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归去来兮辞》经典教案

时间:2023-06-15 06:26:27 文/孙小飞 教案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归去来兮辞》经典教案1

  【教学目的】

  一、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二、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

  三、弄懂并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等字词的意义。

  【教学步骤】

  一读——一字一词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弄懂上面提到的字词,理会文义。

  二读——概括地读,分清层次,理清各层次的大意。

  三读——细细品读,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粗略辨析作者的思想。

  四读——表情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

  五读——熟读成诵,琅琅上口。

  (说明:诗歌、辞赋一定要强调读,在读中积词会意、读中感悟、读中辨析、读中融会贯通,文言诗歌、辞赋,尤要强调如此。)

  一、精要了解作者和其性情

  陶潜(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后人亦有疑其说者。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者。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散文以《桃花园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有《陶渊明集》。

  注意几点:

  1、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和“骞翮思远翥”的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抱负的机会。

  2、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有心做官,但又厌倦官场世俗条框的束缚,所以总处在“一心处两端”(出仕与归隐)的情状之中。他29岁开始入仕,从此13个年头,时官时隐,达3次,做官时间总计不过四五年。这种矛盾的情状一直贯穿一生。

  3、本篇写在作者辞官隐之前,不是像课本注释中所说的写在辞官归隐之初。也就是说,本文是辞官归隐前的想象之作,不是写实之作。这是许多选本和鉴赏文章都弄错了的。我们的课本也以讹传讹,弄错了。

  二、通过序文,了解陶潜辞官归隐的原因。

  指出三点理由: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也就是说自己本性自然,不会扭曲自我,不会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2、“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忍饥受冻固然严重,但是违背自我性情会身心“交病”,那比交冻可能更难以忍受。

  3、“程氏妹丧于武昌”,需要去奔丧。

  其中第一条是根本的。自己的本性使然,“性本爱丘山”,崇尚自然随意,任性随情,做官是“深愧平生之志”。官场实在有违自我性情与志趣,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

  三、理清层次。

  第一段、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

  开头一句,开门见山地喊出久郁心中之志。——“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俨然抒发一口闷气,顿觉自在坦荡、轻松畅快。最后的反问,表明其志已决,不容持疑、犹豫。接下来,说明归隐的原因。“心为形役”,为衣食所迫而出来做官,既如此,那就没有什么惆怅悲伤的了。表明其心情很轻松。过去的事情无法追悔,未来的日子是可以自我掌握的。违心的官场日子即将结束,未来的顺心的生活即将开始,那就按照自我的意志遂心遂意地生活下去。过去是“迷途”,昨日是“非”,那么今天的抉择就是“是”,是正确的。迷途未远,悔悟与庆幸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段、想象归家路途的轻快与归家后的情状。

  先乘船,后上路,和风拂衣,小舟飘荡,而心情的愉快也尽显其中。这在阅读时需要注意。“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昼夜兼程,归心似箭。问征夫,暗自计程;恨熹微,嫌天亮太迟。这种急迫,在到家时完全变成孩子般的欢呼与雀跃——“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是一派狂喜之态。“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家人主仆共同欢迎主人归来。“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可以想像举家欢宴,主人开怀畅饮的情状。其中“松菊犹存”有喻义,喻坚韧芬芳之节操仍在。接下来四句,“引壶觞”到“之易安”,写饮酒自乐之景与傲然自得之情。再接下来由居室转到庭园及高处、远处,这里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一派悠然自得之情从字面流露出来,可以想象,他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时而环顾,时而远望,白云行走,飞鸟投林,都摄入他的眼帘。作者正如“出岫之云”“倦飞之鸟”,做官本是无心,官场确使他厌倦。写抚“孤松”其实也是在言志,言孤傲坚贞之志。

  这一段由路途写到家门,由家门到居室,再由居室到庭院,甚至目光远及。表面写景,实际抒怀,营造了一个与官场截然相反的、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该段可以分三层,跟韵有关系。开头到“熹微”(押韵i/ui)为第一层。再到“盈樽”(押韵en/un)为第二层。再到本段结束“盘桓”(押韵an)为第三层。

