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有感1
傅雷家书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如何对待艺术: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生活;家庭等。这三个方面贯穿了傅雷的人生准则和教育子女的方法。
《傅雷家书》的基本要点,还是强调“做人”这是家书的核心问题。整本家书围绕做人问题,层层展开。他教育儿子要把道德的约束放在第一位。傅雷的这种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
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这是最高尚,热烈,真诚的爱。对待他人要以城相待,诚恳直白。
要时刻爱国。在傅聪钢琴比赛获机奖后,他要傅聪首先把这种荣誉看作是新中国的荣誉。
要淡泊名利,名利是个人利益。傅雷要求傅聪要胸襟开阔,不为名利所累,身外之物只是社会一般要求,与个人的渺小和伟大无关。
读《傅雷家书》有感2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读《傅雷家书》有感3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封家书,凝聚多少诗人的情才,让他如此反复的“拆“封”?一纸纸留言又聚集多少深沉的爱,才让这零碎的傅雷家书编订成册?答案很简单:深似海,宽如天的深情。
傅雷,一个伟大的翻译家,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位苦心孤诣的父亲。这样深的印象不仅源于他对儿子傅聪成功欣喜的同时教导儿子谦虚为本,更表露在:儿子身处低潮,以一位朋友的身份去劝诫儿子在困难中学会坚强。当一封封家书的字眼映入我的眼底中时,傅雷严父的形象便在脑海里种下种子,慢慢发芽,发芽的不是严父的“严”,而是严父的“慈”,严父的“情”。
“父爱如山”,这句话用在傅雷身上,丝毫也不为过,傅雷的爱确是如山沉重。为什么?因为里面包含的太多,有期盼,有欣喜,有忧愁,而更多的则是对儿子永恒不变的“情”与“爱”。“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本是李清照抒发内心忧愁之句。但倘若将“愁”字替换成“情”字,用在傅聪身上,倒也押韵。但给傅聪的“情”却不似李清照的愁,而是厚望与自豪之感了。
家书是真情的流露,若傅雷的家书不是凝于情,恐使我觉得乏而无味,有了情,自然给人一种难以言表的感受,但是我还得说说。
“情”一个简单的笔画,却可以拟出很多词,“亲情”,“友情”,也包括当下最敏感的话题------“爱情”,但众情之中,惟“亲情”令我觉得可敬可佩。“血浓于水”,众所周知,其实是古人验证是否为亲生子女的一种方式,虽无科学依据,但这词确确实实体现出亲情的“浓,厚,重”了。
汶川大地震,是汶川人永远抹不去的伤心记忆,其中感人的画面很多,很多。但我要说的是一个母亲的行为。大地愤怒地吼叫,不幸的她被掩埋在瓦砾下,但她却做了一个令我永生难忘的姿势,她用那柔弱的脊背为自己的孩子撑起了一片天!最令人泪如雨下的是:当救援人员发现他们时,母亲已然归去,而熟睡的孩子的摇篮的手机中,有一封未发出的信息印在屏幕上--------宝贝,记住,妈妈爱你。正是这句简单的话语让我潸然泪下。这封信息是用母亲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爱换来的。它凝聚着母亲对孩子最真挚的“情”,所以变得珍贵无比。短短数字的一封“家书”不亚于傅雷的《傅雷家书》,换而言之,同样是以“情”相聚,哪有好坏之分?
无论是简单的几个字,还是苦心孤诣的长篇家书,只要是凝于情,就足以让天地万物为他鼓掌欢呼,足以感动天地!这样伟大的爱不是深似海,宽如天,又是什么呢?这份爱,这份情,铭记于心!
