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读后感
《滥竽充数》读后感1
《滥竽充数》这个流传已久的故事我已读过数遍,但今天的重读使我另有一番感悟。
故事是这样的;战国时期,齐宣王为了寻欢作乐在宫廷里设了一个三百多人的庞大乐队来为他演奏竽。有一个南郭先生他不会吹竽,可是他知道齐宣王喜欢齐奏,就装模作样的“混”在其中。三年来,每每都能蒙混过关,他高兴极了。后来齐宣王死了湣王继位,他喜欢独奏,这样南郭先生知道要露出“马脚”,就在别人演奏时,他偷偷的溜走了。
南郭先生不凭真本领 ,只想靠弄虚作假来得到好处,这样只会蒙人一时 ,又怎能蒙人一世呢?谎言总会被揭穿的时候。我也有一次滥竽充数的经历:前几天妈妈上班走时交待我在家好好练字,我不想练,就从以前练字本上把写的较好的一页撕下来订在现在的练字本上想蒙混过关。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等妈妈回来的同时也对做贼心虚深有体会。不出所料妈妈回来一眼就看出真伪,她大发雷霆,狠狠的惩罚了我一顿。使我刻骨铭心的记住了弄虚作假会带来可怕后果的教训。
真像早晚会被揭穿的,做人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我再也不能像南郭先生一样做傻事了。
《滥竽充数》读后感2
“一个人要想成大器,就一定要真才实学!特别是在学习上,我们一定不能华而不实,来不得一点虚假!”这句话爸爸常常挂在嘴边。
寒假里的一天,我做完了作业,拿出了我最爱看的一本书——《滥竽充数》,我如饥似渴的读完了这本书,它教育人们要虚心学习,不能不懂装懂,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滥竽充数》这本书记述了战国时期,有一个国王叫齐宣王,他特别喜欢听吹竽,有特别爱讲排场,常常召集手下三百人组成的吹竽乐队,一个叫南郭先生的,他本来并不会吹竽,心想机会已到,不妨到里面混一混,后来就在齐宣王面前夸耀自己是吹竽高手,恳求加入吹竽队。齐宣王答应了他的请求,这时,南郭先生美滋滋地走出宫殿,每次他都鼓着腮帮子,捂着竽眼儿,摇头晃脑,装腔作势地混进队伍。他混了一次又一次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奖赏,自以为聪明而得意洋洋。过了几年,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与齐宣王不同,他不喜欢大家一起吹竽,却喜欢一个一个吹竽。南郭先生听见这个消息,只好逃之夭夭……
《滥竽充数》这个故事好似就是对我们的真实写照。记得在上学期考试前夕,老师一再告诉我们要脚踏实地,平时要多读、多写、多背,才能真正掌握书中要点,考试起来迎刃而解,可在几次的背课文上,我都是“分钟热度”,刚背了几大段就腻了,书就丢在一边,玩得忘乎所以,当老师要全班同学一起背时,我就装模作样,胡背一通,就这样一次次蒙混过关,自欺欺人,结果在期中考试中,由于课文不熟,就错在填写课文句子上,而没有获得优良的成绩,使我懊悔至极!
《滥竽充数》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如果人人都像南郭先生,便会被社会一个一个的淘汰!就让我们以南郭先生为例,不要做一个滥竽充数的人!!!
《滥竽充数》读后感3
今年,我就要毕业了,会想过去,我们学的一篇课文《滥竽充数》,教会了我很多。课文主要讲的是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装腔作势的混在齐宣王的吹竽乐队中充数。后来齐宣王死了,齐湣王继承了王位。他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只喜欢听一个一个的吹给他听。南郭先生知道了这件事,只好偷偷的溜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不禁哑然失笑。应为我有一个同学他就当过“南郭先生”。那是四年级的事了,有一次办黑板报,他并不会画,但看到同学们在一起帮忙,便忍不住走上前,一会儿让这个同学打直线,一会儿让那个同学画动物或人物。现在想起来可真好玩。
学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凭作假,蒙混是不会长久的,总会有露馅的一天。如果我们没有真才实学的本事,只可能一时过关,但将来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强者呢?怎么能挑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呢?如果世界上的人都像南郭先生那样靠蒙混过日子,大家都来充当,那未来的中国会是怎么样的?简直不敢想象。
我奉劝大家,不要做像那郭先生那样的人物,而是应该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努力培养起一门或几门乐趣,将来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建造我们的美好生活。
《滥竽充数》读后感4
一个人若想有成就,就必须要有真才实学,决不能有半点儿虚假。寓言《滥竽充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滥竽充数》这篇寓言主要讲了在战国时代,齐宣王有个嗜好——十分喜欢听吹竽,而且很讲排场,往往是300多人合奏,齐宣王给了他们很高的报酬。一天,南郭先生请求加入乐队,齐宣王答应了他的请求。其实,南郭先生并不会吹竽只是贪图高额的报酬罢了。每次吹竽时他都装腔作势、左摇右晃、有模有样的“吹奏”,居然蒙混过关。可是好景不长,不久,齐宣王死了,齐湣王继位,齐湣王也有相同的嗜好。不过,他认为300多人一起吹奏太过吵闹,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知道后,连夜逃跑了。
这个南郭先生不正是我往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吗?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我不想写,便抄了一篇,可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件事被爸爸发觉了,我一开始还想继续抵赖,可是,铁证如山,我只好承认,重写了一篇。
《滥竽充数》一文是对我们的警告,他告诉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有虚假。
我们以后将是祖国的栋梁,绝不能像南郭先生一样。只要脚踏实地,何须惆怅登不上知识的高峰呢?
