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望洞庭》教学反思十五篇)

时间:2023-07-17 21:00:25 文/黄飞 教学反思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望洞庭》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完成了教学重点中,学生对于该诗诗境的理解。在对诗的意境理解上,学生们对于诗歌意境的揣摩让我为之一惊,通过图文联想法和画图法,孩子们很好的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意境,通过在图中画出秋月的倒影,孩子们则更好地理解了何为“两相和”。同时,通过图文猜想,找出了诗中所暗含的三个比喻的修辞手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缺少对作者的介绍,该作者的诗同学们第一次接触,应对作者加以简单的介绍。

  本节课的改进措施:

  本节课的板书,总结洞庭湖山水的特点,应让孩子们上黑板自行总结,边总结山水特点,边进行古诗背诵,做到理解的同时就是最好的记忆。

《望洞庭》教学反思2

  今天教了《望洞庭》这首诗,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随即我写下了这首诗的反思。《望洞庭》是诗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诗人描写真实,生动、具体,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和谐、宁静比作镜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学生通过学诗看课件图片,体会诗人所描写的意境,学起来很有兴趣。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就打破了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上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在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教学效果不错。

  之后,我引导学生观看书上的插图,再结合诗句说一说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想象诗句中没有提到的内容,然后让他们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记叙文。因为在学习的时候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多同学想象丰富,写得很优美,想象丰富。但依然有一小部分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说得较空洞,写得很不连贯。这是目前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望洞庭》教学反思3

  《望洞庭》是有“诗豪”之称的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写的一首山水诗。在诗中,作者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洞庭湖秋月图。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反复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读准字音,抓住字眼,理解词意、句意、诗意,进而感悟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将想画面、多朗读、谈感受结合在一起,边看图边说画面的景色,边谈自己的感受,相信学生在感受景色之后再通过朗读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来进一步体会,这样,诗中美好的意境就会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和作者之间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在写法上我也进行了适时的点拨。学生在多读、明诗意的基础上,找出了诗中的修辞手法---比喻,通过四人小组活动、交流、填表,懂得了比喻的意义和作用。

  在读诗、背诗时,我采用了中国传统读书法进行指导,让孩子们读出了诗的节奏和感情。为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整节课我采用了“学习古诗五步法”进行教学,目标明确。多媒体融合教学,使教师教学、文字、画面、音乐以及创设情境得到了有机统一,使课堂高效,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望洞庭》教学反思4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即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所以,课前的预习,无论从质还是从量,两方面都存在着难以克服障碍,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掌握得多,学得好、快,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懂得的少,学得慢,这无疑给课堂阅读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该如何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需求?该如何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呢?我认为,既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课前的自学目标应由学生自己拟订,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教师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的自己自学目标,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例如:在教学《望洞庭》一诗时,为了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我这样引导学生自定自学目标:

  师问:“大家已预习了《望洞庭》一文,谁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说给大家听?”同学们都争着举手。

  一生:“我很佩服刘禹锡能写出这样的诗。”

  一生:读了这首诗,我觉得洞庭湖的景色很美。”

  一生:“诗人的语言生动,用词很讲究。”

  就这样,一连四、五个同学谈了自己的感受,紧接着,我又抛出了另一种诱饵:“这首诗,你最想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用什么办法来学习?”同学们又春笋般地举起了手。

  一生:我的学习目标是好好向刘禹锡学习写诗,我的学习方法是认真学习诗中的词句,并且再读一些刘禹锡的诗。”

  一生:“我的学习目标是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学习作者写诗的方法,比如讲中的比喻手法很值得一学。”

  一生:“我的学习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让自己感受深刻。”

  以上同学们自定的学习目标,我都──给予肯定,还请同学们用10分钟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可以说,同学们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收效很大。

  我想,只要每位老师能根据教学实际,开动脑筋,定能创设出更新、更有效的方法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

《望洞庭》教学反思5

  《望洞庭》是诗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因为这首诗学生早已在背过,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理解古诗的意境上。

  《望洞庭》这首诗中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描写真实、生动、具体,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和谐、宁静比作镜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其中,把无风的湖面比作未磨的铜镜是个难点。因此,我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的镜子是什么样的?你有没有在电视里见过古代的镜子?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在交流比较中,孩子们知道了古代的镜子,不是现在的镜子,而是用青铜,经过打磨后,可以照出人的影子来,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接着,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以及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晚上月光下的湖面应该是迷迷蒙蒙的,所以这个比喻是非常恰当的,而且我们在说的时候,要把洞庭湖湖面比作古代没有打磨过得铜镜。

