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3-06-02 21:10:58 文/孙小飞 古籍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文王

  〔先秦〕佚名

  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厥作祼将,常服黼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译文

  文王神灵升上天,在天上光明显耀。周虽是古老的邦国,承受天命建立新王朝。这周朝光辉荣耀,上天的意旨完全遵照。文王神灵升降天庭,在天帝身边多么崇高。

  勤勉进取的文王,美名永远传扬人间。上天厚赐他兴起周邦,也赏赐子孙宏福无边。文王的子孙后裔,世世代代繁衍绵延。凡周朝继承爵禄的卿士,累世都光荣尊显。

  累世都光荣尊显,深谋远虑恭谨辛勤。贤良优秀的众多人才,在这个王国降生。王国得以成长发展,他们是周朝栋梁之臣。众多人才济济一堂,文王可以放心安宁。

  文王的风度庄重而恭敬,行事光明正大又谨慎。伟大的天命所决定,商的子孙成了周的属臣。商的那些子孙后代,人数众多算不清。上天既已降下意旨,就臣服周朝顺应天命。

  商的子孙臣服周朝,可见天命无常会改变。归顺的殷贵族服役勤敏,在京师祭飨作陪伴。他们在祼礼上服役,身穿祭服头戴殷冕。为王献身的忠臣,要感念你的祖先。感念你祖先的意旨,修养自身的德行。长久地顺应天命,才能求得多种福分。商没有失去民心时,也能与天意相称。应该以殷为戒鉴,天命不是不会变更。

  天命不是不会改变,你自身不要自绝于天。传布显扬美好的名声,依据天意审慎恭虔。上天行事总是这样,没声音没气味可辨。效法文王的好榜样,天下万国信服永远。

  注释

  1、文王:姬姓,名昌,周王朝的缔造者。

  2、於(wū):叹词,犹“呜”、“啊”。

  3、昭:光明显耀。

  4、旧邦:邦,犹“国”。周在氏族社会本是姬姓部落,后与姜姓联合为部落联盟,在西北发展。周立国从尧舜时代的后稷算起。

  5、命:天命,即天帝的意旨。古时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君主宣扬自身承受天命来统治天下。周本来是西北一个小国,曾臣服于商王朝,文王使周发展强大,独立称王.奠定灭商的基础,遗命其子姬发:武王)伐商,建立新兴的王朝。

  6、有周:这周王朝。有,指示性冠词。

  7、不(pī):同“丕”,大。

  8、时:是。

  9、陟降:上行曰陟,下行曰降。

  10、左右:犹言身旁。

  11、亹(wěi)亹:勤勉不倦貌。

  12、令闻:美好的名声。

  13、不已:无尽。

  14、陈锡:陈,犹“重”、“屡”;锡,赏赐。

  15、哉:“载”的假借,初、始。

  16、侯:乃。

  17、孙子:子孙。

  18、本支:以树木的本枝比喻子孙蕃衍。

  19、士:这里指统治周朝享受世禄的公侯卿士百官。

  20、亦世:犹“奕世”,即累世。

  21、厥:其。

  22、犹:同“猷”,谋划。

  23、翼翼:恭谨勤勉貌。

  24、思:语首助词。

  25 、皇:美、盛。

  26 、克:能。

  27、桢(zhēn):支柱、骨干。王宗石《诗经分类诠释》据《校勘记》谓“桢”字唐石经初刻“桢”,后改为“祯”,“祯”,吉祥福庆之意。此说亦通。

  28、济济:有盛多、整齐美好、庄敬诸义。

  29、穆穆:庄重恭敬貌。

  30、缉熙:光明。

  31、敬止:敬之,严肃谨慎。

  32、止犹“之”。

  33、假:大。

  34、有:得有。

  35、其丽不亿:其数极多。丽,数;不,语助词;亿,周制十万为亿,这里只是概数,极言其多。

  36、周服:服周。

  37、靡常:无常。

  38、殷士肤敏:殷士,归降的殷商贵族。

  39、肤,繁体作“肤”,《说文》曰:“肤,籀文胪。”有陈礼时陈序礼器之意。肤敏,即勤敏地陈序礼器。

  40 、祼(guàn):古代一种祭礼,在神主前面铺白茅,把酒浇茅上,像神在饮酒。

  41、将:行。

  42、常服:祭事规定的服装。

  43、黼(fǔ):古代有白黑相间花纹的衣服。

  44 、冔(xú):殷冕。

  45 、荩臣:忠臣。

  46 、无:语助词,无义。

  47、聿:发语助词。

  48、永言:久长。

  49、言同“焉”,语助词。

  50 、配命:与天命相合。

  51 、配,比配,相称。

  52、丧师:指丧失民心。

  53、丧,亡、失;师,众、众庶。

  54 、克配上帝:可以与上帝之意相称。

  55 、骏命:大命,也即天命。骏,大。

  56 、遏:止、绝。

  57 、尔躬:你身。

  58、宣昭:宣明传布。

  59、义问:美好的名声。义,善;问,通“闻”。

  60 、有:又。

  61 、虞:审察、推度。

  62、殷:于省吾《泽螺居诗经新证》谓为“依”之借字。

  63、载:行事。

  64 、臭(xiù):味。

  65、仪刑:效法。

  66、刑,同“型”,模范,仪法,模式。

  67、孚:信服。

  赏析

  这篇诗是《大雅》的首篇,歌颂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朱熹《诗集传》据《吕氏春秋·古乐》篇为此诗解题曰:“周人追述文王之德,明国家所以受命而代殷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这指明此诗创作在西周初年,作者是周公。后世说《诗》,多从此说。余培林《诗经正诂》说:“观诗中文字,恳切叮咛,谆谆告戒,……故其说是也。至此诗之旨,四字可以尽之,曰:‘敬天法祖。’”此论可谓简明的当。

  《诗经》中有多篇歌颂文王的诗,而序次以此篇为首,因为它的作者是西周王朝的政治代表人物、被颂扬为“圣人”的周公,诗的内容表达了重大的政治主题,对西周统治阶级具有现实的和长远的重要政治意义。

  歌颂文王,是《雅》、《颂》的基本主题之一。这是因为文王是周人崇敬的祖先,伟大的民族英雄,周王国的缔造者。姬昌积五十年的艰苦奋斗,使僻处于西北的一个农业小国,逐渐发展为与殷商王朝抗衡的新兴强国,他奠定了新王朝的基础;他又是联合被侵略被压迫的各民族,结成统一战线,反抗殷商王朝暴虐统治的政治联盟的领袖;他组织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力量,在他生前已经完成对殷王朝的三面包围,完成了灭商的决战准备;他采取比较开明的政策,以代天行道、反对暴政实行“仁德”为旗帜,适合当时各民族各阶级反对暴虐统治与奴隶要求解放的时代潮流,因而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他死后三年,武王继承他的遗志,运用他组织的力量,抬着他的木主伐商,一战成功,推翻了殷商奴隶主政权,建立了比较开明的周王朝。文王是当之无愧的周王国国父,对他的歌颂,自然成为许多诗篇的共同主题。每个时代都曾产生自己时代的颂歌,歌颂自己时代深受爱戴的政治领袖,歌颂为自己的民族、阶级、国家建立功业的英雄,歌颂文王的诗篇,就是在上述现实基础上理所当然的历史产物。

  如同每个时代的颂歌都体现它们产生时的时代精神,文王颂歌也打上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的时代烙印。诗篇歌颂他是天之子,具有非凡的人格和智慧,是道德的楷模,天意的化身,赐予人民光明和幸福的恩主,是把他神圣化、偶像化了。

  这篇诗与其他的文王颂歌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除了歌颂之外,作者还以深谋远虑、富有政治经验的政治家的识见,向时王和全宗族的既得利益者,提出敬天法祖、以殷为鉴的告戒,以求得周王朝的长治永安。

  全诗七章,每章八句。第一章言文王得天命兴国,建立新王朝是天帝意旨;第二章言文王兴国福泽子孙宗亲,子孙百代得享福禄荣耀;第三章言王朝人才众多得以世代继承传统;第四章言因德行而承天命兴周代殷,天命所系,殷人臣服;第五章言天命无常,曾拥有天下的殷商贵族已成为服役者;第六章言以殷为鉴,敬天修德,才能天命不变,永保多福;第七章言效法文王的德行和勤勉,就可以得天福佑,长治久安。

  很明显,贯穿全诗始终的是从殷商继承下来,又经过重大改造的天命论思想。天命论本来是殷商奴隶主的政治哲学,即“君权神授”,统治者的权力是天帝赐予的,奉行天的旨意实行在人间的统治,统治者所做的一切都是天意,天意永远不会改变。周王朝推翻殷商的统治,也借用天命,作为自己建立统治的理论根据,而吸取殷商亡国的经验教训,提出“天命无常”、“唯德是从”,上天只选择有德的人来统治天下,统治者失德,便会被革去天命,而另以有德者来代替,文王就是以德而代殷兴周的。所以文王的子孙要以殷为鉴,敬畏上天,效法文王的德行,才能永保天命。这是此诗的中心思想。

  全诗没有空发议论,而是通过对文王功业和德行的歌颂,以事实为依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歌颂文王福泽百世,启发对文王恩德的感戴之情,弦外之音就是:如果没有文王创立的王朝,就没有今日和后世的荣显。作者又以殷商的亡国为鉴戒,殷商人口比原来的周国多得多,却因丧失民心而失败,再用殷贵族沦为周朝的服役者这一事实,引起警戒。全诗恳切叮咛,谆谆教导,有劝勉,有鼓励,有启发,有引导,理正情深,表现了老政治家对后生晚辈的苦口婆心。在文王颂歌中,这是思想深刻、艺术也较为成功的一篇。

