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复习病句考点
病句,实际上就是有毛病的句子。这“毛病”是指违反了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逻辑。
示例一: 当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使我国出口遭遇寒冬。
点拨:主语残缺。滥用介词“当”,使句子主语残缺,删去“当”即可。
示例二: 我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强国。
点拨:谓语残缺。本句缺少谓语,删去“为”,或者在最后加上“而奋斗”。
示例三: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保险合作伙伴,中国人保以更适合公众参加的形式,组织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服务奥运,分享奥运所带来的激情和欢乐。
点拨:宾语残缺。谓语动词“组织”缺少宾语,应在“服务奥运”后加上“的活动”。
示例四: 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点拨:状语残缺。应在“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前加上时间状语“现在”。
示例五: 那些手上有过硬技术的职工,企业即使面临困难,也要千方百计地挽留。
点拨:介词残缺。应在“那些手上有过硬技术的职工”前加介词“对于”。
示例六: 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他是按时到校学习。
点拨:关联词语残缺。应在“是”前面应加上“都”。
二、成分赘余
成分赘余,实际上就是句子中出现了重复表达的内容。常见的容易出现赘余的情形有:词语隐含义与已提供的语境义重复、虚词多余等。
示例一: 当前,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利用各种办法来提高农民的收入。
点拨:“当前”与“当务之急”的“当”语意重复,应删去“当前”。
示例二: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点拨:虚词“所”多余,应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示例三: 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见状不禁噗嗤一声笑起来。
点拨:“见状”的“见”与“看到”重复,应删去“见状”。
三、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是把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混杂在一起,造成结构混乱、语义不清的语法错误。
示例一: 一部影视作品,要想有高的收视率或票房价值,作品本身要有质量和必要的包装宣传缺一不可。
点拨:“要有……”和“……缺一不可”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中,去掉其中之一。
示例二: 这些蔬菜长得这么好,是由于菜农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点拨:“由于……”与“……的结果”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中,去掉其中之一。
四、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比较常见的语病,主要出现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主宾之间、修饰成分与中心词之间等。
示例一: “依我看,这个考点最需要引起重视”,张老师补充道。
点拨:词的多义导致歧义。“考点”既可指“考试的地点”,也可指“考试的内容重点”。
示例二: 柏林反对申办奥运的暴力活动升级。
点拨:停顿不同导致歧义。既可理解为“反对/申办奥运的暴力活动升级”,也可理解为“反对申办奥运的暴力活动/升级”。
示例三: “有偿新闻”应当受到批评,这是极其错误的。
点拨:指代不明导致歧义。“这”可以指“有偿新闻”,也可以指“有偿新闻受到批评”。
示例四: 两个单位的代表都来到了现场。
点拨:修饰语两可导致歧义。“两个”既可理解为修饰“单位”,也可理解为修饰“代表”。
六、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主要考查的是对事理逻辑的分析能力。
示例一: 司法腐败导致对有权势的罪犯的庇护,而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的构成要件是当事人是否有职权。
点拨:一面对两面。“构成要件”与“是否”属于一面对两面,应删去“是否”。
示例二: 这个峡谷至今仍是个谜,听老人们说,那里从来就没有人能进去过,进去的人从来就没有能活着回来的。
点拨:自相矛盾。既然“从来就没有人能进去过”,那就不可能有“进去的人从来就没有能活着回来的”。
示例三: 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点拨:主客倒置。主体应该是“我”,可改为“我与报纸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示例四: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故事,领导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的措施。
点拨:否定失当。“防止”、“不”双重否定表肯定,与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相反,应删去其一。
示例五: 展望21世纪,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的伟大复兴,必将改变西方文化片面主宰世界的格局。
点拨:并列不当。“中国文化”属于“东方文化”,二者不能并列。
拓展:行测巧解常识判断题的五大方法
解题技巧比较灵活,需要考生的平时积累。但还是有一定的解题技巧:
(1)排除法。
排除法是解答客观题最有效的解题方法之一。考生根据自己平时所掌握的知识,便会轻易的将最不适合题意的选项排除掉。甚至有些题可以直接将其他三项排除掉,选出正确答案。如果选项中有自相矛盾的,立即排除一个。
即使不能直接通过排除得出答案,也可以减小难度,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2)去同存异法。
这种解题技巧适用于考生对题目不能做出准确判断的情况。
