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教案 篇1
[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 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状态的概念,能推导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2.会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
3.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理解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和实质.
4.进一步熟练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处理三力平衡问题时一题多解的能力.
3.引导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发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及实质
三、德育目标
1.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重点]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2.发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及本质.
[教学难点]
1.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2.超重、失重现象的实质.正确分析受力分析并恰当地运用正交分解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开门见山,阐明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1、甲站在体重计上静止,乙说出体重计的示数。
提出问题:
2、甲突然下蹲时,体重计的示数是否变化?怎样变化?(乙说出示数的变化情况:变小)
3、甲突然站起时,体重计的示数是否变化?怎样变化?(乙说出示数的变化情况:变大)
学生活动:甲乙两位同学到讲台上,甲站在体重计上,乙观察体重计的示数并报给全班同学。
点评:由实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教师活动:1、引导学生分析,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其共同点是什么?(速度保持不变,就是状态不变)
2、给出平衡状态的概念。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交流、作答。
可能出现的答案:1、仅受重力和支持力,都是属于二力平衡。
2、速度保持不变态的概念并让学生理解
点评:给出平衡状态的概念并让学生理解。
教师活动:提问学生:那么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和学生一起对答案进行评析。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上面的实例和平衡状态的概念积极思考并回答:
因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速度保持不变,所以加速度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所受合力为零。
教师活动:教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实例。同时可列举例子: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的瞬间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教师和学生一起对答案进行评析,加深对平衡状态的理解。
教师引导过渡:平衡状态随处可见,因此研究它很有实际意义。引出下面的例题。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列举实例,如桌上的书、吊着的电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等等。
点评:列举生活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实例,加深对平衡状态的理解。
教师活动:多媒体投影课本中的例题,三角形的悬挂结构及其理想化模型。
教师帮助学生分析三角形理想化模型中:
1、轻质细绳中的受力特点是两端受力大小相等,内部张力处处相等。
2、给出轻质直杆仅两端受力时的特点是这两个力必然沿杆的方向且大小相等。
3、节点O也是一理想化模型,不论其状态如何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
上面的分析借助牛顿第二定律进行。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解答。
点评:通过例题锻炼学生的受力分析能力和运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将学生的解答进行投影并进行评判,总结出解决三力平衡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1、合成法: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分解法(正交分解法):将其中任意一个力沿其余两个力的作用线进行分解,其分力必然与其余两个力大小相等。
3、三角形法:将其中任意两个力进行平移,使三个力首尾依次连接起来,应构成一闭合三角形。
投影出示正确答案。就结果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讨论。
学生活动:学生汇报讨论。
点评:培养学生一题多解和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教师活动:投影:课后问题练习1、2。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
点评:在应用中加深对平衡条件的理解,熟练掌握处理三力平衡的方法。
教师活动:检查练习结果,进行评价和讨论。
学生活动:汇报讨论
教师活动:多媒体投影例题:人站在电梯中,人的质量为m。如果
①人随电梯以加速度a加速上升,人对地板的压力为多大?
②人以加速度a减速下降,这时人对地板的压力又是多大?
③人以加速度a加速向下运动,这时人对地板的压力多大?
④人随电梯以加速度 a减速上升,人对地板的压力为多大?
⑤人随电梯向下的加速度 a=g,这时人对地板的压力又是多大?
⑥人对地板的压力与人的运动方向有无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解答,教师提示学生合理的选取研究对象及解题步骤要规范。
点评:引导过渡,提出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投影学生的解答.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评价和讨论,并投影出正确答案.(注意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转换研究对象求出待求作用力的反作用力后,做答时一定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再转换回来。)
学生活动:汇报讨论。
教师活动:给出超重和失重概念,引导学生分析出发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
学生活动:学生参与归纳和总结。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发生超重和失重现象时,物体实际受的重力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师评析,并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得出超重,失重的实质。
学生活动:学生作答。理解超重、失重的实质。
教师活动:实验验证
1、取一装满水的塑料瓶,在靠近底部的侧面打一小孔,当瓶做不同的运动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作解释。
2、演示并分析:
①静止时我们看到小孔处水向外喷出,为什么?
②瓶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水不再向外喷出,这又是为什么?
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和学生一起评析。
③思考:如瓶竖直向上抛出,水会喷出吗?为什么?
