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在估算中,除法的估算是最难把握的,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因为除法估算不单单是把其中的一个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或几百几的数而已,它还要考虑到除数,考虑到能不能整除,因此对学生而言加大了一定的难度,张晓随 教学反思。所以本节课的重难点都应该放在如何进行估算上面,并让学生多实践,在练习中进行巩固。在实际教学中我有四个生活中的情境入手,在估算时让学生体验到应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让学生掌握并熟练除法估算的方法。
1、复习引入,提出问题。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是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说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但是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这一教学内容有它的的特殊性。教学开始,我让学生练习了几道加、减法和乘法估算题,并让学生归纳它们的估算方法。紧接着我提出能不能用加、减乘法的估算方法来进行除法估算呢?这样通过复习,抛砖引玉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学习兴趣。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深入,学生很快发现346÷9≈?如果按照以前学习的估算方法,把346估成350,350÷9除不尽,有余数。也就是说,在除法算式346÷9中346不能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来进行估算,那么把346估成多少合适呢?通过小组讨论有的认为把346估成360,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估成270。怎样估最合理,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在下面讨论起来。很快讨论结果出来了,把346估成360最合适。没想到把要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自主探索能产生这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进行了碰撞,在碰撞中学生的智慧得以升华,自然而然解决了本堂课的重难点。
3、注重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教学中,我努力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参与交往,引导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交往中将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促进。教学中,我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只有倾听,才有交流,因此我指导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合理的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要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并要从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交流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
数学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告诉”,把内隐在学生口算中的乘法分配律显性化并成为学生的自觉认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要让学生经历“观察——体验——猜想——验证”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索发现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获得一些经验和方法,培养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提升对生活的认识,感受自我生命的价值。由此,我紧紧把住乘法分配律教学的魂,充分挖掘乘法分配律的可探究资源,让学生多次经历有序观察、大胆猜想、小心验证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升华,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如下: (在比较从生活实践应用中得到的两个等式(40+3)×25、40×25+3×25和(40-3)×25、40×25-3×25 的不同点后)
师:由此,你能提出什么猜想?
生: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是否可以用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减呢?
师:我们惊喜地看到×××同学在科学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大胆的提出了这样一个猜想。如果把他的猜想用字母表示出来,该怎样表示?
生:(a-b)×c、 a×c-b×c
师:这个猜想能成立吗?怎么办? 师:好!那就让我们举例验证一下,开始。 (学生举例后,请 2~3 名同学上台汇报展示)
师:由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你还会想到什么?
生 2:三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是否可以用三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呢?
生 3:很多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是否可以用很多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呢?
生 4:如果括号里有加有减,是否可以用这些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相减呢?
师:同学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想,让我们带着这些猜想课后继续探讨,相信还会有许多惊人的发现。
师: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分配律的?
生:首先对几道简单的口算题进行有序的观察,然后大胆地提出猜想,用举例的方法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发现了乘法分配律。
师:是啊,几道简单的口算题,让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运算律——乘法分配律。同样,简单的生活现象,也能生发出伟大的发明与发现。(图片配音展示)英国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生活现象中引发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了伟大的经典力学理论体系;美国发明家莱特兄弟,从鸟的飞行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实现了人们翱翔蓝天的梦想。可以这样说,平凡中孕育着伟大。
师:看了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我们要学会用心观察。
生:我们要对生活充满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一切发现的基础。
生: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师:是啊,只要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大胆猜想,小心求证,也可能会有许多惊人的发现!让探索成为我们永恒的追求!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对老师和同学说的?
