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红楼梦》高中读书笔记800字

时间:2023-06-06 08:27:28 文/黄飞 读书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红楼梦》高中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楼梦》高中读书笔记篇1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和指责……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 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 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 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 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 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 样的社会是不被容许的。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红楼梦》高中读书笔记篇2

自从看了剧版《红楼梦》后,我就深深的迷恋上了它。《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续作是由高鹗完成。书中讲了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的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故事,和一段在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纠缠的爱情悲剧故事。

厚厚的一本《红楼梦》,花了我一个月的时间才 读完。我每天晚上读一点,虽不能完全理解其意,也不能像别人所说的,和曹雪芹有一次对话,但我却因“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 日, 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这句歌词,而感到这故事中的是是非非“剪不断,理还乱”。“宝黛钗”的悲惨爱情使我感到古代婚姻有 许许多多的漏洞,也感到十分繁琐。因为古代婚姻大事须父母来做主,宝黛钗自身完全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才造成那么大的悲剧。又或许,这故事本身,就是一场 令人叹惜的闹剧。

翻到《红楼梦》的最后一页,不禁令我感叹万分:这本书真是令人回味,若在不同的年龄段再回头细细的读一遍,一定又会 有不同的评论。其中的是是非 非,谁也说不清。也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容百家之长, 汇集百科之粹。

一本《红楼梦》,令多少人感慨、落泪、悲愤啊!

看完红楼梦,心里是无尽的伤感和苦泻,我不明白,为什么曹雪芹写的书的结局那么悲惨。说真的,许多诗歌我都看不懂,还是找词诗解看才读得懂的,理解完,就开始佩服曹雪芹的文笔了。

比如说,金陵十二钗的又副本的一首诗,词诗解上经过翻译,竟然和晴雯有关,是彻彻底底写晴雯的,(什么月难逢,彩云易散)仅仅两句,就以出现了 晴雯的名字,下几句,就深奥的写出了她的性格和命运。在金陵十二钗的正册上,又出现了两个性格命运都不相同的两位女子:薛宝钗和林黛玉。一句玉带林中挂, 就写出了这个女子的命运与名字。请各位想想看,玉带本是戴在腰上的,而此时却挂在林中,就预测了黛玉命运一定不妙,玉带林倒过来不就成林黛玉了吗?宝钗的 命运,此刻就不多说了。

红楼梦的结局也很悲惨,我最喜爱的晴雯和黛玉都病死了,其它人物不是走了就是死了,还有像凤姐和探春这样的女强人也无法挽救自己。在封建社会,不论你有多强,也只能依靠你的父亲,兄弟,儿子。一旦他们离去,你就只能灭亡。

还是庆幸我们不在那个时代吧,不然或许还会有个类似红楼梦的故事。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红楼梦》高中读书笔记篇3

“都道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我相信宝玉是爱黛玉的,只是,奈不过“世道”。宝玉可闹可疯,黛玉可哭可怨,但他们如何抵得过一纸父母命,媒妁言的婚书?那个时代,世道固然,奈若何?

木石前盟是前世的机缘,神瑛士者无心之举结下了一段风月奇案,绛珠仙草本意不过是还泪报恩。说是前世注定,只怕造化弄人,有缘无分亦未可知,毕竟,这“宝玉”本是顽石不通灵,“假作真时真亦假”,这其中前缘种种谁人辨得清。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宝玉初见黛玉,一眼相知,便勾起了这段前尘因果,两人相识相知,自有一段奇妙情缘。而后种种暗生情愫,不过在青春懵懂的梦幻之间,似是而非,就像太虚幻境一游,注定了因缘也让人迷离其中,不得真意。

而宝玉与宝钗,从第七回一段可知,这“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巧语注定了这一世的纠葛纷扰不断。宝玉曾在宝钗面前恣意嬉闹,讨要着“冷香丸”一段,若是让黛玉看见,不免又一阵伤心花垂泪。宝玉仍是个幼子,那时还辨不清“爱”与“情”的差别,只顾“姐姐妹妹”的叫着,也不管不顾什么伦理是非。他这般胡闹的性子,成了别人眼里的“混世大魔王”,也不为过。

曹雪芹先生有意将黛玉与宝钗放置同一等位置,有木石前盟的前世天缘,定有金玉良缘的今世人缘;有宝钗的冷香灵药,就有黛玉的暖香故事。宝钗诗情夺魁后,黛玉也定要争个“诗也新,立意也奇特”的第一名。就连两人的判词都是在同一首词,同一幅画中。也不知曹先生这般如此是何意,当真是自己也无法权衡割舍任一方否?

前世的情人,今生的伴侣。若以性格单论,黛玉只适合做情人,她与宝玉之间情意绵绵,嬉笑打闹,为彼此同乐同悲,不肯分离片刻。然而,黛玉最大的缺点便是看不清也不愿意看清所谓的“世道。”。她学不会宝钗的为人处世,也从来没想过讨好任何人,她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踏足尘世。她看见宝钗与宝玉如何亲密,便立刻怨恨哭闹,她很单纯洁净,但不适合那个“世道”。

相反,宝钗是个有能力的女孩。她懂得看清身边的环境,懂得如何为人,懂得如何生活。这样女子活得太累,因为太能干。宝钗固然样样都好,相貌周正,体态端庄,为人和顺,处事周到,可她偏偏不幸福。她赢了婚姻输了爱。读过的所有读者都看见了宝玉对黛玉的爱,都没看见宝玉对宝钗的情。红楼是悲剧的,因为红楼没有如果,一切是天定,一切无法更改,已是最好的故事,已是最好的结局。想不出更完美的宿命,因为,“世道”下,是人心如此。奈何卿命薄如此,只道造化弄人,亦无奈。

