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背影》教学反思1
《背影》是一篇传统写父子亲情的文章,那浓重的背影凝聚着撼人的力量,也曾感动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但现在的孩子,因时代、家庭等等原因,很难融入这篇文章,为此我设计了以情导学的几个环节。同时,一反传统教学中以“背影”为切入点的规律,而是从品味语言入手,从字里行间去感受那力透纸背的父子亲情。让学生学会品味语言,从而体悟情感,并学会运用语言之法。
新课程理念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按初中语文课标的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要有自己独特发现,有自己个性见解,品析感悟语言特点。因此,整个教学程序的展开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的,通过学习、体悟文章语言所饱含的父子亲情,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这样,让语文课堂真正变成学生乐学、会学、学会的快乐天堂。
调动学生的思维与兴趣,成了本节课重中之重。引入情境后,只以“文章表达什么思想感情”为牵动点,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让我惊喜的是,这些孩子,思维竟如此敏捷、开阔,他们能从点滴语言中感悟到子对父的思念、牵挂等情感,这是我预设中所没想到的。这也激发了我与他们一起去探究质疑的兴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寓意。这一预设的探究过程,使我与孩子们一起回读文本,更加深刻地体味出文字间所蕴含的绵绵不尽之意。
本文语言质朴无华,而情感却力透纸背。因此,在重点环节中,我设计了品味语言,体悟情感这一环节。从品词入手,可从中悟到“知微见著”的效果。此环节设计为纠正教师的错误,让生感受到“困后之妙”。人物是情感的凝聚点,而品味人物描写也是初中阶段应掌握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品析人物描写,挖掘其内在的感情色彩。在这两个环节中他们极尽能力,品出词语含义,具体再现情感,也融入了文章的情感中。拓展练习中学生受文章浓情的感染,动情地描述生活中无痕的真爱,沐浴在无疆的亲情中,将文字化成真正的情感体验。
但课堂是遗憾的艺术。对于某些词语的理解,因我缺乏灵活的引导而趋于肤浅。以此为基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更上层楼。
散文《背影》教学反思2
在上《背影》一课时,我把指导写作与范文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学习《背影》一文的构思。父母之爱是最伟大最无私最高尚的爱,也是许多作品炬久歌咏的主题之一。朱自清的[背影]也是表现这一主题的文章。他选取的表现主题的构思却独出心裁,不写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写送行,买橘子等小事;不是正面写父亲高大的形象,而是抓住背面的“背影”来刻画。这是最能体现朱自清“众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众人下手而我不下手者”的不随人后,敢于创新的艺术才华的地方。通过背影,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伤,父爱的真挚等都是显示出来了。正如一滴水也能反射太阳的光辉,选取小的角度同样也能表现大的主题。
抓住这点以小见大,敢于创新的构思我指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细节,那些蕴含着深情的细微的动作、眼神、话语等。学生在此启发下,说出很多表现爱的细节。像彭金云的“读初二了,父亲见我书包太重,怕我压矮而帮我背书包”的细节,朱偏偏的“母亲给我生活费送我上学时偷拭眼泪”的细节,段莉莉的“我不理解父爱,可在冲突后看到父亲修好的手表时又理解了父爱的细节等。学生的发言说明,对于以小见大的构思学生已心领神会了,学生也认识到创新也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与众不同的细节。
其次,学习《背影》一文真挚的感情和适当的写作技法的交融。一篇成功的文章是感情与技巧的完美交融。光有感情,没有适当的表现手法,如同茶壶里倒饺子倒不出来;光有技巧却没有真挚的感情,会让人觉得空洞或虚伪。这也是学生习作中常见的病。我用一个问题让学生学习文的收获;看到了本文,你学到了哪些写作上的经验呢?经过阅读、理解、思考、归纳,学生说出了铺垫、烘托,详略的安排,重点刻画结构、顺序等各方面的启示。学生的发言说明了他们深刻地领会写作技法和真挚情感对一篇文章的成功所起的重要作用,他们对这一问题有话说,有收获,然后我又让他们将学到的经验加以运用,让他们写写父母或其他亲人关爱自己,让自己最受感动的瞬间。学生的习作中开始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技法了。
但是,在同行的帮助下,我认识到在教学本课时,我注重了写作上的指导,注重了“理性”的学习,但却忽视了“感性”的学习,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父子深情上做得不够,情感投入不够,学生未能深深受到感情上的触动,仅仅是把它当成一篇范文,而不是能让人情感产生共鸣的裁体。
可见,教学与写作是同一个道理,技法与感情是缺一不可的。
散文《背影》教学反思3
上一周,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的一篇名作《背影》。《背影》以其感情真挚自然见长。“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哪些角度易于学生领悟文中渗透的父慈子孝的真情呢?在上这堂课之前,我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以下是我上完这节课后的几点反思:
