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000字
《少有人走的路》出到现在应该已经4本了,我仅且读过1、2两本。内容相比于专业的心理学书籍,更好读懂。作者『斯科特·派克』是一名心理医生,书中通过大量的心理治疗案例来解释心理学的原理。时至今日,内里的很多内容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我从书中学到的却已经成为习惯性的技能。
《身体语言密码》写的是如何看懂别人,《少有人走的路》教的是如何看明白自己。而我也是从《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学会了如何理解自己的情绪、处理自己的清楚、处理和家人的关系,去理解每件事发生的原因。
举几个有趣的例子:
1
催婚这个事,年年过年都会刷爆朋友圈,但是我基本没为这个事烦恼过。一方面,我想的明白。二来,我对这个事处理的比较好(也感谢我明理的爸妈)。
结婚不合适是可以离婚,但是我并不想给自己留这样的遗憾,也不想为了满足别人而让自己随意做出结婚的决定,结婚是要选择和自己同床共枕的人,为了父母的一时开心,委屈求全,然后换来的可能是长久的痛苦,这种险我可不敢冒,所以为了我自己下半辈子的安心生活,我宁愿现下把矛盾留给我和父母,反正我也经常在外工作。过几年顺其自然结婚了,大家都好。
在我和我爸妈说这个事的时候,我会先想为什么会发生这个事。至少我的父母肯定是为了我好,他们希望我早点成家,生活安稳,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平平安安。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我好,所以我也抓住为了我好这个点去沟通。
一方面表态,我并不是不找,我自己也在努力,其次,我们家有一些因为父母催导致的不好的结果,我也跟他们摆事实讲道理。最后跟他们说我自己的想法,我不是不婚主义,我不接受他们逼的原因何在,如果他们真的逼紧了我只能过年都不回来了,反正工作了。
2
刚接触这本书的时候,发生过个一个故事,有一会我们寝室A 的一个室友突然身体难受,我跟室友B有点焦急,都想打救护车了,然后去门外商量。当时情况紧急脑子一热,我就冲着室友B说:现在这个情况,你说怎么办吧。突然他就炸了,冲我吼了一句。(说啥我没记住)当时我一懵,然后把刚刚的话重新说了一遍,但是我改了下主语,说的是:现在这个情况,我们怎么办?瞬间他的情绪就下来了,然后我们就开始商量怎么处理这个事。
说『你说怎么办吧』的时候,我把责任都推给他了,所以他很生气。但是说到『我们怎么办』的时候,立场就从 我&他,变成了我们,这是我们共同需要处理的事。这个时候我们是一个战线,所以他的对抗情绪就没了。
了解别人固然重要,但是了解自己更重要。我们这辈子必然拥有我们自己,所以要好好爱自己。
而且,当你能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情绪,了解情绪的本质,其实大家都一样。
所以一定要我推荐一本书的话,我会优先推荐《少有人走的路》,因为它帮我建立了三观,教会了我如何幸福。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000字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成熟似乎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它代表了青春的流失和梦想的褪色。但是,走向成熟是人生的方向,况且,一种持久的平和的幸福人生离不开成熟。
1、”轻视异性”
能够“轻视”异性,不把异性当回事,这是成熟的标志,所以把它放在第一条,因为它是人生迈向成熟的第一步能够不把异性当回事,这对于人们、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困难的,唯其难,所以它才成为一种成熟的象征。
那里说“轻视异性”,不是指性别歧视,它既指男人不要把女人当回事,也指女人不要把男人当回事。肤浅的人可能会有肤浅的疑问:不把异性当回事,这,这能行吗,这不是太无情了吗?其实,那里说“轻视异性”,主要是指能够用一种平和、健康、冷静的心态理解和交往异性。轻视,不是拒绝对异性的好感和感情,而是拒绝见到异性就心惊肉跳骨头软的不健康的心理和表现。
少男少女天真单纯,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心、神秘感,而这些都是不成熟的表现。有一天你会明白男人但是如此,女人也但是如此。我们能够对异性怀有好感,而不必好奇神秘。这神秘感好奇感将导致人们情绪的起起伏伏,为之欢欣鼓舞,为之痛不欲生,为之幸福,为之痛苦。也许恋爱中的人们不能持续应有的清醒,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也能常常见到人们在异性面前的种种失态。不把异性当回事,不是让你对生活失去热情,而是少一些失望,少一些伤害,以及能够表现得自然和从容。
2、否定自己
否定自己、不断地否定自己,是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也是成熟的重要标志。否定自己是深刻的思想活动,是出于对真理和对自我的认知,而不是妄自菲薄和自轻自贱。否定自己是思考的结果,而不是“触景生情”。只要你时时地反省和应对自己,你就会时时地否定自己。
认识自己并不容易,否定自己同样困难,人最容易自以为是和固执已见。
