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倔强的反义词

时间:2023-06-13 17:57:47 文/王明刚 反义词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倔强的反义词

  倔强词语解释:性格刚强不屈,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为外力所改变。按照自己的脾气,不听别人的指导来做事。但有时也做贬义词来用。再为褒义词时译为(性情)刚强不屈。有时译为刚强,不屈服。

  倔强反义词:随和

  用倔强造句

  1、他是个脾气倔强的孩子!

  2、疆场上的少年不顾母亲的劝导,扬鞭策马,倔强而又坚韧地去参军,去闯荡海阔天空的世界。

  3、他的脾气很倔强,一但做了决定,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4、倔强的你和坚韧的我扬鞭策马在茫茫的科尔沁大草原,海阔天空地畅所欲言。

  5、他是一个倔强的人,无论别人怎么劝说他就是不肯回头

  6、爸爸那种倔强的性格,对我影响很大。

  7、她是一个性子暴躁倔强,很难管教的姑娘。

  8、靠着一股倔强的性格,她终于赢得了这场比赛

  用倔强的反义词造句

  随和:他是个随和的人,但骨子里也是倔强的。

  【扩展阅读:怎么寻找反义词及反义词的正确使用】

  一、反义词是指意义相对或者相反的词。汉语中有极其丰富的反义词,它们有很强的精确性和严密性,可以使人们在鲜明的对比下认清事物的性质、特征。掌握和运用反义词,可以使我们把思想表达得更加明确和突出。

  二、意义相反的词叫反义词,寻找反义词是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从词的音节去寻找。反义词的音节一定要和对应的词相等。如“强”是单音节的,它的反义词励志网http://wWw.qqZf.cN/也必须是单音节的“弱”。2、从词的范围去找。反义词所指的范围应该是相同的`,如“强壮”是指人的体质,它的反义词应找“瘦弱”,而不能找“软弱”。3、从词的性质去找。词按性质又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一对反义词的词性必须是相同的。如“黑暗”是形容词,它的反义词也应是形容词“光明”,如果用“亮光”就不对了。因为“亮光”是名词。

  三、巧妙地使用反义词,可以使语言精辟含蓄,寓意深刻,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正确地使用反义词,可以形成对比、映衬,达到正话反说的效果。如“实在标致极了”(实际上就是“反语”)。

  四、学生要认真理解每种方法的含义,同时要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如学习反义词时要注意从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去寻找。如:这鱼很新鲜,这句中的“新鲜”的反义词应是“陈旧”。早晨的空气很“新鲜”。这句中的“新鲜”的反义词应是“混浊”。

  五、由于词的多义和同义现象存在,一个词可能有几个反义词。如“老”是多义词,它的本义是年纪大,引申义有“旧”、“长过头”等意义,这些引申义的相反意义,就都成了“老”的反义词——“幼”、“新”、“嫩”。再如:“进步”,表示向前发展,比原来好时,反义词为“倒退、退步”;表示积极进取时,反义词为“落后”;表示对新事物勇于接受时,反义词为“保守”;表示顺历史潮流而动时,反义词为“反动”等等。

  六、恰当地运用反义词,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把事物的特点表达得更充分,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如“笑的声音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有快有慢;有真有假;有聪明的,有笨拙的;有柔和的,有粗暴的;有爽朗的,有含羞的;有现实的,有浪漫的;有阴冷的笑,有热情的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是笑的辩证法”。这段话运用一系列反义词,从不同的方面揭示笑的特点,语言简洁而又鲜明。

相关文章

新鲜的反义词是哪些2023-06-13 15:37:38

倔强的近义词反义词2023-06-17 15:13:50

大班语言活动反义词说课稿模板2023-06-06 23:26:20

关于题目反义词解析2023-06-08 22:42:49

有关火上加油的反义词2023-06-07 11:58:32

垂下的反义词是什么2023-06-02 22:38:4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郑重的反义词五篇2023-06-04 23:50:49

庞大的反义词是什么2023-06-12 23:34:57

精神反义词是什么2023-06-07 07:56:52

最新文章

热门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