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8篇)

时间:2023-07-11 00:15:31 文/马振华 教学设计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按平长仄短的规律来读诗、吟诗、舞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2、通过赏读学习《送元二使安西》,积累有关送别诗句,并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一、引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王维的诗。

  1、板书课题,简介王维。

  2、释题:

  谁送谁?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示图理解:渭城、阳关、安西。

  正确读题。

  二、读诗

  1、师范读:

  教学平仄规律。

  2、生自读诗文:

  交流质疑:

  师生按照平仄规律边读边体会诗文含义,重点理解:浥、更尽、故人。

  3、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欣赏:

  随机体会诗情:

  师:当你静静地聆听的时候,你们看到──

  渭城的柳色──

  渭城的空气──

  渭城的客舍──

  渭城的朋友──

  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可是,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清晨,好朋友元二就要出使安西了。

  4、同学们,当时阳关以西(出示课件)是无尽的荒漠,陪伴他的只有这无尽的荒草。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

  师:西出阳关无故人。

  元二要经历30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这一路上,陪伴他的只有这满眼的荒漠,满目的戈壁。身为好友的你,在这离别的时刻,还想对元二说些什么呢?

  生交流。

  师:所以,在这分别的时刻,该怎样读呀?

  (师生配乐朗读。)

  5、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喝下这杯酒了吗?可我分明感觉到这酒里还有点别的滋味。你品出来了吗?

  这一杯酒够不够?那就──

  师生:再来一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喝完这一杯,元二该启程了,让我们举起酒杯,再送他一程吧。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生共读(配乐):《送元二使安西》。

  三、唱诗

  王维读着读着,情到深处,便轻轻地唱了起来。

  师生清唱,体会诗情。

  四、吟诗

  1、半读半唱叫作吟。

  2、师示范。

  3、生跟学吟。

  五、舞诗

  吟之不足则舞之。

  生学习手语。

  师生边吟边舞。

  六、拓展,深化诗情

  同学们,元二走了,出使到遥远的安西。王维也曾一度奉使出塞。他会有怎样的想念呢?

  自古至今,有了情,文字才有了生命的活力;有了情,人间才有了万古不朽的诗篇。

  分别是伤感的,但因为有了你们,一群真正的朋友,我不再伤感,因为我知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教学反思】

  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引向课堂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只要能够让孩子们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并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我觉得都值。再说,背诵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教学中我不但注意了指导学生对诗的巩固、理解、感受,而且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养。我觉得在这方面多花点儿时间值。所以,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独树一帜。

  设计理念:

  语文能力的本质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能力,语文课就是要促进学生的言语和精神携手走向丰妙的境界。

  本节课教师引领学生扎扎实实的品析文字,以一首的学习带动多首诗的学习,以多首诗的补充促进一首诗的理解。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是诗的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诗。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教学一二句扣住“柳”,体会作者营造的送别环境,感受美丽环境中那份浓浓的离别情;三四句扣住“酒”,体会这杯杯酒中融入的深情。

  本节课,既注重学生语言系统的丰富和优化,又注重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着力构建对话的课堂、诗意的课堂。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词语的情味,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3、感受诗人与好友的深情厚谊;感悟诗人离别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咀嚼和体悟重点字词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感悟诗人离别的情怀。

  教学准备:

  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

  搜集送别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有一首曲子叫《阳关三叠》,也叫《渭城曲》,这首曲子是后人根据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创作的。

  (设计理念:人的情感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情境,儿童更是如此。优美、有些淡淡哀伤的古筝独奏《阳关三叠》,帮助学生架起想像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理解诗意。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读准“朝”“舍”“更”的读音。

  3、引导学生理解“浥”“更尽”等字、词的意思。

  (设计理念: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初知大意,为深入理解古诗扫清障碍。)

  三、感悟“柳”“酒”中蕴涵的情意。

  1、渭城这里的景色怎样,你是从哪些字、词感受到的?

