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绿化树的读后感作文范文

时间:2023-06-07 05:38:26 文/孙小飞 读书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绿化树的读后感1

用了这个标题,绝无贬义。

初读《绿化树》,是在大学的图书馆。以前也了解“反右”那段荒唐的历史,但是真正认识到它们的残酷却是在这部作品里面。那是一个缺乏人性的、怀疑一切的时代。仅仅是因为“营业主任”的几句话,好不容易“重获自由”的主人公章咏琳便被发配到了“山根下那个队”,从此与世隔绝。等到他能够出来之时,他所爱的马缨花却已无处寻觅。这真的很荒诞,不是吗?不像是会在人类社会发生的事情。那时候的我深深地为这段悲剧爱情所感动,仿佛能感受到主人公的心痛。

前几天,惊闻张贤亮先生去世。今天重读《绿化树》,却不由得想起了“苟合”二字。章咏琳和马缨花是在苟合,作者和他所谓的国家在苟合。

其实,章咏琳始终都接受不了马缨花“美国饭店”的事实,最后只能用“无私”这个词来欺骗自己,而马缨花也并不了解章咏琳所读的书有什么用处、有什么乐趣。他们始终是两个世界的人,既没有灵的交汇,也没有肉的碰撞。只不过彼此在享受着各自的自恋。

本以为,文章写道作者重获自由却再也找不到马缨花就结束了。没成想后面还有升华的部分。不由得想起上学的时候写作文,在文章的末尾,总要有“点睛之笔”:体现出自己积极进取的精神等等。受此遗毒,很长一段时间来每每看文章的时候,总喜欢分析一下人家的文章是不是“向上的积极的”,有点儿类似于现在所说的“正能量”。慢慢地,我了解了,“负能量”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后来升华的那部分,总给人一点儿“狗尾续貂”之嫌。

我不由得想到了麻花:两股扭曲的缠绕在一起。章咏琳在马缨花上寻找崇高是如此,作者在文章里寻找崇高也是如此。

或许我们也在苟合。

绿化树的读后感2

在误读《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人物章永嶙的同时,该察觉到其与《绿化树》两部作品的的不可分割性。读王福和《在人鬼漩涡中挣扎的异国兄弟》,使人庆幸,误读身份比起误读主题,显然最后的认知更实效。当然王老师的这种误读比起另外两种版本①的解说,略为高明。

这里提到另外一个问题:语境和文本解读。张贤亮似乎特别厚待其笔下人物章永嶙,以至于后来的作品几乎没有一部能与《绿化树》相抗衡的。57年张贤亮因发表在文学月刊中《大风歌》而受到十数年之久的劳教管制,二十年后重获平反。这个文本有别于伤痕文学的地方,远非批判,反思诸如此类而言,故不作讨论。主人公章姓与作者本身,恐怕并非只是个巧合。以此依据,就解决了阅读文本中第一个困惑,其中提到的唯一可看的书:《资本论》并不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而它的象征义当然就不是强加的极右路线和极左思想的灌输,既然是强加的东西,本能的本质上理应下意识抵抗,何来渴求行为,这种观点应注意到本身所具有的矛盾。《资本论》在这里作为章永嶙精神食粮的存在,是他所向往的知识的象征,进而说明知识作为知识分子精神上的需求,它的无可选择性,不可挑剔性。知识分子既作为知识的主宰存在,又需要靠它来完成“我是谁”的自问过程,而知识也就成为这个群体与生俱来的优越感的根基。这种先天性的“尊严”在经过社会历练之后才可以发现其与优越共生的缺陷,这种缺陷就是不完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主旨就在于如何弥补这种缺陷,主题可能更接近于情爱,爱情是作为大树的世界中的一片树叶,说清楚了爱情也就说清楚了这个世界,而只观一叶,忽略了整棵树的方法未必太粗糙了吧。从树叶中探寻和树的关联性是可以的,在之后的分析中终究该回到树本身。再说《绿化树》比《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它于情爱主题的诉求,更不强烈。