  全诗七章,章八句,五十六句中除三句五言外,均为四言,章句结构整齐。每章换韵,韵律和谐。最突出之处,是诗中成功地运用了连珠顶真的修辞技巧:前章与后章的词句相连锁,后章的起句承接前章的末句,或全句相重,或后半句相重,这样,语句蝉联,诗义贯串,宛如一体。这篇诗的蝉联,除了结构紧凑,还起换韵作用,如姚际恒《诗经通论》所说:“每四句承上语作转韵,委委属属,连成一片。曹植《赠白马王彪诗》本此。”方玉润《诗经原始》还说:“曹诗只起落相承,此则中间换韵亦相承不断,诗格尤奇。”

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大招

  [先秦]屈原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春气奋发,万物遽只。

  冥凌浃行,魂无逃只。

  魂魄归来!无远遥只。

  魂乎归来!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只。

  东有大海,溺水浟浟只。

  螭龙并流,上下悠悠只。

  雾雨淫淫,白皓胶只。

  魂乎无东!汤谷寂寥只。

  魂乎无南!南有炎火千里,蝮蛇蜒只。

  山林险隘,虎豹蜿只。

  鰅鳙短狐,王虺骞只。

  魂乎无南!蜮伤躬只;

  魂乎无西!西方流沙,漭洋洋只。

  豕首纵目,被发鬤只。

  长爪踞牙,诶笑狂只。

  魂乎无西!多害伤只。

  魂乎无北!北有寒山,趠龙赩只。

  代水不可涉,深不可测只。

  天白颢颢,寒凝凝只。

  魂乎无往!盈北极只。

  魂魄归来!闲以静只。

  自恣荆楚,安以定只。

  逞志究欲,心意安只。

  穷身永乐,年寿延只。

  魂乎归来!乐不可言只。

  五谷六仞,设菰梁只。

  鼎臑盈望,和致芳只。

  内鸧鸽鹄,味豺羹只。

  魂乎归来!恣所尝只。

  鲜蠵甘鸡,和楚酪只。

  醢豚苦狗,脍苴蒪只。

  吴酸蒿蒌,不沾薄只。

  魂兮归来!恣所择只。

  炙鸹烝凫,煔鹑敶只。

  煎鰿膗雀,遽爽存只。

  魂乎归来!丽以先只。

  四酎并孰,不涩嗌只。

  清馨冻饮,不歠役只。

  吴醴白蘖,和楚沥只。

  魂乎归来!不遽惕只。

  代秦郑卫,鸣竽张只。

  伏戏《驾辩》,楚《劳商》只。

  讴和《扬阿》,赵萧倡只。

  魂乎归来!定空桑只。

  二八接舞,投诗赋只。

  叩钟调磬,娱人乱只。

  四上竞气,极声变只。

  魂乎归来!听歌譔只。

  朱唇皓齿,嫭以姱只。

  比德好闲,习以都只。

  丰肉微骨,调以娱只。

  魂乎归来!安以舒只。

  嫮目宜笑,娥眉曼只。

  容则秀雅,稚朱颜只。

  魂乎归来!静以安只。

  姱修滂浩,丽以佳只。

  曾颊倚耳,曲眉规只。

  滂心绰态,姣丽施只。

  小腰秀颈,若鲜卑只。

  魂乎归来!思怨移只。

  易中利心,以动作只。

  粉白黛黑,施芳泽只。

  长袂拂面,善留客只。

  魂乎归来!以娱昔只。

  青色直眉,美目媔只。

  靥辅奇牙,宜笑嘕只。

  丰肉微骨,体便娟只。

  魂乎归来!恣所便只。

  夏屋广大,沙堂秀只。

  南房小坛,观绝霤只。

  曲屋步壛,宜扰畜只。

  腾驾步游,猎春囿只。

  琼毂错衡,英华假只。

  茝兰桂树,郁弥路只。

  魂乎归来!恣志虑只。

  孔雀盈园,畜鸾皇只!

  鵾鸿群晨,杂鶖鸧只。

  鸿鹄代游,曼骕骦只。

  魂乎归来!凤凰翔只。

  曼泽怡面,血气盛只。

  永宜厥身,保寿命只。

  室家盈廷,爵禄盛只。

  魂乎归来!居室定只。

  接径千里,出若云只。

  三圭重侯,听类神只。

  察笃夭隐,孤寡存只。

  魂兮归来!正始昆只。

  田邑千畛,人阜昌只。

  美冒众流,德泽章只。

  先威后文,善美明只。

  魂乎归来!赏罚当只。

  名声若日,照四海只。

  德誉配天,万民理只。

  北至幽陵,南交阯只。

  西薄羊肠,东穷海只。

  魂乎归来!尚贤士只。

  发政献行,禁苛暴只。

  举杰压陛,诛讥罢只。

  直赢在位,近禹麾只。

  豪杰执政,流泽施只。

  魂乎来归!国家为只。

  雄雄赫赫,天德明只。

  三公穆穆,登降堂只。

  诸侯毕极,立九卿只。

  昭质既设,大侯张只。

  执弓挟矢,揖辞让只。

  魂乎来归!尚三王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四季交替春天降临,太阳是多么灿烂辉煌。

  春天的气息蓬勃奋发,万物繁荣急遽地生长。

  遍地是冬天的余阴残冰,魂也没有地方可以逃亡。

  魂魄归来吧!

  不要去遥远的地方。

  魂啊归来吧!

  不要去东方和西方,也不要去南方和北方。

  东方有苍茫大海,沉溺万物浩浩荡荡。

  没角的螭龙顺流而行,上上下下出波入浪。

  迷雾阵阵淫雨绵绵,白茫茫像凝结的胶冻一样。

  魂啊不要去东方!

  旸谷杳无人迹岑寂空旷。

  魂啊不要去南方!

  南方有烈焰绵延千里,蝮蛇蜿蜒盘绕长又长。

  山深林密充满险阻。

  虎豹在那儿逡巡来往。

  鰅鳙短狐聚集害人,大毒蛇王虺把头高扬。

  魂啊不要去南方!

  鬼蜮含沙射影把人伤。

  魂啊不要去西方!

  西方一片流沙到处都是,无边无际渺渺茫茫。

  猪头妖怪眼睛直着长。

  毛发散乱披在身上。

  长长的爪子锯齿般的牙,嬉笑中露出疯狂相。

  魂啊不要去西方!

  那儿有很多东西把人伤。

  魂啊不要去北方!

  北方有寒冷的冰山。

  烛龙身子通红闪闪亮。

  一条代水不能渡过,水深无底没法测量。

  天空飞雪一片白茫茫,寒气凝结四面八方。

  魂啊不要前去!

  冰雪堆满北极多么荒凉。

  魂魄归来吧!

  这里悠闲自在清静安康。

  在荆楚故国可以自由自在,不再飘泊生活能够安定。

  万事如意随心所欲,无忧无虑心神安宁。

  终身都能保持快乐,延年益寿得以长命。

  魂魄归来吧!

  这里的欢乐说不尽。

  五谷粮食高堆十几丈,桌上雕胡米饭满满盛。

  鼎中煮熟的肉食满眼都是,调和五味使其更加芳馨。

  鸧鹒鹁鸠天鹅都收纳,再品味鲜美的豺狗肉羹。

  魂魄归来吧!

  请任意品尝各种食品。

  有新鲜甘美的大龟肥鸡,和上楚国的酪浆滋味新。

  猪肉酱和略带苦味的狗肉,再加点切细的香菜茎。

  吴国的香蒿做成酸菜,吃起来不浓不淡口味纯。

  魂魄归来吧!

  请任意选择素蔬荤腥。

  火烤乌鸦清蒸野鸭,烫熟的鹌鹑案头陈。

  煎炸鲫鱼炖煨山雀,多么爽口齿间香气存。

  魂魄归来吧!

  归附故乡先来尝新。

  四重酿制的美酒已醇,不涩口也没有刺激性。

  酒味清香最宜冰镇了喝,不能让仆役们偷饮。

  吴国的甜酒曲蘖酿制,再把楚国的清酒掺进。

  魂魄归来吧!

  不要惶悚恐惧战战兢兢。

  代秦郑卫四国的乐章,竽管齐鸣吹奏响亮。

  伏羲氏的乐曲《驾辩》,还有楚地的乐曲《劳商》。

  合唱《扬阿》这支歌,赵国洞箫先吹响。

  魂魄归来吧!

  请你调理好宝瑟空桑。

  两列美女轮流起舞,舞步与歌辞的节奏相当。

  敲起钟调节磬声高低,欢乐的人们好像发狂。

  各国的音乐互相比美,乐曲变化多端尽周详。

  魂魄归来吧!

  来欣赏各种舞乐歌唱。

  美人们唇红齿白,容貌倩丽实在漂亮。

  品德相同性情娴静,雍容高雅熟悉礼仪典章。

  肌肉丰满骨骼纤细,舞姿和谐令人神怡心旷。

  魂魄归来吧!

  你会感到安乐舒畅。

  美目秋波转巧笑最动人,娥眉娟秀又细又长。

  容貌模样俊美娴雅,看她细嫩的红润面庞。

  魂魄归来吧!

  你会感到宁静安详。

  美艳的姑娘健壮修长,秀丽佳妙仪态万方。

  面额饱满耳朵匀称,弯弯的眉毛似用圆规描样。

  心意宽广体态绰约,姣好艳丽打扮在行。

  腰肢细小脖颈纤秀,就像用鲜卑带约束一样。

  魂魄归来吧!