一、在初略感知文本的大层次后,我带领同学们直奔课文第6段,重点品析了“望父买橘的背影是如何刻画的”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去找描写背影的`句子,品析动词描写的妙处,归纳人物特定环境下细节描写的方法。此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高,纷纷举手,品词品句很精彩。紧接着,在课堂的下半段时间里,我还设计了请学生“表演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这一环节,学生们高昂的积极性再度被调动起来。我班的何宇翰、任丽萍等几位同学经过认真揣摩课文中的精彩词句,表演时很投入,把父亲攀爬铁道时一系列的重要的动作表现得非常到位。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师生之间的互动相当之好,原本显得有些枯燥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笑声不断。这样不但做到了分析课文时重点突出,还很好地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接下来,紧扣两次流泪,体会父子间深沉真挚的爱是本节课的难点。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学生是很难进入意境的。在课堂上,我积极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背景、路上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所做的几件事,还有文中父亲说的5句话来体会。一层层地引导着学生进入意境,体会到作者当时流泪的复杂心情:这是理解的泪、感动的泪、幸福的泪、怜惜的泪、自责的泪、依恋的泪……
三、第三个环节是用心感恩,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学生们存在的对家长的爱认为是理所当然而进行的一种美德教育。课堂上我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在家里孝顺和不孝顺父母的种种表现,然后用一段这样的话去震憾学生的心灵:“世间的爱有千万种,惟有父母的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着我们的生命历程。”最后我语重心长对我班学生说:“同学们,去孝敬父母、珍爱亲情吧。因为只有爱父母,才会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爱我们这个人类社会。”快下课时,我还给学生留下了这样的家庭作业:1、给父母挟一次菜。2、给父母倒一杯热水。3、向父母道一声:辛苦了!
上完这篇课文,我觉得学会理解,学会感恩,是现在我们的学生急需补上的重要一课。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我认为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上,我不但教会了学生去品析课文中的令我们感动的字句,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同时我也注重了对学生品德方面的教育,告诉同学们:至爱亲情是我们拥有的无上的财富,我们一定要珍惜我们正在拥有的这一份份亲情之爱。
散文《背影》教学反思4
今天有幸邀请到学校的前辈们以及同事们来听课,我和同年级的老师进行了《背影》的同课异构,课后听了众人的评价和意见,对比自己之前的教学设计,我觉得受益匪浅。
首先,关于文章主题的把握。《背影》一文向来是赞颂亲情的名篇,为什么经历了时间的洗礼,这篇文章依然还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除了精巧构思和细节刻画之外,还在于,作者在平实的叙事中融入抒情和议论。现在的“我”隔着时间和沧桑回看当时的“我”,情感有着微妙的变化。这种情感是人类共通的情感。作者写的是过去的事和当时的情绪,但不能忽略的是,在这些“时过境迁”的事件和心情背后,还有“今我”的思考和情感。
因此,文章的不仅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还饱含着作者对青年时的行为的反思和忏悔。文章最后一段更摘录了一段父亲的信,使人感到一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自责和歉疚。隔着岁月的沉淀,当时父亲的那个背影变得苦涩沉重又温情脉脉。就如鲁迅写儿时的长妈妈,不管是她强迫自己吃福橘还是限制自己的行动,以孩提时代的鲁迅看来,都是麻烦又讨厌的,但对于近乎“知天命”之年的鲁迅,那时候的麻烦事却都变成了美好温情的回忆。用“今我”的目光回看过去,以父对子的情感和子对父的情感进行双向分析,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感悟思考,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能与长辈“共情”,培养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次,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文章的主旨不仅仅来源于文章本身,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学习“知人论世”的方法,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进行分析。常规形式的语文课,通常把作者简介和背景介绍放在最前的一个环节,然后进行文本解读。我也不例外,但是,经过前辈的指导,我明白了作者介绍和文本分析不是割裂的两个环节,而可以互融互通,成为一体。文中,令朱自清最感动的是父亲买橘时的背影,由此可以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一个普通的背影能这样深深感动作者?
