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傅雷家书读后感1500字

时间:2023-06-13 09:51:13 文/阿林 读后感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傅雷家书读后感1500字1

  清代的张履祥在《训子语》中曾经说过:“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师傅贤者,益日多贤;宽者,多至不肖。”提出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最近,我阅读了《傅雷家书》,并产生了许多感触,在此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傅雷家书》是集傅雷先生给其子傅聪所写的家书而成的。在这本书中,傅雷先生通过家书不仅仅给傅聪以生活和学习上的指导,同时也向傅聪传达了为人处事方面的经验。而这些家书也加深了傅雷及傅聪间的父子感情,《傅雷家书》中蕴含许多人生哲理和具有借鉴性意义的教育方法,可以说这一封封书信宛如一座桥,连接了傅雷与傅聪两代人,表达了一位父亲对由身处异国儿子的深切思念与殷切盼望。

  一直以来,我们眼中的傅雷先生是一位严谨认真知识渊博的学者。他的成就遍布音乐、美术、文学、翻译等多个领域。而《傅雷家书》则使我们见到了另一个他,这个他身上有着中国式父爱特有的深沉与厚重。傅雷先生对于孩子的爱并不流于表面,而渗透在字里行间,隐藏在看似严肃的面孔之下。傅雷先生对孩子的教育既有中国式的一面,也有西方的色彩。其对孩子严厉,但关心孩子的各个方面,甚至连贴邮票这些锁事也都十分关心。其次,他又将儿子作为与自己同等地位的人加以交流,注重培养其的独立意识与爱国观念。我想这种既包含中国式也包含西方式的教育方法很值得我们当代的老师和家长学习,我们在关注学生的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一味的关心抑或一味的严苛都是要不得的。

  看完《傅雷家书》了,我不禁联想到现代社会中的两种教育观点:有人提倡对孩子进行“虎爸虎妈”式教育,亦有人提倡让孩子无约束地成长。但我认为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应是一种严与慈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家长对孩孑的榜样作用,为此家长应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达到“贤母使子贤”的目的。此外,在当代社会,在现有教育体制的影响下,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其实,父母更应该关心的是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傅雷先生曾这样说过:“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可以说,成为一个人,是我们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如果没有独立人格,我们就无法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无法坚定自己的目标,其次,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爱国意识,社会意识与团结意识。人处于社会中均与社会中的人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父母可以保护孩子一时,却无法保护孩子一世。孩子必须学会如何单独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无奈与彷徨。孩子们也必须学会如何与周围的人相处,学会理解,学会原谅,学会承担,学会成为一个人。

  之前,有一个节目很火----《爸爸去哪儿》,可以说在这五个家庭中,我最喜欢的是张亮与郭涛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因为他们对孩子并不是一味的严厉或放纵。而是因情况的不同而有所转变,他们可以有中国式家庭的严厉,也可以与儿子并肩称哥们,及时纠正孩子的小错误,对孩子的成功也进行称赞,他们的教育方式虽然与傅雷先生有所出入,但也有异曲同功之妙。他们都是对孩子亲切关爱而又不失严厉的父亲,他们将人生的处事方法,人生哲理通过另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传递给孩子,并努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对于他人、社会与国家的责任。

  在当今的时代,我们应认识到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如何看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是我们当下必须要思考的问颞。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为此家长应不断地发展自身,而学校也应更加注重对于孩子天性的引导。

  对于教育,古今中外都有许多不同的观念,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教育对于我们人生中的重大意义,教育不仅需要国家、社会、学校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家庭对于孩子的关心与爱护,以使孩子能够适应现代社会日益发展而带来的需要。《傅雷家书》之所以被认为是经典,不是因为其中有多少华丽的修辞,而在于其中蕴含的教育哲理及其中朴素而美好的父子情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1500字2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这是傅雷在启发他的孩子,报效国家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即便自己是普通人,也可以为国家、社会作贡献。每个人都是社会前进的车轮,我们的所作所为、点点滴滴,都与国家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为祖国作贡献,创造美好的明天。

  当傅聪忙于演出、练习而时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惫,傅雷劝告傅聪劳逸结合,多到郊外或博物馆。“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劝诫傅聪爱惜自己的生命。

  傅雷还告诫傅聪,“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相契相抱”。只要我们心系祖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就一定能为自己和国家造福。

  傅雷还常劝诫傅聪不要放弃,多虚心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成功时保持虚心,这些都造就了傅聪的成功。某之后,傅聪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千里赶来,这是赤子之心的最好体现。一个人一生要面对许许多多难题。傅聪身上具备的优良品质,是在傅雷的教导中获得的。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要在生活中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为创造美好的将来而努力。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某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书读后感1500字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这就是《傅雷家书》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不同于普通家信之处。

  《傅雷家书》是傅雷暨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等的中外家信,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并最终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子傅聪的信件。洋洋万言,字字涌动,阅者无不为傅雷的精神感动。信中有对过去教子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子进步的表扬和鼓励,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有对党和国家建设及运动的看法和意见,有对儿子生活的嘘问和关心,“贯穿全部家书的情义,就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看一部家信录,就是看一片傅雷的“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冰心世界,我们不光明白了傅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翻译名家的原因,更会从中学到如何育子成才的人生真谛。

  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父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傅雷家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读来很亲切,既饱含了对儿子的深情,也有着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读《傅雷家书》,感受的是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父子之间的感情因为艺术的崇高而得以升华,成为一份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的养料。

