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教案1
教材分析:
《小儿垂钓》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七绝,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这首诗描画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儿形象,使人感到逼真、亲切,是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稚、侧",认识"纶"、"莓",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遥招手、鱼惊、应"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话说出《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孩子的天真、可爱。
3.掌握"读一读、猜一猜、品一品、写一写"的学诗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默写全诗。
5.品味乡村生活,感受童年快乐,生成素朴情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和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积蓄童年情愫,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品味古诗语言,抓住"蓬头""遥招手"等词语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1、让爸爸妈妈帮助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中的乐事。
2、鱼竿、小凳、补充材料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听说,咱们四年级1班的学生个个都是好样儿地,这不今天我就自告奋勇地要来给大家上一节课,大家欢迎我吗?掌声。
这么热情,那老师送给你们一组有趣的图片作为感谢吧!想看吗?
看,鞋子进水了,却依然玩得—— 好玩吗?玩过吗?这是——有趣吗?
同学们有过哪些快乐的童年回忆呢?来,告诉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童年的快乐!
同学们,你们喜欢钓鱼吗?
你和家人朋友去钓过鱼吗?老师调查一下,钓过鱼的小朋友举一下手。
(问没举手的学生):你们没钓过鱼怎么说喜欢钓鱼呢?
看来同学们确实都喜欢钓鱼。现在我来考考大家有关钓鱼的知识。
第一个问题:在什么地方钓鱼?
第二个问题:你们是选择人不常去的地方钓鱼呢,还是选择人经常去的地方钓鱼?为什么?再问一个问题:人不常去的地方草长得茂盛,还是长得稀少?为什么?(你很聪明。你善于观察。呵呵,大家真是钓鱼的高手!)
一。揭题生趣
1.钓鱼确是童年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小孩儿学钓鱼就更有趣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一首诗《小儿垂钓》(师板书)。请大家拿出笔来,跟老师一起认认真真地在作业本上写好课题。
【注意提示】"垂"的横画比较多,第二横最长,写的时候还要注意笔顺。"钓"的右边是一点。
2.齐读课题。这个题目很好懂。同学们能通过这个题目猜出这首诗的内容吗?
3. 看来同学们不仅是钓鱼的高手,还是猜谜的高手。
二。初读觅趣。
1. 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了、朗朗上口为止。
2.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很好!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态!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很顺口地读。
3. 读得不错!比如,"稚子"的"稚"是翘舌,"垂纶"的"纶"是边音,真是读得非常准确!谁再来读读看,不但顺口地读,而且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读!
4.有味道!不用我说,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师生合作朗读全诗。)
5.好!味道出来了。我们再读一次,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一下,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6.味道更浓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诗的那个节奏,那个味道!
7.读诗就是要这样,读出节奏、读出味道,现在同学们一个个俨然已经成为了诗人。
刚才同学们通过题目猜了这首诗的内容,猜得不错!现在课文又读得这么棒,让你们联系诗句再来猜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我想一定能猜得更好,说得更具体。大家可以请插图帮忙。
指名回答。(这首诗说的是:一个小孩坐在草丛里学钓鱼,一个过路人向他问路,他怕鱼惊跑了,没有回答他。)看看,大家又进了一大步!
三、细读品趣。
1. 理解前两句
其实,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藏着许多有趣的画面呢!下面我和大家一起继续来细品其中的趣味,我们先猜这首诗的意思吧,争取猜得更准确。
(1)先猜第一句 "蓬头稚子学垂纶".你们先把"蓬头"、"稚子"、"垂纶"这三个词的意思猜出来。
("蓬头"的意思是头发乱蓬蓬的;"稚子"的意思是小孩子;"垂纶"的意思是钓鱼。)
猜得好!连起来怎么说?(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学钓鱼。)
(2)下面我们来猜第二句"侧坐莓苔草映身".
"莓苔"的意思其实前面大家已经猜出来了,是什么?(人不经常去的草丛)"侧坐"也好猜?为什么要侧着身子坐着呀?(师示范,侧身观察,表现认真期盼的心情)
"侧坐莓苔"我们猜出来了,意思是?
那"草映身"呢?(野草掩映着身子。)
也就是说,我们猜"映"的意思是掩映、遮掩?遮掩住整个身体吗?怎样的野草才能遮掩住小孩子的身子呢?
(3)前两句我们都猜好了,现在请大家合起来说一说。提醒一下,想好了再说,尽量说清楚、说完整。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子学钓鱼,他侧着身子坐在草丛里,茂盛的野草遮掩着他的身子。)
(4)围绕着这句话,你觉得这个孩子哪儿让你觉得他特别有趣,特别惹人喜爱?
"蓬头"这个小孩子为什么会头发乱蓬蓬的?我们现在就来猜这个问题。你从"蓬头"中品出了趣,淘气,体会到孩子的天真可爱。
"侧坐",认真专注的细微的动作,把小儿垂钓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
"草映身"(可见小孩子身子小)是啊,如果是大人哪会有"草映身"的趣味呢
"稚子",稚嫩,可爱,天真。
"学"非"玩",似懂非懂,专注认真,趣味无穷。
(5)我们现在通过前两句来看看这是个什么样的小孩。
加上表情读出小孩的淘气、认真(这是个淘气、顽皮的小孩。他喜欢钓鱼;蓬着头,他侧着身子坐在草丛里。)读出对小孩的喜欢。
(这是个聪明的小孩。他虽然是在学钓鱼,可已经知道要找个偏僻的地方。)我们现在再来读这两句,来夸夸他。
2、理解后两句
刚才我们是用先猜词意,再把词意连起来猜出句意的办法,弄清楚了前两句的意思,感受到小儿钓鱼的一番情趣。下面请大家用上面的方法先读读后两句,再独立去猜后两句的意思。猜好了请悄悄告诉我或者说给你的同桌听。
(1)学生自由猜,告诉同桌,集体交流:一个过路人向小孩问路,小孩远远地向他招手,因为他怕把鱼惊跑了,所以不答应人。一个过路人干什么?小孩怎么做的?
(2)说得很好。能把这组有趣的镜头表演出来吗?谁来演"蓬头稚子"?