  第三段、想象定居下来后农村生活的乐趣。

  第一句与文章首句呼应。接着表示要与世想忘,谢绝交游——主要是与世俗官场的人谢绝交往,并非所有人。作者以听家人的知心话为快乐,以琴书为伴侣,嚣嚷、喧吵不入耳中,可以说是乐以忘忧了。接下来的描写是一段颇带诗意的描绘。春回大地,农人告诉他将要从事春耕了。并且在农事闲暇,乘兴出游,“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注意它的句意承接,“或命巾车”后承“亦崎岖而经丘”,“或棹孤舟”后续“既窈窕以寻壑”。前者是陆路,后者是水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既是实景,又是心景。

  《归去来兮辞》经典教案2

  【教学目的】

  一、诵读

  二、感受陶潜的隐士情怀

  【教学重点】

  一、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

  【教学难点】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

  【教学设想】

  一、诵读的准备指导

  二、诵读和领悟互相推进

  三、。总结陶潜的隐士情怀教学

  【设计说明】

  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显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重视诵读”。依据以上两点,特确定两个教学目标——诵读和领悟。

  为了便于研习课文,课前必须作好充分的预习,所以布置了明确的预习目标,其中包括诵读指导、疏通课文。

  在研习课文的过程中,主要是诵读和领悟互为推进,同时在感悟课文某一点内容的时候,适当地引用陶潜的其他诗句,以达到以此篇带动对陶潜整个诗文的感知,反过来,对陶潜整个诗文的感知又能加深对课文内涵的领悟。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主要采用问答法、讨论法和讲解法。让学生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法中,群策群力,归纳提炼;通过老师的必要讲解,巩固和加深对较难问题的理解。

  【辅助手段】

  幻灯片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预习准备

  1、明确诵读要求——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速;读出语顿;读出语意

  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课下题注为准

  3、参照课下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

  (齐答:陶潜)那么,关于陶潜你们了解多少呢?(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

  二、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听语顿的特点——三字句2、1顿;四字句2、2顿;五字句2、3顿;六字句3、3顿或1、2、1、2顿。

  三、研习课文

  (一)、读悟第1段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

  指名朗读本段。

  思考: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设问: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陶潜的这种“心为行役”,视入仕为‘迷途“的心情有他的诗为证:

  幻灯片1

  设问: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

  (二)、读悟第2段

  齐读本段。

  讨论:

  1、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

  2、抵家时的欣喜有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有从何看出?

  明确:

  1、“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2、“载欣载奔”

  《归去来兮辞》经典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帮助学生理清背诵思路,背诵全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桃花源记》是我们在初中接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师生一同背诵。

  《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决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①

  教师稍作补充:陶渊明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他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寓对官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三、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读出情感、气势

  朗读常规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第2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熟悉文意,并要求找出所有押韵的字,在换韵的地方做出标记,反复朗读由换韵开的段落和层次,并写出这些段落层次的大意。

  学生朗读。

  明确:第一段用一韵,押ui韵,韵脚有“归”“悲”“追”“非”。主要写作者弃官归家的原因。“田园将芜”是原因之一;“心为形役”是原因之二。弃官归隐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写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心情的愉快尽显其中;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n韵,韵脚有“奔”“门”“存”“樽”,写刚入家门的热烈场面,充盈着浓郁的亲情和欢悦的气氛;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写归家后的日常生活,闲适淡泊,怡然自得。本段以路途——家门——居室——庭院的顺序来写,表面写景,实际抒情,营造了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第三段用一韵,押ou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休”,写回乡定居后的生活情况。“游”“求”两韵述志;“忧”韵乐以忘忧;“畴”“舟”“丘”“流”是一段充满诗意的.描绘;“休”韵写春来万物复苏,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暂与匆促,顿生感慨。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脚有“之”“期”“耔”“诗”“疑”,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当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

  梳理本文叙事思路,决意辞归——归途——抵家——室内——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安度余生。

  学生根据思路提示及韵脚,尝试背诵。

  五、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然后根据“情”的表达需要,有感情地朗读

  提示:第一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应读得“气中声硬”。第二、第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谥而愉悦的,应读得“气满声高”。第四段乐天安命,有达观之情,读得旷达、悠然。