  文革时傅雷家遭到抄家,傅聪的书信只剩下残余的几封,所以文章中大部分为傅雷对傅聪写的书信,故名“傅雷家书”。《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书信,还是傅雷和傅聪交流艺术的平台,处处可见深厚的艺术功底。在一篇清新的文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即使相隔万里,依然不减。家书中最常见到的,还是关于音乐的内容。父子俩时常在家书中畅谈自己对音乐的见解,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对艺术家的评论。傅聪曾获得第五届肖邦钢琴比赛第三名,是有名的钢琴家,受过国内外知名音乐家的赞誉。这些功劳与他严厉的父亲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对小时候的傅聪严加管教。那时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围的上海孤城,连大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罪恶的毒氛。傅雷先生不让孩子去街头游玩,他把孩子关在家里,培养他的音乐和文化。他还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他要求孩子生活俭朴,学习认真,每天都要监督傅聪不停地练上几个小时的琴。不过傅雷并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聪正练着琴,突然来了灵感,弹着弹着就跑到自己的调上了。父亲察觉到异常,便走下楼来。傅聪吓得赶忙回到谱子上去。但这次,傅雷不仅没有责备傅聪,反而叫他弹自己创作的曲子,父子俩一起研究,并将刚才的曲子命名为《春天》。傅聪长大后远出家门出国留学、演出,傅雷的家书也一直陪伴着他。傅聪在外艰苦奋斗时,家书便是他唯一的慰藉。

  傅雷对孩子所灌注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傅聪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信念与精神。使他在海外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身边给他教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拥有更多的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走自己正当的道路。他拒绝与祖国敌对国家的邀请,从不做有损于祖国尊严的言行。这种热爱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万里之外给他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傅聪在艺术上的造诣,离不开父亲傅雷苦心孤诣的教诲。傅雷已去,家书仍留。傅雷家书给我们带来的爱与精神,永远影响着下一代。

  真的感谢那个时代没有手机和电脑,真的感谢那个时候的驿路邮差,现代家庭教育中,《傅雷家书》就是一本充满沉甸甸父母之爱的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1500字4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家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这本书其中有几个片段非常让我感动,比如:“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这一小段故事,是傅雷先生写给他儿子傅聪的。从上面的语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先生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在这里,我不就想到了我的父亲。他总是默默的付出,不求回报。父爱像海,宽广深沉而含蓄;父爱像山,稳重厚实而威严;父爱像河,舒缓平静而绵长。在困难时,父亲给我们他温暖的臂膀:在痛苦时,父亲给我们他宽阔的胸怀。父爱无言,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孩子,我谑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离别之时,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哎,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傅雷老师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俗话

  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平时,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

  我看到这里很后悔,因为我总是在父母苦口婆心的劝说后不满的埋怨他们,对于他们的悉心教导,我不领情。我感到了自己的不该,我流下了悔恨的泪水。我要真挚地对父母说一声:“对不起,我错了!”

  而在《傅雷家书》中,傅聪的母亲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给她的儿女写了好几封信。信中充满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怜爱。同样她对于傅聪的音乐事业也非常的在乎这也同样让傅聪十分的感动他也明白了母亲的爱对他有多重要。这也放我感叹唏嘘母爱的宽容和伟大。

  这本《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

  我太感谢这本书了,因为它是一本让我真正了解真正的父母的爱的一本好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1500字5

  《傅雷家书》编入傅雷夫妇写给两个儿子的180多封家书,它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圈圈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死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是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地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两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培根曾说:“人类的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我们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业,着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么,就从这本书开始吧!它将告诉你所有迈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你打开财富的智慧之门,开创你辉煌的人生。

  这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人自爱其子,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没有尽头。通过亲生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傅雷如何培育他的孩子,在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中这样写:“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奇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作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支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一个警钟,不论在做人还是其他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以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这么丰富的养料。时时给他知道,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处境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伤害,傅雷却在其中显出他不变的本色。

  翻开《傅雷家书》,有许多令人动容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在信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仅一次给儿子纠正了用错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的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父爱大如宇宙,父爱隐如轻风,父爱高如俊山,父爱深如桑海。

  优秀的父亲,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1500字6

  那橙黄色的封面,是父母倾注的爱。

  那句句的问候,是流淌于心间的暖。

  那一张张老照片,是被深藏的记忆。

  ——题记

  让时光轮转回上世纪五十年代,年少的傅聪到波兰留学。从此以后,傅聪就生活在父母的日思夜想之中。于是,感情在一封封家书中传递,来往。身为父母那浓烈的思念与期望溢于言表,身为儿子那不懈的努力也能在字里行间感受。

  一、教育

  我觉得,傅雷先生的教育是成功的。他是一个严父,但又不死板。比如一个令我印象较深刻的故事。那时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围的上海孤城,连大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罪恶的毒氛。傅雷先生不让孩子去街头游玩,他把孩子关在家里,培养他的音乐和文化。他还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他要求孩子生活俭朴,学习认真,每天都要监督傅聪不停地连上几个小时的琴。不过傅雷并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聪正练着琴,突然来了灵感,弹着弹着就跑到自己的调上了。父亲察觉到异常,便走下楼来。傅聪吓得赶忙回到谱子上去。但这次,傅雷不仅没有责备傅聪,反而叫他弹自己创作的曲子,父子俩一起研究,并将刚才的曲子命名为《春天》。读完,不禁感叹傅聪的才气,更赞同父亲的做法。鼓励孩子走向更宽广的天地,这是一个家长的最可贵之处。虽然我只是一个中学生,但我觉得一个人应当追随自己孩提时代的梦想,在梦想中奋进,并不断在现实生活中探寻。不虚此行,不负韶华。