会钓鱼吗?(那你是真正"学垂伦"哪!别紧张,老师教你,一手拿住鱼竿,给鱼钩装上鱼饵,再把鱼钩甩到河里,随时关注水面上浮漂的动静,一下子就学会了!)快看,一条鱼儿游过来了…… 侧过去看看哪!
(3)我就是那个路人了,我就站这儿行吗?那我还得远远的,到哪边呀? (抓住"遥")
师自言自语:我跟老朋友已多年不曾见面了,这次应邀,特来拜访。可是几年不见,这道路跟村庄都有些变样了,我都不认得路了,这如何是好?得找人问问才行!(师用手张望)奇怪!远处有一个小孩蹲在草丛里干嘛呀?我来问问他:喂——小朋友——,到张家庄怎么走?(声音大一些,语气要有礼貌)
(4)他演得对不对?(是招手不是摇手?孩子那么小,你这样招手路人看得见吗?)
(5)我这么礼貌地问路,这孩子不赶快大声告诉我,却对我招手,他心里在想什么呀?大声——着急,礼貌——不能不理,担心——
(师走上前)我来问问你,我请你帮忙,你不回答,对我招手!为什么不应声?你心里在想些什么?这个动作什么意思?
(6)这位路人你看见小孩在对你招手,又在想些什么呢?你会怎么看这位小孩儿?(好的,看你钓鱼这么认真,我不会怪你的。)
知道我这位路人怎么想吗?(这小鬼太有趣了,太可爱了,走看看去1真不错,既在享受着钓鱼的乐趣,也还不忘做个热心人!问路——哦,明白了,谢谢你!哟,鱼上钩了,快拉!)
(7)同学们,看到这有趣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是否想起了什么?
(8)我们演得怎样?谁还想来演一演!那好,大家朗诵前两句,后两句他们俩演!
(9)我们现在再通过后两句来看这是个什么样的小孩。
(这是个聪明的小孩。他知道钓鱼时不能大声说话。这是个机灵的小孩。他知道钓鱼时不能大声说话,他又想告诉路人路怎么走,就叫路人走到身边再轻声地告诉他。)大家都在表扬这个小孩。加上动作。读出童趣。
学生读。
四、诵读吟趣
1.一首《小儿垂钓》,短短四行,却给我们勾勒了一位天真浪漫,稚气可爱的小儿的形,(音乐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充满童趣的《小儿垂钓》师范读全诗。
2.哦,多么可爱的孩子呀,"蓬头、侧坐、学垂纶"还真钓到了鱼。孩子,你的心情怎样?你来开心地吟吟这首诗。
3.这位路人,你看见那个可爱的孩子了吗?你喜欢吗?读出你对孩子的喜欢来。
4.各位小诗人,你们也看见了那个孩子和那位路人吧,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大家自由读诗吧,读出你自己的感受来。学生读。
5.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配乐齐诵。全体起立。
6.诗我们不仅会读了,会背了,还读出了诗中意,诗中趣。下面拿出练习本,写写这首诗。我找两个同学,上黑板,每人写一句。(字写得工整的)
写的时候注意四个字的写法。一是"蓬头"的"蓬",草字头,乱得跟杂草一样;"稚",右边是个隹,四条横;"纶" "莓 、苔"
五、拓展赏趣
1. 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首这么有趣的诗,还认识了一个聪明的孩子。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请拿出老师课前发给大家的材料,读了吗?
2.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按照刚才学古诗的方法,读一读、猜一猜、品一品,好好体会一下其中的童趣。
3.学生汇报交流。(请三个左右的学生,提示:有喜欢×××写的诗吗?)
《所 见》:骑牛,唱歌、捕鸣蝉,哪一样不是充满童趣的呢?无忧无虑,多么快乐呀!
《村 居》:这么美的春光,放飞的岂只是纸鸢?放飞的还有无尽的童趣!
《宿新市徐公店》:多么漂亮的蝴蝶呀,抓到它该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儿呀!就算是蝴蝶没抓到,可是快乐却已经装在他们心里了!
六、总结明趣
1、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儿垂钓》,还读了几首童趣诗。冰心奶奶曾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孩子们,你们拥有这世上最宝贵的童真、童趣、童心,永远不要放弃:童心不泯,童趣永在……
2、最后,让我们再把这首诗吟诵一遍,把这美好的童真童趣永留心间。——
七、布置作业
诗歌学完了,老师还想给大家留两个作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完成吧:
1、展开想象,把《小儿垂钓》改写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2、画出你想象中的小儿垂钓图,再和书本上的插图比较比较。
《小儿垂钓》教案2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跟父母去钓过鱼呀?才能怎样钓鱼?(指名学生说一说)
2、那么怎样才让鱼上钩呢?(最好让鱼杆长一些,……)
3、为什么?(不让鱼知道有人要捉它,钓鱼还要有耐心,不能三心二意……)看来要钓到鱼的确不容易。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幅图,(微机出示)你们看看他能否钓到鱼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小儿垂钓》。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件出示)
2、学生学习生字。(这一课里有这几个生字,我们首先学习一下;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字词。)
3、学生根据注释,想一想:你觉得这个钓鱼的小朋友当时的心情如何?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来的?
4、学生自学。
三、精读课文
1、侧坐:全神贯注。莓苔:不怕呆在野草丛中。草映身:一心一意。
2、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孩正在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
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十分可爱。)
3、当时这个孩子的心情如何?
4、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机灵可爱)
5、学生看导语。(课件出示)
6、练习朗读。
7、现在你们觉得这个小孩能否钓到鱼呢?
四、问题与思考
1、你觉得诗人怎么会发现这个学钓鱼的小孩的?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
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诗人看到的画面描写出来。
五、交流资料
关于古人写小孩子的古诗有哪些?交流一下。
1、学生交流。
2、教师出示。
六、作业设计
课本剧的表演。
《小儿垂钓》教案3
教材简析
这首诗就是以儿童的生活为描绘对象,学生对钓鱼的生活体验也是比较丰富的,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明了诗意,感悟形象,丰富意境,发现作者的匠心独运。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疏通古诗,释词明意。
2、引导多元理解和深度理解,品词析句,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3、诵读古诗,传情达意,陶冶情趣。
重点难点
辨析精妙词语,感悟小孩形象和作者匠心。
教具准备
课件
一、引入古诗,整体感知。
1、谈钓鱼,引入古诗。
师:同学们,钓过鱼吗?第一次钓鱼是在什么时候?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或教师谈自己的钓鱼感受:①享受和乐趣,②成就和满足。)
师: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首诗,这首诗是诗人专门为我们写的,用短短的28个字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天真可爱的小男孩的形象。听老师朗诵一下,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谁在干什么?
