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考网

《天才》读后感

时间:2023-06-16 22:23:54 文/李盛 读后感北考网www.beiweimall.com

《天才》读后感1

  我读了《天才少年维克多》这一本书受益匪浅,书中的主人公维克多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他虽然被人嘲笑是“傻瓜”,但是最后他还成为了世界智商俱乐部的主席。从维克多身上我学会了自信和坚强!

  《天才少年维克多》作者是美国的乔辛·迪·波沙达和美国的雷蒙德·乔伊。我第一次看到这一本书的时候就被它的书名所吸引了,维克多是现实生活中的世界智商俱乐部的主席。他是一个早产儿所以他身体弱,说话晚,吐字不清,医生说他有语言障碍。到了学校里除了“丑丫头”萝拉,他被其他同学称为“傻瓜维克多”还被同学排挤,嫌弃,嘲笑,不跟他玩。他在数学课上解答出了难题,却被老师认为是抄的,动作慢被人笑话,智商175被老师看成75同学嘲笑他是低能儿……他度过了一个十几年的“傻瓜”童年!之后维克多被劝缀学连初中都没有毕业就去打工了。

  后来维克多和以前的同学萝拉一起回到了学校,发现维克多的智商原来是175。在萝拉和老师的纵勇下维克多加入了世界智商俱乐部——门萨协会,并成为了俱乐部的主席!

  现在,有一些事情我都没有去尝试,就对自己说这件事情我是不可能完成的。而维克多虽然没有学历,但是他相信自己成为了经理,后来还是世界智商俱乐部的主席。

  这一本书告诉我们对自己要有信心,不要被别人的话所打击,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不管怎么样要对自己有信心肯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天才》读后感2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耗时差不多一个月才看完,确实如作者自己所说,只需要你在看的时候,能有一点儿的思考,他就是欣慰的。

  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书,已经完全不知道书中具体讲的是什么,只依稀记得书中讲了很多的不一样的故事。看完故事后会让自己有点凌乱感,有时候甚至会怀疑自己之前所知道的一切,而认真思考书中讲的故事这个思维方式的正确性。天才和疯子只有那么一线之隔。

  很多观点已经逐渐忘却,但是自己作者自己说过,为什么能坚持做这个心理。每天抱着空杯的心理,拥抱每一个病人,倾听他们的故事。只有你摒弃自己的成见,你才能体会、理解病人,同时才能感同身受。真正做到感同身受是多么的难,真是因为主人公做到了,所以他才能得到病友的信任,才能坚持下来。

  生活在人的江湖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存在着形色各异的思想,所以在日常中遇到思想各异的人,我们可以抱着宽容的态度,认真的倾听,需要完全的赞同,但可以表示理解!多一份理解,多一分宽容,世界都美好了。

《天才》读后感3

  我最喜欢《天才少年维克多》这本书了。

  这本书是一次在书店偶然发现的,看了一下目录,发现这本书还挺有趣,便买下了,回到家我决定好好看这本书。这本书介绍了主人公维克多在6岁时被确诊为认知能力低下,上学后,因为吐字不清而被同学嘲笑,后来初中都没有毕业。又在一次打工时发现顶极公司在招聘员工,要求答对一条很难的数学题,维克多把它记在纸上,决定回家解答。最后维克多解开了题目,便打电话给顶级公司,又一点点“蜕变”成世界顶级智商俱乐部主席的真实故事。

  虽然维克多是个早产儿,说话晚,吐字也不清楚,六岁时被诊断为认知能力低下。虽然爸爸妈妈总给他加油鼓励,但在学校他却备受嘲弄和打压:他细心地指出参赛模型的缺陷,同学全当没听见,还嘲笑他傻子懂什么;他解开一道难住全班的数学题,老师认为他撒谎;智商测试结果外泄,维克多被学校劝退辍学,初中都没毕业。

  梦想着自己的文字能像春日午后的暖阳和意式浓缩咖啡一样带给人们小小的幸福。读这本书我带着疑惑的心情,为什么只有斯图尔特老师喜欢维克多?为什么达夫要嘲笑维克多?

  这本书告诉我,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要做真实的自己!

