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送僧归日本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3-06-07 22:20:08 文/张东东 古籍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送僧归日本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僧归日本原文、翻译及赏析1

  送僧归日本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古诗简介

  《送僧归日本》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作品。此诗写作者送别日本僧人,表达了对日本僧人不畏艰难精神的敬重,赞颂了日本僧人品格的圣洁和道行的高尚。诗之写法很特别,诗句清丽,音韵和谐,句句运用佛家术语,充满宗教色彩。

  翻译/译文

  随着机缘来到中国居住,来的路途就像在梦中游走。来自远处茫茫大海,就像浮在天际,去时乘着法舟轻快地离去。水中月与清寂澄静的境界相通。海中的鱼龙也来听你诵经。最爱这盏佛灯,万里之遥,眼中仍然明亮。

  注释

  ⑴上国:春秋时称中原为上国,这里指中国(唐朝)。随缘:佛家语,随其机缘。

  ⑵来途:指从日本来中国。

  ⑶浮天:舟船浮于天际。形容海面宽广,天好像浮在海上。一作“浮云”。沧海:即大海,因水深而呈青绿色,故名。

  ⑷去世:离开尘世,这里指离开中国。法舟:指受佛法庇佑的船。法舟轻:意为因佛法高明,乘船归国,将会一路顺利。

  ⑸水月:佛教用语,比喻僧品格清美,一切象水中月那样虚幻。禅寂:佛教悟道时清寂凝定的心境。

  ⑹梵声:念佛经的声音。

  ⑺惟怜:最爱;最怜。一灯:佛家用语,比喻智慧。灯:双关,以舟灯喻禅灯。

  赏析/鉴赏

  唐代国势强盛,日本派了不少遣唐使来到中国,还有不少僧人同来学习文化、技艺,求取佛法,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这首诗是作者赠送给即将回国的僧人的,当时诗人在长安。

  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本诗在立意上有两点需注意:一是所送者为僧人,诗中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如“随缘”、“法舟”、“禅”、“梵”、“一灯”等,切合人物身分。二是僧人来自日本,又欲归日本,必经大海,故极言海路航行之苦。中间两联前人多谓其写来途,实嫌拘滞。其实是往返兼写,而以返途为主,这样才能与“归日本”的诗题相合。此诗因送人过海,因而从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为一首送别的好诗。

  全诗前半部分写日本僧人来华,后半部分写日本僧人回国,诗中用了很多佛家用语,带有浓厚的禅理风格。遣词造句融洽、自然,足见诗人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艺术功底。

送僧归日本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翻译

  韵译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

  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

  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

  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

  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注释

  1、上国:这里指中国(唐朝)。

  2、随缘:佛家语,随其机缘。

  3、来途:指从日本来中国。

  4、浮天:舟船浮于天际。形容海面宽广,天好像浮在海上。

  5、去世:离开尘世,这里指离开中国。

  6、水月:佛教用语,比喻僧品格清美,一切象水中月那样虚幻。禅寂:佛教悟道时清寂凝定的心境。

  7、法舟轻:意为因佛法高明,乘船归国,将会一路顺利。

  8、梵声:念佛经的声音。

  9、惟怜:最爱;最怜。

  10、灯:双关,以舟灯喻禅灯。

  赏析

  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本诗在立意上有两点需注意:一是所送者为僧人,诗中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如“随缘”、“法舟”、“禅”、“梵”、“一灯”等,切合人物身分。二是僧人来自日本,又欲归日本,必经大海,故极言海路航行之苦。中间两联前人多谓其写来途,实嫌拘滞。其实是往返兼写,而以返途为主,这样才能与“归日本”的诗题相合。此诗因送人过海,因而从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为一首送别的好诗。

送僧归日本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唐代]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遥远的扶长已在渺茫之中,您家在扶长东面还要往东。

  此去谁能与你一起到家乡?唯有一船明月和满帆清风。

  注释

  敬龙:日本和尚名。

  扶长:古时传说的东方神木和国名,也指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长,十日所浴,在黑齿北。”郭璞注:“扶长,木也。”《海内十洲记·带洲》:“多生林木,叶如长。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馀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长也。”后世常用来指代日本。渺茫:远而空荡的样子。