  其实纵览全书,最常见到的,还是关于音乐的内容。父子俩时常在书信中畅谈自己对音乐的见解,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对艺术家的评论。这一切都时刻感染着我,不禁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学琴生涯。从小我就在钢琴前,演绎着音乐的魅力。当时是挺苦的,但现在想起来弹钢琴真的是很美好的事情,陶冶陶冶情操,品味品味音乐,的确是很美好的意境。但我就没有像傅雷这样的家长。我当然不是贬低自己的家长,而是钦佩书中的这样一个家庭,像书中的这样一对父母亲。但一切也未必泯灭我对音乐,对钢琴的热爱,还是依然。再次回到书中,傅聪获得第五届肖邦钢琴比赛第三名,成为有名的钢琴家,受了国内外知名音乐家的赞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与他严厉的父亲密不可分的。

  书信不仅是傅雷和傅聪交流艺术的平台,处处可见深厚的艺术功底,更是亲情的流露。在那一篇篇清新的文笔中,我们可以看到,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即使相隔万里,依然不减。

  二、爱

  从书中可以得知,傅聪长大后远出家门出国留学、演出,傅雷的家书也一直陪伴着他。傅聪在外艰苦奋斗时,家书便是他唯一的慰藉、心灵的安抚。然而,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戴着沉重的精神镣铐,离开了这个世界,两个多月后,当傅聪从一位法国朋友那里得知噩耗后,顿时天旋地转,热泪纵横。看到这里,才感到父母与儿子的感情之深可见一斑。在这个世界上,“人爱其子,胜于一切。”的道理谁都懂。是的,傅雷对孩子所灌注心血,都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虽然不是直接的感情,但这种特殊的,传递情感的方式让人耳目一新。傅聪在异国他乡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信念与精神。使他在海外如孤儿一般的处境里,仍感觉父母在他身边给他教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拥有更多的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走自己正当的道路。他拒绝与祖国敌对的国家的邀请,从不做有损于祖国尊严的言行。这种热爱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万里之外给他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当然了,傅聪在艺术上的造诣,也离不开父亲傅雷苦心孤诣的教诲。可见亲情的力量是多么得伟大,是多么得强烈!我联想到自己的父母,感觉亏欠他们的实在很多。感激他们的同时,又联想:“世上任何一个父母对孩子的关爱都是相同的期望也是一样的,我们应当做的,唯有像傅聪一样,努力读书,回报父母,更加要热爱祖国!”

  再次回到现实生活中回望,然而傅雷已去,家书仍留。傅雷家书给我们带来的爱与教育,永远影响着我们,甚至更加深远!

傅雷家书读后感1500字7

  他带着一副大大的眼镜,端坐在桌前,借着昏暗的烛光,目光随着手指向的位置在纸面上游走,嘴中不时念叨有词……

  印象中的傅雷,是黑白灰三种颜色,不苟言笑。围着一条格子围巾,穿着贴身的长衫,头发只留头顶一片,四周剃掉,个子高高的。他与妻子的合照只有几张,大多是年轻时拍的,常能看见他与儿子的照片,在公园的游船上,在家中的客厅、书房。

  傅雷对儿子的爱藏在心中,他们父子之间,没有含情脉脉,始终将道德、艺术摆在第一位,其次才是护犊之情。

  父亲的严谨,使得傅聪和傅敏不敢偷懒,始终抱着相同的态度去学习、为人处世,终于在不同的领域有非凡的成就。他的拳拳父爱,也出自于他对儿子深沉的爱。在儿子出国后,他开始用书信交流,纸张间传递着简单的关心与爱。

  傅雷曾在信中表达了自己对傅聪的歉意,他意识到自己的过分苛刻。虽说傅雷是出了名的严父,性格孤傲,但那只是他坚强的外壳。在傅聪留学后,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他们之间的关系却更为亲密了,由父子变成朋友,再变成兄弟。

  我想到了木心的《从前慢》,其中曾写道:“从前日色变得很慢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等待一封信,足矣耗尽我们所有的耐心。但傅雷愿意等,用笔墨回信,在报纸、广播,各种渠道去了解他,关心他的生活。我印象很深的是,傅雷有一次在报纸上看见了傅聪的签名,特意写信去提醒他,还为他现身说法,告诉“聪”字怎么写才好看;为了提高他的素质,也会仔细指出他生活中的小缺点,就连将手放在上衣口袋里,大衣脱掉后丝巾还留着这些小细节也会注意到。他教会了傅聪怎么做人。

  后来傅聪在晚年谈起父亲,说傅雷在一次来信中提到与他的话怎么也说不完,还在傅聪身上学到了很多。当时傅聪在波兰留学,第一次回国,与傅雷促膝而谈,整宿整宿的聊天,无话不说。看完这些家书,这才知道原来不管多伟大的人也有最质朴的情感。傅聪与弥拉结婚第三年,有了一个孩子,傅雷夫妇盼望着有朝一日能与他们团聚,他还会常常梦见他们。突如其来的“文革”给傅雷夫妇戴上了沉重的精神镣铐,还未来得及团聚,傅雷夫妇就一起自杀离开了这个世界。傅雷留下的遗书里只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傅雷是一个那么简单、朴素的人。