《天才》读后感4

  请记住,你的目标不只是完成书评的写作,而且要给评论本身加上一个难忘的结尾,使它成为一篇一流的报刊文章。在被评论的书已被人遗忘后多年,你都会为这篇书评而骄傲。 ——爱德华·豪尔

  这本书怎么说呢,如果说它是讲学的,它的学术味也太浓了,书中随处可见象“研究表明”“数据证明”类似这样的字眼,所以如果你所期待的是一本励志的书或者希望它能给你什么能现学现卖的成功的“葵花宝典”的话,就真的不用买了,这本书最核心的内容其实最多用两页的篇幅就完全可以讲完。但很遗憾,也有点失望的是,这本书实际上并没有在该下功夫的地方用力气,那就是在具体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到底该如何去使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来不断提升自己?

  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证明它所倡导的成功者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天赋,而是因为他们自觉地通过刻意练习来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的观点是多么的正确,应该承认这样的观点很振奋人心,也很有价值和意义,但这样的证明对于真正想要读这本书并希望能从中获得力量的人有用吗?真正想读这本书的人希望能从书中得到一些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进行刻意练习,不断的发掘自己的潜力,也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这才应该是重点,但很可惜,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们这样的东西,它的观点很正确,可对我们该如何运用它来改善自己却没有任何指导意义。

《天才》读后感5

  暑假期间,x老师让我们读了一系列常新港的书,这一系列书一共有八本,每一本都是有很多很多故事的,不过很短。里面有一本叫《温柔天才》,从看到名字的时候,这本书就吸引了我翻下去。

  这本书中有一篇寄语,是这样的:

  我热爱父亲和母亲的生命!我热爱所有亲人们的生命!我热爱我自己的生命!

  从这个寄语中,我认为这本书是告诉你要学会热爱所有的生命的,于是我继续往下翻。

  在翻到目录的时候,我看到了一共有12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很好看,我最喜欢的是一个叫毛帽子毛背心毛袜子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叫萌芽的小女孩从一个酒鬼那里买了一只叫小可怜的狗,那只狗很可怜,很冷,于是萌芽和她的妈妈给它织了毛帽子、毛背心和毛袜子给它穿,后来这只狗离开了萌芽和她妈妈,因为它知道自己快要老死了,然后萌芽也知道了它是一只老狗,最后她把小可怜的毛帽子、毛背心和毛袜子按照小可怜生前的比例摆了起来固定在相册上。

  这篇故事让我感觉到萌芽非常关心小可怜的生命,我明白了要关心世上所有的生命。

《天才》读后感6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我读完《天才》这本书所想到的。天才,并不是天生的。郭沫若说过,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是勤奋。正所谓,天才出于勤奋。这也是我在尤金身上看到的,所学到的。

  尤金,也就是这本书的主人公,他是一位正直诚实的小镇青年。他聪明勤奋,热爱艺术,喜爱大自然,他极富幻想,不安于现状。于是他来到大城市谋求发展,一心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从芝加哥到纽约,通过不懈努力和追求,终于在艺术界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可人往往在名利面前容易迷失自己,他竟然为了一位富家小姐――苏珊,放弃自己的地位和相濡以沫的妻子――安琪拉。他一下子从大有所为的青年才俊沦落到声名狼藉,苟且偷生。当安琪拉生下孩子并且死去,他才大彻大悟,重新振作,成为了艺术界闪耀的巨星。从默默无闻到成功,再到失败,最后再成功。在这整个过程,是多么的曲折,多么的艰辛。但是,尤金的坚持不懈努力,不被困难打倒的精神真的深深地感动了我。

  一个人之所以被称之“天才”,并不是因为他的智商比常人略胜一筹。而是他比别人勤奋比别人努力,只有这样才能通往成功的大门。曾经,有一个孩子,四岁才会说话,七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脑瓜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还曾经遭遇退学的命运。这位被认为脑袋迟钝的孩子就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聪明,他也是通过勤奋,刻苦钻研,才提出“相对论”的。可见,天才出于勤奋。

  我还记得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古时候,金溪有一个孩童叫方仲永,他长到五岁时,从没见过读书写字的工具,有一天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就从邻居出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下四句诗,并题上自己的名字。并且只要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都能立即完成,而且文采出众。因此被大家称为“神童”。就在此时,有很多人用钱财和礼物讨取仲永的诗,他父亲也因贪图钱财,每天要仲永随他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随后他变得越来越平庸,再也写不出文章了。这是多么可悲啊!可见,就算小时候天资聪颖,极有天赋,但是后天不努力不勤奋,天才也会变庸才的。所以说,天才出于勤奋。

