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2000字
最近一个极富争议的社会话题:关于年轻人是否应该坚持996。所谓996就是从早9点到晚9点,周一到周六的一种不间断工作状态。为此,马云、刘强东等互联网大佬连续发声,鼓吹996的多般好处。
之后,新华社、人民日报相继发文对这些强势观点加以驳斥,也将他们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但站在互联网利益方的CEO们纷纷站队力挺996,而广罗大众、社会公知却极力反对与讽刺这个道貌岸然的荒谬论断。
996作为进入21世纪以来,IT界已形成默认的加班文化,被视作中国互联网人为梦想奋斗、拼搏的精神写照。现如今却被抖漏出来,背后反映出国民经济疲软,人力成本极速抬高,以及互联网经济发展增长乏力的客观现实。
既可以解读互联网大佬们以自我奋斗成功史为标杆,鼓励年轻人献身创业的革命号召,也可以理解为资本家贪婪无耻,口是心非,为尽力压榨员工的忽悠做秀。
马云对媒体发声,认为996是年轻人的福分,提倡趁着年轻就要不惜一切去奋斗,因为青春一晃而过,此时不奋斗更待何时。此话乍一听好像没什么问题,但细细琢磨好像又不是那一回事。
诚然,马云在创立阿里巴巴时将身价性命都搭了进去,通过艰辛奋斗最终实现梦想成就卓越。但我们再往前凿,马云之前只是一名英语老师,不知他在当老师时是否也遵循996的工作状态。
既然马云经常说他最怀念教书的时光,却又为什么毅然决然的在已非青春之时下海创业呢?其实很好理解,马云经过多年的教书生涯,认为教书实现不了他内心的卓越定义,而弃师从商才是他内心卓越的归宿。
马云最终找到和确认了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后,投身其中并通过996般(实际更加艰辛)的工作状态,才能在竞争白热化的互联网经济中脱颖而出。
但成功后的马云,却将自己的工作状态方式强加在所聘员工身上就十分可疑了。这些年轻人现在在公司的身份好比当年马云教书育人时的身份一样,都是一份安身立命的饭碗而已。
无论是马云还是别人都无法去定义每个年轻人自己对于人生梦想和卓越的定义。有的人梦想不是做一名IT男,他可能想当老师,想献身国防,想回乡务农,想投资赚钱,不一而同。
但只要这些梦想不是甘心为了给一个资本家打工奉献,那么996的工作状态就无需强加到他们身上。
“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我们不反对奋斗,但我们要搞清楚对于自己的幸福到底是什么。这个幸福就是对于自己的梦想与卓越。
我想说,成为一个卓越的人,必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年轻人奋斗的目标应该是实现优秀并迈向卓越。从大学毕业到工作多年是年轻人实现优秀的必然过程。
这需要从人生阅历到工作技能都要获得明显提升。然而成为优秀并不难,因为只要甘于吃苦、善动脑筋大多数人都会实现。但优秀并不代表人生成功与卓越。
世间百态、芸芸众生,可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每个人从出生到死去,都在尘世中爱恨交织的活着。但有的人活得精彩,有的人活得浑噩。
世间定义一个人是否卓越,往往以他取得的世俗成功来加以定义,例如达到官运亨通、学富五车、荣华富贵或榜样担当等人生目标。但我认为一个人是否卓越通过本书能够寻找到答案。
卓越的人应当具备书中提到的刺猬理念——三环理论。每个人从智商、体力和性格不尽相同。对于世界和自我的认知也千差万别。一个人最大的难点,也是最大的幸福在于了解自身真正的人生喜好和追求是什么。
有的人理性、热血擅长当兵从戎;有的人性格内敛,智商很高,思维缜密,却物欲不高,这类人善于科研技术;有的人天生自由,感性随性,这类人善于艺术创作。
作为活在当下的年轻人,应当感谢这个伟大时代和国家。不再为基本生存而挣扎,不再被专制教条环境所禁锢。能够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是多么奢侈和幸福的事情。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就算你和我一样从各个方面都不属于天赋异禀的奇才,可能在各个行业都无法做到卓越。但我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的家庭,还有下半辈子的生命去安度。
当我们对自我有了正确认知,不再奢望追求世俗卓越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随遇而安,活在自己的小确幸里。但柴米油盐,养儿防老最终会打破自我沉静。
我们这些世俗百姓,虽然离所谓伟大的卓越有点远,但我们也应该去追寻属于自己内心的卓越。
从现实角度讲,我想对于提升我们自身财商水平,形成投资观念,获得抵抗货币贬值的能力就是一种追求卓越生活的最佳途径。
因为,作为财商普遍为零的我们,通过努力从零提升到60分往往比较容易做到。但增加的这60分却往往可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例如从坚决不买房、不贷款,到转变观念上车买房投资,放弃股票投机,你会发现人生观念就此改变,实现财务自由不是梦想,有可能是实现自我卓越的唯一途径。