  傅聪形容父亲写给他的一部分书信如同“忏悔录”,他目睹过父亲受苦受难,在感情上的大波大浪。从前,我只听过一面之词,都说傅雷是出名的严父,但我认为,他是世间最平凡也是最伟大的父亲,父爱永远是深沉的。在傅雷的身上表现出来的就是想让傅聪变得更好、更优秀,他只能对傅聪从严要求,就成了大家口中的严父、不近人情。等我读完这本书,才明白,这一切,都缘于对傅聪的爱。

  ……

  我有一个温柔的父亲,他没有傅雷那么苛刻要求孩子,他也想让我有出息,但我一再让他心寒。总是在争吵完之后才会自己后悔,数着他的白发猜着有几根是我气出来的,他也会常常开玩笑说自己被我气的脑血栓,我总是嘴上毫不留情地回怼,心里却很不舒服。我以前像那个《狼来了》里爱撒谎的孩子,他会一次又一次相信我、给我信任。我很害怕他发脾气,有时候他声音冲我大一点,我就会心里不舒服。随着他工作的增多,待在家里的时间也变少了,我会不和他斗嘴,会脾气更好一点,学习再更努力一点,让他少操点心。回家了,一家人就和和气气的。《傅雷家书》使我明白:要好好珍惜身边的人,让身边的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开心,而不是徒增烦恼。

  《傅雷家书》中简单的琐事,让人感觉温暖、自然。在了解了他们父子最终阴阳两隔,天各一方,心中又是一番极大的触动。

  我轻轻摩挲着书页,不知不觉间已经翻到了最后一篇。

  他提起笔缓缓写下一行字:聪,亲爱的孩子……一阵微风吹过,烛影微微晃动。

  桌上寄过来的信边放着一张黑白相片。相片里的傅雷一只手拿着张报纸,另一只手在上面指指点点,傅聪靠在他的肩上,看起来亲密无间——是父子,亦如兄弟。

傅雷家书读后感1500字8

  近日细读了《傅雷家书》,在阅读前、阅读时、阅读后,产生了不同的感受,颇为难忘。

  《傅雷家书》是傅雷与儿子傅聪往来信件的汇编,其中两则书信还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为什么一父一子间的普通家信里存在那么深的教育意义?我在翻开书页之前心存疑惑。

  家书的传递开始于傅聪去波兰学习之后,儿子刚离开家,离开祖国,父亲的信中感情深挚,不舍之情令人动容。既期望孩子能在外学成,又时时想着孩子,不得不忍受钻心的思子折磨。每每去信央求儿子多来信,收到来信后便视如珍宝,欣喜若狂。而在等待孩子的来信时,又是那么的坐卧难安,忧心忡忡,幻想着收不到信的种种可能,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累了病了。叹一声,可怜天下父母心!

  傅雷对傅聪的关爱细致入微,在生活、学习、人际关系处理、艺术修养、德行品性等各个方面都千叮万嘱,苦口婆心。他说过:“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他不希望儿子只成为一个钢琴技艺超群的钢琴家,而是期盼他成长为一个艺德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时时告诫儿子不忘祖国,为国自强。

  这对父子的家信,其实不是普通的家信。正如傅雷所说,这些家信至少有四个作用:“其一,我的确把你当成一个讨论音乐和艺术的对手;其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其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仅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其四,我想时时刻刻做你的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其用心之良苦,感人至深。

  有些信中,也有傅雷批评别人的话语,我乍看之下有些觉得他不近人情。比如,他跟儿子说他对刘海粟画作的看法,说刘的油画“笔触谈不到,色彩也俗不可耐,而且俗到出乎意外。”除此之外,竟然还说刘一生就缺少真实、忠诚这两点,从无虚怀若谷的谦德。更说刘去黄山住了两个多月,一切都有公家招待,而画回来的几十件东西,内容如此,大大辜负了政府的好意。这些话是多么的直接,多么的刺耳,一点不留情面。想那刘海粟也非泛泛之辈,何至被贬得一无是处了?读到后来,我才明白,这即是傅雷对待艺术的认真了,在艺术面前,他不讲人情,只忠诚于艺术。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傅聪才会成为一个拥有惊人才具和谦卑品德的真正的艺术家!

  在这些父亲写给儿子的书信中,还深深地忏悔以前对孩子的教育太过苛刻,我们能理解这颗父亲的`矛盾的心。就像儿子想回国一趟,父亲又开心又激动,终于可以和儿子见上一面了,可是理智地一想,他去信劝儿子先不要回国,因为联系到当时某些实际情况,回国可能会耽误孩子的学习,他决定作出牺牲,继续忍受思子之苦。还有儿子取得一些了不起的成绩时,他既高兴又忐忑,他说“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孩子迷茫的时候,父亲恨不得飞到他身边替他解惑;孩子得意的时候,父亲又不留情地泼冷水,直接指出他的不足之处;孩子有信来,他担心孩子为写信耗费休息的时间;孩子没信来,他担心孩子是否生病了;孩子作出人生的一些选择和改变时,他担忧,他操心,他列出多条比较让孩子参考;孩子对别的钢琴家、艺术家的优劣理智地点评时,他引以为豪、放下整颗心来……拳拳父母心,悠悠舐犊情,一切尽在家信中。