读《傅雷家书》有感4
父爱,如星辰,划破黑暗的阴霾;父爱如阳光,照亮人生的迷途;父爱如美酒,醇香而酒烈。而在我看来,父爱就是那一封封传递的家书。
一本不算太厚的《傅雷家书》陈述了这样一段美好的父子爱,即使傅聪这样的天纵之才,也是在傅雷夫妇的“唠叨”“说教”中成长的,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责任是以这种方式传达的。
傅聪与父母的分离,仿佛成了这个家唯一可重视的事情,月台上的离别之景令人痛心,母亲哭的眼睛都肿了,干得发痛了,而此时的傅聪早已没了往日的笑脸,悲伤地分别于父母,傅雷如今也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回想儿时对儿子的严厉,便有些愧疚,总感觉自己做了天大的错事,心想自己一生对朋友对社会没有做过什么亏心事,不过对儿子对妻子却感到无比的抱歉,仔细思索,倒多了份忧虑,日日写信关照儿子,问其是否有什么生活或学习上的问题。
在学习上,傅聪也十分努力,是一位世界著名的钢琴演奏家,获得了许多奖项,拥有“钢琴诗人”的美称,但这一切的一切也不能少了父亲傅雷的指导,在学习上,教会儿子先易后难,欲胜必刚的做法,拥有了信心,拥有了勇气,有资格做一名成功者,这种方法让他的儿子拥有足够大的勇气去战胜这一切无法超越的难到了极致的乐趣。
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面对已经接触社会生活的傅聪,傅雷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同样也是天下父母的想法。作为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放下叛逆的心情,用学习来回报父母的恩情,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
读《傅雷家书》有感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自古就是人们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书信往往可以把嘴上说不出来的话更好的流露。《傅雷家书》就是这个例子。
《傅雷家书》摘编了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这本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的读物,充满了父爱。
傅雷老先生曾说过,他给儿子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年轻人的思想,三、训练傅聪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看了这本书,就似看到了傅雷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对国家、生活的热爱,以及他对儿子的深沉的爱。
我从书中读懂了很多。比如“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当我遇到困难时,看了这句话,会马上斗志昂扬。读了“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使我明白无论得失成败,只要努力过,奋斗过,就足够了。读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让我明白有些事不能做得太过。
有一段话一直令我有无限感慨:“其实完美是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完美……”完美不一定全是好事,有块镜子的碎片一直想寻找另外几块碎片,由于有棱角,他走得慢,欣赏了许多美景,但当他找到其他碎片,圆镜子太完美了,但他们看不到风景了。
《傅雷家书》虽是父母与孩子普通的书信,但却影响了很多人,它是永恒的经典。
读《傅雷家书》有感6
《傅雷家书》一直被中国的家长们认为是教育的宝典,简直是亲子关系的《圣经》。随着时代的变迁,万事万物都在变,但不变的其实只有中国式的教育和中国式的家长。
傅雷的愿望是让他的儿子傅聪成为一名出色的艺术家——要超脱钢琴家的境界,成为艺术家。而傅聪本人的愿望,我们就无从得知了,毕竟书里并没有收录傅聪的回信。从傅雷比关心傅聪本人身体条件还要关心他的演出情况和在钢琴学习方面的情况,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傅聪并不想成为钢琴家:起初只是他的兴趣,或者干脆是完全被逼迫的。而从傅雷一封接着一封(我的版本是按信件类型编排的,体现得不明显)的书信和每次有意无意地提起“要给我们多写信啊”的叮嘱中可以看出傅雷完全是一个自私的父亲,完全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如果傅聪不喜欢写信呢?如果他太忙而没有时间写信呢?如果是因为他病倒了,才没有时间写信呢?可见傅雷并没有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的本质,而是像复读机一样催促。
