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2000字
在许多世界名著中,鲁滨逊作为其中之一的主人公,绝对是家喻户晓,如雷贯耳。但具体他为什么会流落荒岛,经历了什么,如何生存,结果怎样等等,我却一点概念都没有。若非学校寒假布置亲子共读一本书并写读后感的作业,若非FL恰好挑选此书来读,我错失的将不仅仅是一本名著,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收获。
鲁滨逊生于中产阶级之家。只要他肯听父母的话,安安稳稳沿着前辈的轨迹生活,便可一生衣食无忧。可他偏偏心怀着强烈的航海念头,这股欲望令他不顾父亲的苦心劝阻,背弃家人,登船出走。首次出海,他遇过暴风雨,也曾忏悔过。可危险过后,他便忘记了自己的誓言,心里莫名的邪念让他继续追逐航海和水手的生活。在外漂泊的年头里,鲁滨逊遭遇过沉船,海盗,当过俘虏,逃脱,历险,海上遇救,辗转至巴西,开始种植园业。就当事业稳步发展时,他的内心又蠢蠢欲动,并再次登船前往几内亚买黑奴。这一次,他的运气似乎到头了,最终流落荒岛,开始长达二十八年二个月零十九天的孤岛生活。
显然,这对于一个人而言是极其的不幸。为了生存,鲁滨逊必须在未知的岛上独自一人,仅靠双手,从零开始–修建避身之处,寻找和保存食物,还要时刻小心暗藏的危机(猛兽或者野人)。最初的他每天为生存而奔波,在身体疲劳不堪之时,还承受着连串的压力–焦虑,担忧,恐惧,甚至绝望。那时他一心只想着如何脱离荒岛,重新回到人类的世界。却不知道,正是这个与世隔绝的岛屿,让他的心灵得到救赎,让生命发生彻底的改变。
一次生病是促成转变的契机。鲁滨逊在箱子里找治病的烟草时,恰好看到《圣经》并拿了出来。昏昏沉沉的他随便打开《圣经》时,看到的第一个句子是“你在患难的时候呼求我,我就必拯救你,而你要颂赞我。”多么贴合他当时的情境和需求!这句话就像开关一般,开启了鲁滨逊心灵的灯。受到感动的他平生第一次向上帝祈祷。
鲁滨逊开始对以往自己的种种劣迹进行忏悔,认识到了自己的“罪”。在悔过的同时,他也渐渐能怀着感恩的心来看待他遭遇的一切,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不幸:沉船上的食物,枪支火药和其他物品助他渡过了最初的困难期;荒岛只有旱季雨季,无须担忧严寒;岛上并无凶猛野兽,保证了他的人身安全;当初他的着陆地点以及后来安居之处恰好避开了野人到荒岛举行吃人仪式的地点。。。。。。冥冥之中仿佛早有安排。思及此,鲁滨逊不再自怨自艾,而是感激于上帝的爱护,感激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忏悔,明白自己的不足和局限,才能敬畏,谦卑和感恩。而感恩的心没有改变外部的世界,却改变了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看法,令我们能够在逆境中不怨天尤人,在顺境中不得意骄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与世界共处,超越外界的束缚,寻得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凭着对上帝的信心和依靠,鲁滨逊在荒岛中渐渐过上舒心的日子。外界的诱惑,欲望和贪恋已不再束缚他。荒岛成了他的伊甸园,外面的世界不再对他具有诱惑力。但是,信仰需要经过测试才能更加坚定,就像真金需经过火炼。偶然间在岛上发现的人的脚印令鲁滨逊陷入极度恐惧,惶惶不可终日。在亲眼目睹野人吃人仪式时,愤怒代替了恐惧,他时刻想着如何把那群文明人眼里的野人杀个精光。这时,鲁滨逊的心重新受外界的控制,他禁不住又要以自己的规则来处理事情,信仰和宗教都被抛之脑后。所幸的是,过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发现野人的踪迹。时间给了他缓冲,令他回归理性思考,不至于在冲动之中犯下错误,使自己置身于危险;同时,冷静下来的他也能从《圣经》的教诲中,以更客观和更高的角度看待野人吃人的传统,不自认欧洲人的文明就比野人高级,不以自己的价值观来评判别人,不仗着自己以为的正义便对他人掌有生杀予夺的权利。存在即有道理。不同并非不对。我们不是最终的裁定者,所以我们不该以自我的标准来判定别人。这时,鲁滨逊的信仰进一步巩固。后来机缘巧合中,他解救了一个野人(星期五)并向他传教。这个过程中让他更加理解他所信仰的是什么,坚定他的信心。
二十八年后,当鲁滨逊再次回归人类社会时,他已经不再是当年受欲望驱动的小伙子,而是蜕变成心灵成熟,有信仰和信心之人。
鲁滨逊的经历让我们明白只有心灵的救赎和成长才能彻底改变生命。而什么促成此改变,也许是上帝,也许是自我,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2000字
回想起来这已是我第二次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了,但是这一次我却对这本书有了更深的理解了。
再一次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后我感悟到了人生的道路中不能遇到困难就唉声叹气,应该勇于面对困难遇事还要乐观一些,都不要把任何事都看的那么绝对,要多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就像鲁滨逊一样虽然身陷荒岛确不坐叹命运不济,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制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的家园。就像在发现有野人的时候刚开始手忙脚乱,可是最后他沉着冷静以他的勇气与智慧和“星期五”并肩作战,一起打退了野人,这也体现出一个人遇到困难只要沉着冷静的去应对就一定会有办法解决的,对人就像一颗种子他会想尽办法冲破泥土去感受太阳的温暖,当他经历晚千辛万苦回头望去,他已是枝繁叶茂的苍天大树了,在我们的旅途中不能只停留在原地,要时刻想着只要我努力明天会更好,这样才不会因满足于现状而自失。
鲁滨逊又是个彻头彻尾的“经纪人”。他热衷于航海,并不因为什么浪漫的追求,而是完全为了经济利益。他在海岛上曾发过几句金钱无用的感慨,但说过以后立刻就把见到的钱币一一收好,最后又一钱不落带回英国。
在他看来,非经济的社会关系和活动是次要的,他被海盗俘获时曾鼓动同为海盗奴隶的小男孩佐立一起逃跑,并许诺要使他成为“了不起的人”。然而一旦出逃成功又有人出了个好价钱,他只稍经犹豫、略讲价钱就把那孩子卖了。后来他在荒岛上解救了一名土著,给他起名“星期五”,便顺理成章地把他收为奴仆。从这些看来一个人也要存在一些利益观念也要具备一些经济头脑,会分辨哪些对自己有利哪些对自己有害不能满足于现状有事要做一些长远的打算才能更保险一些。
全书最精彩、最令人难忘的是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经历,作者用第一人称以及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另外,小说的语言自然流畅,文字通俗易懂,这也体现出了笛福小说的一大特点,整部作品似乎在向读者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也正是这篇小说的魅力所在。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高尔基出生在俄国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一个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岁走向社会,饱尝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是根据他童年的生活而写成的,可以说是自传体小说,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小说中的主人公同样是三岁丧父,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已快濒临破产。而两个舅舅也是同样的粗暴、自私的市侩,甚至他们的儿女也沿袭着这样的风气。阿廖沙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饱受虐待:外祖父经常痛打外祖母及孩子们,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在这样的环境下阿廖沙幼小的心灵能不觉得恐慌和不安吗?!所以这本书都会令我们每一个人感到不快和压抑,这也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恻隐之心。