  其中一件事值得一提,傅聪获得世界第三名好成绩后,写给父母的长信被邮局遗失,而傅雷夫妇在漫长的等待中,受尽了苦楚。傅雷甚至以为儿子当他是老朽了,不再与他谈一些自己的事,他向儿子诉苦,向儿子“请教”,向儿子恳求:“对别人同情之前,对父母先同情一下吧。”真是读来不忍,掩面心酸。

  学无止境,对艺术的追求永远存着谦卑,知道不存在完美却执著地追寻,对国家的热爱,对艺术的尊重,使得这位了不起的父亲,教育出了一个了不起的儿子。而父亲却说,这是孩子自己的努力,并非是自己教育的作用。我们虽不是艺术家,不是某方面的专家,只是一个普通人,作为父母的角色,同时也作为子女的角色,在这本书中能学到的还是很多,很多。

傅雷家书读后感1500字9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所以最近我拜读了《傅雷家书》,它让我受益匪浅

  这绝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在1955年1月26日的信中,当时傅聪正在"得意"之时,傅雷劝戒孩子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首先,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其次,冷静客观的分析前因后果引以为签,从而越来越坚强.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这封信写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儿子时刻保持谦卑,不惧怕孤独,要勇于攀登艺术的止境,同时他借儿子成功之机给予他更多,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

  "坚强"是贯穿这封信的内在精神.傅雷对孩子说:"只要你能坚强,我就放心了!"可见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坚强有两个方面的体现:a不怕挫折,b永远保持谦卑之心.也就是胜不骄,败不馁.这也是我们可以学到的.还有,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同时,这也给了我莫大的鼓励。现在的我,正是努力奋斗的时候,绝对不能有半分骄傲或是软弱,所以,我下定决心,要向傅雷口中"卓越人格"努力拼搏!

  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傅雷家书》就是一本苦心孤诣的教育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最适合家长和孩子的阅读。

  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较独特,他是通过书信把真情传递给远方的孩子,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真诚地指导,而且还暗暗透露了对儿子的牵挂和爱。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它可以决定一个孩子的人生,毕竟家庭教育是第一任老师,傅雷用了良好的方法把他儿子教育成才,让人赞口不绝。

  不错,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一个优良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可是有多少家庭可以适当地教育好孩子呢?在中国,许多家庭的教育不恰当,家长都没有用心与孩子沟通,不了解孩子的情况,没有正当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步入歧途,最后后悔莫及。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家庭暴力,让孩子身心受到伤害,不但没有使孩子懂事,反而让孩子变得反叛。用合适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家长们应该欣赏这本《傅雷家书》。其实,作为孩子的我们也有必要看看,因为它可以感染我们,让我们察觉到家长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谢父母,它更让我们懂得艺术的欣赏,在生活的处事做人,得到正确的指引。

傅雷家书读后感1500字10

  《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一共是十二份家信,此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并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此书的作者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他为人坦荡,秉性刚毅,对子女更是严格要求,在他与儿子的书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父亲望子成龙的殷殷期望,亦能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纯真、质朴的爱,令人为之动容。

  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留学波兰学习钢琴,在波兰,傅聪学习钢琴、演奏成名、结婚生子,而父亲傅雷给他写的这些家信则伴随了他的这段成长,让他能在异国他乡依然保持对学习、生活的热情。在这些书信中,除了写生活琐事外,更多的谈论艺术与人生,激发年轻人对学习、对生活的热情,训练傅聪的文笔与思想。他时时刻刻提醒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让儿子知道“国家荣辱,艺术的尊严”,希望儿子具有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

  人爱其子,也许是一种自然规律,因为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而人的事业无尽,所以希望后代能够延续和完成还未完成的事业。傅雷先生对其子严格要求,希望他以后能回报社会,报效国家,这也正是傅雷先生一辈子所为之努力的事业,直到后来傅聪没有因为国内家庭惨遭变故,也没有因为他自己所蒙受的罪名,他始终相信国家,相信党,毅然回国。

  有人并不认同傅雷教育子女的方式,原因是太严格,太传统了,比方说傅雷非常注意儿子吃饭时的规矩,他就注意孩子是否坐的端正,手肘放的位置是否妨碍别人,吃饭时是否发出咀嚼的声音……其实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礼貌,人人都应该做到的,只是有些父母一昧的放纵孩子养成坏习惯。我认为教育孩子应该软硬兼施,傅雷在傅聪的学习,做人,办事方面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希望孩子做个有出息的人,然而当孩子在比赛或者受挫的时候,他鼓励孩子放松心,尽力去做。事实证明,傅雷的教育方式是成功的,因为他对儿子的严格要求并未疏远父子俩的关系,反而使儿子愈加尊敬父亲,父亲更加疼爱儿子。后来,傅聪在钢琴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最终也没有辜负父亲对他的期望。

