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运算的教学反思1
在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计算》中,通过6个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初步了解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以及提高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以前的教材编排有很大的不同,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然而结合我班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很多,因此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主题图中的实例,要求学生列出算式,引导学生观察,贴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求学生明确:先“看”(“看”,就是先看一看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数。会有几种运算符号;再看一看运算符号和数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再“定”(“定”,就是对题目整体观察后,确定运算顺序。即先算什么,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先算它,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再算什么。可采用画线标序的方法。)最后“算”。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把解决问题中的先算什么和四则运算中的先算什么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得出运算顺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计算教学中的枯燥乏味的心理。
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内容,也是学生出错率最高的题型之一。因此, 计算题的审题教学,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计算题算得正确、迅速。只要在教学中持之以恒,严格训练,我相信一定能提高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四则运算的教学反思2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的是四则混合运算,即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以及带小括号的运算。这部分内容是以前学习了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概念的梳理。
教学时我采用了知识的迁移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主要收获:
在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打算抓住以下四点进行教学:
(一)运用数学术语读题意和口述运算顺序。
在学习混合式题时,要求学生意读题。如:16×4+18 读作:16乘4的积再加18,和是多少。 50-35÷5读作:50减去3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差、积、商,乘、除以、除”等数学用语的含义,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在读题时读错数的现象,也为后面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作了必要的渗透。
(二)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步骤,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1.观察:观察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样的数,含有几种运算符号及括号的位置。
2.分析:分析题目中每个数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运算关系,是否有简算部分,哪些运算可以同步进行。
3.确定:通过观察、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计算:在分析、确定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进行计算。计算重要看准数字和计算符号,能简算的尽量简算。
5.检查:在计算的每个步骤中,都要及时检查、及时验算。首先,看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否准确,然后,看步骤是否合理,在看结果是否正确。
(三)能运用租船问题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选择最佳方案,最省钱。
1、阅读与理解:读懂要求,理解题意。
2、分析与解答:通过理解,假设使用一种方案,看其结果再进行调整。
3、回顾与反思:通过解答,选择最佳方案并作答。
二、教学中的问题:
我原以为学生只要掌握运算顺序就可以学的很好了,但通过作业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学生在做混合运算时出现了以下的几个问题:
(1)同学知道了运算顺序,但还是习惯于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没有算的写在后面,导致出错。或者还是从左往右计算。
(2)计算态度有问题,比较粗心,如抄错数字,看错运算符号。
(3)对于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很迷糊,在列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时总是忘记加。
(4)特别是78+26-38+49这种形式的运算,学生经常出现计算顺序错误,没有认真审题目中的符号,就先算两边,再算中间了。
将以上学生的问题罗列出来,为的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改进措施:
1、坚持每天进行计算练习,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
2、对于有特点,容易造成审题失误的内容进行形象化的训练,提高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和自觉性。
四则运算的教学反思3
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内容占小学教学知识的主要位置,可见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材创设了热闹的“冰天雪地”活动情境,由此引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本单元的4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从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还是有部分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不过关,主要体现在:
①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如24-8×2=16×2=32。
②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如小红身高124厘米,是小华身高的2倍,舅舅的身高是小华的3倍舅舅的身高是多少?有一部分同学理解就出现了困难。
③有些学生对括号的作用理解不够,在计算完括号里的第一步就把括号丢了,如486-(107+54×3)=486-107+162
④少部分同学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如39+11=40。
⑤抄题时抄错数据的。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要从以下几点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效率,同时养成自觉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
一、先估算。
二、做作业时认真看题:抄写在作业本上的数字、符号是否与课本上的一致,计算过程中数字、符号是否与上式一致。
三、检查运算顺序有无错误。
四、根据估算的结果检验计算结果是否合理。
四则运算的教学反思4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四年级上册《四则混合运算》这一单元,教材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教学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教材上的4个例题教学主要是梳理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在整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教材中4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顺序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分析、解决问题。
应该说关于四则计算的顺序,总结起来就三句话: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时候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加减乘除混合的时候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小括号的时候先算小括号内的。教学时结合问题的解决,运算顺序的理解比较顺利。而例题中的问题解决难度也不是很高,一般学生都能列式解决。即使如此,教学中出现着许多的精彩与意外,令人回味。
现象(1)
例题中的问题解决一般需要两步运算或三步运算,部分学生习惯用分步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用综合算式或合并综合列式时有困难,从而影响了掌握运算顺序。
策略 解决问题时,用形象的语言帮助审题。
如:例3“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练习一第6题“滑雪比乘缆车多行多少米?”;第7题“从县城去省城走高速路比普通公路节省多少时间?”;第8题“哪一年植的树多?多多少棵?”;第9题“李伯伯家一共养鸡、鸭多少只?”??