在真理面前,没有谁有资格自负。有句话说的好,我们最需要改变的可能就是我们最坚持的东西。但是,人们往往认为自己总是对的,把傲慢当作成熟,把固执当作个性,最后只能是“追悔莫及”。其实人们的认识本就浅薄,再加上一切都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你们如何能够不改变?事物在变化,时局在变化,真理也在变化,这就要你们不断在改变自己原先的认识,否定自己曾坚持的东西。
3、学会宽容
宽容不仅仅象征成熟,宽容更是一种境界。幼稚的心从来不会宽容,他们偏激、暴怒、盲目行动、“疾恶如仇”,而且自己却屡犯不可“宽容”的错误,他们追求完美,却并不明白自身所存在的缺憾。另外,暴君和强权也从不宽容,他们心胸狭隘、噬血如命、杀人无数,最后,愚蠢只能导致他们的覆灭。
盲目追求抽象的正义,使“敌人”的观念在人们心里得到强化。实际上,没有谁是天生的敌人。记得哪位作家说过,一片落叶不经过全树的允许,是掉落不下来的。同样,一个人所以沦为了罪犯,并不仅仅仅是个人之过,整个社会都是有职责的。况且,在大多数状况下,所以敌人、罪犯都但是是权势强加的人为的定性,而并不是根据正义的标准。
宽容不是容忍,因为容忍仍是一种消极的反抗,这种并不明智的情绪其实是暗暗跟自己过不去。生活的阅历、生命的体悟,构成了宽容的前提与基础。宽容别人,也是宽容自己,这体现了对人性缺陷的包容和理解,因此,宽容不但是一种成熟,也是智慧。其实,这“不宽容”也是值得宽容的,因为他们的幼稚。伏尔泰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缺点和错误,让我们互相原谅彼此的愚蠢,这是自然的第一法则”。
4、重视简单
从思考潜力的角度讲,成熟的标志就是对“简单”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不再把简单看作简单,或者说,不再轻视简单。真理就是简单的,而这简单的真理就是在平常的朴素的日常生活当中。能够从简单处寻找和发现真理,你就得到了最深刻的真理。
无知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无所不知,什么都不瞧在眼里。无知的人以及少年最常说的话就是:我懂、我明白、这太简单了,如此等等。在一个有思想和有探求精神的人那里,没有什么是简单的,尽管他们能够举重若轻。一个苹果的落地,科学家能够思考到天体运行的规律,一粒简单的沙子,哲学家能够透过它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理论学术的建立,是在简单、原始概念之上的;思想的产生和深入,也是来源于人们对朴素世界、简单问题的深入思考。恩格斯有一个观点我觉得很好,他说哲学的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愚昧无知的观念”。我们能够作这样的理解,哲学(深刻的思维)就是来自对于简单事物和朴素世界的思考。如果真正懂得了简单,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复杂。
因此,你若想寻找真理,就不要轻视那些你所轻视的简单的事物,就要善于从寻常的生活、习见的事件中领会和获得并不寻常的道理。
我明白很多人看了之后,却不知从何下手,因为大家还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这样,那么,我还推荐大家看一下《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这是一本经典之作,必读之书。
它的中文版序:
人能够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能够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我们的一生只是追求心智成熟的一个过程)。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也是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它出自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斯科特的杰出不仅仅在于他的智慧,更在于他的诚恳和勇气。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但是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但是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斯科特激励我们要勇敢地应对自己的问题,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逃避问题的人比比皆是:你是老板,你必须会明白你的手下有几人敢于承担自己的职责;你是父母,必须明白你的孩子为什么总是躲躲闪闪;你是公务员,你必须会明白,面临问题时,你是在用心主动解决,还是在消极回避……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
如果你是一个渴望成熟的人、一个正在成熟的人、一个因拒绝成熟而导致心理障碍的人,那么,请你勇敢地翻开这本书吧!只要你有勇气翻开这本书,你就必须有勇气应对自己的问题;只要你勇敢地应对自己的问题,你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000字