《红楼梦》高中读书笔记篇4

袭人转过了头,对着宝玉微微一笑,黛玉瞅了宝玉一眼,宝玉也只一笑,那边的宝钗一句话没说,只有些深意的看着,贾母笑的却合不上嘴了。

林妹妹是娇弱的,温和一笑,便足以让宝玉充当护花使者,她多愁善感的轻撇秀眉,含着眼泪将逝去的桃花埋葬。而她从小与女子厮混在一起的宝哥哥,亦是陪着她一起看孤落飘零。

《红楼梦》有两大阵营,一是宝钗,二是黛玉。

应该说,宝钗是一个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禁锢的女孩,文中也没有提及她究竟是不是喜欢宝玉,只是明示了贾府最高权威元春站在了宝钗的一边。没人会在意宝钗的意见,她和宝玉一样。只是封建贵族制的牺牲品。

宝玉犯错挨了打,宝钗义正言辞,劝道“你是要改过了罢。”于是她被学者定位封建统治的卫道士。

林妹妹哭哭啼啼的红肿了眼,哭道“你是要改了么?”她被定为贾宝玉的红颜知己。

贾宝玉最后怎么说?他说:不改!打死也不改!

我们对《红楼梦》进行细读品味,就会发现“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只是一个空泛而美好的愿望。

说到底,惟其艰难,主人公的受难,更能凸显宝黛二人爱情的价值感。我们并不能偏激的说谁对谁错。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比名利,比金钱,比青春都要重要一点点,不多,就一点点。

袭人可以说是里面最可怜的一个角色,袭人是宝玉的通房丫头,日后宝玉成婚了,她也是有一席之地的。林黛玉有时还会笑称袭人是嫂子,可见黛玉对这事也是有看法的。

当我看到袭人开始在人前搬弄是非,想让黛玉搬出去的时候,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凡人容易犯的毛病,自私,软弱,首鼠两端。可她应该得到谅解,因为不是不同情他人,就是不怜悯自己。

等我们看到了红楼的结局:黛玉的惨剧,宝玉的悲剧,宝钗的闹剧。

故事就会发现能够受伤也是一种福气,即使是像黛玉那样失恋了,一夜之间老了十岁也不介意,假如能大哭一场就好了。有多少人能像她一样抱着自己的抱负与才华和对宝玉的爱和恨走呢?

我的意思是:假如有一种人生归宿可以选择,那么,死于伤心,比活在心如枯槁不发芽的灰暗生活里,更合我意。

林黛玉那种“碧云天,黄花地”的哀愁,并不是空泛无由的,好的感情总是最接近人类美的本质。女子对此的追求要更偏执些,注定也要受更多的苦。

宝黛二人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感情是一种如此稀缺的资源,除了珍惜,我们别无它法。

《红楼梦》高中读书笔记篇5

众所周知,《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工于心计,城府颇深,似乎不比黛玉更得读者的青睐。而我要说,宝钗之姿容不同于黛玉之风韵,宝钗之悲苦也非黛玉能体会。

都说黛玉是株芙蓉,傲世独立。那么宝钗便是花中牡丹,其美虽不似芙蓉的高处不胜寒,却多分雍容典雅,沉静大度。

贾府中腐败隐晦,处处皆是勾心斗角,而宝钗处其间并不曾畏惧,也不急于躲避,更不像黛玉过于洁身自好而锋芒毕露,使自身在大家庭中难以立足,宝钗有的只是份超脱的淡定从容,她温和处事并不看轻赵姨娘贾环等人,为人宁静平和的同时又不乏小心谨慎。

人人皆赞宝钗端庄贤淑,殊不知她温柔沉默之下是颗比黛玉还要机警的心。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看清贾府各色人等。袭人曾请求湘云代做些针线活,宝钗得知,深深体会湘云在家中的不易而对袭人说明情况。湘云家去时与宝玉等人难舍难分,还是宝钗看得最清楚,知道她若再不回更会被她婶娘抱怨。最后湘云说:“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么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由此可见,宝钗既机敏、心地又善良。

宝钗和黛玉有个共同点便是对世事看得太清。惜春曾说过黛玉总没一点看不破,可若是什么都看破了,那世上还有什么是真的呢?这点惜春倒是看破了,因而她走向黛玉的反面,然而宝钗看轻却不愿看破。她深知社会庞大的力量和自己的渺小,纵然她天性聪慧,精通文墨,却也只能随从守份。久而久之,她便选择从容对待,以开阔的心胸坦然接受现实。

都说黛玉是理想主义者,宝钗是现实主义者。其实黛玉之理想实为幻想,她在封建道德上的突破纵然可贵,却也无力;而宝钗之现实观念实为聪明选择,并非不想反抗,而是预先料到这样做结局必然是个悲剧,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成就了她淡然平和的心态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

三春尽去,牡丹免不了凋零的命运,但其绝世芳华却成了永不抹去的经典。

相关文章

关于西柏坡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三篇2023-06-05 21:29:05

二年级上学期班主任老师工作总结五篇2023-06-07 01:34:52

苏东坡传读后感1500字范文2023-06-03 04:03:58

三重门的读书笔记范文五篇2023-06-02 06:50:32

迎新春贺新年祝福语大全80句2023-06-02 02:38:28

交通安全问题读后感600字范例五篇2023-06-14 02:42:48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大学读后感600字五篇2023-06-07 21:52:27

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范文2023-06-18 23:31:08

海底两万里最新读后感800字【五篇】2023-06-10 08: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