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最新高一化学教案课件

时间:2023-06-18 07:10:17 文/李盛 化学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最新高一化学教案课件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碱金属的性质、化学性质和原子结构,并能运用原子结 构的初步知识来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极其递变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 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以及跟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法。

教学用品:

1. 学生用品(两人一组):金属钾、滤纸、小刀、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火柴、镊子。

2. 教师用品:除学生实验用品外。

3. 还需要蒸馏水、酚酞溶液、锥型瓶、玻璃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提问] 碱金属元素包括哪几种元素?

[板书] 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钫(Fr)。

由于它们的氢氧化物都是易溶于水的强碱,故有碱金属元素之称。

[引入] 这些元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从它们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等方面进行探讨。由于钫是放射性元素,暂时不讨论。

[板书] 第三节 碱金属元素

1、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碱金属的性质。

(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投影](表2-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讨论] 分析表2-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可发现什么规律?(前后四人为一组,展开讨论)。

[板书] (学生小结)

1.相同点:最外电子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

2.递变规律:从锂到铯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讲述]碱金属元素在原子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及递变规律。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碱金属在性质上也存在相似性和递变规律。下面,我们先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表2-1及其有关的内容,然后进行以下讨论。

[讨论] 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有那些相似性及递变规律?

[板书] (二)、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投影] (学生小结)

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1.相似性:(1)银白色(铯略带金色) (2)硬度小 (3)密度小

(4)熔点低 (5)导热导电

2.递变性:从锂到铯

(1)、密度呈增大趋势

(2)、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讲述] 一般的说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单质的密度增大。但从Na到K出现了“反常”现象,根据密度公式,Na到K的相对原子量增大所起的作用小于原子体积增大所起的作用,因此钾的密度比钠的密度小。

通过上面的讨论可以得知,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跟结构一样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及其递变性。那么在化学性质上是不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呢?

[讨论] 根据碱金属的原子结构,推测碱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学生小结] 碱金属元素的最外电子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因此可以推测它们都与钠相似,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以及水等起反应。但由于从锂到铯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所以它们在化学性质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也存在着递变规律。

[板书](三)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碱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讲述]同学们的推测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进行论证。

[学生实验] 用镊子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发 生的现象。

[提问]观察到哪些现象?比较与钠的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差异?

(学生回答)钾熔化成小球,剧烈燃烧,钾比钠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提问]从上述现象比较钠与钾的失电子的能力和金属性。

(学生回答)钾比钠更易失去电子,金属性更强。

[讲述]钾燃烧后生成的是比过氧化钾更复杂的氧化物,由于大纲和教材不要求,我们就不讨论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查阅有关的资料进行学习。下面我们观察钾与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

[板书]2、碱金属与水的反应

[演示实验]教材[实验2-10]

[提问]在上述实验中能够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钾块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光亮的小球,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发出嘶嘶声,溶液变红。

[提问]钾与钠分别与水反应何者更强烈?

(学生回答)钾更剧烈。

[提问]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钾密度比水小,熔点较低,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生成物中一种是氢气,另一种是氢氧化钾。

[课堂练习] 写出钾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学生板书] 2K +2H2O === 2KOH + H2↑

[提问]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比较钾与钠的失电子能力和金属性强弱顺序。

(学生回答)钾比钠易失去电子,金属性更强。

[讨论]阅读教材中碱金属反应的有关内容,结合上述两个实验,总结碱金属性质的有关的规律。

(学生小结):

[投影] 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相似性:1、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反应

4Li +O2 ====2Li2O

2Na + S===Na2S

2、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

3、均为强还原剂:M - e- ===M+

从锂到铯递变规律:

1、 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剧烈。

2、 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3、 金属性逐渐增强。

[叙述] 从上面的实验及大量事实证明,同学们前面根据原子结构所作的推论是合理的,也是正确的,今后我们在学习中要学会这种方法。由于碱金属的化学性质都非常活泼。因此,它们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碱金属的单质都由人工制得。实验室保存碱金属时,都要密封保存,以隔绝空气,如把K、Na保存在煤油中。Li因密度小于煤油,而应存放在石蜡中。

[投影] 巩固练习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锂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B) 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钾

(C) 从锂到铯其密度逐渐增大

(D) 从锂到铯其熔、沸点逐渐降低

2、 碱金属在与氧气、氯气以及水的反应中有什么共同点?