  学生复听一次录音,细细品味。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结合二、三段内容,通过联想、想象,写一段文字描绘陶渊明这位隐逸诗人的形象。不少于500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检查背诵。突破难点,理解述志中渗透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学习疑问代词及文言虚词的用法,归纳一词多义。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个别抽查、轮流背诵或滚动式背诵。

  二、难点突破

  提问: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学生讨论。

  明确:“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

  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除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在前面介绍陶渊创作题材时曾提到过,陶晚年作过大量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显然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于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忆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

  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了吗?

  因此,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应有完整的认识。

  三、小结:

  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那是因为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能引起旧时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共鸣,陶渊明是属于时代的,他永远是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

  四、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1、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明确: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

  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

  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

  胡为乎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

  2、“以、而、之、兮、来”五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学生在文中找出例句,分析。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①之

  词性例句释义

  代词纵江东父老伶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他们,代江东父老

  君将哀而生之乎我

  之子于归这、此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这样的人,这类人

  结构助词悦亲戚之情话定语中心词之间,的

  感吾生之行休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何陋之有宾语提前标志

  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有得,以其求思之深中心词与补语间,得

  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标志

  音节助词怅恨久之无实义

  ②以

  词性例句释义

  介词既自以心为形役让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用

  王语暴以好乐把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余船以次俱进按照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带着

  连词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同“而”,表修饰

  木欣欣以向荣同“而”,表并列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表目的,来

  中丞匿溷潘以免才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因为

  ③兮

  语气词,多用于诗赋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如“归去来兮”“大风起兮云飞扬”

  ④而

  词性例句释义

  代词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通“尔”,你的

  连词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假设,如果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析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⑤来

  虚词,可当助词讲。无义,如“归去来兮”。有时为句尾语气词,相当于“咧”。如《孟子。离娄上》“盍归乎来!”。

  3、本文活用的词语有哪些?请找出来加以解释。

  明确:眄庭柯以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

  乐琴书以消忧(名词动用,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船桨,这里用作动词,划)

  4、判断下面三句话的句式特征:

  A、寓形宇内复几时?

  B、将有事于西畴。

  C、复驾言兮焉求?

  明确:A省略句,“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B介宾结构后置;C宾语前置句。反问句代词作宾语前置,“还出去干什么呢?”

  5、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有4个实词,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学生逐一明确

  教师归纳总结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①行

  例句出处释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行走

  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列传》走、离开、前往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出师表》实行,做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故何如哉《五人墓碑记》行为,品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将要

  琵琶行古诗一种体裁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出师表》(háng)行列

  ②引

  例句出处释义

  引而不发成语开弓、拉弓

  引壶殇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端起

  乃引匕首提秦王《荆轲刺秦王》举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赤壁之战》率领、导引

  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游黄山记》吸引

  乃设九宾于廷,引赵使者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召引、召请

  令查出引入上谕中《谭嗣同》引用、援引

  李凭箜篌引诗题乐府诗体名

  3乘

  例句出处释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左传》驾、乘车

  乘虚而入成语利用、凭借

  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顺着

  乘鄂渚而反顾兮,秋科之绪风《涉江》登上、升

  自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冒着、顶着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信陵君窃符救赵》(shèng)辆,量词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左传》(shèng)数词,四

  4策

  例句出处释义

  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竹制的马鞭

  策扶老以游憩《归去来兮辞》拄着

  退而论书策《权书》写字用的竹简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计策、策略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读本》P266第93课《世说新语》五则,并思考这五则作者的认识是否全部可取,哪一则的意义比较深远。

  [板书设计]

  归心似箭(一)

  归去来兮辞天伦之乐(二)

  自得其乐田园之乐(三)

  综述情志(四)

  [延伸阅读]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回答“序”后的问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①,诸侯以惠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逐见用于小邑。于是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②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③,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已岁十一月也。

  注释:①四方之事,指陶渊明接受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命令出使的事。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②归欤,《论语·公冶长》有“子在陈曰:‘归欤归欤’”的话,表怀乡之情。