④现在你能解释人站在台秤上,突然下蹲和站起时出现的现象了吗?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析。
学生活动:甲、乙两位同学到讲台上做演示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动手能力)。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思考交流并做汇报。
点评:实验验证,加深对失重的理解。
教师活动:出示课堂练习。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
教师活动:检查结果,进行评价和讨论。
点评: 在应用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进行反馈矫正。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实例探究
☆超重、失重概念的应用
1、某人站在台秤的底板上,当他向下蹲的过程中
A.由于台秤的示数等于人的重力,此人向下蹲的过程中他的重力不变,所以台秤的示数也不变
B.此人向下蹲的过程中,台秤底板既受到人的重力,又受到人向下蹲的力,所以台秤的示数将增大
C.台秤的示数先增大后减小
D.台秤的示数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D
2、如图所示,A为电磁铁,C为胶木秤盘,A和C(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B为铁片,质量为m,整个装置用轻绳悬挂于O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绳上拉力F的大小为
A.F=mg B.Mg C.F=(M+m)g D.F>(M+m)g 答案:D 3、在一个封闭装置中,用弹簧秤称一物体的重量,根据读数与实际重力之间的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读数偏大,表明装置加速上升 B.读数偏小,表明装置减速下降 C.读数为零,表明装置运动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但无法判断是向上还是向下运动 D.读数准确,表明装置匀速上升或下降 答案:C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我国的经济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作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分析各经济结构的地位、作用,提高学生比较辨别能力。 3、觉悟目标:通过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学习,使学生坚定走有**道路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忆一忆:上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其中,最后一句话表明了什么? 生答,师归纳: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最后一句话表明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议一议:这个总目标可以分解成几个小目标?可以分为哪几个?它们各自是什么含义?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归纳:这个总目标可分为富强、民主、文明三个方面。其含义请看投影1: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富强 ——建设有**的经济 民主 ——建设有**的政治 文明 ——建设有**的文化 教师:这三个小目标就是我们第四课要学习的全部内容。请阅读教材目录,了解第四课的主要内容: 放投影2: 第四课:建设有** 第一节——建设有**的经济 第二节——建设有**的政治 第三节——建设有**的文化 "有**的经济"是怎样的经济?该如何建设?下面我们就先学习第一节第一个框题。 学习新课: 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板书) 同学们在语文课里学过这样一篇文章:—位女青年夜校放学后骑车回家,路上车胎爆了,又急又怕的她终于在一对青年夫妇开的修车铺里获得了热情的帮助,车修好了,焦虑和恐惧的心情也被这对夫妇的热心化开了。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家修车铺的存在,有什么意义?20xx年国家在西部开发中,新开工12个重点工程,总投资3000亿元。其中长达1118公里的青藏铁路开工,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把青藏铁路这样的工程交给上面修车的这对年青夫妇来完成,行不行?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分析) 修车铺的存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解决了这对夫妇的就业,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在我国,有许多这样性质的小修理铺,它们都具有这些作用。但是,他们的技术和设备不可能去完成像青藏铁路这样的工程,这些工程就交给了大企业和大公司。可见,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大小不一、各具特点的多种经济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现阶段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在有*的*经济的大舞台上,活跃着多种所有制经济,有的生产资料归个人或家庭拥有,像修车铺那样,有的归外商所有。但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 (一)公有制经济是主体(板书) 忆一忆:我国*经济制度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它的基础是什么? 1956年底,经过三大改造,我国建立起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放投影3: 国有经济(全民所有制经济)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二力合成演示器、投影仪、交互式动画 教学设计示例 (一)新课引入 上一节我们学过了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但是物体受到的力大多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互成角度的.例如,两个人在打夯时,他们用来提夯的力是互成角度的.那么,两个互成角度的力又该如何合成求它们的合力呢? (二)新课教学 1.演示实验 参照课本中的演示实验中的第一步,请两位同学分别用弹簧秤向不同方向把橡皮绳拉长到某一长度,记录两个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学生操作,教师沿着拉力的方向做出力的图示) 再用一个弹簧秤代替刚才的两个弹簧秤拉橡皮绳,即用一个力F代替F1和F2两个力的共同作用,记录弹簧秤的读数和拉力的方向. (教师演示并画图) 2.分析实验 (1)力F1和F2的合力大约多大? (2)合力F和两个力F1和F2比较,合力F比F1和F2之和大还是小?比F1和F2之差呢?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F比F1和F2之和要小,比F1和F2之差要大. 3.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方法 本知识点的教学可使用交互式动画辅助教学. 以F1和F2的力的图示为一组邻边做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就可以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改变两个力的夹角重做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它们合力的.方法是成立的. 用投影仪将交互式动画投影到屏幕上,找几名学生亲自拖动鼠标,改变两个力的夹角,观察它们的合力大小如何变化,合力与分力的夹角如何变化? 