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国读后感八篇
【篇一:《品三国》读后感】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我看过了两遍,最近我又细细阅读了易中天写的《品三国》,有了更深的感触。
《品三国》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介绍了发生在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身边的一系列故事。看过这本书后,我脑海中三国时期那些主要人物的形象逐渐丰满了起来。在众多人物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曹操。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书中的曹操与我以前在《三国演义》中了解到的曹操有了很大的不同。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心狠手辣、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枭雄,是个纯粹的反面人物。最典型的是曹操在逃亡途中,路过朋友吕伯奢家,朋友好心磨刀杀猪来招待他,曹操却起了疑心,没有弄清真相,就把吕伯奢一家老少全部杀光。在知道自己错杀了朋友一家时,曹操竟然厚颜无耻地说: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人。这样的例子在曹操的政治生涯中举不胜举,足以看出他是个真正的小人。
易中天老师则认为曹操固然有小人的一面。如他因为许攸得罪了自己,不顾许攸曾是他的恩人,毫不犹豫地杀了他;荀彧原是曹操的大功臣,却因为反对曹操的某些举措,也被杀掉了。但曹操也有儿女情长、宽宏大量的一面。对一些恶毒攻击他的人,背叛了他的朋友,也都屡屡放过。比如魏种,虽然倒戈跟随了张邈,后来被抓住后,曹操仍留了他的性命。还有陈宫,本是曹的好朋友,后来反叛跟随了吕布,被曹操逮住后,死也不投降,曹操无奈之下只好杀掉。但在陈宫死后不久,曹操不但帮他嫁了女儿,还赡养了他的母亲。
可以说,《三国演义》为了树立一个艺术形象,不惜笔墨,添加了许多情节,把曹操坏的一面充分表露出来了,呈现给读者一个完全的反面人物。《品三国》则客观、公正、全面地介绍了曹操,写出了他的全部性格特点和他所取得的丰功伟绩。我还通过上网了解到,曹操不但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现在还广为传唱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就出自曹操的《短歌行》。
由此看来,只凭一个方面就给人下定论是很片面的,每个人都会有美、善的一面,也会有丑、恶的一面。想要了解一个人,就应该全面地去解读他,这大概就是我读了《品三国》后的一点感想吧。
【篇二: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
三国,是一曲英雄的赞歌
看了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后,我对三国中的英雄有了新的认识。
就说曹操吧!以前,我对曹操的印象是残忍、凉血、奸诈、霸道、大胆又有智慧的“奸雄”,是一个十足的“国贼”,其霸道和残忍程度,足以和狼戾贼忍、暴虐不仁的董卓相媲美。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充分的体现出了他的大胆;荀是曹操的头号谋士,想出过很多计谋,帮曹操打了不少胜仗,和曹操出生入死,后来因为反对曹操不忠于汉室的行为而被赐死,这足以说明曹操是一个忘恩负义、凉血和残忍的人;建安第十六年,曹操讨伐西凉马超,用离间计使马超内部起了内杠,害的韩遂的手臂都被马超砍掉了,这不就说明了曹操是一个奸诈又有智慧的人吗?
但看了《品三国》之后,我对曹操的印象有了大大的改观,他幽默,他豁达,它洒脱,他不拘小节、率真风趣,《品三国》中说:曹操他常常穿薄绸做的衣裳,带着一顶丝绸做的便帽去会见宾客,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什么顾忌,有时说到高兴出,便笑弯了腰,一头埋在桌子上的杯盘里,弄得帽子上都是汤汤水水,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出曹操的不拘小节,率真风趣,在他征讨马超、韩遂时,和韩遂在战场上约见,韩遂的士兵都争先恐后的看曹操,曹操便大声说:“你们是想看曹操吧?我和你们一样,也是个人,没有四只眼睛两张嘴,只不过多了点智慧!”这话说的很实在,也很可爱,体现出了他的幽默、豁达、洒脱。
我对三国里人物的重新认识还有很多,心中对他们的影响也有大大的改观,三国,这真是一曲英雄的赞歌!