这时,可以适时引入家庭环境的介绍,一是课文开头的“祸不单行”,二则是结尾部分的“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然后再补充关于朱自清父子关系的资料,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内,渲染气氛,这样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作者的感动,将背影作为明线,父子深情作为暗线,在教学中使明暗线交替,分析、体味文章。比起背景介绍板块和文本分析板块的割裂,这样的方式也许更圆融、灵活一些,学生理解起来,也更顺畅一些。
散文《背影》教学反思5
《背影》是一篇写父子亲情的传统文章,那浓重的背影凝聚着撼人的力量,也曾感动过一代又一代的人。本文感情真切、质朴自然,所以我将教学的重点自然放在了通过品读“背影”来感悟文章蕴含情感上。文章的标题即是“背影”,父亲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现,是贯穿文章的主线。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关键。
但现在的孩子,因时代、家庭等等原因,很难融入这篇文章。怎么办?《语文课程标准》阅读要求中表述得极为清楚:“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看来,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品味语言入手,从字里行间去感受那力透纸背的父子亲情。因而我在教学中选取了易于学生领悟文中父子情深的角度设置了如下环节:
一、情境导入。
先是由一首《背影》歌曲导入,这首歌忧伤的旋律、伤感的歌词,将孩子们初步带入到离别的氛围中去。
二、初读感知。
通过这一环节的实施,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能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找出文中提及背影的文字,抓住文章主线。
三、重点品读。
一是引导学生品读其中一幅最感人的“背影图”。抓住这段话里的动作描写,如“蹒跚的走”、“攀”、“缩”等词,让学生们感受到父亲买橘的艰难,从而感受到浓浓的父爱。然而仅仅是父亲为“我”费力买橘子这一画面让作者感动吗?并不是。还得引导学生看背影之后的背景。这一环节,通过父亲和儿子衣服的对比,父亲穿的是“黑布小帽,穿着黑布棉袍,深青布马褂。”而儿子却有着“紫毛大衣”和“皮大衣”,更显父爱深深。接着抓住衣服特有的颜色,再联系课文的前3自然段提到的家境,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这一背影才会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二是让学生自由品读,感悟至深父爱。这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父亲的言行,特别是父亲送行时看似平常的话,都是那样的朴实,细细读来,却蕴含着父亲浓浓的爱。这一环节就是放手让学生读、品、议、说,进行探究性学习。
四、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一环节,让学生以即兴演讲的形式,说说亲人对自己的爱,捕捉生活中平凡的瞬间,从平凡中发现感动,从而让学生学会感恩,关爱身边爱着自己的人。
通过本次“磨”课,我收获了很多。首先,是从皮校长的身上,看到了一名教研工作者的热情和耐心,一遍又一遍的修改,甚至吃饭、走路的时候,都还在和我说着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如果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都永远保持着皮校长这样的教研激情和严谨治学的态度的话,将是学生之幸,九澧之幸。其次,我懂得了一堂语文课,品味语言也是有方法的。品读——通过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读来欣赏语文之美;品析——抓精彩的词句、语段加以分析,进而体味作者的情感,人物的性格、作品的主旨;品写——把所读、所思、所感写下来,进而欣赏语文之美。不管什么方法,都离不开学生真正的把自己放进文本里去,读出自己,从而引发共鸣。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前后我试教了三次,但每一次都没达到我想要的效果,现在的学生享受的父母之关爱已经视为理所当然,要想他们与朱自清的心弦发生共震,还真的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这些遗憾,也成为我今后语文教学中要努力的方向吧。
散文《背影》教学反思6
这次在解放区校本教研成果展示活动中,我执教的《背影》这节课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和好评。这首先要感谢我们二十中语文组这个强有力的团队。
我们语文组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对教学方案的立意、课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取提炼、教学活动的设置安排等方面均进行了较有质量的理性思考和较深入的研究探讨。
教学设想
《背影》是一篇经典散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感受父子亲情,品味朴实而动情的语言,体会抓住最为动情的瞬间进行写作的好处。
基于此,我们的教学设计注重精心设置主问题,组织有序高效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并进行体验,以达到教学目的。并将其课型设计为阅读品味课。
教学思路
全课的教学有五个板块构成:引入:唤起亲情体验;朗读:感知亲情故事;寻读:感受亲情瞬间;品读:体味亲情涌动;拓展:表达亲情感悟。课堂结构呈板块推进,教学层次力求科学而严谨、生动而自然。
其中间的三个板块体现了教学的重点所在。
朗读:感知亲情故事。
这一板块设计遵循阅读规律,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事件,概括内容,把握主题。学生通过这些思维活动既对文章进行了整体把握,也有了情感体验方面的独特会意,还有效训练了学生获取关键信息以及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
