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反思1
一、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必须具有较强的空间观念,这是教学的难点。为此,本节课我借助于模型、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触摸、拼拆、展示,全方位感知,培养空间观念,寻找知识的结合点,让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上发挥更好的媒介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二、加强动手操作,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所以我们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加工,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课中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时,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剖”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出6个面。通过比较分析深刻地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积之和就是这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长方体6个面之间的关系,抓住了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索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多种算法的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回想整节课,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从问题的提出到交流,整个过程可以看到孩子们都在主动热烈的参与。新课开始面对课题教师提出:“你想到了什么?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被调动起来, “我想到了前面刚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我想到了以前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我想知道表面积和面积这两个概念有什么不同”,“我想知道如何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面对同学们充满激情的提问,我以掌声给予了赞扬,良好的氛围让本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探求长方体表面积不同的求法时,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不时的在课堂上迸发,有的从长方体两个相对的面为一组去分析,得到求法;有的把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左面分为一组去求;还有的孩子从长方体展开的平面图去求,对问题的思考具有创新性与独特性,思维的深度得以发展。总之从这节课上,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数学的情感是积极的,参与是主动的,多数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情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获得了有效学习。
但是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第一、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操作中花费大量的时间,操作与思维接不上。
第二、操作时耗时太长,以至于最后的几道提升练习来不及在课堂上完成,更多的精彩没有展现出来,留下了较大的遗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反思2
“整理与复习”课是以整合、梳理已学的知识、技能为主要任务,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课型。整理课一要体现“理”,即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二要体现“通”,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三要体现“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发展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
由于平时教学中的知识点是零散地一个一个的呈现,缺乏系统整理。因此本节课我先让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用提纲法、列表法两种整理复习常用的方法进行知识的归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其中。本节课虽然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以及计量单位进行归纳整理,但是我设计的侧重点是对表面积的教学,主要通过三个动作“刷”、“切”、“拼”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表面积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课堂练习我设计了从大正方体上拿走一个小正方体,表面积会有怎样的变化,目的是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是围绕着本节的教学重点展开的。
通过整理复习,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再经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能“温故”而“知新”,进一步达到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的目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反思3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正面”、“上面”“侧面”以后,我让小组自由讨论“站在不同位置看老师的讲桌,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为了便于观察,我允许孩子们可以自由走动,寻找答案。看着他们在讲台边快乐地转来转去,我沾沾自喜:“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3个面”的正确答案马上就可以水到渠成了。谁知在反馈时有的学生告诉我“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3个面”,而有的学生告诉我“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5个面”,更有甚者,报的数更多,全班学生就这样分成了几派,相持不下。
见局面一时不好控制,我严肃地重复着第二种回答:“请同学们再认真观察,真的最多能看到5个面吗?”这一反问,那些认为能看到5个面的学生顿时一愣,继而默然地垂下了头,虽然有个别同学暗地里仍然不服气地自言自语“没错嘛,就是5个面”,然而更多的则是沉默,不作声,课堂上因为老师严肃的一问全然没有了刚才相持,争论的气氛,我顿觉师威的负面力量,于是我及时调整了心态,微笑着绕着讲台转了一圈,自言自语地说:“看来5个面也蛮有可能的嘛,谁愿意当小老师上来说说到底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于是气氛又活跃了起来,几派学生争着上来讲解示范,就在他们讲解示范的争论中,突然有一个学生发现新大陆似的嚷起来:“老师,我知道他们为什么是五个面了,他们算的是两次观察的和”,学生们顿时恍然大悟:“噢,原来他们算的是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而我们算的是合起来最多能看到几个面,难怪会不一样啦.”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学生激动地喊起来“老师,老师,我也发现了,书本上这个问题提得不好,它没有讲清楚是算一次还是算合起来的。”众生附和,我被这一连串的知道、发现愣住了,再仔细地读了读课本上的那句话“站在不同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的确,问题中没强调一次,那就既可以理解为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也可以理解为合起来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当时我一激动,也不管学生的观点是对是错,至少这些学生认真思考,敢于批判书本权威的精神是值得赞赏的,于是我及时表扬了这些学生。.这时一个学生若有所悟地大声自言自语“原来,书本也会有错啊,以后我可一定要认真思考。”
教育教人求真,学习要先学做真人。21世纪的教育,呼唤思考型的人才,因而教师的职责已转变为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成为孩子们学习的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鼓励挑战权威而不是拿出现有真理的人。至少,我庆幸自己当时没有以师威压人,把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硬生生的塞到学生脑中,而是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观察,发表独特见解,从而激发了他们科学批判权威的勇气,并从中认识到思考的重要性。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反思4
