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淝水之战》教学设计

时间:2023-07-21 08:18:13 文/秦风学 教学设计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淝水之战》教学设计1

  实施设想:

  本文虽然文字较长,人物较多,情节较复杂,但主线分明,照应紧密,故事性强,注解较详;战争题材又是高中生感兴趣的。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借助于充分的预习,通过外显的活动,可以带动内化的吸收。尤其是通过开放的适当跳出文本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活动,更能提高文本的资源运用和教与学的质效。

  实施步骤

  (一)故事演讲

  1.同桌合作,按战争线索,梳理情节(起始--发展--高潮--结局),用简要语言分别概括,写成“淝水之战”的故事梗概。教师相机点拨。

  2.同组交流,对照课文,品评得失,各组选出最优者。教师巡听,相机辅助。

  3.全班级展示,由各班选出的最优者上讲台,用自己归纳的文字或简图在投影上显示,讲述淝水之战的故事梗概。全班同学对照课文,听、评、质疑。教师欣赏、协调,扶正,必要时可补充。

  指导参考:

  起始:前秦王苻坚发令大举进攻东晋。朝中两个异族人士慕容垂、姚苌极力怂恿此举,但绝大多数忠臣不同意此举。用阳平公融的话说:一来内部异族分子正想乘乱复辟,二来新招富家子弟,不善作战。轻意出征,事不成,后患生。可惜苻坚听不进忠言,竟任用两个怀有野心的异族分子率军出征。

  发展:当前秦百万之师万里迢迢压到颍口时,晋孝武帝命令英勇善战的谢家将领率兵迎战。谢安的深藏不露,既迷惑了对手,也迷惑了同僚。于是,前秦兵攻寿阳,拔郧城,屯洛涧,所向披靡,直逼东晋都城建康。然而,洛涧一战,前秦大败,士气大丧。就连苻坚登寿阳城望见八公山上草木摇动,皆以为晋兵出没,很是失望与害怕。

  高潮:淝水决战拉开,东晋谢玄提出“移陈少却”的请求,这在战略上分明是诱计,是陷阱,可狂妄不可一世的苻坚依然听不进诸将的忠告,冒然后退,一退不止。加上主帅阳平公融阻退,马倒被杀,东晋的紧逼,前秦兵硬是在自退自耗中死伤惨重。

  结局:前秦苻坚逃亡中被箭射中,独自逃到淮北,重重酬谢给他饥来之食的农民。然而农民拒收,回敬一句使苻坚愧然泣叹:“我还有什么脸面为人之君啊!”谢安获得东晋大胜,终究掩不住内心的大喜,跨门槛的时候,把木底鞋的鞋齿给碰断了。

  (二)问题探究

  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表达的意识,习惯、能力。教师不用教参的框框局宥学生,但须作及时的辅助,引导,促成探究有序有质有效。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应心中有数,脑中有方,眼下有主,脸上有情。

  1.关于胜败的原因与教训

  除了传统思考的必然因素(即苻坚的骄横,专断,不可一世)之外,不妨放开,言之成理,言而有据即可。下列几个角度可供参考。

  ⑴从特定的背景看淝水之战,发动即意味着失败。参见“相关链接“(一)

  ⑵从苻坚的轻信用人看,用人之时已经埋下了失败祸根。

  ①误用鲜卑族,羌族首领慕容垂、姚苌。这些被压迫的异族分子时刻都在伺机反抗,夺的苻坚的江山。

  ②任用东晋梁州刺史朱序为度支尚书,朱序人在前秦心在东晋。在淝水决战苻坚“少却”时,故意发布“秦兵打败了”的错误信息,引发秦兵退乱,乘机反抗苻坚。

  ③征用“良家子”即汉族富裕子弟参战也是一误,一来他们吃不了苦,不善作战;二来他们不愿与东晋汉人同胞作战。故此,只要有机会便逃,毫无战斗力。

  ⑶偶发因素未尝不是致命要害

  ①八公山触“木”惊“心”