  2、指导感情朗读。

  3、体会“柳”的寓意:一个柳字,你能读懂诗人的情吗?带着这种情怀,再来读诗句。

  4、拓展关于“酒”的诗句,理解“酒”中蕴涵的情。

  写话练习:相聚的日子,他们曾————————

  5、这是一杯怎样的酒?

  6、感情朗读。

  (点评:文中情来自何方?靠咀嚼字面意思是很难生成的。“情”要靠“象”去显。老师紧紧抓住“柳”“酒”这一“诗象”,感悟古诗。将古诗化为画面:青青碧柳里诗人怎样的难舍难分?相聚的日子是怎样的其乐融融?由此来体会两人深深的情谊。,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也就品味出了。)

  四、互文理解,感情升华。

  1、拓展:“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寒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从这首诗中体会什么?对比想象安西与渭城的不同。

  2、感情朗读。

  3、结合诗句“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体会别后的思念。

  4、背诵古诗。

  (设计理念:引入王维《送间司直赴西安》帮助学生感受元二出使安西将要面临的艰难险阻,感受王维对好友离乡背井的牵挂、忧虑;引入王维的《山中送别》帮助学生理解王维对好友的无限思念之情。以一首的学习带动多首诗的学习,以多首诗的补充促进一首诗的理解,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五、拓展延伸。

  学生背诵课前搜集的其它送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收集描写友情方面的名诗名句。2、了解安西、渭城、阳关分别指的是现在哪个地方?3、王维和元二在分别的时候可能说些什么?(师提示:A、元二要去安西了,他心里最牵挂的是谁?B、王维来送元二,朋友要去安西建功立业,他最想对朋友说些什么?)

  教师准备:课件、酒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入境,导入新课,

  1、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说说你和知心朋友是什么感觉?(指名谈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觉。)(生:很快乐)

  师: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情投意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指名回答。(生:依依不舍,不愿意离开)

  2、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于是,在和朋友分离之时,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文章来送给朋友。

  3、师: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1)。(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题,了解诗人

  1、谁能向我们简单介绍诗人王维?(课件出示2)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绘画大师。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廷任职。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边塞诗、山水诗,、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独到的造诣。代表作:《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元二:姓元,诗人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第二,故称“元二”)

  王维和元二是好友,诗中还有一个词表达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故人。

  知道使是什么意思?(使:出使)谁奉了谁的命令出使?(元二奉皇帝之命出使)

  王维也曾一度奉着皇帝的命令出塞,所以王维最能体谅元二此刻的心情。

  2、师:谁能给我们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送元二出使安西)还有谁补充一下,说得更具体:(王维送好友元二出使到安西。)

  3、谁知道安西?(安西在今新疆库车附近。新疆是中国最西边的一个遥远的地方。咱们一起看看安西。(欣赏课件3、4:安西图片)

  用你学过的词语概括安西给你的印象?(荒芜人烟、寸草不生……)

  3、师:打开书,结合课后注释和插图,反复的读一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二、情读古诗,想象画面,走入诗境

  (一)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1、师:读完了吗?我们来看这三个字“朝”、“舍”“更”(板书)它们在诗中怎么念?(课件出示5、)指名认读。师指导学生读好这三个字的发音,并提醒学生注意它们是多音字。(课件出示5)

  2、师:好,把这三个字放回诗中多读几遍。指名朗读古诗。(课件出示6)

  王维和他的好朋友元二都在长安居住,有一天,元二接受皇帝的使命去安西,唐人相送啊,送到渭城就不能再往西送了,因为渭城以西的路太难走了。于是,这两个朋友他们在附近的小旅馆住下。过了一夜,小声朗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景色?(课件出示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指名回答。估计:小雨,柳树,客舍,酒宴。(板书:朝雨、客舍、柳色)

  (1)雨:什么时候的雨?这雨大吗?为什么说是小雨?理解:浥:湿润(2)客舍:这里指为客人设宴送别的地方(3)柳树:什么样的柳树?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4、师: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描绘的晨景。(课件出示8、9)这样的渭城美吗?