寻读:感受亲情瞬间。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寻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章写背影的文字,说说作者写得最动情的是哪一处?作者是怎样描写的?通过指导学生赏析一个精段、品味一组奇字、体会一种妙思,训练学生语言品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并在训练学生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注意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品读:体味亲情涌动。
这一板块紧承前一板块设计了两个环节:
(一)默读课文,探究是什么原因促使作者对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印象深刻,从而着力进行描写?并提示:结合以下方面思考:
1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
2父亲送行时说的几句话。
3父亲的身体状况。
(二)动情朗读其他三处写背影的文字,体会其中所流露出的情感。
这一板块两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情境与作者对话。细致体味不平常的背景下、不平静的心境下的“背影”所蕴藏的深情,品味朴实简短的话语所包含的感情,深刻理解作者对亲情的感念并进行体验。
这两个环节中学生或自主探究、或合作研讨、或与教师平等对话,品味体验不断向纵深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得以训练。
以上三个板块的设计,体现了《背影》教学内容萃取、整合的角度,教学重难点落实突破的策略,以及整个教学设计的多方位的立体思考。
总之,本课五个板块的课堂建构力求体现出一种彼此承接、拾级而上的层次之美,课堂活动力求表现出一种自然有序、渐入佳境的动态之美。
不足之处:
这一设计尽管各个板块中的教学活动都经过精心地安排且比较充分的表现出各自的作用,其教学的细节也经过细心地设置和认真地琢磨,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然显露出它的粗糙之处。特别是那些活动的细节则缺乏一种圆润、细腻和文气之美。而问题在于有的细节处理的不够细,比如引导学生品味父亲的话语并体会其中的情感就做得不是很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思想的开放、灵动,学生活动的充分、主动。这是值得反思、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散文《背影》教学反思7
本文感情真切、质朴自然,所以我将教学的重点自然放在了通过品读“背影”来感悟文章蕴含情感上。文章的标题即是“背影”,父亲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现,是贯穿文章的主线。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关键。
因而,我在教学设计中选取了易于学生领悟文中所渗透的父子深情的角度,设置了几个层层深入的环节。先是由一首小诗导入,将生字词蕴含其中,并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进入到一个感悟亲情世界的氛围当中。之后是“初读文章,寻找父爱足迹”这一环节。通过这一环节的实施,学生对文章能有一个初步的体会,找出文中提及背影的文字,抓住文章主线。再来“品读,聚焦父爱画面”,让学生通过品读,得到发现,发现这幅感人的“背影图”是通过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塑造出来的。然而仅仅是父亲为“我”费力买橘子这一画面让作者感动吗?并不是。而是作者从那个背影当中感悟到了深深的父爱。于是便是下一环节:研读,感悟至深父爱。通过结合当时的家庭状况和父亲的境遇、父亲的言行,特别是父亲送行时的几句话以及作者看到背影前后对父亲的理解,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走入深深的父爱。最后进行拓展延伸,以片段写作的形式对父母进行“真情告白”,从而学会感恩,关爱身边爱着自己的人。
本课教学基本实现了教学设计中的目标和重点,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研读文本获得顿悟并能从课堂中体验到真切的人间至情。从学生的状态来看,他们较为深入地探究了文本,通过层层深入的环节,理解了文章情感。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同学下课时说道:“我希望这堂课永远不会结束。”这说明她在这堂课中有着很多的收获。同时,这也便是对我作为这堂课的教师最大的肯定了,学生的话给了我巨大的感动,让我受到了强烈的鼓舞和震撼。我会因此而更加自信、更加坚定地迈向教学探索的更高境界。因更多地注重情感体验,从而未能够从结构上很好地分析这篇散文。这是本次教学设计中的遗憾和不足。
语文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语文教育要着眼两点:语文教育要为培养“四有”新人服务,要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语文教育要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性质和功能,要突出语文的人文性。因此,语文教育不能急功近利,立竿见影,而应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寓情于教,寓道于教。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背影》之所以感动几代人,就是因为它蕴含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刻骨铭心的关爱。当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中光景甚是惨淡的时候,父亲安慰我“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作为父亲,面对灾难,他默默得承受,勇敢得面对,表现出一个伟大而坚强的父亲形象。当祖母的丧事办完,我准备回校时,他再三嘱咐茶坊,甚是仔细,他终于放心不下,决定亲自送我。