  手捧着这本书,沐浴在夕阳的余辉中。我闭上了眼睛,似乎看到了尤金在昏暗的灯光下,拿着画笔在纸上描绘着属于他的蔚蓝天空。我也仿佛听到有句话在耳畔回响,久久不绝。那就是高尔基说的―――天才出于勤奋。

《天才》读后感7

  今天,我在图书馆的一本书中读到了一个故事,名叫《天才,和一只睡懒觉的猫》。

  这篇故事主要讲了斐塞司在无意中发现了猫对光与热的依赖,于是他便想:如果光与热对猫有益,那对人会不会有益呢?就是因为这样一闪的思想,日光疗法就在世界上出现了。

  我读完这篇文章后,觉得深有感触。因为斐塞司由猫对光和热的追寻,进而想到光与热对人的益处,再联想到热医疗方法。他是多么善于观察,多么善于联想,多么善于动脑呀。而大多数普通人呢呢,直到老也不会想到光与热可以用来治疗疾病。这是为什呢?因为他们的眼睛被“蒙蔽”住了。他们缺少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眼睛”,缺乏善于发现的“眼睛”。

  这也让我想到,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他们没有什么特异功能,但他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从壶盖被顶起中发明了蒸汽机,()斯帕拉捷由夜晚蝙蝠能自由飞行解开了超声波的秘密……他们的成功,都来自于他们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善于发现。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我们周围隐藏着许多未知的奥妙,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每一样事物,便会发现。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像斐塞司一样善于观察的人。

《天才》读后感8

  在寒假里,我看了《非常爸爸》、《我的儿子皮卡之再见,钢琴》、《我的儿子皮卡之矮鬼》、《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之天才制造机》等八本书。其中,《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之天才制造机》最令我喜欢。

  这本书的起因是一个名叫杨歌的五年级学生,经常和妈妈顶嘴,于是,他那因为特殊原因变小了的爸爸发明了一把十分迷你的枪,名叫天才制造机,又名洗脑枪。它可以控制人的潜意识,不过会有时间限制。杨歌因为惧怕洗脑枪变的十分乖巧。杨歌的爸爸和杨歌天天拿着洗脑枪行侠仗义,他们降服了逃出动物园的大老虎,教训了不良开发商,阻止了香蕉国和香肠国的战斗……可是后来,联合国秘书长来访,将洗脑枪推向市场,大家都有一把洗脑枪,整个城市如鬼城般寂静。后来,杨歌和杨歌爸爸成功拯救了地球。

  这本书呈现出了两个一样又不一样的 形象。一个是勇敢却不怎么聪明的杨歌,另一个是机智却力量弱小的杨歌爸爸,他们的不一样在于一个勇敢,一个机智,一样在于他们都坚信正义!杨歌不聪明,却有他爸爸为他出谋划策,杨歌爸爸虽弱小,却有杨歌保护他。可谓"父子同心,其力断金".

  这本书教给我许多道理:勇敢、机智、正义、团结……最重要的是:"社会需要发展,不能停留在现在!"

《天才》读后感9

  《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的作者是任溶溶爷爷,是一本非常好看的故事书。

  我看的这本书是《没头脑和不高兴》系列中的《一个天才杂技演员》,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有一位天才杂技演员名字叫太骄傲,他的杂技技能非常厉害,无人能比,看他的表演前,甚至都要检查观众们的健康,因为他的表演的杂技非常惊险刺激,所以只要是血压高的、心脏有毛病的、胆子小的人都不能进去观看。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观众们非常喜欢太骄傲,但太骄傲慢慢的变的骄傲起来,于是他不再练功,而是天天躺着睡觉,大吃大喝,每顿要吃两杯牛奶、一只烤鸭、十个鸡蛋,而且每天到晚都在躺在床上吃东西,他有一个同伴名字叫真用功,每天真用功都来喊太骄傲起来做早操了!太骄傲说:“我是天才,不用要做这些”,真用功没办法只好自己去做早操。到了白天真用功又来喊太骄傲去练习技能,太骄傲说:“我是天才,不用要做这些”于是真用功只好自己去练习技能,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太骄傲越来越懒,越来越胖,最后胖到连门都出不去了,连车都塞不进去了!最后再也没有人看他表演了,但是真用功却变成大家喜欢的明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人天生就是明星,只有刻苦训练才能不停的进步,才能成为厉害的人。