  师:这里的柳色——很新

  师:渭城这里的空气——很新鲜。

  师:渭城这里的旅舍——很干净,很舒适,还很清静。

  师:渭城这里的朋友——是知音,是故人

  你喜欢吗?把你的喜爱带进去读读这两句。(学生读诗)

  结合课后注释和美丽的画面,你能把前两句的意思讲讲吗?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从诗句中我们也知道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课件出示10:标划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二)了解西去的背景,明白西去路途的遥远及艰辛。

  师过渡: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渭城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的更加苍翠欲滴。多么美的渭城啊!可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是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我们读读后两句。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1、从课题和前两句古诗中,我们知道元二从渭城出发要去安西。结合文字,我们来看地图,(课件出示11)(介绍渭城、阳关、安西的位置以及地理关系。)(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县附近,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渭城:秦朝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2、介绍阳关:(出示课件12:阳关图片)这首诗中因为出现了“阳关”这个地名,这个地方从秦朝开始,一直是外来民族侵略我们汉族的必经之地。所以到了汉朝,汉朝的皇帝就在这建起了一道城关,叫阳关。

  3、(课件出示13:)这是从渭城到安西。它的实际距离大概有3000多里。有位诗人曾经这样描述这条路:“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唐·岑参)

  4、在古代是没有火车、汽车的。只有靠骑马走到安西,也要半年多,3000多里,元二这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生自由想象说)

  5、师:元二身负朝廷的使命即将出发,遥望安西、渭城两地,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呢?(课件图片欣赏14)黄沙满天!也许渭城这儿春意盎然、鸟语花香,安西那儿呢?(课件图片欣赏15)满目荒凉!渭城这儿有饮不尽甜甜的故乡水,听不完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呢?(举目无亲,乡音不再!)诗人王维究竟是怎样表达他对元二这份依依惜别之情的呢?

  (课件出示1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

  5、学生自读古诗的最后两句,再指名读。

  (三)师生互动谈话,进行多元感悟

  1、师:元二即将远行,诗人举杯敬酒,此时此刻,有没有什么话要对他说一说呀?

  生:元二,路上要小心,注意好安全。师:好朋友,多么关心啊!

  生:元二,多带些水去,不要渴着了。路上要小心一点。师:想得多么细呀!

  生:元二,祝你一路平安!这一去就是一年,我会想着你的。

  来,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诗人和元二之间的临别话语。(播放课件16音乐:阳关三叠)

  同桌先说,再师生互说。

  2、师:可我怎么感觉到这不是一杯酒,这里面分明还有点别的滋味!你品出来了吗?(这是一杯离别的酒,因为喝完这最后一杯,王维和元二从此分别。)

  师:一杯够吗?不够,再敬一杯

  生:这是一杯伤感的酒,好友分隔两地,岂能不令人伤怀?

  师:一杯能表达伤感之情吗?不够,再来一杯。

  生:这是一杯无奈的酒,谁愿意与好朋友分离呢?无奈这是朝廷下达的命令,难以违抗。

  师:真无奈,再敬一杯。

  生:这是一杯祝福的酒,诗人王维祝福元二一路平安,在安西生活如意。

  那就让我们:“劝君更尽一杯酒”(生齐读)

  师:诗人劝了一杯又一杯,“更”是什么意思?(再)从“更”这个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深情厚谊,依依惜别、舍不得……、)

  4、指导朗读:

  A: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呀!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呀!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师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多少回忆,多少离愁,多少牵挂,都化作了这一杯浓浓的酒。师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师:窗外,柳枝上那挂着的雨滴正悄然滑落,你觉得这还是雨吗?这哪是雨啊!那分明就是点点友人的泪啊!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看到柳树就想到分别。此时,他们还有心看窗外的美景吗?让我们带着这份难过,这份不舍,这份依恋,这份痛心,一起读这两句。(生齐读)