2、揭课题,了解作者。
师: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事情,用四个字概括就是……
①板书课题“小儿垂钓”。注意“垂”字的笔顺。
②了解作者胡令能。(呈示课件)胡令能虽然传世的作品不多,只有四篇,但是个个都是精品,反映了他是位很有才华的诗人。
3、学质疑,阅读期待。
学习最可贵的品质是学会疑问,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学习的收获就越大。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教师重点罗列。)
二、带着问题,引导发现。
1、归纳问题。比如,外貌?哪儿钓?怎样钓?钓到了吗?发生了什么?……(简单板书)
师:这些问题有的有的可以从古诗中找到答案,有的找不到答案,能找到的我们一起来发现,不能找到的要通过我们的想象来解决。(板书:疑问+发现+想象=智慧。)首先,我们必须把诗歌读懂,读懂了,这些问题自然就能解决了。
2、读正确,注意节奏。(呈示课件)
3、自由读,尝试理解。
(蓬头:头发蓬乱;稚子:小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莓苔:这里泛指野草; 映:掩映、遮掩;借问:向人打听;遥:远远地;怕得:生怕,唯恐;应:理睬,应答…… )
4、试着联结成完整的诗意。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男孩在河边学钓鱼,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莓苔的岸边,借着绿草遮掩自己的身子。有人向小男孩问路,他远远地招手,因为他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答别人的问话。)
三、引导想象,丰富意境。
1、继续提问,挖掘空白。
师:现在,我们已经按照古诗的顺序,也就是按照循规蹈矩的方法将古诗的意思弄懂了,也解决了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部分问题。但是,这个时候,我想,喜欢刨根问题的同学一定会有新的问题产生。而且,我认为,好的古诗一半是作者写出来的,一半是我们读出来的。因为作者不可能把眼前所见所闻全都写出来,必然留有许多的空白,需要我们用想象去填补。请同学们想一想,作者还有什么没有写出来,让你产生了疑问,请提出你的疑问。
【预设问题,有效引导:小男孩为什么钓鱼?小男孩除了头发蓬乱,还会有哪些外貌特征?小男孩所处的环境除了“草映身”还有些什么?他是怎样学钓鱼的?路人来自何方,去向何处,有何贵干,为何借问,外貌怎样,怎样借问等等?小男孩有什么反应?(或小男孩与路人进行了怎样的对话?)小男孩钓到鱼了吗?】(呈示课件)
师:借助这些问题,我们就可以让古诗变得丰富多了。下面,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将作者没有写到的东西补充进去,让人听了之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给予提示,变序练说。(呈示课件)
①学生练说。
②全班交流。
四、品析词语,感悟形象。
1、教师质疑,品析词语
师:作者为什么要写“头发蓬乱”,丑化小孩?有人看到“稚子”两个字认为小男孩显得很幼稚,作者眼中的小男孩是幼稚的吗?作者为什么写“侧坐”而不是“正坐”?小男孩为什么坐在“草映身”的地方?小男孩为什么远远的“招手”而不是摇手?小男孩只顾自己钓鱼却“不应人”是不是显得太没有礼貌了?(呈示课件)
2、思考应答,感悟形象
师:由此,你发现作者笔下的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小儿郎?说说你的理由。(板书:的小男孩。)
师:是的,作者用细致的观察和写实的手法,把一个……的小男孩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仿佛能看到他的样子,听到他的声音,仿佛他那温热的气息拂过我们的面颊。这是多么天真可爱的孩子呀,这真是童趣盎然的画面呀!(呈示课件)
3、积累诵读,传达情感。
刚才我们通过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感受到了小儿垂钓的野趣、乐趣、生趣、情趣。这些便是难得的童趣!……
4、尝试背诵,体味童趣。
五、课内拓展,解读“钓”味。
师:其实,古时候的诗人写了很多以钓鱼为题材的诗,这些诗因为出自不同诗人的手,因此有了不同的味道。下面我们来欣赏几首“钓鱼诗”。(呈示课件)
《小儿垂钓》教案4
【教学时长】
30分钟
【教学过程】
【课件1:20.古诗两首】
一、赏画入诗——品读诗句
1.人们常说“吃鱼没有捕鱼乐”,古往今来,无论老少都抵挡不住它的诱惑。瞧,【点击课件2:《小儿垂钓》的画面】这就是我们上一节课认识的正在认真学习钓鱼的小男孩。这幅生动的画面曾经打动了哪位诗人?(唐朝诗人——胡令能)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是——(板书课题:小儿垂钓)齐读课题。
2.【点击课件3:诗歌一二句】谁愿意通过你的朗读把你眼中小男孩的模样读出来?指名读,教师相机评价。
师评:(1)老师听出来了,这是一个可爱机灵的小孩子。
师评:(2)是呀,多么聪明的小孩子!
师评:(3)这小孩多有趣呀!
师评:(4)你把小孩读得很小很小,充满稚气呢!
3.小结:通过你们的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孩子可爱的模样。这真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啊。(板书:天真活泼)
4.不过呀,他可不是闹着玩的,你发现小儿学垂纶学得怎么样?观察一下他的神态,能用你知道的成语概括一下吗?(学生看图感受,用成语概括)生: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目不转睛一丝不苟(师评:看来同学们平时积累的成语可真不少!)
师:瞧他那股认真劲,真是——专心致志啊!(板书:专心致志)
二、字理品诗——激发兴趣
1.过渡:是啊,小孩子正在专心致志的钓鱼,眼见一条大鱼游了过来,鱼儿要上钩了,这时又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呢?