《滥竽充数》读后感5
有一次,我在找五年级上册我读过的语文书,翻着翻着,看到了《滥竽充数》这篇课文,想到了老师教给我们做人实事求是,不能欺骗他人。
课文主要内容讲的是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却装腔作势地混在齐宣王的吹竽队伍里充数。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和别人得到了一样的俸禄。齐宣王死了,但是后来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只喜欢听吹竽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吹给他听。南郭先生眼看就要轮到他自己了,只好偷偷溜走了。
今天看了扎篇课文,让我更懂得了凭作假、靠蒙混是过不多久的,总有露馅的一天。如果我没有真才实学,可能一时可以过关,但是将来棉队竞争激烈的社会,我怎么能成为强者呢?如果大家都来滥竽充数的话,让些不懂行的人指手画脚搞建设,那么未来的中国会是什么样的呢?简直不敢设想。
我奉劝大家不要做南郭先生式的人物,因为这样是没有什么出路的。我们应该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努力培养起一门或几门专业技能,将来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建造我们美好的生活,为社会做出自己努力的贡献。
《滥竽充数》读后感6
20xx年2月9日的一天中午,我和爷爷一同来到了爷爷的办公室,闲暇无事做,我打开爷爷办公室的电脑,看了《滥竽充数》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宣王喜欢听竽的大合奏,就命令乐正组织一支三百人的大型吹竽乐队。有位南郭先生,既无学问又无专长,靠斗鸡赌博骗取钱财为生。这一天,他听说齐宣王招聘吹竽乐师三百名,他眼珠一转就去应聘,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混进了乐队。但他根本不会吹竽,为了不让自己的竽发出声音,偷偷用豆子塞住竽口,这样,他就装模作样地在乐队里吹奏起来。三百名乐师齐奏,气势宏伟,宣王甚为满意。南郭先生又善于阿谀奉承,更得宣王嘉奖。可是好景不长,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闵王继承了王位。新王却喜欢听独奏,于是,乐正便推举南郭先生表演。南郭先生听后吓得浑身发抖,竽中塞的豆子也滚落出来,原形毕露,丑态百出,众乐师哈哈好笑。王大怒骂道:你简直是滥竽充数!欲以,惩办南郭。正巧,有人求见齐闵王,南郭先生便趁机逃跑了。
读了《滥竽充数》的故事,我很受启发:一人一定从小就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才能,对于知识一定要学会学懂,懂就懂,不懂就不懂,会做的事情就做,不会的事就不做,绝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样滥竽充数,骗得一时,骗不了一世,落得世人好笑。
《滥竽充数》读后感7
读了《滥竽充数》以后,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要实事求是,不要做没有真正本领,而混在行家里凑数的人。像孔子所说得那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乃为知之。”
寓言中,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为了索取报酬,居然去滥竽充数。不会总是不会,到了最后,还是被迫走出了皇宫的大院子。刚学这则寓言时,自己还以为是一个离自己很遥远的一个故事。可琢磨起来。,这则寓言的寓意真是回味无穷,让人深受启发。在平常的生活中,向滥竽充数这样的事情很多,例如:背课文时,有的同学不会被,嘴形对不上,声音不敢出,糊里糊涂的乱背一气,到头来还是自欺欺人,自己骗自己;可有的能倒背如流,背得滚瓜烂熟,自己心里也踏实,老师也放心。
这篇文章,引人入胜,使人触感而发。我觉得一定要学好本领,不要想南郭先生滥竽充数。齐宣王对下属不明察,不分好坏,使投机取巧的人钻了空子,有机可乘。同时也告诫我们:学习任何技术技能,都容不得马虎,只有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刻苦钻研,掌握真本领。
《滥竽充数》读后感8
一天,我读了《滥竽充数》的读后感是:做人要诚实,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样做事,能滥竽充数。(开头点名观点)
例如我班上的同学梁恩铭,有一次,他想去小卖部去买东西吃,我也去。他身上有5毛钱,我有一块钱。我们俩都冲(这个冲字用得非常非常恰当,大家从这个冲字可以想象我儿子去小卖部买东西的急不可待的馋嘴动作哈哈)去,到了那里我们都不知道买什么好,我就随便拿了一包(一包什么呢?),他也拿了一包,于是我们都付了钱,上课铃声响了,我们离开跑回了教室里,累得我们气喘吁吁。老师来到教室里,上课后,老师叫我们读书的时候,他(呵呵,这个他怎么好像不是指梁恩铭)趁着我们读书的时候吃零食,上完课后,我们的课间十分钟到了,我告诉他上课吃零食是不好的习惯,难道你想成为南郭先生吗?(哈哈,上课吃零食就会成为南郭先生了,哪儿跟哪儿啊?)他说:哦,我知道了,我一定会改过来的。”
我不知道他改没改,上课了我时不时看他一眼他还真改了呢!
