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美文 美术家要做“美”梦

时间:2023-07-13 17:19:46 文/阿林 美文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美文 美术家要做“美”梦

  如今我们全民族都在做“中国梦”,“梦”是我们中华民族浪漫主义理想词汇,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大梦就是强国梦、民族复兴梦,对于我们的艺术家而言就是要做文艺复兴的梦,美术家做创造美的梦。

  人,都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度过自己有限的一生?作为人类的精英——政治家们的价值在于要改造世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哲学家和科学家的价值就在于揭示并把握世界不同领域的规律,创造更多的舒适与便利。有人将艺术家尊崇为与上帝平起平坐的人,这是因为上帝创造了一个包罗万物的现实世界(《圣经·创世纪》),而我们的艺术家却创造了一个完美的精神世界,与上帝同等。

  至于人生的意义,人来到这个世上一生一世究竟是为的什么,其实都是为着一个“美”字,为了“美”而奋斗终身。试想一下我们一生的全部活动不都是为着实现一个关于美的梦想吗——发现美,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捍卫美,最终达到尽情享受所获得的来自于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全部的美。创造美,享受美是人类终极的梦想。

  我们暂且不深究什么是美这个命题,由于它具有民族性、地域性、时代社会性、阶级性、文化性以及主观情感性,它的多元性导致很难为它下一个公认的定义。但有一点是人们所共识的:它是感性的。当对象作用于我们的神经时能引起我们所有的感觉,感觉到一种舒适的满足,那它必然具有美感:视觉中的完整、对称、和谐与鲜明等等是也。在现实世界里,美有三种形态: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自然的美,受人的思想意识、思想情感制约的社会美,而这两种美都是分散的、粗糙的、原始的、稍纵即逝的,也是朴实无华的。唯有经过艺术家把它们集中起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运用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所掌握的艺术语言来创造出一种艺术美,才能供人们随时随地地欣赏。因此,艺术美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对于艺术美的享受,人生的乐趣就会减少很多,人们渴望我们的艺术家为他们创造美的艺术品。

  艺术家是创造美的人,这就首先要求我们的艺术家是美学家,是美的人,对美的事物具有高度的识别力和鉴赏力。在艺术创作中立于真善之高度,决不让丑恶的事物、人们不愿看到的事物走进我们的艺术领地,除非你是用批判的眼光去揭露它,否则就拒绝它,远离它。在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创造中必须重申一个观点,那就是美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时的最高法律。当这个观点建立后必然的结论就是:凡是为视觉艺术所追求的一切对象如果和美不相容,就必须给美让路。唯有这样,创作出的艺术品才是符合我们民族和人民审美需要的。这些作品使人们过目不忘,获得视觉的愉悦、精神的启迪,有益而无害。

  在我们的艺术活动中拒绝丑、弘扬美是作为中国美术家应具有的基本品格和艺术创作的底线。在我们这个有五千年文明的丰腴国土上不应去进口或模仿外国人已唾弃的艺术垃圾,还有那些打着艺术旗号的“非艺术”,诸如下流的行为艺术,它在外国生成和流行是有它的社会原因和艺术原因的。我们应借鉴外来艺术的精华,创造出符合我们国情、民情的中国式现代艺术,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切有思想、有抱负的美术家,在这个提倡梦想的时代要创造美,做“美”梦。(左庄伟)

  论城市山水画

  论城市山水画

  我第一次知道“城市山水画”的说法是看到《美术》杂志上刊登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的来信,他是看了一批深圳画家画深圳的作品后有感而发,提出了“城市山水画”的说法。从1992年到今天,“城市山水画”这一课题已经被全国各地很多艺术家们所关注,近年来还衍生出了“都市山水”、“都市水墨”等说法,其关注热度可见一斑。我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以城市为题材进行各种创作,至今已有20余年,渐渐在实践中形成了我个人对“城市山水画”的认识和理解。