4、 碱金属在与盐溶液反应时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

碱金属(M):Li Na K Rb Cs

⑴原子半径

⑵失e-能力

⑶金属性

⑷单质还原性

⑸MOH碱性

⑹M与H2O反应

⑺M与O2反应

⑻M+的氧化性

⑼熔点、沸点

⑽硬度

⑾密度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作业]

P40:三、四

最新高一化学教案课件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钠的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2)、掌握钠的两种氧化物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性质之间的差异

(3)了解碳酸钠和碳酸钠的鉴别方法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的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3)完善学习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 德育目标

(1) 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 通过我国化学家侯得榜对世界制碱工业、中国化学工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引入] 展示盛在试剂瓶中Na2O和Na2O2样品,请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是金属钠与氧气在什么条件下化合生成的?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的数目。请两位同学板演。

4Na +O2=2Na2O 2Na +O2点燃Na2O2

[过渡] Na2O和Na2O2都是钠的含氧化合物这节我们学习——————

[板书] 第二节 钠的化合物

一、 钠的氧化物

[提问]:通过对钠的氧化物观察,你能认识钠的氧化物的哪些物理性质?请列表加以对比。

[投影]

化学式 Na2O Na2O2

颜色 白色 淡黄色

状态 固态 固态

[追问] 对钠的氧化物物理性质,还能了解它们的溶解性,根据你了解的Na2O的性质, Na2O在水中仅使溶解过程吗?学生思考并回答:Na2O在水中不是简单的溶解,而是与水发生了反应。并让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 Na2O +H2O=2NaOH

[过度] Na2O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已经属于化学性质。Na2O2是否能表现类似的性质?

[演示][实验2-5]把水注入盛有Na2O2固体的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并向试管中注入酚酞试剂。

[提问] 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可推出反应产物是什么?

[学生问答] 产生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O2

无色溶液变为红色-有碱生成,推知为NaOH

. [板书] 2Na2O2+2H2O =4NaOH+O2

[讲解] Na2O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NaOH和O2,请同学们分析反应的化学原理。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

[板书]

2Na2O2+2H2O =4NaOH+O2↑

[演示] 向品红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2

[思考] 这说明Na2O2具有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会有这种作用

[讲解] Na2O2中-1价的氧元素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使品红等有机色质褪色,表现漂白性,可以来漂白织物,麦杆,羽毛等。

[演示] 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演示[实验2-6],以说明Na2O2与水反应是一放热反应。

[讲解] Na2O与CO2反应生成Na2CO3

[板书] Na2O + CO2 = Na2CO3

[追问] Na2O2与CO2的反应情况是怎样的呢?

根据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特征及Na2O2与H2O反应的反应类型,讲解Na2O2与CO2的反应

Na2O和Na2O2性质对比

化学式 Na2O Na2O2

颜色 白色 淡黄色 状态 固态 固态

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与CO2反应 Na2O+CO2=Na2CO3 2 Na2O2+2CO2=2 Na2CO3 + O2

用途 漂白剂供氧剂

[过渡] 钠的重要化合物还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板书]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一物理性质

[展示] 请学生观察试剂瓶中的无水碳酸钠,碳酸钠,十水碳酸钠晶体的颜色,状态。检验它们是否溶于水:取碳酸钠,碳酸氢钠各少量,分别装入试管中,加5-6毫升水,振荡,观察有什么现象。

[结论] 均溶于水。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

[板书]

二化学性质

[演示] [实验2-7]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gNa2CO3或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观察现象。

[现象] 气球均膨胀起来,盛NaHCO3的气球膨胀的快,体积大。

[说明] NaHCO3与盐酸反应比Na2CO3与盐酸剧烈得多,并且生成气体多。

[练习]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改写成离子方程式。请两个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表面皿中昨天放置的结晶碳酸钠和试剂瓶里的结晶碳酸钠有什么不同?这是什么现象?若加热十水碳酸钠,有什么现象?能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吗?

【板书】3、受热分解

Na2CO3·10H2O====Na2CO3 + 10H2O

【教师引导】无水碳酸钠能继续分解吗?