【篇三:《品三国》读后感作文】
空闲之余,久闻易中天之《品三国》一书。阅之,作者用现代的眼光解读三国的历史,且让我对三国这段历史更加产生了兴趣。
易老师用通俗幽默的词语,认真的历史态度,公正的对每个历史人物的解析。使我明白了真正历史上的三国,也使我对三国中的历史人物有了新的了解,三国里面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曹操。
在看之前曹操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冷酷奸诈的历史形象,当然也是受了小说的原因,看了之后使我对真正历史上的曹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当然曹操最让我佩服得是他的用人才能。放眼当今社会的大小企业,在用人方面是一个很重要的一关,这就是为什么人力资源是那么的重要,如果一个企业不会用人的话,那么这个企业将是一个失败走向灭亡的企业,同时也在告诉我们什么是人才?如何去发掘人才,保证人才能够为我所用,能够死心塌地的为企业着想,曹操的前期为什么会那么快的迅速壮大,就是因为曹操能够发现人才,并尊重人才,能够让这些人发挥他们的才能,给他们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能够采纳好的建议为自己所用,而且赏罚分明,这些成就了曹操身边不缺少有才干的谋士为他出谋划策,并死心塌地的跟随曹操,一个企业是一样的,靠什么壮大,靠的是人才,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够做到人才为我所用,不能够吸引人才,留不住人才,那么这个企业将是一个失败的企业。无论在什么时代人才是多么的重要,一个真正的人才可以使企业迅速的发展并壮大起来,一个企业如果想做到这几点那么就要在文化上、制度上、管理上表现出整体的形象,首先一点就是要让员工信服,靠什么让员工信服,不只是单靠的工资,最重要的是企业的信誉和企业的发展潜力,有没有自己真正的一套企业文化,有没有好的管理制度,要做到人为我所用,就首先要管好人,要让员工信服,要让员工真正的看到企业的发展潜力,而不是意味的唱高调子,这样只能是一时的效果,但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因为直接影响了企业在员工心目的形象,企业靠什么传播,靠什么吸引人才,靠的是实力以及信誉,如果你在员工的心中把这两样都给毁了,还谈什么企业文化,还谈什么发展,一切都是空的。
【篇四:读《品三国》有感】
每当拿起了《品三国》这一本书的时候。我就仿佛回到了那硝烟四起的年代了。三国争锋,三分天下。蜀汉占人和,北魏占天时,东吴占地利,谁也不肯让谁。我在这本书更是佩服诸葛亮的机智,关羽的万夫当之勇,刘备的仁义……
这本书告诉了我做人不能太大意,骄傲。这在三国中不止出现了一次。官渡之战,袁绍七十万大军,而曹操只有不足十万人马。但这场却是曹操的不足十万人马胜利了。还有著名的赤壁之战,曹操八十万大军却让东吴三万人马丢盔弃甲。还有刘备的复仇之战,刘备不接受东吴的和好,最终还是一样的结果,刘备八十万大军又被陆逊烧得片甲不留,最后连刘备也气绝白帝城。这场战斗最可惜了,刘备有诸葛亮,还有三员虎将:赵云、黄忠、马超。可刘备太意气用事了,还不听诸葛亮的劝告,结果损兵折将还搭了自己的性命。
我喜欢读《三国演义》,我喜欢读《三国演义》中的人们斗智斗勇。《三国演义》还告诉了我们处事要忍耐,不能太激动。诸葛亮向魏军挑战,可是魏军闭门不应。结果诸葛亮因为过度操劳,病死于五丈原。
而魏军保住了城池,最后收复了天下。虽然最后让司马家族当了皇帝,可是这也是历史必然。
一个不太近如人意的结局,几分悲伤和惋惜。深得民心的刘备没有赢,治国有方的曹操和富有英雄气概孙权也没有赢。谁也没有赢,如果说得利最多的,那就因该是处于水深火热的黎民吧。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吧,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吧。多少人在赞叹赤壁之战的壮阔,但又有多少人在惋惜这八十万魏军呢?恐怕没有多少吧,战争的代价就是生命。
我认为大家都因去读《品三国》,去听听易中天先生的别样三国。如果一个人可以读透《品三国》他办事一定会成熟得多,周详的多。让我们回到当年,回到那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
【篇五:《品三国》读后感】
《品三国》的下册终于看完了,感觉上有点像看《三国演义》,看到诸葛亮死就不再看下去了。这本《品三国》下册,也是看了大部分就一直搁在那里,没有看下去。因为从行文特点来看,大多数的章节都差不多,看完了上册之中的精华,剩下的也就不太感兴趣了。
不过,幸亏自己耐下性子把下册都读完了,不然自己会感到后悔了。书中最后几章是围绕孙吴在讲三国主要人物和三国历史的兴衰、成败。把人物的命运放在了人物的`背景和历史潮流、阶级斗争的大环境之中来审视,这种历史的研究还是很有东西可以写的。
在我看来,整册书中对三国的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分析,最终是为了分析三国归晋的深层次原因。易中天以一种“跳出三国看三国”的眼光来品归晋的原因,一针见血地指出士族统治中国在当时是历史的选择。对三国内部的统治集团和士族的矛盾作了深入分析,的确有他的独特见解,到底“教授”的帽子不是随便哪个人可以戴的。平心静气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回过头来想想,自己还是能学到不少知识的,对三国历史和文学有了比较感性的认识,对其中的人物也有了新的看法。这是一本值得去读的书。
