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亲爱的安德烈初三读后感600字五篇

时间:2023-06-13 00:06:31 文/王明刚 读书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亲爱的安德烈初三读后感600字1

用了一天读完了《亲爱的安德烈》,给我的最大震撼是书中那些关于父母与子女的沟通的描述,那些在我这样的中国孩子看来新奇无比的教育且见解独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那个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烂漫的安德烈更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书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他喝酒、聊天、听歌、开Party、旅行……。

简直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再来看看我们学生时代的生活:早早地起床、匆匆忙忙地上学、没完没了地做作业、上不完的各种补习班……,即使偶尔也有短暂的放松和娱乐,也大多是来去匆匆,蜻蜓点水,从来无法尽兴,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惬意差得何止十万八千里;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妈妈龙应台来安慰他,而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却往往收获的是家长和老师的联合斥责;安德烈成功时,妈妈、弟弟和朋友会为他送去衷心的祝贺,但我们取得的成功却永远是理所当然,不足为奇,甚至在老师和家长眼睛里永远是那样微不足道,与他们的期望相距甚远。

……

这难道就是东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吗?

亲爱的安德烈初三读后感600字2

《亲爱的安德烈》是一本适合阖家观赏的书籍,母亲可以从安德烈的字里行间知道现在的同龄人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而年轻人,站在安德烈的角度,看着龙应台那一封封饱含关心与爱回信,也许对父母会有更多的理解。

再次翻开龙应台的书,没想到竟是我读大二的时候。还依稀记得小时候读过她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等几篇小短文,当时只觉得她的文章与自己平时读得名著大不一样,文章很有股霸气。一直就理所当然的以为作者是位先生,一位思想深刻的先生。没想到这次读了她的《亲爱的安德烈》,才发现她不仅是位女士,而且还是位和普天下母亲一样,对自己的孩子,饱含深情的妈妈。

《亲》是由龙应台和他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三十多封书信组成,中间穿插了些读者的来信。龙应台因为与儿子几年未见,再相见时,两人已从亲密变得陌生。为了拉近两人的距离,龙妈妈提议两人通信,于是这本书便诞生了。

当时买这本书,我是被封面上介绍的,这本书让许多“亲子”由熟悉的陌生人变得能互相理解而触动。当时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起了我周围人与他们父母之间的关系。我们明明都深爱对方,却无法表达,无处述说。结果都这样僵持着渡过,然后挥手,带着对彼此的误解,走进自己的人生。我想这是无数人都正在经历,或已经经历过的事。我不想让这样的遗憾继续,我也想通过这本书读懂我的父母,读懂我们的关系。

没想到,我已打开这本书,得到的却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他们在信里的交谈,那么陈恳。他们是把自己摆在了一个平等的地位交谈,他们的通信中,也许有过争执,也许有过分歧,但他们始终愿意试着去理解彼此。我和书里的读者一样,真的很羡慕他们这种关系。我自己也曾给父亲写过几封信,可惜他太忙,没时间回信,所以,我们对彼此的理解,也没能加深。而现在看见别人做成功了曾经自己没做成功的事。我出了些许的嫉妒,便是由衷的感动。

亲爱的安德烈初三读后感600字3

读了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有一种找到知音的感觉,更有一种振聋发聩的彻悟,书中那些关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的描写,那些在我这样的中国孩子看来新奇无比的教育且见解独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那个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烂漫的安德烈更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书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他喝酒、聊天、听歌、开Party、旅行……,简直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再来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早早起床、匆匆忙忙上学、没完没了做作业、上不完的各种补习班……

即使偶尔也有短暂的放松和娱乐,也大多是来去匆匆,蜻蜓点水,从来无法尽兴,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惬意差得何止十万八千里;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妈妈龙应台来安慰他,而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却往往收获的是家长和老师的斥责;安德烈成功时,妈妈、弟弟和朋友会为他送去衷心的祝贺,但我们取得的成功却永远是理所当然,不足为奇,甚至在老师和家长眼睛里永远是那样微不足道,与他们的期望相距甚远。……这难道就是东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吗?

