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教办专家、兄弟学校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下面,我代表我们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课组六位老师向大家做个汇报,谈谈我们对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的整体理解,对学情的分析,以及对第六课《怀念母亲》这篇课文的解读和教学设想。
第一板块我们对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的整体理解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共安排了四篇文章、一次习作和口语交际、一次回顾与拓展、一次综合性学习。四篇文章中,前两篇是讲读课文,《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无限眷恋的感情。后两篇是略读课文,《彩色的翅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平凡事迹中,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的感情。《中华少年》以诗歌的形式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学习汇报会和写演讲稿或读后感的活动,“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安排了相关的内容。另外,本组还安排了一次围绕本专题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搜集、采访、参观等方式,进一步深化“祖国在我心中”的认识。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骄傲、自豪,立志报国;三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三个教学目的,前两个侧重内容的理解,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也就是侧重人文熏陶;第三个则侧重对表达形式的感悟,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侧重工具掌握。就这二者而言,我们认为不能割裂开来、分成两张皮,而应该巧妙地将二者融合在一起。怎样融合呢?简单说,就是抓住语言文字这个根本,通过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入体会、感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让学生与作者、与文中主人公产生情感的共鸣,回头再品味词句,看看作者是使用哪些词句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打动我们的。这样,我们就带着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一个来回,全面达成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用书建议,我们可以安排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另外,学生还必须在课外利用部分时间完成综合性学习。
第二板块学情分析
1、我们的学生已经迈入六年级了,接受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少说也有六七年了,学生对祖国的历史、文化、人民、地理等有了初步的浅显的认识。尤其是今年5·12汶川大地震中,学生对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有了直接的感受;在今年刚刚闭幕的北京奥运会上,学生看到自己祖国的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奥林匹克赛场上空冉冉升起,一次次感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2、学生对我国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还不是十分了解,因为他们今天生活得十分幸福,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做被压迫、什么叫被侵略、什么叫侮辱,而且,他们没有远离祖国、远涉重洋的坎坷经历,现在,他们认为出国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所以,他们在对当时历史背景不太清楚的情况之下,理解《詹天佑》《怀念母亲》,是十分困难的。
3、就学习经历而言,在五年级曾经学过一组表现父爱母爱的课文,不过这组课文所表现的父爱母爱都是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但是,他们现在一般还不能体会出与母亲生死离别、阴阳两隔的痛苦和悲伤,在学习《怀念母亲》一文时存在较大障碍。
4、在五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理解词语、句子的学习方法,如: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在本单元学习中,这些方法依然要用到,并要加以巩固。
第三板块对《怀念母亲》的解读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生身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永远不变的热爱。本文初读平淡无奇,甚至感觉跳跃性比较大。读过一些相关的作品,了解了写作背景,慢慢走近作者的心灵,再回头去读,渐渐读出了味道。季老学贯中西,文通古今,对如何写散文有自己的独有看法。他曾说,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真”就是真实,“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现在,为了自传“只写事实”,他在写此文时尽力劝真”而去“情”,使文章读来显得平淡了。可是文章“平”和“淡”的背后,隐藏了更深的“情”。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在表达方法上,有如下几个鲜明特征:
1、直抒胸臆。文章表达对母亲、对祖国的崇敬与挚爱,没有叙述一件具体的事情,而是体现在直截了当的表白中。这种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的散文对学生而言,理解与感悟很难达到一定的深度。
2、引用日记。作者为了表达当时最真实的情感,按照自己一贯的主张,没有以自己现在的感受去推测当时的心情,而是在文章中用较大篇幅引用了当时的日记和文章片段,用自己的真情将这些片段串在了一起。
3、前后照应。文章有两组前后照应的地方,一组是开头与结尾,一组是第二自然段和第六、九自然段。
4、环境烘托。在作者的日记里,作者巧妙地借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自己当时的心境。
5、同时写两位母亲。将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时写进一篇文章,而且结合得那么精巧,在其他文章中很少见。连作者本人也认为:同一篇文章,写两个母亲,比较有意思,也比较容易接受。小学生要懂得热爱祖国,懂得对自己的父母尽孝心。
第四板块《怀念母亲》教学设想
一、教学理念
1、以生为本就是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充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以读为本就是用读贯穿全文教学,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升华情感,在读中积累语言。
3、读写结合一是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如前面提到的直抒胸臆、前后照应、环境烘托等,二是以文本为依托,借用文章《寻梦》开头结尾,激发学生想象,补写其中片段,进一步在读写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设定
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三、教学重点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们觉得本文值得一抓而且应该抓好的关键词句有:
1、关于怀念亲生母亲的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2、关于怀念祖国母亲的
▲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
▲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四、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而且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我们的突破策略有三个:一是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到季老欧洲十一年中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始终不断,季老在散文中想把这种情感经历表达出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二是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失去母亲的痛苦;三是补充一些密切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读作者的其他作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文本。季老的散文《赋得永久的悔》,回忆幼时的生活和表达对母亲早逝而自己无从迎养的愧疚、悔恨,对解读《怀念母亲》很有帮助。此外,《怀念母亲》中有两段文字摘自季老写于1936年的《寻梦》。《留德十年》附录中有《寻梦》全文,不但有助于解读《怀念母亲》,而且此文写得情深意切,读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出示图片】这张照片上的老人是谁?你认识他吗?
2、说说我们学习过季羡林老先生哪些文章?你对季老还有哪些了解?