  洛涧一战,苻坚损兵折将本已伤了锐气,然而八公山触“木”惊“心”,使他陷入极度恐慌之中,他的自负自信开始被自恐瓦解,变得更加狂噪。所以,当决战时刻东晋布下圈套,诸将皆看出不可信,而他却像一个孤注一掷的赌徒,根本看不出,听不进,作出急于取胜的错误决定。八公山上草木在特定情况下,给苻坚的心里打击直接影响他后面的决策。

  ②风声鹤唳似催命

  在突然撤退,主帅被杀,晋兵紧逼的非常时刻,恐怖的风声与凄厉的鹤鸣所形成的环境压力,对早已极度惊恐的前秦逃兵来说,具有催命的心理威慑,客观上加剧了前秦的败亡。

  ③误导瓦解军心

  苻坚撤兵旨在让晋军过河至半时,猛力扑杀,一举歼之。前方刚撤,朱序便陈后大喊“秦兵打败了!”在众兵不知真相的关键时刻,如此误导,牵一发而动全身,立马动摇了秦兵之心,瓦解了斗志,打乱了全局。

  必然带出偶然,偶然导致必然。战争无小事,任何一个细小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⑷百万之师确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前秦错误发动与注定失败,教训惨痛,必须吸取,避免重蹈覆辙。

  (三)拓展学习

  阅读下则短文,寻找与本文有相连的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阵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二十三年)夏五月,宋襄公卒,伤于泓故也。(《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三.相关链接

  (一)淝水之战的相关背景

  西晋王朝灭亡后,中国呈现南北方对峙的政治局面。在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在北方,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纷纷起兵,建立政权,史称十六国。各国为争权夺利而互相混战,直至前秦永兴元年(357)前秦苻坚统一北方。苻坚降服了鲜卑、羌、羯各族,但有重用他们的首领。这些被统治的异族,“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阳平公融语)。只要有机会,他们随时都可能起来反抗。所以极力怂恿苻坚出兵东晋的.,“独慕容垂、姚苌”这些鲜卑、羌族首领。出兵之初,慕容楷、慕容绍就对慕容垂说:“主上骄矜已甚,叔父建中兴之业,在此行也!”可见这些已足完全是处心积虑地利用苻坚“骄矜已甚”的弱点,以便由此推翻前秦的统治。这些异族参与大战,别有意图,只求保全实力,伺机逃跑。史载,淝水之战失败后,慕容垂的三万兵力完好无损。

  (摘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二)“以少胜多”质疑

  有人详考史料,对双方兵力之比提出新的见解。一,前秦的百万军队是虚数。从当时北方人日的估计数看,前秦全国有百万军队已是惊人数字,即使有,苻坚也不可能全部征调伐晋,至少要留一些驻守各地重镇。更重要的是,这虚数百万也没有全部赶赴前线,苻坚到彭城时,凉州、幽冀、蜀汉之兵均未到达淮淝一带,因而根本没有参加淝水之战。二,当时集结在淮淝一带的军队,是苻坚的弟弟荷融率领的三十万,他们也没有全部投人战斗,而被分布在西至郧城、东至洛涧五百余里长的战线上。驻扎在寿阳及其附近的军队,充其量不过十万。加上苻坚从项城带来的“轻骑八千”,也不过十多万人,况且战争发生时,这些军队也不会全部投入战斗。正因为寿阳一带兵力不多,苻坚才会在看到晋军严整的阵容时。怃然而有惧色,产生草木皆兵之感。三,晋军八万除刘牢之所率五千人进军洛涧外,均参加了战斗。当时,晋军在长江中游地区布置的兵力,本来就较雄厚,再加上新投人的八万,因此当秦、晋双方沿长江中游至淮水一线交战的时候,晋方在前线至少有二十万以上兵力。再考虑到前秦军长途跋涉、军以逸待劳;前秦内部意见分歧、晋军上下一心等各种因素,晋军占了一定优势。因此,不论从两军交战的时候,还是从整个战役情况看,淝水之战时双方投人的兵力,是大致相当的。

  (三)毛泽东谈读《资治通鉴》

  1954年冬,毛泽东在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对义乌籍的史学家吴晗说:“《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尽管立场观点是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必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淝水之战》教学设计2