  总之,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教学,虽然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但也要引导学生用得是否恰当。

《望洞庭》教学反思6

  今天,我们语文课上学习了一首古诗:《望洞庭》。

  《望洞庭》是诗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诗人描写真实,生动、具体,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和谐、宁静比作镜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学生通过学诗看图,体会诗人所描写的意境,学起来很有兴趣。之后,我还让他们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记叙文。因为在学习的时候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多同学想象丰富,写得很优美,想象丰富。

  看来,只有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才能让学生写出优美的文章。

《望洞庭》教学反思7

  《望洞庭》。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君山上有许多名胜。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长庆四年(824)秋天转任和州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写的。

  诗人途经洞庭望见了什么呢?他看见的是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秋天的朗朗清月洒下如水的月华,湖面上水平如镜,静静的月,静静的湖,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沉静、和谐、秀美的景色。为何今夜如此静谧呀?因为“潭面无风”,风平则浪静,才有第一行中湖光秋月、水天一色。“镜未磨”形像地写出月光下湖面的缥缈、朦胧之美,就像古时没有经过磨拭的铜镜一样,没有鲜亮的光泽。第三行一个“遥望”将我们的视野一下拉向广阔的八百里洞庭。此时,不仅可以欣赏到洞庭湖面之美,还可以看到美丽的山水之景。作者展开了奇丽的想象,给整幅画画上了点睛之笔,如果把月光下泛着银白波光的洞庭湖比作一个巨大的白色银盘的话,那么,湖中风景秀丽的君山就如同这白色银盘里一枚可爱的青螺。过去也有人用“青螺”来表示古时妇女的发髻,如果把这座美丽的君山比作小妇人可爱的发髻,也不乏其美呀。

  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边读边想,然后说说自己脑海中的画面,然后再朗读体会,学生就能有更深的感悟了。

《望洞庭》教学反思8

  进入三年级,入选教材中涉及的修辞手法大大增多,其中比喻句就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孩子们在低年级已经对现代文中的比喻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当比喻出现在古诗中,又该如何理解呢?就拿第六单元的《古诗三首》为例,《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写的一首山水诗。在诗中,作者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图。在这首诗中,有以下几个难点:(1)怎么样理解“镜未磨”;(2)如何让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将“湖面”写成“潭面”?为了解决这几个问题,我在教学时我作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理解“镜为磨”

  首先我先让学生了解“镜”。古代的镜子。不是现在的镜子,而是用青铜,经过打磨后,可以找出人的影子来,接着,我设计了如下的安排: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理解“镜未磨”的意思,“镜未磨”是指的是没有打磨的镜子,在表面上有一层凹突不平的感觉。然后在进行质疑,作者将湖面比喻成了镜子,有凹突不平的感觉,那是为什么呢?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凹突不平的感觉是因为湖面有细小的波浪在轻轻地涌动,是湖面呈现出层层的波浪,才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而使学生明白了“镜未磨”的含义。在此教学环节中,通过引导和老师、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就解决了这个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将“湖面”写成“潭面”?

  在这首诗中,作者将“湖面”写成“潭面”,是诗人认为自己的心胸是非常宽阔的,在作者的心中,洞庭湖的湖面比自己的心胸那要小得多,但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呢?在教学之前,我为了让学生更加好的理解,我在黑板上板书“湖面”、“潭面”,让学生区别哪个大,哪个小,学生就很快地明白了,“湖面”比“潭面”大,然后通过出示法国的哲学家卢梭的名言“在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但是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但是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怀。”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言外之意。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慢慢地明白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再联系诗,通过学生反复地读,理解诗人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理解了作者将“湖面”写成“潭面”的原因。

  这首诗中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很多的比喻句。先是把月光下的洞庭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镜子,后是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洞庭山(君山)比作青螺。后两个比喻句学生能较快理解。前一个比喻句与往常不同,在平时,我们通常说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这样的比喻学生就见得多,但是把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镜子,学生就不容易理解了。

  我翻阅的参考资料上这么说:“未磨的镜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所以这个比喻句要结合诗的意境来解说,并要先向学生介绍古时候,使用铜镜,都是要先打磨一番,才能照出样子。月光下的湖面和铜镜都是朦朦胧胧,故这句比喻句真是妙不可言。