  相思的幽怨会转移遗忘。

  她们心中正直温和,动作优美举止端庄。

  白粉敷面黛黑画眉,再把一层香脂涂上。

  举起长袖在面前拂动,殷勤留客热情大方。

  魂魄归来吧!

  晚上还可以娱乐一场。

  有的姑娘长着黑色直眉,美丽的眼睛逸彩流光。

  迷人的酒涡整齐的门牙,嫣然一笑令人心舒神畅。

  肌肉丰满骨骼纤细,体态轻盈翩然来往。

  魂魄归来吧!

  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

  这里的房屋又宽又大,朱砂图绘厅堂明秀清妍。

  南面的厢房有小坛,楼观高耸超越屋檐。

  深邃的屋宇狭长的走廊,适合驯马之地就在这边。

  或驾车或步行一起出游,射猎场在春天的郊原。

  玉饰的车毂金错的车衡,光彩夺目多么亮丽鲜艳。

  一行行的茝兰桂树,浓郁的香气在路上弥漫。

  魂魄归来吧!

  怎样游玩随您的意愿。

  羽毛鲜艳的孔雀满园,还养着稀世的凤凰青鸾。

  鵾鸡鸿雁在清晨啼叫,水鹜鸧鹒的鸣声夹杂其间。

  天鹅在池中轮番嬉游,鹔鷞戏水连绵不断。

  魂魄归来吧!

  看看凤凰飞翔在天。

  润泽的脸上满是笑容,血气充盛十分康健。

  身心一直调养适当,保证长命益寿延年。

  家族中人充满朝廷,享受爵位俸禄盛况空前。

  魂魄归来吧!

  安居的宫室已确定不变。

  这里的道路连接千里,人民出来多如浮云舒卷。

  公侯伯子男诸位大臣,听察精审有如天神明鉴。

  体恤厚待夭亡疾病之人,慰问孤男寡女送温暖。

  魂魄归来吧!

  分清先后施政行善。

  田地城邑阡陌纵横,人口众多繁荣昌盛。

  教化普及广大人民,德政恩泽昭彰辉映。

  先施威严后行仁政,政治清廉既美好又光明。

  魂魄归来吧!

  赏罚适当一一分清。

  名声就像辉煌的太阳,照耀四海光焰腾腾。

  功德荣誉上能配天,妥善治理天下万民。

  北方到达幽陵之域。

  南方直抵交趾之境。

  西方接近羊肠之城,东方尽头在大海之滨。

  魂魄归来吧!

  这里尊重贤德之人。

  发布政令进献良策,禁止苛政暴虐百姓。

  推举俊杰坐镇朝廷,罢免责罚庸劣之臣。

  让正直而有才者居于高位,使他们作辅弼在楚王近身。

  豪杰贤能的臣子掌握权柄,德泽遍施百姓感恩。

  魂魄归来吧!

  国家需要有作为之君。

  楚国的威势雄壮烜赫,上天的功德万古彪炳。

  三公和睦互相尊重,上上下下进出朝廷。

  各地诸侯都已到达,辅佐君王再设立九卿。

  箭靶已树起目标鲜明,大幅的布侯也挂定。

  射手们一个个持弓挟箭,相互揖让谦逊恭敬。

  魂魄归来吧!

  崇尚效法前代的三王明君。

  注释

  谢,离去。受谢,是说春天承接着冬天离去。

  遽:竞争。

  冥:幽暗。凌:冰。浃:周遍。

  溺水:谓水深易沉溺万物。浟(yōu悠)浟:水流的样子。

  并流:顺流而行。

  皓胶:本指冰冻的样子,这里指雨雾白茫茫,像凝固在天空一样。

  汤谷:即"旸谷",传说中的日出之处。

  炎火千里:据《玄中记》载,扶南国东有炎山,四月火生,十二月灭,余月俱出云气。

  蜒:长而弯曲的样子。

  蜿:行走的样子。

  鰅鳙(yúyōnɡ于庸)短狐:都是善于害人的怪物。

  王虺(huǐ毁):大毒蛇。骞:虎视眈眈。

  蜮(yù玉):含沙射影的害人怪物。纵目:眼睛竖起。

  鬤(nánɡ囊):毛发散乱的样子。

  踞牙:踞,当作"锯";锯牙,言其牙如锯也。

  诶(xī嬉):同"嬉"。

  逴(chuò绰)龙:即"烛龙",神话传说中人面蛇身的怪物。逴,古音同"烛"。赩(xì戏):赤色。

  代水:神话中的水名。

  颢颢:闪光的样子,这里指冰雪照耀的样子。

  自恣:随心所欲。

  逞:施展。究:极尽。

  穷身:终身。

  六仞:谓五谷堆积有六仞高。仞,八尺。

  设:陈列。菰(ɡū孤)粱:雕胡米,做饭香美。

  臑(ér而):煮烂。盈望:满目都是。

  和致芳:调和使其芳香。

  内:同"肭",肥的意思。鸧(cānɡ仓):鸧鹒,即黄鹂。

  味:品味。

  蠵(xī西):大龟。

  酪:乳浆。

  醢(hǎi海):肉酱。苦狗:加少许苦胆汁的狗肉。

  脍:切细的肉,这里是切细的意思。苴莼(jūbó居勃):一种香莱。

  蒿蒌:香蒿,可食用。

  沾:浓。薄:淡。

  鸹(ɡuā瓜):乌鸦。凫:野鸭。

  煔(qián潜):把食物放入沸汤中烫熟。

  鰿(jí集):鲫鱼。臛(huo):肉羹。

  遽(qú渠):通"渠",如此。爽存:爽口之气存于此。

  丽:附着、来到。

  酎(zhòu昼):醇酒。四酎,四重酿之醇酒。孰:同"熟"。

  歰嗌(sèyì涩益):涩口剌激咽喉。

  不歠(chuò啜)役:不可以给仆役低贱之人喝。

  醴:甜酒。白蘖(niè镍):米曲。

  沥:清酒。

  代秦郑卫:指当时时髦的代、秦、郑、卫四国乐舞。

  伏戏:印伏羲,远古帝王。驾辩:乐曲名。

  劳商:曲名。

  扬阿:歌名。

  定:调定。空桑:瑟名。

  二八:女乐两列,每列八人。接:连。接舞,指舞蹈此起彼伏。

  投诗赋:指舞步与诗歌的节奏相配合。投,合。

  乱:这里指狂欢。

  四上:指前文代、秦、郑、卫四国之鸣竽。竞气:竞赛音乐。

  撰(zhuàn撰):具备。此句谓各种音乐都具备。

  嫭(hù户):美丽。姱(kuā夸):美丽。

  比德:指众女之品德相同。好闲:指性喜娴静。

  习:娴熟,指娴熟礼仪。都:指仪态大度。

  嫮(hù户):同"嫭",美好的意思。

  则:模样。

  滂浩:广大的样子,这里指身体健美壮实。

  曾颊:指面部丰满。曾,重。倚耳:指两耳贴后,生得很匀称。

  规:圆规。

  滂心:心意广大,指能经得起调笑嬉戏。

  鲜卑:王逸注:"衮带头也。言好女之状,腰支细少,颈锐秀长,靖然而特异,若以鲜卑之带约而束之也。"

  易中利心:心中正直温和。易,直;利,和。

  泽:膏脂。

  昔:晚上。

  青色:指用黛青描画的眉毛。直眉:双眉相连。直,同"值"。

  媔(mián棉):眼睛美好的样子。

  靥辅:脸颊上的酒涡。奇牙:门齿。

  嘕(yān嫣):同"嫣",笑得好看。

  便娟:轻盈美好的样子。

  恣所便:随您的便,任你所为。

  夏屋:大屋。夏,同"厦"。

  沙堂:用朱砂图绘的厅堂。

  房:堂左右侧室。

  观(ɡuàn灌):楼房。熘(lìu六):指屋檐。绝熘,超过屋檐,形容楼高。

  曲屋:深邃幽隐的屋室。步壛(yán阎):长廊。壛同"檐"。

  扰畜:驯养马畜。

  腾驾:驾车而行。

  琼毂(ɡǔ古):以玉饰毂。错衡:以金错饰衡。衡,车上横木。

  假:大。

  鹙(qīu秋):水鸟名,据传似鹤而大,青苍色。

  代游:一个接一个地游戏。

  曼:连续不断。鹔鷞(sùshuānɡ肃双):水鸟名,一种雁。

  曼泽:细腻润泽。

  室家:指宗族。盈廷:充满朝廷。

  接径:道路相连。

  出若云:言人民众多,出则如云。

  三圭:古代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故曰三圭,这里指公、侯、伯。重侯:谓子、男,子男为一爵,故言重侯。三圭重侯,指国家的重臣

  听类神:听察精审,有如神明。

  察笃:明寨、优待。夭:未成年而死。隐:疾痛,指病人。

  存:慰问。

  正始昆:定仁政之先后。正,定。昆,后。

  畛(诊):田上道。

  阜昌:众多昌盛。

  美:指美善的教化。冒:覆盖、遍及。众流:指广大人民。

  先威后文:先以威力后用文治。

  幽陵、交址、羊肠:皆为地名,幽陵在今辽宁南部一带,交址在今两广一带,羊肠在今山西西北部一带。

  献行:进献治世良策。

  举杰压陛:推举俊杰,使其立于高位。压:立。

  诛讥:惩罚、责退。罴(pí皮):同"疲",疲软,指不能胜任工作的人。

  直赢:正直而才有余者。

  禹麾:蒋骥《山带阁注楚辞》说:"疑楚王车旗之名,禹或羽字误也。"