  我的早期作品多以再现城市景观为主,用细腻的笔法将建筑物重现。《深圳新貌》算是当时工程最为浩大的一幅作品。

  从1997年开始,除了深圳,香港、澳门等城市都成为我笔下的创作对象。此时我在表现手法上也开始了新的尝试,不仅仅用细腻写实的手法来描绘城市的风貌,同时也穿插“虚”的表达手法,用“点墨”和“泼墨”等手法让城市建筑若隐若现,既有建筑的轮廓,又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中国画最讲究的就是神韵,当下的“城市山水画”又该如何体现这种神韵呢?如何从对城市建筑的描绘反映出该城市的文化内涵,引发观者的共鸣,让观众欣赏城市建筑美的同时感受到城市的精神与文化?这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课题。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不管两者的关系如何,不可否认的是,艺术已经不只是对美的追求了,艺术也已经不仅仅是视觉享受了,它更多的是要进入人的内心,与社会和心理紧密相连。我认为,这就是当下艺术作品中的“神韵”。这对当下的艺术家而言,是判断作品艺术价值很重要的一点。从“城市山水画”的角度来看,如何才能体现出这种“神韵”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在作品中“还原”该城市的本来面目。

  在“还原”的过程中,我不仅改变了思想,在创作手法上也有了新的尝试与突破,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在色彩方面的大胆突破。虽然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很早就有“青绿山水”、“金碧山水”,但从总体上来看仍是以水墨为主,色彩也不过是石青、石绿、赭石、土黄等,几乎没有人用过鲜艳的颜色。但凡有过国外游历经验的人都知道,异国风情最典型的就是色彩的艳丽和多样化。看看西方的油画就知道,他们对色彩的运用远远超过了我们的传统山水画。我并不认为中国的“水墨”无法表达色彩的多样性,正如画论中早有“墨分五彩”之说,但在“还原”城市的过程中,传统的色彩表现形式无疑是一个枷锁。此时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把艳丽的色彩直接运用到画面中。这批作品,色彩丰富且对比强烈,笔法大胆、多样,与传统的中国画有了截然不同的面貌。如《突尼斯印象系列之蓝白小镇》、《突尼斯印象系列之凯鲁万市》、《日本———富士山下芦之湖畔》、《香江夜色》等。这一次大胆的尝试得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也得到同行们的肯定,很多人用既传统又当代来形容。在实践成功之后,我回过头来思考,为什么色彩的改变会全然改变作品的气息和神韵呢?这是因为我们在以往的绘画创作中,长期以来忽视了对色彩的研究和思考所致。色彩与人类的心理反应是密切联系的,正如红色给人带来激情,蓝色却会引起遐想,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不同的心理感知,而这种心理感知就正是对一个城市内在文化的最本质的体现。如今的城市,五颜六色的建筑层出不穷,城市人的生活更是丰富多姿、五彩斑斓。这样的现代化城市又怎能缺乏对色彩的表现呢?因此,如何把色彩恰如其分地运用到画面中,对“城市山水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看到很多用水墨画城市山水的,虽然“中国味”很浓,但总觉得有种“冷”的感觉,不但很难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还容易压抑情绪,与生活中活生生的、生机盎然的城市有那么点距离,不那么真实,甚至容易让人丧失对这个城市的喜爱之情。

  另一个较大的改变是我开始用泼彩、泼墨的方式来减少传统中国山水画中“写”的成分,用更加放松和自由的笔墨去表达现代城市更深层的意味。这种朦胧的视觉效果正是我想要表达的城市的“浮华感”,我更希望观者能看穿这层“浮华”,去感受城市深层和本质的东西,而这才是我作品想要表达的根本。

  我的画家梦

  从孩提时代起,我便特别喜欢画画。

  我的童年,是在甘肃陇南的小山村中度过的。春天的花溪,夏季的荷塘,秋天的万山红遍,冬季的漫天大雪,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绚丽多彩的自然世界,诱惑、鼓励我拿起铅笔、蜡笔,把自己的所见画下来,并永远留在心里。虽然是乱涂乱抹,我却很得意,并且在父母和邻里的夸赞声中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我就有一个梦想,将来要成为一名真正的画家。