菲利浦在第34封信《独立宣言》中总结归纳出一个非常精辟的结论:欧洲人看人是看年龄的,只要满十四岁了,连老师也要用“您”来称呼学生。但是,中国的家长和老师却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龄,而是刻意的去强调辈分、尊卑,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经长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妈妈或是老师身边,他的身份就永远只能是“孩子”,永远不能得到尊重,永远只能选择服从。难道在中国人眼里,孩子只能算一个成人们随身携带的物件?中国人之所以不肯尊称一个14岁以上的少年为“您”,仅仅是为了保全那点少的可怜的面子吗?顺着菲力浦的遭遇探究下去,我又发现了一点,那就是中国的父母在夸赞孩子时总是对他的父母说:“你的儿子真厉害!”,“你的女儿真棒!”……诸如此类,真是可笑,这到底在夸谁呢?别以为对方是“小孩”就可以剥夺他的努力和成就!“小孩”也是人,也是有资格获得尊重的人,也需要平等的对待,难道所谓的“人人平等”在孩子身上就不适用了吗?!由此看来,在东西方在对待孩子的观念真的有着巨大的反差。

多么希望我们的爸爸妈妈和老师们也能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读这本《亲爱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们快乐的生活,学学龙应台那样贴心的母亲,把你们严肃的爱变得温情一些,把你们古板的关怀变得更加亲切一点,给我们一点柔美的微笑,给我们一点应有的尊重,那样,你们的孩子,你们的学生一定会变得比现在灿烂很多,很多!

亲爱的安德烈初三读后感600字4

陆陆续续的总算读完了《亲爱的安德烈》,给我的最大震慑是书中那些关于父亲母亲与后代的交流的描述,那些在我这样的我国孩子看来别致无比的教学且见地独特的方法,令我耳目一新,那个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过火,既睿智诙谐,又不失天真烂漫的安德烈更是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入的印象。书中的安德烈的日子充满了趣味,他喝酒、聊天、听歌、开Party、游览……,简直是五颜六色,五光十色,再来看看咱们学生时代的日子:早早地起床、匆匆忙忙地上学、没完没了地做作业、上不完的各种补习班……,即使偶然也有短暂的放松和娱乐,也大多是来去匆匆,走马观花,历来无法尽兴,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惬意差得何止十万八千里;安德烈遇到了波折,母亲龙应台来安慰他,而当咱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却通常收获的是家长和教师的联合呵斥;安德烈成功时,母亲、弟弟和兄弟会为他送去诚心的恭喜,但咱们取得的成功却永久是理所当然,家常便饭,甚至在教师和家长双眼里永久是那样微乎其微,与他们的希望相距甚远。……这莫非即是东西方教学理念的不同吗?

菲力浦在第34封信《独立宣言》中总结概括出一个十分精辟的定论:欧洲人看人是看年纪的,只需满十四岁了,连教师也要用“您”来称号学生。可是,我国的家长和教师却通常疏忽孩子的年纪,而是故意的去强调辈分、尊卑,不论孩子是不是现已长大了,只需站在父亲、母亲或是教师身边,他的身份就永久只能是“孩子”,永久不能得到尊敬,永久只能挑选遵守。莫非在我国人眼里,孩子只能算一个成大家随身携带的物件?我国人之所以不愿敬称一个14岁以上的少年为“您”,只是是为了保全那点少的不幸的体面吗?顺着菲力浦的遭受探求下去,我又发现了一点,那即是我国的父亲母亲在夸奖孩子时老是对他的父亲母亲说:“你的儿子真凶猛!”,“你的女儿真棒!”……诸如此类,真是可笑,这到底在夸谁呢?别以为对方是“小孩”就可以掠夺他的尽力和成果!“小孩”也是人,也是有资历取得尊敬的人,也需求对等的对待,莫非所谓的“人人对等”在孩子身上就不适用了吗?!由此看来,在东西方在对待孩子的观念真的有着无穷的反差。