《天才》读后感10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特别深入人心的书:《天才少年训练营》。

  故事起因是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小男孩偶然间被一个智能机器人带到一个叫“天才少年训练营”的地方。这里的人都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需要通过两重考验,获胜者将得到50万的奖金和一个愿望。第一关过后,场上只剩下十人。他们要两两组队,在一个大森林生存,还要找到一块与众不同的石头。

  一路上,他们不断遇到了“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我认为它们分别代表“仁爱”、“善良”、“谦卑”、“睿智”、“诚信”。这是这本书的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中心点。作者想让我们这五个词心中常在。本文告诉了我:我们学习的`,绝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内容,还有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文中的“学霸二人组”也因为缺少野外生存经验而不得不与其他组共同完成。文末,主人公获得了这50万奖金。但是,他做了一个让指挥官都震惊的决定:将这50万全部捐给了留守儿童!

  我们想要做到那五个词,首先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要像他们一样团结,保护生态环境。做一个只为贡献,不求给予的人。正如巴金老爷爷所说: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天才》读后感11

  温柔天才这本书是一个讲述“生命的意义”的一本书,我觉得对于我们这等年龄的人来说很值得去读读看。

  生命的意义其实不仅仅在于人类简简单单的生与死,还有大家的情谊。比如说,某一天你非常非常讨厌的那个人遇难了,你的心里照样会很难过,很伤心。再比如说,假如你遇难了,那个你非常非常讨厌的人救了你一命,你肯定也会非常的感动,而且你会很感激他的。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你跟他相处久了,自然会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谊,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情谊。

  假如我们毕业了,要各奔东西了。对于相处了六年的同学都依依不舍,当分别的那天都热泪盈眶。不管是,你讨厌的,你欣赏的、你最好的死党,和你关系最坏的死对头,你都难以割舍,难舍难分。这又意味着什么呢?这就体现了大家相处起来的感情。因为我们的关系太密切了,分别的时候难免会有一种控制不住的情绪和激动。

  这就是时间带给我们最最宝贵的东西,也是时间带给我们最最凄惨的东西——难以割舍的情谊。

  人生就是一根绳子,要经历打好几次结,还要经历尖端好几次,才能精彩,才能活的漂亮。

  就算是这样,我们也难以忘怀这份真实感情,甚至是有些淡漠的感情。

  让这些淡漠的事情,自然的浸泡在我们的记忆当中陪伴我们成长,这肯定是一个又一个的美好记忆。

《天才》读后感12

  这个寒假我读了很多本好书,最令我喜欢的就是《天才小子历险记》,每当我拿起这本书,就被它曲折的内容,奇幻的场景,惊险的故事所深深吸引,每天都读得爱不释手。

  这本由牧铃创作的《天才小子历险记(2消失的UFO)》讲述了:小主人公比尔自小被人们当做小神童,备受保护的他从小离开父母,在神童培训所长大,却逐渐成为了一个问题儿童最终被培训所开除,之后他回归了正常的生活,并有了许多小伙伴,还接触到了许多另类文明的曲折奇幻故事。

  在这本惊险神奇的科幻探险小说中,我看到了主人公比尔是一个智商超高,极其聪明的小男孩,他不习惯任由大人们摆布,喜欢独立思考,自己探寻事情的真相,我在他的身上也发现了自己的影子,阅读比尔的探险故事,我觉得我也应该像比尔一样对新鲜的事物保持一颗好奇的心,一颗积极探索的心,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通过读这本书,我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记住了许多好词好句,不仅提高了我的阅读能力,还使我的写作能力也有所提高,最主要的是我对许多科学上的未解之谜,有了深深的好奇,希望我长大后可以去探索,发现这些秘密的答案。