但马爸爸不会告诉你这些,他只提奋斗,却不告诉你奋斗的目标是什么。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梦想,就去追求什么。不要怕失败,年轻时的失败就是人生资本就是经验。
没有挫折哪来的领悟,没有领悟如何拥有刺猬理念。当你想成为卓越的人,无论是世俗的还是内心的,再来阅读《从优秀到卓越》才有足够多的收获。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2000字
在介绍这本书之前,先来聊聊作者其人。吉姆·柯林斯,管理专家,先后任职于麦肯锡公司和惠普公司。从企业人的利益视角来看,我给他的标签是管理咨询行业的先锋。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作者、书的定位一无所知,一直到看完,才算弄清楚了几件事。
第一,作者做的是管理咨询。做咨询的风格是,做大量的研究,自己得出结论,在表述的时候并不需要把各类信息一一道来,给客户的是明确的结论,要讲出来的信息都是经过筛选之后的、可以用来支撑这个结论的信息。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书中每个章节的标题都是一个明确的结论,再辅以各类事实佐证。如,第二章的“第5级经理人”、第三章的“先人后事”、第四章的“直面残酷的现实但决不失去信念”,等等。
第二,作者对自己所剖析的这些企业,远非我们平时所认为的学术研究或是简单的面对面访谈那么简单,作者曾服务于大量的名企。从书中,我们更多能看到的是作者对于企业管理的见解,作者并未做背景资料介绍。企业管理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脱离具体的市场运作,空谈企业管理,很容易掉进“只讲大道理,实际行不通”的陷阱。以作者及其研究团队的经历,可以判断,书中的观点并非空中楼阁。
弄清楚这两件事,才能更好地理解“这本书堪称管理经典”,更好地去接受作者的观点。
一、看作者如何做调研
1、确定研究对象
本书的研究团队花了6个月的时间做“财务分析”研究,选定研究对象。选定条件异常苛刻:第一,其累积股票收益率在15年内相当于或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此后有一明显的转折点,在随后的15年中其累积股票收益率至少是市场平均水平的3倍;第二,一个公司表现出的从优秀到卓越的模式必须独立于本行业,若整个行业都是如此,就放弃该公司;第三,保证根据附加标准作出选择时不会带入个人的偏见,任何可能给研究带入个人偏见的选定条件都不予采纳。
花6个月的时间、以如此之高的标准作一项研究的准备工作,态度之严谨令人佩服。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平时言必及执行力,但是正向的执行力,应该是把对的事情彻底地做好。
2、大量资料的收集与系统的分类
整个团队阅读并系统整理了近6000篇文章,记录了2000多页的专访内容,并将这些资料归入战略、技术、领导等类别。3、全面的分析方法:定性+定量
4、如何从千头万绪中提炼出明确的理念
“先得出一些观点,再用数据对其进行检验,然后修改原有的观点,构建一个理念框架,看它能否承载住事实的重量,一直到所有的观点都能融合汇集成一个前后贯通的理念框架。”如果你需要经常写报告,你就能理解这句话的价值。事事求完美的结果常常是寸步难行,写报告亦如此。
二、最有启发的几点
1、第5级经理人
书中对于第5级经理人的描述,与我们平时生活中、媒体中见到的成功领导有点差别。相对于能高效地朝既定目标前进的第3级经理人、执着追求愿景的第4级经理人而言,第5级经理人具有双重人格:平和而执着,谦逊而无畏,甚至能够为了公司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看这一章的时候,脑子里想起一个人:马化腾。一直没有关注过这个人,只是记得一段访谈,大意如下:马化腾说自己是个很不习惯公开演讲的人,但是现在因为公司需要,才经常会在媒体露面。就这么一个细节,始终记得这个人,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第一时间想起。
2、先人后事
“卓越公司的主管们不是首先确定目的地,然后才把人们引向那里。相反,他们首先让合适的人上车,然后才决定去向何处。首先,如果你是从‘选人’而不是‘做事’开始的话,就更加容易适应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第二,如果你有合适的人在车上的话,那么如何激励和管理他们就不再是问题。合适的人是不需要严加管理或勉励的,他们会因为内在的驱动而自我调整,以期取得最大的成功,并成为创造卓越业绩的一部分;第三,如果车上坐的是不合适的人,不论你是否找对正确的方向都无关紧要,因为你还是不能拥有最卓越的公司。”
3、刺猬理念的三环图