(1)学生交流作答(请你说说看,你说、、、、、、)
(2)偏偏这时来了一个问路人,这就是诗歌后面两句的内容。【点击课件4:诗歌第三四】学生齐读
(3)有人问路,为什么小孩只做动作?(指名学生回答:因为他不能回答人家,只能做手势)
(4)哦,所以他只得不应人了!有人问路都来不及不回答了,小孩学得多认真啊!那我们就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让这幅画活起来,好不好?
2.字理识字——遥
(1)师生合作表演:你们是认真垂钓的小儿,我是问路人。我该站在哪里呢?诗句里哪个字提醒了我们?
生:遥
(2)【点击课件5:遥】师:找得真准!我们一起来看看“遥”的字理,理解它的意思:这儿有一张“遥”的古代象形图片,以及各时代它的演变过程,这是篆书“遥”的写法,按照字理识字“先分解,在组合”的原则,“遥”是形声字,把它分解成形旁“辶”表意,篆书“辵”上部象路,下部象脚(止表示脚)表示路远;“ ”表声,它是瓦器的通称,那这两部分合起来表示古时去远处取水需要瓦器。本意是远。
(3)同学们,明白了“遥”的意思,我这个问路人应该站得离你们——远远的。
(4)中国的汉字非常神奇,我们给它换个偏旁就能识记好多字。你能给“遥”换个偏旁变成另外一个字吗?(指名作答)
生:摇瑤窑谣徭
(5)同学们认识的可真不少,这就是形声字的特点,形旁表义,声旁表声。
1、字理析词——招手
(1)孩子们,你们准备好开始认真垂钓了。(提醒:怎么坐?侧坐莓苔草映身,侧坐——斜着身子坐,很舒服,惬意地坐)
(2)(自言自语)这到杏花村该走哪条路呢(用手张望)奇怪!有个小孩坐在草丛里干嘛呀?哦,在钓鱼。我来问问他:“小朋友,请问到杏花村怎么走?”(大声喊道)
(3)怎么都没有回答我呢?我得下去问问看。(请学生边演示,边说说“遥招手”的含义。教师相机评价:)
(4)教学预设:
A.指名提问: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你对我做什么手势?什么意思?生(做摆手的动作:摆摆手)让问路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师评:是呀,大人钓鱼的时候也拍打扰,你学得很像。
B.指名提问:谁有不同的理解,你会给我打什么手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甩甩手)让问路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师评:这个小儿学垂钓投入呢,拍我吓跑鱼儿呀!
C.指名提问:请你给我们比划比划,你已经迫不及待想给我们表演了。
生:(做招手走进的动作:招招手)叫问路人走进的手势,然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吓跑鱼儿了。
师评:这小儿在专注学垂钓的时候还愿意回答我的问题,谢谢!
D.谁还有不同的手势?请你来
生:(先做摆手再招手的动作:先摆摆手再招招手)叫问路人不要喊了,再走近来告诉他,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
师评:这个小儿可够聪明的呀!
(5)一个“招手”,同学们就有这么多的理解,真是各有各的情趣,其实呀,专家们也一直在争议呢!让我们运用字理析词的方法,探究一下“招”的字理,你的心中就会有答案了。
(6)【点击课件6:招】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招”古代象形字图片和其演变过程:它是会意字,篆书形体象手,表示用手招呼人:从召,表示招呼;召同时也表声。本意是打手势叫人。
(7)这下我们明白了,小儿“遥招手”不是拒绝回答问路人的问题(摆摆手动作),而是怕说话声惊动鱼儿,急忙招手示意(招招手动作),叫问路人走近些
再回答。这孩子陶醉在垂钓的乐趣中还不忘帮助人,真可爱!这样的招手,钓鱼助人两不误,何乐而不为呢?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这小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
3、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1)当我冲你们大喊的时候,你们心理的感受就应该是诗中的哪个字——生:怕【点击课件:诗歌三四句】
(2)原来是“怕得鱼惊”,所以你们“不应人”,所以你们才冲着我“遥招手”。
(3)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小儿“不应人”的认真劲读出来吗?读读诗歌后两句。(学生品读,教师相机评价)
师评:是挺认真的。
师评:钓得很专注呢。
师评:专心致志,有小大人的样子了。
师评:真是全神贯注,完全投入了!
(4)(指板书:天真活泼专心致志)正是孩子的天真活泼、专心致志打动了诗人胡令能,所以他写下了这首诗。
(5)【点击课件8:整首诗歌,音乐起】古诗既有音韵美,又有节奏美,同学们请认真聆听老师配乐朗读。(师范读)
(6)好,老师读完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划分好的诗歌朗读节奏,试着应吟诵这首诗,把诗人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配乐齐读)师评:同学们读出诗歌的音韵美来了,真棒!
(7)【点击课件9:图画】今天这节课,我们与诗中的小儿一起去河边钓鱼,度过了一段欢乐的时光,感受了那飞扬的童趣。让这些童趣定格在我们的脑中。下面请你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首诗背下来。
(8)大家都背得很认真,老师提一个要求:不能看着文字读,请看着画面读。生:(试着背诵)
三、比较诗歌,拓展学习
(1)儿童可爱天真的样子令人陶醉,其实古往今来,不少诗人不约而同的写下了儿童有趣的形象,让我们走进那些熟悉的诗句,体会体会诗中的童趣吧!(师生合作朗读:注意听老师的朗读,你们读好大屏幕上的诗句,包括题目和诗人)
(2)【点击课件10:儿童诗】
师引读:因为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勾起了诗人的向往,所以雷震描述: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宋·雷震
师引读:即使在夜晚,孩子们也有无尽的生活乐趣,于是有了叶绍翁笔下斗蛐蛐的孩童: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师引读:季节更替,孩子们永远有属于自己的乐趣,在菜花金黄的春天: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师引读:即使放学了,回家后也没有太多的烦恼,可以放放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清·高鼎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儿垂钓》,还读了几首童趣诗,诗人们为什么能写出我们儿童的种种童趣之所在呢?我想这和他们拥有一颗童心。用不泯的童心去观察着生活有关。写儿童的诗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再去搜集,查找,做好积累。
(2)【点击课件11:作业】诗歌学完了,老师还想给大家留个作业。展开想象,把《小儿垂钓》改写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点击课件12:谢谢指导!】
板书设计:
21.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天真活泼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专心致志
《小儿垂钓》教案5
教材分析
《小儿垂钓》生动地描写了小孩初学钓鱼的认真和天真可爱。《夜书所见》写作者夜里看到了灯火,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思念家乡之情。
教学要求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7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中描写夜晚所见和小儿垂钓的情景,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难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诗歌《小儿垂钓》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难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过哪些古诗?(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反映
儿童生活的古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蓬稚纶侧莓苔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3)交流认字方法。
(4)自由读,开火车读。
(5)读课文测读。
3.出示会写的生字卡片。
(1)指导写字。
(2)认真读,观察字形。
重点指导:
垂:中间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
招:右边是刀+口。
(3)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小儿垂钓》
1.听课文录音朗读后自读课文。
从题目知道这首诗写什么。“小儿”指什么人?“垂钓”就是做什么?诗中的“垂纶”,“纶”是垂钓的线,钓鱼时需要把线垂在水中。“学垂纶”,也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小儿”是指小孩子,也就是诗中所说的“稚子”,幼稚的孩子。这首诗就是描写小孩子学钓鱼的情景。
3.读第1、2两句。
小孩在河边钓鱼,河边长着莓苔和青草。
谁能说说小孩钓鱼坐在河边的样子?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侧着身子坐在长着莓苔的河边,青草映着他的身影。)
齐读第1、2句。
4.读第3、4句。
(1)当路人向小孩问路时,小孩有没有回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遥招手”,远远地招手。教学“遥”,远远地。)
(2)小孩为什么不作声光招手?
