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西藏生死书读后感

时间:2023-06-04 05:36:39 文/张东东 读书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西藏生死书读后感

  李大庆老师说:“最大的幸福是失而复得。人性往往忽视了拥有的,狂热追求未有的,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却不知幸福就在身边,熟视无睹,缺乏洞见看见。”

  昨晚梦见父母出车祸,我疯了一样在人群中找寻他们,那种感觉像自己快死了似的,一边哭一边跑,脑子里想的是再也不和他们吵架了,从睡梦中惊醒后,发现原来不过是一场梦,可心里依然很害怕他们会不会突然就是离我而去,打开手机查了一下,才安然睡去。

  从梦中惊醒,恰是我对死亡的深深恐惧。那是一种莫名的、不知由来的、却时时侵袭我的恐惧。

  一个人倘若没有经历、觉悟过真正的“死”,是很难建立起对生命的尊重与慈悲之心的。其实,死对于活着的人,不仅仅是绵无绝期的思念,更是一种觉醒。坚强也不是咬着牙硬挺,而是在了知生命苦难的底牌后依然热爱生命的豁达与从容。

  前段时间我问老师一个人自杀是想通了还是没想通?

  老师说:没想通。

  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如果一个人连死都不怕,那肯定是想通了吧。可是老师告诉我:“死亡是逃避,是没想通。”

  此后,老师推荐我看《西藏生死书》。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一个人的大善,莫过于知道自己的生期死日,并可以安静地迎接那份盛开与接纳那个凋零。我们藉由对死亡的恐惧,而生出惧怕失去、惧怕丢掉、惧怕一切可能荡然无存的焦虑。而我们恰恰忽略了一个人生的真谛,那就是“我们一直是在离别中,比如和爱的人,和伤害,甚至和时光。”其实,离别与死亡就是生命的一个状态。每朵花都有自己绽放的姿态,也有自己盛开的花期。

  可以说,花的凋零与事物的衰败、人的死亡,具有着同样的生命意义与醒悟的价值。这是我初读这本书的粗浅心得。

  《西藏生死书》不是专门写给亡者的,作者索甲仁波切旨将这本书献给活着、正在面临死亡或已经去世的一切众生。对于正在处于临终过程的众生,愿他们的死亡安详、无痛苦、无恐惧。对于正在转世和正在这一世挣扎的众生,愿他们获得诸佛加持力的滋润,愿他们得遇佛法,实践智慧之道。愿他们的生命快乐、有成果,而没有烦恼。愿所有的读者都能够获得丰富而无止尽的利益,愿这些教法转化他们的心。

  是的,这本书转化了我的心。我开始对那些曾深深伤害我的人不在痛恨,我知道,我的生命藉由自己的宽恕与醒悟而快乐。我需要放下过往的依恋与愧疚,重生出一个欢喜的时光。

  世间万物,有生来,必有死去。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死亡。当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两个方法处理死亡:忽略死亡,或正视死亡,藉着对于死亡所做的清晰思考,以减少死亡可能带来的痛苦以及减少对亲人离世而产生的悲伤。只不过,这两种方法都不能让我们真正克服死亡。

  佛教徒们把死亡当作是生命正常的过程。只有真正知道逃避不了死亡之后,人才会没有担忧。于是把死亡看成是衣服穿破了必须换件新的一样。然而死亡还是不可预测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死或怎么死。因此,在死亡真正发生之前,我们有必要做些准备。

  那该准备什么呢?我们自然都希望死得安详,但如果我们的生活充满暴力,如果我们的心总是被愤怒、执著或恐惧等情绪所控制,显然不可能奢望死得安详。因此,如果我们希望死得好,就必须学习如何活得好;如果我们希望死得安详,就必须在心中和日常生活中培养安详。这几句话,给了我醍醐灌顶般的开示。

  死亡不是一个可怕的词汇,就像死亡本身不是可怕的事情一样,它只是生命的一个过程,就好比一粒种子由播下到开花再到凋零一样,它只是个过程。我们只需要在该盛开的时候尽情绽放,在该凋零时候静候凋零就好。而每一个观花护花者(活着的人),也该有如此豁达的态度。如此人生,是为丰盛,是为自在,是为圆满。

  西藏生死书读后感

  希望每个人既不怕死,也不怕活;

  希望每个人死得安详,死亡时能够得到最有智慧、

  最清明和最温柔的关怀;

  希望每个人通过心性和真相的了解,找到终极的快乐。

  一、为什么读这本书?