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究,我们就会发现许多没有发现的知识。
师:这位同学说的太妙了!让我们就以这位同学的至理名言作为本节课的结束语: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究,就会有所收获!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这样教学,巧妙地把数学教学提升到科学教育、生命教育的层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魅力,感受到科学探究的巨大价值,感悟人生哲理,培养学生对数学、对科学、对生活、对自我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因此,我们要以冷静的态度、批判的眼光审视当下的数学教育,研究教材,准确把住数学知识的根,研究学生,从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
三年级的数学,在小学阶段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其中也有不简单的,较复杂的口算,所以我在上课之前都进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认真写好教案。不断增强专业技术水平,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利用南北组进行比赛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其次,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去搜集资料,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再次,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我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对学习萌发兴趣。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我所教的三年级,学生比较重视数学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如:李凤兰、李凡、李宝等。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被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认真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
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在开始我采用设疑方式引入新课,这样对学生来说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又提高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一堂课的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然而我在复习旧知时,虽然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铺垫作用,但往往会流于形式,起到的作用并没有像我想象中那样大,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导入。
我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预设的过程,学生能体会到教师设计的目的,一步一步认识余数,但学生还是每一步都让老师牵着走,学生没有自已的思维,因此,我要在这步中,让学生多讨论、多思考,起到小组活动的效果。从而让学生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心中悟出始知深,学生才能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得出新的学习的方法,使其学得轻松,愉快,从内心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让学生理解余数比除数小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马上得出其结论,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只是借助了别人的理解死记硬背结论,而没有让学生理解,所以我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体验,多动手进行计算,从而自己得出其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教学中倡导学生有效地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所要学到知识的过程。这样的体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保证了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抓住学生的思维,让其多动脑,多动手,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半个学期很快就要过去了,回顾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现就自己面对本学期学生的几种现像反思如下
1.对学生厌学现象的反思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最挠头的是怎样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这里的原因是多样的,也是复杂的,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特殊性之外,教师授课方式、水平、内容安排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教学一些课时,用不同的方法就会取得不同的效果。本学期在设计一些课时,我抛开了书中的例题,为学生创设了一些现实的情境,学生们顿时兴趣盎然。这样处理的好处不仅解决了课的重点而且节约了教学时间。大家又一次进入了学习的高潮之中。尽管要通过多个情境解决几个知识点,这么大的容量,由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和感兴趣往往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这些让我反思,在平日的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太少了,常常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围绕书本讲书本,围绕例题解例题,所以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长此以往,学生感到厌烦在所难免,厌学的症结所在。
2.对学生的两极化现象的反思 新课改的理念中倡导突出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在学生的实际学习中是随着年级的增高,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以我现任教的三年级为例,数学的各项成绩在历次抽测和考核中均还理想,但从口算到应用题,每一项都有几个差的学生。我就想,为什么差的学生越教越多呢?于此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大多数同学热火朝天的学习过程中,差生扮演的只是鸭子叫雷的角色,不仅提不出问题,甚至记不住常见的计算方法,更有甚者连练习题都不愿意做。而对于这部
分学生,常规的处理方法是忽略不计的,日积月累,错过的东西越来越多,与大家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对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淡,所以我觉得,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更要因人而宜,我们也不能用公开课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学生,我认为我们可以吸取公开课的思想,但不能照搬公开课的方法。这样差生会更差,作为教师应该及时补差,不让学生掉队。总之,我觉得,数学教学活动是一个最具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只有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收到实效。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