(担心说话的声音惊动了鱼儿不上钩,所以不应答路人的问话,“应”,应答的意思。)
指点:生动地描写了小孩初学钓鱼的认真和天真可爱。
齐读第3、4句。
5.朗读全诗。
小结:短短的四句诗,将一个天真、专注的学钓鱼小孩的形象生动、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希望同学们朗读时,将这种感情读出来。
6.有感情朗读全诗。
四、作业
1.背诵古诗。
2.说说诗句大意。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诗歌《夜书所见》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难点
1.学习生字词。
2.诵读诗歌,体会、想像诗歌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儿垂钓》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
2.读古诗《小儿垂钓》。
二、学习《夜书所见》,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萧促篱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自由读,开火车读。
(4)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客:与容的区别。
落: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5)学生书写,师指导。
三、学习《夜书所见》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把这首古诗读给学习小组内的同学听,互相评议
3.小组合作,自学交流,互相交流。
4.词语教学。
萧萧:风声。挑:捉。
促织:蟋蟀或蚰蚰。
篱落:篱笆。
5.题目《夜书所见》的意思。(将夜里看到的写下来)
6.读第1、2句。
(1)指名说大意。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2)这时的作者心情是怎样的?(孤独、郁闷)
7.读第3、4句。
(1)由此,诗人想起了什么呢?(想起家乡和童年)
(2)说说诗句大意。
(3)可以想象诗人的童年是怎样的?
8.指导朗读。
(1)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孤独、寂寞,思念故乡的亲人,想起童年的生活)
(2)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古诗。
(3)齐读古诗。
9.背诵古诗。
四、作业
1.继续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大意。
《小儿垂钓》教案6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正确诵读古诗,学会认读古诗中的五个生字。
2 基本懂得古诗的意思,能想象出诗句所描绘的情境。
3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会诗句中蕴涵的童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基本懂得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出诗句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句中蕴涵的童趣。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唐朝的众多诗人当中,有一位叫胡令能的诗人特别富有传奇色彩。胡令能原本是个加工镜子和铁器的工匠。有一天,在睡觉的时候,他梦见一个神仙把他的肚子剖开,放了本书在里面,醒来以后,他就变得很会作诗了。而在他的诗中,咱们今天要学的这首《小儿垂钓》是最为有名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自主识字。
1 听老师读这首诗,注意听清字音。
2 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准。
3 和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读音,一起想办法记住这五个生字。
4 集体认读生字,给大家说说你的识记好方法。
5 各自练读古诗,练好了就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自主学习,读中感悟。
1 熟读诗句,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做上记号。提出问题。
2 联系解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纶:钓鱼用的丝线。
垂纶:钓鱼。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映:遮住
借问:向人打听。应:理睬。
3 探究与争论:
招手一词历来有两种理解,一种意见认为,招手指摆手,意思是:呀,别过来,别吓跑了我的小鱼儿!另一种意见认为,招手就是招手,意思是:嘘,别出声,凑过来,我指给你看!数百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定论。你赞同哪一种意见呢?
4 朗读背诵古诗
作者只用了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让我们把自己当作这个垂钓的孩子,带上动作来朗诵这首诗吧!
四、拓展积累
《小儿垂钓》教案7
一、看图导入
1 .师出示插图说:请小朋友看图说说有些什么人?在干什么?“引出课题:小儿垂钓.