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平淡无奇的语言行为中饱含着一个“爱”字,饱含着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其实,何止是朱自清的父亲,我们的父亲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父爱如山,成熟而稳重,无言而深沉。父爱浓于水,重于山,可是我们常常不理解父爱,总是觉得父亲啰嗦,说话不好听。当儿子的是否知道,在父亲眼里,儿子永远长不大,永远需要他的呵护,需要他的关爱,需要他遮风挡雨,父母的心永远系在儿女身上。作为儿女,应该感受到的不仅是唠叨,更是他们的寸草心。分离的那一刻,父亲想到儿子的旅途的艰辛,所以把橘子送给儿子,父亲买橘子时很艰难,父亲是个胖子,走路就已经很费事了,还得又“跳”又“爬”的攀月台给孩子买橘子,“蹒跚”、“探身”、“攀”、“缩”、“努力”……无不表露着父亲买橘子的艰难,但对父亲来说,能为孩子做的,都是甜的。父亲买了橘子回来,父子即将分别了,但父亲没有世界上的母亲那样对孩子的依依不舍,他表现得异常的轻松乐观。人心都是肉做的,在这分离的时刻,不理解父亲的儿子终于簌簌地流下了眼泪。文中表现得不仅是父子情,更是一种忏悔情,一种后悟爱。
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使之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逐渐形成独立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在《背影》的教学中,我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与他们平等相处,相互交流,他们在自主学习中爆发出超出平常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从学生积极探究的实践中,我也感受到了作为引导者的自豪和快乐。
文学即生活,文学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文学家、作家与普通人的不同,也许就在于他们对人生、对生活,有更敏锐的感觉、更深刻的思考。而我们要引导学生的,正是学习教材中各位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那种更加敏锐的触角,更加细腻的触觉,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生活,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捕捉,用心去积累。我布置了作文题《的父亲》要求学生对父亲仔细观察,用心体会,然后写一篇具有真情实感的描写父亲的文章。学生由于对父亲有着独特的感知,所以写出了一篇篇优秀的文章。有一位同学写道:“岁月无情,生活的拮据一年又一年地煎熬着爸爸强健的身躯。
如今的他,头发渐白,脸庞消瘦;如今的他已走过英俊潇洒、精神抖擞的壮年时代;如今的他总是埋头拼命劳作,希望家里的生活会好一些;如今的他放弃了那辆承载着他在那条乡间小道上走过5年的摩托车,换上了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他总是说:骑自行车比骑摩托车舒服多了。爸,真的是这样吗?在那炎热的盛夏里,在那火辣辣的太阳下,看着你汗流浃背,吃力地蹬着车前进,那叫舒服吗?其实我知道爸爸是在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为我们省下一点点开支,为我积攒上学所需的费用。┈爸爸,请放心,我会以最好的成绩给您带回最好的荣誉。您虽然没有带给我富裕的生活、名贵的衣服,但我却拥有着最温暖的父爱,我拥有一个伟大的父亲,享受着伟大的父爱。”一个没有仔细观察生活,没有用心体念生活的人是无法写出这样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的。我认识到,要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不是凭空一上来就做的。探究性学习有一个基础和前提,那就是学生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已有的敏锐体察、真切感受、深入思考和解读。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在这个平台上,学生才有能力、有根基来开展自主探究。
相关文章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精选十五篇))2023-07-08 00:59:51
六年级数学上册环形面积的教学反思2023-07-15 00:52:51
采蘑菇教学反思2023-07-13 06:16:54
春到梅花山的教学反思2023-07-12 04:58:35
一年级教学反思范文2023-07-21 03:35:17
风娃娃最新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2023-07-16 19:31:38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5-05 08:38:37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5-05 08:32:42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8:35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6:1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5-05 08:22:38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5-05 08:18:11
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十五篇)2023-07-20 04:10:21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2023-07-15 12:47:1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2023-07-16 2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