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学反思1
回顾今天的课堂,简单却也不失简约,利用了导图,开始了互助,不求复杂,只求扎实,真实而不失那份主动,灵动。《十六年前的回忆》是篇回忆录,也是一篇老课文,虽然篇幅比较长,但内容不难理解,利用第一人称的写法,真情流露,表达真情实感,具有可读性,也是一份革命教育的好题,从内容出发而不局限于内容,两课时的安排得失小结如下
寻互助抓手,从培养质疑入手。本文最大的一个举措与收获便在此,从课题入手,质疑问难,存疑读书。(十六年前发生了什么事?怎样的事情让我十六年后还回忆?)聚焦内容提问,虽然不难,由于平时重视不够,学生还不是太会发问;趁热追击,在梳理课文结构后,根据黑板上的导图,再次引导学生质疑,这一轮难度提升,质疑互助,学文释疑。(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父亲为什么被捕?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父亲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师追问,除了关注内容之外,还可以怎么提问?生给出:课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前后什么关系?显然提问者是有答案的,师继续追问,根据你知道的答案再提问,生马上给出:前后照应的写法有什么好处?有了如此启发,问题质量在提升: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父亲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通过两轮质疑,给予时间,帮助梳理,主体参与意识增强,少讲真思,好!
提高值问题,尝试互助学习。聚焦文章写法,提炼人物品质的问题,正是共学好凭借。共学一:前后照应写法的好处,互为补充,完整表达,强化写法的品鉴,从内容,写法,读者三个角度,层层深入,既为读,也为考;共学二:李大钊的精神品质,证据?学习提炼,互为补充,化零为整,既从片段中提炼,也从全文中关注。共学三:生字词人人过关,第一课时,互相提醒的是易错音,形,偏旁,人人修改过关,第二课时,互相批改的是实时听写的情况,人人订正过关。扎扎实实过基础,扎扎实实学阅读。
遗憾亦有,写法未完全突破,部分学生有些很不上进度的小茫然;互助未真正敞开,男女生交流不够,发言面,发言层次体现不出,继续努力,实践调整!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学反思2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巧用多种照应方法,文章结构十分严谨。
一、再现式照应,即后面所说的是前文内容的再现或重复。
例如开头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说:“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4月28日。”这样照应,不仅点明了李大钊烈士牺牲的具体日期,而且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二、回答式照应,即后面所说的是对前面内容的解释或回答。
例如前头说:“有时候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后面写道:“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这样写说明李大钊具有高度的警惕性和无限忠于党的可贵品质。
三、续写式照应,即后面所说的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延伸和深化。
例如前面说“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后文说:“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这就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且说明李大钊的品质也教育了工友,他宁可遭受折磨,也不泄露党的秘密。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学反思3
一、成功之处
善于创设情境,以情境带动学生。导入部分的图配乐,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基调,使学生一下子进入到一种庄重、缅怀先烈的氛围中来。
教学设计与课文有关的字词练习,是我这学期来的新做法。比如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根据词语意思写出词语、根据字在词语的'意思选出正确解释……方法多样,既让学生得到考试方法的训练,又让他们很轻松地掌握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为进一步读懂课文做好铺垫。
在教学中,特别是放手让学生学习的时候,他们的发现很多,体悟很多都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我都予以肯定,同时也不放任自流,把自己的感悟再加进去,使之更合理更全面。
二、不足之处
在本课的教学中,领会文章前后照应的写法这一环节做得最让自己沮丧。学生不能领悟其好处,又接近下课了,未完成教学,我把前后照应的好处和课文结合后直接告诉他们了。但是,当学生不能体会时,教师的作用不就是点拨吗?有点矛盾了。
三、改进措施
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学反思4
一、设疑导趣
学习要靠自己思索而得。要使学生愿学、乐学,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该课教学时,我首先引题激趣,巧设悬念:课文为什么用“十六年前的回忆”为题?作者回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接着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启发学生弄清课题的关键词及与课文内容的关系。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理清脉络,把握主体,掌握学习方法。
二、质疑导思
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我通过质疑设疑,从而知道学生那些内容不理解,学习重点在哪里,便于有针对性地实施目标教学,使学生能深入浅出地理解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教学到李大钊同志被捕前的一个段落“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我先指名读,再让学生思考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归纳总结;在教学李大钊同志被捕时,为了让学生弄清他处境危险,我让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朗读,体会出“我”的惊慌,李大钊的沉着,领悟革命者沉着镇定、从容不迫的英雄气概。读中悟情,质疑导思,使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析疑导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诱导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出疑问,甚至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如教学李大钊被审时,我让学生先看录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李大钊同志的崇敬之情。进而激疑,引导学生参与,继而探索。观看图象画面后,再让学生自学,动手画词画句,然后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异中求同,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领悟文章精髓。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学反思5