  教学这个比喻句,给我一个很大的感触: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教学,不应该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让学生牢牢记住一个所谓的“最正确”的答案。否则,学生的想象能力不可能培养得起来,写作时运用比喻的欲望和乐趣也将大大减少。

《望洞庭》教学反思9

  【课文】《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课文简说】《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途中经洞庭时所作。故名为“望洞庭”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别出心裁地描绘了一幅玉宇无尘、澄静空明、淡雅静丽的`洞庭山水美景。

  全诗的大意是: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这首诗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走进诗境,体悟诗情。

  教学时,我出示精美的图片,学生通过学诗看图,并据此讲解,使学生体会到古诗中多处设喻的恰当、美妙,体会诗人所描写的意境。之后,我还让他们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记叙文。

  【教学片段】

  师:读了“潭面无风镜未磨”你读懂了什么?

  点拨:

  未就是──没有,

  磨就是──磨拭,打磨。

  生:湖面上没有风,就像还没打磨的镜子一样。

  师: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

  生:把湖面比作铜镜。

  师:把没有风的湖面比作还没打磨的铜镜。假如有风呢?还似镜子吗?

  生:有风的话就有波纹了。

  师:只有“潭面无风”,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诗人描写真实,生动、具体,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和谐、宁静比作镜子,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教学效果良好。

《望洞庭》教学反思10

  《望洞庭》这首诗想象丰富,比喻新颖。诗人描写真实,生动、具体,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和谐、宁静比作镜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诗人通过巧妙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秋月图。

  遗憾的是,在实施之中,由于条件有限,没有精美的课件展示洞庭秋月图,但幸得课本中的插图非常精致,值得一用。所以,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用上一些形容词来形容月夜下的洞庭湖,让学生展开想象,展开联想。

  接着,就是理解诗意——安排了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理解了,想像了,学生表达得还是比较流畅的,特别是文中三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学生都能准确地找出来,并能理解到位,感觉不错。

《望洞庭》教学反思11

  这首诗中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很多的比喻句。先是把月光下的洞庭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镜子,后是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后两个比喻句学生能较快理解。前一个比喻句与往常不同,在平时,我们通常说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这样的比喻学生就见得多,但是把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镜子,学生就不容易理解了。参考资料上这么说:“未磨的镜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所以这个比喻句要结合诗的意境来解说,并要先向学生介绍古时候,使用铜镜,都是要先打磨一番,才能照出样子。月光下的湖面和铜镜都是朦朦胧胧,故这句比喻句真是妙不可言。由此可见,作者刘禹锡对情境的细微描绘,将月下洞庭的景色淋漓尽致的呈现在那七字之中。

  教学这个比喻句,给我一个很大的感触: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教学,不应该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让学生牢牢记住一个所谓的“最正确”的答案。否则,学生的想象能力不可能培养得起来,写作时运用比喻的欲望和乐趣也将大大减少。

  在教学此诗时,学到“白银盘里一青螺”这句诗,关于“青螺”这个词,有个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自己查阅资料时,“青螺”这个词有个意思是“古代女子画眉的一种画眉墨”,不知道这个“青螺”是画眉墨的青螺,还是青色的田螺?我当时一时愣住,因为确实没有想到会有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但又不能避而不答,后来让学生中午回家搜集相关资料,我也找了不少资料,最终我们认为应该还是“青色的田螺”,因为这样才会放在银盘之中!

《望洞庭》教学反思12

  今天我执教了《望洞庭》这首诗歌。诗歌短小,却感情深刻。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反复引导学生朗读。在让学生听完老师的泛读之后,我就引导学生自由地读诗歌,读的过程中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接着指名几位学生朗读,然后再齐声朗读。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不是硬生生地要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而是将画面和朗读结合在一起,边看图边说说画面的景色,感受景色之后再通过朗读加深诗句的理解。

  在教学“潭面无风镜未磨”时,我引导学生先看图,然后语言启发,这湖面怎么样?(很平静),这平静的湖面就好像——镜子,让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感受湖面像镜子。但是我顺势引导,这里的”未磨“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预习,知道指的是没有磨过的镜子。我顺势启发学生设疑。”为什么不直接说湖面像镜子,,而要说湖面像未磨的镜子呢?于是我展示未磨的镜子,让学生从视觉角度感受镜子的暗淡,然后再出示湖面的画面,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两者的相似性,原来,没有太阳照耀下的湖面也是暗淡的,所以把湖面比作未磨的镜子。