  雄雄赫赫:指国家成势强盛。

  穆穆:此指和睦互相尊重的样子。

  登降:上下,此指出入。堂:指朝廷。

  毕极:全都到达。

  昭质:显眼的箭靶。

  大侯:大幅的布制箭靶。

  揖辞让:古代射礼,射者执弓挟矢以相揖,又相辞让,而后升射。

  三王:楚三王,即《离骚》中的"三后",指句亶王、鄂王、越章王。

  赏析:

  王逸说:“《大招》者,屈原之所作也。或曰景差,疑不能明也。”汉代既已不能明,则后世更是聚讼纷纷。洪兴祖认为“《大招》恐非屈原作”,朱熹则斩钉截铁地说:“《大招》决为(景)差作无疑也。”黄文焕、林云铭、蒋骥、牟廷相等皆主屈原作。梁启超以其中有“小腰秀颈,若鲜卑只”一语,定为汉人作,刘永济、游国恩从之,朱季海则更具体地说是淮南王或其门客所作。我们认为,《大招》是屈原所作是可信的,但它不应当是王逸所说屈原放逐九年,精神烦乱,恐命将终,故自招其魂;也不是林云铭、蒋骥所肯定的“原招怀王之词”。这篇作品语言古奥,形式上不及《招魂》有创造性,应当是反映了较早的楚宫招魂词形式。所以,不当产生在《招魂》之后,而只能在它之前。公元前329年,楚威王卒,《大招》应是招威王之魂而作。其时屈25岁(胡念贻)班究认为屈原生于前353年,在诸家推算屈原生年中最为可信)。以“大招”名篇是相对于《招魂》而言,《招魂》是屈原招怀王之魂所作,《大招》是招怀王之父威王之魂所作,故按君王之辈份,名曰“大招”。

  本篇开始按招魂词的固定格式陈述四方险恶,唿唤魂不要向东、向南、向西、向北,然后即写楚国宫廷的美味佳肴,音乐舞蹈美女之盛,宫室之富丽堂皇,苑圃禽鸟之珍异,最后夸饰楚国之地域辽阔、人民富庶、政治清明。其中对楚国遵法守道、举贤授能、步武三王一段的描写,实际上是屈原理想化了的美政。《离骚》中回顾年青时的政治理想,正由此而来,且一脉相承。全篇末尾云:“魂乎来归,尚三王只。”这同《离骚》中称述“三后之纯粹”,《抽思》中“望三王(原误作“五”)以为像”的情形一样,都反映出屈原作为楚三王的后代,追念楚国最强盛的时代,既要尊称国君先祖,又要光耀自己始祖的心情。因此,《大招》已不是单一的招魂祝辞,而是于其中蕴含了一定的思想。一方面,通过极言东南西北四方环境的险恶,极力铺陈楚国饮食、乐舞、宫室的丰富多彩、壮伟华丽,来招唤楚威王的亡魂,表达了对楚君的无限忠心和眷恋之情;“自曼泽怡面以下,皆帝王致治之事。永宜厥身,则本身之治也。室家盈庭(廷),则劝亲之经也。正始必自孤寡,文王治岐之所先也。阜民必本田邑,周公《七月》之所咏也。发政而禁苛暴,省刑薄敛之功。举杰而诛讥罢(疲),举直错枉之效也。直赢者使近禹麾,所以承弼厥辟。豪杰者使流泽施,所以阜成兆民也。末章归之射礼,则深厌兵争之祸,而武王散军郊射之遗意也。于此可以见原志意之远,学术之醇,迥非管韩孙吴及苏张庄惠游谈杂霸之士之所能及。”(蒋骥《楚辞余论》)这样,作品的现实意义和战斗性便大大加强了。

  本篇在结构上也具有特点。采用开门见山的手法,直接点题,一气而下。环环相扣,所以诸家分章颇分歧。由“青春受献”而时光飞逝,春色盎然而万物竞相展现自己的生命力,点出招魂的具体时节。下文“魂乎归来,无东无西,无南无北”的唿唤,入题自然,干净利索。在对四方险恶环境的夸张描述之后,以“魂魄归徕,闲以静只。自恣荆楚,安以定只”转入到对楚国故地的环境描写,阐联顺当,一点也不显得突兀。并以“闲以静只”、“安以定只”、“逞志究欲,心意安只”、“年寿延只”作为主题,给下文的大肆铺叙作纲领。在对楚国饮食、乐舞、美人、宫室等的铺排和炫耀中,以“定空桑只”、“安以舒只”、“静以安只”、“恣所便只”等与它们相唿应,前后照应,相互关联。下一层紧承“居室定只”,由室内而扩展到室外的“接径千里”,由此联想到“出若云只”的楚国人民,以此为出发点,很自然地引出作者对治理国家、造福人民的清明政治的向往,使文章在结构上浑然一体。

  《大招》在语言描写上虽然比不上《招魂》的浪漫奇诡,但仍以其华丽多采的语言,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幅奇谲诡异、绚丽多姿的画面。尤其是描写美人的一段,不仅描绘她们的容貌、姿态、装饰,而且深入展现其心灵性情,不同气质、不同状貌的美人纷纷登场亮相,具有浓郁的楚民族风范。全诗几乎都用四言句,显得简洁整齐、古朴典雅,反映了屈原早年的创作风格。

原文翻译及赏析3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

  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孰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译文

  至高的品性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帮助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让自己停留在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水是很接近“道”的。最善的人,所处的位置最自然而不引人注目,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因为不与人争,故于做人处事时,不会过于彰显一已的立场,而招至或激化矛盾。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浓厚的杂味使人味觉受伤;纵情猎掠使人心思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于不轨。因此,圣人致力于解决温饱,不耽乐于感官的享乐,所以要有所取舍。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

  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

  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

  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弯曲可以保全,受压反而伸直;低陷得到充盈,凋敝于是更新;单一因而得到,繁多所以迷惑。所以圣人掌握万事归一的法则,可以治理天下。

  不单凭自己所见,反能看得清楚,不自以为是,反而受尊敬,不自我夸耀,反能见功劳,不自高自大,反能长久。

  唯有不争的处事态度,天下才会没有人能与之抗衡。

  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是实实在在能够达到的。

  踮起脚尖想提高自己的高度,反而会站不稳。把正常的两步并作一步走路,反而不会走快。凭着自己的眼睛去看反而看不清。只凭着自己的主意去判断事情,反而不会分清是非。自我夸耀的人反而没有功劳。自大自满的人反而不会长久。

  自我夸耀的人没有功劳,妄自尊大的人不会长进。

  上面的行为都是多余、累赘不堪的东西,就如同剩饭、赘瘤一样,百害而无一利。所以修道的人一定要避免它,不要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有德君王为民做事不留痕迹(人民不会发现);发布法令没有瑕疵(人民也不会知道);为民谋划不用器具(会自然繁荣);关城门不用栅梢(敌人)不可开;与邻国结交不用约定无人能离解。

  所以圣人总是以善对待人民,无人可弃;以善用物,无物可弃。

  所以说“以善待人的君王”是“不以善待人的君王”的老师;“不以善待人的君王”是“以善待人的君王”的借鉴。

  如果不敬重老师,不爱惜借鉴,虽有聪明才智治国之时也完全迷惑,这就是我所谓的妙招。

  能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是智慧。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己的人更加强大而不可战胜。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的人有志向。不丧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身虽死而“道”犹存的人,才算真正的长寿。

  真实的话往往不好听,好听的话往往不真实。

  会辩论的人不强词夺理,强词夺理的人不会辩论。

  明白大道规律的人不会自认渊博,自认渊博的人不会明白大道规律。

  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注释

  上善:至高。

  豫:一种野兽的名称,它性多疑,在此指迟疑谨慎的意思。

  川:小河。

  犹:一种野兽。

  涣:疏散。

  朴:未经雕琢的木头。

原文翻译及赏析4

  原文:

  庭院碧苔红叶遍,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

  日日露荷凋绿扇,粉塘烟水澄职练。

  试倚凉风醒酒面,雁字来时,恰向层楼见。

  几点护霜云影转,谁家芦管吹秋怨。

  译文

  庭院的绿苔上布满了红叶,到了金菊盛开的花候,已经很接近重阳饮宴了。每日的霜露打向荷花,凋谢了如绿扇的荷叶。荷塘笼罩在烟雾之中,池水清澈,犹如皎洁的白练。

  试图迎着凉风将醉酒吹醒,而恰好在高楼之上,忽然看见大雁南飞。几片预示霜降的云影在飘动,那家的芦管吹奏出愁怨的乐章。

  注释

  蝶恋花:词牌名,双调,六十字,上下阕各五句、四仄韵。

  重阳宴:指重阳节的宴会。古花有重阳登高饮酒的风俗。

  绿扇:指荷叶。

  澄如练:形容水清澈洁白。

  见:同“现”。

  赏析:

  ①碧苔红叶:韩《效崔辅国体四首》之二:“雨后碧苔院,霜来红叶楼。”此处化用。

  ②重阳:即重九。曹丕《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故曰重阳。”

  ③绿扇:指荷叶。韩《暴雨》:“擎荷翻绿扇。”

  ④澄如练:谢《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澄江静如练。”练,白绢。

  ⑤雁字:雁飞成行,似字形,故称“雁字”。

  ⑥护霜:宋费衮《梁漫志》七《方言入诗》:“九月霜降而云,谓之护霜。竹坡周少隐有句云:‘雨细方淋露,云疏欲护霜。’”

