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圆柱》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引圆柱——学圆柱——探圆柱——用圆柱以及悟圆柱”这五个环节,引领学生经历了回忆对比、看书自学、实践探究、欣赏感悟的过程,认识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
一、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
我经常思考: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绝不是“一张白纸”,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有着不同的知识基础。所以,教师的“教”应服务于学生的“学”。
对于圆柱,学生在生活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认识。因此,我把新知的引入瞄准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本课的教学起点。由最初的回忆圆到引出圆柱,再由想圆柱到充满神秘感的摸圆柱,这一个个满载思维的过程都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圆柱的与众不同,从而产生认识圆柱的强烈欲望。
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个性特征是我确定教学方式的重要前提。对于圆柱各部分名称,书中已有明确的介绍,引导他们拿起圆柱看书自学,这种实实在在的学习方式,不仅拉近了课本与现实的距离,而且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经过自己努力获得知识的成功感。终生受用的自学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告诉我,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需要上的,在新的教学理念倡导下,学生不再是活生生的容器,被动等待着教师照本宣科的浇灌和枯燥无味的填塞。他们需要的是亲身感受、亲自体验知识的“再创造”和“再发现”的过程。因此,对于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教学,我创设了一个制作圆柱的话题,用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引出探索圆柱侧面特征的需要。学生围绕着“制作一个圆柱需要剪出什么材料”的问题,自然探索起圆柱的底面和侧面的特征。在这过程中,学生的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也因需要而生成。而在进行侧面展开图的探索时,作为引导者的我选择了先让学生重点探索侧面沿高展开得到长方形的一般情况,然后再通过“选材做圆柱”的活动,将侧面展开得到正方形的特殊情况以及平行四边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其他情况加以渗透。在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的前提下,做到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有益拓展,让每个学生 “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实”。
二、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学习生活化。
圆柱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立体图形。所以我选择了利用课件,演示从生活中的圆柱形实物到数学中的圆柱的抽象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生活数学化的过程。此外,我为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一个圆柱模型,学生可以在自学、探索等等的活动中亲手摸一摸、剪一剪、看一看,生活实物与数学学习相辅相成,这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借助多媒体又让数学学习走向生活化,引领学生走进圆柱的世界,看看圆柱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生产中的存在,并直观、巧妙地介绍了圆柱的高在生活中的其他叫法,使学生 活学活用,由心发出“圆柱的作用可真大啊”、“我还要继续探究圆柱”等等的感叹。
三、立足课堂,为学生的发展而教。
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积极参与,开启智慧,是我力求做到的。通过设计填空、判断、选择、做圆柱,这样有梯度的练习,有利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新知并形成技能。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益,我别具匠心地设计板书,不仅突出了重难点,还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我精心设计的课后延伸——可乐罐的奥秘,开放性地向学生注入生活现实的鲜活信息,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而看到刚才学生的眼神,我感受到他们将越来越喜欢上数学……
本着以学定教、为学生发展而教的理念,我和学生在和谐、充实的教学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但同时,在刚才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比如,对于每个教学环节的处理,还得继续细化和优化,以达到更高更好的教学效益。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处理老师预设以外的突发问题等等,都是我要继续学习、继续努力的方向。
《认识圆柱》教学反思2
圆柱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就有所接触,是继五年级长方体、正方体之后的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因其在建筑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这是一个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典型。因此这节课的学习显得尤为必要,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上课伊始,图片显示建筑物,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圆柱形,给学生一个震撼,了解圆柱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的认识都是感性认识,而课堂教学是对圆柱体进行理性的认识。学生对新知识是好奇的,所以在教学时,动手操作和探索研究,自我发现和掌握圆的柱的基本特征,是本节课的主题。过后组织学生观察、触摸、猜测、操作验证、巩固、应用这几个环节组成。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手中的圆柱实物,初步感知圆柱特征,是直观感知层面的活动中,对圆柱特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把握。再把圆柱放在平面上来了解,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层次,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圆柱侧面展开的学习我将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它将影响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学习。我上网查阅了不少资料,关于圆柱侧面剪开的教学,没有象以前的课堂中,将包装纸剪开后成四种不同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的图形作为教学的重点,即使出现了这么多形状,只是口头带过去了。一般同学不会的,在圆柱体的特征教学中它能起到什么作呢?不管怎么剪成什么样不都要将它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吗?因此,教学中简化这一过程,当学生剪开侧面出现了长方形。正方形,而没出现平行四边形和不规则的图形时,我用课件动画展示了侧面转化成长方形,以及底面圆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认识到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积之间的关系。把教学重难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并把“观察、猜想、操作、发现”的方法贯穿始终,既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的认识,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练习题设计紧紧围绕新知展开。我设计了针对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在形式、难度、灵活性上都有体现。判断题有利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一题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了解。
整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如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评价多元等等,但课中教师设计的环节太过朴实,缺乏有力的感召力,还必须在创设生动活拨的场景方面下工夫,教学环节太理性化,不太适合小学生的特点,语言方面要求少而精,富有童趣。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去改正才有极大的收获。
《认识圆柱》教学反思3