一向都没有好好地看完这本书,总是觉得好像书里的文字认识我我却不认识他。但是看过之后有一种浅尝辄止的感觉。一本书文字不在于能看多少,在于你理解了认识了多少!其实它里面所谓的各种心理问题我不是很理解,但是我唯一看懂了就是应对和勇气。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应对苦,应对饿,应对困境,巴尔扎克有句名言:“困难,对于弱者来说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强者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应对这么一个巨大的财富,我们当然要捡起来,人生就是积累的过程嘛。期盼成长就要应对所谓的生活烦恼,看过这本书,我突然明白了人生就三件事:微笑,应对,然后理解。
作者说过,放下人生的某些东西,必须会给心灵带来痛苦,而其剧烈的程度甚至如同应对死亡。任何的放下在必须高度上说都是放下自我--放下速度、放下情感、放下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甚至个人人生理念,这种痛苦可想而知;但若不经历这种痛苦,我们就无法超越自己、自己的灵魂。可为何要追求这种自我精神的发展呢?作者坦言,“或许你能够找到答案,或许怎样努力,你都与最终的答案无缘。”应对放下,应对痛苦,其实人生重要的不是行为,重要的是态度。
我能理解的另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勇气,所谓勇者无敌,好多人都说年纪越大胆子越小啦。还是懵懂的小孩的时候,心怀大勇,好像上刀山下火海都不怕,都说青春期叛逆,但是只有在青春期我们才能看到最完整的自己,一一光青春然后无畏。
作者首先让我们认识到问题,应对问题,并研究问题的根源,慢慢地教会我们爱的方式,鼓励我们坚定信仰,真正的爱,不是一味的追求,不是执着于痛苦,而是微笑,应对然后理解,树立人生追求,努力克服困难,战胜自我。(观后感)生活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教会我们让心灵成长,让心智成熟。并且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忙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一温一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一温一暖的名字,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读《少有人走的路》不知不觉就想起这样的诗文,做一个幸福的人其实很简单,给我们的心涂上幸福的颜色,应对困境,把它融入海一样的胸怀,应对痛苦,把他留在春天一般一温一暖的一一光下。
书中反复强调真正的爱,我们每个人对爱的定义不一样,有过爱才能了解爱,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有过应对,才能够真正无畏。
少有人走的路并不必须是所有成功人士的道路,而是一条充满幸福快乐充满爱的指引人心灵的道路。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000字
人生苦难重重,人生错综复杂,几乎所有人的心理都会出现问题,或者说我们的心灵总会应对天性中的弱点,比如只顾当下,比如懒惰。让我觉得释怀的是,明白人类都是如此,都应对着如此的命运,这让我明白自己的问题是不足为奇的了。这也解释了我之前的迷惑,就是看到某些众人所谓的优秀成功人士,为何我却总觉得他们有所欠缺。之前我以为这是和人格的高尚是否有关,此刻我觉得说人格这样的格调太高了,事实上绝大多数人未必能追求高尚的人格(当然包括我),就好像当年金大侠对人类寄予厚望的结果多半是失望。其实我们未必需要拥有那样高尚的人格,就好像孙未说“英雄和暴君一样,都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的人”,我们所就应做的,其实是追求我们心灵的开阔和富足。然而,“少有人走的路”,从书名能够看出思考、反思、追求心灵的健全的人是很少的,我当然没权利做出这样的结论,但是派克就比我有资格多了吧,呵呵。因为这条路很难,需要克服自身的惰性,需要不断地学习,如此种种也让我感觉到压力,而且因为多数人都不走,所以走的人就会感觉到寂寞。
我觉得派克很了不起的原因之一,是觉得他十分睿智豁达,也十分平和包容,他说过其实人未必必须要去找心理医生,某些心理医生其实只是把你改造成社会所理解的模式,而让你彻底失去了自己――这个例子在亦舒的一部小说中已经表现过了――“现代心理治疗目标是让患者恢复‘正常’,用统一标准规范人们的生活,结果只能令个性萎缩,变得浅薄而苍白。”而且心理健康也并非总是阳光活泼,毫无阴影。事实上,“抑郁造成的空虚,乃是思绪和情感的温床;年龄的增长和衰老,能够促使我们关注心灵;死亡让人更强烈的了解到生命的好处;深刻体会眼前生活的空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让我们失去一部分的纯真,这对心灵也是有好处的。”
哈哈,说起来他的太多话我都觉得凝炼得很好,很有道理。比如“信仰并不仅仅仅来源于高远的精神境界,也来源于心灵的深渊――每个人心底最私密的地方。”――就如同《上海的金枝玉叶》中的戴西“原先一个人没有信仰,也能够十分坚韧。一个人不是为了大众而吃苦,也能够持续顽强的尊严”。关键还是在于,你究竟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然而,放下对外界的依附,而回到自己的心灵,是相当困难的。就好像佛教说,佛不在外界,佛只在自己心里,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要发掘出自己心中的佛性实在也是太难了。