一、品味语言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本课我从引导学生品析人物语言描写,体味人物神态的描写入手,采用导学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重在一个“学”字,贵在一个“导”字,以发展学生的自学和探索能力,全面发展学生智力。全文教学分为初探性引读,深究性引读,内化性引读三个阶段,安排自学、讨论、精讲、演练四个环节。如精讲环节,我着重让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两句话。
1、“小孩家知道什么!”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抓住“坚决”“常”“轻易”“什么时候”展开教学,体会人物神态描写时,我着重抓住描写李大钊面对敌人沉着、冷静的两句话,品析“惯有”“严峻”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
二、情感互动与文本对话
1、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而是读者(教师、学生)与文本以及作者进行反复地,深层次地“对话”,在这“对话”的过程中,体验和领悟、探究与发现,把握与发展文本的内核之所在。如“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是学生在第一课时初读后留下的一个凸现课文主旨的问题,如何解决?只有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再次的磨合,通过“阅读——品析——议论——整理”的系列阅读活动,从中领悟到李大钊是一个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的人。这样文本中的具体文字恢复了生命,从而使学生得到了生命化的教育。
2、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应该是平等、互动的。但教师还应该抓住文本“热点”与“难点”,打造课堂的热源效应,打通课堂的壁垒,将阅读活动立体化,将平等对话互动化,将探究体验情感化。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文本是在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撞出有火花便是文化的积累,思想的熏陶,精神的积淀。如“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呢?”这个问题的引出教师应服从学生的需求创设情境,调动兴趣,激活思维,体验情感。抓住本文重点,即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引导品味分析,入情入境
3、与文本对话需要教师、学生的情感投入,与文本对话除了具有平等性,互动性,还应有情感性,因为语文学科的文本是无处不充斥着情感的东西,诗即思,言即情,所以,在引导学生认识李大钊这位伟大形象时,通过教师、学生与文本有感情的平等对话,即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等;通过教师,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对话,即教师的情感点拨,学生的情动辞发等一系列阅读活动。如引导想象,谈谈感想,谈谈心情的教学环节都较好地引发了读者(教师、学生)与作者、编者产生了共鸣——对李大钊同志的缅怀、崇敬、仰慕之情油然而生,达到了生本、师生、生生精神上的自由交流。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体会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情,英勇无畏的精神,但是如果我能紧扣文章的中心词语“信心”一词,展开教学,这样对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会更有帮助。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学反思6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于1943年写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时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到长文短教。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出李大钊是怎样的人,并以此为线索,抓重点词句探究;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李大钊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
二、走进李大钊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当我读完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也被李大钊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亲人的高尚情操深深感动。我想这是每一位阅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的读者都会共鸣的想法。那么如何让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这些呢?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李大钊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中抓住“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等句段引领学生体会李大钊的高尚品质。
三、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比如“父亲在敌人面前态度严峻,猜测父亲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想一想父亲心里在想什么呢?”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于是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开始思考。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即让学生走进了李大钊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又进行了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身体上的单双数2023-07-22 06:29:13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反思范文2023-07-20 04:06:40
思想品德青年教师公开课优秀教学反思2023-07-08 22:54:28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育教学反思2023-07-19 14:16:09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例文2023-07-23 03:40:14
中班语言教案:多彩的幼儿园2023-07-17 06:41:4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5-05 08:38:37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5-05 08:32:42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8:35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6:1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2:38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5-05 08:18:11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十五篇)2023-07-20 04:10:21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2023-07-15 12:47:1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2023-07-16 2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