2. 学生齐读课题 ,
3 .j借助插图学习生字“垂”, “钓”
4. 简介作者 :胡令能
二、初读诗歌。读正确,读流利。
师 :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啊,诗人胡令能也把这副美丽的图画变成了一首优美好听的诗呢,小朋友快来读读吧!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1)指名读生字,随机纠正读音。
(2)指名读课文,指导读通顺,流利。
3. 听老师范读:生划节奏,标重音
4. 学生根据节奏齐读诗歌。
三、熟读诗歌,通过多种方法了解诗意
1.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懂的词句。
2. 引导学生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诗意。
(1)学生反复读句子理解。
(2)同桌互相讨论理解。
(3)看插图理解。
(4)一边表演一边读理解。
3 自由读,同桌互相背诵。
四、读,听,画结合, 体会诗的意境
(1)轻声美读诗歌。
(2)闭眼听录音,想画面理解
(3)给诗歌配上美丽的图画。
五、指导写字:
1. 学生认读生字,观察找出难写的字。
2 .指导学生写难字,扩词。
3.学生自己写简单字。
六、作业:
1. 写生字
2. 背诗歌
《小儿垂钓》教案8
师:小孩正在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
生:这么大的声响会把鱼儿吓跑的。
生:千万别再叫喊了,不然俺就捉不到鱼了。
生:俺应该做个手势让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师:假如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请同学边演示,边说说手势的含义)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开,不要打扰俺钓鱼。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近说话,这样就不会影响俺钓鱼了。
师: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生:那个小孩做让行人走近的手势,行人走近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
生:俺也认为这样。小小朋友愿意回答行人的问题,只不过不想惊吓鱼儿,所以让行人走近说话。
生:俺想那个小孩应该先摆手让行人不要大声叫喊,再招手让他过来轻声说话。这样既协助了他人,又不会把鱼儿吓跑。
师:大家说得非常对。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协助他人,真是十分可爱。老师想,同学们也愿意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吧。
[评析]
小朋友的灵魂嫩如面粉团,不当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纹就印在他的灵魂深处。随着他的年龄增加,那指纹就发展成脑组织纹路,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因此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从细微之处塑造儿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这位教师正是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动身,让同学进行发散思维,同时结合行为规范的准则,引导同学养成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好品质。
《小儿垂钓》教案9
教学目的:
1. 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
2. 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3.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诗题
1. 导入诗题
2. 理解诗题
(二)理解诗句
1. 朗读全诗
2. 回顾方法:我们怎样理解诗句(读诗→释词→调序→解句)
3. 释词解句
(三)总结练习
1. 指导朗读、背诵。
2. 根据这首诗,想象出一幅画。
3. 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1. 形近字组词
钓( ) 稚( ) 遥( )
钩( ) 准( ) 摇( )
2. 多音字组词
3. 读下面诗句,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解释诗句意义。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背诵《小儿垂钓》
板书设计
8. 古诗二首
《小儿垂钓》教案10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用轮唱和轮读的方式来歌唱处理。
教学难点、重点:
1、有感情的歌唱,控制好音色和气息。
2、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吟诗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有趣的古诗。(出示《小儿垂钓》)
1、自由朗读。
2、指名读。师:谁来念一念,或者拍一拍朗读的节奏?
3、尝试用轻巧活泼的声音齐读古诗。
4、师示范读,找不同。
师:我也来读一读,仔细听一听,说一说我读的有什么不同?
(1)感受四三拍。
(2)节奏的变化。
(3)认识休止符。师:这就是四分休止符,停多长时间呢?
(4)找一找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5)诵读三、四两句。
5、完整的跟音乐诵读。
二、唱诗
1、听范唱,并熟悉歌曲的演唱顺序。
2、用三拍子的声势的韵律表现歌曲。
3、默唱,画旋律线。
4、用柯尔文手势模唱歌谱。
5、用LU哼唱旋律。
6、跟琴完整的演唱。
7、唱好休止符,感受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8、跟音乐完整的演唱。
三、表现
1、露一手。
2、《小儿垂钓》的合唱版,说一说其中的表现形式。
3、设计多种表现形式。
4、综合表现古诗(演、唱、读、奏)。
《小儿垂钓》教案11
设计理念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怎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呢?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思路:“淡化诗意,品析诗句,反复诵读,领悟诗情。”着力体现三个方面;
一、淡化诗意,品析诵读,领悟诗情
教学中,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即可,教师不应当把教参或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要让他们通过体会这些词语,并且有感情地诵读才会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才能使学生领略古诗词独特的魅力。
二、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要让学生体会这妙不可言的意境是个难点。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生动的课件、诵读时的古乐,都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进入古诗意境所作的努力。
三、拓展学习,培养诗趣
古诗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新的视窗。让学生了解我们今天所学的诗仅是古诗沧海中的一粟,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更广泛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从而开阔视野,体会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目标
1、认识“蓬、侧、苔、借”4个生字。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天哪,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渔光村看一看。
2、教师配乐动情地描述:这儿有一条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围草木茂盛,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河里的小鱼可多了.它们快活地游来游去。几条小鱼高兴地蹦出了水面,正热情地欢迎咱们呢!
二、小组台作、自主识字
1、瞧,它们还带来了汉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蓬、侧、苔、惜”。)
2、你们认识吗?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看谁读得准。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巡视。
3、读完了,拿出字卡在小组里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认认吧。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4、交流反馈: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运用小老师教读、抢读、合作读、小组间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并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蓬、侧”两个生字。
(2)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3)游戏:送小鱼回家。
如果能读准小鱼身上写的生字,你就能帮它重新回到家。谁来帮帮它?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评:你们读得真准!瞧,蹦跳的鱼儿又回到了水里。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渔光村这儿不仅鱼儿多、风景美,还有不少聪明的孩子呢!看看这个孩子,他在干什么呀?(边描述边点击古诗第一句情境图)学生齐答。
2、对,他在钓鱼。想知道他是怎样学钓鱼的吗?那我们一起读读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诗——〈小儿垂钓〉吧。(板书:小儿垂钓)指名读诗题,齐读诗题。
3、教师配乐范读。
4、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自己读读,比一比谁能把字读准,把诗读流利!生自由读诗。
5、你们都读得这么带劲呀!把这首诗也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听。读得好,大家夸夸他:读得不够好。大家帮帮他。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读诗。
6、反馈:
(1)指名读诗并请其他同学评读,纠正读音。
(2)邀请自己的小伙伴读诗。
(3)齐读古诗。
四、凭借情境,品读古诗
1、同学们读得真好!那我带你们再去看看那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吧。你们看!(出示第1句诗的情境图)
2、(教师用教鞭指着图上小孩的蓬头)仔细看小孩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问:你还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教师描述诗句意思:是呀,你们看小孩头发乱糟糟的,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体。(教师边描述边用教鞭指图上相应的地方)
4、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吟诵:“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出示诗的第1句)教师范读诗的第1句。
5、这个小孩多认真,一动不动学起了钓鱼,谁来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
师评读:这儿草木茂盛,真是个钓鱼的好地方。谁还想读?指名读。
师评读:对呀。他在那儿专心学钓鱼呢。读得好!
6、你们都想读呀?可要把小孩学钓鱼的认真劲读出来。自由练读。
7、多种形式读诗的第1句。
(1)指名看图表演读。
(2)男女生赛读。
(3)齐读。
8、师生互动表演。
(1)创设情境。师(配乐动情地描述):小孩在河边一动不动坐了很久,哎!