最后教师在学生观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两个力互成角度时,它们的合力小于这两个力之和,大于这两个力之差;两个力的夹角减小时,合力增大;夹角增大时,合力减小.当两个力的夹角减小到 时,合力就等于两个力之和.当两个力的夹角增大到 时,合力就等于两个力之差.因此可以说,我们在上节所学的在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是这里所学知识的特殊情况. (三)总结 教师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力的合成的方法,例如三角形定则等. —、活动: 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因素 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2.提出猜想 1.设计实验 2.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5.交流与评价 二、判断重力的方向 三、重力势能 四、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 五、布置作业 讨论图8-12至图8-14提出的问题,找出其共同原因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引出重力的概念。 根据图8-15介绍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方法 提问: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 指导学生对实验方案进一步修正。 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关系式:G=mg g=9.8N/kg 对学生的探究结果给予一定的评价 例题:质量是450g的物体所受重力是多大? 通过演示课本图8-17实验,让学生明确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演示被举高的物体在下落过程中能对其它物体做功,而具有重力势能参与体验,参与讨论。 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并正确读数,记录数据。 猜想1: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猜想2: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3:…… 根据所提供的器材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小组交流探究结果 已知:m=450g=0.45kg 求:G=? 解G=mg=0.45kg×9.8N/kg=4.41N 答:物体所受的重力是4.41N. 体验竖直方向是与水平面垂直,与斜面不垂直 一、教学目标 要让学生了解压力状态下的表现,学会判断自己的压力。认识到压力不一定全是害处,适当的压力是必要的,还要学习调节压力的技巧。 二、教材分析 1.逻辑分析 人际交往、学业、竞争等方面都存在压力,而中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应对压力,或者方法有限。当感到压力时,他们的做法可能是逃避,可能是不知所措,这样会使自己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烦躁的消极情绪之中,因而导致心理疾病。教材本课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在正确看待压力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应对压力的技巧,面对困难的时候做好自我调节。 2.内容分析 本课共分两站。 第一站:了解压力。 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压力既可以是动力,也能成为阻力,对它无需太过恐惧。 第二战:调节压力。 目的在于教学生一些管理和调节压力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 (二)讲授新课 1.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 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 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 (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 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 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活动: (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 (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 (3)观察书本43页图12.4-4,能得到什么启示? (4)游泳分析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并进行解释。 强调:产生力的作用时,物体之间不一定直接接触,并且至少要有两个物体。 (三)课堂小结 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力的有哪三个要素? 3.怎样体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布置作业 (一) 教学设计: 这节课设计以学生实验讨论为主,教师只是课堂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力学是初中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学好这部分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弹力的了解,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弹簧秤的正确使用即是这节课的难点,又是这节课的重点。为了创设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中立足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本课程设计为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合作中自主探索。在体验成功的同时,提高了综合能力。 组织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便于实验讨论,小组可自由组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课后延伸题(探究头发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设计,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组织设计实验能力。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弹力,并且知道弹力是一个普通存在的力,通过讨论,举例,扩大学生对弹力的认识。 (2) 能写出力的国际单位及力的测量工具 (3)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弹簧秤的使用规则 2、 过程和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2)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备评估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3、 情感教育目标:通过引导阅读书本材料和做好实验,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四)教学难点: 弹力的了解和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五)教具准备: (1)弹簧 、 弹簧拉力器 、 量程为5牛的条形弹簧秤(附说明书)、50克钩码一盒、演示弹簧秤、各种外形的弹簧秤、 质量为100克的钩码 (2)幻灯片、小黑板 (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索 、 分组讨论 、 合作交流 (七)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对一个物体施加力,物体会有什么变化? 