“坠入情网,意味着自我界限的一部分突然崩溃,使我们的‘自我’和他人的‘自我’合而为一,我们突然冲出了自我界限,寂寞消失了,代之难以言喻的狂喜之感,仿佛体会到幼年时无所不能的快感,我们又变得强大有力。”正因为感情如此狂热激动,所以很长时期我们会以为感情无所不能,能够帮我们排除万难,对方就是我们仅需的一切(当然,此刻患有“爱无能”的患者除外。),然而,“这种因为机遇和缘分,不请自来,让我们暂时失去自我,无法做出理智选取的感情,只是真爱伟大而神奇的布局的一部分,它让我们提前品尝到爱的滋味。因为它并非真爱,所以它最终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消褪崩塌,事实上我们想要获得持续的狂喜,到达涅磐和永生的境界,获得神性的启发,我们就务必体验到真爱是什么,爱的感觉是什么,并且要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那里派克提到了很多次的“神性”,不理解宗教的朋友或许会觉得反感,但是其实派克其并不是那种狭隘排他的教徒,他称自己为“离经叛道”的天主教徒,却一向担负着关怀他人心灵的“心灵牧师”的工作。他所指的神性是我们心灵中的神性,绝不局限于宗教。看起来要想获得真爱也是让人倍感压力的一件事,男女间直接的相吸,缘分的牵引,爱恋的错觉及无法自拔,迷失自我也许痛
苦,付出的代价也许高昂,却都只是顺着自己的性子,所心所欲,而要想获得真爱,则“务必让双方的心灵得到成长和完善,帮忙彼此心智成熟,即使在爱的激情过后,仍能醉心于那种完美的感觉”,要两个人都付出艰苦的努力啊,想起来,的确十分困难。
“成熟的心灵务必持续中立,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悖论,个性不要轻易受到伦理观念的影响。”关于孩童的说法就存在必须的矛盾性,比如我们可能会刻意追求成熟而摈弃幼稚――“在我们最脆弱的时候,内心中的小孩一方面孤苦无依,另一方面却又跃跃欲试。要关怀心中的孩童,我们就务必应对自己较为低极的本性――无法控制的情感,愚蠢癫狂的愿望,以及各种形式的软弱无助。我们务必接纳这种流浪、迷失和无助。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停止生长,甚至务必后退,因为‘小孩’本来就意味着没有长大。童心是心灵的一个侧面,而心灵的任何层面遭到漠视,都会成为痛苦的根源。”
有观点认为婴儿是无罪的,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是神性的,但是同时他们也是不能独立生存的。“我们不是要变成牺牲自我,最后只剩下潜意识的婴儿;也并非要变成高高在上,远远超越日常生活,自以为所向无敌,对凡俗生活的弱点和缺陷也丝毫不感兴趣的少年;我们最终要找到自己的内涵和分量,落回地面,培养出成熟、自觉的自我,承担痛苦和职责,进而发展成神性的自我。”伟大的哲人也会让自己时而像小孩一样的放松和玩耍,“事实上孩童的‘无知’才蕴涵着无数可能,我们务必时而设法忘记那些阻碍我们领悟真理的知识”,这也就是禅宗所说的“空”的境界。我们追求理想,但是我们同时也要应对现实,我们有时要追求超脱,但是也务必控制自己的虐待倾向。
“我们不就应把人体视为机器,把思想视为一系列生化反应的结合,把人类世界视为人类智力与科技创造的奇迹,事实上,人的身体是心灵的外在体现,我们就应体会身体所表现出来的诗情画意,内心中的意象与大自然和文化意象同样重要。我们需要聆听身体与心灵的节奏、音调、和声与不和谐的音符,医生在治疗疾病时,也需要这种聆听,我们就应将身体从‘行尸走肉’的状态中解脱出来,重新与心灵融为一体。”看到这种观点,其实让我感觉很焦虑,此刻的医生都已经演变成直接把患者的症状输入电脑,从数据库中搜寻可能的疾病,然后用排除法,排除不可能的病情,最终得出可能的结论。如果让病人花钱买药更加有赚头,更加有效率,那就不太可能鼓励病人靠自身的免疫力去获得更自然的康复,这种状态与“关怀心灵”差得太远了。
“探求真理是科学家的天职,但科学家也是凡人,和普通人一样,在潜意识里,他们也期望为最复杂的问题找到最简单、最明确的答案。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因此科学家容易把婴儿和洗澡水一道泼掉。科学家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够意识到,和其它宗教一样,科学也可能流于教条主义。科学本身也容易成为文化偶像,我们就应持续怀疑的态度。分清科学的领域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带来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但是,应时代需求做出的一个无意识反应则是,将政府、科学和宗教的势力范围按不成文的社会契约划分,正是这个划分,在确定科学和宗教的本质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问题是,这项不成为的社会契约在这天已经毫无好处了,相反它成为了一种可怕的分裂工具,将我们的社会拆得七零八落。人类天生具有一种十分杰出的潜力,他们能够把相互关联的事物分割在各个密闭的空间里,使它们彼此无法接近,结果导致巨大的麻烦。而联合,就是要求我们勇敢应对各种相互冲突的力量、思想以及生活压力。所以,当我们综合思考问题,并愿意承受随之而来的痛苦时,我们就就应经常问自己:我忽视了什么?或早或晚,我们会发现,在必须程度上,每个人都要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负责。”最后这句话,我到一向都很赞同。