就在快看完书的时候,我心里突然想到,这本书可以作为历史教材和政治教材的补充,完全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易中天在写这本书之前,肯定是做了很充分的案头准备工作的,书中大量的引用古今三国的正史、野史以及各类评注、评论文章,这不能不说是易中天做学问、做人认真、负责的态度。从教师的角度去看,易中天可以做到“教学五认真”,起码备课是充分和认真的,这一点我应该向他学习。
民间自古就有“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之说。三国里头充满了政治、权术、计谋,看了多少对人会有负面影响。《品三国》自然绕不开这些,而且点评得比较到位,书中有好多这样的地方,比如对待名士的处理方法、处理和士族矛盾的策略,曹操、孙权和刘备的用人等等的比较、评价都让人眼前一亮,简单的几句话,却说得很明确到位。那些有权的大大小小
的官员们看了,一定也会有不少启发,对怎样做好官,用好权还是有帮助的。
三国,是中国历史中的短小一页,却成为经久不衰的话题被后世不断谈论,从民间故事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再到现今的各种现代媒体冲击。中国人喜欢讲故事、听故事、论故事,这必将带动“三国热”一直“热”下去。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光靠历史课堂来承担中国历史学习的任务,实在是太单调无趣了。我们可以“戏说清史”,也可以“品三国”,在不断地熟悉了解的过程中,中国历史就这样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篇六:品三国读后感】
刚刚翻开《品三国》,就被它开场白——大江东去的第一段话吸引住了: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三国,究竟应该是怎样的面目呢如此神秘的话语,不禁想让我揭开《三国》的面纱。
易老师用通俗幽默的词语,认真的历史态度,公正的对每个历史人物的解析。使我明白了真正历史上的三国,也使我对三国中的历史人物有了新的了解,虽然曾经我并没有看过三国演义这本书,只是看过三国演义电视剧,也没有看全,只能说对三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一些耳熟能详的人物以及事件,具体到人物和事件的本身就更加的模糊了,但是我很喜欢易老师《品三国》这本书的讲解风格。
当然三国里面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这几位重要的人物,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关羽,张飞,吕布,赵子龙,周瑜,鲁肃,当然这几个人物当中我最欣赏的有曹操,孙权,周瑜,诸葛亮,最让我感兴趣的事件是赤壁之战,首先是曹操,在看之前曹操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冷酷奸诈的历史形象,当然也是受了小说的原因,看了之后使我对真正历史上的曹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当然曹操最让我佩服得是他的用人才能,放眼当今社会的大小企业,在用人方面是一个很重要的一关,这就是为什么人力资源是那么的重要,如果一个单位不会用人的话,那么这个单位将会是一个失败走向灭亡的。
同时也在告诉我们什么是人才如何去发掘人才,保证人才能够为我所用,能够死心塌地的为企业着想,曹操的前期为什么会那么快的迅速壮大,就是因为曹操能够发现人才,并尊重人才,能够让这些人发挥他们的才能,给他们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能够采纳好的建议为自己所用,而且赏罚分明,这些成就了曹操身边不缺少有才干的谋士为他出谋划策,并死心塌地的跟随曹操,一个企业是一样的,靠什么壮大,靠的人,说白了企业是办事的不是办人的,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够做到人才为我所用,不能够吸引人才,留不住人才那么这个企业将是一个失败的企业,刘备为了诸葛亮这样小他十岁的人才,能够屈身三顾茅庐,可见无论是在什么时代人才是多么的重要,一个真正的人才可以使企业迅速的发展并壮大起来,一个企业如果想做到这几点那么就要在文化上制度上管理上表现出整体的形象,首先一点就是要让员工信服,靠什么让员工信服,不只是单靠的工资,最重要的是企业的信誉和企业的发展潜力,有没有自己真正的一套企业文化,有没有好的管理制度,要做到人为我所用,就首先要管好人,要让员工信服,要让员工真正的看到企业的发展潜力,而不是意味的说意味的唱高调子,这样只能是一时的效果,但带来的后果是十分的严重的,因为直接影响了企业在员工心目的形象,企业靠什么传播,靠什么吸引人才,靠的是实力以及信誉,如果你在员工的心中就把这两样给毁了,还谈什么企业文化,还谈什么发展,一切都是空的,通过读《品三国》一书,使我明白了什么是“用人之道”!也使我明白曹操为什么能够一步步的走向强大!还有一个人使我很欣赏的,那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是一个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家,但我欣赏诸葛亮的外交才能,策划才能,就拿赤壁之战来说,曹操大军就要灭刘备,刘备无处可去,只能联合孙权共同抗曹,但是刘备刚被曹操打败,首先气质上就低人一等,诸葛亮作为刘备最器重的人才,自荐去东吴联合孙权共同抗曹,也使诸葛亮初出茅庐为刘备作的第一件大事,可以说是做的相当漂亮,充分的展示了诸葛亮外交才能以及策划能力,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中鲁肃,周瑜,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当然也有曹操本身的失误,但诸葛亮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漂亮,干脆利落,这是我十分欣赏也是十分值得我去学习的。