  看了傅雷家书,被傅雷的拳拳爱子之心所动容。这也使我想起我的父母亲,我的父母是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听他们说,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没有读过多少书,所以他们希望子女可以好好读书,以后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这也算是替他们完成他们未完成的遗憾吧。记得小时候父母对我非常严格,未入学前教我识汉字,教我见人要主动问好,教我要诚实,到别人家不要乱翻人家的东西,要我好好读书……小时候也因为这些东西没有做好而挨打挨骂,小时候是真的理解不了父母的一片苦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增长,慢慢的理解了父母为子女付出的心血,所以我们作子女的千万不要去顶撞父母,即使他们错了,但你一定要相信,他们的初衷一定是为你好的。傅雷对儿子非常严格,傅聪也许心里有怨言,但是他一定能理解父亲对自己的一片苦心。

  《傅雷家书》是一部写关于亲情的好书,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处理亲情的正确方式,傅雷爱子,但是他并未把儿子束缚在自己的膝下,他同意儿子远赴波兰学习音乐,然而等到傅聪终于在这条道路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他却更希望儿子能够回国,为祖国挣得更多的荣誉。傅雷在这些家信中自始至终希望儿子成为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人,这才是他教育的最终目的。

  《傅雷家书》自出版30年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适合每一个年龄阶段的人去阅读,每一个人都要从做子女到做父母,这本说值得我们认真研读,对我们这些青少年来说,更应如此,希望看完这些家信,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父母对我们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对我们的严格要求,作为子女,我们以后能够更多的尊敬父母,孝顺父母,努力奋斗,不辜负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殷期望。

傅雷家书读后感1500字11

  历时一个月,终于将《傅雷家书》看完。每晚睡前阅读两三封家信,那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幸福萦绕在之后的梦境之中,怕是最让人惬意的事情吧。

  初识该书,应该是在初中时语文课本每册推荐的三本课外读物名单上吧。可惜那时年少浮躁,未能准确认识到这本书巨大的教育意义,竟将其忽略。今时看完,才识其感情之至真至纯。全书主要表现出了傅雷先生的赤子真诚之心和傅雷夫妇作为父母对儿子傅聪的舐犊情深,这两点,也是全文最能打动人的地方。

  傅雷先生作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家,也是一名很典型的传统知识分子,他身上不仅有知识分子那种兢兢业业追求真理,一刻不曾松懈的治学精神,也有真挚坦诚、宁折不弯的处世态度。他是一个看似矛盾的人,用文中傅敏的话来说,就是“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实则这些矛盾正是他作为知识分子的正常表现,热烈在内心对于真理的追求,恬静在平常的待人接物上;深刻在对知识人世的认识,朴素在对自己物质生活的要求上;温柔在对于弱小力量的对待,高傲在对于权力和财富的态度上;微妙在对于他人感情的体会,率直在于对一切丑恶现象的毫不留情的批评上。

  傅雷先生是一个真正能够称得上"赤子“的人。在我看来,“赤子”是一个评价很高的词,当然也是一种很难做到的境界。因为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往往聪明的人较多,而聪明很多时候又是精明的代名词,精明者往往流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很多人在研究学问的同时,往往汲汲于富贵或者权力,他们和权贵们能够合作得很好,在历史的潮流中往往能够顺势而为,从而保全自己。但是“赤子”心里,只有真善美。他们在外人看来似乎非常木讷,研究起学问来又近乎痴呆。近代以来知识分子中能称得上“赤子”的人,在我看来或许只有三位,即闻一多先生,梁漱溟先生和傅雷先生。他们的人生,无时无刻不在为追求真理而上下求索。

  傅雷夫妇对于儿子傅聪的舐犊情深,在我看来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每封信中对于远游之子无微不至、有些地方近乎聒噪的叮咛和嘱托,二是在几次长时间未收到儿子家书时的那种焦灼和忧虑之情,这种感情又从傅雷那杆擅于表达情感的笔下流淌出来,着实令人又心疼又感动!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父母担心在外漂泊的自己的样子!阅读过程中,“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古语,或许是我心中默默喟叹次数最多的话了!感情对于一个人的重要程度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而父母对于子女的感情,对于子女本身来说,或许也是安全感最终极的来源了!

  读完全书令人深思的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父辈教育对于子女人生的重要性和深刻性!这也是自从上大学以来我一直所思考的问题。傅聪有傅雷这样一个不管在学术高度文化修养上,还是人格品德上都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父亲,真是三生有幸!因为文化程度低,父母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所给予的教育和引导微乎其微!尤其是从小就过上了寄宿生活,来自于学校老师、同龄人和课本知识的输入要远远多于家庭的影响!现在回过头去看看家乡那些缺少父母教育的孩子的现状,自己能走到现在这样的地步,不知又是几生有幸啊!当然,这种经历也产生了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价值观在某方面具有重大的缺陷!对于我个人来说,或许价值观最严重的缺陷在于个人感情归属感的迷失,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对于任何事情,都无法倾注很深厚的感情,进一步,也无法找到让人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尤其是上大学以来,有时候非常羡慕那些家庭教育非常好的同学,他们在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都可以第一时刻向父母求助,甚至很多人在父母的引导下,已经对于自己未来的人生有了足够清晰的认识和规划!他们的人生走得从容又坚定!同时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但对于我来说,则需要不停地经历迷茫,焦虑和痛苦!虽然人们常说没经历过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谈人生,可是谁又愿意在深夜痛哭呢?!

  好在读研究生之后,或许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许随着经历的增多,现在的自己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坚定!有一个词我很喜欢,沉毅。因为沉毅的人往往自信而坚毅!我希望自己也慢慢能够成长为一个自信而坚毅的人!