傅雷说老舍的《四世同堂》写的不好,“发觉文字的毛病很多,不但修辞不好,上下文语气不接的地方也很多。还有是硬拉硬扯,啰里啰嗦,装腔作势,……现在竟发现他毛病百出。”请问您就写得比他好?我觉得您的家书才是“硬拉硬扯,啰里啰嗦,装腔作势”,还多一个“又臭又长”。看过《红星照耀中国》的文化人都知道斯诺在开头那一段一长串问题是想吊起读者的胃口,但疑问过多过长,效果适得其反。傅雷也运用了大量如是的疑问段,经常一写就是几百字。我在看那些问号时,我甚至在想傅雷是不是一个被翻译耽误的哲学家——估计苏格拉底都没有那么多问题要问。
但是也并不能说《傅雷家书》就全是坏的。那种设身处地与儿子共勉的精神值得学习。不过有时候会有点过,帮儿子做决定和打着“过来人”名号的道德绑架我实在是看不下去。傅聪的未来是傅聪自己的,他的脑子、他的心也只是他的,父母只是充当一个把他接来世上的角色罢了,只有傅聪自己才会做出不会令他后悔的决定。
读《傅雷家书》有感7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对人生的认真和子女的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由此方面甚至有些苛刻自己的味道。
傅雷给自己儿子立下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它国国籍爱子的精神令人感动,从书中我也体会到了我的父母对我含辛茹苦的精神养育,他们辛辛苦苦的工作为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书中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个严格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傅雷说过:“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而且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的相处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以怎样的一种姿势交往”。
回想起生活中与父亲的点点滴滴,我用心去感受。那坚实的爱是风雨所不能剥蚀的,是它物所不能替代的,唯有母爱才能与之媲美,我总是不懂道理,不顾父母的苦口婆心,一意孤行,让父母操碎了心,今后我要像傅雷的儿子一样孝顺父母,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读《傅雷家书》有感8
傅雷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在读《傅雷家书》这本书之前,我从网上了解到傅雷的一个儿子傅聪是钢琴大师,另一个儿子傅敏是英语特级教师。我不禁感叹:两个如此厉害的人那么他们的家长一定也很厉害。但是,厉害的家长不一定教育出厉害的儿子,而需要很多品质才行。例如要负责,有耐心,而且在教育的同时还要付出很多,比如说时间,体力,脑力等等,而傅雷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父亲。
事实上,不仅仅是傅雷,所有的父亲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呢?也许一些人会常常被父母唠叨,自己非常非常的烦躁,还在想如果父母不再唠叨该多好。那你就错了。父母做的一切还不是为了我们自己吗?人生是我们自己的事,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还要费时间费力的帮你管你教导你,你还不一定孝敬他,他也不能得到什么利益?他们为什么要做这种费力却不被你理解的事情?难道他们还不是为了我们自己吗?为了让我们的未来更美好,只要看着这些,就足够了。他们并不期望你长大后报答他,孝敬他,只要能在一个地方默默地看着你发展的更好就足够了,甚至他们都担心老了以后会成为你的累赘。如果说孩子是为父母活着,那说明孩子错了,如果说父母是为孩子活着,我想这句话一定是对的。
我们之所以存在,是父母的力量在支撑。就算你做了什么错事,世界上任何人都抛弃你,父母永远都会等着你,等你转身,等你回头。
所以,从今天开始,不要做了错事责怪父母,不要让父母为你做完一切你需要做的事,不要和父母顶嘴,不要大声对父母说话,父母的年纪大了,不要在他说话时提出他的错误,不要埋怨父母没有给你好的一切,因为父母给你的一切就已经是他们的一切。从今天开始,做一个好孩子。还不晚。
读《傅雷家书》有感9
正是他们严格的家教陶冶出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大师。正如好友楼适夷面对傅雷对儿子傅聪的家教的过严过细却“不以为然”。然而就是这样严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并给千千万万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宝镜,照一照我们给了孩子一些什么吧?为了孩子我们自己怎样做事做人?