  5、一个“劝”字,一个“更”字,一个“尽”字生动地描绘出朋友之间那种难舍难分的友情。(板书:劝、更、尽)

  6、根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的几年后就去世了,此次的告别竟成了永别。

  三、音乐渲染,品味诗境,情读古诗。

  1、师:就是因为有了这个情,这首诗不久就被配上音乐,成为当时唐代最流行的,也是现在经久不衰的音乐之一《阳关三叠》。让我们边听边感受,在音乐声中把友人送别的.情景读出来。(自读古诗)(课件出示17)

  2、学生展示读古诗。

  四、课外拓展

  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收集的离别诗,感受古人淳朴的情怀,体验深情厚谊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温暖。

  (课件出示18、播放音乐“送别”)

  附送别古诗: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板书设计:20、古诗两首

  送元二使安西

  景:朝雨客舍柳色

  酒诉真情送故人

  情:劝更尽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这首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而喻。这首诗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以质疑、释疑为学习故事的主要方法,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及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能力。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收集有关送别诗。

  教学流程:

  一、导入谈话,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那些问题?

  (帮助学生理清送的是谁,谁在送,“使”的意思——结合注释理解“使”的意思。)

  3、解释诗题:王维送自己的好友元二出使安西。

  4、对于王维,你了解多少?

  出示课件:王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外号“诗佛”。主要作品是山水诗,人们称赞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初读感知,朗诵诗歌。

  1、出示古诗: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正音,同时理解难字字义:

  朝:早晨。

  舍:客舍:客店;另外一个音shě,舍得。

  更尽:再饮完。

  浥:湿润。

  3、齐读古诗。

  4、配乐范读。(古琴:阳关三叠)

  自由练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师生读,齐读(配乐)。

  5、试背。

  三、感悟古诗,了解环境:

  1、过渡:听了同学们的诵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送别图”,请读前两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先想一想,同桌说,指名说。

  2)什么样的一幅画面?什么样的“柳色”是“新”的?(穿插指导朗读)

  3)客舍旁边还有别的事物,为什么单单只写柳树呢?

  2、相关古诗链接,引出相关的送别诗,来体会其中的送别之意。

  1)出示古诗: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2)解析“柳”与“留”谐音,感受其中隐含的挽留之意。(指导朗读:把对友人的挽留之情融入其中。)

  四、感受情感,体会意境:

  1、过渡:作者是怎样送别友人的呢?(读后两句)

  2、引读:

  作者做了什么事?(劝酒)劝了一杯吗?(很多杯)哪个字可以看出来?(更)

  3、点拨:

  “君”字的理解: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用在这里表现对友人的尊敬。

  王维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劝酒呢?(其一,从“酒”和“久”的谐音入手,体会作者的挽留之意,希望相处的再长久一些;其二从“故人”入手,来理解怎样的朋友,体会知心、挚友、情深意重。)

  4、补充:其实,作者如此为朋友劝酒,还在于他去的地方,(出示课件),了解“安西”,体会路途的艰辛。

  5、补白:面对此情此景,王维再也忍不住了,他说“元二兄,”进行补充说话练习。

  6、品味:“不舍”

  多少离别,多少牵挂,都化作了一句话,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你们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板书:依依不舍)

  五、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指导朗读:元二就要启程了,让我们和王维一起,再送他一程吧。

  2、简介过渡:或许此次一别,还有可能相会;或许此次一别,将成永别,让我们一起来铭记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齐读)

  3、引入《阳关三叠》,欣赏,再读,背诵。

  4、课外拓展:读其他离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设计理念:

  借助古诗文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想、议”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懂得诗意,熟悉其他送别诗。

  2、体味“景语皆情语”。

  3、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难点:

  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流行歌曲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古代时候的流行歌曲(放音乐:《渭城曲》)

  2、听懂了吗?这是唐朝时期非常流行的音乐,这首歌唱了什么呢,今天我把歌词带来了,你们看,其实也是今天咱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你们先读一读。

  二、分析题目

  1、同学们,学习古诗,诗的题目很重要,它是古诗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请一位同学读读题目。(生读)

  2、到底哪种读法才是正确的呢?(生再读)

  3、你为什么在元二后面停顿呢?“使”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

  师:借助课后注释理解,你真会学习!元二姓元,名不叫二,因为在家中排行老二,因此,被称为“元二”。“使”是出使的意思,唐朝国力强盛,朝廷常常派一些有识之士到安西去,元二就是其中的一位。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题。

  三、学习古诗

  1、课题读得真好,后面四句谁来读?

  2、请找出诗中的两个多音字。

  3、这首诗,表示地名的词很多,包括课题,你们边读边找,圈出来。

  4、渭城是当时的送别城,人们要往西边去,都要在渭城做短暂停留,(板书:渭城)所以渭城中的客舍特别多。(板书:客舍)渭城在这,那阳关在哪?(板书:阳关)那安西在呢?(板书:安西)安西也是元二此行的目的地。还有一个地名,没有出现在诗中,那就是王维生活居住的地方——长安(板书:长安),也是唐朝的首都。王维远在长安,特地赶到渭城来送元二,同学们,看到这几个表示地点的词语,想想这首诗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5、人们常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我们来看看这两句,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中,你有什么感受?带着你的感受读读吧,你有什么感受,带着你的感受读。

  读诗是最有韵律的,要稍微读的慢一些。

  此时此刻,王维心中又有怎样的感受?

  6、在这里,老师请大家关注“柳”这个字,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是《诗经》,(出示课件)其中以一句诗这样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师讲解诗意)此时,王维的内心是怎么想的呢?

  这两行诗看似写景,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感受他的内心世界。

  7、多美的景色呀,可是这美好的一切,在王维眼中都黯然失色,因为,今天,他最好的朋友将要离别,它是怎样送别友人的呢?我们来读读这两句,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8、王维为什么会这样依依不舍呢?同学们,渭城和安西相隔有多远?我们一起看唐朝时期的地图,(出示唐地图)从渭城到安西,共有3000多里,据说,元二就是步行,紧赶慢赶,也要花一半年的时间,此去路途遥远,而当时,阳关以西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9、看到此情此景,如果你就是王维,你会说些什么?(课件填空)

  (1)、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呀!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呀!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师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生齐:西出阳关无故人。

  (2)、再看看窗外,小雨还在下着,杨柳依依,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别离——师引读齐读后两句

  (3)、多少回忆,多少离愁,多少牵挂,都化作了这一杯浓浓的酒。——师引读齐读后两句

  就这么说呀,喝呀,喝呀,说呀,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这哪还是一杯酒啊,这分明就是——(板书:情)你们感受到了吗?这是一种什么之情?(板书: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10、向这样的诗歌还有很多(课件出示),你感受到了什么?

  11、是啊,他们是多么舍不得分开啊!看,喝完酒后,王维牵着马儿,是送了一程又一程。(出示课文插图)

  (1)、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刻,元二就要起程了,有谁愿意朗读这首诗,送他一程呢?(指名读)

  (2)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啊?还有谁愿意朗读这首诗,再送他一程呢?(指名读)

  根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的几年后就去世了,此次的告别竟成了永别。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诵这首古诗,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齐读全诗)

  12、就是因为有了这个情,千百年来这些文字才被代代传颂,因为有了情,这首诗不久就被配上音乐,成为当时唐代最流行的,也是现在经久不衰的音乐之一——————《阳关三叠》。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段。