  师:古代对僧人、道士的尊称。此指敬龙和尚。

  赏析: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说敬龙此番归国,行程辽远,里程不易概指。虽然《梁书·扶桑国传》说过“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后来沿用为日本的代称,若写诗也是这样指实,便缺少意趣。诗人采用“扶桑”这个名字,其意则指古代神话传说东方“日所出处”的神木扶桑,其境已渺茫难寻;这还不够,下面紧接着说敬龙的家乡还在扶桑的东头再东头。说“扶桑”似有边际,“东更东”又没有了边际;不能定指,则其“远”的意味更可寻思。首句“已在”是给次句奠基,次句“更在”才是意之所注处。说“扶桑”已暗藏“东”字,又加上“东更东”,再三叠用两明一暗的“东”字,把敬龙的家乡所在地写得那样远不可即,又神秘,又惹人向慕。那边毕竟是朋友的家乡,而且他正要扬帆归去,为此送行赠诗,不便作留难意、惜别情、愁苦语,把这些意思藏在诗句的背后,于是下文转入祝友人行程一帆风顺的话头。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船行大海中,最怕横风暴雨,大雾迷航。过去遣唐使乘坐的大船,常因风暴在海上漂流,甚至失事;能够到达的也往往要在数十日或者数月的艰苦航程之后。这些往事传闻,韦庄是心知的,所以就此起意,祝朋友此行顺利。用一个“到”字,先祝他平安抵达家乡;“明月”示晴,排除雾雨;“帆风”谓顺,勿起狂飚──行程中不生灾障。“谁”字先垫出“与师共到”之人,由下句的朗月、顺风再为挑明,并使“风”、“月”得“谁”字而人格化了。“共”字,一方面捏合“风”、“月”与“师”三者,连同“船”在一起,逗出海行中美妙之景、舒畅之情;另一方面,又结合“到”字,说“共到”,使顺风朗月的好景贯彻全程,陪同直抵家乡。两句十四个字,浑然一体,表达了良好的祝愿与诚挚的友情,饶有诗意。

  诗人如此祝愿,也并非仅仅由于主观愿望,故作安慰语。它是有客观事实作基础的,这就是晚唐时日本与中国之间,海上航行相对地便利与安全的事实。它印入了诗人心底,写出来自然而然就是这样的诗句。

送僧归日本原文、翻译及赏析4

  原文:

  送僧归日本

  钱起〔唐代〕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译文: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一路驶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最可于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注释:

  上国:春秋时称中原为上国,这里指中国(唐朝)。随缘:佛家语,随其机缘。住:一作“至”,一作“去”。来途:指从日本来中国。一作“东途”。浮天:舟船浮于天际。形容海面宽广,天好像浮在海上。一作“浮云”。沧海:即大海,因水深而呈青绿色,故名。去世:离开尘世,这里指离开中国。法舟:指受佛法庇佑的船。一作“法船”。法舟轻:意为因佛法高明,乘船归国,将会一路顺利。水月:佛教用语,比喻僧品格清美,一切像水中月那样虚幻。禅寂:佛教悟道时清寂凝定的心境。梵声:念佛经的声音。惟怜:最于;最怜。一作“惟慧”。一灯:佛家用语,比喻智慧。一作“一塔”。灯:双关,以舟灯喻禅灯。

  鉴赏:

  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前两句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暗示归途邈远。“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此诗后半首不明写送归,而写海上景物,这就拓宽诗境,不受内容拘泥,使较窄的题目,能有丰富的内容,成为好的诗篇。

  此诗在立意上有两点需注意:一是所送者为僧人,诗中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如“随缘”、“法舟”、“禅”、“梵”、“一灯”等,切合人物身分。二是僧人来自日本,又欲归日本,必经大海,故极言海路航行之苦。中间两联前人多谓其写来途,实嫌拘滞。其实是往返兼写,而以返途为主,这样才能与“归日本”的诗题相合。此诗因送人过海,因而从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为一首送别的好诗。

  全诗前半部分写日本僧人来华,后半部分写日本僧人回国,诗中多用了“随缘”、“法舟”、“禅寂”、“水月”、“梵声”等佛家术语,充满宗教色彩,带有浓厚的禅理风格,并紧扣送僧的主题,寄寓颂扬的情意。全诗遣词造句融洽、自然,足见诗人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艺术功底。

  钱起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相关文章

春兴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06-10 19:21:12

题木兰庙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06-08 17:24:11

病起书怀原文、翻译、赏析六篇2023-06-10 07:08:47

载驰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06-06 12:31:23

饮酒原文翻译及赏析(集锦12篇)2023-06-15 21:05:21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2023-06-05 15:34:0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春游原文翻译及赏析(集锦12篇)2023-06-13 19:58:33

春游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2篇2023-06-17 23:24:41

玉树后庭花原文翻译及赏析三篇2023-06-06 16: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