除此,令我感到惊讶的是,一个18岁的孩子可以有这么深的文化底蕴,思想境界和人文关心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他的那颗温顺感恩的心时刻萦绕在我的心头,他的关于高尚日子的神往让我羡慕。看了他的文章,我才晓得本来港大的学生也和咱们内地的学生有殊途同归的当地,英语看和读没问题,可是底子无法交流。看了他的文章,我对欧洲开端神往,神往每间咖啡馆的静寂,神往在那里和三五好友清闲的日子状况,和心里的安静,他们有更多的时刻和精力去关注更多的东西,比方艺术比方环境比方贫困比方真实的日子。

亲爱的安德烈初三读后感600字5

初识龙应台,源于杂志上的一篇专访,言语中透着犀利和批判。那个拒绝马英九任命,让他回去看书的龙应台,那个总是在边缘充当观察者的龙应台,那个辞官回家带孩子的龙应台……她留给我深刻的印象并不是她作为女人的角色,而是一个睿智的学者形象。《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在学者、批评家、观察家这些头衔之前,她更多的是一位母亲,一位与普通女人无异的,慈爱、唠叨、渴望与孩子交流,却又在孩子的成长中感受着疏离和失落的母亲形象。

书源自于母子之间三年的书信往来,共三十五封,每一封都感情真挚,发人深省。安德烈的观念现在看来与当下的我们并无差异,渴望独立的人格,对前途的茫然,对政治事件的批判,对东西方文化的感知,对父辈观点的质疑等等。我不知道如果是我向母亲提出这样的疑问,她会如何回答我,也许根本没有提出的一天。他们正在老去,而他们所经历的也许比龙应台更多,感触更深但却无法用准确的言语表达,而对孩子的关切与教导就变成了枯燥的说教,或者是野蛮的强制。安德烈是幸运的,她有一个睿智的学者母亲,可以将自己的思考化作一封封书信。或许,这些书信的意义在 于,她写出了许多人想到却道不明的思考。

书中母子间对于各种事物的讨论,颇有争锋相对的意味,也许正是需要这种相对才能让隔离的两代人相对的迈出步子,向了解靠近。安德烈如此幸运,他的妈妈愿意放下中国人所强调的身段,来与他对话;愿意放开中国人所强调的母亲的权力,来与他对话;愿意试图站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与他对话,甚至愿意因为他不同意而不去做让自己觉得应该是由母亲这个身份来做的事情。

一遍遍的阅读也使我一遍遍地思考。在家里,没有知识分子的说理和教条,也绝不是走温馨的母女与父女路线,更像最近播得很火的那则中国移动广告,除却最后那句“不是离不开手机,是离不开你”的煽情桥段。更多时候,是隐藏在说笑和打闹外衣下的交流。

正如龙应台在序言中感慨的那样“人生哪有恒长的厮守”。是的,漫长的人生旅途注定了分离飘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在往死亡迈近,人所追求的,是过程的圆满幸福,尽管在历史的长河里是多么的短暂,真正如沧海一粟,虚无缥缈。而对我而言,更多的体会,是现在无论如何是感受不到的。而我能做的,只有闭上眼睛来幸福想象。

相关文章

苦儿流浪记读后感400字五年级范文2023-06-09 07:52:56

大鱼海棠优秀影评观后感五篇范文2023-06-04 13:41:36

金锁记读后感之曹七巧2023-06-15 20:47:13

写春抒情高中作文800字五篇2023-06-06 06:40:23

小学生必读小王子的读书心得范文2023-06-04 12:47:07

中学生从一到无穷大读书心得五篇2023-06-10 19:40:37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大学读后感600字五篇2023-06-07 21:52:27

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范文2023-06-18 23:31:08

海底两万里最新读后感800字【五篇】2023-06-10 08: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