  四、课外拓展

  (1)、老师整理了一部分离别诗送给同学们,喜欢的话读一读,比一比,感受古人淳朴的情怀,体验深情厚谊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温暖。有兴趣的话,你还可以再搜集一些。

  (2)、拿起笔,把这首诗写下来,把它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通过研究讨论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诵读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3、引导学生走进古诗文化,潜心会文,使古诗文化滋养他们的心智。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使”“浥”“更尽”等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品味古诗所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象。

  教具准备:制作幻灯片、录制《阳关三叠》曲。

  教学过程:

  一、引

  1、播放音乐《阳关三叠》,耳边响起的曲子,听出了什么?(忧伤、凄凉。)

  2、对,其实这首曲子叫《阳关三叠》,也叫《渭城曲》,改编自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它的名字叫《送元二使安西》,它的作者便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王维。

  3、有同学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王维吗?

  4、谁会读诗题?(强调不可把“元二”分开。)

  5、王维所送的朋友姓元,叫——————(元二。)

  6、“元二”的意思清楚了没有?再来读读题目。元二干什么去呀?谁送元二使安西?

  7、听老师把课题读一遍,送————元二—————使—————安西,你们读一读。

  二、读

  1、过渡:王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不仅能诗善画,而且擅长书法,对音乐也很在行,苏轼曾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接下来,我们就来品位一番。

  2、自由练习朗读,熟悉古诗,要多读几遍才行。

  3、谁愿意展示一下朗读的风采。(师正音:舍sh,解释为房子;朝zhāo,早晨的意思;浥y湿润。)

  4、刚才几位同学读的字正腔圆,但缺少了点什么?(韵味)对,少了古诗的韵味。想不想听王老师读?

  5、师范读。

  6、我给大家一些时间,再练练。

  7、在读之前,提醒一下:读慢些,注意诗的节奏、韵味。谁来试试?

  三、悟

  1、诗写得多好呀!诗中有画。同学们读得也挺美。

  2、课件出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当读到这一句时,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

  4、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渭城

  追问:渭城这里的柳色———(青或者绿)

  渭城这里的空气———(清新)

  渭城这里的旅舍———(环境美)

  渭城这里的朋友———(多或亲)

  5、过渡:

  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好朋友即将分别西行出阳关,赴安西,阳关在哪里?安西怎么样?是否如渭城这般美丽?

  6、

  出示课件:古安西图片。

  这便是阳关外的图片,用一个词来形容:荒凉。黄沙漫天,人迹罕至,出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从渭城出发,到达甘肃敦煌,出了阳关再往西走到达新疆的库车,古时候称之为“安西”,这一路,整整3000多公里呀,满腿的荒漠,满目的凄凉,有的只是那荒山野岭,如果照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去,元二也要走半年多时间才能到达,更不知何时能回到渭城了,一想到这,王维心中有种凄凉、忧伤之感,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此刻的你,有没有话要对元二说一说呀?(指名交流。)

  7、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不如举起酒杯:(师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其实这句诗何尝不是王维的话,所以,应该怎么读这句诗啊?(低沉、慨叹。)一起来为元二送行。(生齐读诗句。)

  四、品

  1、喝下这杯酒了吗?可我怎么感觉到这不仅是一杯酒,这里分明还有点别的滋味?你品出来吗?(生用心体会。)

  2、你品出些什么?咱们把这杯酒干了吧!再读读诗,还能喝出什么?

  3、我能把“更”换成“喝”吗?“劝君喝尽一杯酒”。(不能)

  4、对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份情谊,而且有意拖延时间,好让朋友多停留一刻。“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别之后,从此“西出阳关无———故人。”

  5、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可喝下最后一杯酒,元二就该起程了,让我们举起酒杯,再一次送送他吧!(生起立、举杯深情齐诵“劝君……”

  五、结

  一首古诗,让我们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一首古诗,让我们聆听一首动听的歌声,一首古诗,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友情的可贵,一首让人动容的送别诗,让我们感动,和着这略带忧伤的《阳关三叠》曲,我想请大家一起吟诵。