【演示】[实验2-8] 把Na2CO3放在试管里,约占试管容积的1/6,往另一支试管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加热。观察现象,换上一支放入同样NaHCO3的试管,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Na2CO3受热没有变化;

NaHCO3受热时,试管口内壁有细小无色液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板书】2NaHCO3===Na2CO3 + CO2↑+ H2O

结论:热稳定性 Na2CO3>NaHCO3

可利用上述的反应来鉴别Na2CO3和NaHCO3。

【介绍生活常识】发酵粉;面碱、小苏打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总结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用途。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完成填写下表:

化学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组成

(化学式) 无水物 结晶水合物 NaHCO3

Na2CO3 Na2CO3·10H2O

俗称 纯碱、苏打 小苏打

晶体颜色 无水物 结晶水合物 白色晶体

白色粉末 无色晶体

溶解性(水中) 大 较大

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2NaCl + CO2↑+ H2O NaHCO3 + HCl=NaCl + CO2↑+ H2O

热稳定性 受热不分解 2NaHCO3==== Na2CO3 + CO2↑+ H2O

[阅读]

通过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对世界制碱工业和我国化学工业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励学生为建设好自己的祖国发愤读书。

【探索性研究】某未知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溶液中一定

⑴可能含CO32-离子;

⑵可能含HCO3-离子;

⑶同时含CO32- HCO3离子。

到底是哪种情况呢?请同学们课后设计实验,到实验室通过实验证明。

【作业】三、四。

最新高一化学教案课件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钠的物理性质;理解和掌握钠的化学性质;了解钠的存在和用途。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德育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物质的性质,教给学生初步的研究化学的一般方法;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边讲边实验。

实验准备:

1. 学生分组(24组):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镊子、小刀、滤纸(每组2张)、金属钠(大块)、酚酞试液、蒸馏水。

2. 教师演示:水槽、小试管、镊子、小刀、滤纸、金属钠、火柴、硫酸、空塑料瓶、胶塞、大头针、酒精灯。

[引言] 请同学门看课本上28页的章图,观察Li,Na,K,Rb,Cs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相同点?由此可以推测应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讲述] 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Li,Na,K,Rb,Cs和Fr的化学性质相似,且它们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可溶于水的强碱,故称它们为碱金属元素。

[板书] 第二章 碱金属

[讲解] 碱金属的代表元素为Na元素,本节课学习第一节 钠。

[板书] 第一节 钠

[投影] 本节课学习目标 强调钠的化学性质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识 记 理 解 应 用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 √

存在和用途 √

[板书] 一、钠的性质

[讲述] 本节课我们准备运用实验的方法去探究钠的性质。

[阅读] 学生阅读实验报告的内容。

[讲述] 实验操作要求

本节课需要完成的实验1、钠在空气中燃烧 2、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时注意:1、取用钠时,打开瓶塞闻一下瓶中液体的味道(是煤油)。思考钠为什么不暴露在空气中?

2、用镊子夹取钠,不能用手拿考虑为什么?

3、大块钠切割时你能获得什么现象和结论?(特别注意钠块断层的变化)在玻璃片上切割时镊子要夹紧,刀不要切手,余下的钠放回瓶中,切下的钠用滤纸吸干煤油。

4,实验中同学们要团结,相互协作,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仔细,全面观察,积极思考依据什么观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巡回查看指导,实验完毕让学生对实验报告整理。

[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依据什么现象,推出钠有什么性质;其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能些是化学性质?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请其他学生评价,补充,完善。

然后由教师和一名学生完成课本实验[实验2-4]

[投影]

1,物理性质:

(1)硬度小

(2)熔、沸点低,熔点97.81 ℃

沸点882.9℃

(3)密度小 0.97 g/cm3

(4)银白色光泽 (5),导电,导热

2,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4Na+O2=2Na2O2 2Na+O2点燃 Na2O2

(2).与水反应:

2Na+2H2O=2NaOH+H2

[学生练习],标出上述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还原剂

[讲解] 从氧化还原角度看,在上述反应中,钠均失去电子做还原剂,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具有强还原性,也能和其它氧化剂,如氯气,硫反应。

3,与氯气,硫反应

[练习] 写出Na与CL2,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问]金属钠为何保存在煤油中?为何能保存在煤油中?

[学生讨论回答]:钠易与空气中的O2,H2O反应,所以应将金属钠与空气隔绝:因为钠比煤油重且不与煤油反应,所以保存在煤油中。

三,钠的存在和用途

[学生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出钠的存在和主要用途。

[投影]. 1.存在:化合态,如:NaCL,Na2SO4,Na2CO3等

2.用途: (1)过氧化钠

( 2).制K-Na合金,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钠的导热剂)

( 3).高压钠灯

(4).还原贵重金属

思考题:金属钠比铜活泼,能否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单质铜。

学生推测得 1,能 2,不能

[演示] 请一名学生操作: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让观察实验现象,推断产物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2Na+2H2O+CuSO4=Cu(OH)2 +Na2SO4+H2↑

[作业] 课本第31页 三,四,五。

最新高一化学教案课件4

教学目标

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3、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初步认识,树立对立统一的观点,知道有关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及其简单的计算。

重点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律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一张元素周期表(有条件的可让学生自己查找各种元素周期

表)

[过度]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

[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所介绍的原子结构的知识。

[学生]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下面我们对原子的结构做进一步认识。

[板书]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原子结构

质子

原子

核外电子

[过渡]下面我们先分析构成原子的个微粒的电性及其质量情况。

(投影)

表5—1 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

[提问]从表格得出原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哪种微粒?