当考生在阅读完试题题干和所有选项后,如果发现选项中有内容或者特征大致相同的,就可以将其排除掉,并保留那些差别较大的选择项,再将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判断,最终确定符合题意的答案。
这样做的目的是缩小目标,提高答题准确率。
(3)第一印象法。
有些试题,考生会有这样的感觉:在读完试题及选项的瞬间,大脑便有这样的一个强烈的信号,此题选某项。但静下来仔细考虑时,却又不知道为什么。
这种情况下,考生可以先用其他的方法进行解答。如果仍不能找到合理的理由来确定正确选项,便可将第一印象的选项选出。
虽然这种选法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但这样选出的答案往往是正确的。
(4)比较法。
在解答单项选择题时,考生可以将各个选项同题目要求进行纵向比较,并根据各自同题意要求差异的大小来确定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5)大胆猜测法。
一般情况下,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它靠的是运气,正确率相当小。
这种方法只有当考生运用其他方法均不能找到试题的正确答案时才可使用。
猜测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免考生在这种试题上过分深究,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从而耗费过多时间并影响考生的情绪。这种方法虽然是靠运气,有时也有一定的命中率。
拓展:行测阅读理解题备考方法指导
A、注重对文章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阅读理解的困难之一,主要表现为对文章中一些关键词语的正确理解。它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意义明显的,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解释;另一种情况是意义隐晦的词语,虽然在语言环境中有具体的内容,但作者并没有把它用文字明确地表示出来,需要应试者调动自己以往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归纳和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解答这些题时,考生应把握以下两点:
(1)首先要准确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一个词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有其确切含义,只有依照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把词义理解准确、透彻。对字义、词义的理解,其基本原则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2)把选项中的词代入句中,默念一遍,找语感。
B、注重对文章中的关键语句的理解
关键语句是指在文章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在意义或结构上起衔接、照应的作用。要理解它们的含义,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
在应付针对关键语句命制的试题时,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熟悉基本的语法知识,依照语法知识对句子进行分析,重点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恰当,次序是否合理,定语修饰的主体是否明确等等。
(2)要依赖于语感,注重语意表达的准确性。
C、对片段或文章的概括理解能力
概括文章的内容,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提炼与升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内容完整而不片面、语言恰当而不偏颇、文字简明而不拖沓。当然,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从书面语言中吸取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分布在文章的各个部分。因此,阅读理解不仅仅是对某一个词语或语句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对文章的大量重要信息进行筛选,以便作出正确的理解。
D、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
考生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这个目标:
(1)首先应对整篇文章有完整、准确的理解,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主题;
(2)要善于抓住文中关键句子或关键词,它们有时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有时也会出现在文章的结尾或中间;
(3)要对文章的引申含义进行分析和深加工;
(4)从选项与原文在意思上是否一致入手。
提高阅读理解正确率的方法
(1)先看答案的选项,知道需要回答主要内容,再看题干,可以节约时间。
(2)选项干扰因素排除的理由有:以偏概全,题干根本无涉及、偏颇不恰当。
(3)现在公务员考试阅读理解迷惑相当大,采用排除方法,提高正确率。
(4)在举棋不定时,果断选择第一映象的选项。
相关文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精选(五篇)2023-06-15 01:55:07
份公考行测古诗中传统节日知识2023-06-14 04:16:31
大学英语四级口语考试技巧归纳2023-06-19 06:42:02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范文大全五篇2023-06-06 20:15:57
个人创业计划书最新7篇2023-06-02 07:14:52
英语六级考试方法和技巧总结2023-06-11 00:37:03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公务员行测考试论证模型指导2023-06-07 18:10:15
贵州公务员面试技巧整理2023-06-15 06:22:27
公务员申论考试公文思路2023-06-10 09:5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