还没钓到一条角。他透过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条小鱼慢慢游过来了,眼看就要上钩了,这时远处有个人路过这里,发现了这个钓鱼的男孩,于是向他问路。如果你就是这个钓鱼的孩子,会怎么办呢?这样吧,咱们来演一演,现在你们都是这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把你们的钓竿都拿好了。我就是那个问路的人。
(2)进人情境。
学生做出诗的第1句描绘的小孩钓鱼的样子。
(3)模拟表演。
(教师手放在嘴边,大声喊。)哎——小孩,请问渔光村怎么走啊?
学生自由做动作。(教师打量一番)问:大家怎么都不出声呀?指名说。
9、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既使陶醉在钓鱼的乐趣之中还不忘帮助别人。是不是你们想的这样呢?我们来读读诗吧。(出示诗的第2句)指名读。
10、指导朗读。
你刚才不是不理我吗?生怕吓跑了快上钩的鱼儿。(做出不出声的手势,并环视四周。)我们再来听他读读。我读前—行.你读后一行。准备好了!师生接读。
评:有进步,我们为他鼓鼓掌!
11、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都来试着读一读吧!自由练读。
12、反馈。指名读,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五、反复吟诵,诵出味道
1、同学们,让我们看着图,再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自己读—读。
2、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读给同座听听吧!
3、全班展示:指名配乐读、同座合作读、全班配乐齐读。
六、激情总结,拓展升华
1、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首这么有趣的诗,还认识了一个聪明的孩子。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你知道这样的诗吗?
指名说。(如:《所见》、《村居》、《村晚》……)
2、布置作业:
你想做哪道题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训:把这首古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编: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3)演:根据诗句内容同学合作表演。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天真可爱)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认真专心)
《小儿垂钓》教案12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小学语文《课标》对中年段的学生提出了学习诗文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如何把字理析词巧妙地融入古诗,使字理之花为古诗教学锦上添花呢?
当课题确定下来后,我想了许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决定采用“字理析解”“创设情境”等方法,让学生重在感受“遥招手”的细节内涵与韵味,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在教学“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时,我通过找准渗透字理教学的点,引导学生品味了“遥”“招手”激起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最后,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诗中为什么用的是“招手”而不是“摇手”也就水到渠成了。
本课堂教学,我觉得自己做得较好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字理识字——遥
生动的情境能为儿童识字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和背景支持。当我说到:“小儿,因为专心致志钓鱼而‘不应人’的场面多么有意思啊! 那我们就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让这幅画活起来,你们就是那个小儿,我是问路人。”通过师生合作表演,为学生创设识字情境。准备好,开始表演了,我一脸疑惑地问孩子们:“我该站在哪里呢?诗中哪个字提醒了我们?”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遥。我出示了“遥”的字理课件,按照字理识字“先分解,再组合”的原则,通过有效地板书孩子们理解了“遥”的本意是远,让我这个问路人应该站得离他们远远的。以此相机教学,给“遥”换个偏旁学习形声字“瑤”“摇”“谣”“徭”“窑”。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遥”的字理教学使得“学一个字,带一串”“通过字形理解字义”的识字规律和方法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字理析词——招手
我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招手”出发,与学生合作表演,创设了诗歌的情境,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用“遥招手”而不用“遥摇手”? 请孩子们边演示,边说“遥招手”的含义,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纷纷举手发言和我打手势——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问路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问路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
生:(做招手走进的动作)叫问路人走进的手势,然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吓跑鱼儿了。
······
从他们精彩的发言和充满情趣的表演中不难看出,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具体的语言文字,正当大家讨论不休时,我适时引导他们探究了“招”的字理:本义是打手势叫人。以古字入手,引导学生们思考,理解字义,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和呼唤,所以小儿“遥招手”不是拒绝回答,而是怕说话声惊动鱼儿,急忙招手示意,叫问路人走近些再回答。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古诗准确生动的描写,也培养了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从细微之处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语言文字,也在学习做人。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学生心海里掀起美丽波澜的同时,字理析词的教法了也无痕迹的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三、品读与积累
河边垂钓的小儿鲜活的形象已深植学生的.心中,这时,引导他们有感而发,读出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也就水到渠成。在这30分钟的课堂上,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读,对这首七绝已然是非常熟悉,再给他们练习几遍,有感情地背诵已不难。在我国瑰丽的诗文化中,描写儿童情、趣的诗不少,我出示了《村晚》、《夜书所见》等童趣诗与学生一起品读,在学习《小儿垂钓》的基础上,仿之,学之,悟之。这样不仅巩固了学习之法,还丰富了学生的诗歌积累。
当然,不足也是明显的:本次教学,首先在字理识字上我过多的进行了“讲解”,学生缺乏个人安静思考的时间,我想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交流会更利于师生交流。由于在“遥”“招”的字理上我没有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对汉字的理解和发现,让他们失去了体验成功和发现乐趣的机会。其次,我的字理课件制作有欠合理生动,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古今汉字结构演变的差异。最后,诗句大意的理解,教得比较粗糙,还应再细致些。 教学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有效、朴实、扎实、清新、灵动、诗意的语文课堂,是我作为语文教师一生永恒的追求。
《小儿垂钓》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是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跟父母去钓过鱼呀?怎样钓鱼?(指名学生说一说)
2、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释题:
读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小儿垂钓”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课文
1、看诗,听录音。
2、学生自学,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3、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4、学习后两句诗的意思。
①指名读后两句。
②问:小男孩正在专心钓鱼的时候,谁来了?
③他来干什么?
④看,小孩是怎么做的?
⑤他为什么摆手?“遥”是什么意思?
⑥从哪看出他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
⑦“应”是什么意思?(回答)
师小结:小孩既怕老爷爷的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的回答声把鱼吓跑,他一门心思用在了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的态度怎么样?(很专心;很认真)
⑧指名学生表演。一人扮路人,一人扮小孩(体会小孩紧张的心情)
⑨指导学生看图朗读,读出小男孩紧张的心情。
⑩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诗人抓住了小孩钓鱼时所表现出的某些特点,用通俗易懂得诗句,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的形象,诗中有动有静,情景交融,使人倍感亲切,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大声朗诵这首诗好吗?