马樱花在这里作为一个女性出现的同时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劳动人民,正是她的第二个身份把他和作为男主人公的章永嶙对立起来,这样就理解了张对于马几推几亲的矛盾心里及其付诸的行动,推,因为毫无理由的优越感作祟,亲,则是最现实的吃饭问题所迫。但这都不足以说明章永嶙在作为一个人的时候存在人格上的问题,这无关人的品格好坏,而是主人公在知识分子自我认同感之下的一种情绪的宣泄,在这个群体集体面临绝境时劳动人民伸出了善良的双手,相反,我以为章永嶙结尾处的悔悟是其思想上的进步,人格的提升,最后一滴干涸的清泪,做为曾经确实存在过却不自知的爱情的结局,知识分子的心灵却得到永久的清润。从这个角度来说,章永嶙也是善良的,铭记将把这种回忆作为永恒的存在时刻提醒着他日后的生活。当年响应毛主席号召“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的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们,在时代的激情退却之后,在逐渐淡忘的父老乡亲的面孔中,真正又有几个大彻大悟了?当然这两件事情不能够相提并论,事发原因不同,章永嶙所处,对于一个人来说,是绝境,他的觉悟,很多因素都是极其被动的,从效果上来说,这个结局是值得很大一部分人去认同的。如今形势不同了,大学入学率已经充分说明了“知识分子”已经和劳动人民真正结合在一起了。但谁又敢担保,不会培养出另一批居高自傲的怪胎来呢?豆瓣上的人怎么每天都有这么多书要看,这么多电影要看呢?

绿化树的读后感3

薄薄的一本小书,描绘了所谓我们这在改革开放的阳光下成长起来的9 0一代难以捉摸的历史景深。

作为一个自小在美好农村长大的孩子,似乎对那种无关风月、无关政治、无关灵魂的爱情有种天然认同感。他们关心粮食,关心耕种,从来都是隐忍的,土地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也是最纯粹的希望。

说起来还是看了些许关于知青的文学艺术作品。那一代的知识青年是痛苦的,他们遭遇了自古以来对读书人的最不公平的待遇,他们被整个社会集体剥夺、愚弄、乃至遗弃。社会历史赋予了荒谬的身份,他们苦笑、成熟、面无表情,为一勺稀粥绞尽脑汁并自得,为一块黝黑的馍馍进行着千回百转的心理战争,为在异乡有一个理解自己的人而雀跃。他们终究会老去,不管是在爱人的怀抱还是在异乡的劳教所。

到这里不得不讲的就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了,这是个永恒的主题,不管战火纷飞、革命动荡,还是不济温饱、流离失所。马缨花该是那个年代所有男人的梦中情人了吧。白面馒头、老婆孩子(不是自己的也凑合)热炕头,心灵的慰藉。这样让人血脉贲张的女子无疑就是那冬天里的一把火了,这样的环境下,谁能不去爱呢?毕竟人人都还是爱自己的,人人自危,人心冷淡之下,有这样一红颜、一知己算是祖宗积德了。抛开桃色绯闻和风言风语,也打败了情敌,这样一个美好结局看来就在情理之中了。改变来得太突然,可惜的是长久的爱情伏笔只是只是一个略显潦草的收尾,

匆匆一别,便再也不见。

绿化树的读后感4

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作者以知识分子的视角出发,描写了不同的个体丰富而带有悲剧色彩的命运。这是一本人生之书,这是一部有关苦难的思考。

在时代背景下,个人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个体又是时代最直接的参与者。有善,有恶,有荒唐,有可悲,有无奈。作者对劳动人民是包含深情的,这与他从书中带来的哲学思考并不相同,却又以最粗犷直白的方式撞击着他的灵魂。

想起远藤周作的《深河》“人间深河的悲哀,我也在其中。”

作者以小窥大,农场中形形色色的人亦是大千世界复杂人性的缩影。书以女主人公马缨花的别名绿化树命名,既饱含深情,又赞美了大地上无数劳苦的善良的默默奉献的劳动人民。

且不提作者的整体思想的政治正确性,其对人生的思考是力透纸背的。此外,个人认为,字里行间,作者还是表达了时代对个体命运摧残的悲叹与心酸。他对这广袤土地上善良的朴素的劳苦大众的深情,对生活人生苦难的哲思,令人感动。

绿化树的读后感5

绿化树,一般多见的是平凡的白杨,长在荒郊,长在野外,长在大地每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它们生长迅速,一个盛夏就哗啦哗啦地长成一片绿荫,但除了风会来吹动它们的叶子,没有人关注这些沉默的树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可是它们好像从来就不在意,只是默默地努力地向上向上向上。就像习惯了沉默,只是坚韧的如杂草一样生生不息的中国大众。

《绿化树》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群人。章永璘、马缨花、海喜喜……这些鲜活的人物在我脑海中不停的徘徊,他们的目光穿过重重的历史,沉默的注视着我。

一 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爱尔兰诗人西莫斯 -希尼在获得若贝尔文学奖时说过一段话:“无历史记载、先于性别分判、悬荡在古代与现代之间,我们就如同立在储藏室一只水桶里的饮用水那样敏感:每当一辆过路的列车使大地震荡,那桶水的表面就会无声无息的泛起柔美的、同心圆状的涟漪。”