  大学美术专业毕业后,我当上了一名美术教师,算是能继续自己的画家梦。这个职业,虽然不需要太“专”,但对于一直钟爱美术并保持着很“纯”的动机的我来说,已经算是相当幸运的了。所以,不管工作有多忙,我都不愿放下手中的画笔。而且,我常将心思投入到少儿美术教学和美术创作之间,但两者间的矛盾永远多于契合。这实在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我有时甚至想,成为职业画家对我来说可能一直会是一个难圆的梦。我羡慕那些工作在如同公园般的环境里的画院画家,他们有充裕的时间、环境条件和学术氛围。但我又有些偏执地认为,优越的环境并不一定能决定画家的水平和成就。许多卓有成就的“业余画家”是支持我的这一理论的铁证。我就这样慢慢前进着。在一次全国美展中,我与无数职业画家一同参加,竟然名列前茅,这大大激发了我的绘艺“天分”,增强了我的自信,更为我不停地舞笔弄墨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因为要忙于教学,我没有充裕的创作时间,艺术氛围也几乎谈不上,但我在陇南普通繁杂的生活中体验到了艺术创作源泉的丰富,这是走出画院的职业画家在有限的采风写生时间里绝对无法感受到的。由我工作的地方出来,不用走多远就能看到草原、旷野、山川、牧民,还能时时遥望乌鞘岭上的积雪,随时可以体验到朴素、真实、率性的西部风土人情。丰富的生活基础是上天给我的最大恩赐。最有意思的是,每当我完成一幅画时,周围常有一群文化水平或高或低但都很平凡的“观众”无拘无束地“品头论足”,毫无避讳地畅谈各自的感受,我从中受益匪浅,也逐渐爱上了在创作思想和技法上都非常朴实的写实主义人物画。艺术,就是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民大众不喜欢那些明明是造型能力差,却标榜为“夸张”、“变形”之类的画家。

  我常常庆幸上天赋予了我挥毫泼墨的天性。每当一张柔和、素净的白纸展于案上,我那欢愉、纯净、坦诚的心灵便被唤起,红尘俗世的无奈、忧愁与烦闷在瞬间都会飘然而去,丰富的情感与想象随着天赐般的墨彩在圣洁的纸上飞驰,内心的悸动任凭或透明或斑斓的水花来牵引,没有束缚,没有制约。这时,我总有一种永不停息的激情与冲动。在内心深处,我生活在一个无比欢跃的世界里,我在那里养气静神、丹青写人、体悟人生,修炼出纯真、直率的童心。这一切,给了我作为一个画家的种种快慰。但这同时也给我带来不快与不便,那便是我于绘艺之外在人际交往中“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不敏和笨拙。每每想起,我都感到烦恼无奈。尽管我也知道应该怎样迎和对专业不懂装懂之人的欢心,甚至以此来达到某种目的,但我从来不愿意那么做。也许,这正好能造就我在艺术上的独特。我认为,绘画就是一种不快与欢快相伴随的艺术。可能这也便是造就一个画家的要素或规律。

  我崇尚伟岸,试图在心灵的调色板上,饱蘸心血凝成的彩墨,挥动大笔,抹向黎明前的天空,使东方乃至世界沐浴在真、善、美的明媚朝霞之中。或许是因为从父辈那里继承了执拗性格,又或许是得益于经历的磨炼,我可以数度碰壁而仍旧义无反顾。如今,从教25年之后,我离开了学校,成为画院里的画家。今天能在画坛崭露头角,我十分感谢给我以教诲的郭文涛、张胜远、李鸣泉、李宝峰等老师以及在我困厄之际给我以支持和帮助的人们。

  艺无止境,反省来踪去迹,我正年轻,路正遥远,我当严谨治学,有朝一日能登高极目。

  是艺术在退步还是批评家在退步

  前几天,笔者在中央美术学院2012届研究生毕业展遇上了一位青年批评家,问及他对作品的看法时,他开始给我梳理艺术史了,什么艺术家的道德感与责任感荡然无存了,什么拷贝西方讨好市场了,什么殖民与后殖民了……听得笔者一个脑袋两个大,赶紧找了个理由先溜了。笔者之所以对此不感冒,是因为类似的批评早就成为了这个时代艺术评论中的陈词滥调,如在前不久的一个青年绘画联展的研讨会上,发言的批评家们众口一词也是这么说的,真是毫无新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像一顶大帽子,不分场合地被扣上,似乎唯有如此,才能反衬出这个时代人类思想的萎缩和浑身散发出的铜臭味。

  笔者还在毕业展现场遇见了一位作品获得一等奖的作者。闲聊时,她向笔者诉苦:“以前吧,我的作品色调很重,总想反映点社会现实,画着画着就要崩溃了,后来导师问我:‘你是这样的人吗?做你自己最好了。’于是我就从自己感兴趣的生活经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幻想出发,做了毕业创作,虽然得了奖,但院里又有领导批评我只想着脑袋里的那点事,没有一点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接下来该怎么走,我真不知道了。”