  ③骏奔,《诗经·周颂》“清庙”篇有“骏奔走化庙”的话即去祭祀。

  1、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生生所资(生产生活)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D、非矫后所得(勉强去做)

  2、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诸亿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4、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答案:1、C

  2、B(①用来②把③因④用来)

  3、D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4、A

  《归去来兮辞》经典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辞的基本知识、诵读要点;学习和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

  2、根据辞的节拍特点,找出韵脚,理清层次,概括内容;

  3、领会诗人反对独裁统治,维护自身尊严,进行独立思考,保持独立人格的人生追求与人生境界。

  4、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培养学生保持独立人格的品质;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加强朗诵,教师点拨,理解文意,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教师示范朗诵,点拨朗诵方法,学生练习朗诵,在朗诵中根据辞的节拍特点,找出韵脚,理清层次,概括内容。

  2、难点:

  通过深入的讨论,领会诗人的追求、志向和人生境界。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加强朗诵,教师点拨,理解文意,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教师示范朗诵,点拨朗诵方法,学生练习朗诵,在朗诵中提出问题、互动解决;

  2、自读法。根据辞的节拍特点,找出韵脚,理清层次,概括内容;

  3、讨论法。结合淘渊明其人其文,引导学生讨论辞官归隐的价值意义。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4分钟)

  学生集体背诵《饮酒·结庐在人境》,导入新课。

  饮酒·结庐在人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提问:这首诗表达了淘渊明怎样的人生追求和人生境界?

  讲授:结庐在人镜又怎么会无车马之喧闹呢?“心远地自偏”,心远离尘嚣、淡薄名利,即使是喧闹的人镜,这地方也就是“偏远”的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副什么样的生活图景?是一副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的图景。“悠然”二字写出了淘渊明对归隐生活的喜爱、自得、自足、自满之情。“此中有真意”,“此中”就什么而言?“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有什么真意?山间夕阳西下,景色更“佳”,飞鸟结伴还家,隐居之所如此宁静诗人心境如此自得,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自满之情。

  诗歌表达了淘渊明淡薄名利、归隐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独立人格的人生追求和人生境界。

  淘渊明的归隐倾向,历来被文人所称道。对于这一点,人们为什么津津乐道呢?辞官归隐的价值究竟何在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他直述归隐原委的一首辞《归去来兮辞》,来讨论一下淘渊明归隐的原因和归隐留给我们的价值。(板书课题和作者)

  2、教师示范朗读,进行诵读指导。(10分钟)

  教师在背景音乐下示范朗诵,然后进行诵读指导。

  辞:一看到辞,我们就想起了上学期学过的《离骚》。辞,也叫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

  这里我们讲一下辞的节拍问题。

  和诗比较起来,辞的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但它仍然是韵文,与诗比较接近。

  辞,大体上四句为一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好用语气词“兮”,“兮”不包括在六字以内,往往置于句末。虚词往往用在句腰(第四、五字上),也可以不计在字数之内。每句三拍。

  比如:第一段后四句,构成一个小节,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前后两句分别是一组,都是六字句。按照三拍一句的规律,应该朗读为: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四字句一般读成两拍。如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

  还应注意句子的语气问题,疑问句一般要读成升调,感叹句一般读成降调。

  3、根据四句一节的规律,划分段落和层次,概括每段每层的内容。教师和学生互动完成。(6分钟)

  活动的具体方法:学生先浏览全文,概括段落。然后一段一段朗诵,再按四句一节的规律划分层次、概括内容。逐层逐段背诵。(18分钟)

  返家之乐愉悦恬静的生活日常生活出游经历。

相关文章

年级科学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案设计范文2023-06-04 04:02:12

沙漠玫瑰的教案2023-06-13 05:10:24

过端午节教案2023-06-01 23:52:09

幼儿园中班比粗细教案2023-06-04 06:39:00

新年贺卡教案2023-06-11 19:43:11

漫步神气的非洲热土小学品德教案2023-06-11 15:14:30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玩小货车教案2023-06-10 14:41:20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和电池做游戏2023-06-02 15:17:40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教案2023-06-06 0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