师: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请几位同学来拉动弹簧拉力器,并说说你的感受。 生1:把弹簧拉得越长,手感觉越吃力 生2:弹簧本身好像有一个力,不让我们把它拉长。( 全班哄笑) 师:撤去这个力后,弹簧长度有何变化? 生: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师:我这儿还有一根弹簧,若用力压弹簧呢,情况会如何? 学生活动:(3至4人一组)出示幻灯片 实验器材:弹簧 实验目的:通过学习拉伸和压缩弹簧,体会手的感受 实验结果:各组员讨论分析 请几组完成实验的小组发言人发表自己小组的意见看法。 师:像弹簧一样,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物体的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那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力是弹力呢? 学生活动二:分组讨论,试举生活中常见弹力的实例。 教师分析总结: (说明:通过讨论举例,扩大学生对弹力的认识) 师设疑:前面我们在做拉伸弹簧的实验时,前后几次弹簧被拉伸的长度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所用的力的大小不同 师:力有大有小,力的大小应当怎样进行测量呢?---引入力的测量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牛的力有多大呢? 生:用手掌托起1个100克的钩码。(让学生感受1牛的力的大小) 师:这时你所用的托力约为1牛,牛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科学家伊萨克 牛顿命名的。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材料 师:再用手托起科学课本和科学作业本,估计你所用的力的大小? 生:(猜测,答案不一) 师:那我们有什么方法可准确地知道我们所用的力的大小呢? 教师讲授:测量力的工具----测力计,弹簧秤是一种常用的测力计(出示演示弹簧秤,说明它的原理、构造) 学生活动三: 出示幻灯片 实验器材: 量程为5牛的弹簧秤(附说明书)不同质量的钩码(50克 100克150克200克) 实验目的: 让学生掌握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实验步骤: (1)结合说明书,了解弹簧秤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2)观察弹簧秤面板:辨认指针、零刻度线、量程、最小刻度值。 (3)用手拉弹簧秤的秤钩,使指针对准1牛,处感受1牛力的大小 (4)在弹簧秤的量程内,让学生拉动秤钩,先估计力的大小,再看指针,自己估计的是否准确。 (5)用弹簧秤测你及同组同学的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实验结束:请几个小组的发言人发表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并说说你认为在弹簧秤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通过实验,合作与交流,掌握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教师小结: (八):课堂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 (1) 某弹簧秤的一端受到200牛的拉力作用,另一端也受到200牛的拉力作用,那么该弹簧秤的读数是多少? (2) 使用弹簧秤时,为什么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九)课外扩展实验:探究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前面我们在做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实验时,知道我们一个小组内各组员的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不同,那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怎样检验你的猜测?为了排除特殊性和偶然性,你该怎样处理测量数据?课后完成这个探究题。 (十)教学反思 力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这对第一次接触力的初一学生而言较难掌握,所以本节课先以复习引入,在讲解上节课知识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入弹力,通过实验,分析研究讨论举例扩大对弹力的认识。知道弹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力。但在教学中发现,射箭、跳板跳水、撑杆跳高要用到弹力,这教易理解;而生活中遇到的支持力、压力、绳子的拉力也是弹力,学生理解起来较难。 力的测量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课程上从演示实验推出力是有大小的,而且说明力的单位是牛顿,并通过用手托起一个100克的钩码感受1牛力的大小,再从让学生掂量托起科学课本 所用的力大约有多少?估计是否准确引入力的测量工具----弹簧秤。 弹簧秤的正确使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以学生为主,在幻灯片上打出了学生分组实验的实验器材、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完毕,各小组代表发言、相互交流。这一部分知识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手动脑合作交流,兴趣地完成实验,并在实验中掌握弹簧秤的使用。 但在实验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之处:一部分学生急于求成,常会忽略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环节,如:①弹簧秤使用前的指针调零,②拉秤钩时尽量不使拉杆与秤壳接触,③读数时视线应与面板垂直。这是学生的一个实验习惯问题,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课后探究题的设计使本节课的内容得到了延伸,凭着自己的想象,打开思维空间,并自己收集实验器材,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校里有课堂,生活中也有课堂,让他们在这个广大的课堂中充分地展示自己。 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反思携物的影子2023-06-10 07:21:37 中班上学期社会教案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2023-06-04 09:06:41 大班主题美丽的瘦西湖教案2023-06-09 05:19:28 小班新年好音乐教案范文2023-06-07 06:25:46 城市的标志教案设计2023-06-02 09:32:00 大班活动教案:水果店2023-06-12 14:46:09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玩小货车教案2023-06-10 14:41:20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和电池做游戏2023-06-02 15:17:40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教案2023-06-06 05:11:13 力的教案 篇2
力的教案 篇3
力的教案 篇4
力的教案 篇5
力的教案 篇6
力的教案 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