  一.课文解读

  《淝水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本文详细记叙了这场战争的过程,较为客观的揭示了战争胜负的必然性:审慎者,得天时、地利、人和,则胜;骄狂者,失天时,地利、人和,则败。这既是供青少年学习文言的语体范本,更是让青少年了解历史,懂得战争,积累见识,增强智慧,摒弃致命弱点,培育担大任综合素养的极好的精神大补。这种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容易成为亮点。

  善于刻画人物,亦史亦文,是中国史传的传统特色。本文在方面尤有匠心。在众多中突出重点,即突出双方核心人物苻坚和谢安,因为他俩是决策者指挥者;在重点中别以详略,即详苻坚(大量笔墨)略谢安(仅二百余字),因为谢安的深藏不露与苻坚的狂妄张扬恰好相反,苻坚充分彰显弱点之处,正是谢安十分具有优势之处,明写苻坚,实际上是暗托谢安;在详中侧重互补。写苻坚,在语言上突出其狂妄自大,不可一世;在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上,突出其一意孤行,独断专横。狂妄与专断相辅相成,导致了淝水之战的错误发动、错误用人、错误决断和惨败结局,直至后来苻坚为手下(兖州刺史,一直怀有乘乱复国的羌族首领)姚苌计擒杀害。本文形象塑造上的突出成就,是指导中学生欣赏作品,写好人物,提高写作能力的优质资源。

  写大战争,既要兼顾面,更要突出点,重在揭示本质,这需要剪裁上的大手笔。本文剪裁上的精巧在于三详三略。详前秦而略东晋,明显了前秦出兵东晋的盲目性与危机性,也就暗揭了战争胜负的必然性和真实性;向战前谋略的过程,略具体的战争实况,谋略决定发展的必然,实况只是谋略的验证而已。此其二;详战争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忘影响战争的偶然因素,如秦大败逃时,“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幻觉,略带上几笔用心非凡。因为必然导致偶然,偶然促成必然,二者互补凸显战败的根由,更全面、更深刻,更具启发性。这些是指导学生学会剪裁大手笔,提高作文驾驭能力的极好范例。

  本文文字优美而质朴,简洁而晓畅,注解也较为详略。但对于刚进高中的同学来说,也有忽略或避开的词句成为他们学习的疑难,如“其”的副词用法用义(高考多考),部分名词动用,复杂省略等。早已成为成语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还有谢安折屐的经典细节,要通过改编故事或是小品表演形式,熟记熟用。带有文化常识性的古今异义词,需要学生重点积累。

  二.教学设计

  以下两种教学设计,可以兼收互补,仅供酌取参考。

  教学设计一(基础级)

  实施设想

  本文篇幅较长、人物较多,事件较复杂,文字疏解难度较大。对于基础一般的高一同学,须严格要求他们对照注释,认真预习,梳通大意。然后理出战争发展线索(起始、转化、结局),找出关键人物的得失,据此总结胜败之因,说说认识体会,评评艺术特色,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之中,循序渐进地学活学实。

  实施重点

  梳理线索,总结教训,分析人物,品评特色。

  实施步骤

  (一)文字梳理

  由学生提出预习疑难(如学生不愿意,就要下功夫、动点子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生生互动后仍不能解决的,教师点拨化解(不是仅供答案,关键是找规律)。学生未发现的疑难,教师须补充,以媒体显示,帮助解决。

  指导参考:

  ⑴名词动用:

  ①谢玄等去(距)洛涧二十五里军(动用,驻扎)

  ②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动用,统领、劝阻)

  ③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动用,下围棋)

  ④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通“娴”,熟悉,精通)

  ⑵“其”的副词用法、译法

  ①又曰:“其以司马昌明为尚书左仆射……”(将然语气,将要,打算)

  ②昔朕以……,卿其勉之(希望,命令语气,译作务必,一定)

  ⑶省略与承接

  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A)民每十丁……皆拜羽林郎。(B)又曰:“其以司马昌明……可先为起第。”