今天教学的是第10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例1和例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由于有了低年级的认识基础,学生不难从生活中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但是新教材在认识特征时,与老教材不同,新教材是由长方体的面入手,知道有6个面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一个长方体,说说: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由最多能看到3个面,引画出长方体的直观图,再联系实物,讲明面、棱、顶点的概念。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去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小组讨论交流: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这样的编排是让学生有了各部分的初步了解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研究讨论交流,这样比以往教材的一步步的从面、棱、顶点分别去研究时学生探究的空间要大得多。从课堂教学看学生的的学习效果还是很好的,基本能发现长方体的主要特征。只要适当提示一些术语,如“相对”“完全相同的‘完全’”等,再一个就是引问:怎样数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在研究长、宽、高时,我花了一定的时间,因为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是相对的,它决定于你所取的顶点位置,还有长方体的摆放位置。因而,通过不断改变长方体的位置以及变换顶点的位置,让学生说出此时的长、宽、高来。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对长、宽、高的深入认识。
此外,发现作业上有关于棱长方面的计算练习,所以又在练习三中利用第一条的三个图,让学生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棱长总和,并补充“如果用一根长24米的钢筋,截断焊接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反思5
一、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首先,我让学生求由体积是1立方厘米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通过练习,使学生感知:体积是由若干体积单位组成的。接着,提出问题:是不是我们都可以用摆小方块的方法来求一个物体的体积呢?从实际情况考虑,让学生体会到,要求一个物体的体积,必须有一个新的方法才能解决,从而引导出探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激发他们探索长方体体积的欲望。
二、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教学时,让学生用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学生自制的),摆放出不同的长方体,并把长、宽、高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记录的长、宽、高,摆这个长方体时,一行要摆几个小正方体(即表示长方体的长),摆几排(即表示长方体的宽)摆几层(即表示长方体的高)。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己比较、发现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在探索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强实际操作。通过实际观察、拼摆等活动,学生清楚地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来源,并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体积。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时,花了较多的时间。
2、在本节课的学生汇报环节当中,学生在汇报时语言表述有些不清楚。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反思6
一、联系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是在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的单位以后教学的,教师通过切开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看看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引入计量体积的方法.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用切开的方法来计量物体的体积的.教师采用了让学生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拼摆长方体的实验,引导学生找出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方法。教师考虑到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要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考虑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如,不是所有物体都能切开,)怎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如,找到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公式,)从而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
二、加强实际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重大的发展。然而此时,学生对立体的空间观念还很模糊,教师特别注意到加强实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计算公式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给了学生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摆放出不同的长方体,并把长、宽、高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记录的长、宽、高,摆这个长方体一排要摆几个小正方体,要摆几排,摆几层,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体。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最后,通过学生自己比较、发现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后,教师继续启发学生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正是教师正确把握了本册教材的重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强实际操作。通过实际观察、制作、拆拼等活动,学生清楚地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来源,并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体积。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小组合作交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观念阻碍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培养,要改变传统观念就要实现三个转变:教学目标,由以知识传授为主改为增长经验、发展能力;教学方法,由以教师为中心改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气氛,由以严格遵守常规改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教师在本节课中大胆地实践,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掌握了数学建模方法。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热情让每个听课老师都能感受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因为它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了一种知识,还让学生培养了主动参与的意识,增进了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并从活动中形成了数学意识,学会了创造。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反思7