  一直以来,我都在问自己一个问题:生命的意义对于我而言,是什么?

  因为我知道人的生命终归是有限的,我们都将死亡。生命,对于我们自己而言,是长达七八十年的光阴;但对于整个人类历史、整个地球,亦或者是整个宇宙而言,只是那微不足道的一个瞬间而已。所以,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里面,让自己的存在变得有意义,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从李开复老师在访谈节目中了解到《西藏生死书》的时候,立马被书名给吸引了;然后,毫不犹豫的买了这本书,在喜庆的春节期间,读完了这本关于死亡的书。

  它的确是一本奇书!

  二、整体上,这本书都说了什么?

  这是一本佛教书籍,整本书完整的阐述了佛教世界里的生死观,尤其是对死亡过程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让人清楚地知道死亡过程中、死亡后的整个历程;同时,提供了基础的方法供人修行,帮助我们减少死亡的痛苦和对死亡的恐惧。

  佛教相信轮回,认为“心”(或者“意识”)是连续的,肉身只是“心”在这一世的暂时停留。当肉身死亡之后,我们的心会脱离肉身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在书中被称为“中阴”);在中阴世界里,我们将面临着新的选择:脱离六道轮回的苦海进入到佛教证悟的境界,或者是继续转生到六道之中。

  证悟世界里面没有烦恼,这是佛教徒衷心向往的佛土;而在六道之中,则充满了痛苦。佛教徒的一切修行都是为了脱离苦海进入佛土,那么如何才能在中阴世界里获得证悟进入佛土呢?

  如果把中阴世界这个混沌的状态比喻为一个密不透光的密室的话,我们要做的这个选择题就是要从这个密室的7扇门中选择一扇,进入到门后的那个世界。选择对了,我们就进入了佛土;选择错了,就陷入了六道轮回。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未进入这个密室之前培养自己对于那扇佛门、以及门后世界的理解和认识。那样在死亡的中阴世界里,不管外在环境多么的恶劣和不堪,我们都能够循着对佛门的熟悉程度找到它。

  而这个精神的修行非常之难,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在我们身而为人的这一世中,由于受到肉身的太多限制。我们的心被蒙蔽了,外在世界投射到我们心里,产生了贪嗔痴。要破除这些障碍,我们需要有指引,需要自己的长久修行,还需要上师的引导。

  所以,佛教徒的一生都在修行,在生的世界里不断的证悟空性、破除贪嗔痴,不断的完善自己修行的能力,熟悉证悟境界--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死后中阴世界里,通过在生时的修行方法快速识别出佛土的印记,从而进入清净的佛土世界。

  三、细节上,这本书如何组织内容的?

  本来想就这本书的详细章节内容做细致的分析,但发现自己的理解太过浅显,不能说个大概,故将书中一些名词和自己的理解写下来,以作备忘。

  中阴。依据《中阴闻教得度》,佛教将生死分为4个中阴:生时的自然中阴、临近死亡的临终中阴、法性中阴和受生中阴。中阴阶段是获得证悟的大好时机,因为在死亡的过程中,没有了身体和业力的束缚,我们的心更加容易得到证悟。

  实相。所有实相都是“心”的投射,他们的真正本质都是“空”,如果我们能够破除实相的束缚,即可证得空性。

  业。书中说到我们所有的行为和一切行为产生的结果都是业;但我对这个词还不太理解。

  六道。与佛土相对应的,是六道轮回,分别是: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恶鬼道、地狱道。这其中,只有人道合适修行成佛。

  轮回。关于轮回,书中说了两个很有趣的例子:英国诺福克的老人阿瑟·福楼多和印度小孩噶玛吉·库尔;另外,西藏的转世灵通本身也是很神奇的事情。书中还说到有一些佛会特地多次转世为人,继续弘扬佛法,普度众生。这让我想起了一位喇嘛的《超体》观后感,他说Lucy在脑细胞激活之后,能够清楚的追溯时空到猿人时代,其实也是意识轮回的表现。

  法门。这个词我理解为方法,修行佛法的方法和技巧。有些法门可以自己修行,但有些高深的法门必须需要上师传授。

  虹身。一种很神奇、高级的死法:修行大圆满的人死亡之后可以化为彩虹或者光线,整个肉身会直接消失掉,只剩下一些头发、指甲,或者什么都不留下。

  四、这本书说的是否有道理?