在书中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个严格的戒子而又亲切关子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他的音乐译著和儿子沟通交流,他把对祖国的发展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子同样流露给学生,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心力,在对社会祖国和人类世界尽自己的责任。儿子傅聪,在异国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么丰富的养料,但父亲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子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有心的父母,你那颗不眠的子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书,人生的加油站。
这种关子不是意识一个阶段,而是伴父子而来。这位严肃的父亲,从来就没有推卸自己的责任,即使在上海被日本包围成孤岛时,他就把孩子关在家中,而且很早发现在他幼小的身心中,有培养成为音乐工作者的素质,正如他对自己对人对工作对生活各方面都要求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一样,对待幼小的孩子一样,他亲自编制教材,给孩子制定日课,一一以作则,亲自督促,严格执行,他规定孩子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他做到了,也一同要求儿子做到了。真乃真父子。我为人间的这一遭父子情惊叹,对,是朋友,是同志。
读《傅雷家书》有感10
人之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
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其中,母亲的温柔体贴,父亲的`严肃慈爱,都与生活环环相扣。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处境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伤害,傅雷却在其中显出了他不变的本色。
都说家风,家教贯穿一生,每个家庭的独特家风家教都创造了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父母亲的一言一语都在影响着自己。所有人的身上都影影淡淡的存在父母的影子。那是家风的传承啊!优秀的父母,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读《傅雷家书》有感11
要谈教育,施蛰存曾评价过傅雷的教育是成功的,楼适夷也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但我并不这么认为。这紧固式的教育,又或者说是中国教育,对孩子来说,真的是好教育吗?
据我了解,傅雷的教育方式是偏激的,能感受到他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他铸好傅聪未来的模型,让傅聪内心自由的水永远流不出这深不见底的模型。大人总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这都是为了孩子好。一次次要求孩子后,以“这都是为了孩子好”的借口一次又一次的安抚自己的心,一次又一次的成就了囚笼。只要时代在发展,囚笼就一直存在。
在许多家庭中,父母会给孩子定下许多规矩,要求孩子执行,自己却很难做到。而傅雷却会反省自己的错误,成为孩子的楷模,这点我不得不承认做的很好。再对比一下我爸,他总是要求我做事要有一个规划,但是我的规划都藏在小脑瓜里,并不想写出来,为了避免他喂我喝“鸡汤”,我便沉默了,谁想到,他又喂我喝做人要大度的“鸡汤”。久而久之,类似的事情越来越多,让我不满的事情也不断地堆积,“你自己也没有做到”之类的话,到了嘴边,又选择沉默了。所以我喝了很多“不能天天摆个臭脸”“我没有欠你钱”类似的鸡汤。
好像沉默的并不是我一个人。在《傅雷家书》后段,傅聪回信的次数越来越少。电影《狗十三》中的主人公,不再反驳父母。电视剧《小欢喜》中患上抑郁症的“学霸”等等。家长与孩子的话题只局限于学习上,这又正好是孩子的雷点。每次与孩子讲话都会不欢而散。家长还是没有意识到问题究竟在哪里。这无疑在囚笼上加固更多的链条。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沉默,但人才也是越来越多,所以中国式的教育是好教育吗?