  ⑦芦管:乐器名。此句化用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诗“不知何处吹芦管”句意。

原文翻译及赏析5

  原文:

  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

  投宿駸駸征骑,飞雪满孤村。

  酒市渐闲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

  送数声惊雁,下离烟水,嘹唳度寒云。

  好在半胧溪月,到如今、无处不销魂。

  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

  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

  算翠屏应是,两眉馀恨倚黄昏。

  译文

  画角在寒风中悲鸣,《单于》曲调一声声落在谯门,我们的马车匆匆赶路投宿,来到这弥漫着飞雪的小孤村。酒市里的灯火渐渐稀少,只有枯叶乱纷纷,敲打着窗门。空中传来惊雁的哀鸣,从那凄戾的叫声中,可以想象它们刚刚离开迷蒙的水面,正在迅疾地穿过寒云。

  依旧是半暗半明的淡月,到如今,这一切景物却令我落魄伤魂。梦想着返回故园,那里的梅花该多少艳明。那位穿着绿罗裙的佳人,恐怕早已为我容颜瘦损。试问那一树树暗香疏影,是否也在相思,万点红花是否都变作了泪痕。料想那位美人一定紧锁双眉,满腔幽怨悲恨,独倚画屏苦挨着黄昏。

  注释

  南浦:词牌名之一。原唐教坊曲名。用《楚辞·九歌》“送美人兮南浦”的句意。宋词借旧曲另制新调。此调有北、仄两体。双调,上片八句,押四仄韵,五十二字;下片九句,押四仄韵,五十三字,共一百O五字,也可押平声韵,但甚少人用。用“中吕调”。

  风悲画角:寒风中传来号角悲凉的声音。

  《单(chán)于》、三弄落谯(qiáo)门:城楼上反复吹奏着《单于》曲。谯门,建有瞭望楼的城门。

  骎骎(qīn):马飞跑的样子。

  嘹唳(lì):高空鸟鸣声。

  故国《梅花》归梦:《梅花》曲引起思归的梦想。

  愁损绿罗裙:想起家里的爱人便愁坏了。绿罗裙,指穿绿罗裙的人。

  暗香:指梅花。

  啼痕:泪痕。

  赏析:

  【评解】

  这首词抒写作者的思乡情怀。上片写眼前的所见所闻。满村飞雪,数声惊雁,无不撩人乡思。下片抒怀念故乡、想念亲人之情。结语“两眉余恨倚黄昏”,写到家人盼归,更表现了诗人的思乡情怀。全词感情深挚,婉丽含蓄,耐人寻味。

  【集评】

  黄昇《花庵词选》:词意婉丽,似万俟雅言。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上是旅思凄凉之景况,下是故乡怀望之神情。

  黄蓼园《蓼园词选》:细玩词意,似亦经靖康乱后作也。第词旨含蓄,耐人寻味。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此词遣词琢句,工绝警绝,最令人爱。

  “好在”二语真好笔仗。“为问”二语淋漓痛快,笔仗亦佳。

  薛砺若《宋词通论》:尤以《南浦》一词为最婉约蕴藉,与少游《满庭芳》诸作尤神似,即置在《淮海集》中,亦为最上乘之作,余子更不足与并论了。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旅思。上片景,下片情,琢句极警峭。起写风送角声,次写雪满孤村,所闻所见,无非凄凉景象。“酒市”以下,更写晚间灯火与云中雁声,境尤可悲。下片由景入情,乡思最切。“好在”两句,言见月销魂。“故国”两句,忆梅忆人。“为问”两句,承忆梅。“翠屏”两句,承忆人。以己之深愁难释,故思及对方之人,亦应是余恨难消也。

  本首词写的是在旅途中思乡的感情。

  上片通过听觉和视觉构成各具特色的四幅画面,即“画角谯门”、“飞雪孤村”、“冷落酒市”和“寒夜惊雁”。首句“风悲”两字刻画风声风势。风中伴随着阵阵角声,那是谯门上有人在吹《小单于》乐曲吧。

  画角是涂有彩绘的军中乐器,其声凄厉;画角飞声,散入风中,又触动无数旅人的愁思,“风悲”两字极为灵活传神。秦观《满庭芳》中对角声之哀也曾有描写:“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掉,聊共引离尊。”一“落”字刻画出谯楼之高,风力之劲,并且还表达出旅人心头的沉重的心情。此角当是暮角。柳永《迷神引》云:“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柳词接楚江晚泊而言,此词表述投宿前的心情,引出后文夜景。

  “投宿”两句写途中飘雪。“骎骎”形容飞马奔驰,又上承“投宿”,使旅人急于找个地方投宿的心情跃然纸上;下启“飞雪”,点出急于投宿是因为风雪交加行进太难。“飞”字形容雪花漫天飞,而“满”字又着力画出孤村之小。“酒市”三句是入村以后看到的景象。灯火阑珊,人迹稀少,可见雪下得大,积得深,也衬托出夜间旅舍独处之凄清,所闻者唯有落叶扑窗之声。“舞纷纷”,写叶多和风急“骎”、“飞”、“满”、“舞”都是动字;“骎骎”在句中不仅状所见之物而且还能传所感之情;由此可见字斟句酌。《白雨斋词话》极为欣赏这点:“此词遣词琢句,工绝警绝,最令人爱”。

  “送数声”三句是夜坐客舍所闻。雪夜风疾,忽闻雁声。群雁夜间歇宿于沙渚芦丛。遭遇外物侵袭,由守卫的雁儿报警,直扑长空。“乍离”句即是写这种情况。“嘹唳”句说的是雁群受警后横空直上青云间,鸣声高亢曼长。雁儿多在高空飞行,白天仰望可见,夜间鸣声得知。杜牧《早雁》诗有云:“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云外,言其飞得高也。

  而卢纶《塞下曲》写的是雁儿夜惊:“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单于黑夜逃循,途中惊动了群雁,雁儿惊飞,鸣声使追逐者得知单于的去向。本词所写的是南归的雁儿,在夜间受惊高鸣,叩动着旅人的心弦,无限乡思,油然而生,词意至此由写景转入抒情。

  下片另拓诗词境,由雪夜闻雁鸣转为月夜思家乡,委婉地表达了相思情致。“好在”句是说风雪虽止,云雾犹浓,朦胧中露现淡月半痕。“好在”指月色依旧。“无处不消魂”,描绘客居他乡,月色依稀,望月生情,不禁黯然消魂。“故国”两句,诉说故园之梅以及穿着绿罗裙之人,使他眷恋难忘,因此频频入梦之境。“故国”,即“故园”,周邦彦《兰陵王》中就有“登临望故国”之句。“愁损”两字,可怜梦中伊人亦为相思所苦,语意曲折。

  “为问”两句承接“故国”句,用设问形式将梅拟人化,把枝上蓓蕾比喻为泪珠。试问那飘动着暗香的花枝,可否也为了相思而泪痕斑斑?末两句又上承“愁损”句,设想对方,由己推人。自己在作客归梦梅花,满腹愁绪,想伊人在故园赏梅,泪滴枝头,有如牛峤《菩萨蛮》中所云:“愁匀红粉泪,眉剪春山翠。何处是辽阳,锦屏春昼长。”日暮时分,她斜倚屏风思想远方旅人;他遥忆故园,亦是余恨绵绵,难以消除吧!

原文翻译及赏析6

  唐代·韩愈《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注释

  学者:求学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所以,用来……的。道,指儒家之道。受,通“授”,传授。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惑,疑难问题

  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知,懂得。

  其为惑也:他所存在的疑惑。

  生乎吾前:即生乎吾前者。乎:相当于“于”,与下文“先乎吾”的“乎”相同。

  闻:听见,引申为知道,懂得。

  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师,意动用法,以……为师。从师,跟从老师学习。

  吾师道也: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师,用做动词。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庸,发语词,难道。知,了解、知道。之,取独。

  是故:因此,所以。

  无:无论、不分。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意思说哪里有道存在,哪里就有我的老师存在。

  师道:从师的传统。即上文所说的“古之学者必有师”。

  出人:超出于众人之上。

  犹且:尚且。

  众人:普通人,一般人。

  下:不如,名作动。

  耻学于师: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耻,以……为耻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益,更加、越发。

  于其身:对于他自己。身,自身、自己。

  惑矣:(真是)糊涂啊!