  我觉得《天才小子历险记》真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天才》读后感13

  首先得阐述此书的真实性是有待考究的,简介中作者称自己深入精神病院多次,与各位案例病人进行对话并归纳的真实性暂且不论。此书着眼的意义应是,给对精神疾病知识贫瘠的时代一个警示,大部分的人群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保存偏见,却忽略了在此书列举的种种案例中,不乏有发病率广而普及率低的病症,比如抑郁症。也忽略了精神疾病患者不该被简单一句“疯子”而耻笑,他们所承担的痛苦并不少于生理疾病患者,痛在于“清醒时依旧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也不知什么时候会再出现问题”,对于精神疾病的研究也远远落后,使之承担了过多的非议。

  在章节里也有因为年代久远而未被更正的东西,比如同性恋作为一种性取向已被正式废除于精神疾病中,所有非正常性取向只是相比普遍性取向而相对较少的生理取向,已无需介入任何形式的药物及其他形式的治疗。

  对于大多数来说,非正常的世界似乎是“潘多拉的魔盒”,我们偶然窥见一斑,但这本书的意义,就是让更多人能对精神疾病有些许正确的认识。

《天才》读后感14

  《天才少年维克多》一书中的主人公维克多是一个被误解为有智力问题的人。维克多发明了一个东西,因为之前有人发明过,再加上罗老师认为他很笨,所以大家都不相信维克多是他发明的,误解了他。还有同学嘲笑他的智商,其实他是个有173智商的天才。

  对于这个,我深有感触。因为我也尝过被误解的滋味,很不好受:记得有一次,我在认真的写作业,小弟在我身后偷偷玩手机。他听到有人要进来了,便赶紧放下手机,还有我的手帕盖住。随后就躲到窗帘后面一动不动,门打开了,是姐姐,姐姐捡起了地上的手帕,看见了手机。表情严肃地对我说:“妹妹,你想玩手机,可以,和我说嘛,为什么要偷偷摸摸地玩,还用手帕盖住想不被我发现,你这样试图掩盖你的错误是不对的!”我抬起头来,一脸的疑惑。姐姐看着我疑惑的表情接着说到:“你看看,这不是你的手帕吗?”

  我依然是一脸懵。姐姐生气了:“你还不承认错误?!”“我不是……不是我……”还没等我反应过来,门已经关上了,姐姐在外面说:“反省好了再出来!”

  小弟从窗帘后面走了出来,半开玩笑地说:“姐,谢谢你替我背黑锅!嘻嘻。”我很想去和姐姐解释清楚,可她就是不听……

  我同情维克多,因为有一样的遭遇。但维克多即便被人误解却仍执着于喜欢的事,毫不理会这些误解,并最终获得了大成就。于是,我想,我一定要学习维克多,做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人,宽容那些对自己的误解,就有更多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天才》读后感15

  这本书被很多朋友强烈推荐过,不知道为什么。读完也无法明确这种强烈的缘由。就还成。个人口味。

  单看书名,以为是一本成功学,所以一直没读。

  你看,人总是会一不留神就陷入自己的固有认知和刻板印象里。

  其实,这本书更像一本变态心理学初级入门科普书。

  心理学一直都是常被世人误会的对象。总感觉她披着神秘的面纱,和玄学有着亲密的关系。现在已经好多了。变态心理学只是心理学科中很小的一个分支。

  也就是研究异常行为的科学。心理学更多的研究普遍行为,加起来统称研究行为现象的科学。

  看心理学,有一个很直观的体现就是能够更加理解人类。之前觉得啊怎么这样的事情怎么这么可恨或可怕的人,会慢慢理解,也算打破固有认知和刻版印象吧。多一点理解的时候会多一点慈悲。而当你觉得对别人慈悲的时候恰恰是在对自己慈悲。人的能量场就是这么奇妙。

  无论“天才”还是“疯子”都是“常人”对于“常人认为的异常人”的一种称呼罢了。现在这个时代已经好太多太多了,我们可以从更多的渠道去了解这些,而那些“所谓异常人”也可以有更多的渠道去寻求到理解。已经很棒了。

相关文章

刀疤豺母读后感(通用9篇)2023-06-15 12:07:07

爱迪生传读后感12篇2023-06-07 13:19:27

郑和下西洋读后感范文2023-06-18 18:45:35

我们仨初中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2023-06-10 03:25:02

小妇人900字读后感2023-06-10 00:02:05

我们班的小童星读后感300字2023-06-12 15:30:4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契科夫变色龙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六篇)2023-06-19 01:35:43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2023-06-06 00:25:58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2023-06-15 00:46:55

热门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