  我无法评价这本书说的是否有道理,甚至现在的科学可能也无法证伪书中的道理。

  就我目前的理解来看,佛教构建了一整套很完整的世界观,并且能够恰如其分的解答了我们的很多问题--对于死亡的疑问、对于轮回的回答。我会保持乐观和开放的态度,继续学习佛教的知识。

  五、对我有什么帮助?

  这本书让我开始了解到佛教真正的教义,以及佛教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前的了解都是支离破碎的,甚至很多是错误的,罪过,罪过。

  生死书让我对于死亡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对死亡的看法更让我感到新奇--在佛教徒看来,死亡才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因为人们总算可以脱离肉身的束缚、往生清净无烦恼的佛土世界了。

  佛教构建的这个世界观很有趣,很宏大!如果把这个世界观比喻成一个游戏的话,我们都在准备着,为最后游戏通关的那一刻做准备。

  我们修行技艺,戒定慧,看破实相,根除贪嗔痴,证悟空性,证得如如不动,都是为了能更早的进入那个清净世界、更早的熟悉那片佛土;那样,在死亡的那一刻,我们就可以驾轻就熟地、在混沌的中阴世界里辨别出那扇佛门,踏上光明的证悟之路。

  西藏生死书读后感

  生是一种偶然,死是一种必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也必须接受自己的死亡。我几乎时刻都会想到死亡,但并不是以消极厌世的方式,一方面我对死亡害怕恐惧,不知道何时死、怎样死,因此更加珍惜自己鲜活的生命,感恩知足;另一方面我对死亡疑惑敬畏,不知道什么是死、死后如何,因此需要学习死亡、学习面对死亡。

  这样的情况下,翻开读完了《西藏生死书》。这应该是一本写给西方国家读者的书,但不影响阅读。

  坦率地说,并不完全理解,不能完全读懂,也并不能做到百分百地认同,还是有很多困惑甚至怀疑的地方,但总体来看,绝对是对心性非常好的净化体验。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抛弃很多杂念,以平和安宁的心态来了解和学习。我是谁?现在的我,是由姓名、年龄、家庭、工作、社会身份所标注的一个客体,如果去除所有外在的符号,此刻坐在这里思考的我,到底是谁?这应该是个哲学命题了。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如果全部向上追溯,归根结底都会统一到哲学上来。“接触哲学的皮毛会让人成为无神论者,但深入了解哲学,会把人导向宗教。”我不讳言,我是个唯心主义者。一方面,我是客观唯心的。我相信世间是有神秘而伟大的力量存在的,也许是主宰一切,也许是裁断一切。人类总是愚昧得可笑,遇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解决不了的事情时,就用迷信来搪塞,这只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即使解释不了那也是真实存在的,而人类解释不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科学和迷信其实只是一步之遥,人总是以为世界就是自己所能看到听到感觉到的样子,对还未证实的事总是本能地加以排斥。怎么能认为没看见的就是不存在的呢?证明不了存在就说明不存在吗?这不是很荒谬?就像以前坚持认为地是方的一样,坐井观天的青蛙永远不知道天到底有多大,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我相信超自然的力量,而对于宗教的门类,我并不了解,也许像我们隶属于不同的国家一样吧。书中给了很好的答案,信仰什么都没关系,哪怕没有任何明确的宗教信仰,因为任何宗教都只是真理的不同化身而已。书中也提到中阴闻教得度的理论和现代物理学的观点越来越趋于一致,对此我深信不疑,科学向前发展,才赫然发现原来曾经的迷信是更高层次的科学。另一方面,我是主观唯心的。我相信人的意念是具有无比强大的力量的,可以影响改变身体、生活,可以创造奇迹。当然,不是点石成金那种物欲上的心想事成。任何宗教都是导人向善的,书中极力阐述了这样的观点,让人的心善良而温暖。我觉得自己已经算是个比较宽容、善良的人,但是和上师提倡的境界相比实在是相差太远。不知不觉中,自己其实是在某种程度上接近颇瓦法的修炼的,但却非常简单地只是祈祷家人平安健康,自己可以为他们承担一切痛苦,远远没有达到为普通众生承受不幸的程度。因为自己以为为太多人祁福都是私念奢望,更无论钱财名利了。我不同意盲目的信,无论是什么,怀疑是必要必须的,允许怀疑接受怀疑的才是真理。自己的疑惑一是宿命到底存在与否,按上师的说法,命运是取决与业的,做什么得什么,虽然果皆有因,但是当下的行却时刻影响着未来的命。二是爱自己和爱别人的关系。其实一向认为自己还算是宽容善良的人,但是要做到对人全部宽容还远不够,特别是以德报怨地对待自己着实不喜的人。禅修的境界是需要完全不考虑自己而全心为人的,而我实在还是很爱自己的,爱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思想,如果是自己深爱的人纵然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但一般情形下,邋遢的自己是连本人都不能允许的。不过这也大概很少会产生尖锐矛盾吧,进一步修养心性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放弃自己。我想热爱生命关爱自己同时也善待别人宽容包含是自己最理想的状态。