  其实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走的人不止她一个。那些发出尖锐批评声音的批评家们就知道该怎么走了吗?事实证明,在中国当代艺术步入“平庸期”后,他们的批评也变得陈腐不堪,有时候看起来还有一种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荒谬——批评中国当代艺术太山寨,同时又诟病传统的山水画创作像“国内某地级市的老干部”怡情之作;在他们大笔捞策展费、润笔费和研讨会车马费的同时,又批评市场好的艺术家利欲熏心,一心讨好市场;有时批评艺术家作品符号化,有时又嫌他们不够符号化,不能自成体系;有时批评艺术家太过关注现实,舍弃了艺术本质的东西,有时又嫌他们只追求艺术美,不关心现实……反正,不管正着反着,批评家总是有话说。从他们不间断的否定声中,被批评的人永远搞不清楚他们的立场和什么才是正确的。当他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苛责别人的时候,却对自己放任自流,从未意识到自己作为批评家身上所肩负着的使命。那些尖锐的批评,只不过印证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商业的冲击下知识分子理想主义情结的陨落和他们念念不忘的痴梦。

  相比较而言,笔者认为艺术家活的更为真实。工业社会的发展和商品化的消费浪潮对传统的文化与生活的割裂,使得商业成为这个时代个人必须要面对的最大现实。那些50后、60后所具有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对政治的狂热,早已让位于“小时代”中个人伤感和迷茫的情绪了。正如吸收了什么样的营养,就会长成什么样的人,艺术家如何抗拒得了自己生活的时代?事实是,艺术家的作品不自主地变成了商品,而批评家虽然在社会经济转型中沦落为商人,却打死不肯承认自己的思想正在通过稿费、研讨会、策展费等一系列形式变相出售。

  有不少批评家总是习惯性地痛心诘问:艺术何为?依笔者看来,若说艺术已经消亡,那批评也早已不复存在。没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度和高瞻远瞩,指点迷津的本领,纵使批评得再多也是枉然。此外,中国当代艺术虽然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商业的腐蚀,但必须要承认,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作为阶级斗争和政治需要的工具,年轻艺术家更多的是面对自己的心灵现实,并因此创作了一系列作品。中国当代艺术的内在表达已经更新,而批评却跟不上了,OUT了,恐怕这是中国当代艺术最大的现实吧。

  90后:我不原谅中国教育扼杀艺术梦想

  钟道然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三年级学生,他近日在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了一本名为《我不原谅》的书,里面对中国教育制度进行了批评和反思。钟道然是90 后,曾就读于人大附中,十分喜爱艺术。他本打算出国学习艺术,但还是没有摆脱中国教育的规则,最后决定拿到本科文凭之后再出国学习。自己写这本《我不原谅》的目的,就是希望改变中国教育的现状。在书中,他首先批评了中国教育缺乏独立精神,进而对中国教育进行了行业性分析,认为中国教育的实质就是“人才”制造业。钟道然通过中外教育的对比,得出中国教育应当倡导学生的权利。在书的结尾,他还剖析了造成中国教育现状的根源。

  《我不原谅》一经出版,便引起了教育界的反响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著名教育家、武大前校长刘道玉就对钟道然给予了高度评价:作为在读的大学生,能够有如此深刻的见解,实属难得。

  一个人能否成才,不决定于名校和名师,而是决定于自己,每个学生都要掌握自学的方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百家讲坛主讲人易中天也力挺这位勇于出书批评中国教育的90后学生,还亲自为这本《我不原谅》写了序言。序言称“最需要‘以人为本’的领域,却最不拿人当人,这真是一个奇迹!”

  易中天还在序言里说到,受教育者丧失了自我,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丢掉了根本。今日之中国,学校是工厂,院系是库房,班级是车间,学生则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齿轮和螺丝钉,其指导思想和生产模式都是一样的。

  我们对中国教育的现状不止一次地呐喊过,希望改变中国教育的现状。其实,学者、公众对教育的种种指责,并不是为了挑中国教育的“刺”,而是想把中国教育搞得更好,使人文教育得到弘扬,使学生具备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填补中国学生“自主创新”这一素养的缺失。

  谁来赞助当下的中国艺术

  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艺术赞助的历史,往往是苍白沉闷压抑而不堪回首的.历史,艺术赞助风行的时期,往往是安定,富有,创造力充沛,幻想可以自由驰骋,理想可以实现的历史。

  18世纪的扬州盐商赞助了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的大量作品,使其作品在中国艺术史上占居了重要的地位;19世纪巴黎的新资产阶级支持了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先河;国家政权赞助的艺术,为后人留下了辉煌的故宫(微博)、雄伟的金字塔,以及卢浮宫、大英博物馆……

  赞助当代艺术,也就赞助了当代社会的文明进程,也赞助了我们身处其中的历史。

  谁来赞助当下的中国艺术?