教育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告诉”,因为学生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水平和认知系统,当他们遇到一个新的待解决的问题情境时,如何调动学生自觉而主动地从自己已有的知识架构和认知经验中摸索、收集、调动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呢?在这节课的教学上,我是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数学课程标准在“空间与图形”这一部分内容中,也提出要注重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大小,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新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中,“探索交流、解决问题”是学生课堂中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一开始,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圆柱的特征,而是在课前参与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观察,触摸自己制作好的圆柱,并与小组内成员的作品进行分享交流,得出圆柱的特征。让学生深刻体验发现知识的过程。另外在教学圆柱的侧面时,我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在一定的提示引导下,让学生知道了圆柱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会出现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而且自己弄明白了展开图形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这节课是由观察、触摸、猜测、操作验证、巩固、应用这几个环节组成。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手中的圆柱实物,初步感知圆柱特征,对圆柱特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把握。在教学中,我注意了对方法的反馈。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部分学生把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方法迁移过来,比较有序地说出圆柱的某些特征,二是更多的学生还不能迁移方法,而是从自己最感兴趣或最为明显的特征着手进行说明。接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急于探究的心理,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手中的圆柱体实物,使学生从对圆柱的初步认识到慢慢地发现其中的知识。再把各自的发现进行对比、证明,总结得出圆柱的特征。
在探索圆柱体侧面的特征时,特别注重学生自己操作、讨论、探索,学生得到的结论很多,如圆柱体侧面沿着高展开后得到长方形、正方形,然后再给学生时间去发现展开图与圆柱体侧面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通过对表格的填写,引导学生得出圆柱侧面展开后与圆柱的关系。学生对新知识是好奇的。在教学新知识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摸一摸、比一比,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整体地感知圆柱的侧面展开与圆柱的关系。在讨论圆柱的侧面时,设置悬念,先让学生猜一猜:“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一个什么图形呢?”通过猜测再进行验证,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
整个教学过程中,圆柱的特征成为学生探究的主体需要,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参与者变成了探索者、创造者。而教师仅仅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应少讲、少说,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实现生生多向交流。
《认识圆柱》教学反思4
1、我对这节课有这样的设想:对于“圆柱的高”的教学同样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这一环节的处理应再深入一些。通过课件显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它的高有无数条,而且知道测量外侧的高比较方便,同时也为后面布置的实践作业奠定了基础 。
2、在本次活动中,我设想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学生的的自主探究来认识圆柱体的外形特征,在头脑中建构圆柱体的基本形体概念,为此,我必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观察想象和操作的空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活动。于是,我创设了以下的教学程序:
首先,我创设了一个长方体与正方体图片,并以课件的形式展示,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的热情,接着,提供多种多样的生活中的圆柱体的课件与实物圆柱操作材料,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的方式去亲自体验圆柱体的外形特征,然后集中学生进行反馈与总结,再引导学生利用一个圆形的纸片对圆柱体上下两个底面进行大小的比较,再集中学生进行谈话,最终得出圆柱体的总体外形特征。
圆柱的组成有: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而总结出。两个底面是两个圆,并且大小一样。为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打基础。接着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来判断生活中见过的物品形状是否为圆柱体,再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相似于圆柱体的物品。
本节课存在的优点是创设了合适的环境供学生进行自由的探索,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并且融入了课件的使用,让课堂氛围“热闹”起来,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师生关系能够得到和谐发展。最后的延伸活动保持和发展了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感受探索的乐趣。
《认识圆柱》教学反思5
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这节课,以触摸——合作——交流——讨论——形成认知为线索,设计了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做一个圆柱这一活动。最初的设计意图是想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一方面培养合作的意识和合作能力,另一方面对圆柱的底、侧面的特征和相互关系有初步的认识。活动结束后,再让学生互相交流,得出结论。对于圆柱侧面展开这一重点,在学生试做的过程中得出,有效地突破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但事与愿违,几乎每组学生在做圆柱时,都是将纸在圆柱模型上围一圈得到侧面,再用模型的底画两个一样的圆作为圆柱的底,然后组合成圆柱。在做的过程中很少有学生发现长方形纸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整节课,以活动为中心,不光是为了有效地组织学习,更重要的是想通过这一形式还原数学的本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带给他们的乐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到成功。
相关文章
触摸春天四年级教学反思2023-07-11 08:36:43
课文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范文2023-07-19 13:06:07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教学反思2023-07-20 14:09:04
语文课最后的姿势优秀教学反思2023-07-13 14:24:11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集锦十五篇)2023-07-07 14:28:24
有关音乐的教学反思范文2023-07-23 22:30:22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5-05 08:38:37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5-05 08:32:42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8:35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6:1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2:38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5-05 08:18:11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十五篇)2023-07-20 04:10:21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2023-07-15 12:47:1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2023-07-16 2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