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树和天空》优质课学案

时间:2023-06-10 20:04:58 文/刘莉莉 教案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树和天空》优质课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通过朗读全诗,感受诗歌丰富奇特的想象和朦胧的意境。

  3.揣摩诗句的含意,通过想象,尝试进入作者在诗歌中所创造的那个奇异的世界。

  重点

通过朗读全诗,感受诗歌丰富奇特的想象和朦胧的意境。

  难点

揣摩诗句的含义,通过想象,尝试进入作者在诗歌中所创造的那个神奇的世界。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历史背景:

  1931年4月15日,特朗斯特罗姆出生于斯德哥尔摩。三岁时,父母离婚,和母亲一起在斯德哥尔摩长大。而斯德哥尔摩群岛上的环境是他诗歌的一个重要起点。他很早就对地理和科学,特别是昆虫学产生了兴趣。十几岁时,对艺术表现出兴趣,开始弹钢琴,并很快接触诗歌。在他的诗中,生活世界与大自然向来关系密切,无须附加理智的连接,生活世界本身就是自发地发生的、具有大自然特征的显现过程;自然本身就需要一个世界才能来照面,自然立足于存在的实体,共在于人们生存的世界,与人们神秘的想象力。

  (二)作者简介:

  20世纪最后一位诗歌巨匠——特朗斯特罗姆

  特朗斯特罗姆(1931-20xx),瑞典诗人,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轰动诗坛,他一生共发表诗歌200余首,在20xx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他以凝炼、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他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机物和科学结合到诗中,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

  三、总体感知

  本文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节:描写、感受一棵在雨中走动的树。

  第二节:描写、感受一棵夜晚静穆的树。

  四、学习课文

  1、请用“/”给全诗标明朗读节奏。

  明确:

  一棵树/在雨中/走动

  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身边

  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

  就像/果园里的/黑鹂

  雨停歌。/树/停下脚步

  它/在晴朗的夜晚/挺拔地静闪

  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那瞬息

  当雪花/在空中/绽开

  2、《树和天空》中,作者说“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的身边",“我们”是谁?在诗中有什么存在意义?

  明确:

  “我们”是旁观者、见证人、陈述者,是自然生命律动的记录员。

  见证了树“在雨中走动”“有急事”“汲取雨中的生命”“停下脚步”和“等待”的情形。即便在“灰色”中也依然可以“汲取雨中的生命”,而那“果园里的黑鹂”更是一个关于生命的积极乐观又欢愉的精灵。真正健全的生命懂得享受自然的每一种赐予,于是在“晴朗的夜晚”才有了它们“挺拔”的身姿。而支撑这一切的,除了对宇宙规律的默认,更多的应该还是对那个雪花绽开的瞬息最为坚执的等待!“雪花”在这里有着丰富的内涵,作为冬天的象征,它不可避免地预示着寒冷,然而它又恰恰使强力的意志得到了最充分的凸显。承续前文,它又是万物对宇宙规律一次充满自信的认可与迎取。

  3、特朗斯特罗姆的《树和天空》中,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树及其自然界,对此应如何理解?

  明确:

  诗人与树的视角有了转移,树的走动其实是诗人在树林里走动。树在这里犹如无言的智者,通过写树把诗人的瞬间感受表达出来。诗人感觉到了匆忙的人生,又好像黑鹂在树下为“生命”躲雨。雨后天晴,林子静谧。这优美情景,让诗人内心更宁静,焕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4、有人认为《树和天空》中融会了宇宙间互相谐和与默契的情怀。请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

  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树的意象不只是匆忙的人生和对美的期待,还传达了诗人的感悟:宇宙间事物是互相谐和与默契的。树在“灰色”的雨中也依然可以“汲取生命”,黑鹂也在园子里乐观、欢愉地生活。在这里,雨天与晴天,春夏与秋冬,事物间没有冲突的理由。阳光或者雨露,阴晴还是雨雪,物类间并没有相互冲突的必然理由,因为默认了这是一种宇宙规律。甚至,对此还应持有迎取的态度,迎取象征严冬的雨雪、迎取顽强精神、迎取纯美。这正是宇宙间的谐和与默契。

  5、在古今中外多如牛毛写“树”的诗作里,特朗斯特罗姆的这首《树和天空》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特朗斯特罗姆是营造意境的大师。《树和天空》的意境似乎也有点儿朦胧,仿佛关联着多方面的主题,对此,你如何理解?

