一课。学习这篇课文为学习其他课文打下学法基础和情感基础!
主要内容:《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故事。一位老人十多年如一日,每逢冬季来临,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充分展示了人与动物的和谐。
文本结构:课文条理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两大部分之间呈因果关系。
【说学情分析】
知识水平: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速度,继续围绕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提高阅读速度。本课时学生已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读准文章。
能力水平: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捕捉关键词句体味情感的能力,继续巩固这一学法。
情感态度:抓住兴趣点——孩子天生就喜欢小动物,每个人与动物之间都可能发生很多有趣的、令人难忘的事。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很容易和学生产生共鸣,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呵护动物!
【说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文段,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3、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体会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时数】
2课时
【说设计思路】
为了更好地突破目标,本课教师教法先扶后放,以读为本,创设情境;学生学法自读悟情、激情美读, 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对话升华中,抓重点文句,品重点文段,入情入境地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亲情,感悟和谐之美。
【教学统览】 1.入境,再现感人故事;(预设5分钟)
2.入景,欣赏和谐画面; (预设18分钟)
3.入情,体会灵魂震撼; (预设15分钟)
4.入心,化作实际行动。 (预设2分钟)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入境,再现感人故事。
1.美读词语。(撮嘴呼唤 应声而来 、亲昵说话 抑扬顿挫 啧啧称赞 翻飞盘旋 瞻仰遗容 肃立不动)
2.画面呈现。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脑海里浮现的四幅画面;老师板书:喂养、呼唤、交谈、送别。
3.串讲故事。老师请个别学生串讲画面,再现一个感人故事。
[设计意图] 这样设计给学生回顾故事提供有效的帮助,旨在让学生在直奔重点段落前,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有一个整体感知。
二、入景,欣赏和谐画面。 (课文的第一部分)
画面一:老人喂海鸥。
1、范读,谈感受。在朗读时要注意读好“很小心”、“退开一步”、“撮起”、“呼唤”这几个词。
2、朗读指导.课件出示“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引读:(引语中要定准节奏,读出味道!)
海鸥来的多了,吃得快了,请你欢快地读读。
海鸥来得更多了,吃得更欢了,请你更欢快地读读。
海鸥吃得心满意足了,老人也放慢了速度,谁能这样来读读。
3、想象画面.“海鸥飞成的乐谱能唱出一支怎样的歌?”(课件出示填空:_____之歌)学生可能会说“快乐之歌”、“飞翔之歌”等等。
4、配乐齐读.个性化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感受老人喂海鸥的画面是一篇有声有色的'和谐乐谱,让画面和音乐融为一体,让灵动的画面唱起美妙的歌。
5、总结学法:刚才我们采用体味关键词句,读中感悟,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
画面二:老人呼唤海鸥的名字。
1.感同身受.让学生抓住爸妈给孩子取名来理解老人为海鸥取名.拉近生本距离.
2.语言文字训练.(“抑扬顿挫”.)先与形近字区别,再解释词语的意思,最后造句。
3.师引读,生接读.师生一起用亲昵的语气和抑扬顿挫的语调呼唤海鸥的名字。
4.教师总结过渡到画面三。
画面三:老人谈论海鸥。
1、学生同桌对读:练习老人与作者之间的对话。
2、指导朗读。(以读代讲,师及时指导朗读)汇报时,引导学生留意文中描写的老人“生动”的眼神,“亲昵”的语气和“抑扬顿挫”的语调,营造出和谐之声,感受浓浓的爱。
3、小结板书:十多年的来,老人与海鸥就是这样相依相伴,在老人的心中,海鸥就像他的——生:儿女;在海鸥心中,老人就是他们的——生:父亲。老人与海鸥,他们就是——生:亲人。(板书:亲人)
[设计意图] 这里有含义深刻的文句,教学时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字里行间寻觅老人对海鸥的爱。为此,通过教师范读、创设情境引读等,学生悟读、练读、男女生对读、美读,入情入境读。在读中体会情感,抓住“起起落落”引导读出节奏,读出味道!同时抓住“抑扬顿挫”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画面一详细指导,学法总结,为后文学习做了学法指导和打下情感基础。
三、 入情,体会灵魂震撼 (课文的第二部分)
1、结合老人感人的报道创设导语:(出示老人喂海鸥的画面,教师引读13、14、15自然段,出示四个场景的句子)。
场景1——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场景2——海鸥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
场景3——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
场景4——我们收遗像时,海鸥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1、结合平时积累。谈谈海鸥心情:恋恋不舍、难舍难分、焦急万分、心如刀绞……
2、结合插图理解想象。师:这一幕就像发生在亲人生死离别场面,你感受到了什么?(相机指导读出个性化体会和感受)
3、句子对比,体会用词准确。首先师问:这里用了“扑”这个字,为什么不用“飞”呢?(换词对比谈感受,相机指导读)
4、小练笔“如果你是白色旋涡中的一只海鸥,你会鸣叫什么?(目的是让学生把前面的课文和自己的感受说进去)”。
5、写法习得。请你仔细研读这几个场面,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这个场面写具体的呢?☆ 动静结合 ☆ 细致描写 ……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点抓住描写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肃立不动”“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等句子,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从海鸥的动作中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义。挖掘“扑”字的运用之巧妙,旨在体会作者如何准确用词来表达情感,抓一字悟妙用,也是在引领学生懂得如何遣词造句,推敲语言。在这一环节中,我还注重了读写的有机结合,在学生充分品读感悟的基础上,安排学生想象海鸥的鸣叫,设身处地的想像海鸥在倾诉些什么。写话的过程,是练笔的过程,也是对文章感情的体会和升华的过程。