这个没看懂啊,长期以来,我一直试图弄懂“我对什么充满热情,在什么方面能够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但是木有找到啊!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2000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都是经过了大量的积累,在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变革。“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对所从事事业的不断学习、创新、积淀的过程,就不可能在别人的眼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都不可能创造出奇迹。我们所看到的美好瞬间,背后都包含了艰辛的磨练和艰难的过程。
《从优秀到卓越》是美国作者吉姆?柯林斯所著,这是柯林斯继《基业长青》之后又一管理力作,是一本关于“成功之后如何更成功”的著作。柯林斯和他的21人工作研究小组运用半年时间把30多年间出现在《财富》500强排行榜上的企业进行逐一分析,从1435家公司中筛选出11家取得巨大成功的企业,并与那些实现跨越却并不能持久的公司(柯林斯称之为间接对照公司)或未能实现跨越的公司(柯林斯称之为直接对照公司)进行对照分析,发现了从优秀到卓越的内在机制和决定性因素。作者具体围绕训练有素的人、训练有素的思想、训练有素的行为三方面展开分析。他并没有以当事人的角度灌输给读者他自认为的信条,而是以第三者的理性来看待这件事情,以数据和事实说话。公司从优秀到卓越,跟从事的行业是否是朝阳行业没有关系,跟合并、收购等企业重组没有关系,跟技术变革没有太大的关系,而与管理者及其决策有根本的关系。从优秀到卓越的答案“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普遍适用于任何机构”。
柯林斯为我们拨开迷雾:那些业绩卓越的公司之所以卓越,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常人更聪明、更有魅力、更有创造力和有更高深的思想”,他们也“并不一定比我们更善于想出好点子”。卓越企业的基因或许在任何一个一般的企业身上都可能出现过,所不同的是,卓越企业能把这些理念和原则坚持得更加彻底。自工业社会以来,追求卓越注定成为每个企业家的梦想,卓越的企业也一直成为每个企业家效仿和追捧的对象。在这本著作中,作者诠释了关于卓越的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从优秀做到卓越?
当一滴水遇到海洋,慨叹海洋的广阔是因为她走过了小溪、江河,有了比较才知道什么是更大更广。从优秀到卓越,是一个过程,一种升华。做到优秀的时候,你感觉到“很好”;做到卓越的时候你才会说“还可以更好”。当今的市场经济,奉行弱肉强食、赢家通吃的准则,市场不相信眼泪,不同情弱者,竞争态势是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只有不断超越别人、跨越自己,稳步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目标,才能达到一定的成功高度和发展境界,才能更易保持优势领域和强化马太效应,才能从游戏的参与者变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最终成为引领待业发展的强者。
二、如何从优秀做到卓越?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滴水,加入小溪、江河,奔流不息地汇入大海,是源于水对海的坚定与不懈的追求。公司从优秀到卓越的模式虽然千变万化,但其背后的形成机制却遵循一定的法则。做到卓越的公司,至少需具备两点:一是合乎“道”法,即真正把握本行业的实质,按照业内固有的客观规律办事,不犯或少犯错误,不走或少走弯路,不为困难所屈服,不为假象所迷惑,始终沿着既定的、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独树一帜,奇兵制胜。做到卓越是要求企业的各个部门、所有人员、每一个环节都能把一种卓越的理念和坚定的信仰以及追求目标的决心加以融会贯通。没有哪个实现跨越的公司是沿着别人走过的道路获得成功的。追随别人的道路,永远不能做到卓越。
三、谁能够从优秀到卓越?
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000字通用五篇2023-06-11 06:43:49
哈姆雷特的读后感作文范文2023-06-01 23:38:13
阅兵仪式的观后感五篇2023-06-04 21:44:38
城南旧事初中生个人读书心得600字五篇2023-06-18 20:57:12
收看春季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有感范文2023-06-05 04:16:01
写故宫的观后感800字作文2023-06-07 16:43:10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大学读后感600字五篇2023-06-07 21:52:27
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范文2023-06-18 23:31:08
海底两万里最新读后感800字【五篇】2023-06-10 08: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