  文_子健

  成立了数十年的吴作人美术基金会一直靠出售大师的作品来维持自己的运转,背后苦涩的事实是举步维艰经济支撑。其实,像这样艰苦维持的中国艺术馆远不至一家,其困境引起了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谁来赞助当下的中国艺术?

  艺术赞助是支持艺术发展的基础力量之一。在美国,来自本国的对本土现代艺术的赞助及其体制的形成,是美国建立自己当代艺术形象的根基。而在日本,在过去的20年中,日本文化交流基金会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日本的当代艺术在世界各地展出,试图建立自己在全球当代文化舞台的新形象。而韩国也通过社会各界和政府赞助的光州当代双年展和文化交流基金会的运作来提升当代韩国的文化新形象。

  然而,对国内而言,中国的艺术赞助机制尚未有基本雏形。尤其是国内当代艺术的主要赞助来自海外。首先发达国家一直有收藏当代艺术的传统,其次,大陆的当代艺术在海外十分走红,成为许多收藏家和博物馆追捧目标。第三,从国际艺术市场的行情来看,中国当代艺术的价位普遍偏低,而且不像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存在价位饱和与真假难辨的情况。中国当代艺术价位会随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拥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是各国当代艺术市场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西方的收藏家纷纷来到中国,购买优秀的中国当代艺术品,从而赞助了年轻艺术家的艺术事业,例如瑞士前驻华大使希克收藏了大量中国当代艺术精品,在他的藏品库中,中国有才华的艺术家无一漏网。

  眼下,公共美术馆的运行经费主要来自政府的行政拨款。而这些行政费用往往只够日常开支和人头费。组织艺术研发的费用则需要从各方面筹集资金。但传统的美术馆体制没有市场推广和融资部门和专业人才。所以上海美术馆(微博)和广东美术馆每次举办三年展等大型活动时,寻找赞助一直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这么大型的有广泛影响的艺术活动都难以寻找到赞助,何况“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靠卖画维持生计的困境和许多美术馆靠出租展厅度日的局面就不足为奇了。

  民营美术馆同样陷入经营和维持的困境,从某种意义上说,虽然其体制上的灵活性和当代性更深入人心,但是,企业投资文化的短期利益回报要求依然是目前它们面临的难题,加之中国政府没有对企业赞助文化艺术方面的优惠政策,获取不求回报的社会赞助之可能性几乎为零,民营美术馆由此不得不用非常规的手段来获取利益以求得生存,这样的路到底可以走多远?估计谁的心里都没有谱。

  据悉,国外企业赞助文化艺术事业是因为国家通过减免税收实行相应的鼓励政策。我国虽然也有类似政策,但除了个别教育、慈善、红十字会等捐助项目免税幅度很大外,更多的公益捐助项目上,企业只免去应纳税额的3%,这个力度比较小,不足以鼓励企业赞助文化事业。

  当中国当代艺术单幅作品的最高纪录在海外屡屡被刷新、更多的资金涌向中国艺术收藏,当中国的艺术家变得越来越有钱的时候,中国的学术性和探索性的艺术展览却在遭遇前所未有的窘境。到目前为止,这类展览大都是由公立美术馆和其他纯学术机构硬扛着,艺术界与企业界的合作往往差强人意,中国艺术很少能获得本土企业的赞助,实现盈利的学术展览更是少而又少。

  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艺术精品,而这些艺术精品又浓缩了一段历史。中国目前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社会历史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产生精彩的当代艺术,而且也需要一切热爱艺术,追求高尚生活情操的人们去赞助艺术。赞助当代艺术,也就赞助了当代社会的文明进程,也赞助了我们身处其中的历史。

相关文章

谈祈祷美文2023-07-20 02:00:57

有关冬天的美文八篇2023-07-20 16:46:06

十年情感美文2023-07-13 14:27:38

敬畏自己的人生美文摘抄2023-07-19 13:41:48

名家描写秋天的美文2023-07-13 21:11:34

距离之美美文2023-07-20 09:56:27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5-05 08:38:37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5-05 08:32:42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8:35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6:1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2:38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5-05 08:18:11

我愿给你举世的温柔美文欣赏2023-07-21 19:32:13

美文欣赏:中彩那天2023-07-14 09:23:27

飘自比利牛斯的圣歌美文2023-07-08 12:19:28

最新文章

热门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