《小儿垂钓》教学反思
《小儿垂钓》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诗描写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浪漫的神态跃然纸上。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的勾画出一个天真浪漫的小孩儿的形象,让读者感到逼真,亲切。
一、教学效果
围绕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 为切实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吟一吟”的
方式贯穿全诗的学习,理解相关字词,想象画面,吟诵感悟,进入古诗描绘的意境。在教学中我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启发诱导学生自己通过看图、结合偏旁、做做动作、想象画面等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2、《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学习《小儿垂钓》一诗时,我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遥招手”出发,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用“遥招手”而不用“遥摇手”?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纷纷举手发言。“因为害怕惊动快要上钩的鱼儿,所以没有马上回答路人的问话。”“嘘,别出声。不然我就钓不到鱼了。”“请你再靠近一点,我会轻声告诉你的。”……从他们精彩的发言中不难看出,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具体的语言文字,知道诗人抓住了孩童瞬间的变化,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孩童的神情意志,令大家不得不爱上这个可爱的孩子。通过思维和想象,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古诗准确生动的描写,也培养了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从细微之处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语言文字,也在学习做人。
二、成功之处
培养了学生的质疑习惯。有人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还
重要”。在检查预习过程中,我这样问:“在预习中有不懂的吗?”在学习完后我又问:“现在再想想自己还有哪些不明白的?”用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养成质疑的习惯。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本诗时,我还是没有放手让学生说,在说说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时,没有能积极引导学生把学习古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来感知,想象诗句中描写的景象,也忽视了插图的功效。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次教学本文,我将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通过文中插图,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的见解,彰显学生的个性。
《小儿垂钓》教案14
师:小孩正在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
生:这么大的声响会把鱼儿吓跑的。
生:千万别再叫喊了,不然我就捉不到鱼了。
生:我应该做个手势让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师: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请学生边演示,边说说手势的含义)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近说话,这样就不会影响我钓鱼了。
师: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生:那个小孩做让行人走近的手势,行人走近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
生:我也认为这样。小孩子愿意回答行人的问题,只不过不想惊吓鱼儿,所以让行人走近说话。
生:我想那个小孩应该先摆手让行人不要大声叫喊,再招手让他过来轻声说话。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不会把鱼儿吓跑。
师:大家说得非常对。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十分可爱。老师想,同学们也愿意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吧。
评析:
孩子的灵魂嫩如面粉团,不当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纹就印在他的灵魂深处。随着他的年龄增长,那指纹就发展成脑组织纹路,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因此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从细微之处塑造儿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这位教师正是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出发,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同时结合行为规范的准则,引导学生养成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好品质。
《小儿垂钓》教案15
[教育背景]
俗话说:欲望是最好的教师。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先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情画意,然后自己用唱、跳、演等方法,体味古诗的情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
迁移创新,延伸提高:
师: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大家理解了诗意,在你们的脑海中,都浮现一个初学钓鱼的小男孩那可爱的样子。平时我们学古诗都是用读的方法,今天大胆改革创新,用唱、跳、演等方式都可以,表达诗意,诗情。(生自由组合,准备表演)
组1:我们用唱歌的方式学习,用《刘三姐》的曲子配上古诗演唱。(台上唱得绘声绘色,台下的跃跃欲试。)唱完后,生鼓掌。
组2:我们用朗读配合动作的方式表演,(两人读诗,一人演小儿,两人扮鱼,游来游去,一人扮过路人。)演完后,生纷纷发言。
生:我给这个小组提个意见,范明智演的小孩子不像,诗里说他连路人的问话都不理睬,但范明智却东张西望不专心。
生:我认为谢伟杰演的过路人很好,他弯腰做揖,态度很诚恳,很谦虚。
师:这两位同学看得可认真了,还结合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提出意见,真好。还有哪个小组表演呀
组3:我们用讲故事配上动作表演。(一个讲故事,其余的扮小孩、苇草、路人、鱼儿。)演出时,生在下大笑,演完后生评:
生:这次的小孩演得非常好,蒋楚依同学不但动作做得好,神态也很逼真,把垂钓小孩那紧张而又小心翼翼的神情生动地表达出来了。
生:我认为涂航辉同学的故事讲得好,他不但把诗歌的内容表述出来,还加上了时间、地点、天气等内容,就像我们亲身参与了小孩钓鱼的故事一样。
生:我认为这两条小鱼也演得好,把鱼儿想吃饵又小心试探的动作表演得十分形象生动。……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学钓鱼的情景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仿佛也置身于诗 中,与诗人一起看到那有趣的场面。特别是第3小组的表演,不仅把小孩紧张的心理与天真可爱的形象演得活灵活现,而且还能根据古诗展开合理的想象,真是棒极了。
[分析]:整合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唯有将他们所有的感觉、情绪、智慧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我让学生采用各种喜欢形式来重现古诗的方法比较新奇,学生的兴趣一下就上来了,有了兴趣,学生动脑的积极性就高了,思维就活跃起来,变被动的听讲为主动的参与,学生化物为我,入情入境,不仅将古诗的内容转化为有声有色的情景,让人如身临其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反思]:
这首古诗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诗意比较通俗易懂,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因而我在备课时就把领会感情和培养想象能力做为教学的重点。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开掘的空间,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选择自喜欢的方式重现诗歌。在轻松活泼的表演氛围之中,学生入情入境,不仅掌握了知识,体会了作者对小孩的喜爱之情,还培养了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词语解释】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
借问:向人打听。
应:理睬。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儿童题材的诗歌。全诗描写朴实、自然,一个真实可爱的垂钓小儿的形象跃然纸上,可谓情景交融、形神兼备。
相关文章
各族娃娃迎新年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范文2023-06-07 09:49:02
有关打雷下雨的幼儿园安全教案2023-06-07 14:17:46
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教案2023-06-15 13:08:49
小班大家来排队教案范文2023-06-16 17:44:19
寒假活动安全教案2023-06-04 01:46:29
中班清明节安全教育教案(精选9篇)2023-06-12 13:38:1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玩小货车教案2023-06-10 14:41:20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和电池做游戏2023-06-02 15:17:40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教案2023-06-06 0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