  西藏生死书读后感

  一本让人“放下”的书,等了许多年,许多年。 这是个正经版本,内外纸张装帧都很好,精装。

  对密宗几乎一无所知,对藏传佛教更是一无所知。

  但透过这些平凡的文字,却能感到一股透彻的大悲之悟。

  如今浮华满天,连故事、小说、散文,以及所能见到众多文字,

  都生生充满浮华。

  “默然,悲伤,又心有所悟,又释然,然后安然睡去…… ”

  见人这么一条评论,也似心有所悟。

  读到《人生五章》,更是心静如水。

  1.我走上街,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我掉了进去。我迷失了……我绝望了。这不是我的错,费了好大的劲才爬出来。

  2.我走上同一条街。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我假装没看到,还是掉了进去。我不能相信我居然会掉在同样的地方。但这不是我的错。我还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爬出来。

  3.我走上同一条街。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我看到它在那儿,但还是掉了进去……这是一种习气。我的眼睛张开着,我知道我在哪儿。这是我的错。我立刻爬了出来。

  4.我走上同一条街,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我绕道而过。

  5.我走上另一条街。

  不知当我即将告别人世的一刻,我是否能够真正放下。

  松开手,放下心头的牵挂。

  慢慢地阖然而逝……

  西藏生死书读后感

  如果死后确实有生命的存在,你也许会问:为什么这么难记得呢?在《伊尔的神话》中,柏拉图“说明”了为什么人转世后没有记忆,伊尔是一名士兵,“战死沙场”,他经验了死而复生。当他“死去”时,看到许多景象,同时接受训令复苏过来,以便吧死后的情况告诉他人。就在他要回来之前,他看到那些正准备出生的生命,在恐怖、烟雾弥漫的热气中移动,通过“遗忘的平原”,那是寸草不生的荒凉沙漠。“当夜幕低垂时”,柏拉图告诉我们,“他们就扎营在‘失念河’边,失念河的河水无法用任何器皿来装。他们每个人都被要求喝这种水,有些人还糊里糊涂地喝了很多。每一个人在喝水的时候,就忘掉了一切。”伊尔被禁止喝水,醒过来时,他发现自己就在火葬场的柴堆上,还记得他所听所见的一切。

  吉美林巴说,想象一只老鹰吧!它飞在高空上,并没有投下影子,没有任何征象显示它就在天空。突然间,它发现了猎物,俯冲而下,猝然扑倒地面。当它降落时,恐怖的影子就出现了。

  诚如佛陀所说:“现在的你,是过去的你所造;未来的你,是现在的你所造。”莲花生大士进一步说:“如果你想知道你的过去世,看一看你现在的情况;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未来世,看看你目前的行为。”

  善心

  在佛陀的时代,有一位年老的乞妇,名叫倚赖喜悦。她常常看国王、王子和其他人供养佛陀和他的弟子,她最希望的莫过于也能像他们一样供养佛陀。所以,她就外出行乞,但一天下来仅要到一枚小铜板。她拿着这枚铜板,向油商购油。油商告诉她,这么少的钱,什么也买不到,但当油商听说她要以油来供佛时,不禁对她产生了怜悯心,给了她想要的油。她拿着这些油到僧院,点了灯。她把灯放在佛前,许愿说:“除了这盏灯,我没有什么好供养的。但希望通过这种供养,我将来能获得智慧之灯。愿我能解除一切众生的黑暗,愿我能净化他们的一切业障,引导他们证悟。”

相关文章

保护环境语文作文100词简短五篇2023-06-18 00:27:42

中学生必读书目读后感范文五篇2023-06-02 04:34:59

关于写家乡的风景作文范文五篇2023-06-12 18:45:47

三体Ⅱ读后感600字左右范文多篇2023-06-08 17:57:31

最新办公室工作总结报告7篇2023-06-09 04:46:29

大学生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观后感学习心得五篇2023-06-02 19:41:45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大学读后感600字五篇2023-06-07 21:52:27

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范文2023-06-18 23:31:08

海底两万里最新读后感800字【五篇】2023-06-10 08: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