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父辈》的读后感
一个人的成长,最重要的需求不是物质的吃穿和花费,不是精神上大起大落的恩爱和慈悲,而是物质和精神混合在一起的那种细雨无声的温情与滋润,<我与父辈>读后感。正如需要成长的草和树一样,缺光少雨当然不可以,可暴雨暴日的轮流与交替,似乎不缺水,不缺光,但最终迎来的却是不成材的疯生和疯长。而只有那种细雨无声的滋润和给养,只有那种光线充足却非暴晒暴烫的阳光和灼目的明亮,才可以让草成草,树成树,让人的心灵成为未来充满善与温情的一颗心。
《我与父辈》是一本真诚的书。
阎连科写《我的父辈》,据说写作过程对他而言不仅痛苦,也是一次深刻忏悔。他几乎每写一章都会落泪。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可以放心地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才能让我们跟着他的笔触去感动和感恩。“二姐说:‘连科,念高中,姐不去了。还是你去吧。’”,读到这里,是一种既酸又暖的感动。“父亲和大伯商量事,多半不在屋子里,而是弟兄两个坐在院子的屋檐下。至亲无语,挚情少言。”这样的细节描写,让我读了感同身受。而这样的细节描写在书中数不胜数。
《我与父辈》是一本真心的书。
不得不承认,眼下是一个比较物质的年代,一方面,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人们的幸福指数并没有随着GDP平行上升,文学的价值在于暗示和提醒,白岩松说,不幸和灾难都在提醒我们幸福的所在。与过去相比,与父辈们年轻的时代相比,我们已经足够的幸运了,我们没有经历过吃不饱饭、上不起学,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经历过家里的自留地里种起来的菜连自己都不够吃,没有经历过辛苦劳作一年年终结算下来还会“超支”的窘境,可我们的父辈们都经历了。在过去的年代里,我们的父辈们,“他留恋人生,是因为他受尽了苦难;因为他受尽了苦难,他才加倍地体味到了生的意义和生中的细微的欢乐”,“而那一年的春节,父亲吸掉的烟叶,却比任何一个春节都多,似乎他想把他一生要吸的烟都在春节吸掉一样”。在父辈们的生命里,曾经,生存如此艰难,读后感《<我与父辈>读后感》。尽管这样,他们的内心却没有迷惘,就像四叔说的,“要好好过日子”。
蓦然回首时,作者感叹道:“终于就在某一瞬间里,明白了父辈们在他们的'一生里,所有的辛苦和努力,所有的不幸和温暖,原来都是为了活着和活着中的柴米与油盐、生老与病死;是为了柴米油盐中的甘甘苦苦与生老病死中的挣扎与苦痛。”而与父辈们相比,我们又有多少理由去埋怨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背负的压力呢?生活总是一步步地走向宽裕,一口气总吃不成一个胖子的。而这时候,偶尔的怠慢和空虚,只能是我自己的事,责任全在自己。
关于人生和命运的诠释和比较:
人生是基础,命运是多与基础无关或相关的升华或跌落;人生是积累,命运是多与积累有关、无关的延展或突变;人生是可测的深刻,而命运是不可估量的深邃;人生有许多悲剧,可也常常有喜剧,而命运则常常是悲剧,似乎永远是悲剧;人生是喜悦,而命运则是眼泪;若人生是眼泪,那么,命运则一定是悲而无声的哭泣;若人生是哭泣,那么,命运一定是没有眼泪的仰天长啸;若人生是仰天长啸,那么,命运一定是长啸前突然来到的死亡。一句话,命运就是人生不可预测的悲喜剧的前奏或是尾声,是人生中顿足的忏悔和无奈.
日子VS生活 (写四叔的那一段)
城里人把“日子”叫“生活”,农村人把“生活”叫“日子”
对日子而言,生活是一种向往和未来。日子是一种被踱在宽广山野而又冥顽不化的荒石。
生活要小心翼翼的精心呵护,而日子却是大手大脚,随心所欲。若干年以前,对姑姑那种城里人的生活很向往,确并没有想到这种叫做生活的日子是需要精心呵护,因为生活很脆弱。日子一切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一天一天经历着,而生活的幸福和神秘,却像一本我已经知道它在哪儿却无法拿在手里打开来的书。就像富士康的十三跳们,他们都来自于农村,都在一天一天过着属于自己的日子眼争争地看着生活在向他们炫耀。知道生活在哪儿却怎么也抓不着,荒石受到了挑战,于是,日子也就不知深浅地向着生活挺进,可改变竟然是这么难,一个角色的转换如一个企业转型般复杂、多难!就这样,这些日子们倦在生活的圈子里过着属于自己的日子。苦闷、焦虑、压抑长期纠结着脆弱的心灵,最终造就了富士康前仆后继的十三跳,也是他们短暂的人生中最完美的最后一跳,这就叫做命运!
所以,是日子的就好好过日子,该生活的就精心生活。
文中有这样一段:
父亲生前想要看一场《少林寺》的电影,而他,当时身边有十七快钱,但却没有舍得花十块钱让父亲看那场电影。对于现在来说,十块钱,根本不算什么,花十块钱对谁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可是在那个时代,十块钱就和现在的一百元差不多,甚至更多.
那时,只要十块钱,就能让他父亲亲眼目睹一下他一生都有些津津乐道,飞檐走壁的那种神话和传说,他没有那么做,不是他小气,也或者是他从小就没养成那种对父亲的体贴与孝爱?但是,就只因为十块钱,主人公留下了他一生的遗憾……
“安葬父亲的时候,我的大伯在坟上规划坟地位置时,把他们叔伯弟兄四个的安息之地划出了四个方框以后,最后指着我父亲坟下的一片地说,将来,发科(阎连科哥哥)和连科就埋在这儿吧。”作家平淡地写出来的句子,让人读起来却有惊心动魄之感,几个生命的归宿就这么被宣布了。但是作家当真地思考这句话的时候,他似乎不能不想到这样的问题:“我将来以怎样的方式去见父亲?将来在地下,我与父亲将继续如何地相处?”这些问题是作家决意写这本书的出发点,因为,必须先清理生前“我与父辈”的关系,才能讨论死后的“我与父辈”。
相关文章
猎人笔记的读后感2023-06-12 05:29:50
孟子读后感800字(通用7篇)2023-06-06 04:08:08
关于成全善良的读后感2023-06-06 06:24:35
蛋壳里出来的奶奶读后感350字2023-06-07 17:53:49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600字左右五篇2023-06-15 16:20:55
麦琪的礼物短辛后感2023-06-18 12:35:5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2024-03-31 16:25:18
河北高考排名2379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2024-03-31 16:19:23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在山东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5:16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12:52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在湖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多少人2024-03-31 16:09:19
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2024-03-31 16:04:52
契科夫变色龙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六篇)2023-06-19 01:35:43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精选六篇)2023-06-06 00:25:58
我想去看海读后感550字2023-06-15 00:46:55