  “诏”统领,A处略“诏曰”,B处略“诏”。不同的是,A处一句用转述方式,B处一句直接引用,内容的承启关系明确。

  ⑷下列古今异义词语须积累

  ①根本②处分③庙堂④流涕⑤左衽⑥仆射(yè)⑦床上

  (二)对照互解

  1.结合注解,同桌对译,可一人一段。教师巡视提供支援,共性的东西可集中点破。

  2.前后桌四人一组,共同梳理故事情节,熟悉战争经过及其主要人物。

  (三)成败探究

  在熟悉过程与结果的基础上,自然引发对败原因及其教训的思考。学生会有发现,可能不全不准,重要的是把大家的思想激活,将空间开放,在众人说的互动之中,教师协助说准补全,从中感悟做人的启发,吸收自塑的养料。

  这个环节可先行分组探讨,认识渐趋成熟后,全班择优交流。交流须以文本的语言品析为据,切忌脱离文本变成历史课。

  教师分步指导参考:

  1.引导“找转机点”

  优劣转机:洛涧一战,前秦由所向披靡转为败逃恐惧。原因是东晋兵直前硬杀,前秦兵猝不提防,迅速崩溃。

  决战转机:苻坚决计“少却”,引发溃退不止,晋兵乘势逼追,秦兵闻风丧胆,自伤自残。

  2.引导“寻根究底”

  从形式上看,前秦失败是战斗力不强,退兵失误,智勇皆不足。根本原因在于“人不和”。表现有三:

  ①前秦王苻坚狂妄,专断,不听重臣,不得人心导致决策失误

  ②异族首领利用苻坚“骄矜”弱点,推翻前秦统治

  ③异族士兵保全实力另有所图决定战斗力不强。

  汉族士兵不愿打仗伺机逃散

  结论:骄者必败,散者必垮。坦大任必须戒骄戒躁,行大事务必凝心聚力。这是我们学这一课应有的自励、自塑。

  (四)人物分析

  引导抓主要人物个性,抓情节依据,提示对比思考。

  1.苻坚:狂妄、专断不可一世,也有脆弱,自知之明的一面。

  “狂妄”:①“下诏”中对东晋官臣的预封,②苻坚淝水决战执意“少却”时的自负(“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

  “专断”:①“朝臣皆不欲坚行”,“不听”忠诚肺腑之言,执意东征。。②淝水决战,不听诸将皆以为不宜退的忠告,冒然命退。

  “脆弱”:寿阳城见、感、言,显其外强中甘。

  “自知之明”:淮北谢民、涕叹。

  2.谢安:成竹在胸深藏不露,显得静气、大气。

  ①大兵压境时“夷然”答曰,既而“寂然”。

  ②诸将急迫时,出游山墅,聚朋围棋,游至夜还。

  ③闻捷报,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五)技法品味

  1.剪材的大手笔

  参见本案“文本研究”

  2.表现的小镜头

  ⑴小处呼应大处

  ①左将军窦冲“此不祥之征也”。

  ②慕容楷、慕容绍于慕容垂之言:“主人骄矜已甚,叔父建中兴之业,在此行也!”

  出征之前的两处话语,预示了结局,铺垫了后文。使得故事前后呼应,顺理成章,无懈可击。

  ⑵细微透出深刻

  谢安闻得捷报,随手扔在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然而,当他下完棋回屋过门槛时,门槛碰断了木屐上的齿条,他竟没发现。如此细微穷极了谢安内心深藏不露的巨大喜悦,喜至极处藏也藏不了,谢安那么镇定,还是暴露了。这个细节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了人的本性特定,很有情味。

  1.语言个性化,如苻坚。

  2.对比映衬法

  ①忠臣的谏言与苻坚的“不听”之比,突出苻坚的“专断”。

  ②将须的急迫与谢安的“夷然”之比,突出谢安的“镇定”。

相关文章

关于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2023-07-17 21:12:46

刷子李教学设计优秀范文2023-07-20 11:46:19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十五篇)2023-07-07 23:44:03

有关外国诗两首的教学设计范文2023-07-22 06:49:05

雨后备课教学设计2023-07-08 06:38:14

最新简单的线性规划教学设计范文2023-07-10 03:58:29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5-05 08:38:37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5-05 08:32:42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8:35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6:1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2:38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5-05 08:18:11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2023-07-10 21:49:34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2023-07-06 18:45:03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2023-07-23 11: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