  彼童子之师: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教给他书,(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文句。之,指童子。习,使……学习。其,指书。句读,也叫句逗,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读(逗)的教学。

  句读之不知:不知断句风逗。与下文“惑之不解”结构相同。之,提宾标志。

  或师焉,或不焉:有的(指“句读之不知”这样的小事)从师,有的(指“惑之不解”这样的大事)不从师。不,通“否”。

  小学而大遗:学了小的(指“句读之不知”)却丢了大的(指“惑之不解”)。遗,丢弃,放弃。

  巫医:古时巫、医不分,指以看病和降神祈祷为职业的人。

  百工:各种手艺。

  相师:拜别人为师。

  族:类。

  曰师曰弟子云者:说起老师、弟子的时候。

  年相若:年岁相近。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以高官为师就近乎谄媚。足,可,够得上。盛,高大。谀,谄媚。

  复:恢复。

  君子:即上文的“士大夫之族”。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即看不起。或作“鄙之”。

  乃:竟,竟然。

  其可怪也欤:难道值得奇怪吗。其,难道,表反问。欤,语气词,表感叹。

  圣人无常师: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常,固定的。

  郯(tán)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省郯城县境)的国君,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官职。

  苌(cháng)弘:东周敬王时候的大夫,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古乐。

  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名襄,相传孔子曾向他学琴。

  老聃(dān):即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相传孔子曾向他学习周礼。聃是老子的字。

  之徒:这类。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几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论语·述而》原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不必:不一定。

  术业有专攻:在业务上各有自己的专门研究。攻,学习、研究。

  李氏子蟠(pán):李家的孩子名蟠。李蟠,韩愈的弟子,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进士。

  六艺经传(zhuàn)皆通习之: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的学习了。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乐》已失传,此为古说。经,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传,古称解释经文的著作为传。通,普遍。

  不拘于时:指不受当时以求师为耻的不良风气的束缚。时,时俗,指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于,被。

  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嘉:赞许,嘉奖。

  贻:赠送,赠予。

  解析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据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考证,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这一年,韩愈35岁,任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职位不高,但是他在文坛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也已经开展,他是这个运动公认的领袖。这篇文章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门第观念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自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形成了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重门第之分,严士庶之别,士族的子弟,凭高贵的门第可以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废除了,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这对择师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就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反对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这是有进步意义的。与韩愈同时代的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以看出《师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斗争精神。

  对耻学于师,文章连续用了三个对比。第一,古今对比,阐明耻学于师违背圣人之道,其后果只能是更加愚昧。第二,将同一个人既明于择师教子的必要,却又不明于自己从师的必要,把这两种完全矛盾的做法加以对比,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揭示那些人确实糊涂不通道理。第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的对比,进一步道出士大夫的错误心理,发人深省地指出两种人的地位与智能的反差,更令人幡然醒晤。

  全文分4段。

  第1段

  提出中心论题,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必有”二字,语气极为肯定。然后指出师的职能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从正面申述中心论点。接着紧扣“解惑”二字,从不从师的危害说明从师的重要,从反面申述中心论点。最后紧扣“传道”二字,阐明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将贵贱长少排出标准之外,为下文针砭时弊张本。

  第2段

  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这一段用对比的方法分三层论述。第一层,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第二层,以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第三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第3段

  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这一段开头先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论断,与第1段“古之学者必有师”呼应,并且往前推进一步,由“学者”推进到“圣人”,由“必有师”推进到“无常师”。举孔子为例加以论述,因为孔子在人们心目中是至圣先师,举孔子为例就有代表性,能加强说服力。由此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结论,这个结论显然是正确的。这种以能者为师的观点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

  第4段

  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不拘于时”的“时”指“耻学于师”“惑而不从师”的社会风气。“古道”指“从师而问”,以“闻道”在先者为师的优良学风。从而总结全文主旨,点明主题。

原文翻译及赏析7

  原文:

  羊

  李峤〔唐代〕

  绝饮惩浇俗,行驱梦逸材。

  仙人拥石去,童子驭车来。

  夜玉含星动,晨毡映雪开。

  莫言鸿渐力,长牧上林隈。

  译文:

  我戒掉酒肉以改变那不良的世风,梦中驱赶着健硕的群羊。那位点石成羊的仙人已抱石而去,街头骑羊的童子似又驱车而来。洁白的羊群好似星夜下闪动的明珠,雪白的素毡映衬着飞雪。不要再说什么仕途升迁了,志向在那皇家园林的角落做个牧羊人。

  注释:

  绝饮:不食人间的东西。仙人拥石去:指《神仙传》黄初平牧羊成仙事。参见《黄初平牧羊奇遇》。浇浴:浮薄的社会风俗。逸材:原指兽畜健壮有力。这里是指才智出众的人,指黄初平。“夜玉”四句:指诗人愿作个牧羊人,不愿作高官,永在皇帝身边。夜玉:夜明珠,比喻白羊。毡,羊毛。鸿渐:谓鸿鹄飞翔从低到高,循序渐进。比喻仕宦的升迁。上林:皇家的林苑。隈:角落。

  作者介绍:

  李峤(644~713),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原文翻译及赏析8

  原文:

  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

  也不须惊怪,沈郎易瘦,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

  总是难禁,许多魔难,奈好事教人不自由。

  空追想,念前欢杳杳,后会悠悠。

  凝眸。

  悔上层楼。

  谩惹起、新愁与旧愁。

  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书邮。

  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

  须知道,□这般病染,两处心头。

  译文:

  感情就像成串的玉珠,悔恨如同流水,严重时是休。不必诧异,沈郎易瘦;也不必大惊小怪,白发先愁。总是很难禁止,许多魔难,你喜欢事教人不自由。空追想,想想前欢杳杳,后来悠悠。

  目不转睛的凝望。后悔上层楼。只是引起惆怅,新愁压住旧愁。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封卷,密寄书信。考虑到他走,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眼泪收。要知道,这般的心病,两人心头。

  注释:

  连环:连结成串的玉环,比喻连续不断。流水:流动的水,形容流逝的岁月。

  惊怪:感到惊异奇怪。沈郎:指南朝梁沉约,亦借指腰肢瘦损之义。潘鬓(bìn):晋潘岳《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后因以“潘鬓”谓中年鬓发初白。

  好事:特指男女欢会或婚配。

  追想:犹回想。杳杳(yǎo):指渺茫。悠悠:指思念貌;忧思貌。

  凝眸:注视;目不转睛地看。惹起:引起。新愁:新添的忧愁。

  相思:彼此想念。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

  伊行:她那里。

  赏析:

  这首词托男女之情恨,抒极不平的心曲。正如《赤壁赋》中所言:“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这首词婉转言情,以铺叙手法写相思。这是苏东坡学柳永作词的一个明征,当为作者早期作品。

  “情若连环,恨如流水”,起调是一组并列对句,以连环、流水为比,说此“情”、此“恨”不断无休。

  接着以一组扇面对句,说相思的具体情状。依律,这组扇面对句,当以一领格字提起,此处连用两个“也”字,用以铺排叙说,一曰瘦,有如宛约一般,腰围减损,再曰鬓发斑白,有如潘岳一般,因见二毛而发愁。“总是”二句,却以散句入词,接下句,均为直说,点明上文所说“瘦”与“愁”的原因,是“好事教人不自由”。“好事”,当指男女间欢会等情事。因为时时刻刻惦记着这许多情事,无法自主,所以才有这无穷无尽的“情”与“恨”。最后,词进一步点明,主人公所“追想”的“好事”就是“前欢”与“后会”,前欢已是杳无踪迹,不可追寻,而后会又遥遥无期,难以预卜。“杳杳”、“悠悠”,与“连环”、“流水”相呼应,将所谓“情”与“恨”更加具体化。上片说的全是主人公一方面的相思情况。

  下片变换了角度与方位,既写主人公一方,又写对方,并将双方合在一起写。“凝眸。悔上层楼。谩惹起新愁压旧愁。”是过片。一方面承接上片所说相思情景,谓怕上层楼,即害怕追想往事,惹起“旧愁”;一方面启下,转说当前的相思情景,新愁与旧愁交织在一起。词作说当前的相思情景,先说主人公一方,说主人公如何写情书,写好情书如何密封,封好以后如何秘密投寄。“写遍”、“字了”,谓其如何倾诉衷情,将天下所有用来诉说“相思”的字眼都用光了。

  “重重”,谓其密封程度,“密”,既有秘密之意,又表明数量之多,一封接一封,相距甚密。同时,词作说相思,还兼顾对方,料想对方接到情书,当如何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料”字明谓假设。主人公从自身的相思,设想对方的相思,写了对方的相思,反过来,更加增添了自身的相思。“这般病染,两处心头”说,这种相思要不得,两处挂心,将更加难以开解,道出了双方的共同心病。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已尽而味有余。

  这首词善铺叙,常常在有条理、有层次的铺陈之后,突然插入一笔,由一方设想另一方,构成错落多致之意韵,婉转传情。

原文翻译及赏析9

  原文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他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注释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樾(yuè):树阴凉儿。

  意欲:想要。

  捕:捉。

  鸣:叫。

  赏析

  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所见》先是“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写儿童放牛时候的轻松心态,骑在黄牛背上一边走一边歌唱,心情何等得畅快,嘹亮的歌声在树阴间回荡,这是一幅悠闲的景象。后作者笔锋一转,"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儿童不知为何突然想捕捉知了,可能是回家玩耍,也可能是为别人捕捉的,总之为了不惊动树上鸣叫的知了,儿童小心翼翼地停止了歌唱,俨然一副认真的模样,这与前面边放牛边歌唱的样子截然相反。《所见》诗中只是写了儿童从动到静的变化这一事实,可是并没有点明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反而留给读者遐思的空间。

  「袁枚简介」

  袁枚(1716-1797),汉族,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调做官,先后于江苏历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于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著述以终老,世称随园先生。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袁枚与纪晓岚素有“南袁北纪”之称,袁枚倡导“性灵说”,为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及《补遗》,《子不语》、《续子不语》等著作传世。为“清代骈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文笔又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原文翻译及赏析10

  原文: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译文

  南山巍峨高峻,雄狐缓步独行。鲁国大道宽阔,文姜冠此嫁人。既然嫁给鲁君,为何思念难禁?

  葛布麻鞋成对,冠帽结带成双。鲁邦国道宽广,公主经此嫁郎。既然贵为国母,何必眷恋故乡?

  种麻该当怎样?纵横耕耘田亩。娶妻该当如何?或要先告父母。既已禀告宗庙,怎容她再恣妄?

  劈柴应当如何?没有利斧不行。娶妻应当怎样,少了媒人哪成。既然姻缘已结,为何冠她恣纵?