通过读易老师的《品三国》一书,不但使我明白了三国这段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让我学到了如何做人,在现代社会中我应该如何给自己策划,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如何使自己成为真正有用的人,使自己在当今社会中,在自己的事业中,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做一名堂堂正正的男子汉!我谢谢易老师带我的这些宝贵的财富!作文
【篇七: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历史为我们带来了一段精彩纷呈而久久令人难以忘怀的时代---三国,这里有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谋士,有文韬武略,气贯长虹,有儿女情长,肝胆相照。三国给一代又一代人以英雄的豪迈,每当我们看到赵云单骑救主,诸葛亮火攻赤壁,张飞在长坂坡那声惊天一吼,在我们内心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与正义感,我们从三国中看到了战争,看到了侠客,看到了谋士,我们成醉于其中……但是,我们不曾思考,也不曾问自己:“历史为什么会如此发展?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刘备?袁术为什么最后会饿死于长亭?三国在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疑问……
然而,一位学者跳了出来,他用现代的眼光为我们解读了三国的历史,虽然不一定正确,但他仍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欢迎,他使更多的人对三国这段历史产生了兴趣,也是更多的人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角度,许多人恍然大悟: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读!这个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为《品三国》。
从此,三国不再只为史学家和军事家所津津乐道,更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品三国》也在某些方面让读者看到了三国正是的一面。许多人认识三国都是通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然而《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有它的虚幻和不正是的一面,而真正的三国史要追溯到陈寿《三国志》,而《品三国》最出色的一点是大量引用了三国志的文字,也就是大量引用了史实,而这些文字是我们这些只读过《三国演义》的读者需要去了解的,就比如周瑜,《三国演义》被诸葛亮活活气死得他在历史中却是一个拥有英俊相貌和大度胸怀的人。许多人都知道空城计,读者们都为诸葛亮的胆识所折服,但谁又能想到,这或许是司马懿故意不攻入城中以维持司马家族地位的一着妙棋……于是,众多热门话题再次被放到台面上被人们热烈讨论着,品味着。
《品三国》不仅深入老百姓,而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各公司的老板,CEO,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业的人也纷纷参看。继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后,有一部历史名著将被商家写进公司必读书目。据些例子,在曹操事业刚起步时,他的用人策略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就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思考。曹操提出了如下政策:1名至实归,更重实际。2德才兼备,唯才是举,3重用清官,不避小贪4……这些政策时隔2000年仍未许多专业人士所采用,《品三国》让我们认识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价值。
在各界人士关注《品三国》的同时,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说这纯粹是学者明星的效应,但我认为《品三国》在演绎着一个文化普及的角色,不求每个人都参透真理,只希望每个人都能读一点真理,从这一点来看,《品三国》做出的贡献还是相当大的。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这段话作为《三国演义》结尾再适合不过了,而现在我们又拥有了《品三国》去延续三国的精彩,三国的璀璨,三国的传奇……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篇八:《品三国》读后感】