《绿化树》里的主人公们就像这桶水,当中国大地发生震动时,每个人的命运都不可避免的荡起涟漪。只是这些涟漪并不柔美,而是有些残酷。

大革命爆发,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折。他们从科研室、教室、办公室里走出来,用曾经握笔的手抓起了陌生的锄头。他们的命运裹挟在浩荡的历史中,起起伏伏,在宏大的国家背景下,他们个人的命运显得那么的渺小,个人的挣扎显得那么无力。

章永璘最初在省干校教书,但由于他“资本主义的”出身,先是被打成右派,关进监狱接受劳改,后来放出来在农场就业,本以为终于有个安稳的生活了,但不久在阶级斗争革命中,又以“书写反动笔记”的罪名被判三年管制;“社教运动”中,又以“右派翻案”的罪名被判三年劳教;劳教期满,回到农场,正遇上“大革命”,他升级成为“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被群专起来。一九七○年,他被投进农场私设的监狱。一九七八年,他劳教期满回到农场,但物是人非事事休,马缨花早已不知所踪。大革命结束后,全国拨乱反正,一片蓬勃,章永璘也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高峰。

反观章永璘跌宕起伏的命运,不难发现国家在其中扮演了一个怎样重要的角色,这就是 “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这句话的真实写照。以前在政治课本上看到这句话,不以为然,可是当历史真实的上演这样一幕时,你不得不相信,是的,每个人都身处于国家这个大环境下,个人的成败荣辱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所以,祝福,庆幸,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二 人性救赎:善与恶的激烈碰撞

个人虽然渺小,个人虽然无力,但人之为人就在于他的精神——精神的强大是一种无言的力量。在章永璘身上,作者倾注了极大的心血来描写刻画他内心的世界。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善与恶共生共存,此消彼长,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在恶劣的现实环境下,他的人性扭曲异化。无论是详细的叙述他美国克林罐头盒比别人多打了半勺稀饭,耍小聪明的买老乡的萝卜,还是用大铁铲烤饼白天,读来都有一股浓重的黑色幽默和讽刺。他完全被求生的本能所驱使,他谄媚,他讨好,他妒忌,他耍各式各样的小聪明……只是为了让自己的肚子填饱。这些描写让我感到心酸、悲凉,当一个人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他的人性就扭曲成一种物欲——只要吃饱,为了这个目的,品格尊严什么的,在所不惜。

但幸好,他还是清醒的,他并没有完全的沉沦与麻木,他不断地审视自己的生活,不断的询问,探索,在黑暗的世界里跌跌撞撞的寻找,企图获得自我的救赎。

这个时候出现的马缨花如一位女神,圣洁伟大,指引着章永璘走出了困兽之斗的牢笼。她的白面馒头,她女性的温柔关怀,她对读书纯真的鼓励,都像和煦的阳光,驱散了章永璘心中的阴暗,带给了他温暖。

在内外条件的作用下,章永璘人性中那些被压抑的尊严与高尚逐渐复苏,他作为一个人的正常的一面开始回归。

在这个人性救赎过程中,最使我受触动的是他内心痛苦的挣扎。那些犀利的内心独白,像一把刀子,轻轻一下就割开外物的琐碎,直击灵魂最深处。“在黑夜,白天的种种卑贱和邪恶念头却使自己吃惊,就像朵连格莱看到被灵猫施了魔法的画像,看到了我灵魂被蒙上的灰尘;回忆在我的眼前默默地展开它的画卷,我审视这一天的生活,带着对自己深深的厌恶。我颤栗;我诅咒自己。我没有死,那就说明我还活着。而活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活?如果没有比活更高的东西,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但又难以回答的问题。

这不禁让我想起另一部小说,路遥《平凡的世界》,那里面的每个人跌跌撞撞,历尽坎坷,只为找到一条自己的路。

也许这就是活着的意义,坚强的美丽的生活,不断地超越平凡,超越渺小,超越人性中那些卑微的尘埃,让自己的思想灵魂始终保持一种向上的态度。

就这样活着吧。

相关文章

爱的教育的阅读笔记五篇2023-06-18 11:00:29

400字读后感作文大全丑小鸭7篇2023-06-10 08:01:00

信仰纪录片的观后感作文800字五篇2023-06-04 05:29:23

关于活着的读书笔记1000字作文五篇2023-06-04 10:30:13

关于情侣早安优美语录80句2023-06-07 22:47:08

中学生家读后感800字精选五篇2023-06-11 00:19:30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大学读后感600字五篇2023-06-07 21:52:27

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范文2023-06-18 23:31:08

海底两万里最新读后感800字【五篇】2023-06-10 08: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