[教师]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相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提问]根据质量数的定义,可得质量数与质子数和中子数间的关系。

[板书]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过渡]在化学上,我们为了方便地表示某一原子。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出其质子数,左上角标出质量数 X。

[教师]请大家做如下练习?

[投影练习]

[答案]①N=10 O ②Z=13 ? Al ③A=40 Ar

④Z=17 N=18 A=35 ⑤Z=1 N=0 A=1

[引导]科学研究证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如组成氢元素的氢原子,就有以下三种:我们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原子叫核素。?

[投影展示]

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提问]上面的 H、 H和 H就是核素。那么 H、 H和 H间我们把他们互称为什么?

[板书]同位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间互称为同位数。

[阅读]同位数的特点

[学生]天然同位数相互间保持一定的比率。

[教师]同位数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位置。下面我们再来讨论这张元素周期表。

[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纵行?

[教师]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18个纵行,除了8、9、10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族。

[提问]共多少族(16)

[提问]把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依据为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在一个横行里。?

[提问]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

[学生]周期序数等于该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

[教师]如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板书]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学生看元素周期表]?

[教师]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短周期,4、5、6周期称为长周期,第7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请大家根据自己绘制的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课本P105表5—11)]?

[投影]

[学生活动,让一个学生把结果写在胶片上]?

[教师]从上面我们所填表的结果可知,在元素周期表的7个周期中,除第1周期只包括氢和氦,第7周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碱金属开始,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稀有气体结束。?

需作说明的是:第6周期中,57号元素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第7周期中,89号元素锕(Ac)到103号元素铹(Lr),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也十分相似,总称锕系元素。为了使表的结构紧凑,将全体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分别按周期各放在同一个格内,并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把它们分两行另列在表的下方。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多数是人工进行核反应制得的元素,这些元素又叫做超铀元素。

元素周期表上列出来的元素共有112种,而事实上现在发现的元素还有:114号、116号、118号元素。?

[学生活动,教师板书]

[教师]罗马数字Ⅰ、Ⅱ、Ⅲ等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族序数。?

[教师]A、B又分别表示什么呢??

[学生]A表示主族,B表示副族。?

[教师]什么是主族?什么是副族??

[学生]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做副族。

[总结]最后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三短三长一全;七主七副Ⅷ和零。

最新高一化学教案课件5

【课标内容】

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 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4.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6.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7.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标解读】  从不同角度研究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是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又可以让学生从分子层次上对化学物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本单元教材以“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化学物质的一般属性为主线进行编写的。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变化;物质的量是将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相联系的基本物理量,帮助实现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定量研究;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和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基本概念;物质的分散系也涉及分子等微观粒子。所以本单元内容实质上是在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使学生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这样编写一方面可以与初中化学进行合理衔接,另一方面又为高中化学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物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没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行整理总结。本单元中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还可以为后阶段学习钠、镁、氯、氮和硫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规律打下必要基础。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气体物质、固体沉淀、溶液、浊液等具体实例,本单元中有关“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内容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对化学物质的认识,同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重要的基础。

从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看,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胶体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科学研究中,是学生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物质的类别、转化关系、聚集状态等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将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有序的整理,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了解化学学科、学习研究物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它们出现在第一专题的第一单元中,凸显了其在化学学科领域的重要性和对学生后续学习奠定的基础性。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学目标角度分析,本单元内容和编排为教学留下了自主发挥的余地。另外,在教材的编写中,还为教师开发利用其他教学资源留下通道,许多地方需要教师发挥能动性自主开发教学资源,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理解、不同经历,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必须因地制宜地开发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补充不同的实例、增加不同的实验,来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 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 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3. 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4. 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5.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6.能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概念解释一些实际的问题。

7.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8.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9.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设计思想】  本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引导学生用化学的眼光去认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物质,就是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化学学科已经为改善人类的生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还将起着更大的作用。从而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就能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学目标的协调和统一,力求达到的整体效果。