学生早已积累了有关位置知识的感性经验,能通过一些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节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喜欢并学好这节课知识十分重要。在学生对定向运动有了了解之后,再进行例1的教学就非常轻松了。在解决确定物体的位置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当出现学生在描述物体位置时只根据方向或距离其中一个条件时,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怎样说才能更准确呢?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发现、探索,进行实际操作,才能掌握这方面知识。我认为为学生创设实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认识方向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而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又是那样的抽象。因此,在教学时,我创设了大量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例如:例1的教学,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说一说自己面对的是哪个方向?(因为我们的教室是东、西向的,学生背面刚好是东面。又刚好是早上,学生很容易联系生活经验想起自己后面是“东”。)“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又是什么方向呢?”我还来不及介绍,孩子们已不由自主地想起儿歌“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此时的我已无需多言……随后组织孩子们改变面对的方向,确定其余方向。整堂课学生是在的活动中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例5的教学,我组织学生“当导游”,让学生在“导游”的角色中学会看有八个方向的路线图,能够根据路线图向自己的“游客”描述行走的路线。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习,学生兴趣盎然,学习效果极佳。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他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结合上述教学目标,反思如下:
1、个人觉得本单元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辨别八个方位,至少应让学生掌握校园内部、学校与周围建筑物的位置关系。为了攻克难点,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在课上,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叙述,如:学校在我家的……,我家在学校的……;礼堂在学校的……、教师办公室在学校的……
2、在描述行走路线的教学中,一开始,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吃力。不能很快辨别出方向,并加以描述,为了实现顺利过渡,我让学生在路线题的八个方向上先标出方向,再用语言描述,这样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了很多,比较容易接受和过渡。
3、教学中的不足:①对课本8页做一做重视不够。这题目提到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方位知识?举例中的知识点一带而过,没有讲解,学生没注意,也不理解。所以在单元测试中,失分很多。
另外,怎么样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向,我没有准备实物教具,比如“指南针”,结果后来发现学生糊里糊涂,后来又用了一节课去补习,这样教学失去了实效性。
以上,就是我对第一单元教学的反思,总体来说,就是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对教材教参的钻研,实物教具的准备等等方向。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
作业反馈:
练习中的1—3题学生完成得比较好,但在解决第4题时,由于24米长的篱笆围的是三面,(有一面靠墙),要先求出一面的边长,是24除以3,而不是除以4,有些学生理解为,一面的篱笆长为24米,用上了24乘24。有的学生将24除以4,当成四面算。此类的,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求正方形的面积的题目还需要练习。
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反思:学生对公顷与平方千米面积概念的建立很难,何时选用“公顷”何时选用“平方千米”,有时候自己觉得都比较难把握。因此做题目时,我都是先从网上进行查阅后,心里有数了,才让学生练。普遍说来,在种植园、或花园、公园之类的用“公顷”,在说地区面积大小时用“平方千米”,不知我的这种理解对不对。
作业反馈:此次作业中有这样两道题目错的较多:1、判断:用6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2种拼法。有些学生把相同拼法的不同方向摆放认为是不同的方法。2、一面墙粉刷,长8米、宽4米,里面有两扇窗,是边长2米的正方形。此题,用图出示。很多同学算出墙的面积后,也知道要减去窗户的面积,但从算式上看,都减去正方形的周长。看来,学生对面积与周长分开独立计算时情况好一些,混在一起,有些混淆。需要再进行对比练习。
面积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反思:这节课当学生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后,时间已经占去了大半,因此进行练习的时间不多,练习的第7题学生对洒水车的运行不大能理解,因此在第二个班级上课时,把第7题提到课堂上进行练习,并讲解洒水车的运行情况,使之明白,求洒水的大小是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作业反馈:
此次作业的第三题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5平方厘米的图形,你能画几种?周长相等吗?我要求学生画出后,算出图形的周长,发现较多学生画出的2种图形算出的周长相等。这样对学生理解“面积相等,周长不一定相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应该进行汇总,再进行比较。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8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知道面积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围绕“创新教学”这一主题,为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我为我这40分钟的教学作了如下几方面的创新设计:
1、在教法上运用"学生猜想.动手操作,发现规律,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在验证两个面积公式,并在理论的指导下做练习,这样学既注重了让学生亲历知识获取的过程,又发展与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在学法上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观察讨论,自己总结概括,做到了“学生能操作的老师不示范,学生能叙述的老师不代替。”
3、在最后的巩固发散环节,挖掘出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并运用智慧爷爷的话,激励学生。
通过40分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没有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远不如我在本学校上课的效果。课上,孩子们充分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从开始用面积单位拼长方形或正方形到探索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师生共同验证并理解了“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是由长×宽和为什么正方形的面积是由边长×边长得来的”道理。孩子们都主动去动手、思考,思维始终处在亢奋状态。他们不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欣慰,还不知不觉地培养了自己探究知识的能力。他们不仅自己探索出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方法,而且还明白了为什么要用长×宽去求长方形的面积,可谓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有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经验,迁移类推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那就迎刃而解了。
孩子们的出色表现体现在他们动手操作自己测量物体表面的长和宽来计算面积,。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我欣喜地发现,我们的学生再也不是为学数学而学数学了,数学已经成了他们接触生活、了解生活、融入生活的得力助手。