老师段落评论:1,开头点名观点。2,联系实际。3,举例说明。4,观点相呼应。
《滥竽充数》读后感9
要想有一番成就,就必须有真才实学;学习也是如此,弄虚作假,自欺欺人,到头来只能学无所获,这是一种脚踏实地的精神——这是民间寓言《滥竽充数》给我的启示。
曾记得幼时读这故事,就觉得这故事趣味强,引人入目,现在再读此故事,在讥笑南郭先生时,不禁领悟到一些为人的道理。
寓言记叙了这么一件事:话说战国时期,齐宜王喜欢听竽,并且要300人合奏,他对每位乐师都有重赏。一天,一位南郭先生也申请入队,齐宜王答应了。其实南郭先生并不会吹竽,每次吹奏时,他便装腔作调,蒙混过关。后来,齐宜王死了,齐泯王继位。他也喜欢听竽,但却喜欢独奏,南郭先生知道后,便连夜逃跑了。
南郭先生的结局是可笑的,然,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南郭要逃?就是他的弄虚作假,自欺欺人。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终究会被社会所淘汰。刚读《滥竽充数》时,只觉得寓言中南郭先生的做法幼稚,觉得自己绝不会成为像南郭先生一样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再读这故事,感觉这则寓言的寓意真是回味无穷,让人深受启发,似乎描写着我们身边一些人往日的行为。这不,这个学期,英语老师要求我们多读、多背英语单词,成绩才能踏踏实实,然而我并不在乎,每当齐背时,我便摇头甩脑,装模作样,应付一下就算了,因此每到听写,我总是拿不到满分;语文老师要求背课文时,有的同学不会背,嘴形对不上,声音不敢出,糊里糊涂的乱背一气,到头来还是自欺欺人,自己骗自己。
掩卷深思,生活中,像这种《滥竽充数》的事情还真不少,今天再读这故事,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做人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样学而无术,经不起考验,正如孔子所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乃为知之。”我们不管做什么事,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要实事求是,不要做没有真正本领,而混在行家里凑数的人。“滥竽充数”欺骗到底害的只能是自己。想要找到未来一条真正属于自己路,现在只能脚踏实地的学。
《滥竽充数》读后感10
在寒假里妈妈给我讲了滥竽充数这个成语。这个成语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宣王有一个嗜好,就是喜欢听竽。于是,他召集民间听竽者,组成三百多人的吹竽乐队。有个南国先生,他本来不会吹竽,但他混进了乐队。因为每次都是齐奏,所以每当演奏的时候,他也躲在后面,鼓着嘴,晃着头,假装吹的很认真,谁也没有发现他的假相。几年后,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继承王位。他的儿子喜欢听独奏,这下南郭先生可慌了手脚,他再也混不下去了,便偷偷地溜走了。
读了这个成语故事,让我明白了不能怒虚作假,要脚踏实地的学习,不然终于有一天,会露出马脚的。我们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相关文章
科学真好玩读后感2023-06-17 19:08:27
简单的逻辑学优秀读后感2023-06-10 14:49:40
小学生语文稻草人有感五篇2023-06-05 02:55:31
沈石溪狼王梦读后感600字2023-06-11 18:46:19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1250字2023-06-05 18:57:18
辛巴达航海历险记读后感范文2023-06-08 03:15:36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契科夫变色龙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六篇)2023-06-19 01:35:43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2023-06-06 00:25:58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2023-06-15 00: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