所以看看吧,心智成熟有多么难,让心灵成长有多么难,我们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或许我们会排斥宗教,或许我们会认为科学深奥难懂,或许我们会认为艺术过于高雅我们无法涉及,再加上由于此刻分工极细的因素,我们往往只局限于自己的行业中,似乎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们往往安居狭小的心灵一隅而自娱――到很难进入须臾纳芥子的境界;事实上“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怀疑、自省、反思、进取、追求,的确是那么难。
少有人走的路,期望走的人会越来越多。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000字
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但有许多人心智不成熟。如果说以前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一温一饱问题,那么这天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我认为任何人都该读一读《少有人走的路》,在M.斯科特。派克的淡淡叙说中感受这本畅销20余年的心理书的真正魅力。
一、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
“自律”被作者分为几大类,但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由一个实例引发的思考。一个女财务分析师因经常拖延工作而去向心理医生求助,但他们始终找不到原因,直到作者无意当中的一个问题解开谜底“你喜欢吃蛋糕吗?”因为这位分析师喜欢将工作像吃蛋糕先吃奶油一样,先完成容易的再去完成困难的事,导致她整体速度极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注意,先苦后甜固然比先甜后苦更有利,但人们止不住先尝甜头的用功,往往事倍功半。这种习惯如果不在童年时养成,长大便无法改善。所以导致拖拉,中国的许多学生会产生这种行为,往往是因为贪图一时安逸而造成的。
二、家庭教育成就孩子一生
父母的教育对孩子们至关重要,家是人们的第一所学习,也几乎决定了孩子未来生活的发展趋势。有许多父母习惯用严厉的体罚教训孩子,本质上不上教育,而是发泄怨气和不满。这样的家庭中出生的孩子往往会成为问题少年。所以,父母应当学会关爱孩子,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能对症下药地解决孩子的疑惑。让孩子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当然忙于工作无心照顾孩子的家长也会使孩子不懂自律,无法无天。毋庸置疑,父母的爱,决定了家庭教育质量的优劣。充满爱的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只有孩子在童年时能得到父母的爱和照顾,长大后内心才会拥有安全感。
三、必不可少第认真倾听
在我们六年级之前,常会拉着父母不断地说话,没完没了,滔滔不绝,往往父母会不理睬或假装倾听,实际忙自己的事以及有选取性第倾听。但应对青春期的孩子,这些方法明显不适宜。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有个人思想便更加需要父母的关注和倾听。用心倾听,是一种爱的行为,能从孩子口齿不清,语句不通中品味更伟大的不同,从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发掘不平凡之处,将个人想法放在一旁,尽可能低体会说话者的感受,使彼此得到自我完善、
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3000读书笔记五篇2023-06-19 10:41:22
小学生四年级的读后感范文2023-06-16 11:49:14
雷雨读书心得作文五篇2023-06-16 17:32:40
关于木兰诗的读后感600字最新2023-06-09 04:56:39
描写植树的学生作文范文五篇2023-06-12 04:19:56
高中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五篇2023-06-08 22:45:23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大学读后感600字五篇2023-06-07 21:52:27
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范文2023-06-18 23:31:08
海底两万里最新读后感800字【五篇】2023-06-10 08: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