四、 总结全文,延伸情感
1、师指着板书小结:因为老人与海鸥的情谊,所以才有了这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感人场面,虽然老人走了,但是他关爱动物的善举将由我们传承!
2、布置作业。学生所感悟到的这种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情感不应该随课的结束而结束,应及时的进行拓展。所以我还布置了课后练笔内容:写一写生活中自己与小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至情至美的课文,我们希望这节课能结束在感情的至高点,所以我们在学生激情满怀的美读之后,用一段真情告白来为这节课画上一个句点,当然,课是结束了,这种情感我们却希望它延续下去,所以,我们在作业中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这是学生学文后情感的梳理,借作者的情思与心声来传学生学文之后的感受,融情感升华与文字训练于一体,这是小练笔应承载的一项功能,在本处,我想这种功能是必要的。
师说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东南西北》,是小学实验教材第三册《方位认识》的第2课时。初听这个课题让人感觉是自然课的知识,同时它也是语文课的一个教学内容,如今它成为了小学实验教材中一个新增的知识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日常生活以及自然课上的知识积累,对于东南西北有较为感性的经验认识,但是对于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本课通过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简单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为日后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做好铺垫。“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因此从小学会正确地辨别方向,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对人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
1.学会识别东南西北4个方向,能够用东南西北来描述地图上物体所在方位。
2.能分辨地图上物体所处的相对位置,能进行简单的路线描绘,感受“东南西北”方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与良好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辨认方向的方法,能在实际生活环境中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
难点:分辨地图上物体所处的相对位置,能进行简单的路线描绘,感受“东南西北”方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策略
针对重点、难点的突破,本节课我以开放式教学为主,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一个引导着、组织者与合作者的位置,把学生设置为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学生原有知识建构的基础上,把静态讲授的转变为动态体验的过程。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比较、讨论、小组合作、交流互动、媒体演示等环节,做到既联系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性、趣味性,以这样的方式构建新知。
1.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一年的学习,能够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为本课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设计理念
(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方位的认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数学常识,实践性、应用性很强,有力的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
(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我们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无疑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重视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沟通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同知识点
学生在其它学科如语文、自然课中已经有过方向学习的经验积累,例如:语文实验教材第三册中《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学生已经知道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方落下,通过积雪的融化、北斗星的位置来判断方位,把这些不同[源自]学科的知识加以整合,有利于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
三、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从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导入新课,被皇后驱赶到森林的白雪公主迷了路,引导学生说出“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简单交流辨别方向的小常识,通过地图的展示,明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指向标,唤醒认识中经验积累的那部分,以此作为教学重点突破的一根拐杖。
(二)探究新知
1.辨别相对位置
在初步建立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的基础上设计了同桌互相问答的方式,根据所给的方向找到相应的物体或者给定物体找出相对应的方位,例如“火车站东面是什么地方?飞机场在餐厅的哪个方向?”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同时要求学生边指方向边说,动作配合语言,更有助于记忆。再把问题放到相对复杂的方向情景图中,观察以火车站为中心,它的东南西北4个方位分别是哪些地方。这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四个方向,也让学生充分感知参照物的不同,所对应的东南西北也有所不同。
2.描绘路线
在熟悉四个方向的基础上紧锣密鼓的学习路线的描绘,要求学生能直观的识别简单的地图,并且为接下来的线路设计做好铺垫,提出问题“小猴从地铁站出发,朝北走1个单位长度(也就是1格),再朝西走2个单位长度,再朝北走2个单位长度,再朝东走1个单位长度,说出它最后到达的地方。”请学生在观察、辨别、讨论后得出结果,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培养了互相倾听学习的好习惯。