40分钟也留给我一些遗憾。为了使学生们的思维不受限制,使孩子们的主动性得到尽可能的发挥,我在设计时都是给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总结,但学生由于紧张,不能把他们的才能完全展示出来,让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显得力不从心,而且老师包办代替了。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9
复习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巩固,提高计算和解题能力的重要措施,是综合性的。教师出题学生解答,这只是单一的考察学生所学知识,不能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学生成了“维修工”,如果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就成了“工程师”,可以独立地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1、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整理知识的心理需要,让学生自己整理,汇报比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知识网络的建构。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讨论“你对你们组的作品满意吗?认为它好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怎么看?”从而促使全体学生真正地、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学会自我肯定,自我反思。
2、切实了解学生,增强应用性。
全面地了解学生,可帮助教师找准复习的起点,有的放矢。学生借助材料激活已有的知识积淀,并以此为复习基点展开整理,有利于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学习材料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取,使用权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其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3、充分信任学生,有效实施自我评价。
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是突出主体的重要内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交并激发学生对复习知识的兴趣和乐趣。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进一步去尝试和探索。在展示整理作品后,从中发现自身作品的优缺点,自主进行知识的建构,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习惯。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
这节课上得不很理想、原因主要有两点:
1、算术本身具有枯燥乏味的特点;
2、我自身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而主要的原因在于我的教学方法上。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课堂设计过于传统、本节课的初衷是在运动会的情景中,通过解决运动会中出现的数学问题来学习估算和连乘、但是在设计过程中,走入了传统教学的误区——以做大量练习题为基础,灌输给学生知识、导致学生学到的仅仅是做题的方法,没有到达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并且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2、我的心态出现了问题、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总是怕学生听不懂,想不明白,试图自己帮助学生解决所有问题。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偏离了新课改的要求,一不小心就走如了自己最痛恨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失败乃成功之母。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距离成为一名优秀的新型教师还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务必使自己以最快的速度成长起来。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1
本节课我主要以同学为主,力求体现同学的自主性,在新知的探究中,让同学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方法的过程,培养同学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通过学习,我觉得以下两方面自身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一、比较合理的处置教材。教材给我们出现的例题是同学在学校里捡废电池的情景,考虑到现在我们的学校卫生非常好,不可能在学校里捡到这么多的废电池,何况两个例子的情景是分开的,因此设计了上面打印文章的例题,把两个例子串连在一起,比较贴合同学的生活实际,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同学寻找自身想要的信息,并提出相应的问题,提高同学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的处置上,而是把课后的练习进行整合,有偏重点的进行练习设计,从而使同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二、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同学为主体,让同学自主去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同学的思维完全暴露了出来,思维的积极性相当的高,达到了原先设计的效果。
但在教学中也有缺乏的地方,觉得难为情,如:在引导计算方法时,叙述:先算18除63够了,在十位上写3,应是先算18除63个十,这样,才干在十位上上3,表示3个十。另外,在同学出题,除数是一位数与除数是两位数的比较时,教师选择同学的素材应充沛一点,如选择同学的例子是:除数是一位数的,商是两位数、商是三位数的各一个;除数是两位数的,商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各一个,这样便于同学的比较。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
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训练学生有序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1、在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的交流和全班反馈。学生在完成上衣和裤子搭配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困难,只有极个别的学生有一些困难,在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的时候解决了这个问题。
2、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学生不同的解决思路归根结底要作到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3、运用方法,引申练习。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的交流和全班反馈,学生从衣服搭配迁移到走路有几种不同的走法有些困难,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充分利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进行有序思考,解决问题。总之,这节课我都从学生身边的情景出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教学中,我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紧密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给学生创设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和体验数学,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学习,教师给学生留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积极的参与研究与学习,教师注意走进学生,和学生一起去探究、交流,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帮助学生排除障碍。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从无序思维过渡到有序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明晰化、条理化.<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3