一、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实物,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实际应用,学生是在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单位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几何体来进行教学,如粉笔盒、课本和长方体的橡皮擦等实物,教学前教师可以先准备一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若干个,运用这些小正方体按小组分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摆成不同长宽高的长方体,再数出这些长方体各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接着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摆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观察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三个条件的积与数出来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长方体的体积的的计算方法。这时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中提问学生,你们找出的长方体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你们是怎样找出来的?在这提问中学生答对的教师要给予肯定,答错的也要给予鼓励,然后师生共同把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归纳出来: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V=abh。这样教学,教师就把学生带到了从实践知识上升到理论知识,并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另外,教师也可以用如此类推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二、运用找到的规律,进行实际操作。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他们是由认识平面图形上升到认识立体图形,是空间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然而此时,学生对立体的空间观念还比较模糊,教师应特别注意到加强实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计算公式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具,引导学生进一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强化记忆,如粉笔盒的体积是多少?怎样求它的体积?要求它的体积必须有哪些条件?(教师可以请几个学生到讲台上实际量出粉笔盒的长宽高,并把这些条件板书在黑板上,让全体学生进行计算粉笔盒的体积),当学生准确算出粉笔盒的体积后,教师话峰一转,你们知道自己的数学课本的体积有多少吗?你能求出数学课本的体积吗?要求出数学课本的体积是多少?必须有哪些条件?你能找出这些条件吗?下面请同学们求出自己数学课本的体积是多少?看谁做得又对又快。通过实际观察、操作等活动,学生清楚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体积,动手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反思8
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注重以下几点:
1. 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关于长方体和 正 方 体了解了哪些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教学。
2.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摸一摸,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在探究长方体特征时,我先和学生认识面,棱,顶点,然后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应用长方体实物在小组里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3.新增了有两个面是正方体的特殊长方体。
4.应用网页制作做了课件,让学生目睹了图文并茂在课堂中的作用。
5.在练习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学生在操作上的时间比较紧张,没有让学生自己再数一数,摸一摸,虽然每个面都设计到了,但是教学还不够扎实,有些学生还不能全部理解,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须改进。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反思9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过渡到初步的立体图形上学习的。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体现立体平面立体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并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沟通,培养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主要特征,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
创设一个能够吸引学生的、源于生活的、有趣的、有用的、可操作的、可探索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要提供丰实的现实背景任何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使生活数学与数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在生活中做数学的乐趣。设计时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求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必要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知识的形成发展是有层次的,且与旧知识紧密相连。新课展开必须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新课的组织展开以有利于教材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产生同化,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为目的。
学生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必须具有较强的空间观念,这是教学的难点。为此,借助于实物投影、模型、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触摸、拼拆、抽拉、展示,全方位感知,培养空间观念,寻找知识的结合点,让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协同互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上发挥更好的媒介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反思10
立体图形的研究和学习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而动手操作更能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知识。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的教学上,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制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通过交流讨论,明确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其实就是求六个面的面积和。在第一节的知识经验上,学生已经知道长方体六个面可以分成三对,每对的两个面都相等。在此基础上,学生独立完成例题的解答,学习兴趣很高,很快就得出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交流,学生们除了得出两种计算方法外,还得出了特殊的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即有一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接下来,独立思考并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就水到渠成了。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体现本身的学习自主地位和主人翁感。
最后,让学生同桌交流,发言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经过多位同学叙述,归纳出要点和规律。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以引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探究气氛也更活跃,学生的探究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相关文章
春的教学反思怎么写2023-07-18 03:53:59
黄河的治理教学反思范文2023-07-18 21:08:09
雷雨第一课时教学反思范文(精选9篇)2023-07-23 05:06:41
大班语言小马过河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五篇)2023-07-24 04:39:32
小雨沙沙音乐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五篇)2023-07-09 15:10:26
小学语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2023-07-10 23:03:08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5-05 08:38:37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5-05 08:32:42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8:35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6:1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2:38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5-05 08:18:11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十五篇)2023-07-20 04:10:21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2023-07-15 12:47:1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2023-07-16 2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