傅雷家书读后感1500字12

  感谢读书会这次活动,让我读到了这本书。袁枚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对我来说,借来的书很多时候放到期限到或者过期还没去翻,这次有任务了就逼着自己一点一点看,结果竟然看完了。我借到的版本是由付敏所编,由三联书店出版的。说实话,看了一遍,我还想再看一遍,正如傅雷的朋友楼适夷说的: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它涉及到的不仅仅是音乐、美术、学习,感情,还有做人、做事乃至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

  傅聪刚离开国家,傅雷就很细心地跟他讲: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是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锻炼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方面。他想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要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读他们的书信,我们可以想到得到这样一个场景,儿子在数万里之外,正准备一场重要的演奏,父亲却好似对即将赴考的身边的孩子一般殷切地注视着他的每一次心脏的律动,设身处地预想他在要走的路上会遇到的各种可能的情景,并替她设计应该如何对待。说实话,合起书来,我常常自我反省:我对孩子有没有这种耐心,有没有这么全面地去考虑过他要面对的事情。

  据说傅聪小时候,傅雷亲自编制教材给孩子订日课,一一以身作则,亲自督促严格执行,他规定孩子应该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比方每天同桌进餐,他就注意孩子坐的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边的姿势是否妨碍了同席的人,饭菜咀嚼,是否发出丧失礼貌的咀嚼声,甚至因傅聪不爱吃青菜,专拣肉食,又不听父亲的警告,就罚他只吃白饭,不许吃菜。在酷暑的时候,傅聪因为练琴,经常衣裤全湿。这些事情,在书信里也可见一斑,傅雷在其中的一封信里这样教导儿子: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和西洋的礼貌。后面还详细地讲解在饭桌上应该怎么做,出台行礼或谢幕应该怎么做。

  光这一严一细,可以见父亲对孩子那殷殷切切的爱意和期望。

  我们作为学生的话,他这里也有许多可以借鉴的;他说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在语言的学习上,他有四五次提到,学习俄文别太快,太快了记不牢,将来又要重新来过,犯不上。担心到国外,因为语言障碍,乐理跟不上,在国内要多学乐理。这都是在四五封信里提到的。其中乐器的技巧也是如此,几次三番,一点都不腻烦。对傅聪的感情,他叮嘱前途为重,健康为重;对友情,他说:待朋友不能马虎,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代。身体,要有空去休息,真是一切零星小事都帮孩子想得周到,一些事情都要做的妥帖。

  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

  这就说明,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大学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光芒! 以上便是一读《傅雷家书》后的一些感想。这是粗读一遍,得到的体会,我还将细读一下,一遍更深地体会这位名家的胸襟和情怀。

傅雷家书读后感1500字13

  180多封家书,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 更是傅雷对远在万里之外的儿子的教育的文字篇。傅雷老先生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伟大的父亲,无论这个父亲是知识渊博的或只是一个只会下地耕作的农民,他们一样的伟大。在读傅雷家书的时候,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信中的话充满着父爱,蕴涵着真理。现在很多人都学会了隐藏自己,与其在阳光下赤裸裸地奔跑还不如在阴暗的隧道里奔跑,你从不曾理解我,我也从不需要去解释,还有多少人可以像傅雷家书里面把自己的情感细细地表达出来?傅雷先生在信上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按着自己的意思与心情去做事,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总有那么一根线,牵着我们,一头系在家的门前,另一头系在我们的心上傅雷还很重视“因材施教”,他对儿子从不苛刻。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对傅聪事业的点点滴滴都非常的在乎。《傅雷家书》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此外,傅雷在家书中一直传达出这样一个信念——坚强。傅雷对孩子说:“只要你能坚强,我就放心了!”可见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坚强有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是不怕挫折;二是永远保持谦卑之心,也就是胜不骄,败不馁。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烦恼。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如此细腻的情感让我难以想象是出自那个严谨近于残酷,倔强甚至有些暴躁的学者。

  “我高兴的是我有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长的。”而且,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的相处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以怎样的一种姿态交往。”孩子经受痛苦时,他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为孩子包办,而为孩子这种蜕变的过程而高兴,并且鼓励他艺术要有更诚挚的心,“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 “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紧时间”;“做事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

  我对书中这样一段话感慨良深:“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实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其实我们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们现在的不完整,把我们带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对的完整。而真正当有一天,所谓的完美在身上发生时,我们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秀美的散文,带来的是有如欣赏了欢快的咏叹调后的愉悦;沉重的小说,带来的便是如同悲恸的交响曲给人的震撼;诙谐的杂文,带来的会是歌剧般幽雅的场景和事后无尽的思考。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

傅雷家书读后感1500字14

  <<傅雷家书>>这本书断断续续读了好长时间,做了快300条笔记,怎么说呢,虽然书中多是谈音乐但的确艺术是相通的,所以过程中总会停下来思考很多问题!它激发的思考或是关于人生或是具体的艺术问题,总之很有意义!零零散散胡言乱语的感慨如下:

  1、我很感叹这样的家庭关系,从字里行间中去体会他们之间的亲情与情感交流,深入到那个场景里,我仿佛也能感受到傅雷夫妇给孩子的精神力量,多么难得的精神对话与理解。

  2、书中感触比较深的是傅聪说不到波兰就弹不好肖邦的观点,我觉得这是艺术上的一种很高的精神层次,理性搭建好框架是勤奋的人都可以做到的,我们并无差别,一定程度上看是冰冷的没有温度的。但是艺术家有更敏锐的感受力,理性之上的那层感性是个体的差别所在,也是决定一副好画的关键!我在实践中也深有体会!但之前只是从绘画的角度来看待这层关系,直到看到傅聪说的这句,我才突然明白,它是相通的,再有我认为这种感受触及到了人生一个很根本的问题,就是体验,不同的环境会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注重承认我们自己独一无二的体验和感受不是一件容易事儿,我觉得在这件事情上做的特别好的就是贾樟柯了,他的电影就是他!再想来好的艺术都是如此吧!