本节课中以书本中的情景为学习材料,简单呈现,直接入题,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曾一度迷失在热闹的情景教学中。轻易抛弃教材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掌握学习的 主动权,节省时间以投入到有效学习中。传统教学重结论,轻过程。其实知识的内化必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针对问题主动加以分析和思考,然后产生迁移的过程。但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学生掌握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在本章内容中知识点并不需要教师过多地指导,教师只要提供一个让学生畅所欲言的平台,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然后适时小结,其他的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这主要体现在:
1.竖式计算时允许从高位算起和从低位算起并存,等学生碰到实际问题时(进为),自己领悟哪一种计算顺序更简便。
2.学习竖式计算的目的。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是 简单的用现成的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数据简单,学生的结局是多样化的,而竖式使学生学习的一种新的计算方式。为了后续的学习除了要求书写规范,还要沟通他们与其他算法的相通处,这也是主题中彰显的重要教学思路。
3.本课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哪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书写格式问题。现代教育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即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教育活动,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本本节课我通过制作课件的展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对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好的基础。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有效迁移,获得解决新问题的多种方法。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评价,然后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力图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现活生生的数学知识,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
4.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同学估一估,培养了学生的估算的能力。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想,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中,不少同学的口算能力很强,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机构,在交流中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试着用竖式解决这一问题,有了口算的基础,像大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得出的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4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又开始了每学期的小组教学活动。根据学校制订的教学工作计划,从9月12日开始我们用4周的时间完成这次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无论是从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确定都经过了认真钻研,精心设计。我们在这次小组教学中都力求创新,大胆试验,力求体现新理念,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总结我们组的这次小组教学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课的类型多样,体现多方面的教学探索。
本次小组教学我组的两位老师选择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的目光不仅仅放在新课的教学中,如王艳伶老师,选择的是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数学万花筒。这是教材中新加入的内容,而且在教参中也没有具体的说明。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敢于自我挑战,这样才会不断进取。
2、加强研讨,合作探索。
小组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共同研讨共同提高。在上课之前,王艳伶老师就反复钻研教研教材,精心制作电脑课件,并请来新教师来听试讲,共同研究教材及教案设计,重新备课。对新参加工作的老师来说,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帮助。本次小组教学活动中我们克服困难,积极跨年段听课,向其他老师学习。
3、每位老师发挥各自的特长,体现不同的教学风格。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解决于生活实际问题。王艳伶老师创设了与学生生活环境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过生日来导入新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用组合的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周怡老师对教材把握比较准确,在讲授“倍”的初步认识是时能紧紧抓住以谁为标准,有几个这样的标准,就是几倍,这一教学重点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4、收获与体会。
在课后我们开诚布公地共同评课,并能用新理念重新审视每一教育环节。在相互的研讨争论中,使我们在教学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还增强了我们年级数学教研组这个团队的凝聚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发扬我们团队的长处,开展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我先给同学们讲一 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相关文章
教学的反思十五篇)2023-07-11 10:33:06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反思(通用五篇)2023-07-06 19:52:58
地图三读学习法地理教学反思2023-07-15 06:41:29
小鬼当家中班教学反思2023-07-23 18:10:08
幼儿大班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2023-07-11 05:46:19
池上优秀的教学反思(通用六篇)2023-07-21 13:04:26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5-05 08:38:37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5-05 08:32:42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8:35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6:1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2:38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5-05 08:18:11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十五篇)2023-07-20 04:10:21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2023-07-15 12:47:1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2023-07-16 2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