类似的以上的题,我都带着学生从问题入手,以 “一根扁担两边挑” 形象化的语言,让学生理解题意,一步到位列出综合算式。课上聪明的学生接上一句“一根扁担两边挑,一边挑鸡,一边挑鸭”其他学生在这样诙谐的语句中不但解决了此题,更对运算顺序有着很深的印象。在思考题“3333=2”时,学生更是就着这句“一根扁担两边挑”解决此题。
现象(2)
活跃的思维,呈现着不同的解题思路,或不同的解释,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人应接不暇。
策略 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自主争论,自主内化。
如:在解决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时,学生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做法“72-44+85”“72+85-44”“85-44+72”,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做法时,不但说出了解题思路和每一步计算结果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而且通过三个算式的对比更体验了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计算的顺序,可谓一举两得。
再如:在解决例2“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学生有两种做法“987÷3×6”“6÷2×987”,但也有个学生分步列“6÷2=3987×3=1974(人)”。学生在解说每一步计算结果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后,对“6÷2=3”的“单位”提出了争议,有的.批判着说美中不足,缺一个单位,应该写“个”,因为表示6天里面含有两个3天;有的辩解着可以不写,因为6天是3天的两倍,“倍”不要写。这样的意外,美不胜收!
现象(3)
内容如此简单,部分学生吃不饱。
策略增设拔高题,拓展思维训练。
例开放题“可可和乐乐的家与学校在一条直线上,可可离学校580米,乐乐家离学校720米,可可和乐乐家相距多少米?”
读题之后,我让学生想办法用图示或线段表示出他们的位置。学生在画图或画段图后,开始议论纷纷,甚至干脆站起来质问我“汤老师,你出的题不严格,模糊不清!”“是呀,可可和乐乐的家位置不确定,可以在学校一边,或在学校两边”“学校也不确定,可以在他们的中间,也可以在一边。”
学生在黑板上表示出这两种情况,并根据不同情况解决计算了可可和乐乐家的距离。
是模糊也好,是开放也罢,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就是最好!
四则运算的教学反思5
回头看以住教学“四则运算”,一般是直奔主题,告诉学生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机械训练,使学生达到计算的准确、熟练。但练习中忘记运算顺序的情况常会出现。单纯的机械训练,学生只会觉得数学枯燥无趣,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注重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单元中,我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我们改变了以往计算题的呈现形式,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内容生活化,并注意了开放性,即问题情境开放、条件开放、解题的策略也开放,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解答问题。这些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真正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在课堂中,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情境中探索新符号,并掌握了计算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使学生乐想、善思、敢说,自由地思考、实践、计算。
2.给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考的主动权。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本身,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的分析。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研究者。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心地让学生去想、去做。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使每个人的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当然,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有时会得出错误的答案,但这些“错误答案”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是孩子学生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是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面对错误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获得新的启迪。在感悟中牢固地建立知识体系。
相关文章
规则在哪里教学反思范文2023-07-07 14:06:43
初中英语教学反思范文需要怎么写2023-07-20 20:20:17
小班的教学反思(十五篇)2023-07-10 14:19:30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教学反思2023-07-06 21:40:06
语文一分钟教学反思2023-07-20 20:46:48
四年级美术色彩的冷暖教学反思2023-07-16 21:29:3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5-05 08:38:37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5-05 08:32:42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8:35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6:1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2:38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5-05 08:18:11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十五篇)2023-07-20 04:10:21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2023-07-15 12:47:1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2023-07-16 2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