《望洞庭》教学反思13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写的一首山水诗。在诗中,作者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图,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学习古诗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 怎么让学生通过恰当的语言将诗中的意境描绘出来。教学中,我打破了传统的逐字逐句的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如:在引导学生理解“镜未磨”时,我从学生熟知的现在的镜子讲起,然后讲到古代的镜子,是用青铜,经过打磨后,可以照出人的影子来。“镜未磨”指的是没有打磨的镜子,在表面上有一层凹突不平的感觉。然后在引导学生质疑,作者将湖面比喻成了镜子,有凹突不平的感觉,那是为什么呢?经过引导,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凹突不平的感觉是因为湖面有细小的波浪在轻轻地涌动,湖面呈现出层层的波浪,才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而使学生明白了“镜未磨”的含义,很好地突破了教学的一个难点。当学生理解了这首诗的重点和难点时,诗所包涵的意境,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也就解决了。

  当然,在这堂课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我在课堂上,点拨引导的太细,应再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

《望洞庭》教学反思14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写的一首山水诗,在诗中,作者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图。诗歌短小,却感情深刻。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反复引导学生朗读,在让学生听完老师的泛读之后,我就引导学生自由地读诗歌,读的过程中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接着指名几位学生朗读,然后再齐声朗读。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我没有单一地要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而是将画面和朗读结合在一起,边看图边说说画面的景色,相信学生在感受景色之后再通过朗读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观察中我引导学生按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的顺序说说图意。在观察和说话中相机提问: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镜”呢?然后,引导学生对照插图,把一望无际的洞庭湖想象成“白银盘”,把君山想象成“清螺”,来进一步体会,这样,诗中美好的意境就会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在交流过程中适时出示了一些描写月亮和湖水湖面的词语,同学们受到了启发,也说出了一些平时积累的:皓月当空、 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等。当整幅图的意思说出来后,其实诗所描绘的意境也出来了。我就适时过度:有位诗人站在这仙镜般的洞庭湖边,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看着这美景喜爱极了所以写下这首诗。再让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了诗中的“思”字感受诗人思念友人的思想感情。

《望洞庭》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

  2、读懂古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通过上网、翻阅书籍,了解洞庭湖的相关知识。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洞庭湖吗?你们了解洞庭湖吗?谁能介绍介绍。

  2、今天,我们和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一同去洞庭湖看看。

  二、读通古诗

  1、生自由练读古诗。

  2、录音范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要求学生读出节奏:223。

  三、读懂古诗

  1、生借助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说说古诗的意思。

  2、分组汇报古诗的意思。

  四、品读古诗

  1、指名读古诗,说说古诗描绘了哪些景物?

  2、学生汇报,课件逐一展示。

  3、设问:

  ⑴ 为什么会把没有风的湖面比作没有磨过的铜镜?

  ⑵ 为什么把洞庭湖的山水比作白银盘里的一青螺?

  4、生借助课件展示的情境作答。

  5、从古诗中,你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

  五、会读古诗

  1、这首诗,你认为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2、试读古诗。

  3、指读点评。

  4、背诵古诗。

  六、课外拓展

  1、链接刘禹锡的其他古诗。

  2、让学生自由读读背背。

  七、课堂小结

  【教后记】

  本节课,我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古诗教学中,课堂中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成功之处地于:

  1、课前上网搜集资料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超出了文中所能提供的知识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录音范读为学生提供规范的朗读,便于学生模仿。

  3、课件的使用,使学生对古诗中描绘的景物有了直观而形象的了解,更能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课文中两个比喻所用的精妙之处。

  4、课件链接了刘禹锡其他的诗,让学生对刘禹锡有了更全面地了解,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相关文章

高中美术课教学反思2023-07-12 15:53:13

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反思2023-07-19 19:10:55

沪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圣诞老人的故乡的教学反思2023-07-19 19:15:17

赶海的小姑娘教学反思范文300字2023-07-16 04:13:33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二篇2023-07-12 05:26:08

二年数下位值图上的游戏教学反思2023-07-11 00:45:59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5-05 08:38:37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5-05 08:32:42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8:35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6:1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2:38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5-05 08:18:11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十五篇)2023-07-20 04:10:21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2023-07-15 12:47:1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2023-07-16 2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