3、【课件简介季老简历:季羡林,语言文家、文学家、佛学家、翻译家、散文家。19xx年出生于山东临清县,6岁时被送到在济南的叔叔家开始读私塾,9岁开始学英语,12岁读《左传》、《战国策》、《史记》,15岁学德语,17岁开始发表小说,19岁发表翻译作品,24岁赴德国留学。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至1945年留学德国,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为终身教授。他从读高中时开始创作散文,几十年笔耕不辍,至今已出版散文集20余本,150万字以上。
季羡林家境贫困,小时候整天跟随着母亲跑前跑后,一有问题便问个没完没了,母亲总是耐心地回答。在于母亲共同生活的6年中,母亲总是把家里最罕见的白面饼子给季羡林吃,而自己一生都以难以下咽的高粱饼子为伴。季羡林暗下决心,自己大学毕业后,有了工作,就立刻迎养母亲。可是,没等他大学毕业,母亲便永远地去了,这使他感到悔恨万分。季羡林一生写过许许多多怀念母亲的文章。
季羡林热爱祖国,在留德的十年里,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多灾多难的祖国。季羡林在哥廷根大学学业期满,几次想返回祖国,报效祖国,可都没有成功。季羡林说:“中国优秀传统的人文精神,集中起来就是两点:一是爱国主义,二是有骨气。” 】
你现在对季老又有了怎样的了解?
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季老的另一篇文章——《怀念母亲》。大家先猜猜,季老在文章里可能写些什么?
【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自读课文
1、自由放声朗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都写了些什么内容?
3、读完课文,你有哪些感受,做上批注。
4、文中有哪些地方自己弄不明白,做上记号。
【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
三、检查自读
1、指名接读全文,正音。
2、分小组比赛读全文,教师评价。
3、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概括全文主要内容:a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b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生身母亲祖国母亲
4、初步交流
【指名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不求深刻,只要是第一感受就可以了,师对学生回答略加评点。】
5、质疑问难
让学生充分提出自己经过思考后仍不够明白的问题,师稍加梳理,区别对待:有的让学生自己解决;有的当堂解决;有的留待下一节课解决。
四、补充阅读材料
将季老的《赋得永久的悔》下发给每个学生,自由阅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研读课文
(一)研读对母亲的爱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
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关键词句体会:
1、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从这些句子中你首先体会出的是什么?
——尤其是哪几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作者的“痛”?
(痛哭、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终天之恨、泪流不止)
——你对“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是怎么理解的?
——“终天之恨”是一种什么样的恨?你能结合补充材料说说你的理解吗?
(我也隐隐约约地立下一个决心:有朝一日,将来长大了,也让母亲吃点“白的”。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还没有等到我有能力让母亲吃“白的”,母亲竟舍我而去,留下了我一个终生难补的心灵伤痕,抱恨终天!)
——你还从“数十年如一日”中体会出什么?还有哪些地方表达了这个意思?
——指导朗读。
2、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母亲为什么会频来入梦?
3、从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的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哪个词最能体现作者此时的心情?(真想哭)为什么?
——母亲和房东太太怎么一样?
——当时我明白吗?现在呢?
——指导朗读。
4、几个月以后,我写了一篇散文,题目叫《寻梦》。开头一段是: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下面描绘在梦里见到母亲的情景。最后一段是: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为什么会“哭着醒来”?
——作者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你你能想象出来吗?
——比较句子:我仰望蓝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庞。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灰天暗示我的心情也是灰暗的、悲痛的;怅望充分表现出我的无可奈何、悲痛;面影说明母亲在我脑海里的印象是模糊的、不清晰的。)
——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到作者在梦中都梦到了什么吗?
【试着写一个片断】
(二)研读对祖国的爱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爱?
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关键词句体会:
1、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凄凉怎么理解?
——为什么又感到甜蜜?
——我们在什么情况下用“糊”?这里为什么用“糊”?
2、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现在到国外来了,在我的怀念中就增添了一个祖国母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种怀念“异常强烈”?
3、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不能忍耐怎么理解?
——你做什么事有过不能忍耐的经历?
——作者不能忍耐什么?他想怎样做?
——还可以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一点?
4、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
5、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现在还觉得甜蜜吗?
——指导感情朗读。
三、小结升华
1、结合作者简历以及历史背景,简要解释作者滞留欧洲十一年的原因。在作者心中,母亲与祖国已经融在了一起。想到母亲,就会想到祖国;想到祖国,自然也会想到母亲!
2、游子在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自己的祖国。上学期我们学唱了一首《故乡的云》,还有一首歌曲更能打动千千万万海外游子的心灵,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播放《白发亲娘》】
3、自由感情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表达方法归纳小结。
三、课堂练习。
四、生字教学。
五、布置作业。
1、读《祖国,我们回来了》。
2、完成同步精练。
疑问:我的愿望到底指什么?
思念祖国的甜蜜一直如此吗?
相关文章
孩子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发言稿(通用六篇)2023-06-08 04:10:05
小学家长会关于学习习惯发言稿2023-06-17 20:09:17
教师节的教师代表发言稿三篇2023-06-14 08:47:39
优秀班主任交流经验的发言稿(精选六篇)2023-06-05 08:31:52
中考冲刺誓师大会学生代表发言稿2023-06-15 11:52:47
家长会上优秀生发言稿2023-06-17 09:32:5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领导婚礼个人讲话致辞稿3篇2023-06-08 07:47:19
最新版婚礼上父母个人讲话稿2023-06-06 10:49:34
婚礼父亲个人讲话稿300字2023-06-05 08: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