  (随着音乐、诵读声,师把黑板轻轻檫净。)

  六、板书: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7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会认字,会写要求的生字。

  2、自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大家把它朗诵一遍吧。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读诗题《送元二使安西》

  2、解题:谁送谁从哪儿出发去哪里?(“使”:出使的意思。)指导学生读题。

  3、了解作者: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1、初读: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首诗注意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注意停顿。

  2、指名读古诗,生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三、理解诗意

  1、自学古诗诗意

  (1)借助书下注释,理解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2)遇到不懂的地方圈出来。

  2、小组交流

  3、汇报诗意(抓住重点字词的意思再逐句理解)

  四、体会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同学们反复吟诵这首诗,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王维的心情如何?

  2、你是从那句话中体会出来的?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体会吗?

  3、介绍古诗背景

  4、诗中的那个词最能体现王维舍不得朋友走呢?(“更”)

  (1)这一“更”字表明了王维已经劝了许多次,饮了很多杯。这都表明了什么?(板书:依依惜别)

  (2)这不是普通的一杯杯酒,这时一杯杯离别的酒,一杯杯友谊的酒,一杯杯祝福的酒,让我们来读这首诗,再读这首诗。

  (3)想象说话:同学们想象一下,两个老朋友喝了这么多的酒,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

  5、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其实,王维在送别元二的几年后就去世了,这一别是他与元二的永别,但他们的友情却万古长青,让我们再来吟诵这首诗吧。

  6、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1、出示高适的《别董大》

  (1)学生自读、指名读。

  (2)教师简单介绍诗意。

  (3)指导背诵。

  2、展示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自己收集的送别的诗。

  (2)个别汇报。

  六、小结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2个生字:

  舍、君。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能默写古诗。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知道“折柳送别”、“客中送客”。

  4、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搜集和读熟几首送别诗,如高适的《别董大》、李白的《赠汪伦》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叔同的《送别》。

  【教学过程】

  一、解题意

  1、谈话导入:

  你尝试过与亲人分别的滋味吗?心情怎样?

  2、回顾自己熟悉的送别诗,再读一读。

  3、引出课题,释题意:

  元二:作者的朋友,姓元,排行老二。

  使:出使。

  安西:地名,位于今新疆库车现附近。

  二、知作者

  作者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音乐家,他听说友人元二要远赴西北,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为老朋友送行。

  三、读诗文

  1、自由读。

  2、同桌或小组合作读,不懂的地方共同探讨解决。

  3、交流读书情况:

  ⑴你读懂了哪一句?

  ⑵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熟读成诵。

  四、入诗境

  1、听《阳关三叠》曲,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朝雨、柳树、王维和元二依依不舍的情景。)

  2、找出课文相关的地名。

  3、看地图,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交通状况:

  从渭成到安西约3000公里,按照当时的交通状况,最快就是骑马,也要半年才能到达。体会作者为什么要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为老朋友送行。理解“客中送客”

  4、启发想象:

  元二即将起程,这一去也许三年五年才回来,也许十年八年也回不来,甚至一辈子也回不来,如果你是作者,你还有什么话对他说,请写下来,再读一读。

  5、同桌分角色表演,再指名交流和评议。

  五、选作业

  (任选一题。)

  1、诗配画。

  2、把这首诗改编成故事。

相关文章

多吃蔬菜不挑食教学设计2023-07-10 12:25:52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2023-07-17 15:49:02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2023-07-11 17:24:13

出彩的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2023-07-23 10:55:07

数学课备课及教学设计心得体会-教师心得体会2023-07-14 23:34:54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设计多彩的鱼2023-07-20 22:50:5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5-05 08:38:37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5-05 08:32:42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8:35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6:1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2:38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5-05 08:18:11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2023-07-10 21:49:34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2023-07-06 18:45:03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2023-07-23 11: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