我国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在谈到教育时说:“教育不仅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地生活态度,使其以积极地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所以“为了孩子好”“如果不好好读书,将来你什么也做不成”等等类的话,才是教育最根本的问题。使“为了孩子好”和“为了孩子好”达到平衡,双方达成协议,这囚笼便不解自破。
读《傅雷家书》有感12
20xx年5月,我有幸读到一本好书,真的是一本好书:《傅雷家书》。它不是一本普通的家书,家信。它是一位慈父,一位慈母对儿女的谆谆教导,它通过一封封家书,象是一次次珍贵的谈心,在艺术上,在生活上,在思想上,在情感上为傅雷指引了方向。
《傅雷家书》所记述的,是傅雷和傅聪这一对父子,1954年到1966年这12年间的书信。1954年,傅聪出国进行深造,甚至被迫流离至伦敦。父亲一方面表达了对国外游子的无尽思念,一方面与傅聪倾心长谈,与他探讨艺术上,生活上,情感上,思想上的任何问题,教导儿子提高个人文化修养,成为一位“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父亲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年轻时甚至有些暴燥,极富个性。母亲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端庄贤淑,又温厚善良的东方女性。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傅聪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在书中,我不光看到了一个严格的戒子而又亲切关爱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傅雷将自己的译著和傅聪沟通交流,他把祖国的发展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同样流露出来,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心力,在对社会祖国和人类世界尽自己的责任。儿子傅聪,在异国漂流生涯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但父亲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边,实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与父母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
这位严肃的父亲,他对自己,对人,对工作,对生活各方面都要求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的生活有规律,人生就是优美的弧线。对待儿子,他谦虚诚恳地说:“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他鼓励傅聪艺术要有更诚挚的心。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傅聪“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紧时间”,“做事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鼎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我觉得这些也是我生活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对父子的家书,使我看到了,那一代人对文化的传承,对艺术的追求,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索与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虽然大半个世纪过去了,那一代人对生活,对工作,对人生的态度依然可以影响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在当下这个中国快速发展的阶段,许多人表现出的浮躁,追求利益,缺失信仰。生命要有一种态度才有意义。“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我信仰这句话,我也始终这么认为。这也是一种生命的态度。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这种态度,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它鼓舞人心,使你身处逆境也能迎着阳光微笑。
一本好书,会叫你忍不住想要读它,这本书,我想我会反复读它。
读《傅雷家书》有感13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的沟通也越来越少,感情也逐渐淡化。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经常与其儿子傅聪以书信的形式交谈,每一次交谈都那么的亲切,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在前几章父亲总是懊悔自己之前对儿子那样不好,使得儿子的母亲也日渐消瘦,刚刚醒悟之时,离别也来临了,他曾说“我从来没有爱你,像现在这样爱得深切,而正在这爱得最深切的关头,偏偏来了离别。”亲情是世界上最难以割舍的情感,是多少时间与距离都无法冲淡和阻隔的情感,这里面包含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浓浓的爱。
傅雷想要尽力的补偿自己的儿子,他知道,尽管他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这是一个严厉的父亲对自己的自省,流露出他对儿子愧疚之情,后面也能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日趋丰满,既不忍心打扰儿子工作,又想和儿子交谈的那种矛盾的心情,立然纸上,这是多么的符合实际呀!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懂得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艺术,什么是一个真正有有有文化,有教养的人,我仿佛可以看到傅雷博大开阔的胸襟,善良温厚的精神。