  3、我认为艺术的和谐与自我的平衡是一个问题,它镜像的反映出自我当下的状态,你在追求画面的同时其实是在重新审视自我。

  4、关于感性与理性的平衡,在生活中或是在艺术上都有这句话的各种变体,李睦老师说艺术要在经验和天真中保持平衡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想做人做任何事,不止艺术,不都是如此吗?傅雷也是多次写到理智与感情保持平衡感性与理性的平衡,都是一种状态!

  5、信中傅雷多次提醒傅聪要多接触自然和造型艺术,一来是因为傅聪不爱出门为他的身心健康考虑,二来是艺术相通的,从不同的艺术形式中都可以获得启发。想来我也要有这个意识,不过今年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多感触的,从冯双白老师的舞蹈鉴赏到KINKY BOOTS的百老汇音乐剧到贾樟柯的当代电影再到叶锦添的新东方美学,这些都不是架上绘画,甚至不是绘画,但是我越来越感受到大家探讨的是同一种精神,或者说是从不同的形式中都可以窥见艺术的内核,如果我们的目的是成为一个更顺畅的自己,那这些不过是手段,或是通过身体的舞动去感受、或是通过眼睛去看、或是通过耳朵去听,只是透过的媒介不同而已。

  6、书中我总能感受到傅雷的民族自豪感,我觉得是因为了解吧,因为了解所以认同所以热爱吧!

  7、作为一名学习艺术专业多年但依旧是门外汉的人看这本书让我感受到真正在做艺术的人是一种什么状态,他的艺术是融入生命生活的!反观自己,我没有这么大的格局,我没办法让渡给艺术更多的空间,我仍迫于生存的在使用利用艺术给我带来更多的外在事物,但却没有静下来好好想想我在做的所谓的艺术到底是什么?我跟它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感动傅聪说自己六十岁才开始懂得音乐,嗯,路漫漫其修远兮吧!涉及书单:

  1、《世说新语》 日本人几百年来把它当做枕中秘宝

  2、《人间词话》 最好的文学批评 开发性灵此书是一把金钥匙

  3、《古诗源选》

  4、《唐五代宋词选》

  5、《元明散曲选》

  6、莫罗阿 格拉塞版:《恋爱与牺牲》《人生五大问题》

  7、巴尔扎克:《两个新嫁娘的回忆》《奥诺丽纳》《夏倍上校》《禁治产》

  8、丹纳:《艺术哲学》 若能彻底消化做人方面气度当面理解领会都会进步不仅增加知识 使你对艺术及一般文化历史有认识

  9、《卓别林自传》

  10、《约翰克里斯朵夫》

  11、《柳家大院》老舍

  12、罗曼罗兰《今代音乐家》《古代音乐家》

  13、埃蒂昂勃勒Etiemble《新西游记》 促进对现代中国的了解

  14、罗素《幸福之路》

  15、盖叫天《粉墨春秋》 解放以来谈艺术最好的书 人生教育伦理艺术再没有结合的更完满的了

傅雷家书读后感1500字15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每个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不是老师的教导,不是长者的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是不同于我的父母的关爱,却不失被细心呵护的感觉,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爱,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父亲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年轻时甚至有些暴燥,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端庄贤淑,又温厚善良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而所谓“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体而微的,这不只是一个愿望,一个口号。它大到对世界对人类对祖国的忠诚与献身精神,小到对自己事业的严谨,对父母的孝敬,对妻子的理解,对友人的宽容,甚至具体到了一个乐段的处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于儿子的言谈举止也都一一告诫“手要垂直,人要立直”都使读者印象深刻,颇有感言。

  在书中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个严格的戒子而又亲切关爱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他的音乐译着和儿子沟通交流,他把对祖国的发展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同样流露给学生,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心力,在对社会祖国和人类世界尽自己的责任。儿子傅聪,在异国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么丰富的养料,但父亲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有心的父母,你那颗不眠的爱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书,人生的加油站。这种关爱不是意识一个阶段,而是伴父爱而来。

  随处读来,有反复叮咛,有温馨提示,有如朋友交心,有的甚至连点重重的着重号,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些如细流般温润人心的句句话语,难道只是一般父母意义上的唠叨,这是千年修来的服气。翻动着每一页字字沁人心脾,我的心总能被染的金灿灿的。

相关文章

花的勇气的读后感2023-06-05 13:48:46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400读后感2023-06-04 04:19:45

给成功一个甜美的支点 —读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有感2023-06-16 11:12:12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读后感2023-06-07 09:49:18

有关巨人传读后感2023-06-18 05:13:39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的读后感400字2023-06-15 06:01:52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契科夫变色龙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六篇)2023-06-19 01:35:43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2023-06-06 00:25:58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2023-06-15 00: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