处在这样丑陋的社会,我们不得不担心阿廖沙的心灵会不会也被玷污?但幸好这世界也不完全是丑陋不堪的一面,身边还会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们给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并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是属于光明的。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她把蜜送到了阿廖沙的心窝中去了。作品中外祖母是最慈蔼、最有人性的形象,她总是用她的温存给予阿廖沙爱的种子,种子发芽了,长成了参天大树,有了羽翼的保护,阿廖沙的世界就不会再任凭风吹雨打了。祖母抚慰了他心灵上的创伤,而真正教他做一个正直的人的是老长工格里戈里。当然那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也同样教会了阿廖沙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但他却被两个舅舅给害死了,然而我觉得与其说是被他们害死的,还不如说是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吞噬的。高尔基正是以他无产阶级作家特有的感情和娴熟的艺术技巧,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成功地再现了阿廖沙作为一代新人从觉醒到成长的艰难历程。
高尔基在作品的开头就写到:“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于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黑暗的另一面,还有一种叫做光明的东西在那隐隐发光。只要还对光明充满希望,那么这一点点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无限大,直至洒到每一处阴暗的角落。我想这大概就是高尔基想要表达的另一个更直接更迫切的主题--批判俄国几世纪以来形成的小市民习气,痛斥小市民的卑鄙灵魂。让这种卑鄙灵魂消失,正是无产阶级努力的方向,直至今天还在继续……高尔基出生在俄国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一个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岁走向社会,饱尝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是根据他童年的生活而写成的,可以说是自传体小说,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小说中的主人公同样是三岁丧父,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已快濒临破产。而两个舅舅也是同样的粗暴、自私的市侩,甚至他们的儿女也沿袭着这样的风气。阿廖沙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饱受虐待:外祖父经常痛打外祖母及孩子们,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在这样的环境下阿廖沙幼小的心灵能不觉得恐慌和不安吗?!所以这本书都会令我们每一个人感到不快和压抑,这也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恻隐之心。
处在这样丑陋的社会,我们不得不担心阿廖沙的心灵会不会也被玷污?但幸好这世界也不完全是丑陋不堪的一面,身边还会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们给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并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是属于光明的。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她把蜜送到了阿廖沙的心窝中去了。作品中外祖母是最慈蔼、最有人性的形象,她总是用她的温存给予阿廖沙爱的种子,种子发芽了,长成了参天大树,有了羽翼的保护,阿廖沙的世界就不会再任凭风吹雨打了。祖母抚慰了他心灵上的创伤,而真正教他做一个正直的人的是老长工格里戈里。当然那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也同样教会了阿廖沙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但他却被两个舅舅给害死了,然而我觉得与其说是被他们害死的,还不如说是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吞噬的。高尔基正是以他无产阶级作家特有的感情和娴熟的艺术技巧,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成功地再现了阿廖沙作为一代新人从觉醒到成长的艰难历程。
高尔基在作品的开头就写到:“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于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黑暗的另一面,还有一种叫做光明的东西在那隐隐发光。只要还对光明充满希望,那么这一点点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无限大,直至洒到每一处阴暗的角落。我想这大概就是高尔基想要表达的另一个更直接更迫切的主题--批判俄国几世纪以来形成的小市民习气,痛斥小市民的卑鄙灵魂。让这种卑鄙灵魂消失,正是无产阶级努力的方向,直至今天还在继续……
相关文章
中学生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600字精选五篇2023-06-03 13:35:15
六年级论语读后感1000字五篇2023-06-14 16:16:37
小鹿斑比读后感500字六篇2023-06-10 15:11:29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收获范文六篇2023-06-18 04:29:09
学校的老师作文范文五篇2023-06-02 03:00:19
大二军训心得体会800字范文五篇2023-06-02 20:06:2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大学读后感600字五篇2023-06-07 21:52:27
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范文2023-06-18 23:31:08
海底两万里最新读后感800字【五篇】2023-06-10 08: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