【课时安排】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课时

物质的量       2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    1课时

物质的分散系     1课时

【教学方法】  以化学多媒体实验室为主要授课地点,以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性学习及多媒体、网络的应用等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为主要授课方法,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习、体验和应用化学科学。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以纸笔测试评价和平时活动表现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纸笔测试和平时活动表现各占50%。

【教学设计】

【课题】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3、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4、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本节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正确的唯物主义物质观

【新课标】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重点】

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

【教学难点】

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教学过程】

【引言】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一年的化学,对化学有怎样的理解?美国化学会前会长曾这样形容化学,说它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化学的发展史。现在每年新合成的化学物质已达到了100多万种。

【过渡】 如此繁多的化学物质,我们怎样更好的认识它们呢?由于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及性能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就需要将众多物质进行分类,一类一类去研究

【板书】 一、物质的分类

【提问】 p3(交流与讨论)

【板书】 物质 混合物 非均匀混合物

均匀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非金属单质

金属单质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提问】 课本p3(问题解决)

相信大家对物质的分类已经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但仅仅是物质进行分类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物质类型之间的转化规律。

【板书】 二.物质的转化

【过渡】 初中我们就学习过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转化规律,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遍

【板书】

【例】 根据这张关系表,我们来看P5钙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图,写出化学反应

【提问】 请把这些反应按初中所学的四种反应类型分类

这些反应中那些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过渡】 我们把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比如,钙和氧气的反应就是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其中钙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氧气的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

这里我们又找到一个划分化学反应的方法

【板书】 关于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 本质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过渡】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将在专题2中进一步的介绍

【化学史话】

【思考】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液态氧,汽水,洁净的空气,纯净的盐酸,冰水混合物,干冰,铁矿石,金刚石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化合反应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凡是氧化还原反应,都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小结】

【作业】

信息博览

1.反应规律

在熟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和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以下两种重要反应类型的规律与条件。

(1)置换反应的规律与条件

规 律 反应条件

H2+金属氧化物→金属+水 (1)加热;(2)K、Ca、Na、Mg、Al等的金属氧化物除外

碳+金属氧化物→金属+CO2 (1)高温加热;(2)K、Ca、Na、Mg、Al等的金属氧化物除外

金属+酸→盐+氢气 (1)因浓硫酸、硝酸具有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之前的金属,才能置换酸中的氢

金属+盐→新盐+新金属 (1)盐可溶;(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后面的金属;(3)钾、钙、钠很活泼,在盐溶液中不能置换出金属

(2)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与条件

规 律 反应条件

酸+碱→盐+水 中和反应,有水生成,一般能发生

酸+盐→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1)盐中不溶于酸的BaSO4、AgCl等除外;(2)生成物中要有沉淀、气体或水

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1)反应物都可溶于水;(2)生成物中要有沉淀

盐+盐→另两种新盐 (1)反应物都可溶于水;(2)生成物中要有沉淀

2.两类反应的条件:

(1)复分解反应:沉淀、气体、水生成。

(2)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活动性强的金属置换出活动性弱的金属。

问题解决:

[问题1] 经分析,某种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此物质………………………( )

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分析:只含一种元素,一定是单质而不是化合物,但可能是一种单质,如H2,为纯净物;也可能不是一种单质,而是两种单质的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或O2和O3等。

答案:D

[问题2] 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作出树状分类图。然后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物质类别上。O2、Cu、H2SO4、Ba(OH)2、KNO3、CO2、空气、含镁60%的MgO

[问题3] 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1)硫在氧气里燃烧 (2)红磷在氧气里燃烧

(3)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4)铝箔在氧气里燃烧

(5)蜡烛在氧气里燃烧

学生自由讨论:对上述5个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可能的分类有这样几种:

A. 是不是化合反应:化学反应(1)、(2)、(3)、(4)为一类,都是化合反应;

B. 反应物的特点:化学反应(1)、(2)为一类,都是非金属与氧气反应,化学反应(3)、(4)为另一类,都是金属与氧气反应;

C. 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1)、(2)、(3)、(4)、(5)为一类,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相关文章

高二年级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2023-06-12 16:37:46

最新高一化学教案苏教版模板2023-06-12 20:05:14

高一化学必修课教学案例设计五篇2023-06-17 18:20:10

关于高一年级化学教学案例设计2023-06-18 03:35:18

高一化学必修课程教学设计五篇2023-06-14 09:58:56

高一年级化学学科教学设计五篇2023-06-04 11:47:08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关于学期末高一化学教学经验总结2023-06-10 03:20:41

初中化学学科教学方法2023-06-02 22:48:32

关于高一化学个人教学工作总结报告2023-06-16 15: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