  明确:

  观点一:树是诗中的意象,它立足于大地,同时又指向天空,它诠释了生命的深度与高度

  观点二:这里运用了隐喻,人们埋头于对土地的耕耘与掘进,却渐渐忽略了头顶上还有着那片令人震撼和心悸的星空,忘记了对未知的渴望、对神秘的欣赏,忘记了驻足静观与默想,更忘记了对宇宙纯美的惊叹!

  自我检测

  夜巷

  苏金伞

  小巷的记忆力最坏,

  虽有纸糊灯刚走过,

  马上又糊涂得如拢了藕的塘泥;

  一只壁油灯,

  抛下的黑影比光还多,

  而且还有着消化不良症:

  一辆豪华的马车驶入,

  像细蛇吞下一头青蛙,

  在肚里翻不过身来。

  至于失眠倒是不会的。

  也有足以炫耀的地方:星子多,

  因为大街上的,

  都被明灯赶到这里了;

  就像:鱼被渔火赶入河湾。

  1937年3月19日

  (有删改)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展示的是三十年代中国乡村的夜巷。“夜巷”在诗人的笔下变成了一个人,这样的想象带给读者一种别开生面的感受。

  B.诗歌前三句展现出一幅动态的画。纸糊灯被人拿着晃晃悠悠地从小巷里走过。随着橘色的灯光一点点向巷子深处移去,刚路过的地方再度被夜色笼罩。

  C.小巷不仅“记忆力最坏”,它还患有“消化不良症”。因为小巷是一条细细窄窄的巷子,甚至不能让一辆马车调头。

  D.诗歌的第一节紧紧扣住“夜巷”的“夜”字展开描述,如写走过小巷的“纸糊灯”,挂在小巷的“壁油灯”等,它们显示了黑夜里小巷的特征。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一节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小巷的记忆力最坏”“糊涂得如拢了藕的塘泥”将小巷拟人化了。

  B.诗人用很有意思的比喻,如“像细蛇吞下一头青蛙”,以形写神,写出了小巷的狭窄,读来使人过目不忘。

  C.“鱼”代“星子”,“渔火”代“明灯”,“河湾”代“夜巷”,这些借喻产生了美妙的画面,诗歌结尾为暗淡的.“夜巷”增添了一抹亮色。

  D.诗歌最后一节用动态的事物描写比较静态的画面,动中有静,静中藏动,更加凸显出了小巷的安静、祥和与简陋。

  3.拟人化是本诗最显著的特色。请简要分析诗歌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

  4.有人说,这首诗歌与作者童年时期的农村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你认可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A;

  2.D;

  3.①赋予了小巷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巷的狭窄、黑暗。②表达了作者对小巷的特殊情感,让读者感到小巷的有趣和亲近感。

  4.认可。①作者选取的意象大多带着乡村气息,如“拢了藕的塘泥”“细蛇”“青蛙”“鱼”“渔火”“河湾”等。②作者借战乱时期的“夜巷”表达了对乡村文明某种程度的依恋。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A项,“这首诗展示的是三十年代中国乡村的夜巷”错误,这首诗写的是“中国都市”,而不是“中国乡村”。

  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D项,“简陋”不合诗意,诗歌最后一节中的意象、内容等与“简陋”无关。

  3.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结合拟人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即可。一是拟人本身的作用和展现的小巷的特点,二是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要结合文体特点,从诗歌的意象等角度分析其能够体现“农村”的地方;最后,要结合诗歌的写作时间,分析作者借都市的“夜巷”所表达的对农村生活的情感。

相关文章

找骆驼的教案2023-06-02 17:23:45

幼儿园亲子元宵灯笼教案(精选六篇)2023-06-12 06:53:28

幼儿园开学第一课教案(通用7篇)2023-06-06 22:16:45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1和许多2023-06-06 19:25:39

珍惜粮食不浪费中班教案2023-06-14 09:32:43

中班科学活动种植西红柿教案2023-06-09 02:01:3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玩小货车教案2023-06-10 14:41:20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和电池做游戏2023-06-02 15:17:40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教案2023-06-06 0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