  注释

  南山:齐国山名,又名牛山。崔崔:山势高峻状。

  绥绥(suí):缓缓行走的样子,或曰求匹之貌。

  有荡:即荡荡,平坦状。

  齐子:齐国的女儿(古代不论对男女美称均可称子),此处指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文姜。冠归:从这儿去出嫁。

  止:语气词,无义。

  曷(hé):怎么,为什么;怀:怀念。一说来。

  屦(jù):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五两:五,通“伍”,并列;两,“緉”的借省,鞋一双。

  緌(ruí):帽带下垂的部分。帽带为丝绳所制,左右各一从耳边垂下,必要时可系在下巴上。

  庸:用,指文姜嫁与鲁桓公。

  从:相从。

  蓺(yì):即“艺”,种植。

  衡从:横纵之异体,东西曰横,南北曰纵。亩,田垅。

  取:通“娶”。

  告:一说告于祖庙。

  鞫(jú):穷,放任无束。

  析薪:砍柴。

  匪:通“非”。克:能、成功。

  极:至,来到。一说恣极,放纵无束。

  赏析:

  作者开篇描写雄狐对伴侣的渴望,用意在于影射齐襄公对文姜的觊觎之心。作者以南山和雄狐起兴,展示出一种高远深邃的画面:山高树茂,急切的雄狐四处穿梭,叫声连连。不仅把诗的背景拉得极其宏大,让人感到诗作肯定包含丰富的所指,又将齐襄公渴切的思想状态描摹殆尽,让其丑恶嘴脸暴露无遗。章末,又用反问进行了讽刺:“既然已经出嫁了,为什么还对那段私情念念不忘呢?”即是在问文姜,也是在问齐襄公,一箭双雕,意味深长。

  第二章还是诉说前事,但在表达上更进一步。作者影射齐襄公和文姜xx的无耻行为时,从寻常事物人手,描述鞋子、帽带都必须搭配成双,借以说明世人都各有明确的配偶,所指明确而又表达隐晦,既达到讽刺对象的效果,又显得不露端倪一后半部分与第一章相似,使情感力度得到更深一步加强。

  第三、四章转换角度,发表对鲁桓公的议论:作者成功运用“兴”的手法,以种麻前先整理田地、砍柴前要先准备刀斧这些日常劳动中的必然性,来说明娶妻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进一层针砭实际,说明桓公既已明媒正娶了文姜,而又无法做文姜的主。放任她回娘家私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被搁浅、践踏,显得庸弱无能,文姜的无视礼法、胡作非为也跃然于纸上。

  这首诗的风格同《诗经》十五国风中的绝大部分作品一样,是一首群众创作的民歌,其特点也是每一章节除少数词语略作更换外,基本的语词句法都是相同的,特别是每章的最后二句,句法语气完全一样,只有一二个字的变化,其含义也相似或相近。这正是便于反覆咏唱,易于记忆吟诵,寓意比较单纯的民歌式作品。此外,从这首诗里,也反映了男女婚姻必须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样的封建礼教,早在二三千年以前就已经深入人心了。

原文翻译及赏析11

  蓼莪

  作者:诗经

  朝代:先秦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译文

  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劳累!汲水瓶儿空了底,装水坛子真羞耻。孤独活着没意思,不如早点就去死。没有亲爹何所靠?没有亲妈何所恃?出门行走心含悲,入门茫然不知止。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想报爹妈大恩德,老天降祸难预测!南山高峻难逾越,飙风凄厉令人怯。大家没有不幸事,独我为何遭此劫?南山高峻难迈过,飙风凄厉人哆嗦。大家没有不幸事,不能终养独是我!

  注释

  ⑴蓼(lù)蓼:长又大的样子。莪(é):一种草,即莪蒿。李时珍《本草纲目》:“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⑵匪:同“非”。伊:是。⑶劬(qú)劳:与下章“劳瘁”皆劳累之意。⑷蔚(wèi):一种草,即牡蒿。⑸瓶:汲水器具。罄(qìng):尽。⑹罍(lěi):盛水器具。⑺鲜(xiǎn):指寡、孤。民:人。⑻怙(hù):依靠。⑼衔恤:含忧。⑽鞠:养。⑾拊:通“抚”。畜:通“慉”,喜爱。⑿顾:顾念。复:返回,指不忍离去。⒀腹:指怀抱。⒁昊(hào)天:广大的天。罔:无。极:准则。⒂烈烈:通“颲颲”,山风大的样子。⒃飘风:同“飙风”。发发:读如“拨拨”,风声。⒄谷:善。⒅律律:同“烈烈”。⒆弗弗:同“发发”。⒇卒:终,指养老送终。

  赏析:

  《毛诗序》说此诗“刺幽王也,民人劳苦,孝子不得终养尔”,只有最后一句是中的之言,至于“刺幽王,民人劳苦”云云,正如欧阳修所说“非诗人本意”(《诗本义》),诗人所抒发的只是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极之情。

  此诗六章,似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分三层意思:首两章是第一层,写父母生养“我”辛苦劳累。头两句以比引出,诗人见蒿与蔚,却错当莪,于是心有所动,遂以为比。莪香美可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顺;而蒿与蔚,皆散生,蒿粗恶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结子,故称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诗人有感于此,借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后两句承此思言及父母养大自己不易,费心劳力,吃尽苦头。朱熹于此指出:“言昔谓之莪,而今非莪也,特蒿而已。以比父母生我以为美材,可赖以终其身,而今乃不得其养以死。于是乃言父母生我之劬劳而重自哀伤也。”(《诗集传》)中间两章是第二层,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和父母对儿子的深爱。第三章头两句以瓶喻父母,以罍喻子。因瓶从罍中汲水,瓶空是罍无储水可汲,所以为耻,用以比喻子无以赡养父母,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而感到羞耻。句中设喻是取瓶罍相资之意,非取大小之义。“鲜民”以下六句诉述失去父母后的孤身生活与感情折磨。汉乐府诗《孤儿行》说“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从地下黄泉”,那是受到兄嫂虐待产生的想法,而此诗悲叹孤苦伶仃,无所依傍,痛不欲生,完全是出于对父母的亲情。诗人与父母相依为命,失去父母,没有了家庭的温暖,以至于有家好像无家。曹粹中说:“以无怙恃,故谓之鲜民。孝子出必告,反必面,今出而无所告,故衔恤。上堂人室而不见,故靡至也。”(转引自戴震《毛诗补传》)理解颇有参考价值。第四章前六句一一叙述父母对“我”的养育抚爱,这是把首两章说的“劬劳”、“劳瘁”具体化。诗人一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和九个“我”字,语拙情真,言直意切,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声促调急,确如哭诉一般。如果借现代京剧唱词“声声泪,字字血”来形容,那是最恰切不过了。姚际恒说:“勾人眼泪全在此无数‘我’字。”(《诗经通论》)这章最后两句,诗人因不得奉养父母,报大恩于万一,痛极而归咎于天,责其变化无常,夺去父母生命,致使“我”欲报不能!后两章第三层正承此而来,抒写遭遇不幸。头两句诗人以眼见的南山艰危难越,耳闻的飙风呼啸扑来起兴,创造了困厄危艰、肃杀悲凉的气氛,象征自己遭遇父母双亡的巨痛与凄凉,也是诗人悲怆伤痛心情的外化。四个入声字重叠:烈烈、发发、律律、弗弗,加重了哀思,读来如呜咽一般。后两句是无可奈何的怨嗟,方玉润说:“以众衬己,见己之抱恨独深。”(《诗经原始》)

  赋比兴交替使用是此诗写作一大特色,丰坊《诗说》云:“是诗前三章皆先比而后赋也;四章赋也;五、六章皆兴也。”后两章也应该说是“先兴后赋”。三种表现方法灵活运用,前后呼应,抒情起伏跌宕,回旋往复,传达孤子哀伤情思,可谓珠落玉盘,运转自如,艺术感染力强烈。《晋书·孝友传》载王裒因痛父无罪处死,隐居教授,“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又《齐书·高逸传》载顾欢在天台山授徒,因“早孤,每读《诗》至‘哀哀父母’,辄执书恸泣,学者由是废《蓼莪》”,类似记载尚有,不必枚举。子女赡养父母,孝敬父母,本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实际也应该是人类社会的道德义务,而此诗则是以充沛情感表现这一美德最早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不仅在诗文赋中常有引用,甚至在朝廷下的诏书中也屡屡言及。《诗经》这部典籍对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原文翻译及赏析12

  原文: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译文

  七弦琴弹奏的声音清冽,曲调悠扬起伏,琴声凄清好似风入松林。

  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注释

  泠(líng)泠:形容清凉、清淡,也形容声音清越。丝:一作“弦”。

  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琴曲中有《风入松》的调名。

  古调:古时的曲调。

  赏析:

  从弹古调而引起对时俗的感慨。既叹知音稀少,又感平生失意是因为不合时宜,和前面秦韬玉的“谁爱风流离格调”有相似感。

  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为“听弹琴”。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如今毕竟成了“古调”,又有几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呢?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原文翻译及赏析13

  原文:

  小星

  [先秦]佚名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微光闪烁小星星,三三五五在东方。天还未亮就出行,从早到晚都为公。实为命运不相同!

  小小星辰光幽幽,原来那是参和昴。天还未亮就出行,抛撇香衾与暖裯。实在命运不如人!