易中天是厦门大学的教授,这本《品三国》是他在百家讲坛讲三国的讲义基础上修改而成。
《品三国》语句幽默,雅语、俗语并用,且一语中的,可见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非常之强,另外,本书旁征博引,可见作者的确知识渊博,对三国之历史、文学烂熟于心。这本书让我对《三国演义》及《三国志》的兴趣更加浓厚,特别是《三国志》,作者多处引用其中的语句来证明史实,我很想读一读。
读完一本书,总想归纳一下它所给我的启示。这本书有几点给我印象比较深:
一、三国历史从何说起: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差不多都会从董卓之乱或更早一点说起。作者认为,因为曹、刘、孙三大势力获三大集团,是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发展壮大起来的,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早在他们建国之前就已基本形成。因此,三国,通常是指从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共九十年的这段历史。
二、读三国应该读哪些书:作者认为,任何历史事件或人物都有三种形象,即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首先要弄清楚历史形象,须读正史,比较靠得住的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四川人,西晋统一后五年就完成了《三国志》,时间隔得短,治学态度严谨。另外,可参考距之一百三十年生活在南朝刘宋时代的裴松之为其所作的注。裴是山西闻喜县人。了解文学形象自然读《三国演义》,而民间形象,便须考察民俗了。比如屠宰业奉张飞为祖师爷,编织业奉刘备为祖师爷,剃头匠奉关羽为祖师爷,诸葛亮则神机妙算,未卜先知,曹操乃白脸奸臣一个。与《三国演义》有相似之处。
三、《品三国》对历史人物的评论:作者虽讲的是自己眼中的三国,属一家之言,然而尽量尊重史实,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尽量客观。对曹操,作者同意“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一观点,认为曹操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此外,又是一个儿女情长之人,临终前安排后事,“留连妾妇,分香卖屦”,还宽宏大量,能够宽恕背叛过他的魏种、毕谌以及写檄文辱骂他的陈琳,但同时又是一个斤斤计较、有仇必报之人,如杀大名士边让,谋士荀彧、娄圭等。他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有心胸狭隘。“维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对诸葛亮,作者并没有否认他是一代名相,足智多谋,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但是,否定将其神话的做法。刘备并非只会逃跑和哭泣,诚英雄也,有英雄志、英雄气、英雄魂,英雄义,只是长久以来,英雄无用武之地。鲁肃更不是那种忠厚老实到迂腐无用之人,而是豪爽侠义、深得人心,且相当有政治头脑,为孙权制定战略规划,并且在缔结孙刘联盟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周瑜也决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而是“气量颇大”、“雅量高致”,才貌双全,气质高贵、气度恢宏,潇洒儒雅、风流倜傥,人品好、修养高,会打仗,懂艺术,尤其精通音乐。
四、《品三国》对历史事件的考证:《三国演义》作为历史文学,虚构成分颇多,但这并不影响它的艺术价值,相反,这会增加艺术作品的感染力。但是,历史毕竟是历史,作者对《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舌战群儒”、“智激周瑜”、“庞统献计”、“借东风”以及后来的“空城计”、“三气周瑜”等做了一定的考证和分析。
相关文章
高中生培根随笔读后感作文2023-06-19 00:00:50
读青藏高原一株柳有感 [青藏高原一株柳读后感]2023-06-14 01:31:12
父与子读后感范文(通用五篇)2023-06-04 11:07:16
读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有感400字2023-06-02 02:37:15
经典名著读后感范文200字(通用19篇)2023-06-13 09:15:13
小老虎历险记小学生读后感2023-06-08 23:08:30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契科夫变色龙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六篇)2023-06-19 01:35:43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2023-06-06 00:25:58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2023-06-15 00: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