读《傅雷家书》有感14
信一直都是我们交流的一种方式,每一封信都承载着一种深情,《傅雷家书》是傅雷和儿子傅聪之间的书信集,是一位父亲对远在欧洲的儿子的谆谆教诲。
傅雷,字怒安,号怒庵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他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打开书,序幕就说到:“做人第一,其次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作为我的人生格言。
读了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一位严厉父亲对待自己儿子的深厚的爱。尽管傅聪远在千里,但傅雷的心一直在他身边。写信对我们来说也就是小事儿,傅雷为了详细的了解到儿子的生活情况,就在信中就写到:“来信潦草不妨只求详细些,望你能拿着我的信,在回信时一个一个照着写。”一个简简单单的写信,态度就这么认真。在想想我们之间糊弄写作业的样子,真是有所羞愧。我相信世界上每一个父亲都对自己的孩子疼爱有加,但是傅雷在疼爱孩子的同时,也不忘对他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全方面的教育。他即使再忙再劳累,也都不忘给傅聪写信。每当听到傅聪的演奏时,他就会发自心腹感到无比的骄傲。
读了这本书我也学会了调控“空”和“忙”均匀,把这个方法用在学习上,会发现学习变得更加有效率,不出现加班加点的情况。
每当自己在学校疲惫时就会想到傅雷说的话:“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perfect一天,人生也没有perfect的一天,唯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要不然大家做了羲皇上人垂手而天下治,做人也太腻了。”一想到这儿,我仿佛打了鸡血。身体又充满了一股热劲。
另外,最让我感动的是傅雷夫妇的品行。到最后读到他们的遗书时,不禁红润了眼眶,他们的遗书中都是关乎他人的事情,即使在自己离世的前几天也不忘记别人嘱托的事情,安顿好自己去世后给别人带来的影响。
孩子们在父母爱的包围下成长者,在父母似春雨般的谆谆教诲之下才能由小树苗长成挺直的参天大树。
读《傅雷家书》有感15
“一个人的思想,不动笔就不大会有系统。”
于是,在看完《傅雷家书》后,一种想要将傅雷先生笔下给予的感悟梳理于心的急迫促使我写下这篇文字,希望能够化出所得,了明心间。
先生万里传书的思绪,跨越十几年光阴,远隔万水千山,不仅仅是对爱子的叮嘱爱抚,字里行间的感情,还升华出了爱祖国,爱民族的赤子情怀,以及凝聚其中的人格魅力,皆为人深深所动容。
于现在而言,傅雷先生所属的那个时代早已飘远出人们的思想范畴,时间拉开的距离已模糊了对那时代的客观判断。然而我们依稀可感受到,那年岁伤痛的火花仍旧星星点点地挑拨着我们的神经,即使久远,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带来的精神刑罚跟身心疼痛的深刻烙印依旧时隐时现地浮出时代的水面。于是,对于一位爱真理,爱生活,爱艺术,刚正不阿,真挚率直的先生而言,最终选择净身出世的方式,表明真心,寻求思想解脱,我抱以理解和深深的感喟。
生活变形的魔爪不断压榨他的才思,摧残他的身心,而先生却一直在妥协与坚持中盼望能看到他所企盼国度的崛起,他一生都在坚持,即使别人认为是偏执的狂热,他从未放弃。对人生哲思的深透,对音乐艺术的独到与进取,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化解渗透,思想的矍铄敦促着他永远秉承一颗澄澈的赤子之心,乐观向上地化解时代的伤痛,拓宽着生命的宽度。
虽然先生自命过于偏执的缺点为生活添堵不少困扰,但丁点尘垢却掩不住金子的涤亮。他拥有太多让人称颂的品格,再融入先生自个雅致的生活感悟,以至于觉得那些形容词像枝柳般地脆弱贫乏。在道不尽的人格美丽中,于我最感动的便是先生对艺术独特高雅的见解以及谦卑乐观,孜孜不倦的生活态度,让一个美学初识者跟对生活迷惘的人在恍恍惚惚中,抓住了可以令她坚定的自信。
在对艺术的品味中,先生主张嵌入生活与自然,调衡感性的流动跟理性的坚持,在东方的超脱、恬静、中庸跟西方的热情、活泼、开明中取得恰当的平衡。然而最主要的是为生命的艺术注入纯真的心跟情,“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
在很多令现代人困惑的问题上,先生的见解都为我们解说了答案。对名利的取舍,艰苦的磨难,生活的哲理,艺术的本质,性情的锤炼上,都如高明的火炬一样,为我们驱赶黑暗,重现星月。
所以,对于这么一位在时代浊流中越发澄亮透彻的精神伟人,除了深深的追思,我还有深深的敬佩。
相关文章
高空中盘旋的雄鹰——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2023-06-09 07:49:20
丰碑读后感(通用十六篇))2023-06-14 02:51:56
有关幸福读后感作文600字锦集八篇2023-06-13 18:45:39
读猎人笔记有感800字2023-06-17 14:54:20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通用4三篇)2023-06-12 03:10:52
月亮上的足迹读后感2023-06-13 16:55:3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契科夫变色龙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六篇)2023-06-19 01:35:43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2023-06-06 00:25:58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2023-06-15 00: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