  注释

  嘒(huì慧):微光闪烁。

  三五:一说参三星,昴五星,指参昴。一说举天上星的数。

  肃肃:疾行的样子。宵:指下文夙夜,天未亮以前。征:行。

  夙(sù素):早。

  寔:同“实”。是,此。或谓即“是”。

  维:是也。参(shēn申):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昴(mǎo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柳星。

  抱:古“抛”字。

  衾(qīn钦):被子。

  裯(chóu绸):被单。

  犹:若,如,同。

  赏析:

  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小官吏,形同草芥,绝不会引人注目,多一个少一个也绝不会对官僚机构的运转有丝毫影响。他们的出现、存在、消失,全都悄无声息,上天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这样的小人物,是社会旋涡中真正的边缘人,边缘得不能再边缘。

  这让人想到俄国小说家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长官的一个喷嚏,可以让小人物吓得发抖,一病不起,在战栗和恐惧中默默死亡。小人物拯救自己的唯一的武器,只能是在内心默默向上帝祈祷,如此而已。

  处在边缘的小人物的唿号,是软弱无力又震撼人心的。软弱无力,是因为位卑职微而不会有人理睬,不会有人在意;震撼人心,是因为这种唿号表明了不向命运认同、要自我的尊严和价值得到承认和尊重的自觉意识。

  其实,当小人物自己有了这种自觉意识,他至少在内心当中就不在是卑微的了。

原文翻译及赏析14

  原文: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译文:

  满天的乌云遮蔽了太阳,阵阵清风吹起我的衣襟。

  游鱼潜沉在碧绿的水面之下,翔鸟凌越于天际而飞起。

  那些在外奔波、孤苦无依的人,苦于徭役而未卜归期;

  启程的时候严霜冻结,如今归来,白露已晞。

  游子忧叹于《黍离》的诗篇,隐者歌唱着《式微》的哀吟;

  面对嘉宾,岂能失去慷慨的姿容,凄然伤怀,把我的悲怆隐忍于心。

  赏析:

  本篇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杂诗》,今从《文选》。诗人因景感怀,发为浩叹。在微阴蔽日,一年容易又秋风的季节转换中,自然界万物各得其所,鱼鸟安然游翔之景,引发出役夫久戍他乡,有家难归的联想。曹植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时代,对民生疾苦有一定的了解和体察。诗中“游者”、“处者”两句,运用典故,映照出时代的动荡,男女之怨旷。游者,指役夫。《黍离》,指《诗经.王风.黍离》篇,是一首哀伤宗周覆灭诗。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的意思。处者,指役夫家中的亲人。《式微》,指《诗经.邶风.式微》篇。旧说是黎国诸侯被狄人所逐,寄居卫国

  ,臣子劝归之作。这里取其劝归之意。通过典故的运用,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深化了人民在封建徭役制度重压下痛苦不安的悲剧间蕴,正如唐人王昌岭《从军行》叹当时边关征戍不断时所咏:“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由秦汉联想到唐代征戍之事,一处深沉的历史感油然而生。诗人悲天悯人式的同情心,不言而喻。

  这首诗造语自然精妙,音节流美铿锵,意象生动传神,触目所感,情与景会。诗中“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两句,色彩鲜明,境界开阔,用词精警,意象飞动,是历代读者激赏的名句。鱼、鸟形象的捕捉,渌水蓝天的空间幅度,鱼“潜”鸟“薄”静动映衬,在诗意的提炼上都达到了自然凑泊、了无痕迹的境界。鱼儿安然地潜游于渌水之中,鸟儿自由地翱翔于九霄之外,安然无惊、自由畅朗的图景,不但反衬出身不由己的役夫的可悲命运,同时也是作者处在动辄得咎的政治逆境身心备受压抑中对自由、解放的热切憧憬。“潜”、“薄”二字,最见作者炼字、炼意的用心。“潜”字属平声闭口韵,声音轻细,切合表现游鱼安然不惊的神态;“薄”字属入声,声音短促而有力,状翔鸟高飞蓝天的快意,神采顿见,其“飞飞摩苍天”的气势,如在眼前。这两个动词的妙用,充分显示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及其精湛准确的艺术表现力,堪称“诗眼”。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句与尔后“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两句,平仄声律和谐妥贴,文字对仗工整自然,暗合了律诗粘对、对仗的规则,不但见出这位才思敏锐,才华富赡的诗人在斟音酌句上的努力,和他对提高诗歌艺术表现力的贡献,同时也透露出中国古典诗歌由古体向新体、近体诗演进的讯息。

原文翻译及赏析15

  原文: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

  午睡醒来慵—晌,双纹翠簟铺寒浪。

  雨罢蘋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

  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译文

  手执洁白的纨扇,无语凝思,心生惆怅。空荡荡的房间里独自一人,偏又响起阵阵莺声,好似美女轻唱。午睡醒后,好一会儿还娇困无力。那铺床上的双纹翠席,尤如平展着清凉的细浪。

  夏雨初霁,掠过苹草的微风吹拂着新涨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带着晶莹的雨珠,亭亭玉立,摇曳生姿。雨后的荷花含情脉脉,红红的脸颊上挂着泪珠似得看着人们。新月弯弯,尤如女郎愁眉,蹙于乌发之下。

  注释

  捻:用手指轻轻拿起。霜纨:指洁白纨扇。怅望:惆怅、怨恨。

  秦娥:指年轻貌美女子。

  慵:懒。一饷:即一响,短暂的时问。

  双纹翠簟:织有成双花纹的翠簟。簟,竹制凉席。寒浪:即指簟纹。竹席清凉,花纹起伏如浪,故称“寒浪”。

  苹风:掠过苹草的微风。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蓣之末。”

  绿云:指蓝天下之浮云,喻指女子乌发。此句即“新月斜贴绿云上”。上,缓缓爬上。

  弯环:弯弯如环之月亮。

  赏析:

  ①霜纨(wán):白色的细绢。此处指团扇。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②隔叶莺声: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

  ③秦娥:古之善歌者。

  ④慵(yōng):懒倦。

  ⑤寒浪:席纹。

  ⑥风:轻风。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之末。”

  ⑦泪脸:形容雨后的荷花。

  ⑧绿云:此处指荷叶。

  ⑨“弯环”句:形容新月弯曲如眉。李贺《十月》:“长眉对月斗弯环。”

  此词情景交融、以景衬情,抒写了一位女郎午睡醒后的闲愁。词的上片借细节和衬景构成一幅和谐的闺中闲眠图,在这一景境中融入闺中人独处空闺的闲愁;下片纯以花月状人,句句辞兼比兴,处处意存双关。全词室内景物、户外景色交相辉映,女主人公的容态与自然景致相得益彰,组成了一个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起首一句塑造出一位幽怨缱绻的闺中女子形象。她手执洁白的纨扇,无语凝思,怅然怀想。她也许是在思念远方的情人,也许是在伤惋青春的易逝。此处暗用李白《折荷有赠》之“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的意境。“撚”意为用手指轻轻搓转,表现执扇时怅然无绪的情态,极为传神。“初”、“生”二字,前后关联,暗示因节序变换,令闺中人顿生新的怅望之情。空闺独守,本已寂寞难耐,偏又有“隔叶莺声”,撩人意绪。“似学秦娥唱”句把莺声比似学秦娥之唱。扬雄《方言》:“娥,好也。秦晋之间,凡好而轻者谓之娥。”此言年轻貌美的女子,其歌声之美可知。以莺声之欢快,反衬人心之怅恨,命意与着笔确有含蓄蕴藉之妙。莺啼婉啭,是实处着笔;闺中索寞,则是虚处命意,运实于虚,终无一字点破。“午睡醒来”二句,深化闺中女郎百无聊赖的孤寂情状。她午睡醒后,好一会儿还娇困无力,那铺在床上的双纹翠席,尤如平展着清凉的细浪。这两句点明睡醒,而由翠簟联想起寒浪,又引出了下片的出户看花。

  下片转写户外优美的自然场景:夏雨初霁,徐徐的和风吹拂着新涨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带着晶莹的雨珠,亭亭玉立,摇曳生姿。“碧涨”,是由上片的“寒浪”引出,“寒浪”是虚喻,“碧涨”是实写,前虚而后实,意脉不断,运意十分灵活。“脉脉”二句,更是传神入化之笔。作者赋予雨后荷花以人的风韵和感情,它含情脉脉,泪珠在脸,有情有思。这个比喻中的荷花已跳出物象,“红相向”三字,似写朵朵红荷,摇曳相映,实写荷花带雨,向人脉脉欲语;人带泪珠,对之黯然神伤。是花是人,迷离莫辨,已达到物与人交融、浑然合一的境地。结拍二句,时间由午后过渡到夜晚,写新月初上的景象。作者于依托明月遥寄相思的传统作法上,又自出新意,别开境界。“绿云”明指夜空浮云,暗喻女郎乌发。“新月”傍云而上,尤如女郎愁眉,蹙于乌发之下。新月弯弯,犹似愁眉。作者运用双关的委婉手法,既借月夜之景,抒写怀人之情;又避开对形象作直露的绘形勾貌,而是以新月状人之愁眉,通过景物的暗示性和象征性,使情与境谐,气氛浓重。

  此词情景相生而又契合无间,设喻新巧而又隽永传神,具有独特的意境,充分体现了小晏词“词情婉丽”、“曲折深婉”的特色。

相关文章

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06-17 04:08:34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及翻译赏析(五篇)2023-06-15 00:26:10

月夜忆舍弟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2023-06-12 15:56:19

鬓云松令·枕函香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06-09 11:00:41

梅圣俞诗集序原文、注释及赏析2023-06-04 21:37:54

清平乐原文翻译及赏析集合十五篇)2023-06-04 08:58:30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春游原文翻译及赏析(集锦12篇)2023-06-13 19:58:33

春游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2篇2023-06-17 23:24:41

玉树后庭花原文翻译及赏析三篇2023-06-06 16: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