3.设计线路
本节课对于一些约定俗成的知识,比如说地图上的方向的规定,我使用了较为直接的讲授法。但在设计路线这一环节中,特别是“小猴和小猪从停车场出来,想去餐厅,该怎样走”的设计活动中,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性、创新性学习,鼓励学生寻找多条路线,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再进一步从实际角度出发让学生比较各线路,可以列式计算所经过的单位长度(1+4+1=6)从而得到最为合理(即最近)的线路设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人文拓展
从古到今,人们对于方位的认识一直在发展,工具的使用也在不断的更替,尤其是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诞生,使人们对于方位的准确认识更上了一个台阶,因此将思南、指南针、罗盘这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工具介绍给学生,不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也让他们了解了人类智慧的发展与学习数学的价值,更潜移默化的传递了国人对于四大发明的自豪与骄傲。
(四)实践应用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引导学生回到熟悉的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乐趣。基于这一理念,在课的结尾我并没有满足于仅仅学会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去辨认方向。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是一张浦东新区的地图,下课后试着在度图上找到我们的学校,再认一认你的家在我们学校的哪个方向?看看从你家到学校可以怎么走?”不急于让学生找出答案,而是将课堂延伸到35分钟之外,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提供给他们更广阔的平台。
师说说课稿 篇8
【教材分析]】
本模块的话题是我的地区,本节课的话题是欧洲农村的问题。该节课的内容是Cultural Corner,该内容是讲述欧洲农村由于面临一系列问题而陷入困境的故事。文章主要就描述了青年人由于喜欢喧嚣热闹生活搬迁区城市,农村工作机会少,城市人口来农村买房带动农村房价上涨导致本地区人买不起房子,以及农业赚钱利润不多这四个方面问题。由于教材对cultural corner这个部分的定义为“借助于篇章阅读的形式,介绍丰富详实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农村问题也正好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经久不衰的热点话题,这促使我通过文化扩展的方式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对中欧农村的异同的文化意识。
[学情分析]
这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新生,他们应具备一定的阅读技巧,能够把握文章的大意和细节,但在寻找到有用信息并再加工上还需磨练。在语言表达方面,学生有能力大致回答我设计的课堂问题,但在文化话题的表达上比较吃力,需要用框架和一些句型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并扫清障碍。
[核心任务]
阅读cultural corner并对比中国的农村,谈自己对中欧农村异同的观点。。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细节内容对文章进行理解和加工,并通过与文章相关的中国农村的阅读,开展话题讨论并能流利的表达自己对中欧农村异同的观点。。
2. 语言技能
1)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并能有效获取有用信息。
2)帮助学生正确拼读单词。
3. 情感态度
通过讨论和小组竞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篇章阅读帮助学生提升对中欧农村异同的文化意识。
4. 教学重点
1) 理解文章的大意和观点;
2) 帮助学生扩展视野,了解中欧农村的异同。
5. 教学难点
通过篇章阅读帮助学生提升自己对中欧农村异同的文化意识并表达出来。
6. 教学方法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cooperative learning.
师说说课稿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1)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 (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 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② 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 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 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4、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象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象+4、4、+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认识正数和负数)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 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存折: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来的钱为标准,取出了800元记作-800;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还可以记作+1200元)
(2)电梯: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为界线,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要到地下3层呢?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式度以上和零摄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七、课后反思
相关文章
最新立冬朋友圈说说2023-06-10 00:57:13
最新告别三月,迎接四月的说说(精选130句)2023-06-11 10:15:05
关于最新立冬说说2023-06-15 01:21:36
秋分说说(精选50句)2023-06-14 15:26:32
有关立冬节气的简短说说2023-06-06 17:52:34
抖音的心情说说汇总98句2023-06-11 17:14:19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最新立冬来了说说2023-06-12 13:45:44
10月再见,11月你好温柔的说说(精选70句)2023-06-15 05:02:20
3月再见4月你好最新说说2023-06-14 12: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